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重庆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重庆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word版

秘密★启用前【考试时间:11月28日14:30—16:00】‎ ‎2019年重庆一中高2021级高二上期半期 历史试题卷2019.11‎ 历史试题共6页。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本卷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48分。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这种思维模式可以使人在看问题时不太容易走向形而上学的绝对化,避免固执、僵化和教条主义。在这种思维模式影响下,中国人有时会以一种非常通达、宽容的态度来调和矛盾冲突。”最能体现这一思维模式的思想流派是 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墨家 ‎2.荀子认为人生来就有感官上的要求,饿了要吃饭,冷了要穿衣,这就形成了人们“好利”“好声色”的本性要求,所以要通过法治和学习礼仪,使小人变为君子,使普通人变为圣人。据此可知,荀子 A.思想超越了儒学范畴 B.重视对民众的教化 C.具有朴素的民本思想 D.反对盲目崇拜圣人 ‎3.商代和西周的文字是统一的。春秋以来,关东各国文字日趋分化,俗体流行。到战国时,各国“文字异形”,与传统写法大相径庭,只有周王室和秦国文字是在传统的正体写法基础上稳健发展。这反映出 A.秦国对西周文化和制度的坚守 B.经济发展道路差异导致文字分化 C.秦国对传承华夏文化有所贡献 D.正体俗体之别是华夷之辨的表征 ‎4.自汉高祖刘邦后,汉代皇帝谥号依次为孝惠帝、孝文帝、孝景帝、孝武帝。谥号中“孝”体现出 A.嫡长子承袭的原则 B.事亲事君伦理道德 C.推行独尊儒术方略 D.宽厚待民仁政表范 ‎5.纸张的轻薄柔韧、价廉易得使其成为汉字书写和传播的理想载体,借助于纸张的普及,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汉字的各种书体已发展完备。这表明 A.纸张是最佳的书写材料 B.汉字发展推动造纸术改进 C.汉字是一种成熟的文字 D.科技为艺术发展创造条件 ‎6.朱熹认为“童蒙之学,始于衣服冠履”,因此他编著《童蒙须知》《论语训蒙口义》,教导青少年遵循“三纲五常”。在朱熹的影响下,南宋出现了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如《劝孝文》《劝学文》等,《三字经》更是家喻户晓。由此可知南宋时期 A.理学塑造人的独立精神 B.理学已经成为官方哲学 C.理学思想世俗化生活化 D.理学思想思辨化哲学化 ‎7.元世祖忽必烈按照“敬授民时”的古语,将郭守敬等修订完成的历法取名为《授时历》,意思是指历法付与百姓,使之知时令变化,不误农时。由此可知,《授时历》‎ A.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B.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C.体现道家无为思想 D.是民族融合的产物 ‎8.李贽反对“存天理,灭人欲”,主张每个人都可以顺其“自然之性”,黄宗羲主张“工商皆为本”,这些思想本质上反映了 A.理学的官学化 B.商品经济发展 C.西学东渐兴起 D.儒学的哲学化 ‎9.清代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融诗词、戏剧、绘画、园林、建筑、医药、饮食、茶道、服饰、年节、礼俗、佛道、巫术等为一炉,被誉为传统社会的“百科全书”。其问世后,虽然屡次被政府查禁,但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这反映了 A.皇帝好恶决定文学作品的命运 B.读者猎奇心成为文学创作动力 C.文学家担负起承古萌新的使命 D.古典文学呈现世俗化发展趋势 ‎10.在京剧中三国戏是经典之作,尤其是关羽戏更是家喻户晓,如《桃园结义》、《华容道》、《单刀会》等。通过关公戏,忠、义观念和忠君爱国思想得到普及。由此可见,戏曲 A.满足了民众的精神需求 B.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C.承担着教化社会的作用 D.彰显市民普遍价值取向 ‎11.鸦片战争后,学界掀起了研究世界历史地理的热潮,涌现出魏源的《海国图志》、徐继畬的《瀛寰志略》、梁廷柟的《海国四说》等一批史著。这说明当时中国人 A.主张学习西方先进制度 B.开始开眼看世界 C.认识到中西的巨大差距 D.关注西方科技发展 ‎12.近代有人写道:“中国之人震惊于格致(自然科学)之难,共推为泰西(欧美)绝学,而政事之书,则以吾中国所固有,无待于外求者。不知中国之患,患在政事之不立,而泰西所以治平者不专在格致也。”材料中的观点 A.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技 B.指出“中体西用”的局限性 C.揭露了西方制度的缺陷 D.认为中国政治制度非常完善 ‎13.晚清知识界对“President”(总统)一词的翻译中,最流行的音译是“伯理玺天德”,也大量存在“反求诸己”而将其意译为“首领”“大酋”“尚书”“民主”等不下几十种。上述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 A.知识界崇洋之风盛行 B.西学东渐走向深入 C.制度变革成为社会共识 D.传统政治观念的影响 ‎14.康有为认为,“仁”是一种原动力,蕴于万物之中,它不仅包括人道,还包括人性的存在,其本质已经抹除了人为的政治差距以及导致人类分裂和不平等的社会阶层。据此可知,康有为 A.借助儒学宣传平等思想 B.反对封建君主专制 C.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D.批判封建伦理道德 ‎15.“自欧战告终,世界局面一变,潮流所趋,都注重到民族自决。凡夫一切帝国主义之侵略,悉当祛除解放,使中华民族与世界所有各民族同立于自由平等之地。”孙中山的这一认识 A.推动了辛亥革命的发生 B.改变了中国革命的性质 C.是对民族主义的新发展 D.是国共合作实现的基础 ‎16.鲁迅在“五四”前后的杂文集《坟》中的文章,重在批判封建节烈观、家庭观、精神麻醉、奴隶根性等;1925年出版的《热风》的基本内容也是抨击国粹主义,扫荡愚昧迷信。据此可知,鲁迅的杂文 A.蕴含民族独立的思想内涵 B.注意对国民性进行深刻反思 C.开创了近代文学的新体裁 D.揭开了“文学革命”的序幕 ‎17.1920年4月,陈望道翻译完成《共产党宣言》,出版后受到进步知识分子的热烈欢迎。应读者要求,同年9月又再版了印有马克思头像的蓝色封面本子1000册。除《共产党宣言》外,马克思、恩格斯的其他重要著作也相继出版。这一现象的出现 A.得益于五四运动的爆发 B.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C.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开展 D.说明知识分子成为革命的主力 ‎18.1927年8月,毛泽东在《湖南民众组织更需要武装》中提出:“要在湘南形成一师的武装,占据五六县,形成一政治基础,发展全省的土地革命,纵然失败也不用去广东而应上山。”由此可知,毛泽东 A.坚持党对革命武装的领导 B.最早提出关于土地革命的主张 C.意识到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D.萌发“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19.全面抗战爆发后,毛泽东指出:“共产主义者在现阶段并不梦想实行共产主义,而是要实行历史规定的民族革命主义和民主革命主义。在现阶段,共产主义与三民主义是基本上没有冲突的。”毛泽东的该主张 A.回归了三民主义的革命纲领 B.利于团结国民党共同抗日 C.消除了国共两党的思想分歧 D.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20.1985年3月,邓小平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该论断 A.表明结伴不结盟成为国际社会共识 B.源自于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显著进步 C.揭示了世界经济不平衡加剧的现象 D.预见了东西方冷战行将终结的命运 ‎21.钱学森说:“中国过去没有搞过大规模科学技术研究,两弹才是大规模的科学技术研究,那要几千人、上万人的协作,中国过去没有过。组织是十分庞大的,形象地说,那时候我们每次搞试验,全国的通讯线路将近一半要由我们占用。”据此可知,推动建国初期科技进步的重要条件是 A.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 B.“科教兴国”战略的指导 C.计划经济的资源整合能力 D.工业化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22.新中国成立后,于1952年、1956年、1958年、1960年先后形成了四次扫盲运动的高潮。从1949年到1960年约有1.5亿人参加了扫盲教育和各级业余学校的学习。这些扫盲运动 A.推动了义务教育的普及 B.促进了科技水平的提高 C.奠定高校院系调整基础 D.强化民众对国家的认同 ‎23.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利用行政力量,强制推行一种风格、一种学派,禁止另一种风格、另一种学派,我们认为会有害于艺术和科学的发展。艺术和科学中的是非问题,应当通过艺术界、科学界的自由讨论去解决。”此决定 A.是新中国政治民主化的体现 B.有利于“双百”方针贯彻执行 C.方便了文学领域的统一领导 D.提高了文艺工作者的社会地位 ‎24.下表是1953-1959年内地基本建设投资统计表,据此可知 A.沿海是“大跃进”的重灾区 B.内地的工业总产值超过了沿海地区 C.工业重心实现了向内地的转移 D.国家重视改变经济布局不合理状况 ‎25.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末,我国通过统购、统销制度对农产品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四个过程实行计划管理(如下图所示),该制度实施的主要目的是 A.获取国家工业化建设经济资源 B.进一步提高农业商品化程度 C.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D.完成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6.1982—1986年,中共中央先后出台了5个关于农村经济改革的“一号文件”(主要内容见下表),由此看出当时 时间 主要内容 ‎1982年 承认包产到户的合法性,让农民有了生产经营自主权 ‎1983年 放活农村工商业,农民获得了自主择业权 ‎1984年 疏通流通渠道,农民获得了借助市场自由处置农产品的权利 ‎1985年 取消了统购统销,农民的自主权进一步加大 ‎1986年 增加农业投入,调整工农城乡关系,农民有了更健全的平等发展权 A.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开始改变 B.改革的关键是放权让利 C.农村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心 D.统购统销增加农村活力 ‎27.下表为1978-1993年间我国出口商品比较优势指数变化表,表中的数据变化反映出我国 注:“比较优势指数”是指中国出口商品比重与世界出口商品平均比重的比值。比值大于1,表示国际竞争力具有优势;比值小于1,则表示竞争力相对较弱。‎ A.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B.产业结构的逐步优化 C.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D.进出口贸易迅猛发展 ‎28.2006年3月15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首次将延续五十多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计划”表述改为“规划”。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B.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 C.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 ‎29.20世纪60年代末,在世界贸易总额中,西欧国家仅欧共体六国所占比例就超过39%,美国同期从1957年的20.9%下降到15.1%。在世界工业生产中,1951年至1970年,西欧所占比例由20.8%升至28.6%,美国同期则由48.6%降至37.8%。据此可知 A. 西欧与美国的矛盾日趋尖锐 B.美国丧失了经济霸主的地位 C.布雷顿森林体系已趋于瓦解 D.西欧的联合冲击国际经济格局 ‎30.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末,西非经济共同体、拉丁美洲经济体系、南部非洲发展协会、海湾合作委员会、南亚区域合作联盟等发展中国家谋求经济合作,增强集体自力更生能力的区域性经济组织相继建立。这些组织建立的主要背景是 A.金砖国家崛起激励了发展中国家 B.全球化开始波及第三世界 C.新兴独立国家面临着经济旧秩序 D.区域性经济组织成效显著 ‎31.下表为20世纪末全球500强跨国公司总部地点分布表,这反映出当时世界经济 国家/集团 总部数量 国家/集团 总部数量 美国 ‎179‎ 瑞士 ‎11‎ 欧盟 ‎148‎ 中国 ‎10‎ 日本 ‎107‎ 澳大利亚 ‎7‎ 加拿大 ‎12‎ 巴西 ‎3‎ 韩国 ‎12‎ 其他 ‎11‎ A.全球化由西方发达国家所主导 B.区域集团化在曲折中加速发展 C.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因素增多 D.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增长速度最快 ‎32.在当前的全球化进程中,存在着全球市场的震荡、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能源危机、粮食问题;在人类生产中也出现了生态问题、气候问题、环境问题和过度开发带来的各种全球性问题。这表明 A.世界形势动荡不安          B.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C.人类需要全球治理          D.经济全球化进程缓慢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4分)‎ 材料一 孔子以个人身份整理文献的伟大实践,否定了“周礼”所规定的“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不考文”的规定,首开私人著史之先河。孔子作《春秋》已经意识到史学是由史义、史事、史文三要素构成的。就史义而言,《春秋》之义实为我国史学史上经世史学思想的滥觞,《春秋》通过遣词用句的感情色彩, 寄寓褒贬之义,以达到讨伐乱臣贼子,推行王道的史学目的。‎ ‎——摘自任怀国《孔子与中国传统史学》‎ 材料二 梁启超曾批评过去的史学“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家;知有个人而不知有群体,知有陈迹而不知有今务;知有事实而不知有理想”。到了近代,梁启超、章太炎等积极批评传统史学与旧史观,宣扬进化史观,这标志着中国史学由传统类型转为近代类型。近代史学包括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社会、民族各方面历史内容的,视中国历史为世界历史的一个部分。‎ ‎——摘自金毓黼《中国史学史》‎ 材料三 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早期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开始产生。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以后以郭沫若、范文澜、吕振羽、翦伯赞、侯外庐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通过对中国历史的研究来探索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发展的规律。1930年出版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直接推动了有关中国社会史论战的全面展开。论战的结果,更多的人接受了中国社会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观点。这对国共合作失败后,革命者正确认识中国革命形势、性质,明确革命对象、任务、动力、前途等基本问题都起了重要的作用。‎ ‎——摘自侯云灏《社会问题的凸现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潮的兴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对中国史学的贡献。(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新史学的突出特点,并分析其兴起的主要原因。(1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二三十年代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的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6分)‎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清代朱耷、石涛和清中期的扬州派画家不受因循守旧画风的影响,他们不拘成法,构图大胆,笔墨奔放。稍后的郑板桥在精神上与石涛等人是相通的,他笔下的兰、竹、石是他精神的象征,是他自由意志的体现。虽然在绘画思想和风格上明中叶以来的画家有不同的追求,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即他们都面对并参与了绘画越来越普及的事实。艺术的实用化也有所发展,书画作品越来越多的作为商品流通。“扬州八怪”多以卖画为生,他们的作品深受当时以商人、收藏家及一般市民为主的消费群体的喜爱。‎ ‎——摘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新曲艺丛书》创作时间段是从1949年10月15日至1950年12月。歌颂新中国,歌颂工农兵,歌颂各个战线不同的基层民众,歌颂新生活,成为《新曲艺丛书》创作内容的主旋律。第9辑的《爷俩逛京城》通过新北京人们思想心态精神状况与旧社会相比较而产生的巨大反差,来体现新北京、新城市、新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始新生活自豪而兴奋的情景。第5辑王亚平的《蓝桥恨》是控诉买卖婚姻的一个故事。第12辑王亚平《黑姑娘》写了新中国成立后农村青年男女自由恋爱的故事。两个故事形成鲜明的对比,抨击了旧社会的买卖婚姻,讴歌了新社会新农村妇女幸福自由的生活。‎ ‎——摘编自李豫《新中国成立初期文艺方针的制定与实践》‎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绘画艺术发展的突出特征,并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曲艺丛书》中的文艺作品反映的时代精神,并分析这些文艺作品的创作在当时产生的积极影响。(6分)‎ ‎3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无论是大的社会制度的更替,如推翻封建制度的资产阶级革命、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无产阶级革命,还是重大的社会变革,如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无不有伟大的思想解放作先导,用新的思想理论取代旧的思想理论,用革命理论指导伟大的革命实践。‎ ‎——冯俊《思想解放的伟大力量》‎ 根据材料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历史的相关内容就所拟论题进行论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至少举出两例史实论述,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19年重庆一中高2021级高二上期半期 历史参考答案2019.11‎ 选择题:‎ ‎1—5 ABCBD 6—10 CABDC 11—15 BBDAC ‎16—20 BADBC 21—25 CDBDA 26—30 BBADC ‎31—32 AC 非选择题:‎ ‎33.‎ ‎(1)整理古代文化典籍,保存珍贵史料;开创个人修史的先河;经世致用的史学思想影响后世。(6分)‎ ‎(2)特点:强调进化史观;史学研究内容的丰富;历史研究的视角不仅关注中国,而且将中国视为世界的一部分;救亡图存的意识和爱国的观念。(6分,任意答出3点得6分。)‎ 原因:近代中国民族危机的不断加剧;“西学东渐”,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传入;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发展。(6分)‎ ‎(3)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促使一批优秀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产生;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实践的结合,为中国革命理论的发展奠定基础。(6分)‎ ‎34.‎ ‎(1)特征: 不拘成法、大胆创新、表现个性的解放;绘画艺术的实用化、大众化、世俗化的发展趋势。(4分)‎ 原因:专制集权高度膨胀,礼教纲常愈趋严苛;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追求个性解放、平等、自由的早期启蒙思想的产生。(6分)‎ ‎(2)精神:自豪进取,积极向上的时代精神。(2分)‎ 影响:传播新思想新观念,推动人们思想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鼓舞民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4分)‎ 35. 示例:‎ 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法家思想适应了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为新兴的地主阶级改造旧制度建立新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 近代中国在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下,相继产生了维新派、革命派,他们办报刊、创学会传播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观念。在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指导下,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发展,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