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政治二轮专题复习学案专题十一唯物辩证法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高考政治二轮专题复习学案专题十一唯物辩证法

‎ 专题十一 唯物辩证法 ‎[专题解读] 本专题是高考命题的重难点,主要立足我国相关改革、相关政策的实施,以及科技创新等案例。具体考查联系的特点、整体与部分、量变与质变、矛盾的基本属性、矛盾的普特关系、主次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否定的实质、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非选择题侧重于对具体原理的考查,主要包括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矛盾的基本属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法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侧重于运用原理解读材料信息,凸显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知识重构 核心整合 ‎ ‎1.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原理内容 方法论 联系的 普遍性 联系具有普遍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 坚持联系的观点,反对孤立的观点 联系的 客观性 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 从事物的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联系的 多样性 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续表 原理内容 方法论 整体与 部分的 关系 ‎ ‎①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影响部分。②整体由部分构成,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要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系统优 化方法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具有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的特征 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2.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原理内容 方法论 发展的 普遍性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永恒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发展具有普遍性 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静止地看问题 发展的 实质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发展的 趋势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 发展的 状态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的发展就是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坚持适度原则 发展的 动力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变化与发展 把握引发事物发展的内部矛盾与外部矛盾 发展的 根本 途径 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 树立创新意识 ‎3.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 原理内容 方法论 矛盾的 同一性 和斗争性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地看问题 矛盾的 普遍性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承认矛盾,分析矛盾,揭露矛盾,寻找正确方法解决矛盾 矛盾的 特殊性 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续表 ‎4.辩证否定观与创新意识 ‎(1)辩证否定观 内涵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过程 ‎①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②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实质 ‎“扬弃”: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 ‎(2)辩证法的本质是革命的、批判的、创新的 原理 内容 ‎①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②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③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方法论 ‎①抛弃旧的: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②关注新的: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3)创新的社会作用 作用 表现 推动社会生 产力的发展 创新更新了人们的生产工具,促进了生产技术的进步,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开辟了更广阔的劳动对象,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推动生产关 系和社会制 度的变革 ‎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 推动人类思 维和文化的 发展   ‎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和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创新,在推动科技发展的同时,也使得人类思维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人类文化的发展是通过创新实现的 命题探究 小题清障 命题角度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观 ‎1.(2019·全国卷Ⅰ)在科技创新中,时常存在“管理孤岛”“资源孤岛”“信息孤岛”“技术孤岛”等现象,各子系统之间的资源、信息、人才等流动不畅,导致科技创新效率低下。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就要(  )‎ ‎①立足关键部分,充分发挥其对整体功能的决定作用 ‎②克服封闭观念,实现系统中各个要素功能的最大化 ‎③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和处理问题,促进系统优化 ‎④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效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系统优化、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题中要消除科技创新的“孤岛现象”,就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和处理问题,促进系统优化;“孤岛现象”就是部分之间存在障碍,无法实现整体功能最大化,应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效果,③④正确切题。应该立足整体,而不是立足关键部分,材料没有强调关键部分对整体的影响,①观点错误且与题意不符,排除。题中强调诸多“孤岛”,是强调系统中各个要素之间缺乏密切联系,而不是强调各个要素功能的最大化,②观点与题干不符,排除。故选D。‎ 误区警示 认识整体与部分的几个误区 ‎(1)错误认为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或者错误认为部分功能小于整体功能。‎ ‎(2)错误认为整体是部分的简单相加。‎ ‎(3)错误认为整体功能对部分功能不具有统率作用,或者错误认为部分功能决定整体功能。‎ ‎2.(2019·全国卷Ⅱ)最近,科学家设计和制造出一种小蛋白,这种小蛋白自我组装成螺旋状的蛋白长丝。该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天然蛋白丝,进而研制出自然界没有的全新材料,如超过蜘蛛丝强度的人造纤维等。这表明(  )‎ ‎①人类能够基于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②实践可以把自在事物的联系转化为人为事物的联系 ③人为事物的联系比自在事物的联系更高级、更复杂 ④人为事物的联系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具有“人化”的特点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联系的客观性的知识。材料表明人类能够基于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通过实践可以把自在事物的联系转化为人为事物的联系,①②正确;③中“更高级、更复杂”说法错误,排除;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人化”的特点,但也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④说法错误,排除。故选A。‎ 命题角度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发展观 ‎3.(2019·全国卷Ⅰ)‎ 习近平在谈到领导工作的方法时强调,对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战略部署,要一以贯之地贯彻。我们要有钉钉子的精神,钉钉子往往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的,而是要一锤一锤接着敲,直到把钉子钉实钉牢,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不断钉下去,必然大有成效。这一论述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是(  )‎ ‎①量变比质变更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②只有事物数量的不断增加才能引起质变 ③量的变化的不断积累必然导致质的飞跃 ④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再到新的量变的循环往复的上升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量变与质变的关系。题中钉钉子的事例表明量变的不断积累必然导致质的飞跃,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③正确切题。题中事例钉钉子“要一锤一锤接着敲,直到把钉子钉实钉牢”,是从量变到质变,“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不断钉下去,必然大有成效”,是从新的量变再到新的质变,说明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再到新的量变的循环往复的上升过程,④正确切题。①错误,对于事物的发展而言,量变和质变都很重要。②错误,只有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实现质变,且量变既包括数量的增减,还包括场所的变化,并不是只有事物数量的不断增加才能引起质变,排除。故选D。‎ 易错警示 与量变、质变相关的易错点 ‎(1)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但是量变的发生不一定会引发质变,只有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才会引发质变。‎ ‎(2)质变不等于发展,事物要实现发展必须经历质变,但是质变有推动事物前进的上升的,也有导致事物倒退的。只有推动前进的上升的质变才能实现事物的发展。‎ ‎(3)量变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数量的增减,一种是场所的变更。‎ ‎(4)质变是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质变并不渗透在量变过程中。‎ ‎4.(2018·全国卷Ⅱ)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我们要坚忍不拔、锲而不舍,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壮丽篇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安排的哲学依据是(  )‎ ‎①社会的发展受人的意志和意愿的支配 ②社会的发展是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③社会的发展是新事物和旧事物交织融合的过程 ④社会的发展是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 本题考查发展的相关知识。材料表明社会的发展是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②符合题意;材料还表明人们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推动社会的发展,④符合题意;社会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性,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①说法错误;事物的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代替旧事物,③中“交织融合”的说法错误。故选C。‎ 命题角度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观 ‎5.(2019·全国卷Ⅰ)漫画(如图)主要讽刺了(  )‎ ‎①不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现象 ②脱离生活实际而拘泥于书本知识的现象 ③否认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标准的现象 ④书本知识不符合客观实际的现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题中漫画强调照搬照抄书本知识,脱离生活实际的现象,没有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①②符合题意;漫画中的照搬书本,没有涉及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标准,③不符合题意;漫画强调的是照搬照抄书本知识,脱离生活实际的错误做法,而不是书本知识与客观实际是否相符,④与题目主旨不符。故选A。‎ ‎6.(2019·全国卷Ⅱ)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简称《规划》)。《规划》要求,准确把握乡村振兴的科学内涵,挖掘乡村多种功能和价值,统筹谋划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注重协同性、关联性,整体部署,协调推进。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①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了事物的性质 ②把握矛盾的特殊性是解决矛盾的前提 ③系统优化的方法是着眼于事物整体性的重要方法论 ④关键部分的功能在一定条件下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系统优化的方法、矛盾的特殊性的相关知识。统筹谋划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表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前提;注重协同性、关联性,整体部署,协调推进,表明系统优化的方法是着眼于事物整体性的重要方法论,②③‎ 正确。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①说法错误,排除;材料未体现关键部分对整体功能的作用,④与材料不符,排除。故选C。‎ 疑难突破 正确区分主要矛盾与矛盾的主要方面 命题角度 辩证否定观与创新意识 ‎7.(2019·全国卷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实施中国精品培育工程,加强对中华老字号、地理标志等品牌培育和保护,培育更多百年老店和民族品牌。中华老字号要成为“常青树”,需要不断创新。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  )‎ ‎①只有不断吐故纳新,事物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②事物的优势和劣势相互转化依赖于人的主观能动性 ③只要不断地批判和否定,新事物就能保持质的稳定性 ④事物只有通过自我否定、自我超越才能得到不断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辩证的否定的相关知识。需要不断创新,从哲学上看是因为只有不断吐故纳新,事物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只有通过自我否定、自我超越才能得到不断发展,①④正确切题。事物的优势和劣势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是客观的,不依赖于人的主观能动性,②‎ 说法错误;发展离不开质变,不断地批判和否定会不断地促成事物的质变,因此,“保持质的稳定”的说法错误,③不选。故选B。‎ ‎8.(2017·全国卷Ⅱ)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因为(  )‎ ‎①发展理念反映了发展实践的曲折性 ②发展理念正确与否关乎发展实践的成败 ③发展理念变革往往是发展实践变革的先导 ④发展理念变革意味着消除以往发展理念的影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意识、发展观、创新。之所以要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是因为发展理念作为一种意识,其正确与否关乎发展实践的成败,②正确;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③正确;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理念无法直接反映实践的曲折性,①的说法不准确,不选;发展理念变革是在原有理念基础上做出调整,并不意味着以往发展理念影响的消除,④错误。故选C。‎ 拓展归纳 认识五种创新与创新作用 实践创新是基础,理论创新是先导,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是动力,制度创新是保障。所谓的创新主要是指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创新。‎ 热考点 以智慧城市建设为背景考查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1.近年来,智慧城市作为一种新型的高效率的城市形式发展起来。它借助云计算、物联网、GIS等新兴技术,将城市运行的交通、电力、教育等核心系统整合到一个大平台上,植入智慧的理念,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控制城市运营,优化城市的资源使用,实现更美好的生活。从哲学角度看,智慧城市(  )‎ ‎①体现了部分功能之和大于整体功能 ②发挥了关键部分对整体的决定作用 ③遵循了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④表明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联系的观点。通常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排除①;智慧城市强调整体布局,可见此题强调整体,排除②;通过整体布局,系统整合,可见坚持了系统优化方法,故③正确;通过新的布局,从而构建新的联系,可见在固有联系基础上建立新的联系,故④正确。‎ 热考点 以习总书记用典为背景考查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2.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讲话和著作中,经常会引用古代典籍中的经典名句,用中国经典讲“中国经验”,以中国道理说“中国道路”。在他引用的诗词中,与“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俗”所蕴涵的哲理相近的是(  )‎ A.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B.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 C.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 D.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发展的实质。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故答案为A;B强调量变引发质变;C强调量变与质变;D强调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热考点 以习总书记用典为背景考查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 ‎3.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讲话中指出,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同时,科学社会主义也绝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这表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①坚持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 ②实现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相互转化 ③体现了矛盾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统一 ④做到了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统一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 本题考查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但不套用模板,坚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可见把握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故①正确;材料强调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没有涉及相互转化,排除②;材料没有涉及对事物性质的界定,没有涉及矛盾的主次方面,排除③;不套用模板,不延续模板,可见创新理念,故④正确。‎ 热考点  ‎4.近年来,中国通信产业发展迅速,但芯片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依然是我们最大的隐患。习总书记强调:关键技术是国之重器,只有掌握在自己手里,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安全。从哲学角度看,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必须(  )‎ ‎①注重量的积累,引进国外技术并扩大规模 ②坚持辩证否定,加强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 ③善于全面分析,分清通信产业发展的成绩和不足 ④抓住主要矛盾,把芯片技术作为科技创新的中心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辩证否定观。材料强调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而不是注重量的积累,引进国外技术并扩大规模,排除①;习总书记强调关键技术是国之重器,只有掌握在自己手里,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安全。从哲学角度看,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必须坚持辩证否定,加强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善于全面分析,分清通信产业发展的成绩和不足,故②③正确;芯片技术并不是科技创新的中心,排除④。‎ 大题增分 考点 联系观与发展观 典例1 (2017·全国卷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倡导者。党的十八大报告正式提出“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2017年1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系统地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2017年2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写入联合国有关决议(信息①)。‎ 中国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先行者(信息②)。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中国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维和摊款出资位居前列。在应对气候变化上,中国率先批准《巴黎协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均在30%以上,中国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过70%。中国积极推进国际合作。“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支持,68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合作协议(信息③)。‎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世界各国共商共建共享,运用整体与部分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加以阐述。(10分)‎ ‎[答题思路]‎ ‎[思维拓展] 1.联系观的相关知识 ‎(1)联系具有普遍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3)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4)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5)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事物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 ‎2.发展观的相关知识 ‎(1)发展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3)事物发展的途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4)事物发展的状态——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5)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实质是“扬弃”,要树立创新意识。‎ ‎(6)矛盾是事务发展的根本动力。‎ ‎1.(2019·安徽五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太极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理念。“一带一路”‎ 中国太极文化世界行暨中国艺术家代表团春节慰问美洲行活动洛杉矶站于2019年2月17日圆满落幕。此次活动向全世界推广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向海外更大限度的传播中国文化软实力,传播和谐共赢的中国智慧(信息①),同时为促进全球文化协调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巨大的力量。太极文化——源于中国,属于世界。不断为世界民众所接受的太极文化必将在扩大中外文化交流、夯实“一带一路”路基、加强合作共赢与政治互信、增进各国人民美好情谊等方面做出重要贡献(信息②)。中国太极文化美洲行活动以太极为载体,向美国民众分享太极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瑰宝的独特魅力,促进了中美两国人民的互相信任和相互了解。为了更好地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推广和普及太极拳,此次活动中,太极专家团本着科学化、规范化、简易化的原则(信息③),在现有24式太极拳的基础上,从各流派太极拳中最为核心的“八法五步”技术入手,对太极拳进行了系统的提炼和整理。同时,以太极拳“八法五步”、太极文化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引导学员通过太极拳体悟太极文化(信息④),让学员应用太极思维习练太极拳,在提高太极拳的健身价值的同时,发挥太极拳的文化价值。‎ 太极文化扩大了中美文化交流,也增进了两国友谊和政治互信,我们要让太极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各地。运用联系的多样性原理加以说明。(12分)‎ ‎[答题思路]‎ ‎2.(2019·广东汕头一模)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40年来,我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地试、勇敢地改,干出了一片新天地。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到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信息①);从兴办深圳等经济特区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共建“一带一路”(信息②);从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到全面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信息③);各项便民、惠民、利民举措持续实施,使改革开放成为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改革开放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信息④)!‎ 结合材料,运用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知识说明中国人民如何迎来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12分)‎ ‎[答题思路]‎ 考点 矛盾观 典例2 (2016·全国卷Ⅱ)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扶贫工作,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和要求(信息①)。‎ 十八洞村是由4个寨子合并而成的贫困村,村民生活困难,观念相对保守,存在“等靠要”思想,同村不同心。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思想和要求,强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花垣县派出扶贫工作队进驻十八洞村。工作队和村党支部、村委会开办“道德讲堂”,评选明理尚德星级示范户,组织参观考察和学习培训,培育村民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激活精准扶贫内生动力(信息②);根据当地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民族文化资源,精准发展特色支柱产业(信息③),如猕猴桃种植、黄牛养殖、乡村旅游、劳务经济和苗绣;精准识别贫困人口542人(信息④),摸索出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合作社)走,能人(合作社)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的扶贫路径(信息⑤),取得了显著成效,2015年全村人均收入3580元。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先后报道了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经验(信息⑥)。‎ ‎2015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实施精准扶贫方略”。‎ 十八洞村扶贫实践是贯彻精准扶贫思想的成功案例,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12分)‎ ‎[答题思路]‎ ‎[思维拓展] 1.矛盾的基本属性 ‎(1)矛盾即对立统一,要求我们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2)矛盾的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趋势。①‎ 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②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3)矛盾的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4)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承认矛盾,分析矛盾,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2)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①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②相互转化: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③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从个别到一般再到个别的认识方法,做到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主次矛盾 ‎(1)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抓重点。‎ ‎(2)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求我们统筹兼顾。‎ ‎4.矛盾的主次方面 ‎(1)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事物内部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要求我们把握主流。‎ ‎(2)矛盾的主次方面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求我们看到支流。‎ ‎(3)主次矛盾与矛盾的主次方面,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3.(2019·甘肃天水三模)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地名作为某一特定空间位置上自然或人文地理实体的专有名称,有着丰富的历史、地理、经济、民族、社会等科学内涵(信息①),地名有时过境迁的烟雨沧桑,更有源远流长的文化积淀,然而,当前承载着中国地域文化、城市文化的地名,不断遭受洋风侵袭(信息②)。目前,洋地名在各地广泛存在,“曼哈顿”“巴黎”“塞纳河”“威尼斯”“地中海”“加州”等成为高频洋地名。各地地名,道路机构名中,含有“曼哈顿”字样的高达千余处,含有“巴黎”的更多。在中部某城市,巴黎苑、巴黎春天、巴黎豪庭三个楼盘同时出现。早上在“威尼斯”起床,中午到“维也纳”办事,晚上在“曼哈顿”吃饭逛街,不出城也能“周游世界”,故乡他乡分不清……这是一些市民吐槽的“段子”,折射岀 多年来洋地名持续泛滥导致的社会尴尬。地名是“城市的脸,市民的眼”,洋地名打了我国城市的脸,迷了居民的眼,应该及时纠正,打造本土地名文化品牌(信息③)。‎ 运用矛盾特殊性的相关知识,分析故乡他乡分不清的原因。(12分)‎ ‎[答题思路]‎ ‎4.(2019·广东汕头三模)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实践积累。由国家京剧院潜心创排的京剧《红军故事》将革命历史题材与京剧艺术进行联姻(信息①),通过京剧艺术形式表现出红军精神,让当今的年轻人了解当初的感人故事,从而能够获得精神上的洗礼。该剧在创作过程中,荟萃全国戏剧名家,组成强大创作阵容,首次在京剧舞台上运用两声部、女声四重唱的方式,在唱腔设计和身段表演之中融入了民间歌谣、民间音乐和民间舞蹈,大胆采用了湖南民歌的山歌作为背景。演出一段时间后,剧组演员再次走进南昌、上饶横峰和萍乡采风学习,使创作有了抓手、人物有了原型、故事有了来源。戏曲演绎革命题材进而拓展其对时代的适应性,革命经典以戏曲叙事进而增强其表达的艺术性(信息②),这是传统戏曲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方向(信息③),是革命历史走近百姓的重要路径,也为当前现实题材戏曲创作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路。‎ 结合材料,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如何认识和处理好传统戏曲和革命经典故事之间的关系,推动传统戏曲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12分)‎ ‎[答题思路]‎ 考点 辩证否定观与创新意识 典例3 (2017·全国卷Ⅱ)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胸怀科技报国的梦想,奋战在科技创新的最前沿,取得了世界一流成果(信息①),被称为创新中国的科技领航者。潘建伟率领科研团队在十多年的时间内使我国在量子通信领域从跟随者变成世界的领跑者(信息②);王晓东对乙肝病毒的新发现,为未来相关药物研发打开新大门;赖远明带领科研团队成功破解青藏铁路修建中冻土如何“保冷”这一被称为“无法攻克的世界性难题”(信息③);鲁先平历经14年创新创业成功研制中国首个用于治疗淋巴癌的原创化学药“西达本胺”(信息④),在这一领域实现与国际先进水平并跑和部分领跑……他们的创新实践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诠释。鲁先平将原创新药的研发形容为“走钢丝”。潘建伟说:“科学研究一定不能惧怕失败”。王晓东将“不只是填补国内空白,而是获取人类知识的创新”作为自己的事业追求。做事挑剔、追求完美(信息⑤)的赖远明用“要想成功,就必须坚持”概括他的创新经验。‎ 运用“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科技领航者实现科技创新的主体原因。(12分)‎ ‎[答题思路]‎ ‎[思维拓展] 1.辩证否定观 ‎(1)辩证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2)辩证否定是联系的环节和发展的环节。‎ ‎(3)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既肯定又否定。‎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1)辩证法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按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创新的。‎ ‎(2)我们要具有创新意识,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3.创新的内容 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 ‎4.创新的作用 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5.(2018·海南高考)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2016年11月3日,我国最大推力的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在海南文昌发射成功,火箭运载能力提升了2.5倍以上,进入国际先进行列。“长征五号”新研产品比例高达90%,攻克了大直径箭体结构、大型低温捆绑火箭等十二大类247项核心关键技术(信息①)。在“长征五号”研制过程中,我国航天人发扬自力更生、自主创新、锐意进取、顽强拼搏的精神,采用全数字化三维设计方法,改善受力设计和焊接工艺(信息②),累计开展7000余次、1000余项地面各种试验……‎ 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2年来,已建成了种类齐全、配套完整的航天工业体系,先后向9个国家出口11颗卫星,与37个国家、4个国际组织签署了121项双边合作协定或者协议(信息③),为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秘鲁等国提供卫星服务,支持他们防灾减灾,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作出了积极贡献。‎ 运用唯物辩证法关于创新的观点并结合材料,说明我国航天人是怎样以创新来推动中国运载火箭实现跨越式发展的。(10分)‎ ‎[答题思路]‎ ‎6.(2019·广东佛山二模)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近年来,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 基本文化设施总量不足、质量不高、服务能力不强等问题依然存在,类似的矛盾在城市郊区农村更加突显,如何利用好腾退空间有效缓解以上矛盾成为当务之急(信息①)。‎ 针对自身情况,北京市明确,腾退空间在优先用于提升首都政治文化中心等核心功能的同时,还要用于完善公共服务设施,让民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北京市农村地区为补上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的短板,对专项整治后腾退出来的空间进行科学分类,充分挖掘其文化内涵,科学利用。譬如“门脸房”转型乡情村史纪念馆,系统展示全村发展历程和乡风民俗,保存乡愁记忆;工业大院重新规划,变身文体空间,丰富村民业余生活;地下出租空间改成艺术馆,注入“文化+”基因,提升农村艺术气息和文化品质(信息②)。‎ 北京市农村地区利用腾退空间完善公共文化设施,为各乡镇、城区优化提升公共服务提供了有效示范,此举通过规划区域综合文化活动场所,努力实现乡镇、村两级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让村民的文化生活幸福指数直线上升(信息③)。‎ 运用对立统一观点的知识,阐述北京市是怎样利用腾退空间让民众有更多获得感的。(10分)‎ ‎[答题思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