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6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19大自然的语言教案2
《大自然的语言》: 导学目标 1、学习阅读科普文章,了解简单的物候知识。 2、初步了解一些说明文的知识,掌握有条理地说明事物和举例说明的方法。(重点) 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重点)二 导学难点 1.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2.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性词语,进行全面概括。 导学方法 1.朗读法。 2.讨论法、点拨法。 3.涵泳品味法。 4.延伸拓展法。 导具准备:投影仪 导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约2分钟) 1、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我们常常用语言来表情达意。可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竺可桢认为——大自然也有语言。那么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呢?它的专业名字叫什么?大家速读课文,找出答案。 (板书文题和作者) 2、学生回答。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介绍物候的科普文章,请大家看学习目标。 二:出示目标一:通读全文,筛选关键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了解简单的物候知识。 自学指导一:边读边画出关键词和中心句;划分段落层次,概括要点。 三:自学指导/自主学习一(约8分钟) 1、同学们课前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对一些难字难词也已经查阅过字典词典,下面一起读读课文中这几个字词。 5 (课后读一读,写一写)大家还有其他的生字要补充吗?(约3分钟) 2、按要求自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5分钟左右)。 3、师:下面来检测大家的阅读效果。看问题回答。利用投影仪出示问题: (1)什么叫物候? 什么叫物候学? (2)物候观察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4、学生回答。 5、归纳筛选信息的方法。 6、师问:依据文章内容,怎样划分段落层次? 7、学生回答。师板书要点。 四、出示目标二: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体会本文说明的条理性。 五、自学指导/自主学习二 8、自学指导 师问:大家思考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说明的内容顺序可以调换吗?作者采用这样的说明顺序有何好处?利用投影仪出示问题。 自主学习 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回答时要结合文章内容来分析) 9、学生回答,老师点拨明确。 (它按逻辑顺序先提出本文的说明对象,接着说明它的重要性,然后说明它取决于什么因素,最后说明研究的意义。这种说明顺序符合人对事物的认知规律,同时也使文章很有条理性。) 10、师问:文章的条理性不仅表现于整体,而且也表现在局部。精读课文6~10段,请大家思考: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是怎样安排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利用投影仪出示问题。 11、学生回答,老师点拨明确。 (作者把决定物候现象的四个因素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纬度和经度是在地球上位置的不同,第三个因素是同一个地点的高下差异,这三者都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则是时间因素,从空间方面到时间方面又是一种排列顺序。好处——这样安排使文章条理清晰。) 12、谁还能从文章其它层次或段落中,发现体现说明条理性的地方? 5 利用投影仪出示问题。 13、学生回答。如课文1-3段,11段等。 1-3段 第一部分说明物候学研究的对象,先从一年四季物候的变化谈起,用短短百十来字,描写了春夏秋冬四季更迭的情况,既生动形象,又高度概括,使读者对物候学有了直观的认识。接着,作者再以具体现象作例子,用“草木荣枯,候鸟去来”和“花香鸟语,草长莺飞”这样富有诗意的语言,告诉读者,这些都是“大自然的语言”。在此基础上,作者从古代到近代,从起源到发展,自然地引出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等问题。这就是由表及里的说明方法。 11段 说明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首先”“对于”“还可以利用”“也可以利用”四层意思,有轻有重,突出了物候学在四个方面对于农业的重要意义。 14、师总结。全文条理分明,介绍的物候学知识通俗易懂,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五、学生质疑。 六、作业:采集几则农谚,说说其中包含的物候知识。 七、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 导入新课: 1、 复习导入:文章的说明顺序?作用?学生回答。 2、 为了更好地说明事理,除了层次清晰、有条有理外,本文还采用了恰当的说明方法。现在我们一起来探讨学习。 二:完成目标一:掌握举例说明的方法。 1、回忆一下我们学过哪些常用的说明方法? 2、学生回答。(举例子、打比方、下定义、作比较、分类别......) 3、自学指导 师问:大家采用跳读的方式,快速找出本文主要采用的说明方法,并思考其作用。 4、自主学习 学生回答。(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最主要的是举例子) 5、师问: 5 说明事物的时候,常常要用举例子的方法,举例的多少按照需要而定,可以举一个,也可以举两个甚至更多些。这篇课文在多数情况下只举一个例子,而说明经度差异对物候的影响却举两个例子。举两个必要吗?为什么? 6、学生回答。 7、归纳提升:说明文中例子举多举少是有讲究的。读者容易明白的地方举一个例子就可以了,不容易明白的地方就要多举两个例子。 三、完成目标二: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 1. 自学指导 比较阅读。为了清楚简洁地介绍事物,说明事理,说明文的语言必须做到准确。但有时为了增强说服力,激发同学们的阅读兴趣,还要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理,本文就是一个极好的范例。 ⑴听读1--2自然段。 ⑵多媒体出示: ①.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回暖。 ②. 再过两个月,燕子飞来了。 ③. 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掉到地上。 ④. 杏花开了,就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叫了,该及时耕作。 ⑶让学生比较改文与原文不同的表达效果。 改文简洁,直白,缺乏吸引力,原文用语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 ⑷自主学习 学生讨论后归纳。 第1句没有课文中“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这一句生动。“渐渐回暖”是一般的说法;“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则很自然地运用拟人的写法,“沉睡”、“苏醒”两个词用得贴切而生动,具体地喻写了严冬的大地和早春的大地的不同情态。 第2句没有课文中“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这一句生动。“飞来了”是一般的动态叙述;而“翩然归来”是轻松、活泼的动态描写,而且还包含有亲切欢迎回到家来的感情。 第3句没有课文中“……在秋风中籁籁的落下来”这一句生动,“掉到地上”是一般的动态叙述;而“在秋风中簌簌的落下来”则是具体、生动的描写,黄叶在秋天纷纷落下的情景,仿佛彩色电影的镜头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5 第4句没有课文第二段中几个原句生动。那几句紧扣“大自然的语言”,先后用了比喻、拟人的写法,还模仿布谷鸟的叫声,写成催促农民耕作的话“阿公阿婆,割麦插禾”,比直接说“及时耕作”要新鲜、生动得多。 四、总结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作者把一门科学--物候学介绍得浅显易懂,从具体到抽象说明了有关物候学的事理。说明条理清晰,语言生动通俗,饶有趣味,全文采用逻辑顺序,思路清晰,语言准确而生动,是篇极有价值的文章。 五、作业布置 练笔:写一篇介绍家里一件艺术品或小摆设的说明文。 六、课后反思 5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