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6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北京市海淀区北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学段终结性评价语文试题
北大附中2019-2020学年第3学段终结性评价试卷 《中国当代文学选读》 满分:50分 注意事项 1.时间:2020年5月6日9:00—10:30 2.将答案写在答题纸对应的题号内。 3.因是纯线上开卷考试,答案不得从网络上直接摘录或照搬,否则不得分。 一、文本阅读 文本1: 美食家(节选) 陆文夫① 美食家这个名称很好听,读起来还真有点美味!如果用通俗的语言来加以解释的话,不妙了:一个十分好吃的人。 好吃还能成家!这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想到的事情往往不来,没有想到的事情却常常就在身边;硬是有那么一个因好吃而成家的人,像怪影似的在我的身边晃荡了四十年。我藐视他,憎恨他,反对他,弄到后来我一无所长,他却因好吃成精而被封为美食家! 首先得声明,我决不一般地反对吃喝;如果我自幼便反对吃喝的话,那末,我呱呱坠地之时,也就是一命呜呼之日了,反不得的。可是我们的民族传统是讲究勤劳朴实,生活节俭,好吃历来就遭到反对。母亲对孩子从小便进行“反好吃”的教育,虽然那教育总是以责骂的形式出现:“好吃鬼,没有出息!”好吃成鬼,而且是没有出息的。孩子羞孩子的时候,总是用手指刮着自己的脸皮:“不要脸,馋痨坯;馋痨坯,不要脸!”因此怕羞的姑娘从来不敢在马路上啃大饼油条;戏台上的小姐饮酒时总是用水袖遮起来的。我从小便接受了此种“反好吃”的教育,因此对饕餮之徒总有点瞧不起。特别是碰上那个自幼好吃,如今成“家”的朱自冶以后,我见到了好吃的人便像醋滴在鼻子里。 朱自冶是个资本家,地地道道的资本家,决不是错划的。有人说资本家比地主强,他们有文化,懂技术,懂得经营管理。这话我也同意。可这朱自冶却是个例外,他是房屋资本家,我们这条巷子里的房屋差不多全是他的。他剥削别人没有任何技术,只消说三个字:“收房钱!”甚至连这三个字也用不着说,因为那收房钱的事儿自有经纪人代理。房屋资本家大概总懂得营造术吧,这门技术对社会也是很有用的。朱自冶对此却是一窍不通,他连自家究竟有多少房屋,坐落在哪里,都是糊里糊涂的。他的父亲曾经是一个很精明的房地产商人,抗日战争之前在上海开房地产交易所,家住在上海,却在苏州买下了偌大的家私。抗日战争之初,一个炸弹落在他家的屋顶上,全家有一幸免,那就是朱自冶,他是到苏州的外婆家来吃喜酒的。朱自冶因好吃而幸存一命,所以不好吃便难以生存。 ①陆文夫(1928-2005):当代作家,江苏泰兴人本文选自其代表作《美食家》,小说发表于 1983 年。 我认识朱自冶的时候,他已经快到三十岁。别以为好吃的人都是胖子,不对,朱自冶那时瘦得像根柳条枝儿似的。也许是他觉得自己太瘦,所以才时时刻刻感到没有吃够,真正胖得不能动弹的人,倒是不敢多吃的。好吃的人总是顾嘴不顾身,这话却有点道理。尽管朱自冶有足够的钱来顾嘴又顾身,可他对穿着一事毫无兴趣。整年穿着半新不旧的长袍大褂,都是从估衣店里买来的;买来以后便穿上身,脱下来的脏衣服却“忘记”在澡堂里。听说他也曾结过婚,但是他的身边没有孩子,也没有女人。只有一次,看见他和一个妖冶的女人合坐一辆三轮车在虎丘道上兜风,后来才知道,那女人是雇不到车,请求顺带的,朱自冶也毫不客气地叫那女人付掉一半车钱。 朱自冶在上海的家没有了,独自住在苏州的一座房子里。这房子是二十年代末期的建筑,西式的,有纱门、纱窗和地毯,还有全套的卫生设备。晒台上有两个大水箱,水是用电泵从井里抽上来的。这座两层楼的小洋房坐落在一个大天井的后面,前面是一排六间的平房;门堂、厨房、马达间、贮藏室以及佣人的住所都在这里。 因为我的姨妈和朱自冶的姑妈是表姐妹,所以在抗战后期,在我的父亲谢世之后,便搬进朱自冶的住宅,住在前面的平房里。不出房钱,尽两个义务:一是兼作朱自冶的守门人,二是要我的妈妈帮助朱自冶料理点家务。这两个义务都很轻松,朱自冶早出晚归,没家没务,从来也不要求我妈妈帮他干什么。倒是我的妈妈实在看不过去,要帮他拆洗被褥,扫扫灰尘,打开窗户。他不仅不欢迎,反而觉得不胜其烦,多此一举。因为家在他的概念中仅仅是一张床铺,当他上铺的时候已经酒足饭饱,靠上枕头便打呼噜。 朱自冶起得很早,睡懒觉倒是与他无缘,因为他的肠胃到时便会蠕动,准确得和闹钟差不多。眼睛一睁,他的头脑里便跳出一个念头:“快到朱鸿兴去吃头汤面!”这句话需要作一点讲解,否则的话只有苏州人,或者是只有苏州的中老年人才懂,其余的人很难理解其中的诱惑力。 那时候,苏州有一家出名的面店叫作朱鸿兴,如今还开设在怡园的对面。至于朱鸿兴都有哪许多花式面点,如何美味等等我都不交待了,食谱里都有,算不了稀奇,只想把其中的吃法交待几笔。吃还有什么吃法吗?有的。同样的一碗面,各自都有不同的吃法,美食家对此是颇有研究的。比如说你向朱鸿兴的店堂里一坐:“喂(那时不叫同志)!来一碗××面。”跑堂的稍许一顿,跟着便大声叫喊:“来哉,××面一碗。”那跑堂的为什么要稍许一顿呢,他是在等待你吩咐吃法:硬面,烂面,宽汤,紧汤,拌面;重青(多放蒜叶),免青(不要放蒜叶),重油(多放点油),清淡点(少放油),重面轻浇(面多些,浇头少点),重浇轻面(浇头多,面少点),过桥——浇头不能盖在面碗上,要放在另外的一只盘子里,吃的时候用筷子搛过来,好像是通过一顶石拱桥才跑到你嘴里……如果是朱自冶向朱鸿兴的店堂里一坐,你就会听见那跑堂的喊出一连串的切口:“来哉,清炒虾仁一碗,要宽汤、重青,重浇要过桥,硬点!” 一碗面的吃法已经叫人眼花缭乱了,朱自冶却认为这些还不是主要的;最重要的是要吃“头汤面”。千碗面,一锅汤。如果下到一千碗的话,那面汤就糊了,下出来的面就不那么清爽、滑溜,而且有一股面汤气。朱自治如果吃下一碗有面汤气的面,他会整天精神不振,总觉得有点什么事儿不如意。所以他不能像奥勃洛摩夫那样躺着不起床,必须擦黑起身,匆匆盥洗,赶上朱鸿兴的头汤面。吃的艺术和其他的艺术相同,必须牢牢地把握住时空关系。 朱自冶揉着眼睛出大门的时候,那个拉包月的阿二已经把黄包车拖到了门口。朱自冶大模大样地向车上一坐,头这么一歪,脚这么一踩,丁当一阵铃响,到朱鸿兴去吃头汤面。吃罢以后再坐上阿二的黄包车,到阊门石路去蹲茶楼。 苏州的茶馆到处都有,那朱自冶为什么独独要到阊门石路去呢?有考究。那爿大茶楼上有几个和一般茶客隔开的房间,摆着红木桌、大藤椅,自成一个小天地。那里的水是天落水,茶叶是直接从洞庭东山买来的;煮水用瓦罐,燃料用松枝,茶要泡在宜兴出产的紫砂壶里。吃喝吃喝,吃与喝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凡是称得上美食家的人,无一不是陆羽和杜康的徒弟。 朱自冶登上茶楼之后,他的吃友们便陆续到齐。美食家们除掉早点之外,决不能单独行动,行动时最少不能少于四个,最多不得超过八人,这是由吃的内涵决定的,因为苏州菜有它一套完整的结构。比如说开始的时候是冷盆,接下来是热炒,热炒之后是甜食,甜食的后面是大菜,大菜的后面是点心,最后以一盆大汤作总结。这台完整的戏剧一个人不能看,只看一幕又不能领略其中的含义。所以美食家们必须集体行动。先坐在茶楼上回味昨天的美食,评论得失,第一阶段是个漫谈会。会议一结束便要转入正题,为了慎重起见,还不得不抽出一段时间来讨论今日向何方?是到新聚丰、义昌福,还是到松鹤楼。如果这些地方都吃腻了,他们也结伴远行,每人雇上一辆黄包车,或者是四人合乘一辆马车,浩浩荡荡,马蹄声碎,到木渎的石家饭店去吃鲃肺汤,枫桥镇上吃大面,或者是到常熟去吃叫花子鸡……可惜我不能把苏州和它近郊的美食写得太详细,深怕会因此而为苏州招来更多的会议,小说的副作用往往难以料及。 1. 美食攻略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美食家》中的“我”评论“苏州所以能居于天堂之首,恐怕主要是因为它的美食超过了杭州”。小说开头详细地呈现了老苏州美食家的吃法,请根据文中的描写,写一段“食在苏州”的美食攻略,不超过200字。 评分标准:符合原文,准确呈现朱自治所反映的苏州饮食文化的特色;采用介绍口吻,语言简洁凝练。 2. 食客对话 小说《棋王》与《美食家》中都以第一人称“我”为叙述者,并在二人的交往中表达了与主角不同的饮食观。那么,如果《棋王》中的“我”和王一生与《美食家》中的“我”和朱自治相遇,四人会如何交谈?请设计一段小剧场,让四人围绕“吃”展开对话,戏剧对话形式可参照《茶馆》。要求能够准确、精炼地再现人物的性格和观点。不超过300字。 评分标准:准确理解两篇文本四个人物对于“吃”的不同态度;掌握最基本的戏剧对话形式,能用简洁的语言反映人物的性格和观点 【答案】1. 示例: 苏州有一家出名的面店叫作朱鸿兴,设在怡园的对面。从汤到面,好的面馆每一个步骤基本上都是秘密。最重要的是要吃“头汤面”。苏州菜有它一套完整的结构。比如说开始的时候是冷盆,接下来是热炒,热炒之后是甜食,甜食的后面是大菜,大菜的后面是点心,最后以一盆大汤作总结。可以到新聚丰、义昌福,松鹤楼。吃腻了,也可以结伴远行,到木渎的石家饭店去吃鲃肺汤,枫桥镇上吃大面,或者是到常熟去吃叫花子鸡。 2. 示例: 旁白:《棋王》里的“我”、王一生和《美食家》里的“我”和朱自冶相遇在一家饭馆里的餐桌前。前者点了一份水煮蛇,后者点的是头汤面。 《棋王》中的“我”:“人吃饭,不但是肚子需要,而且是精神需求。不知道下一顿在什么地方,就特别想到吃,而且,饿得快。” 王一生:“那是馋,馋是你们这些人的特点。我主要是对吃要求得比较实在,只要有饭吃,满足基本物质需要,就已知足了。” 朱自冶:“饮食就该讲究,比如这面必须吃头汤。如果下到一千碗的话,面汤就糊了,面就不清爽、滑溜,而且有一股面汤气。如果吃下一碗有面汤气的面,我会整天精神不振,总觉得有点什么事儿不如意。” 《美食家》里的我:“切,好吃鬼,没出息!饕餮之徒,矫情!”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此类题的要求一般为:内容要符合原文,准确呈现朱自治所反映的苏州饮食文化的特色;采用介绍口吻,语言简洁凝练。另外还要注意字数要求,比如本题限定“不超过200字”。题干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美食家》中的“我”评论“苏州所以能居于天堂之首,恐怕主要是因为它的美食超过了杭州”。小说开头详细地呈现了老苏州美食家的吃法,请根据文中的描写,写一段“食在苏州”的美食攻略。 答案要围绕苏杭美食进行精炼准确全面的介绍,给想要去苏州旅游喜好美食的游客以帮助。攻略,是汉语词汇,指攻城掳池等,也指生活的方法和指南。攻略,也指达人展示其所能。如:流行的旅游攻略和游戏攻略。本题限定为“美食攻略”。结合文本提取相关信息,加以筛选整合即可。比如最后一段:朱自冶登上茶楼之后,他的吃友们便陆续到齐。美食家们除掉早点之外,决不能单独行动,行动时最少不能少于四个,最多不得超过八人,这是由吃的内涵决定的,因为苏州菜有它一套完整的结构。比如说开始的时候是冷盆,接下来是热炒,热炒之后是甜食,甜食的后面是大菜,大菜的后面是点心,最后以一盆大汤作总结。这台完整的戏剧一个人不能看,只看一幕又不能领略其中的含义。所以美食家们必须集体行动。先坐在茶楼上回味昨天的美食,评论得失,第一阶段是个漫谈会。会议一结束便要转入正题,为了慎重起见,还不得不抽出一段时间来讨论今日向何方?是到新聚丰、义昌福,还是到松鹤楼。如果这些地方都吃腻了,他们也结伴远行,每人雇上一辆黄包车,或者是四人合乘一辆马车,浩浩荡荡,马蹄声碎,到木渎的石家饭店去吃鲃肺汤,枫桥镇上吃大面,或者是到常熟去吃叫花子鸡……可惜我不能把苏州和它近郊的美食写得太详细,深怕会因此而为苏州招来更多的会议,小说的副作用往往难以料及。以及倒数第四段:一碗面的吃法已经叫人眼花缭乱了,朱自冶却认为这些还不是主要的;最重要的是要吃“头汤面”。千碗面,一锅汤。如果下到一千碗的话,那面汤就糊了,下出来的面就不那么清爽、滑溜,而且有一股面汤气。朱自治如果吃下一碗有面汤气的面,他会整天精神不振,总觉得有点什么事儿不如意。所以他不能像奥勃洛摩夫那样躺着不起床,必须擦黑起身,匆匆盥洗,赶上朱鸿兴的头汤面。吃的艺术和其他的艺术相同,必须牢牢地把握住时空关系。 【2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中的对话能力。评分标准为:准确理解两篇文本四个人物对于“吃”的不同态度;掌握最基本的戏剧对话形式,能用简洁的语言反映人物的性格和观点。要解答此题首先了解戏剧人物语言的主要特点:1、高度个性化——个性化语言是指人物的语言符合并表现人物的身份、性格。即什么人说什么话;听其声则知其人。个性化语言,是刻画人物达到合理性、真实性的重要手段。2、丰富的潜台词——潜台词即是言中有言,意中有意,弦外有音。它实际上是语言的多意现象。“潜”,是隐藏的意思。即语言的表层意思之内还含有别的不愿说或不便说意思。潜台词不仅充分体现了语言的魅力,而且通过它还可以窥见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3、富于动作性——动作语言也叫情节语言,是指人物的语言流向(人物语言间的交流和交锋)起着推动或暗示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它不是静止的,它是人物性格在情节发展中内在力的体现。 首先要了解相关篇目,比如阿城的《棋王》,口内生津,食指大动,不为下棋,只为了那顿简陋而让人充满向往的蛇宴。掩卷而思《棋王》之吃,给人印象深刻,其一便是大篇的章节描写王一生吃饭的动作,甚至吃完饭涮碗的水面上的油花都被他小心地吸尽,“然后带着安全到达彼岸的神色小口小口地呷。”“棋呆子”的形象跃出纸面而生动无比:在棋盘上竭力的将对手将死、对能吃到嘴里的东西巨细无遗……王一生的母亲说道:要能吃饱饭才能下棋。按实用性来讲,待到那碗蒸好的蛇肉亮晶晶地端到文字里的时候,阿城对吃的艺术更可以说做了最好的解释,《棋王》里,主人公对生活的不满,是因为吃菜没有油,在作料上,就算是实在没有醋精,却也可以找到草酸来代替。在讲究上,蛇肉碰不得铁,碰铁就腥,所以不切,用筷子撕着蘸料吃,所谓吃有吃法,想来不识如何吃得,上来便是胡造一气,连腥带素的吃了,还有何乐趣可言?最后把蛇骨放进去熬汤。待到茄子也吃净,蛇骨已经煮散,再把野茴香,揪在汤里,想来舀了汤在碗里,热热的小口呷,此时吃的,就真是味了。这等快事,想来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而如此将吃法描述出来,自然是字字勾人肠胃,首先是有朋自远方来的“乐”,然后是捕得两条大蛇的“妙”,调料未因陋就简,反而因陋就补,妙也就妙在一个“适”字,最后连骨带肉一并打发,直吃得酣畅淋漓,再点上了一棵烟来吸,也可以还原成一个“畅”字。没有精致的刀叉来牵扯视力,没有82年的红酒来清扫肠胃,更没有大鱼大肉来填充桌面,但是这小小的一碗蛇宴,如多年后娓娓道来的场景,由肚子里饥饿的驱使变成精神上愉快的升华,怎不可以说是一场艺术上的盛宴。 最后根据相关文章信息整理成文段即可。 【点睛】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是一道微作文写作题目。微作文指的是文字较少,但逻辑清晰、结构完整、表达准确的作文,和普通作文一样写,但贵在“精炼”,对用词造句要求更高,一般分为说明类、描写类、赏析评价类。还要注意字数的限制。 文本2: 许三观卖血记(节选) 余华 许三观一家人从这天起,每天只喝两次玉米稀粥了,早晨一次,晚上一次,别的时间全家都躺在床上,不说话也不动。一说话一动,肚子里就会咕咚咕咚响起来;就会饿。不说话也不动,静静地躺在床上,就会睡着了。于是许三观一家人从白天睡到晚上,又从晚上睡到白天,一睡睡到了这一年的十二月七日。 这一天晚上,许玉兰煮玉米稀粥时比往常多煮了一碗,而且玉米粥也比往常稠了很多,她把许三观和三个儿子从床上叫起来,笑嘻嘻地告诉他们: “今天有好吃的。” 许三观和一乐,二乐、三乐坐在桌前,伸长了脖子看着许玉兰端出来什么?结果许玉兰端出来的还是他们天天喝的玉米粥,先是一乐失望地说:“还是玉米粥。” 二乐和三乐也跟着同样失望地说: “还是玉米粥。” 许三观对他们说:“你们仔细看看,这玉米粥比昨天的,比前天的,比以前的可是稠了很多。” 许玉兰说:“你们喝一口就知道了。” 三个儿子每人喝了一口以后,都眨着眼睛一时间不知道是什么味道、许三观也喝了一口,许玉兰问他们: “知道我在粥里放了什么吗?” 三个儿子都摇了摇头,然后端起碗呼呼地喝起来,许三观对他们说: “你们真是越来越笨了,连甜味道都不知道了。 “你们真是越来越笨了,连甜味道都不知道了。” 这时一乐知道粥里放了什么了,他突然叫起来: “是糖,粥里放了糖。” 二乐和三乐听到一乐的喊叫以后,使劲地点起了头,他们的嘴却没有离开碗,边喝边发出咯咯的笑声。许三观也哈哈笑着,把粥喝得和他们一样响亮。 许玉兰对许三观说:“今天我把留着过春节的糖拿出来了,今天的玉米粥煮得又稠又粘,还多煮了一碗给你喝,你知道是为什么?今天是你的生日。” 许三观听到这里,刚好把碗里的粥喝完了,他一拍脑袋叫起来: “今天就是我妈生我的那一天。” 然后他对许玉兰说:“所以你在粥里放了糖,这粥也比往常稠了很多,你还为我多煮了一碗,看在我自己生日的份上,我今天就多喝一碗了。” 当许三观把碗递过去的时候,他发现自己晚了。一乐、二乐、三乐的三只空碗已经抢在了他的前面,朝许玉兰的胸前塞过去,他就挥挥手说:“给他们喝吧。” 许玉兰说:“不能给他们喝,这一碗是专门为你煮的。” 许三观:“谁喝了都一样,都会变成屎,就让他们去多屙一些屎出来。给他们喝。” 然后许三观看着三个孩子重新端起碗来,把放了糖的玉米粥喝得哗啦哗啦响,他就对他们说: “喝完以后,你们每人给我叩一个头,算是给我的寿礼。” 说完心里有些难受了,他说: “这苦日子什么时候才能完?小崽子苦得都忘记什么是甜,吃了甜的都想不起来这就是糖。” 三个孩子喝完了玉米粥,都伸长了舌头舔起了碗,舌头像是巴掌似的把碗拍得噼啪响。把碗舔干净了,一乐放下碗问许三观: “爹,现在是不是要给你叩头了?” ……(此处有删节。) 这天晚上,一家人躺在床上时,许三观对儿子们说: “我知道你们心里最想的是什么?就是吃,你们想吃米饭,想吃用油炒出来的菜,想吃鱼啊肉啊的。今天我过生日,你们都跟着享福了,连糖都吃到了,可我知道你们心里还想吃,还想吃什么?看在我过生日的份上,今天我就辛苦一下,我用嘴给你们每人炒一道菜,你们就用耳朵听着吃了,你们别用嘴,用嘴连个屁都吃不到,都把耳朵竖起来,我马上就要炒菜了。想吃什么,你们自己点。一个一个来,先从三乐开始。三乐,你想吃什么?” 三乐轻声说:“我不想再喝粥了,我想吃米饭。” “米饭有的是,”许三观说,“米饭不限制,想吃多少就有多少,我问的是你想吃什么菜。” 三乐说:“我想吃肉。” “三乐想吃肉,”许三观说,“我就给三乐做一个红烧肉。肉,有肥有瘦,红烧肉的话,最好是肥瘦各一半,而且还要带上肉皮,我先把肉切成一片一片的,有手指那么粗,半个手掌那么大,我给三乐切三片……” 三乐说:“爹,给我切四片肉。” “我给三乐切四片肉……” 三乐又说:“爹,给我切五片肉。” 许三观说:“你最多只能吃四片,你这么小一个人,五片肉会把你撑死的。我先把四片肉放到水里煮一会,煮熟就行,不能煮老了,煮熟后拿起来晾干,晾干以后放到油锅里一炸,再放上酱油,放上一点五香,放上一点黄酒,再放上水,就用文火慢慢地炖,炖上两个小时,水差不多炖干时,红烧肉就做成了……” 许三观听到了吞口水的声音。“揭开锅盖,一股肉香是扑鼻而来,拿起筷子,夹一片放到嘴里一咬……” 许三观听到吞口水的声音越来越响。“是三乐一个人在吞口水吗?我听声音这么响,一乐和二乐也在吞口水吧?许玉兰你也吞上口水了,你们听着,这道菜是专给三乐做的,只准三乐一个人吞口水,你们要是吞上口水,就是说你们在抢三乐的红烧肉吃,你们的菜在后面,先让三乐吃得心里踏实了,我再给你们做。三乐,你把耳朵竖直了……夹一片放到嘴里一咬,味道是,肥的是肥而不腻,瘦的是丝丝饱满。我为什么要用文火炖肉?就是为了让味道全部炖进去。三乐的这四片红烧肉是……三乐,你可以慢慢品尝了。接下去是二乐,二乐想吃什么?” 二乐说:“我也要红烧肉,我要吃五片。” “好,我现在给二乐切上五片肉,肥瘦各一半,放到水里一煮,煮熟了拿出来晾干,再放到……” 二乐说:“爹,一乐和三乐在吞口水。” “一乐,”许三观训斥道,“还没轮到你吞口水,” 然后他继续说:“二乐是五片肉,放到油锅里一炸,再放上酱油,放上五香……” 二乐说:“爹,三乐还在吞口水。” 许三观说:“三乐吞口水,吃的是他自己的肉,不是你的肉,你的肉还没有做成呢……” 许三观给二乐做完红烧肉以后,去问一乐: “一乐想吃什么?” 一乐说:“红烧肉。” 许三观有点不高兴了,他说: “三个小崽子都吃红烧肉,为什么不早说?早说的话,我就一起给你们做了……我给一乐切了五片肉……” 一乐说:“我要六片肉。” “我给一乐切了六片肉,肥瘦各一半……” 一乐说:“我不要瘦的,我全要肥肉。” 许三观说:“肥瘦各一半才好吃。” 一乐说:“我想吃肥肉,我想吃的肉里面要没有一点是瘦的。” 二乐和三乐这时也叫道:“我们也想吃肥肉。” 许三观给一乐做完了全肥的红烧肉以后,给许玉兰做了一条清炖鲫鱼。他在鱼肚子里面放上几片火腿,几片生姜,几片香菇,在鱼身上抹上一层盐,浇上一些黄酒,撒上一些葱花,然后炖了一个小时,从锅里取出来时是清香四溢…… 许三观绘声绘色做出来的清炖鲫鱼,使屋子里响起一片吞口水的声音,许三观就训斥儿子们:“这是给你们妈做的鱼,不是给你们做的,你们吞什么口水?你们吃了那么多的肉,该给我睡觉了。” 最后,许三观给自己做一道菜,他做的是爆炒猪肝,他说:“猪肝先是切成片,很小的片,然后放到一只碗里,放上一些盐,放上生粉,生粉让猪肝鲜嫩,再放上半盅黄酒,黄酒让猪肝有酒香,再放上切好的葱丝,等锅里的油一冒烟,把猪肝倒进油锅,炒一下,炒两下,炒三下……” “炒四下……炒五下……炒六下。” 一乐,二乐,三乐接着许三观的话,一人跟着炒了一下,许三观立刻制止他们:“不,只能炒三下,炒到第四下就老了,第五下就硬了,第六下那就咬不动了,三下以后赶紧把猪肝倒出来。这时候不忙吃,先给自己斟上二两黄酒,先喝一口黄酒,黄酒从喉咙里下去时热乎乎的,就像是用热毛巾洗脸一样,黄酒先把肠子洗干净了,然后再拿起一双筷子,夹一片猪肝放进嘴里……这可是神仙过的日子……” 屋子里吞口水的声音这时是又响成一片,许三观说: “这爆炒猪肝是我的菜,一乐,二乐,三乐,还有你许玉兰,你们都在吞口水,你们都在抢我的菜吃。” 说着许三观高兴地哈哈大笑起来,他说: “今天我过生日,大家都来尝尝我的爆炒猪肝吧。 生日的第二天,许三观掰着手指数了数,一家人已经喝了五十七天的玉米粥,他就对自己说:我要去卖血了,我要让家里的人吃上一顿好饭菜。 文本3: 厨师 张枣 未来是一阵冷颤从体内搜刮 而过,翻倒的醋瓶渗透筋骨。 厨师推门,看见黄昏像一个小女孩, 正用舌尖四处摸找着灯的开关。 室内有着一个孔雀一样的具体, 天花板上几个气球,还活着一种活: 厨师忍住突然。他把豆腐一分为二, 又切成小寸片,放进鼓掌的油锅, 煎成金黄的双面; 再换另一个锅, 煎香些许姜末肉泥和红艳的豆瓣, 汇入豆腐;再添点黄酒味精清水, 令其被吸入内部而成为软的奥妙; 现在,撒些青白葱丁即可盛盘啦。 厨师因某个梦而发明了这个现实, 户外大雪纷飞,在找着一个名字。 从他痛牙的深处,天空正慢慢地 把那小花裙抽走。从近视镜片, 往事如精液向外溢出。厨师极端地 把头颅伸到窗外,菜谱冻成了一座桥, 通向死不相认的田野。他听呀听呀: 果真,有人在做这道菜,并把 这香喷喷的诱饵摆进暗夜的后院。 有两声“不”字奔走在时代的虚构中, 像两个舌头的小野兽,冒着热气 在冰封的河面,扭打成一团…… 张枣(1962~2010):当代诗人、诗歌翻译家、学者,湖南长沙人。20世纪80年代初凭借《镜中》《何人斯》等作品一举成名。1986年出国,常年旅居德国,曾获得特里尔大学文哲博士,后在图宾根大学任教。2010年因肺癌去世。 3. 画饼充饥 当代诗人张枣上世纪80年代赴德留学,异国生活单调且孤独,家乡的美食成为了他的寄托,因而将一盘油煎豆腐描写得活色生香,却是“厨师因某个梦而发明了这个现实”。请以这句诗为题,为“厨师”许三观在饥荒年代给家人烹调的别样生日宴撰写短评,不少于200字。 评分标准:紧密结合文本,准确阐释选段所体现出的人物形象及艺术特色;理解诗句含义,并与选段进行合理联系;分析深入,文字精炼。 4 我谈饮食 食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古代伊尹以调和鼎鼐谈治国,庄子以庖丁解牛谈养生。当代文学作品浓墨重彩写“吃”的也不胜枚举,棋王的吃相,黑孩的红萝卜,尹雪艳的公馆小菜……食虽平凡,却往往折射出不同时代人们的文化与生活方式。 在疫情已持续三个月的当下,“吃”这件小事似乎呈现出空前的意义。有人发现购买最基本的粮油菜都很艰难,有人告别了堂食和外卖却发现了自己的烹饪才华,有人用烘焙和做面食来打发在家隔离的时光。那么,关于饮食,你又有怎样的思考?结合阅读与现实的思考,撰写成文。题目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 【答案】3. 示例: 厨师因某个梦而发明了这个现实 生活极度贫穷却深爱着家人的许三观,为了满足妻儿而来了一次生日宴后“画饼充饥”的梦想。数片红烧肉、清炖鲫鱼、爆炒猪肝,虽然是虚无的想象,却让人口舌生津垂涎三尺,可见语言极富表现力,生动形象、色香味俱全,画面感极强。这份感染力源于生活,脱离实际的想象再美好也没有以假乱真的效果。字里行间能够感受到作者对于厨房是颇为熟悉的,三道菜中可见厨艺极佳。另外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段也是功不可没,比如“黄酒从喉咙里下去时热乎乎的,就像是用热毛巾洗脸一样,黄酒先把肠子洗干净了”“ 他在鱼肚子里面放上几片火腿,几片生姜,几片香菇,在鱼身上抹上一层盐,浇上一些黄酒,撒上一些葱花,然后炖了一个小时,从锅里取出来时是清香四溢”。 4. 例文: 饮食文化,略说一二 古人云:民以食为天。自古以来,中国人对饮食都相当重视。饮食特点鲜明,重理(食物的搭配),重味(讲究“色、香、味、型”),重养(饮食中重视人体养生保健)。 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这一点在饮食上最能体现。中国餐馆遍布世界,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一书中说:“我中国近代文明进步,事事皆落人后,惟饮食一道之进步,至今尚为文明各国所不及。中国所发明之食物,固大盛于欧美;而中国烹调法之精良,又非欧美所可并驾。” 饮食文化发展至今,经历过三次发展高峰。首先在夏商周时期人们开始进行国土开发,形成较系统的烹调理论、出现成熟的膳食制造业、掌握有关于饮食卫生食品保鲜的成套的经验,形成了中国饮食文化发展的第一个高峰。其次在大汉王朝,对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进行大规模开发,并开展对周边地区的国土开发。到西汉末年,由于开发周边田地和对外开放,促使地域交流和民族融合的加速进行,饮食资源大大丰富起来,这是中国饮食文化的第二个高峰。最后从隋唐到明清,在中国经济中心南移和对长江、珠江、辽河流域的进一步开发的时期。商品经济、交通和中外交往的不断发展,河港城市和边贸城市发展起来,地域饮食文化极大发展,孕育出7大类别的菜:粤菜、苏菜、川菜、鲁菜、素食菜、清真菜、食疗菜,形成了中国饮食文化的第三个高峰。 中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形成了汉民族的基本饮食结构特征:以粮食作物为主食,以动植物为副食。 米食和面食是汉族的两大主食。南方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相对湿热,多种植稻类:北方气侯处于温带季风气候区,相对干冷,多种植小麦。 与主食相对,中国的副食更为丰富,其中,粤菜、川菜、鲁菜、淮扬菜、浙菜、闽菜、湘菜、徽菜被称为“八大菜系”。我国饮食文化的地区差异明显,古人概括为南甜、北咸、东辣、西酸。这与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比如,喜辣的饮食习俗多与东部地区气候潮湿有关,经常吃辣可以驱寒去湿。 饮食文化中另一重要元素是饮,中国对于茶道的文化非常精深的。外国人爱喝酒,而中国人就喜欢喝茶。西方人喝酒是为了身体,而中国人喝茶是为了意境。自古以来茶就是中国的文人雅士最喜欢的东西,他往往是用于陪衬一些山水美景的,文雅智取。所以中国人喝茶不叫喝茶,叫品茶。从中品的,还可以品出来人生哲理,从而产生许多的伟大诗人写诗来颂茶。就连品茶,也是品出了茶术之道的。 对于中国人饮食来讲,“吃”并不是仅仅局限于一日三餐填饱肚子, 而是代表着对某种美好期许的感情寄托, 蕴含着中国人长久以来对待食物的观念和态度。例如, 孩子出生以后,亲朋好友通过吃红色的鸡蛋来表达祝福和喜庆,满月的时候要喝满月酒, 孩子过生日的时候都要吃一碗“长寿面”……由此可见,中国人的一生与饮食有着不解之缘,与其说是满足中国人生理的一种基本需求,不如说实际上,中国饮食仅仅是借“吃”这一简单的外在形式,来表达中国人所具有的丰富感情,这即是中国所具有的特色饮食文化。 【解析】 【3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要求为“厨师”许三观在饥荒年代给家人烹调别样生日宴撰写不少于200字的短评。短评是常见的一种文体。它篇幅短小、内容单一、分析扼要,是运用便捷的评论体裁。短评在运用时有两种形式:一是针对某一事物或问题发表的独立成篇的简短评论;二是为配合新闻报道就实论虚、就事论理的短小评论。本题属于文艺短评,又称文艺短论。是一种篇幅不长,内容比较单一、集中的文艺评论文章。写作文艺短评,不要求全面铺开,而是抓住一点,深入分析,应是自己真切体会到的,不要说套话、空话。需要紧密结合文本,准确阐释选段所体现出的人物形象及艺术特色;理解诗句含义,并与选段进行合理联系;分析深入,文字精炼。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了解文本的语言特色: 首先,文章采用对话叙述。小说70%是对话。许三观描述的画饼充饥的故事绝少背景、场景、人物内心描写,基本上完全由对话组成、展开。这些对话形式的多样化在当代小说创作中比较罕见,同时这些对话在文本中的作用非常特殊。在占文本80%以上的对话中,有一般文本中常见的人物对话,更有大量的以第一人称直接引语的人物语言。人物的对话是静态的,是对场景的描摹、对人物性格的展现。第一人称直接引语,往往取代了叙述者而呈现出某种动态性。 其次,口语话,多用短句,少用长句,不用繁复华采的词汇,使老百姓都能读懂,作品就为自己赢得了最广大的读者群。采用对话、重复的叙述模式,以敏捷的思维和丰富的情感使“客观的叙述” “单纯的对话” “简单的重复”达到“心动”的效果。比起人物描写、情节结构来,作品的语言艺术更有许多妙处,不少地方读时令人拍案叫绝。“首先是以无夸张、无议论、无感慨的纯客观冷静的叙事贯串始终,只在很少的地方运用了描写的方法,可谓好钢用在刀刃上。”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写作能力。“那么,关于饮食,你又有怎样的思考?”这是一篇任务驱动型作文,需要紧扣问题即任务来写作。相关材料中又明确了话题“吃”,也可以视为话题作文。要想写好话题作文,首先要善于“化大为小”。话题作文的写作范围十分宽泛,如果仅把话题当做一个僵死的概念,视为“铁板一块,不可分割”的整体,笼而统之去做文章,势必内容空泛、文意散漫。所以,写好话题作文的第一点要求就是善于在一个宽泛的范围内,“择其一点,不及其余”,也就是只写“大范围”中的“某一方面”。给自己提供一个充分发挥、具体表现的好舞台,这样才能在800字左右的篇幅内写出立意鲜明集中、内容具体充实的好文章。 注意:不求“面面俱到”,只求“一针见血”。写好话题作文的第二个本事是“独辟蹊径、表现个性”。《考试说明》“发展等级”要求考生作文“有个性特征”。要达到这一要求,必须增强“选择意识”。首先要善于选择自己熟悉的、想说的(有话可说的),有一定拓展空间的内容去写。要善于选择新的切入点,也就是从新的方面认识事物、表现事物。“有人发现购买最基本的粮油菜都很艰难,有人告别了堂食和外卖却发现了自己的烹饪才华,有人用烘焙和做面食来打发在家隔离的时光。”这是对于写作的提示部分。 参考立意: 1.健康饮食,健康生活。 2.我爱我厨。 3.饮食,也一门艺术。 4.爱美食,乐生活。 可用素材: 1.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这句话说得一点也没错啊! 2. 晚饭在家里,是一顿普普通通的家常便饭。白花花的肥肉变成了秘制红烧肉;乌贼涨红了脸,好像喘不过气来似的;青菜芹菜绿茵茵;再配一碗排骨芋艿汤。真是色、香、味俱全。这平常的一顿饭,真是足以表达了大饱口福。 3.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当今社会上,许多饭店拔地而起,各种菜系蜂拥而来,中有闽菜、川菜、粤菜、鲁菜......外有意大利菜、法国菜、日本料理、韩国菜等等。我们都知道,健康是做任何事的本钱,健康又是与食物紧紧相连的。今天,我们就来看看餐桌上的食物吧。 行文结构:首先拟定一个话题式标题“饮食文化,略说一二”。开篇引用俗语,增强说服力。结构上总领全文,点明中心思想。正文主体部分按照时空顺序分别而论。层次清晰逻辑性强。结尾部分“对于中国人饮食来讲,‘吃’并不是仅仅局限于一日三餐填饱肚子, 而是代表着对某种美好期许的感情寄托, 蕴含着中国人长久以来对待食物的观念和态度”总结全文,并照应题目和开头、题干。 【点睛】“有个性特征”,表现在文章的构思和表达上,但最主要的是“独具慧眼”。在观察事物、认识事物的角度上做到独辟蹊径,表现出文章的新颖性和作者的创造性。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