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5 发布 |
- 37.5 KB |
- 2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省百校2020届高三大联考语文试题
2020届江苏省百校大联考高三年级第二次考试 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物质生活越是发达,人们越是需要用哲学的方式思考。因为哲学总是△着智慧的光芒,可以帮助人们避免 ,从而建立起独立而正确的价值观。回归经典是走近哲学的一种好方式,可经典往往晦涩难懂,让人 。我们需要的是像《哲学的迷途》《哲学的底色》等既通俗又接近哲学原义的著作。 A. 散发 随波逐流 望洋兴叹 B. 散步 随波逐流 望尘莫及 C. 散发 随心所欲 望尘莫及 D. 散步 随心所欲 望洋兴叹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要注重如下几点。首先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思考;接着是对近义词辨析,进行同中求异的比较,找出差别来。辨析的具体角度主要是从词语的色彩、使用范围和适用对象等三大方面去考虑。本题我们首先要把握住语段的话题中心,即第一句话“物质生活越是发达,人们越是需要用哲学的方式思考。”也就是哲学在我们生活中非常重要。后面的文字就是为什么离不开哲学的原因。第一空备选的词语有“散发”和“散步”,很显然从动宾的配的角度看,应选“散发”,这才能与后面的“光芒”搭配。而“散步”主要是一种休闲的方式,词性是名词,不能与后面的“光芒”搭配。这样就排除了BD。再看,第二空。备选项是“随心所欲”和“随波逐流”。该空所处的语境是讲哲学有帮助人们避免不好的情形发生的作用。由此推知第二空要填一个贬义词。而这两个词语中,“随波逐流”就是贬义词,多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只能随着别人走。显然填“随波逐流”符合语境。而“随心所欲”的意思顺随自己的心意,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多指一种超然的状态,放在句中不符合语境,所以排除。故选A 。我们用第三空来验证选择的正确性。第三空的语境是“经典往往晦涩难懂”,让人难以把握,难以领会其精妙,故这里填“望洋兴叹”好。一方面可以把“经典”比作浩瀚博大的海洋,另一方面“望洋兴叹”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它的侧重点是“叹”;而“望尘莫及”比喻不及对方,而远远落在后面。对于“晦涩难懂的经典”我们更多的慨叹;而“望尘莫及”侧重于不如别人,综合分析本空应该填“望洋兴叹”。 故选A。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人语句,衔接最恰当一项是 大地白雪茫茫,天地连成一片,美丽乡村沉浸在皑皑白雪之中。 我站在羊脂般的天地间,心中的沟坎被这洁白无瑕的瑞雪填平了,一种温暖在缭绕。 ①偶尔,雾霭的上空飞来几只食的小鸟。 ②围墙是白的,房顶是白的 ③乡村的上空飘绕着炊烟,炊烟掺和进灰白色的晨雾里 ④枯黄的杂草,树上的枝权,都裏满了银白色的雪挂。 ⑤院里的车辆和农具堆满了积雪,甚至被覆盖。 ⑥弯曲的乡村道路被雪埋没,漂泊在灰白色的空气里 A. ①②④⑥⑤③ B. ②⑤④⑥①③ C. ①②④③⑤⑥ D. ②③④①⑤⑥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简明、连贯、得体”中的“连贯”。也就是看句子间衔接是否顺畅。做这种题我们通常要整体浏览语段,得知其大意,把握住话题中心。然后,根据选项的设置特点就行分析、比较。做的过程中一定要瞻前顾后,尤其是注意句式的对称和关联词的呼应等等。本题首句概述了语段的背景:“美丽乡村沉浸在皑皑白雪之中村庄”。氛围基调是和谐、宁静的。需要填的六个句子在中间部分。最后一部分讲“我”在圣洁的瑞雪下感到一种“温暖”。细看这六个句子,有明显的空间方位感。显然作者是按空间顺序组织的文字。作者的观察视角以“村庄”中的院落为立足点,先写近处的 “围墙、房顶”和“院里”的情形,然后写外面的“枯黄的杂草”、“乡村道路”,再写“雾霭中来啄食的小鸟”,最后写“乡村的上空的炊烟”和“晨雾”相互“掺和”的情形。概括起来,这段文字是写作顺序是:以村庄、院落为起点,由近到远,由下到上的来描写沉浸在瑞雪中的村庄的祥和与美好。故本题选B。另外,本题从选项设置的角度思考,也很容易选出正确答案来。选项中作为首句的有“①”和“②”两种类型。如果把第①句“偶尔,雾霭的上空飞来几只食的小鸟”放在原句的空白处,显得非常突兀。而第②句“围墙是白的,房顶是白的”,正呼应了前面“美丽乡村沉浸在皑皑白雪之中”这句话。所以选②作为原文横线处的第一句,更妥当。从而排除AC 两项。再看,从“围墙、房屋”写到“院里的车辆和农具堆满了积雪”也是非常自然,呼应了前面的“美丽乡村沉浸在皑皑白雪之中”这句话。而D项,直接从“围墙、房顶”写到第③“乡村的上空飘绕着炊烟,炊烟掺和进灰白色的晨雾里”,跨度太大,也不妥贴。 故选B。 【点睛】做排序题,一定要领悟其命题真谛,即“排序”。即语段中的文字一定是按照一定的顺序组织的。要么是时间顺序,要么是空间顺序,要么是逻辑顺序。做题的时候,要特别关注上下文的呼应和衔接,注意对称句式和关联词。最重要的,如果是选择题,可根据答案的设置情况,去推敲琢磨,从而选出最佳答案。 3.下列对联中,适宜挂在北京长城风景区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 B. 十里秦淮集韵士,六朝胜迹镌风光。 C. 宝岛群峦过沧海,长风一曲共碧天。 D. 三关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运用能力。对联在句式、字数、词性、平仄等方面有特殊的要求,我们平时要悉心积累。比如:上下联必须字数相等,词性相当;讲究平仄对仗,偶数句末尾的字必须是平声韵。本题要求选择“适宜挂在北京长城风景区最恰当的一项”,可以根据选项采用排除法进行。A项,“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在内容上只是讲“山水、明月”与“长城”无关,故排除。其实,这是苏州的沧浪亭上的一副对联。它是一个集成联。该对联的上联出自欧阳修《沧浪亭》诗中“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下联出自苏舜钦的《过苏州》诗中“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B项,“秦淮”、“六朝”等字眼,说明与六朝古都南京有关,与北京无关联,也应该排除。其实这是南京夫子庙牌楼对联的改版。C项,“宝岛”暗示与台湾有关,应该排除。原来的对联是“宝岛群峦,拥起最高峰,空茫茫望远怀乡,难随日月过沧海;长风一曲,忍看多丽景,活泼泼明山秀水,幸有烟云共碧天。”D项,“三关”、“冲要”等可以看出与长城的关塞有关联。具体而原因这个第一关指的是“雁门关”,它和宁武关、偏关并称“三关”。 故选D。 4.阅读下表,对表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019年前五个月进出口总值超出往年同期的水平。 B. 近七年我国的进出口总值一直处于缓慢上升的趋势。 C. 我国2019年全年进出口总值有望达近几年最高值。 D. 相比过去几年,我国近三年的进出口总值增速较快。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做这种题通常有如下步骤:首先仔细浏览图表,对其中的细节元素,诸如文字、数字及其单位、横纵坐标等要了然于胸;然后,结合选项去比较,去筛选。本题是“2013-2019年”我国进出口总值,在1-5月份同比的增长示意图。B项,“近七年我国的进出口总值一直处于缓慢上升的趋势”的表述中“一直缓慢上升”的说法错误,从示意图看出:2015年的“10.43”较之于2014的“12.04”显然是在下滑。 故选B。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郭守敬传 郭守敬,字若思,顺德邢台人。生有异操,不为嬉戏事。大父荣,通五经,精于算数、水利。时刘秉忠、张文谦、张易、王恂同学于州西紫金山,荣使守敬从秉忠学。 中统三年,文谦荐守敬习水利,巧思绝人。世祖召见,面陈水利六事,每奏一事,世祖叹曰:“任事者如此,人不为素餐矣。”授提举诸路河渠。 至元元年,从张文谦行省西夏。二年,授都水少监。守敬言:“舟自中兴沿河四昼夜至东胜,可通漕运,及见查泊、兀郎海古渠甚多,宜加修理。”又言:“金口,其水其利不可胜计”。 兵兴以来,典守者惧有所失,因以大石塞之。今若按视故迹,使水得通流,上可以致西山之利,下可以广京畿之漕。”帝善之。 十三年,江左既平,帝思用其言,遂以守敬与王恂率南北日官,分掌测验推步于下。守敬首言:“历之本在于测验,而测验之器莫先仪表。今司天浑仪,宋皇祐中汴京所造,不与此处天度相符,比量南北二极,约差四度;表石年深,亦复欹侧。”守敬乃尽考其失而移置之。 十六年,改局为太史院,以恂为太史令,守敬为同知太史院事,给印章,立官府。及奏进仪表式,守敬当帝前指陈理致,至于日晏,帝不为倦。守敬因奏:“唐一行开元间令南宫说天下测景,书中见者凡十三处。今疆宇比唐尤大,可先南北立表,取直测景。”帝可其奏,四海测验,凡二十七所。 十七年,新历告成,守敬与诸臣同上奏曰:臣等窃闻帝王之事,莫重于历。自黄帝迎日推策,帝尧以闰月定四时成岁,舜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爰及三代,历无定法,周、秦之间,闰余乖次。 二十八年,朝廷遣守敬相视,滦河既不可行,泸沟舟亦不通守敬因陈水利十有一事。帝览奏,喜曰:“当速行之。”于是复置都水监,俾守敬领之。三十年,帝还自上都,过积水潭,见舳舻敝水,大悦,名曰通惠河,赐守敬钞万二千五百贯,仍以旧职兼提调通惠河漕运事。守敬又言:于澄清闸稍东,引水与北霸河接,且立闸丽正门西,令舟楫得环城往来。 大德二年,召守敬至上都,议开铁幡竿渠,守敬奏:“山水频年暴下,非大为渠堰,广五七十步不可。”执政吝于工费,以其言为过,缩其广三之一。明年大雨,山水注下,渠不能容,漂没人畜庐帐,几犯行殿。成宗谓宰臣曰:“郭太史神人也,惜其言不用耳。”延祐三年卒,年八十六。 (选自《元史》卷一百六十四,有删节) 5. 对下列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任事者如此,人不为素餐矣 素:空 B. 比量南北二极,约差四度 比:比较 C. 至于日晏,帝不为馋 晏:晚,迟 D 周、秦之间,间余乖次 乖:按照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禀性与众人大不相同的郭守敬,在祖父的要求下跟着刘乗忠一同学习知识。 B. 郭守敬一生的科学贡献很多,在天文、历法、水利等方面都有杰出的表现。 C. 郭守敬对于水利建设有着独特的见解,又敢于直接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D. 成宗帝在遇到水灾时说郭守敬是神人,赞扬了郭守敬所建水利工程的伟大。 7.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兵兴以来,典守者惧有所失,因以大石塞之,若按视故迹,使水得通流,可以广京畿之漕。 (2)明年大雨,山水注下,渠不能容,漂没人畜庐帐,几犯行殿。 8. 请简要概括郭守敬在水利建设上的贡献。 【答案】5. D 6. D 7. (1)发生战争以来,主管的人担心有所损失,就用大石头来堵塞河流,如果查看过去的遗迹,(移开石头)使得水能够流通起来,就可据此扩大都城及其周围的水运。 (2)第二年下大雨,山上的雨水向下流人,沟渠容纳不下,(大水)冲没了人畜和用帷帐围成的屋舍,差不多要危及行宫。 8. 整治河流,发展水运。 【解析】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文言文的根本在于平时的诵读和积累,从而形成提升文言阅读的素养。在具体的解答过程中,要善于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揣摩词语的意思。也可以根据词语的偏旁部首和在句子中的位置及所作的句子成分等进行分析。本题D项“周、秦之间,闰余乖次”中的“乖”是“违背”、“乖离”的意思,而不能解释为“按照”。我们可以从成语“时乖命蹇”,以及《红楼梦》中对贾宝玉的一首判词《西江月》有言,“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可知“乖”就是“违背”、“乖离”的意思。D项的句意是从周朝到秦朝的数百年间,闰月违背(日月运行本身)的次序。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文选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到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句子,逐字翻译理解,并与选项进行比对。D项错在“赞扬了郭守敬所建水利工程的伟大”这个地方。因为从原文可知郭守敬的建议并没有得到采纳,也就谈不上“所修建的水利工程 ”之类的了。原文“惜其言不用耳”是元成宗对没有采纳郭守敬的建议时所发的感叹,就是他的建议是好,可惜没有被采纳。综上分析,元成宗并没有赞扬郭守敬,而是内心懊悔和对郭守敬料事如神的叹服。 故选D。 【7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的翻译能力。翻译句子要结合上下文所在语境,先整体把握大意;然后要把句子中的关键词或采分点抓住。所谓的采分点主要是文言文中的特殊文言现象,比如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特殊句式等。翻译的过程中提倡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第(1)句“兵兴以来,典守者惧有所失,因以大石塞之,若按视故迹,使水得通流,可以广京畿之漕”中的采分点是:“兴”,发生;“典守”,同意复词,掌管、把守的意思。“典”作为动词,理解为掌管可从“典史官”得到启示,“典史官”就是掌管负责编修历史文献的官员。“因”,解释为“于是”;“以”,介词,译为“用”,表凭借。“若”,意思是“如果”,表假设。“按视”就是“视察”的意思;“广”,使动用法,“使……广”,即可译为“扩大”;“漕”,运送粮食的水路。第(2)句的采分点:“明年”,古今异义,译为“第二年”;“注”,由上往下流;“漂没”即“冲走、淹没”;“几”,几乎,差不多; “犯”,侵犯、危急。抓住关键词后,结合上下文,就可以顺畅的翻译出白话文来。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作品中人物主要事迹的能力。做这种题,关键是要整体把握全文,然后根据作品中主要人物的言行和事迹去归纳。本题要求“简要概括郭守敬在水利建设上的贡献”,首先要回归文本,依照文段的写作顺序找出郭守敬在水利建设方面的事迹来。文章是按照时间顺序来组织材料的,第一处是“世祖召见,面陈水利六事,每奏一事,世祖叹曰……”,这说的是郭守敬在兴修水利方面很有独到见解,深得元世祖的赞赏。此处可概括为:面陈兴修水利,博得龙颜大悦。第二处是“从张文谦行省西夏……守敬言:‘舟自中兴沿河四昼夜至东胜,可通漕运,及见查泊、兀郎海古渠甚多,宜加修理’。又言:‘金口,其水其利不可胜计’。这是他在西夏行省任职时的建议,概括起来就是:因地制宜,开通漕运;修缮古渠,百姓福祉。第三处是“二十八年,朝廷遣守敬相视,滦河既不可行,泸沟舟亦不通。守敬因陈水利十有一事。帝览奏,喜曰:‘当速行之’以及“守敬又言:于澄清闸稍东,引水与北霸河接,且立闸丽正门西,令舟楫得环城往来”等语句,都可以看出郭守敬在修水利上做出的努力和显著的成效。于是此处可概括为:滦河既既可行,泸沟舟亦通;引水北霸河,立闸丽正门。 【点睛】《郭守敬传》译文 郭守敬,字若思,是顺德路邢台人。生来就有奇异的操守,不喜欢玩耍游戏。他的祖父郭荣,通晓五经,精通数学与水利。当时刘秉忠、张文谦、张易、王恂一同在荆州西部紫金山学习,郭荣让郭守敬跟从刘秉忠学习。中统三年时,张文谦向朝廷推荐郭守敬是位通晓水利工程的人才,精巧的构思,超过平常人。(元) 世祖(忽必烈)召见(他),(郭守敬)当面陈述了应该兴办的六项水利事业,每奏报一项,元世祖就赞叹说:“办事的人都像这样,那就没有空吃俸禄的了。”于是授(郭守敬)提举诸路河渠的官职。 至元元年(1264),跟从张文谦巡行视察西夏(今甘肃、宁夏及内蒙古西部一带)。至元二年,(郭守敬)被授予都水少监- -职。郭守敬说:“船从中兴(今宁夏银川),顺黄河而下,四个昼夜就可以到达东胜州城(今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的一个市辖区),可以通行漕运,同时看到查泊、兀郎海(今内蒙古乌梁素海)-帶的古渠很多,应当加以修复整治。”又说:“金口, 那里原有的水利工程多得无法计算尽。发生战争以来,主管的人担心有所损失,就用大石头来堵塞河流,如果查看过去的遗迹,(移开石头)使得水能够流通起来,就可据此扩大都城及其周围的水运。”皇帝认为这个建议好。 至元十三年时,江东的南宋平定之后,皇帝想采纳刘秉忠生前修改历法的建议。于是就让郭守敬与王恂率领原来北宋、南宋掌管天文的官员,分头观测进行具体的天文测量并作推算。守敬首先指出道:“ 制定历法的根本在于测量,而测量的工具首先在于仪器。现在用的司天浑仪,是故宋皇祐年间在汴京制造的,跟这里的天文度数并不相合,比较测量天球上南北二级,大约相差4度;圭表的基石,因年深日久,也有偏斜。”郭守敬于是全部考证它的 偏失,并把它们移置到准确的位置。 至元十六年,(太史局) 改为正式机构太史院,任命王恂担任太史令,郭守敬担任同知太史院事,发给公章,设立官署。等到上呈并汇报各种仪器式样时,郭守敬在皇帝面前解释使用方法及其原理,-直到天晚, 皇帝并不厌倦。郭敬趁机奏报:“唐代一行在开元年间命南宫说到各地去测量日影,书上记载有十三处地方。现在疆土比唐代还要广大,可以先在南北若干地方立表杆,测定准确的日影长度。”皇帝赞成他的意见。作四海测验场,总共有二十七个地方。 至元十七年,新的历法修订成功。郭守敬和诸位大臣一同上奏说:我们私下里听闻帝王的事情,没有什么比历法更重要的了。自从黄帝对着太阳推算历数,尧以闰月确定四季,便成了一年,舜用美玉所做的浑天仪,观察日月五星运行的法则,作为人民稼穑农事的依据。至于夏商周时期,历法还没有确定,周秦之间,闰月违背了次序。 至元二十八年,朝廷派郭守敬去视察,(他回来汇报道)滦河不能通行,泸沟也不可通船,郭守敬于是上奏有关水利的十-项工作。皇帝看了奏章,高兴地说:“应 当赶快照此推行。”于是又重新设立了都水监机构,使守敬主持这项工作。至元三十年,皇帝从上都回朝,路过积水潭,只见船头接连船尾,把水面都遮没了。他大为高兴,把它命名为通惠河,赐给郭守敬钱钞一万二千五百贯,仍任旧职兼任提调通惠河漕运事。郭守敬又上奏说:在通惠河澄清闸稍东处,引水跟北坝河相接,在丽正门西边设立闸门,让舟船可环绕大都城护城河通行。 大德二年,(世祖)召守敬到上都,商议开挖铁幅竿渠,郭守敬汇报道:“山 上洪水连年暴发,渠道一定要宽广,宽度非五十步到七十步不可。”主事者吝惜工费,认为郭守敬所说太过头了,宽度缩小了三分之一。第二年下大雨,山上的雨水向下流入,沟渠容纳不下,(大水) 冲没了人商和用帷帐围成的屋舍,差不多要危及行宫。元成宗对宰相说:“ 郭太史真是个神奇的人物,可惜没有听从他的意见。”延祐三年,郭守敬去世,享年86岁。 (选自《元史》卷一百六十四,有删节) 三、古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巴岭答杜二见忆 严武② 卧向巴山落月时,两乡千里梦相思。 可但步兵偏爱酒,也知光禄最能诗。 江头赤叶枫愁客,篱外黄花菊对谁。 跂马望君非一度,冷猿秋雁不胜悲。 [注]①杜二,即社甫,因排行老二有此称。②严武,唐朝中期诗人,初为拾遗,后任成都尹。严武虽为武夫,亦能作诗,他与杜甫常以诗歌唱和。 9. 概括作者和杜甫的深厚情谊的表现。 10. 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 【答案】9. 唱和诗歌回忆对方,相隔千里也梦中相思,拥有和对方相同的喜好。 10. 以“望君”照应标题;以景衬情,借冷猿秋雁都禁不住悲愁,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思念之悲苦;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相结合,更能打动人。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人情感态度把握的能力。做这种题的通常思路是:首先,看作者,了解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即知人论世;其次,结合诗歌中的注解,进一步了解内容;第三,如果有选择题,可以在选项中捕捉有价值的信息;最后,就是细读诗歌文本,对其中的意象,带有情感的字眼,要紧紧地抓住。本题要求概括作者和杜甫的深厚情谊的表现,首先我们从注解中看到了“他与杜甫常以诗歌唱和”的文字,说明二人情深意笃。如果不是好朋友,怎么会一起“ 唱和”呢?标题“答杜二见忆”中的“答”就是在“和”杜甫《见忆》一诗。而首联的“千里梦相思”, 表现出了他们的魂牵梦萦;颔联的“偏爱酒、最能诗”,再现了他们相见时的美好情景;然而相见毕竟短暂,离别终究来到。于是,诗人在颈联和尾联借助“赤叶枫、黄花菊”和“冷猿秋雁”等意象表现了和朋友分别的伤感。综合以上分析,诗人和朋友的情感深厚的具体表现可概括为:诗酒唱和赏月菊,情深意切;跂马望君远别离,难舍难分。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诗中关键语句的语言艺术的能力。要善于抓住关键字眼,从修辞手法、炼字、表现手法等方面去思考。尾联“跂马望君非一度,冷猿秋雁不胜悲”中, “望“冷猿秋雁”的意象给人一种离愁别绪的伤感,而“望”字既呼应了标题,又表现了依依不舍之情,而且“非一度的望”,即“望了又望”,但是朋友还是离开了。作者借景抒情,表达了他内心像“冷猿、秋雁”一样“不胜”的悲伤和伤感。在回答的时候,可以从读者层面来谈这样写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四、名句名篇默写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蟹六跪而二螯,______,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2)_____, 良多趣味。(郦道元《三峡》) (3)风急天高猿啸哀,_____。(杜甫《登高》) (4)____,不知东西。(杜牧《阿房宫赋》。 (5)沙鸥翔集,____. (范仲淹《岳阳楼记》 (6)八百里分麾下炙,____. (辛弃疾《破阵子》。 (7)兴于《诗》,立于礼,____. (《论语・泰伯》 (8)宜未雨而绸缪,_____. (明・朱柏庐《治家格言》 【答案】 (1).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2). 清荣峻茂 (3). 渚清沙白鸟飞回 (4). 高低冥迷 (5). 锦鳞游泳 (6). 五十弦翻塞外声 (7). 成于乐 (8). 毋临渴而掘井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识记、理解和正确规范书写汉字的能力。名句名篇的考查分为: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两种,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的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 侧重于考查学生在语境中对语句熟练灵活运用的能力,兼顾了理解和记忆的检测。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需要学生平时反复诵读,达到烂熟于心的效果。书写时,一定要写正确,多从汉字的构造特点,即以形声字为主的特点入手,从字的偏旁部首的入手去理解、去区分。本题属于识记性默写。写错或写漏或添加字均不得分。本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的书写:(1) “蛇鳝” 的书写,一个“虫”旁,一个“鱼”旁 。 (2) “清荣峻茂”是“水清、树荣、山峻、草茂” 的意思,写出了夏季自然景观的特点。 (3)注意“渚”的写法,是“水” 旁,指水中的小块陆地(4) 要理解“冥迷”的意思, 是阴暗迷茫的样子。 (5) 注意“锦鳞”的书写,是“美丽的鱼儿” 的意思。 (6) “五十弦翻”和前面的“八百里分”是对仗的。 (7)“成”与“兴、立” 相呼应,都是动词; 而“诗”、“礼”、“乐”是儒家经典。 (8)注意“毋”的书写,意思是“不要”。 五、现代文阅读(一)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北方的河 张承志 那浑黄的河水在高原阳光的眼晒下,反射着强烈的光。天空又蓝又远,清澄如洗。他觉得神清气爽,觉得这大自然既单纯又和谐。他哼了声民歌,心里觉得很舒服。解放牌大卡车载着他好像在沟壑梁峁的波峰浪谷里疾飞前游。 他看见车厢左前角站着一个女的。卡车歪歪地间过一道坎,满车人被得东倒西至,但那女的还是僵直地站着,一动不动。这是个和我差不多的、老插队出身的北京姑他愉快地吹了声口哨,把手翻转过来握紧车厢板,重新面对着荒芜的黄土高原。 他在写毕业论文的那段时间里,不仅真真切切的触到了科学的冰凉而坚实的质地,而且有些天他几乎被这种不可一世的、规律强大的领域速住了。后来他曾经拐弯抹角地找过起嘛一打教授和副教校,打探各种专业的底细。再后来有一次颜林的老乡出差来新疆,到他们学校看他,他问道:“一个有四年制汉语专业本科生基、一门半外语、六年插队新的历史,具有一定热情和千劲,身体条件良好的三十多岁老青年一一究竟选择什么职业景好?”渡老头每裁铁地回谷:“地理。毫无疑问,只有地理。” 没想到这些话当了真:还有三个月,也许是两个月,他就要走上人文地理学研究生考试的考场。他在毕业前那阵乱哄哄的日子里究了一大堆地理系的讲义。现在,天空睛期湛蓝,风儿正吹满篷帆,他朝着亲自选定的那个目标启碇开航了。 卡车正慢慢地停住,他吃惊地朝车外一望:青羊坪炫目的阳光直射着这个河岸台地上的小镇。他完全回忆不起当年这里有些什么建筑和景物。那时我急得心大上,连自己被大卡车拉到了哪里全都不知道。他感慨地走在一条土巷子里,默默地想着。街巷上小饭棚、小客店鳞次栉比。他和车上遇到的一个后生买了些饼。那饼炸得又黄又脆,他香甜地边走边吃,和那后生交谈着。快开车了,他俩相帮着爬上车。我们已经成了朋友啦,他心里感到非常清爽当卡车在山嘴上头換了档,发出一种均匀的吼声时,他的眼睛亮了:他认出了这个地方。真是这里,他默念着,真是这条路。瞧,这些山沟和老黄土帽。他朝笑自己说,你现在是强忍着激动。你从新疆大学校门到火车站,曾经给同学吹了一路,吹你对这条河的向往。 “喂,喂!”他听见一个女人的声音在喚着他。他转过身来。原来是她,地一直背着车厢站着,“喂,你是去河底村么?”他觉得地満口典型的北京知识青年腔。 她告诉他是某小报的摄影记者;他也介绍说,他是新大学的应届毕业生。他又转身抓住厢板。就是这条路,可是现在看着却这么陌生。那时你オ二十岁,衬衣口里只有不足十块钱。他突然听见那姑娘尖叫起来:“快看!黄河!”他浑身一震,忙转过头来。解放车正登上山顶。“黑,黄河,黄河。”一条微微闪着白亮的浩浩荡荡的大河正从天尽头蜿而来。这个记忆他可没有遗忘。这个记忆他珍存了十几年。他一直字午记着,他现在明白了:就是这个记忆鬼使神差地使他又来到这里,使他一步步走向地理学的王国。“我一定要考上!”他低声地发誓说。 “喂!你是要考研究生吗?”他听见那姑娘对着他的耳朵喊。“我一定能考得上!”他吼叫着,他有些发怒,但又满心痛快。我当然会考上的,我已经做了准备,读完了地理系的自然地理义。大学四年我一直选修历史系的考古讲座。我有一门半外语,我还有语音学、方言调查和全部汉语专业的训练。 “喂!研究生!你看这黄河!”她喊他说,“我说,这黄河里没有浪头。不是水,不是浪,是大块一大块凝着的、古朴的流体。你说我讲得对吗?”她问道。 “我觉得这黄河像是我的父亲!”他突然低声说道。他的噪音浊重沙哑,而且在颤料,“父亲。”他说。 “我多少年一直有个愿望,就是长成一个男子汉。”他觉得自己的牙齿剧烈地格格响着。 哦,真是父亲,他在粗糙又温暖地安慰着我呢。黄河是你的父亲,他在暗暗地保护着他的小儿子他抬起头来。黄河正在他的全部视野中急驶而下,满河映着红色。他听见这神奇的火河正在向他呼唤。 (选自《北方的河》,有删改) 12.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的景物浑黄的河水、清澄如洗的天空、单纯和谐的自然都村托出主人公愉悦的心情 B. 小说以主人公的行程为序,穿插主人公的多种心理,更好地写出了景物变化和人物形象的复杂性。 C. 他、你、我等多种人称的不断交错使用,暗示了场景的转换,更暗示了主人公处于青春时期的错觉。 D. 主人公眼里的黄河融合了历史与现实、自然与人生等,成了奔腾不息的民族文化和人格力量的象征。 13. “我多少年一直有个愿望,就是长成一个男子汉。”请结合作品分析“我”这个男子汉的特征。 14. 小说中过去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案】12. C 13. 目标远大,脚踏实地,乐观豁达,积极进取,刚健奋发,理性坚强。 14. ①既能表现主人公的当下活动,又能表现过去活动的当下意义,使小说主旨更深刻;②可以拉开时间距离,更加全面地认识主人公的心理,使人物形象更丰富、更全面;③灵活叙述过去和现实,前后相互印证,使情节更丰富,在有限的篇幅内扩大了作品的容量;④可以在相对较为单一的情节框架内打破种种现实的束缚,避免结构的平板与叙述的单调;⑤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叙事自由,提供理解人物性格的相关背景。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能力。这种题我们的通常做法是:先整体阅读,了解文章大意;其次,根据选项的表述,进行推敲琢磨、比较分析。如果是选择题要看清题干的要求是选正确的还是错误的。C项,错在多种人称的不断交错使用没有暗示 “主人公处于青春时期的错觉”。因为作品中的主人公是一个非常积极进取的知识青年,想考地理系的研究生。那位北京女青年是一个记者,质朴、阳光,也是一个向上的青年。从他们谈论“黄河”的话题看出,他们身上有着那个时代青年共有的好学上进、热爱生活的特点。选项犯了曲解文意的错误。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分析和归纳的能力。分析人物的形象特征主要是从作品中找出表现他特点的语句,如言行举止、穿着打扮;更要善于在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的特点。另外一点,小说作为文学类文本,我们多是从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同时结合主题去分析题目。首先,“那浑黄的河水”“高原阳光”“解放牌卡车”等交代了自然环境:广袤、雄浑;而“插队”“北京知识青年” 交代了社会背景。那么,主人公在这种环境下人生态度和精神面貌是怎样的呢?从文章中“他觉得神清气爽,觉得这大自然既单纯又和谐。他哼了声民歌,心里觉得很舒服”以及“一个有四年制汉语专业本科生、一门半外语、六年插队新的历史,具有一定热情和干劲,身体条件良好的三十多岁老青年”、“我觉得这黄河像是我的父亲!”等语句可以提炼出:这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文化,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富有有责任感的知识青年。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艺术手法的鉴赏和分析、探究的能力。这种题通常要全面把握文章的大意,抓住文章的主题;然后,根据题干的要求,结合文本内容具体作答,切忌架空分析。本题要求回答小说中过去与现实交织穿插的叙述方式的好处。首先,“过去”和“现实”是两个不同的时间段,既写“过去”又写“现在”,能够更加完整地刻画主人公的生活状态,清晰地展现主人公的成长历程。主人公先是一位新疆大学的应届毕业生,然后到广袤的高原当知青,最后又读了地理系的研究生重回到插队的地方,去贡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这样写能很好地凸显文章的主题:时代青年应该有理想、有文化,把自己的青春投入到广大的地方去为人民服务。其次,“过去”和“现实”的交错叙述,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使文章更有厚重感,同时也能给读者更好地阅读体验。最后,“过去”和“现实”的交错叙述,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叙事自由,能灵活自如地刻画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六、现代文阅读(二)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苏轼的另一面 李泽厚 苏轼是地主士大夫矛盾心情最早的鲜明人格化身,他把中晚唐开其端的进取与退隐的矛盾双重心理发展到新的质变点,这就是苏轼的意义。 苏轼一方面是忠君爱国、抱负满怀、遵守儒家思想的,与无数士大夫均无不同。但,苏东坡留给后人的主要形象并不是这一面,而恰好是他的另一面苏轼一生并未退隐,也从未真正“归田”,但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那种人生空漠之感,却比前人的“遺世”更深刻更沉重。因为,苏轼诗文中所表达出来的“退隐”心结,已不只是对政治的退避,而是对社会的退避;它不是对政治残杀的恐惧哀伤,也不是那种具体的政治哀伤,而是对整个人生究竟有何目的和意义的怀疑、厌倦和企求解脱与舍弃。前者(对政治的退避)是可能做到的,后者(对社会的退避)实际上是不可能做到的。这便成了一种无法解脱而又想解脱地对整个人生的厌倦和感伤。 苏词更含蓄而深沉地表现了人生空漠、无所寄托之感:“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常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风静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宋人笔记中传说,苏轼作了这首小词后,“桂冠服江边,孝舟长啸去矣。那守徐君猷闻之惊且惧,以为州失罪人,急命驾往谒,则子鼻新如雷,犹未兴也”(《石林避署录话》),正睡大觉哩根本没去“江海寄余生”。人生根本逃不掉人世大罗网。正是对整体人生的空幻、淡漠感,求超脱而未能,欲排遣反戏速,使苏轼奉儒家而出入佛老,谈世事而颇作玄思;于是这里没有屈原的忧愤,没有李白的豪诚,不似白居易的明朗,不似柳宗元的孤峭,更不像韩愈的盛气凌人。 苏轼在美学上追求的是一种质朴无华、平淡自然的情趣的味,一种退避社会、厌奔世间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态度,反对娇揉造作和装饰雕琢,并提到某种透初了悟的哲理高度。无怪乎在古今诗人中,就只有陶潜最合苏轼的标准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千年以来,陶诗就一直以这种苏化的面目流传着。 不要富责,不合流俗,在当时的“太平盛世”,苏轼却憧憬这种任侠居山,弃冠服仕进的“异人”,不也如同他的诗词一样,表达着一种独特的人生态度么? 尽管苏轼不断地进行自我安慰,时时现出随遇而安的“乐观”情绪,“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坊吟啸且徐行”“鬓微霜,又何妨”。但有同样敏锐眼光的朱熹最不满意苏轼了,他感受到苏轼这一套对当时社会秩序具有潜在的破坏性。苏东坡生得太早,他没法做封建社会的否定者,但他的这种美学理想和审美趣味,却对从元画、元曲到明中叶以来的浪漫主义思潮,起了重要的先驱作用。直到《红楼梦》中的“悲凉之雾,遍布华林”,更是这一因素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成果。苏轼在后期封建美学上的深远的典型意义,其实就在这里。 15.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生活在封建时代的著名文学家苏轼,他的身上有许多和一般土大夫一样的性格特征 B. 被政治和社会重重包裹着的人生,常有许多苦恼和矛盾,苏就是这样的鲜明化身。 C. 苏轼在诗文中所表达出来的“通世”“退隐”“归田”等,只是文人的一种特有心绪。 D. 苏轼对整个人生究竟有何目的和意义的怀疑、厌倦和企求解脱与舍弃,显得根消极。 16.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苏轼诗文中的人生空漠之感,弥漫成诗人无法解脱而又想解脱地对整个人生的厌倦和感伤。 B. 苏轼对人生有着深切的理解,人世大罗网根本逃不掉,只能既尊奉儒家又出入于佛老之中。 C. 特别的忧愤,特别的豪诚,特别的明朗,特别的孤峭,特别的盛气凌人,都不是苏轼人生。 D. 苏轼开创的美学理想和审美趣味影响着元画、元曲、明中叶后的浪漫主义思潮及朱熹思想。 17. 苏轼的人生态度和一般士大夫有哪些异同点?请简要概括。 【答案】15. D 16. D 17. 与一般士大夫一样,忠君爱国、抱负满怀、谨守儒家思想;整个人生中既想进取又想退隐,玄思求超脱而未能的人生态度;在困境中能随遇而安地“乐观”。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信息的筛选和整合的能力。做这种题,关键是整体把握文意,获取作者的观点或态度。根据选项的表述,回归文本并仔细阅读,接着选项进行深度比对。本题D项,“苏轼对整个人生究竟有何目的和意义的怀疑、厌倦和企求解脱与舍弃,显得很消极”是对苏轼的误读。纵观苏轼的一生,虽然仕途失意,但是他豁达的胸襟和乐观的情怀也是值得我们欣赏的。从他的诗句“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及“鬓微霜,又何妨”等可看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他面对失意和挫折是旷达乐观的。 故选D。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做这种题,通常是先整体把握文意,获取作者的观点或态度;然后根据选项的表述,仔细地推敲和琢磨。本题D项,“苏轼开创的美学理想和审美趣味影响着元画、元曲、明中叶后的浪漫主义思潮及朱熹思想”的表述中,错在苏轼开创的美学理想和审美趣味,并没有影响到“朱熹”。从原文“但有同样敏锐眼光的朱熹最不满意苏轼了,他感受到苏轼这一套对当时社会秩序具有潜在的破坏性”看出朱熹和苏轼的主张是截然不同的。 故选D。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梳理、探究作品中重要观点的能力。做这种题,通常需要先整体把握文意,获取作者的观点或态度;然后根据题干要求进行梳理和探究,最后用简洁明了的文字进行归纳和概括。本题要求梳理探究苏轼的人生态度和一般士大夫的异同点。必须要弄清楚,该题有两个问: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苏轼一方面是忠君爱国、抱负满怀、遵守儒家思想的,与无数士大夫均无不同”可归纳出他和其他士大夫的共同点。而从“苏轼一生并未退隐,也从未真正‘归田’,但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那种人生空漠之感,却比前人的“遗世”更深刻更沉重” 以及“这里没有屈原的忧愤,没有李白的豪诚,不似白居易的明朗,不似柳宗元的孤诮,更不像韩愈的盛气凌人”等语句可看出苏轼的特立独行和其他士大夫的区别。苏轼内心是矛盾的,他把中晚唐开端的进取与退隐的双重心理发展到新的质变点,这正是他的个性魅力所在。他的美学理想和审美趣味和朱熹的迥乎不同,也是独特的地方。综合以上分析,简要概括即可。 七、现代文阅读(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大飞机超临界机翼整体壁板喷丸成形技术 大家可曾知道:ARJ21飞机研制成功丝毫离不开尺寸大小不足4毫米甚至更小的小小丸粒,ARI21飞机超临界机翼壁板复杂气动外型面研制成功更离不开这些小小的丸粒。 毫不夸张地讲,小小丸粒成就了ARJ21飞机,小小丸粒成就了中国民机产业。 丸粒虽小,效果神奇。可用于清理铸件吹砂、镜件除氧化皮、钢铁制品除锈以及表面修饰等,用于清理飞机油漆涂层等。 喷丸成形由喷丸强化发展而来。20世纪50年代初期喷丸成形技术被首次应用于 Constel-lation飞机机翼壁板喷丸成形。 国内喷丸成形技术研究起步较晚,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期。中航工业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简称“制造所”),是国内唯一从事壁板喷丸成形技术研究的科研单位。 万事开头难,技术资料的极其匱乏,使当时开展喷丸成形技术研究困难重重。至20世纪80年代末期,制造所基本掌握了针对直纹翼型机翼整体壁板以喷丸成形为主的、以机械校形和榔头敲击为辅的喷丸成形エ艺,建立了飞机壁板喷丸成形技术标准,编写完成相关エ程手册,基本构建完成喷丸成形技术体系及其配套设备。 20世纪90年代初,国内喷丸成形技术研究迎来第二个高潮。制造所精心选型并引进国内首台数控喷(抛)丸机。 20世纪90年代中期,掌握了机翼6米级整体壁板喷(抛)丸成形技术,使国内喷丸成形技术跨入数控时代。同期,制造所自主研制成功国内首台数控喷(抛)丸机。相关工艺和设备研究成果分别荣获部级科技成果奖。同时,制造所重点开发预应力喷(拋)喷丸成形技术,在国内首次探索研究超临界机翼整体壁板喷(抛)丸成形技术,最终形成具有珍贵价值的超临界机翼整体壁板喷(抛)丸成形技术思想。此外,AE100飞机开创了国内超临界机翼及其整体壁板喷(抛)丸成形技术研究新纪元。 与过去直纹或以直纹为主的机翼整体壁板沿等百分线逐窄条喷丸成形截然不同,超临界机翼整体壁板没有等百分线而且外型不但孩向弯曲且展向弯折并扭转,其喷丸成形国难之大无异于老虎吃天。最终,制造所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和封锁,攻克了ARJ21超临界机翼整体壁板喷丸成形技术,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超临界机翼整体壁板喷丸成形技术的国家。 至此,我国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喷丸成形,国产飞机6万~9万飞行小时寿命不再是奢望。这些研究成果莫定了国内民机研制、生产及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在国内民机产业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近年来,制造所针对筋高创造国际纪录的大型复杂带筋整体壁板喷丸成形这一世界性难题,攻克了大型复杂带筋整体壁板喷丸成形技术难题,为国产大飞机研制英定了坚实可靠的技术基础。 未来,一个前途无限的中国需要一个无比强大的航空エ业,一个强盛的航空工业将为喷丸成形技术提供广岡而美好的发展空间,小小丸粒将继续创造一个又ー个神奇。 18. 下列对文中“丸粒”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 ARI21飞机超临界机翼壁板复杂气动外型面研制成功有赖于特定的小丸粒。 B. 小小丸粒,在清理飞机油漆涂层、铸件吹砂、锻件除氧化皮时有神奇效果。 C. 国内喷丸成形技术研究起步相对较晚,比西方国家大规模应用落后四十年。 D. 起步阶段的中国壁板喷丸成形技术只能依靠中航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 19.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掌握超临界机翼整体壁板喷丸成形技术的标志是攻克了ARI21外型面成形技术。 B. 由机械阶段到数控阶段再到真正意义上的喷丸成形,见证了国内民机产业的发展历程 C. 攻克大型复杂带筋整体壁板喷丸成形技术,为国产大飞机研制奠定可靠的技术基础。 D. 中国喷丸成形技术能够高质量发展,只是因为制造所能够一次又一次紧紧抓住机遇。 20. 请简要概括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在壁板喷丸成形技术研究过程中做出的突出贡献。 【答案】18. C 19. D 20. 20世纪80年代末期基本构建完成喷丸成形技术体系及其配套设备,20世纪90年代初精心选型并引进国内首台数控喷(抛)丸机,20世纪90年代中期自主研制成功国内首台数控喷(抛)丸机,21世纪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喷丸成形。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中关键词语的理解和分析。做论述类文本,首先是快速浏览全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根据选项的表述,回归文本并仔细阅读,筛选整合信息;接着将其与选项进行深度比对。本题考查对文中“丸粒”的理解,要求选“不正确”的一项。我们做题时必须看清题干。C项,“国内喷丸成形技术研究起步相对较晚,比西方国家大规模应用落后四十年”的表述与原文不一致。从“国内喷丸成形技术研究起步较晚,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期”以及“喷丸成形由喷丸强化发展而来。20世纪50年代初期喷丸成形技术被首次应用于 Constel-lation飞机机翼壁板喷丸成形”等语句可看出,我们是“首次应用”比西方国家落后了 ,而不是“大规模应用”。选项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 故选C。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我们的做题思路是:首先快速浏览全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根据选项的表述,回归文本并仔细阅读,筛选整合信息;接着将其与选项进行深度比对,去分析和推敲。本题要求选“不正确”的一项,做题时必须看清题干。D项,“中国喷丸成形技术能够高质量发展,只是因为制造所能够一次又一次紧紧抓住机遇”的表述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中国喷丸成形技术能够高质量发展,当然与制造所紧紧抓住机遇有关,但是机遇只是外在因素,如果没有制造所的成员不懈地努力、不断地创新的精神是不可能攻克“大型复杂带筋整体壁板喷丸成形技术”这一世界难题的。 故选D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主要事实的整合与归纳能力。我们要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题干要求去筛选有效信息;然后进行整合、归纳,最后用言简意赅的文字进行回答即可。题目要求简要概括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在壁板喷丸成形技术研究过程中做出的突出贡献,首先必须找到相关语段和语句: “2 0世纪80年代末期,制造所基本掌握了针对直纹翼型机翼整体壁板以喷丸成形为主的……建立了飞机壁板喷丸成形技术标准……基本构建完成喷丸成形技术体系及其配套设备”及“20世纪90年代初,制造所精心选型并引进国内首台数控喷(抛)丸机;90年代中期,掌握了机翼6米级整体壁板喷(抛)丸成形技术,使国内喷丸成形技术跨入数控时代……攻克了ARJ21超临界机翼整体壁板喷丸成形技术,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超临界机翼整体壁板喷丸成形技术的国家”等语句,然后按照三个时间段:2 0世纪80年代末期;90年代;21世纪初;最后用简洁文字组织答案即可。 八、作文 2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而日有所长;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而日有所亏。不仅仅是学习会渐变,工作、生活也会渐变。发现渐变是一种智慧,推动渐变是一种能力。 【答案】把握“渐变”, 成就未来 是谁让广阔的平原变成绵亘千里的高山,是谁让涓涓的小溪汇成奔涌狂啸的大江?是谁让山野猿猴进化成聪明智慧的人类?又是谁让牙牙学语的婴儿成长为巨人肩头的科学家?是时间,是一分一秒、一日一月的“渐变”。 沧海变桑田、“高峡出平湖”是大自然鬼斧神工和人类改天换地的“渐变”结果。 君不闻,楼兰王国这个美丽的传说,而今徒留下古代遗址,不能不令人嗟叹。除了兵戈战乱的毁损外,对植被森林的肆意破坏,也是它覆亡的原因之一。今天砍一棵树,明天砍一棵树,好像不多,但长久的“渐变”,最终湮没在荒漠戈壁中。岂不痛哉! 众所周知,蚕的破茧而飞,正是经历了“渐变”的煎熬和漫长的洗礼才得以实现;一代书圣王羲之,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勤学苦练,每一笔,每一画都做到精益求精,才有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的横空出世。只有聪明的人才能悟出学习的“渐变”是日复一日,长年累月、不懈努力地结果。爱迪生之所以能发明电灯,不是得益于最后那一次成功的实验,而是那中间无数次的失败,牛顿之所以能成为伟大的科学家,也并不是一个苹果所造就的。体坛健儿们,在奥运赛场展现“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捧得桂冠,夺得金牌。其背后是无数次的训练,闪闪的金牌上,凝铸着他们挥洒的汗水,甚至血泪。 然而,我们也应看到不良的“渐变”,正在摧残我们的身体,正在毒害我们的心灵。古语云“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我们要重视渐变,积极推动“好”渐变;杜绝不良“渐变”,真正做到防患未然。蛀虫和大船的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不能忽略这些细小的东西;那些网瘾少年也是一次次不良的“渐变”铸成的。 “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而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而日有所亏”。我们追求昙花一现时的绚烂,但别忘了它的美丽是一日一夜渐变出来的。我们欣赏撩人心肠的天籁之音,但别忘了它的空灵是风儿吹过山谷一点点渐变出来的。我们仰慕知识渊博的学者,但别忘了,他们渊博的才学是一点一滴积累出来的。 时代已进入21世纪,我们伟大的国度,正在为复兴中华而不懈努力。但是,“梦圆”的路途漫漫,并非朝夕之功。作为新世纪的青年,我们应当肩负起义不容辞的责任,在一点点向上,一丝丝向善的渐变过程中,不断地把自己打磨成新时代的“四有”青年。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国家的繁荣昌盛离不开你我不懈地“渐变”——更真、更善、更美、更优秀。 是的,把握“渐变”,方能成就灿烂的未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其实是语文学科中对学生综合能力考查最全面、最集中的一种方式,语文基本功方面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立意剪裁;语文核心素养方面:包括思辨能力、人文情怀、理想情操等。一句话,作文的考查能充分体现国家层面“立德树人”的理念,语言文化层面能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传承与热爱,进而彰显汉语言的魅力。材料作文的通用审题方式是细读材料,圈画关键词。同时理解透彻这些关键词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反映了材料怎样的主旨。 命题方式:材料作文 审题要点:除提炼材料中的关键词,把握材料的主旨外,还需要对题目的附加信息了解。比如:文体、字数、题目的拟制等等具体要求。总之不能忽略任何细枝末节的东西。 具体过程: 抓住材料关键词: “勤学”、“辍学”、“春起之苗”、“磨刀之石”、“有所长”、“有所亏”;“学习、工作、生活”;“渐变”;“发现”、“推动”;“智慧”、“能力”。 分析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此题是一个材料作文,这则材料篇幅虽然短小,但其中的内涵非常丰富,极具逻辑性。它其实是由陶渊明关于“学习”的名言引出话题。陶渊明用打比方和作比较的方式说明:勤学的意义和作用。但命题人的意图在于:不管“有所长”、“有所亏”其实都是“渐变”的过程。学习是一个渐变的过程,生活、工作何尝不是渐变的过程呢?这样生发开去,此次作文的价值就凸显出来了。即:学习、生活、工作都是“渐变”的过程,我们要善于“发现”渐变,并积极推动好的“渐变”。发现的过程、推动的过程需要智慧和能力。写作的过程,注意辩证思考。正确区分好的“渐变”和不良的“渐变”。 【立意】(力求多元思考,找准最佳的角度) 1.细心发现“渐变”,积极推动渐变” ①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一个飞跃,而这个过程是漫长的,不能一蹴而就。 ②要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地做,才能推动“渐变”,最终实现梦想。 2.从“磨刀石”的“有所亏”说开去 ①不能忽略细微的渐变,要防微杜渐。 ②祸患常积于忽微。 ③勿以恶小而为之 【素材】(注意古今中外的多样性,最好是现实材料、社会热点) 1. 蚕的破茧而飞,正是经历了“渐变”的煎熬和漫长的洗礼才得以实现;一代书圣王羲之,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勤学苦练,每一笔,每一画都做到精益求精,才有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的横空出世。爱迪生之所以能发明电灯,不是得益于最后那一次成功的实验,而是那中间无数次的失败;牛顿之所以能成为伟大的科学家,也并不是一个苹果所造就的。 2.体坛健儿们,在奥运赛场展现“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捧得桂冠,夺得金牌。其背后是无数次的训练,闪闪的金牌上,凝铸着他们挥洒的汗水,甚至血泪。中国梦的实现也需要脚踏实地,“撸起袖子加油干”。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其实就是“渐变”的过程。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只能渐变,不能一蹴而就。 3.蛀虫和大船的寓言故事,大船的沉没,就在于没有重视那一个一个渐次增多的蛀虫。网瘾少年也是一次次不良的“渐变”铸成的。这些都告诉我们不能忽略这些细小的东西。古语云“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我们一定要重视“不良”的渐变,从而防微杜渐。 4.楼兰王国这个美丽的传说,而今徒留下古代遗址,不能不令人嗟叹。除了兵戈战乱的毁损外,对植被森林的肆意破坏,也是它覆亡的原因之一。今天砍一棵树,明天砍一棵树,好像不多,但长久的“渐变”,最终湮没在荒漠戈壁中。 【结构】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对比式的结构行文。因为对“渐变”我们可以进行分类:好的渐变,不好的渐变。行文过程中,可以从自然界的现象说开去,进而引出话题:重视渐变,积极推动“好”渐变;杜绝不良“渐变”,真正做到防患未然。然后以正反两方面的例子来说明,必须认真发现渐变,去重视它。注意段落之间的衔接过渡,要有层次感。语言要富有哲理思辨,切忌片面、静止地看问题,一定要全面、发展的眼光来对待学习、生活与工作。最后几段,一定要联系现实,指出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渐变的努力,才能“梦圆”。特别提醒,古语云“文以载道”,我们的作文是反映我们思想,反映我们的“三观”的,因此一定要充满正能量。此次作文的结尾部分,着眼于“中国梦”,就是要让学生们有家国情怀,体现对时代和国家发展的密切关注,做新时代的“四有”青年。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