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新疆自治区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新疆分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新疆自治区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新疆分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

北大附中新疆分校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出卷人黄梦瑶 一、单选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 ‎1.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形成了包括同世界市场体系接轨的新式资本主义经济、传统经济以及介于二者之间的新式经济在内的经济结构。这主要说明近代中国 A. 闭关锁国的状态被打破 B. 新式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C. 经济因外力而走向近代化 D. 经济发展采用西方模式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材料可知,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很大,使中国出现了传统经济与新式经济并存的现象,尤其是出现了“同世界市场体系接轨的新式资本主义经济”,说明中国经济在鸦片战争后因受外来侵略的影响步入了近代化,故C正确;A不是材料主旨,排除;近代中国居主导地位的仍然是传统自然经济,B错误;D与史实不符,排除。‎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中国逐步形成了包括同世界市场体系接轨的新式资本主义经济、传统经济以及介于二者之间的新式经济在内的经济结构”,结合所学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分析解答。‎ ‎2.据不完全统计,在北京政府时期颁布的76项主要经济法规中,有54项颁布于袁世凯当政时期,超过总数的70%,内容包括工商矿业、农林牧渔、交通运输、银行金融、权度、税则、经济社团等方面。这说明袁世凯政府意在 A. 推动民主政治建设 B. 缓和与革命党矛盾 C. 促进全国市场统一 D. 推动民族工业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有54项颁布于袁世凯当政时期,超过总数的70%,内容包括工商矿业、农林牧渔、交通运输、银行金融、权度、税则、经济社团等方面”表明北洋政府推行政策推动民族工业发展,D项正确;材料与民主无关,排除A。材料并没有涉及革命党,也与当时的史实不符合,排除B。C项不是其意图,排除C。‎ ‎3.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通过加资、合股、接管、国营等各种方法,实现了对沿海地区工矿业和交通运输业的控制和垄断。同时,在中国中西部地区建立了大批重工业厂矿,如钢铁工业、飞机制造业、电工电料业、化学工业、钨锑等矿产业。这些做法 A. 为抗日战争奠定了物质基础 B. 平衡了农轻重的比例关系 C. 实现了中国经济布局的平衡 D. 使民族工业遭到毁灭性打击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1935年时间和国民政府在中西部地区的措施可知,国民党的这些措施是为抗日战争做准备,A选项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平衡农轻重的关系,B选项不符合题意。实现中国经济布局的平衡说法过于绝对,C选项排除。日本侵华使民族工业遭到毁灭性打击,而非国民党政府的措施,D选项说法错误。‎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背景的掌握,国民政府为了更好的应对日本侵华,在中西部做了重大的工业布局,这次布局为全民族抗战奠定了重大的物质基础。‎ ‎4.《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是一部专论清末民初中国经济史的学术专著,该书在论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同时,也阐述了“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这种中国特色的“产业革命精神”主要在于追求( )‎ A. 民族独立富强 B. 发展资本主义 C. 工业化的实现 D. 实现民主政治 ‎【答案】A ‎【解析】‎ 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近代民族资产阶级积极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追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是支撑整个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力量,A项正确。BCD三项项,是产业革命精神的追求,最终目的是实现近代中国民族独立和富强,排除。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 点睛:解决本题以“产业革命精神”为出发点,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选项即可得出答案。‎ ‎5.八届九中全会后,党的各级领导响应毛泽东“1961年要搞一个实事求是年”的号召,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毛泽东带三个调查组到了浙江、湖南和广东的农村;刘少奇到了湖南长沙和宁乡;周恩来去了河北邯郸地区;朱德到了四川、河南和陕西。这一做法 A. 旨在为制定“二五”计划做准备 B. 有力地推动了“八字方针”的落实 C. 较为彻底地纠正了“左”倾错误 D. 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伟大尝试 ‎【答案】B ‎【解析】‎ ‎“八字方针”是1960年提出的,1961年的这个实事求是做法会有力地推动 “八字方针”的落实,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二五”计划是1958-1962年发展国民经济发展计划,选项A在时间上不符合题意,排除;从时间上来看当时“左”倾错误并未得到彻底地纠正,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伟大尝试是在1978年,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6.1956年,中国共产党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进行的一次成功探索是 A. 召开八大,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B. 发动大跃进运动 C. 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识记能力。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过程基本完成的情况下,中共召开“八大”,在正确分析国情的基础上制定正确路线、方针和政策,是中共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一次成功的探索,故选A。B、C两项发生于1958年,是“左”倾错误的表现,D项是1960年冬制定的,故排除。‎ 考点:新中国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共八大 ‎7.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广大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生产积极性极大提高。带来这一变化的改革政策是 A.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建立人民公社 C. 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D. 实行对外开放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改革开放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改革的做法是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故选A;BC是改革开放之前的大事,排除;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考点:现代中国的经济·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改革开放 ‎8. (2009广东文基)邓小平曾公开评价某次会议,“虽然过去我们已经进行了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但是我们仍然有足够的理由说,这是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这次会议是 A. 中共八大 B. 中共十四大 C. 中共十二大 D.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答案】D ‎【解析】‎ 题眼:“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文革”结束后,他深刻地总结了国际和国内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时说的一番话 ‎9.下列各项,属于中共十四大的主要内容是 A. 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B. 确定继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 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D. 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D ‎【解析】‎ ‎ A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排除;1984年中央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确定继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排除B;1960‎ 年党中央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排除C;结合所学,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选D。‎ 点睛:本题要求记忆中共历史上的重大会议的主要内容,这要求平时熟记历次会议的主要内容。‎ ‎10.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泰达)是20世纪80年代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国家级开发区之一。当初其设立的主要目的是:‎ A. 服务于世贸组织的建立,融入世界市场的需要 B. 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出口产品 C. 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D. 加强天津对内地的辐射作用 ‎【答案】B ‎【解析】‎ ‎【详解】国家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为了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加工出口产品。故答案为B项。20世纪80年代世贸组织尚未成立,排除A项;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发展对外开放的需要,不是为了推动经济体制改革,也不是为了辐射内地,排除C、D项。‎ ‎11.下列哪一城市既属于第一批经济特区,又被誉为“一夜崛起城市”?‎ A. 深圳 B. 长沙 C. 重庆 D. 北京 ‎【答案】A ‎【解析】‎ 第一批经济特区有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选项中只有A属于第一批经济特区,深圳也被誉为“一夜崛起的城市”,故选A;BCD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12.21世纪,人们通过脸书、微信、微博、谷歌、百度、维基百科等工具进行通信和获取信息,通过“优步”共享汽车,通过“奈飞”共享影视节目,大数据技术将促使商品的生产与供应变得更加合理。这说明 A. 知识经济推动全球同步发展 B. 信息技术影响人们生产生活方式 C. 技术革命改变社会经济结构 D. 人们日常生活过度依赖网络技术 ‎【答案】B ‎【解析】‎ ‎“微信、微博、谷歌、百度、维基百科等工具进行通信和获取信息”说明信息技术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故B项正确;A中同步发展错误;C中改变社会经济结构错误;D中依赖说法错误。‎ ‎13.近代中国出现这样的婚姻程序:“先由男子陈志愿于父母,得父母允准,即延介绍人约订邀男女会晤,男女同意,婚约始定。”此现象说明 A. 婚礼由繁琐走向了简约 B. 传统婚姻观念根深蒂固 C. 婚姻实现了社会性变革 D. 主婚权发生了重大变动 ‎【答案】D ‎【解析】‎ 由“先由男子陈志愿于父母,得父母允准,即延介绍人约期订邀男女会晤,男女同意,婚约始定”得知,材料反映了晚清婚俗的变化是婚姻尊重当事人的意愿,说明主婚权发生了重大变动,故D正确;A材料不能体现,故排除;D说法不合题干主旨,故排除;C表述程度夸大了材料现象的作用,故排除。‎ ‎14.自从有了“美团”、“饿了吗”等订餐软件,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挑选附近的各种美食,并享受送餐上门服务,这为许多上班族节省了更多的工作、娱乐的时间。材料反映了 A. 餐饮业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大发展 B. 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C. 人们饮食习惯的革命性变化 D. 人们饮食结构的革命性变化 ‎【答案】B ‎【解析】‎ 由材料“订餐软件……享受送餐上门服务,这为许多上班族节省了更多的工作、娱乐的时间”,说明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故选B;材料没有体现餐饮业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大发展,排除A;材料主要突出上班族的餐饮受互联网的影响大,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饮食结构问题,排除D。‎ ‎15.1865年,总理衙门密函各地将军暨各省督抚,指出:“倘任其安置飞线,是地隔数千里之遥,一切事件,中国公文尚未递到,彼已先得消息,办事倍形掣肘。……是以叠经本处力为拒绝。”材料中清政府反对的是下列哪一通讯设施 A. 有线电报 B. 无线电报 C. 有线电话 D. 无线电话 ‎【答案】A ‎【解析】‎ 根据“1865年”“倘任其安置飞线,是地隔数千里之遥,一切事件,中国公文尚未递到,彼已先得消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提到的通讯设施是有线电报,故A正确;20世纪出现无线电报、有线电话、无线电话,排除B、C、D。‎ ‎16.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电影是 A. 《渔光曲》‎ B. 《歌女红牡丹》‎ C. 《定军山》‎ D. 《难夫难妻》‎ ‎【答案】C ‎【解析】‎ ‎《定军山》是中国拍摄的第一部电影,由北京丰泰照相馆1905年摄制的,故选C;《渔光曲》是中国电影三十年代的代表作品之一,以该片为代表的中国早期电影关注社会底层,将他们凄惨的生活艺术化地展现在世人面前,这是中国最早的有声影片之一,时间上比1905年要晚,故不是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电影,所以排除A;电影《歌女红牡丹》是于1930年上映的中国第一部蜡盘发音的有声影片,时间上比1905年要晚,故排除B;《难夫难妻》是于1913年上映的中国第一部故事片,这一时间比1905年要晚,故排除 D。‎ 点睛:这一题的解题关键是要审清题目中的限制性条件“自己拍摄”、“第一部”,再有就是要把中国近代拍摄的电影时间先后顺序搞清楚,这样答案就迎刃而解了。‎ ‎17.1933年国民政府发布的《废两改元令》规定:所有公私款项收付、契约票据及一切交易,一律改用银币,不得再用银两。持有银两者,可由中央造币厂代铸银币,或在中央、中国、交通三家银行兑换银币。这一政策 A. 重建了金融秩序 B. 导致了通货膨胀 C. 打击了民族工业 D. 加速了白银外流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一切交易律改用银币”“可由中央造币厂代铸银币,或在中央中国、交通三家银行兑换银币”,结合题干时间“1933年”和所学可知,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进行改革,即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所推行的法币政策,该改革有利于缓解当时经济状况,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防止白银外流,稳定当时的金融体系。故答案为A项。BD项,根据所学可知,法币政策的实施有利于稳定当时混乱的经济状况,缓解通货膨胀、防止白银外流,排除;C项,国民政府实行的法币政策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包括民族工业的发展,排除。‎ ‎18.美国总统胡佛说:“当我们充分理解了20年代经济史的时候,我们将发现,终结了一个繁荣时期的这场崩溃,其主要原因是工业没能把它的进步传递给消费者。”他认为导致“这场崩溃”的主要原因是 A. 生产和消费存在矛盾 B. 工业生产蓬勃发展 C. 人们醉心于股票投机 D. 社会生产能力不足 ‎【答案】A ‎【解析】‎ 根据“其主要原因是工业没能把它的进步传递给消费者”可知,胡佛认为1929年经济危机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生产和消费存在矛盾,A正确;BCD不符合材料“其主要原因是工业没能把它的进步传递给消费者”,排除。‎ ‎19. 如图所示的曲线反应罗斯福新政前后的 A. 农产品价格的波动 B. 社会失业率的起伏 C. 银行倒闭数量的变化 D. 公共工程投资额的增减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结合史实和图中曲线可以判断,农产品价格危机发生在1933年新政实施前应呈现下降趋势,这与图中上升不符,故A项错误。施行以工代赈的措施,但在一年内即把失业率解决到比1929年危机前还好,违背事实,故B项错误。整顿全国金融,并成立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保障存款人利益,银行业局面混乱最先得到改观,银行倒闭数量在1933年新政实施后呈现下降趋势,C项正确。以工代赈,解决工人就业是新政中的一个亮点,但公共工程投资额在1933年新政实施后应呈现上升趋势,与图中下降不符,故D项错误。‎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 ‎【名师点睛】罗斯福新政是以整顿银行业开始的,因为危机是从金融危机开始的。罗斯福上台伊始,下令银行暂时休业整顿,通过成立联邦储蓄保证公司,保证存款人的存款,以恢复银行信用。到4月,存回银行的存款已达10亿美元。银行信誉的恢复,促进了金融体系的正常运作,它为工农业生产的恢复提供了前提保证。‎ ‎20.复旦大学的姜义华认为,该政策是“十足的农业社会主义”,是旧俄国专制主义长期统治下形成的政权万能论以及宗法式的情绪对列宁等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头脑侵袭的结果。“该政策”是指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农业全盘集体化 D. 玉米运动和垦荒运动 ‎【答案】A ‎【解析】‎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要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在农业方面是“十足的农业社会主义”,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新经济政策是利用商品市场,未体现出“十足的农业社会主义”,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农业全盘集体化是斯大林而非列宁的,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玉米运动和垦荒运动是赫鲁晓夫而非列宁的,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21. 漫画多以含蓄、隐晦的方式评说世事。右图是2000年出现的新闻漫画《最后的贵族》。该漫画反映了 A. 中国加入WTO与国内企业长远利益相违背 B. 中国申请加入WTO旨在打破某些企业的垄断 C. 加入WTO后中国一些企业有望增强垄断地位 D. 加入WTO后中国企业将面临激烈竞争与挑战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了学生综合分析能力,难度不大。根据漫画信息“真以为我不怕你哪!”和图片“WTO”,说明这一垄断企业受到了WTO的冲击。观察A、B、C、D四项内容,比较一下,只有D项说法比较科学。‎ ‎【考点定位】必修二·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经济全球化的世界。‎ ‎22.俄罗斯《晨报》报道,20世纪苏联领导人好感度最新民意调查结果,勃列日涅夫成为现代俄罗斯人最喜欢的苏联领导人,其中有56%的受访者对勃列日涅夫持肯定态度。勃列日涅夫得到肯定的理由是 A. 农民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改善 B. 苏联保持了大国的荣耀 C. 苏联军事实力全面超过美国 D. 冲破了斯大林模式束缚 ‎【答案】B ‎【解析】‎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成为能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即苏联保持了大国的荣耀才得到肯定,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勃列日涅夫时期农民生活水平未得到明显改善,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苏联军事实力只是与美国匹敌而未全面超过美国,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勃列日涅夫也未能冲破斯大林模式束缚,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23. 美国(世界日报)载文抗议人群呼吁的是,世界经济强权正和一小部分跨国公司联手,利用贷款和巨额债务进行不合理的国际分工,使落后国家接受改头换面的金融殖民、技术殖民,并把环境危机等转嫁出去。”由此可见 A. 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化不利于世界经济均衡发展 B. 全球化进一步缩小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距 C. 全球化为世界落后国家提供了更为均等的发展机遇 D. 落后国家应联合起来拒绝金融以及技术的殖民扩张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世界经济强权正和一小部分跨国公司联手”突出的发达国家对经济全球化的主导性,根据材料“落后国家接受改头换面的金融殖民、技术殖民,并把环境危机等转嫁出去”指的是在这种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贫富差距不断拉大,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掠夺式开采、污染企业搬迁和工业垃圾倾泻引发当地严重的生态危机,不利于整个世界均衡发展,故A项正确;全球化进一步缩小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距与材料“使落后国家接受改头换面的金融殖民、技术殖民”不符,故B项错误;同理,故C项错误;材料论述了发达国家主导下而经济全球化所引发的问题,并未涉及解决方案,故D项错误。‎ 考点: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全球化引发的问题 ‎24.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在与西方文化交融碰撞中孕育出了许多富有民族传统特色的新生事物。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 A. 长袍马褂期 B. 中山装 C. 咖啡店 D. 西服 ‎【答案】B ‎【解析】‎ A是中国传统的服饰,CD是西方,中山装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产物,所以答案选B,排除其他选项。‎ ‎25.上海的外滩、青岛的八大关被称为“万国建筑博物馆”,至今仍保存大量的西洋式建筑。这种现象反映的社会状况是 A. 洋务运动全面开展 B. 中西方化交流广泛 C. 中国步入半殖民地社会 D. 上海、青岛是著名的对外窗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结合时代背景分析,鸦片战争以来列强在中国抢占殖民地。西洋建筑在中国出现是因为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入侵,强行租借上海,并且划分势力范围,是当时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一种表现。A不对,洋务运动是学习西方科技以维护清朝统治;BD不对,是对材料的肤浅理解,没有结合特定的时代背景分析。故C正确。‎ 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列强侵华战争·德国侵华 二、材料分析题(共3题;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论语·里仁》‎ 材料二: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天理是公道与良知。朱熹说:“须知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应当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 ‎——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 ‎(1)材料一反映了儒家怎样价值观?‎ ‎(2)依据材料二,概括理学思想的进步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朱熹“存天理,灭人欲”思想提出的社会背景。‎ ‎(3)综上,比较早期儒家和朱熹关于人欲的思想。‎ ‎【答案】(1)价值观:富贵应取之有道,安贫乐道。(追求道义,不贪恋富贵。)‎ ‎(2)进步:理学具有忧患意识,关注国家政治;崇尚道德,强调道德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主张力行,具有务实精神;肯定人的正常欲望,反对奢靡之风。‎ 背景:南宋统治阶级的道德败坏、奢侈无度;商业繁荣,市民追求享乐;受佛道思想的影响。‎ ‎(3)相同:两者都肯定正当的人欲。‎ 不同:前者强调人欲应符合道义,后者指出人欲应符合天理(公道与良知)。‎ ‎【解析】‎ ‎(1)根据“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可得出富贵应取之有道,安贫乐道。‎ ‎(2)进步之处:由“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天理是公道与良知”“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 “格物致知”,概括回答;背景:根据“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当时朝野上下普通信奉佛教禅宗思想”,联系宋朝商业发展的对市民生活影响概括得出。‎ ‎(3)相同点:根据早期儒家和朱熹关于人欲的思想概括出相同点:都肯定正当的人欲;不同点:根据“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存天理,灭人欲”概括出不同点。‎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韩非在《有度》中说:“威不两错,制不二门。”这是韩非借用《管子》中的话,即“威势独在于主,则群臣畏惧;威势分于臣,则令不行。故明主之治天下也,威势独在于主,而不与群臣共”。故曰“威不两错”。又曰“法政独出于主,则天下服德;法政出于臣,则民不听。故明主之治天下也,法政独出于主,而不从臣出”。故曰“制不二门”。‎ 材料二:黄宗羲说:“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材料三:顾炎武说:“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则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矣。”他认为只有皇帝同各级官吏共同掌握政权,才能达到“天下治矣”的目的,他还提倡“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材料四:唐甄说:“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杀一人而取其匹布斗粟,犹谓之贼,杀天下之人,而尽有其布粟之富,而反不谓之贼乎!”‎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韩非的政治主张。‎ ‎(2)材料二中黄宗羲得出“为天下之害者,君而已矣”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3)材料二,三,四所反映出的共同思想是什么?列举这三段材料中能反映该思想的关键语句。‎ ‎【答案】(1)加强君主集权。‎ ‎ (2)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商品经济的发展,产生了资本主义的萌芽;推行文化专制政策;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 ‎ (3)批判君主专制。材料二黄宗羲认为君主是“天下之大害”;材料三顾炎武主张“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材料四唐甄则认为“凡为帝王者皆贼也”。‎ ‎【解析】‎ ‎(1)根据材料“威不两错,制不二门。”及其后的解释可以归纳为:加强君主集权。‎ ‎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归纳出时代背景为:政治上,明末清初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经济上,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思想上,推行文化专制政策;这些变化都体现出中国的封建社会开始走向衰落。‎ ‎ (3)第一小问思想,根据材料可以归纳为批判君主专制。第二小问列举,材料二黄宗羲认为君主是“天下之大害”;材料三顾炎武主张“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材料四唐甄则认为“凡为帝王者皆贼也”。‎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 ‎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 ‎——普罗泰格拉 材料二 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理性上多么高贵!在才能上多么无限!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之《哈姆雷特》‎ 材料三 这些哲人受被牛顿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相信存在着不仅控制物质世界、而且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按照这一设想,他们开始将理性应用于所有领域,以便发现种种有效的自然规则。‎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智者学派的核心主张。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对这一主张有何发展?‎ ‎(2)材料二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的哪一核心思想?请列举能反映这一思想的文学作品及其作者。‎ ‎(3)材料三中的“这些哲人”掀起了哪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核心思想相比,他们宣扬的思想主张有何进步之处?‎ ‎(4)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三反映的这两场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本质是什么?‎ ‎【答案】(1)核心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发展: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2)核心思想:人文主义。列举:《神曲》,但丁;《十日谈》,薄伽丘;《歌集》,彼特拉克;《哈姆雷特》,莎士比亚。‎ ‎(3)启蒙运动。进步:理性;反对封建专制制度;提出资本主义社会政治构想。‎ ‎(4)本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 ‎【解析】‎ ‎(1)第一小问,根据“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可知智者学派的核心主张是人是万物的尺度。第二小问,根据所学可知苏格拉底提出了“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他强调的是人的思想力。一个人有思想力,才知道如何思考,如何正确地思考。‎ ‎(2)第一小问,材料强调了人地位和作用,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第二小问,考查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前三杰、后三杰、和英国的莎士比亚。‎ ‎(3)第一小问,牛顿对后世的启蒙运动提供了唯物主义的哲学基础,可知本次运动是启蒙运动。第二小问,主要考查启蒙运动的思想主张,根据所学回答即可。‎ ‎(4)本题考查文艺复和启蒙运动的性质,都是资产阶级发起的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