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6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八年级物理下册 《弹力》教案
《弹力》 ◆ 教材分析 本节首先从轻压直尺,拉橡皮筋等生活实例引出弹力;紧接着介绍一个弹力的实际应用——弹簧测力计,在了解弹簧测力计构造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学习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最后,安排了一个学生随堂实验——用弹簧测力计测几个实际的力的大小。 教材最后安排了一个科学世界,让学生自己阅读了解材料的力学性能。◆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2.了解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原理。 3.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探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过程,进一步掌握使用测量的工具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养成独立动脑动手的习惯。 2.通过观察和活动,养成乐于探索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的习惯。 ◆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 学习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教学难点】 弹力的产生原因。 4 ◆ 课前准备 ◆ 教具:弹簧、纸条、刻度尺、木板等 ◆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日常生活中,用力压尺子,尺子发生形变,撤去压力后恢复原状,把橡皮筋拉长,橡皮筋变长,松手后,橡皮筋恢复原状。引入“弹性”概念。用力挤压橡皮泥、面包,松手后没有恢复原状。物体的形变有什么不同呢? 二、知识讲解: 弹性形变。类似于弹簧,物体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特性叫弹性,物体发生的形变叫弹性形变。 塑性形变。类似橡皮泥,物体受力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特性叫塑性,物体发生的形变叫塑性形变。 弹性形变,可以理解为抗压能力强,你对他施加压力,他能恢复过来。塑性形变,你给他的压力把他压坏了,已经无力反抗了,就被你塑形了,塑造性形变,恢复不了原状。那么,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是不是就可以无限制的受到外力压迫呢?当外力足够大时,可以破坏掉物体的弹性形变的性质,这个范围称之为,弹性限度。一切都是有限度的,适可而止。 当你在按压弹簧时,弹簧希望恢复原状,它也会对你的手施加一个力,这个力叫做弹力。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叫做弹力。弹力是不是无条件的呢?我们之前学习力的时候,两个力之间是否有力的作用,是不是要有作用效果,这里我们会看到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这个是必然的,两个物体不接触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那这个力不是弹力呢?不是的。必须是使物体发生弹性形变且与物体直接接触才可以产生弹力。地球对树枝的吸引使树枝弯曲,这个力不叫弹力。 生活中有很多弹力,比如沙发、蹦极、汽车减 4 震、跳水跳板、拉弓射箭、篮球、弹力球等等。学生举例讨论。 我们常说的推力、拉力、提力、压力、支持力等的本质都是弹力。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直接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 思考,根据我们生活经验,会知道用力越大一个物体形变越大,那么对于一个在弹性限度范围内的橡皮筋或者弹簧而言,不同大小的力使他们伸长程度有如何定量的关系呢,有没有一个更具体的通用的关系呢?让我们实验一下。 橡皮筋一端固定在桌子上,另一端用细线连接钩码。不断增加钩码,观察记录橡皮筋伸长量与钩码质量的关系。 实验结论:外力越大,弹簧/橡皮筋的伸长量越大。在弹性限度范围内,弹簧伸长量与所受拉力成正比。 那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利用这个规律,按照之前学习的力的基本单位,来制作一个能测量力的仪器呢? 弹簧测力计。构造:刻度盘、弹簧、指针、挂钩等。原理:在弹性限度范围内,弹簧伸长长度与所受拉力成正比。 如何使用呢?回忆以前学习的刻度尺的使用,使用前我们要先认识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又因为是测量工具,就必须要知道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与分度值,注意零刻度线的位置。用手拉弹簧测力计的挂钩,分别使指针指到1N、3N、5N的位置,感受1N、3N、5N的力。 正确使用方式为:①“三看清”:看清测力计的量程、分度值以及指针是否对准零刻线,若不是,应调零;②被测力的大小不能超出量程;③ 测量前,用手轻轻地来回拉动几次,避免指针、弹簧和外壳之间的摩擦而影响测量的准确性;④测量时,要使弹簧测力计受力方向沿弹簧的轴线方向;⑤读数时,应保持测力计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视线必须与刻度面垂直。 完成书上第7页实验4。 认识其他形式的测力计。 三、课堂小结: 4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测力计的构造,并且还可以自己制造测力计,用自己做的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 四、课后练习 五、板书设计: 第2节 弹力 一、弹力 1.弹性 2.弹性形变 3.塑性形变 4.弹力的概念 5弹力产生条件 二、弹簧测力计 1.结构: 2.原理:在弹性限度范围内,弹簧伸长长度与所受拉力成正比。 3.使用方法: 略 4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