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城郊市重点联合体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辽宁省沈阳市城郊市重点联合体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高二年级历史试卷 ‎1.命题范围: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第一、第二单元、第三单元 ‎2.考试时间为90分钟,分数为100分 ‎3.第I卷为客观题,选择题;第Ⅱ卷为主观题,非选择题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汉书·地理志》载:“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材料中的“周制”是指( )‎ A. 郡县制 B王位世袭制 B. 分封制 C. 行省制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秦统一后,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在全国范围内废除周朝分封制,推行郡县制,把全国分为36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一郡之内又分为若干县。因此选C。A不是周制,B在历朝沿用,D是在元朝。‎ 考点:分封制 点评:近几年高考对分封制的考查,主要从分封制的变化、对后世的影响、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差别、分封制实行的时间和概念等角度切入。‎ ‎2.《韩非子·外储说右下》中曾引用谚语“主卖官爵,臣卖智力”来比喻君臣之间的关系。这说明 A. 战国时期世袭制逐步被破坏 B. “家国一体”的局面开始形成 C. 君臣关系实质是一种买卖关系 D. 分封制下贵族政治关系稳固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从材料“主卖官爵”可以看出,血缘关系遭到破坏,贵族政治逐渐被官僚政治所代替。故选A。B项未体现出来;C项是对材料的字面理解;D项说法与材料相反,战国时期已经打破了贵族世袭制。‎ 考点:战国时期世袭制的破坏 点评:战国时期社会大动荡,争霸战争不断,各诸侯国为了壮大自己的实力,纷纷变法改革,改变了原来的分封制,打破血缘关系,开始依据才能做官,官僚政治逐渐建立。‎ ‎3.战国时期魏国与秦国都实行上计制度,即每年诸侯国的地方长官都必须把当年的各种预算数字写在木“卷”上,呈送到国君那里。国君把“卷”剖分为二,由国君执右卷,臣下执左卷。年终,地方官要到国君那里报核,国君根据官吏征收赋税等情况,对官吏进行考核。魏、秦实行上计制度的目的在于(  )‎ A. 增加国家的收入 B. 控制地方官吏 C. 显示国王的权威 D. 更好地考核官吏 ‎【答案】B ‎【解析】‎ 上计制度的实施主要是出于政治目的,故A项错误;“地方官要到国君那里报核”,国君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加强,故B项正确;上计制度的实施直接体现出战国时期中央集权的萌芽,与专制主义无直接关系,故C项错误;考核官吏只是手段,故D项错误。‎ ‎4.秦朝以郡辖县,地方行政为两级制;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东汉形成州、郡、县三级制;隋朝废郡,地方行政回到州县两级制;唐末形成了道、州、县三级制。从以上的地方行政变化过程中,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A. 地方行政建制不断变化,不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B. 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的矛盾与困局伴随历史的发展 C. 古代王朝的中央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 D. 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不断得到强化,有利于社会的发展进步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得出的信息:从秦朝到两汉,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完善,加强了中央集权,A项“不利于”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秦朝的两级制到东汉的三级制,隋朝的两级制再到唐末的三级制,如此反复徘徊说明中央在加强对地方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着矛盾和困惑,故B正确;由材料中地方行政变化的反复可知,古代王朝中央执政能力遭遇矛盾与困局,隋唐时期中央在地方行政制度上的执政能力出现缺陷,最终导致了藩镇割据现象,故C错误;地方行政制度反映的是中央与地方关系,与君主专制不断得到强化无关,故D错误。‎ ‎5.黄宗羲说:“古者不传子而传贤,其视天子之位去留犹夫宰相也。其后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则天子不失传贤之意。宰相既罢,更无与为贤者矣。”黄宗羲的意思是 A. 恢复宰相制度并使职务世袭 B. 认为君主世袭致使相权弱化 C. 主张挑选贤能的宰相协助皇帝议政 D. 加强相权可以抑制君权,防止暴政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主要表达了宰相传贤可以弥补天子不贤的缺陷,一旦废除宰相制,天子出现不贤时没有人来辅佐,这主要表明了黄宗羲认为废除宰相有弊端,主张挑选贤能的宰相协助皇帝议政,故C正确;材料不能得出黄宗羲主张宰相职务世袭,材料也没有涉及君主世袭致使相权弱化,排除AB;材料不能体现黄宗羲加强相权可以防止暴政,排除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其后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则天子不失传贤之意”,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 ‎6. 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惟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这反映出当时 A. 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 B. 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 C. 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 D. 皇帝个人独裁官员惟命是从 ‎【答案】B ‎【解析】‎ 题中清代内阁处理公务“依样画葫芦”,即是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于陈规的体现。‎ ‎7.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A. 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 B. 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 C. 专制程度随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 D. 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趋势)。材料“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说明专制权力的不断加强,在中国古代,伴随着每年一次分裂之后的再次统一(兼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就为完善。所以C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君主专制的演进与强化 ‎8. 清代学者赵翼认为,“国初以来,设立议政王大臣,彼时因有议政处是以特派王大臣承允办理,自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之后,皆系军机大臣每回召对承旨遵办,为满洲大学士、尚书向例俱兼虚衔。”由材料可见,‎ A. 议政王大臣会议具有中国早期议会的基本特征 B. 议政王大臣会议在清朝前期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C. 雍正皇帝因为在东北用兵设立了军机处 D. 军机处的设立使清朝实现了皇权高度集中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议政王大臣会议是中国清朝前期满族上层贵族参与处理国政的制度。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出现是受奴隶制末期军事民主议会制的影响,因此排除A项;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虽大,只是能够限制君权,不可能高过皇帝,排除B项;C项叙述有误。根据“自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之后,皆系军机大臣每回召对承旨遵办”,军机处的设置将议政王大臣会议的职权转移到军机处,D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清朝的中枢权力机构的演变 ‎9. 《汉书·武帝纪》中记载:“(元朔二年)春正月,诏日:‘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这一措施导致 A. 宗法原则被彻底放弃 B. 七国之乱爆发 C. 王国问题逐渐得到解决 D. 土地兼并严重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中提到的时间是汉武帝时期,以及材料中的“愿以邑分弟”、“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这是指汉武帝时期实行的推恩令,它使得汉代出现的王国问题逐渐得以解决,故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推恩令 ‎10.亚里士多德说“不能认为每一位公民属于他自己,而要认为所有公民都属于城邦”。这充分说明希腊 A. 珍视个人自由,不屈从于权威 B. 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把城邦利益看得至高无上 C. 重视参政素质的培养 D. 善于从事政治活动,追求智慧与平等 ‎【答案】B ‎【解析】‎ 依据材料中的“认为所有公民都属于城邦”,从中可以看出希腊强调公民对城邦整体利益的服从。体现了希腊公民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把城邦利益看的至高无上。故选B。‎ ‎【考点】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希腊公民 ‎11.有学者认为,“解负令”是梭伦改革的核心。这是因为 A. “解负令”剥夺了贵族的特权 B. “解负令”巩固了雅典的公民群体 C. “解负令”维持了商品经济的规则 D. “解负令”使雅典民主政治确立起来 ‎【答案】B ‎【解析】‎ ‎【详解】梭伦改革中“解负令”的主要内容是将免除债务奴隶的债务,恢复其公民的权利,所以能够扩大公民的群体,故B正确;梭伦改革“解负令”没有剥夺贵族的特权,A错误;“解负令”废除债务,不符合经济规律,C错误;克利斯提尼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确立起来,D错误。‎ ‎12.《法学总论》中指出:“根据塞维尔帝和安多宁帝的批复,甚至妇女亦可提起控诉,但以受天性情感驱使而不能自抑者为限,例如母亲、乳母或祖母、姐妹等都可以提起控诉。其他妇女,如经大法官认为她旨在尽其责任,又不越出女性应有的雅淑,实本于天性情感而不能忍受加于受监护人的损害的,亦得提起控诉。”由此可以看出 A. 罗马法注重保护妇女的政治、法律地位 B. 罗马法提高了妇女地位,与男子一样享有法律地位 C. 罗马帝国范围内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 古罗马的妇女在一定条件下享有控诉权 ‎【答案】D ‎【解析】‎ 从材料“甚至妇女亦可提起控诉,但以受天性情感驱使而不能自抑者为限”可以看出古罗马的妇女在一定条件下享有控诉权,妇女在一定条件下也受到罗马法的保护,故选D;材料无法体现罗马法注重保护妇女的政治地位,排除;B、C不符合史实,排除。‎ ‎13.古罗马时期,一高利贷者对一欠债人的儿子(作为抵押品的债务奴隶)滥施暴行,愤怒的群众汇聚起来,促使罗马元老院通过了废除债务奴隶的法案:“除犯有罪行等待交付罚款者外,不得拘留任何人或施以镣铐枷锁;债务人应以物品而不以人身作为借款之抵押品。”下列有关这段材料的表述正确的是 A. 罗马法的发展有利于缓和社会紧张程度 B. 奴隶地位有所改善 C. 材料体现的是公民法的内容 D. 奴隶的斗争推动了罗马法的完善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促使罗马元老院通过了废除债务奴隶的法案”可知,罗马法废除了债务奴隶制。结合所学知识,这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推进社会进步。故答案为A项;是平民而非奴隶地位改善,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法律的适用范围的信息,排除C项;是平民而非奴隶的斗争推动了罗马法的完善,排除D项。‎ ‎【点睛】其备考启示如下:其一,精准简约提炼材料核心信息是前提;其二,据此推导其原因或影响是关键。‎ ‎14. 罗马法第一条规定:“假如法院需要你到场时,你有义务要去,假如你不去,传唤你的人有义务在两名证人的协助下强迫你去;假如你犹豫或企图逃走,传唤者有权将你抓去。假如被告因年老或生病无法移动,传唤者有义务为他准备交通工具。假如原告及被告已到场,诉讼必须在日落前完结。”这说明 ( )‎ A. 罗马法是一部比较系统完备法律体系 B. 罗马法的规定太啰嗦 C. 罗马法影响深远 D. 罗马法主张轻罪重罚 ‎【答案】A ‎【解析】‎ 略 ‎15. 罗马共和国早期,当罗马遭受外族进攻时,平民曾多次将自己组织的队伍撤离罗马,拒绝作战。迫使贵族在政治上做出让步,《十二铜表法》的制定就是这种斗争的成果之一。可见当时 A. 贵族逐步丧失制定法律的主导地位 B. 平民采取有效方式争取自身权益 C. 贵族让步在法制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D. 平面与贵族的政治诉求日趋一致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罗马政治与法律相关知识的认识与理解能力。从材料“平民曾多次将自己组织的队伍撤离罗马,拒绝作战。迫使贵族在政治上做出让步”并结合所学可以看出,平民采取有效方式争取自身权益,使贵族做出让步,故B项正确;A项错误,《十二铜表法》是由贵族主导制定的,并且这部法律也主要维护贵族利益的,所以排除A项。C项错误,材料内容表明法律制定的关键是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结果,所以排除C项。D项明显错误。‎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罗马共和国时期平民与贵族斗争的影响 ‎16.《权利法案》载:“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对于这一条文最准确的理解是 A. 法律的权威高于国王的权威 B. 国王与议会共商国是成为一种制度 C. 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限制 D. 议会的权力超过国王,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答案】C ‎【解析】‎ 根据题干和所学,材料中的“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为非法权力”,表明此题论述的是议会和国王的关系,即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限制,C正确。材料未涉及法律和国王权威孰高孰低的问题,A不符合题意,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国王与议会共商国是,排除B。《权利法案》颁布之初,国王仍保留行政权力,并非出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排除D。‎ 点睛:本题考查《权利法案》。解决本题的关键在于阅读材料,从材料中寻找有用信息,即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限制。另外,英国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开始于1721年责任内阁制的确立。‎ ‎17. 麦迪逊说:“在美国的复合共和国里,人民交出的权力首先分给两种不同的政府,然后把各政府分得的那部分权力再分给几个分立的部门。因此,人民的权力就有了双重保障。”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 联邦制原则指导的政府保障了人民的权力 B. 人民主权原则是政府权力来源的理论基础 C. 美国两种政府机构的运行均采用分权制度 D. 三权分立原则可用于处理两种政府间关系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美国的复合共和国”、“ 两种不同的政府”应该指的是美国中央联邦政府和地方各州的政府,而且根据材料中“把各政府分得的那部分权力再分给几个分立的部门”可以得出美国两种政府机构的运行均采用分权制度的结论。故选C。‎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三权分立 ‎18.有人认为德意志帝国宪法与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了一种共同的“精神”。这种“精神”指的是 A. 彰显了资本主义的民主原则 B. 保留了本国的专制残余 C. 避免了行政权力过于集中 D. 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与美国1787年宪法都实行联邦制,赋予联邦政府以很大的权力,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D正确;《德意志帝国宪法》保留了浓厚的封建残余,A错误;美国未经历封建社会,不涉及旧专制残余,B错误;德意志帝国的行政权力集中在皇帝的手中,C错误。‎ ‎19. 英、法、美、德建立的近代资产阶级政治体制的主要共同点是( )‎ A. 总统或首相都拥有行政实权 B. 国家元首都由选举产生 C. 形式上代表民意的议会行使立法权 D. 都体现了主权在民、三权分立的原则 ‎【答案】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的国王是虚君,不掌握国家实权,故可排除A;英国和德国的国家元首都是世袭的,故可排除B;德国没有体现三权分立的原则,故可排除D;英、法、美、德建立的近代资产阶级政治体制属于资产阶级代议制,形式上代表民意的议会行使立法权,故此题选C。‎ 点睛:所谓的代议制是指议会由选举产生的议员组成,代表选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政治制度。下代议制下,资产阶级通过议会对国家实行集体统治,防止了专制独裁。‎ ‎20. 近代以来,英、德两国通过不同方式,先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下列关于两国政治制度相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A. 君主为国家最高元首 B. 内阁首脑对君主负责 C. 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 D. 带有鲜明的专制色彩 ‎【答案】A ‎【解析】‎ 英德两国的君主立宪有着本质的区别,英国是完全意义上的君主立宪,而德国则以立宪之名而行专制之实。故两者的相同点仅仅是A项。‎ ‎21.代议制又称议会制,是指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主权的制度,这种代表民意的机关就是议会。以下有关议会的正确叙述是 A. 美国宪法规定总统向国会负责. B. 英国“光荣革命”确立了议会制 C. 法国参众两院联合组成的国民议会选举总统 D. 德意志帝国议会掌握完整立法权 ‎【答案】C ‎【解析】‎ ‎ 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英国议会早在13世纪已经确立,排除B;美国总统向选民和宪法负责,不需要向议会负责,排除A;德意志帝国议会无法掌握完整的立法权,排除D;1875年法国宪法规定法国参众两院联合组成的国民议会选举总统,故选C。‎ ‎22. 在近代西方国家机器的运行机制不断演变的进程中,英国1882年制定的关于议会议事程序的“普遍法规”规定:议会开会的大部分时间应有政府成员参加。1887~1889年,英国政府参加议会会议的次数占全部议会次数的84.5%。美国在1885~1889年间,总统否决议案达324项。这些现象最能说明 A. 议会作用下降而政府权力扩大 B. 议会始终是国家的决策中心 C. 议会对国家行政部门有监控权 D. 议会是国家最高的立法机构 ‎【答案】A ‎【解析】‎ 略 ‎23. 1873年,法国某报纸刊登的一封读者来信写到:“我们是工业家和土地所有者,需要秩序,并不喜欢共和政体。但是,如果‘联合派’(属于君主派)获得胜利,那些现在还留在我们方面的大部分人将投入极端共和派的怀抱去了。”这段话反映出当时在法国 A. 政治局面错综复杂 B. 无产阶级建立了共和政体 C. “联合派”能带来社会安定 D. 共和派已获得政治上的绝对优势 ‎【答案】A ‎【解析】‎ ‎【详解】从题目中至少看出三个派别:读者所代表的工业家和土地所有者、共和派、君主派。我们知道1875年共和制的最终确立,仅仅是一票的胜出。工业派不希望君主派胜利,也不希望共和派获得更多的选票,可见当时的错综复杂,故A正确;当时资产阶级建立共和政体,故B排除;材料并不能说明“联合派”能带来社会安定,故C排除;共和派并不占绝对优势,故D排除。‎ ‎24.《从法国大革命看法兰西民族的一种文化特性》一文的作者说:“法国革命者在谈人权的‘人’字时是非常抽象的,不带任何种族、宗教、国家乃至阶级的差异。不长时间就给包括新教徒、犹太人在内的几乎所有法国人公民权……在不太长一段时间里实现了普选制和人民大众的政治参与权,并且彻底的摧毁了封建大地产而让广大农民得到了自己的小块土地。”据此判断,该文作者认为法国人在革命的价值取向上更侧重于 A. 自由 B. 共和 C. 平等 D. 法制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材料“不带任何种族宗教、国家乃至阶级差异”“给所有法国人公民权”,可以看出其追求平等的价值取向,故C项正确。自由的理念是强调权力的行使不受外来的干扰和破坏,在材料中体现不出这种信息,故A项错误。共和强调选举制、任期制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其国家元首并非世袭的君主是其特色,与材料信息不符,故B项错误。法制注重法律的作用,利用立法来约束、规范社会行为,与材料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 ‎25.美国历史学家弗格森在《美国革命是》中写道:“1776年革命派认为自由是保护个人权利,反对政府暴政的侵犯。1787年联邦派所要保持的自由,按他们的理解,则是反对群众暴政的侵犯。”根据他的看法,创立美国联邦政府:‎ A. 强化了全国性政府的权力 B. 背离了革命的原则 C. 忽视了对个人自由的保护 D. 维护了商人和农场主的利益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中阐明了两种对自由观点的不同理解,一是独立战争前,为争取自由反对政府暴政;一是战后站在统治阶级立场上,为了自由反对群众暴政,这体现了1787年宪法对美国中央权力强化的意愿,故A选项正确;美国革命的原则是三权分立、自由平等、天赋人权,题干中的反对群众暴政的侵犯主要目的是强化中央政府的权力,与美国革命原则并不冲突,故B选项错误;题干中的反对群众暴政的侵犯主要目的是强化中央政府的权力,并不能体现忽视保护个人自由,故C选项错误;商人和农场主的利益在题干中没有涉及,与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26.“十八大”强调廉政建设,中国古代很早就有廉政制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建立了从上至下的比较系统的监察机构,并将这个机构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控之下。秦朝中央监察机构称为御史大夫寺,其最高首脑是御史大夫。御史大夫位居三公之尊,是副丞相,主要职责就是统率监察官员……御史大夫之下设副职御史丞、御史中丞各一人,统率众多的御史。御史一部分在中央负责日常监察工作,另一部分常驻地方郡一级机构,负责对郡县两级官员的监察,又称监御史、监察史,或简称郡监。……这样,中央和地方官员,莫不在监察机构的监控之下。秦朝建立了独立于行政系统之外的垂直的监察系统,这个系统直接向皇帝负责。‎ ‎﹣﹣摘编自单卫华、赖红卫、张相军《中国廉政文化史》‎ 材料二宋初统治者认识到官员的俸禄与其廉洁的关系,实行了一项精简官员编制、合并州县、提高官员待遇的政策。州县官员编制精简后,每位州县官加俸五千钱,之后又不断增加各种额外的津贴。与其他朝代相比,宋朝给予官员的俸禄待遇是最为优厚的。宋代的这种高薪制,对于官员的廉政有正面的保障作用。‎ 材料三朱元璋坚持“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的观点,立下了“杀尽贪官”的决心,制定峻法,惩治贪官。《大诰》就是其重典治贪的具体表现。《大诰》中罗列各式酷刑,如断手、斩趾、阉割、枭首、凌迟等30多种。朱元璋还创造“剥皮实草”之刑,凡贪污60两银子以上者“枭首示众,仍剥皮实草”。朱元璋还建立了厂卫制度,锦衣卫直接绕过国家正常的司法机构进行缉捕、拷问,其主要惩治对象是不法官吏。‎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监察制度的主要特点,试分析其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初和明初廉政措施的特点并分析明朝实行这种措施的原因。‎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当今反腐倡廉应该吸取古代的哪些经验教训?‎ ‎【答案】(1)特点:在中央设御史大夫,负责国家监察事务;在地方各郡,设监御史,代表皇帝监察地方官吏;监察系统垂直独立于行政系统之外,直接向皇帝负责。背景:秦朝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后,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一直存在。‎ ‎(2)宋初特点:运用减员和增俸来促进官员廉洁自律。明初特点:反腐败极端化、非理性。原因:阶级矛盾尖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高度强化。‎ ‎(3)经验教训:加强廉政制度建设;保证官员正常合理的薪酬;廉政应以人为本,理性反腐。‎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问考查的是秦朝监察制度的主要特点及出现的原因,旨在考查学生归纳、概括以及准确归因的能力的能力。关于第一小问,紧扣材料一信息“并将这个机构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控之下”、“中央和地方官员,莫不在监察机构的监控之下”、“秦朝建立了独立于行政系统之外的垂直的监察系统,这个系统直接向皇帝负责”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认知,分中央与地方的监察系统以及监察系统的总体特点展开。关于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重点注意围绕以下方面展开认知和归因: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王朝的建立、解决中央与地方的矛盾、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等,所组织的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2)本问考查的是宋初和明初廉政措施的特点及形成原因,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归纳、概括以及分析、认知的能力。审题的时候,要注意明确题干要求,避免作答不完整。关于第一小问,紧扣材料二信息“宋初统治者认识到官员的俸禄与其廉洁的关系”、“与其他朝代相比,宋朝给予官员的俸禄待遇是最为优厚的”,把握到宋初廉政措施的特点,即运用减员和增俸来促进官员廉洁自律;紧扣材料三信息“《制定峻法,惩治贪官”、“建立了厂卫制度,锦衣卫直接绕过国家正常的司法机构进行缉捕、拷问”,把握到明初廉政措施的特点,即反腐败极端化、非理性。关于第二小问,要注意明确题干“明朝”要求,,结合相关史实,重点注意从以下维度展开:阶级矛盾尖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高度强化等,所组织的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3)本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当今反腐倡廉建设经验教训的认识与理解,旨在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问属于开放性题型设问,没有标准答案。注意从宏观上把握三则材料信息,得出材料总体立意。可以围绕以下方面展开分析和认知:要注意加强廉政制度建设、要注意保证官员正常合理的薪酬、反腐建设要讲究策略和方法等,所组织的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监察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监察制度·宋初、明初的概况 ‎【名师点睛】对古代中国监察制度的相关认识:(1)监察制度作为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统治阶级为了巩固其统治地位,维护统治秩序,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进行检查、监督和处理违法失职的一项重要制度。(2)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不断的发展壮大和完善,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监察体系,职能分工不断明确,对统一国家,稳定社会,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都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3)但在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的封建中国,中央和地方监察部门所发生的实际监察效能比较有限,服务于加强君主专制。‎ ‎27.在古代雅典,首次实现了公民普遍参与,轮番而治的民主政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据所学知识,在下表格中填写相应的内容。‎ 时期 政治机构 职能 伯里克利时代 公民大会 五百人议事会 公民大会的附属机构 民众法庭 材料一 罗马法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参考经验。罗马共和国特设一种审理公职人员贪赃枉法、以权谋私等重大刑事案件的法院,实质上就是陪审法院。罗马实行一种“保护人制度”。保护人可以替被告发言,反驳控告人提出指控。罗马法中有句名言,即“没有告诉人就没有法官”。‎ ‎(2)材料一所述内容演变为今天哪些法律制度和原则?‎ ‎(3)罗马法经受了时间考验,直至今天我们仍可以从这份宝贵法律遗产中受益。据此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1)‎ 时期 政治机构 职能 伯利克里时代 最高权力机关 最高司法机关 ‎(2)陪审制度;律师制度;“不告不理”审判原则。‎ ‎(3)罗马法的一些基本原则适应了人类社会生活的需求;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 ‎【解析】‎ ‎【详解】(1)结合所学可知,伯里克利时代,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民众法庭是最高司法机关。‎ ‎(2)根据“罗马共和国特设一种审理公职人员贪赃枉法、以权谋私等重大刑事案件的法院,实质上就是陪审法院”得出陪审制度;根据“保护人可以替被告发言,反驳控告人提出指控”得出律师制度;根据“没有告诉人就没有法官”得出“不告不理”审判原则。‎ ‎(3)可从罗马法的一些基本原则适应了人类社会生活的需求、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等角度分析总结。‎ ‎28.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必然结果。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虽然雅典民主制不得不以马其顿亚历山大征服而告结束,但其民主传统却得以遗赠后世,如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和《雅典政制》,这些著作流传下来,经中世纪而到近代……‎ ‎——沈芝《浅析欧洲民主的渊源》‎ 材料二作为立法机构的英国议会发端于十三世纪,在中世纪是听命于国王的御用工具。1688年光荣革命建立起立宪君主制政体以后,议会虽然被宣布为国家最高立法机关,但由于土地贵族势力强大,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很难涉足。1832年议会改革打破了贵族们长期垄断的政治权力,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参政权和选举权。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议会先后颁布了《秘密投票法》、《取缔选举舞弊法》,十九世纪末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的普选权,二十世纪初妇女也获得了选举权。‎ ‎——CCTV大型纪录片《世界历史》解说词 材料三 1875年前后,欧洲国家和非欧洲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开始有了巨大差别。……非常凑巧,当时所有重要的非欧洲帝国都处在衰落之中。它们的统治者从自己的臣民群里只能得到最微不足道的支持,像18世纪莫卧儿帝国的瓦解,使英国人有可能在印度进行接管,同样,19世纪土耳其苏丹、伊朗国王、中国皇帝和日本幕府的腐败无能和昏庸无道,都使得欧洲人的入侵轻易获得成功。‎ ‎——【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雅典民主传统传承后世的主要途径。结合所学知识谈谈雅典民主政治对后世政治文明产生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指出英国议会地位及议会权力的分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产生变化的原因。‎ ‎(3)以法国和中国的史实为例说明材料三中欧洲国家与非欧洲国家在政治层面的“巨大差别”。‎ ‎【答案】(1)途径:通过思想家著作流传。影响:雅典民主政治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在国家政治原则、国家权力的组织形式、国家决策方式和公职选举、任期等方面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产生深刻影响。‎ ‎(2)变化:议会由专制王权的御用工具,到执掌立法大权;议会由贵族阶层垄断,到资产阶级参与分享,再到普通民众获得权利。主要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工业革命的完成;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进行,君主立宪制确立并完善;工人运动的推动。‎ ‎(3)中国:仍维持封建专制统治,人治色彩浓重;虽然部分开明人士开始了强国御侮的探索,但以器物层面为主,制度层面涉及较少。‎ 法国:经历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封建专制政权,建立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体;1875年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践行了资产阶级人民主权、权力制衡、法治等原则。‎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的是雅典民主政治,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其民主传统却得以遗赠后世,如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和《雅典政制》……,这些著作流传下来”分析;第二小问归纳雅典民主政治对后世的影响。‎ ‎(2)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英国代议制。第一小问根据1688年后,“议会虽然被宣布为国家最高立法机关,但由于土地贵族势力强大,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很难涉足”“1832年议会改革打破了贵族们长期垄断的政治权力,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参政权和选举权”“十九世纪末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的普选权,二十世纪初妇女也获得了选举权。”综合概括,这些变化分析;第二小问,根据以上不同时期的变化进行归纳,注意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归纳。‎ ‎(3)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西方代议制。注意材料三中的时间“1875年”前后,据此归纳中西方的差别,中国:仍维持封建专制统治,人治色彩浓重;虽然部分开明人士开始了强国御侮的探索,但以器物层面为主,制度层面涉及较少。法国:经历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封建专制政权,建立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体;1875年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践行了资产阶级人民主权、权力制衡、法治等原则。‎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雅典民主政治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