-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测试生物试题
深圳市高级中学(集团)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 高三年级第一次测试理科综合(生物) 1.蓝球藻和小球藻在细胞结构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下列对于这两种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均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 B. 均在叶绿体基质中完成二氧化碳的固定和C3的还原 C. 细胞膜均有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 D. 有丝分裂过程中均会以一定方式形成细胞壁 【答案】C 【解析】 【分析】 蓝藻是原核生物,小球藻是真核生物,关于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区别与联系见下表 项目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细胞壁 有,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植物细胞有,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动物细胞无;真菌有,但成分与原核细胞和植物细胞不同 细胞质 有核糖体,无其他细胞器 有核糖体和其他细胞器 细胞核 拟核:无核膜、核仁,DNA不与蛋白质结合 真核:有核膜和核仁,DNA与蛋白质结合成染色体 DNA存在位置及形式 拟核:大型环状。 质粒:小型环状。 细胞核:和蛋白质形成染色体。 细胞质:在线粒体、叶绿体中。 细胞增殖方式 二分裂(注意:不是无丝分裂) 体细胞:有丝分裂为主,无丝分裂为次。 性细胞:减数分裂 转录和翻译 转录、翻译可同时进行 转录在核内,翻译在细胞质(核糖体)内 是否遵循遗传规律 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有性生殖时) 可遗传变异来源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有性生殖时)、 染色体变异 共有的结构或物质 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DNA 【详解】A、蓝球藻属于原核生物,细胞内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小球藻属于真核生物,细胞内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但是细胞内没有藻蓝素,A错误; B、蓝球藻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生物的细胞中没有叶绿体,B错误; C、不管是原核细胞还是真核细胞,它们的细胞膜都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C正确; D、蓝球藻属于原核细胞,不能行有丝分裂,有丝分裂是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之一,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以蓝球藻和小球藻为背景,综合考查了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区别与联系。要求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2.探究某种酶特性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 本实验是探究蔗糖酶的特性 B. 该酶在温度为20℃、pH为7时活性最高 C. 图1和图2证明酶具有高效性和温和性 D. 图3所示的实验结果说明酶具有专一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实验是探究酶特性,不是蔗糖酶,A错误;从图1中该酶在温度为30℃,从图2中pH为7时活性最高,B错误;图1和图2都证明酶需要适宜的条件,C错误;图3所示的实验结果说明酶具有专一性,D正确;答案是D。 【点睛】本题考查酶的特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3.科学研究发现,某植物细胞利用ATP酶和质子泵把细胞内的H+泵出,导致细胞外H+浓度较高,形成细胞内外的H+浓度差;“H+—蔗糖载体”能够依靠H+浓度差把H+和蔗糖分子运入细胞。以上两个过程如图所示,由此可以推断出 A. 该植物细胞在蔗糖溶液中不会发生质壁分离自动复原 B. 质子泵的化学本质是一种蛋白质 C. H+从细胞内运出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 D. 该植物细胞吸收蔗糖分子的速率不受氧气浓度的影响 【答案】B 【解析】 【详解】“H+—蔗糖载体”能够依靠H+浓度差把H+和蔗糖分子运入细胞,导致细胞液浓度升高,使得细胞质壁分离复原,A错误;质子泵位于细胞膜上,其化学本质是一种蛋白质,B正确;H+从细胞内运出细胞,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的,属于主动运输,C错误;该植物细胞吸收蔗糖分子的速率受H+浓度差的影响,而H+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因此H+浓度差受氧气浓度的影响,D错误。 4.下图是一个基因型为MMNn的某哺乳动物体内部分细胞的分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图中属于细胞有丝分裂时期的是甲、丙、丁 B. 图丁所示细胞的名称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极体 C. 图乙、丙、丁所示的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D. 图丁所示细胞在此之前发生了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说明该动物是雄性个体;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丁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详解】通过分析可知,图中属于细胞有丝分裂时期的是甲、丙,A错误;根据图乙可以确定该动物为雄性,因此图丁所示的细胞的名称只能是次级精母细胞,B错误;图甲细胞含有4个染色体组,乙、丙、丁所示的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C正确;该哺乳动物体细胞基因型为MMNn,而图丁所示的细胞的基因型为MmNN,说明该细胞在此之前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D错误。 5.孟德尔采用假说﹣演绎法提出基因的分离定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观察到的现象是: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得F1,F1自交得F2,其表现型之比接近3:1 B. 提出的问题是:F2中为什么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C. 演绎推理的过程是: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得F1,F1与隐性亲本测交,对其后代进行统计分析,表现型之比接近1:1 D. 得出的结论是:配子形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答案】C 【解析】 【详解】孟德尔通过杂交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得F1,F1自交得F2,其表现型之比接近3:1,A正确;孟德尔通过分析实验结果,提出的问题是:F2中为什么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B正确;“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C错误;孟德尔通过测交实验的验证,得出的结论是:配子形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D正确。 【点睛】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①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 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 6.下列相关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色素分离是因其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 B. 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中,滴加蔗糖溶液的目的是使细胞质与细胞壁分离 C. 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可以观察到姐妹染色单体彼此分离的过程 D.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15%HCl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 【答案】A 【解析】 【分析】 1、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是:(1)色素的提取:绿叶中的色素能够溶于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不能溶于水。(2)色素的分离:各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 2、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原理是: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外界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也就是逐渐发生了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的浓度时,外界溶液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细胞液中,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 3、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原理是:(1)高等植物的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较旺盛。(2)细胞核内的染色体(质)易被碱性染料(龙胆紫溶液)染成深色。(3)由于各个细胞的分裂是独立进行的,在同一分生组织中可以通过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内染色体的存在状态,判断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装片的制作流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4、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原理是: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合力不同,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详解】A、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色素分离是因其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A正确; B、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中,滴加蔗糖溶液的目的是使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B错误; C、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在解离时细胞已经死亡,不可能观察到姐妹染色单体彼此分离的过程,C错误; D、“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8%HCl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D错误; 故选A。 【点睛】熟悉教材中各实验的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是解题的关键。 7.在农业生产中,高温胁迫会对黄瓜栽培造成一定的危害。以下是关于不同高温胁迫程度对黄瓜幼苗光合速率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的研究。 (1)光合作用包括________阶段。由图1可知,随着温度升高和高温持续时间延长,黄瓜叶片________,由此推测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2)高温胁迫会导致植物细胞内氧自由基(具有强氧化性)积累使膜脂过氧化。SOD(超氧化物歧化酶),能够清除氧自由基产生H2O2;POD(过氧化物酶)和CAT(过氧化氢酶)具有分解H2O2的作用。 ①加入一定量H2O2,通过检测_________可测定POD和CAT活性。 ②SOD、POD、CAT协同作用可以减轻高温胁迫对细胞中________系统的危害。 ③高温处理某品系的黄瓜苗,测定叶片内SOD、POD、CAT的活性,结果如图2所示。 图中________________的活性变化有利于黄瓜抵抗高温胁迫。 (3)热激蛋白(HSP)是机体受到高温胁迫时,合成量迅速增加的一类应激蛋白。研究发现,一方面HSP可以帮助变性的蛋白质恢复________进而恢复功能,或者促进变性的蛋白质降解;另一方面,一些HSP与膜脂结合,限制了膜脂分子的运动,降低膜的_______性,以稳固膜的结构。由此可见,HSP可以缓解高温胁迫对植物造成的伤害。 【答案】 (1). 光反应和暗反应 (2). 净光合速率下降 (3). 高温影响酶的活性,高温破坏酶结构,气孔关闭影响CO2吸收 (4). 单位时间内O2生成量 (5). 生物膜 (6). POD (7). 空间结构 (8). 流动 【解析】 【分析】 1、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的场所是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物质变化是水的分解和ATP的合成,能量变化是光能转化成活跃的化学能。暗反应阶段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中,物质变化是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能量变化是活跃的化学能转变成稳定的化学能。 2、图1分析可知:高温影响酶的活性,高温破坏酶结构,气孔关闭影响CO2吸收,因此随着温度升高和高温持续时间延长,黄瓜叶片净光合速率下降。 3、结合题干和题图2分析可知:①POD(过氧化物酶)和CAT(过氧化氢酶)具有分解H2O2的作用,H2O2分解可产生氧气和水。加入一定量H2O2,可通过检测单位时间内O2生成量可测定POD和CAT活性。 ②SOD(超氧化物歧化酶)能够清除氧自由基产生H2O2,POD(过氧化物酶)和CAT(过氧化氢酶)具有分解H2O2 的作用。高温胁迫会导致植物细胞内氧自由基(具有强氧化性)积累使膜脂过氧化。因此SOD、POD、CAT协同作用可以减轻高温胁迫对细胞中生物膜系统的危害。 ③图2中在高温条件下,随着时间的推移,SOD和CAT的活性都降低,但POD的活性却在升高。 【详解】(1)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阶段。由图1可知,高温影响酶的活性,高温破坏酶结构,气孔关闭影响CO2吸收,因此随着温度升高和高温持续时间延长,黄瓜叶片净光合速率下降,原因是高温影响酶的活性,高温破坏酶结构,气孔关闭影响CO2吸收。 (2)①POD(过氧化物酶)和CAT(过氧化氢酶)具有分解H2O2的作用,H2O2分解可产生氧气和水。加入一定量H2O2,可通过检测单位时间内O2生成量可测定POD和CAT活性。 ②SOD(超氧化物歧化酶)能够清除氧自由基产生H2O2,POD(过氧化物酶)和CAT(过氧化氢酶)具有分解H2O2的作用。高温胁迫会导致植物细胞内氧自由基(具有强氧化性)积累使膜脂过氧化。因此SOD、POD、CAT协同作用可以减轻高温胁迫对细胞中生物膜系统的危害。 ③分析柱形图结果可知,高温处理某品系的黄瓜苗,测定叶片内SOD和CAT酶的活性逐渐降低,但POD酶的活性增强,所以POD酶的活性变化有利于黄瓜抵抗高温胁迫。 (3)热激蛋白(HSP)是机体受到高温胁迫时,合成量迅速增加的一类应激蛋白。研究发现,一方面HSP可以帮助变性的蛋白质恢复空间结构进而恢复功能,或者促进变性的蛋白质降解;另一方面,一些HSP与膜脂结合,限制了膜脂分子的运动,降低膜的流动性,以稳固膜的结构。由此可见,HSP可以缓解高温胁迫对植物造成的伤害。 【点睛】本题高温胁迫会对黄瓜栽培造成一定的危害为背景,综合考查了光合作用影响因素的相关知识,需要考生要能够通过图解的分析获取解题相关信息;在解题过程中,注意酶在代谢中的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析图能力和理解能力。 8.某研究小组探究了不同浓度重铬酸钾(K2CrO4)对大蒜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 (1)制作大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的流程为:_______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A. 压片后制成装片 B. 剪取根尖,放入盐酸和酒精混合液中解离8~12min C. 用龙胆紫溶液对根尖染色3min D. 将根尖放入清水中漂洗10min (2)利用光学显微镜对根尖分生区细胞进行观察,在绝大多数细胞中可以看到的结构有__。 A.核仁 B.核孔 C.染色体 D.纺锤体 (3)不同浓度K2CrO4对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如下图(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分裂期的细胞总数/总细胞数)。 由上图可知:对有丝分裂促进作用最强的实验处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K2CrO4处理使染色体发生断裂时,带有着丝粒(点)的染色体在完成复制后,姐妹染色单体会在断口处黏合形成“染色体桥”, 如下图所示。 A、B、C均为有丝分裂________期图,能观察到“染色体桥”的图像是_________。断裂后,没有着丝粒的染色体片段不能被纺锤丝牵引,在有丝分裂末期______ 重建后,会被遗留在细胞核外,而成为微核。 【答案】 (1). B→D→C→A (2). A (3). K2CrO4浓度为25mg/L,处理72h (4). 后 (5). B、C (6). 核膜 【解析】 【分析】 1、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原理是:(1)高等植物的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较旺盛。(2)细胞核内的染色体(质)易被碱性染料(龙胆紫溶液)染成深色。(3)由于各个细胞的分裂是独立进行的,在同一分生组织中可以通过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内染色体的存在状态,判断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装片的制作流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2、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变化 细胞周期 主要特征 间期 完成DNA分子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前期 核膜消失,核仁解体;染色质高度螺旋化,成为染色体;形成纺锤体 中期 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后期 着丝点分裂,姐妺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两极 末期 染色体和纺锤体消失,出现新的核膜和核仁 3、题图分析:图中的自变量有两个,一个是处理时间,另一个是重铬酸钾的不同浓度。我们可以发现,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在下降;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重铬酸钾浓度的增加,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在上升,超过一定浓度(25mg/L),随着重铬酸钾浓度的增加,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在下降。 【详解】(1)制作大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的流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结合选项可知其顺序应为:B→D→C→A (2)利用光学显微镜对根尖分生区细胞进行观察,由于大部分细胞处于有丝分裂间期,此时看到的细胞结构有核仁和核膜,因此应选A。 (3)根据曲线图分析可知,细胞分裂指数最大时重铬酸钾溶液浓度为25.0mg/L时,则对大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起促进作用,24h细胞分裂指数由0.30上升到0.35,72h细胞有丝分裂指数由0.20上升到0.25,可知72h上升的幅度较大,因此答案为K2CrO4浓度为25mg/L,处理72h。 (4)有丝分裂后期的特点是着丝点分裂,姐妺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两极。因此A、B、C所示图像都符合有丝分裂后期的特点。又因为K2CrO4处理使染色体发生断裂时,带有着丝粒(点)的染色体在完成复制后,姐妹染色单体会在断口处黏合形成“染色体桥”,所以能观察到“染色体桥”的图像是B、C。细胞分裂末期的特点是染色体和纺锤体消失,出现新的核膜和核仁,因此断裂后,没有着丝粒的染色体片段不能被纺锤丝牵引,在有丝分裂末期核膜重建后,会被遗留在细胞核外,而成为微核。 【点睛】本题考查了不同浓度K2CrO4溶液处理对某植物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的审题能力,分析表格数据的能力。 9.苦马豆素(SW)因从灰苦马豆中分离出来而得名,被认为是“未来的肿瘤治疗药物”。以下是相关的实验研究过程及结果。 ①将等量的小鼠肝癌Hepal-6细胞悬液,分别接种于若干含有等量培养液的培养瓶中; ②将培养瓶放于37℃、5%CO2培养箱中培养24h,静置、去掉上清液; ③分别加入等量但不同浓度SW的培养液,于37℃、5%CO2培养箱中继续培养; ④分别在24h、48h、72h时吸取培养液,观察结果,得到不同浓度SW对细胞存活率影响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处于间期的肝癌Hepal-6细胞,其分子水平的主要变化是____________。 (2)步骤③中需要设置对照组,对照组的处理方法应为___________ 。 (3)分析图中曲线可知,SW对肝癌Hepal-6细胞作用效果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 (4)将培养48h的培养液离心,去除上清液后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及分析,得到48h细胞数目及凋亡蛋白Bax和Bcl-2的表达量如表所示: SW 癌细胞数目 凋亡细胞数目 Bax蛋白 Bcl-2蛋白 2ug/mL ﹢ ﹢﹢﹢ ﹢﹢﹢﹢﹢ ﹢ 1 ug/mL ﹢﹢ ﹢﹢﹢ ﹢﹢﹢ ﹢﹢ 0.5 ug/mL ﹢﹢﹢ ﹢﹢ ﹢﹢ ﹢﹢﹢ 0 ug/mL ﹢﹢﹢﹢ ﹢ ﹢ ﹢﹢﹢﹢ 注:“﹢”的数量表示相对值的多少 据此推测,SW可能是通过诱发癌细胞___________来抑制肿瘤生长的,其原因可能是SW促进了癌细胞内_______的表达。该生理过程对于多细胞生物体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 加入等量不含SW培养液 (3). SW浓度越高,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越强; SW作用时间越长, 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越强 (4). 凋亡 (5). Bax蛋白基因 (6). 有助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以及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 【解析】 【分析】 1、题图分析:图示的自变量有两个,一个是SW的浓度,另一个是小鼠肝癌Hepal-6细胞培养的时间,由图可知,随着SW浓度的增加,小鼠肝癌Hepal-6细胞的存活率越来越低,在同一SW浓度内随着小鼠肝癌Hepal-6细胞培养的时间的延长,小鼠肝癌Hepal-6细胞的存活率也越来越低。 2、表格分析:随着SW浓度的增加,癌细胞的数目越来越少,凋亡细胞数目越来越多,Bax蛋白越来来多,Bcl-2蛋白越来越少。由此可以推测:SW抑制癌细胞生长的机理很可能是促进了癌细胞内Bax蛋白基因的表达,而抑制了Bcl-2蛋白基因的表达造成的。 3、对照实验是指除所控因素外其他条件与被对照实验完全相同的实验。科学地设置对照实验,能够有效地排除其他因素干扰实验结果。 设置对照组常用四种方法: ①空白对照,即不给对照组做任何处理;例如,在“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的实验中,实验组滴加了唾液淀粉酶液,而对照组只加了等量的蒸馏水,属空白对照; ②条件对照,即虽给对照组施以部分实验因素,但不是所研究的实验处理因素;例如,在“探究甲状腺激素对小动物发育的影响”的实验中,采用等组实验法,甲组为实验组(饲喂甲状腺激素),乙组为条件对照(饲喂甲状腺抑制剂);不饲喂药剂的是空白对照组。显然,通过条件对照,实验说服力大大提高。 ③自身对照,指对照组和实验组都在同一研究对象上进行,不再另外设置对照组;例如,“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自身对照简便,但关键要看清楚实验处理前后的现象及变化差异。(处理前的对象状况为对照组,处理后的对象变化为实验组) ④相互对照,不单独设置对照组,而是几个实验相互为对照。证明玉米根的生长方向与地心引力的关系实验中不同方向放置的玉米种子之间则属于相互对照。再如:在探究温度或pH对酶催化活性影响实验中温度或pH(2、4、6、8)为相互对照。(在实验中要找出一个最佳效果点,就要采取相互对照进行实验) 【详解】(1)处于间期的肝癌Hepal-6细胞,其分子水平的主要变化是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步骤③中需要设置对照组,对照组的处理方法应为加入等量不含SW培养液,其他条件完全相同。 (3)分析图中曲线可知,SW对肝癌Hepal-6细胞作用效果的特点是:SW浓度越高,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越强; SW作用时间越长,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越强。 (4)根据表格分析推测:SW可能是通过诱发癌细胞凋亡来抑制肿瘤生长的,其原因可能是SW促进了癌细胞内Bax蛋白基因的表达。该生理过程对于多细胞生物体的意义有助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以及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 【点睛】本题以苦马豆素对癌细胞的存活率影响为背景,综合考查了细胞增殖、图表分析和分析实验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10.某二倍体植物具有开红花和开白花之分,某实验小组以这种植物为实验材料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 父本 母本 子一代 第1组 一株开白花 一株开白花 开红花、开白花(数量未统计) 第2组 一株开红花 —株开红花 305开红花、98开白花 实验小组对该性状的遗传提出两种假说。 (1)假说一:植物的花色由三个等位基因A、a1和a2)控制,a1和a2同时存在时,表现为开白花,其他情况均为开红花,A相对于 a1和a2为显性。如果该假说成立,第1组中子代性状分离比红花:白花为 __________;则第2组中双亲的基因型为________。 (2)假说二:植物花色由三个等位基因(A+、A、a)控制,其中A决定开红花,A+和 a都决定开白花,三个基因的显隐关系A+相对于A、a为显性,A相对于a为显性,则第2组的双亲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 (3)为进一步探究两种假说的合理性,第2组同学将F1中的开白花植株自交得F2,并统计F2中花色和数量。若F2中______,则支持假说一。若F2中______,则支持假说二。 (4)该植物开红花与开白花形状的遗传遵循______定律。 【答案】 (1). 1:1 (2). Aa1和Aa2 (3). Aa 和Aa (4). 开红花与开白花之比为1:1 (5). 全为开白花 (6). 基因分离定律 【解析】 【分析】 假说一:植物的花色由三个等位基因(A、a1和a2)控制,当a1和a2同时存在时,表现为白花,其他情况均为红花,A相对于a1和a2为显性,即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1a2,其他基因型均为红花植株。假说二:植物的花色由三个等位基因(A+、A、a)控制,其中A决定红花,A+和a都决定白花,三个基因的显隐关系为A+相对于A、a为显性,A相对于a为显性,即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或Aa,其余基因型均为白花。 【详解】(1)如果该假说成立,则第1组父本和母本的基因均为a1a2,则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1a1(红花):a1a2(白花):a2a2(红花)=1:2:1,因此子代性状分离比红花:白花=1:1;第2组后代红花与白花(a1a2)性状分离比为3:1,则亲本的基因型为Aa1和Aa2。 (2)第2组:红花(A_)×红花(A_)→红花(A_):白花=3:1,且亲本不会出现A+,则子代中白花的基因型为aa,因此第2组的双亲基因型分别是Aa和Aa。 (3)第2组同学将F1中的白花植株自交得F2,并统计F2中花色和数量。若假说一成立,则F1中的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1a2,其自交所得F2中红花与白花之比为1:1;若假说二成立,则F1中的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其自交所得F2应全为白花。 (4)该植物红花与白花性状由复等位基因控制,因此其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 11.R7是家蚕体内的一种小分子非编码RNA,可与某些mRNA尾端的一段非编码序列(3′UTR)结合,进而影响基因的表达。为研究R7是否影响家蚕基因B(调控家蚕眼睛发育)的表达,科研人员将基因B中对应3′UTR的DNA片段与荧光素酶基因(R7不影响荧光素酶基因的表达)重组后导入家蚕胚胎细胞观察其表达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________技术扩增基因B中对应3′UTR的DNA片段,应先依据___________合成引物。若对一个含基因B的DNA扩增n代,则共需消耗________对引物。 (2)图甲中对应3′UTR的DNA片段应插入到位点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重组载体中的荧光素酶基因在基因工程中作为________。 (3)科研人员分别从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中提取蛋白质,经处理检测后获得相对荧光值(在适宜条件下,荧光素酶可催化荧光素发生氧化反应并发出荧光),其结果如图乙所示。 ①实验组为将重组载体导入含R7的家蚕胚胎细胞中,对照组1的处理为将含有荧光素酶基因的表达载体(不含对应3′UTR的DNA片段)导入含R7的家蚕胚胎细胞中,则对照组2的处理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依据实验结果可推知,R7影响基因B的表达,即通过遵循________________原则,R7与基因B所转录的mRNA的3′UTR结合,进而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基因B的表达。 【答案】 (1). PCR (2). 该基因的一段核苷酸序列 (3). 2n-1 (4). 2 (5). 目的基因应插入到启动子与终止子之间,且不能破坏荧光素酶基因 (6). 标记基因 (7). 将重组载体导入不含(或去除)R7的家蚕胚胎细胞中 (8). 碱基互补配对 (9). 抑制 【解析】 【分析】 1、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 (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①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②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③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2、题图分析:图甲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模式图,包括:启动子、目的基因、荧光素酶基因(标记基因)、终止子。图乙可以看出实验组的相对荧光值较低,而对照组1和对照组2的相对荧光值较高。 【详解】(1)利用PCR技术扩增基因B中对应3′UTR的DNA片段,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的前提,是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以便根据这一序列合成引物。因此该空白的答案为:应先依据该基因的一段核苷酸序列合成引物。若对一个含基因B的DNA扩增n代,共得到2n个DNA,净增DNA为2n-1,因此共需消耗的引物为2n-1个。 (2)依题意可知,R7是家蚕体内的一种小分子非编码RNA,可与某些mRNA尾端的一段非编码序列(3′UTR)结合,进而影响基因的表达。也即3′UTR位于某些mRNA的尾端,由于mRNA是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而来的,因此图甲中对应3′UTR的DNA片段应插入到位点2,原因是目的基因应插入到启动子与终止子之间,且不能破坏荧光素酶基因,重组载体中的荧光素酶基因在基因工程中作为标记基因。 (3)①由图乙可知实验组的相对荧光值较低,而对照组1和对照组2的相对荧光值较高。又因为对照组1的的处理为将含有荧光素酶基因的表达载体(不含对应3′UTR的DNA片段)导入含R7的家蚕胚胎细胞中,说明没有R7片段的细胞中荧光素酶基因正常表达,相对荧光值较高。实验组为将重组载体导入含R7的家蚕胚胎细胞中,相对荧光值较低,说明R7抑制了荧光素酶基因的表达。由此可以推测对照组2的处理应为将重组载体导入不含(或去除)R7的家蚕胚胎细胞中。 ②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在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中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依据实验结果可推知,R7影响基因B的表达,即通过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R7与基因B所转录的mRNA的3′UTR结合,进而抑制基因B的表达。 【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操作工具及操作步骤,掌握基因工程技术的相关应用,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要求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