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5 发布 |
- 37.5 KB |
- 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重难点精讲)
专题11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考点一、中华文化的作用 1.中华文化的作用 (1)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 (2)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中华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3)中华传统文化对当今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社会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对人类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4)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事业,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1)在分析具体材料是否能够体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特点时,可以从“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两个角度来思考。 (2)“求同存异”侧重于强调不同文化在相处时的一种外在的、静止的状态,“兼收并蓄”侧重于强调不同文化之间的一种内在的、动态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3)包容性不是说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被其他民族文化吸收、借鉴,而是说中华文化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另外,包容性也并非中华文化融合其他民族文化或融入其他文明。 【典型例题】 1.(2017年全国高考江苏卷19)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扁鹊提出了“望、闻、问、切”的诊疗方法,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基础。此后,中医药在不断汲取世界文明成果、丰富发展自己的同时,也逐步传播到世界各地。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成员中已有 103 个认可使用针灸。这充分说明 A.中华文化兼收并蓄、源远流长 B.文化交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C.文化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动力 D.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 【答案】A 【解析】早在战国时期就已奠定了中医治疗的基础,并一直发展到现在,这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此后,中医药在不断汲取世界文明成果” 这说明中华文化兼收并蓄,故A项正确;材料并没有体现文化间的相互交流,B项不选;材料没有强调文化多样性,C项不选;民族精神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D项错误,故本题答案选择A。 2.(2017年全国高考北京卷25).在中国水墨画里,“墨分五色”中的“五色”常指“焦、浓、重、淡、清”,即只用水墨,也可使画面产生视觉效果的变化,阴阳明暗、凹凸远近、苍翠秀润、动静巨微,尽在“五色”之妙。下列认识正确的有 ①“墨分五色”在墨色运用上丰富多变,是辩证思维的体现 ② 墨色浓淡的变化表现出无穷境界,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③ 墨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载体,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表现 ④ 追求内敛、含蓄,崇尚飘逸、空灵,是时代精神的典型特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考点二、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 1.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2. 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3.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典型例题】 1.(2017年全国高考天津卷8)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办的“英雄史诗 不朽丰碑——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主题展览”,通过大量珍贵的图片和实物,全景式展现了红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艰苦卓绝的光辉历程,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下列表述与该展览主题最为贴切的是 A.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B.营造文化氛围,促进文化创新 C.传承历史文化,展现时代精神 D.坚定理想信念,推动文艺繁荣 【答案】A 2.(2017年全国高考全国1卷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2017年春节期间,大型文化类竞赛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成为陪伴人们欢度新春佳节的一道文化大餐。 《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组以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为己任,仅仅抓住受众的中国诗词文化情结,在赛制和表现形式等方面大胆创新。比赛诗词涵盖《诗经》、楚辞、唐宋诗词、毛泽东诗词等,主要选自中小学教材,聚焦爱国、仁义、友善等主题。参赛选手来自各行各业,有学生、教师,有工人、农民、公务员,有海外华人、外国留学生。嘉宾现场点评,或分析诗词的深刻内涵,或发掘诗词的道德价值,或讲述诗词背后的历史故事。赛会设置竞猜、“飞花令”等环节,启用水雾台、大屏幕展示等舞美设计,应用新媒体互动、多屏传播等技术手段,打造出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节目的播出,引起强烈的反响,总首饰观众超过11亿人次,引发新一轮中国诗词热。 (1)《中国诗词大会》是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成功案例,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其成功的原因。(10分) (3)请就学校如何开展中华优秀文化教育提两条建议。(4分) 【答案】(1)选择艺术价值高、影响大、代表性强的诗词,集中展示中国诗词的魅力;重视发掘诗词的深刻文化内涵,引导人们向美向善;运用现代传播技术手段,注重互动性和趣味性,增强吸引力、感染力;激发民众内心的中国诗词文化情结,引导民众广泛参与。 (3)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实践活动;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站、微信公众号。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