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5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判断句学案
文言文判断句 学案 学习目标: 1.明确文言文中判断句的概念和常见的文言文判断句式。 2.结合语境,准确判定和翻译文言文中的判断句。 一、知识梳理 1.文言文中的判断句,从内容上看,和现代汉语没有什么区别,都是对人、事、物、情况、原因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从形式上看,最大的区别就是一般不用“是”作判断词。 2.指出下列判断句的格式,并准确翻译全句。 第一组: (1)亚父者,范曾也。 (司马迁《鸿门宴》) (2)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归有光《项脊轩志》) (3)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第二组: (4)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司马迁《陈涉世家》) (5)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司马迁《鸿门宴》) (6)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苏洵《六国论》) (7)(项)梁父即楚将项燕。 (司马迁《项羽本纪》) (8)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范仲淹《岳阳楼记》) 第三组: (9)此亡秦之续耳。 (司马迁《鸿门宴》) (10)刘备天下枭雄。 (《三国演义》) (11)况刘豫州王室之胄。 (《赤壁之战》) 第四组: (12)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1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司马迁《鸿门宴》) 二、问题探究 1.“……者……也”句式中的“者”都表示判断吗? (14)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司马迁《鸿门宴》) (15)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司马迁《鸿门宴》) 2.“……者也”句式中的“者”都表示判断吗? (16)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司马迁《鸿门宴》) (17)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3.“……是……”句式的“是”都表示判断吗? (18)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烛之武退秦师》) (19)汝是大家子。 (《孔雀东南飞》) (20)不知木兰是女郎。 (《木兰诗》) 4.怎样判定一个文言文句子是否是判断句? 参考答案: 一、知识梳理 2.指出下列判断句的格式,并准确翻译全句。 第一组: (1)……者……也。亚父就是范曾。 (2)……也。项脊轩就是原来的南阁子。 (3)……者……。(同游的)四个人是庐陵的萧君圭,长乐的王回,我的弟弟王安国和王安上。 第二组: 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动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为”等。 (4)……乃……。应当继位当皇帝的是皇帝的长子扶苏。(5)……为……。现在人家是菜刀和砧板,我们是放在砧板上的鱼和肉。(6)……皆……。六个国家和秦国都是诸侯国。(7)……即……。项梁他父亲就是楚国大将项燕。(8)……则……。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 景象。 第三组: (9)—(11)都是名词直接充当谓语的意念判句,也叫名词谓语句。 (9)这就是灭亡的秦国的后续者啊。(10)刘备是天下的枭雄。(11)何况刘豫州是汉王室的后代。 第四组: (12)中判断句“此……也”,与表原因的的固定句式“所以……”组合在一起,构成“此所以……也”,译为“这就是……的原因”。这就是求学的人不得不深入思考而要谨慎采取传闻材料的缘故。 (13)句中判断句“……也”,与表原因的固定句式“所以……”组合在一起,构成“所以……者,……也”,译为“……的原因是……”。特意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出入和意外的变故。 二、问题探究 1.“……者……也”句式中的“者”都表示判断吗? (14)中“动词短语+者”,“……者”不表判断,译为“……的人”。夺取项王天下的人,一定是沛公啊。 (15)句中“名词+者”,“……者……也”表示判断。楚国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叔。 2.“……者也”句式中的“者”都表示判断吗? (16)句中“名词+者也”,“……者也”一起表示判断。是沛公的参乘樊哙。 (17)句中“形容词+者也”,“……者”不表示判断,译为“……的人”,此句中“…… 也”表示判断。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3.“……是……”句式的“是”都表示判断吗? (18)“是”充当主语,译为“这”。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19)“是”充当谓语,表示判断。你是大户人家的孩子。 (20)“是”字在“木兰是女郎”句中充当谓语,表示判断;而“木兰是女郎”这个判断句充当“不知”的宾语,全句是一个由判断句充当宾语的陈述句。“是”虽然表判断,但整个句子不是判断句,而是一个陈述句。 4.怎样判定一个文言文句子是否是判断句? (1)抓标志:抓句中表示判断的标志词“者、也、为、是、乃、皆”等来辨析。 (2)看语气:审读句子是否含有肯定或否定语气。 (3)明词性:如“形容词(动宾短语)+者也”,或“形容词(动宾短语)+者……也”中的“者”不表示判断的。 (4)析结构:分析“是”在句中是在谓语位置,还是在主语位置。 文言文判断句能力检测 1.下列句中的虚词“者也”全都表示判断的一项是( ) A.莲,花之君子者也。 B.菊,花之隐逸者也。 C.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D.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2.下列句中的动词“是”表示判断的一项是( ) A.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B.汝是大家子 C.是亦走也 D.是寡人之过也 3.下列句式中,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C.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D.勿从俱死也 4.指出下列判断句的标志,并准确翻译全句。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2)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张衡传》) (3)臣乃市井鼓刀屠者。(《信陵君窃符救赵》) (4)荀卿,赵人。(《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5)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5.分析下列文言句子在句式上的特点,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烈使推求,乃先盗牛者也。 (2)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 (3)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4)赐之车马而辞者,不畏步者也。 (5)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 (6)(罗)并请文人历叙其事,洵奇男子也。 (7)(居易)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尔索寞。 参考答案: 1.设计意图:检测易混知识点,“……者也”句式中的“者”并不都表示判断。 解析:在“形容词+者也”或“动词性短语(动词)+者也”的句式中,“者”不表示判断,与前面的形容词或动词性短语构成了名词性短语。在“名词+者也”句式中,“者”与“也”字都表示判断。据此B、C、D三项中的“者”都不表判断。 答案:A 2.设计意图:检测易混知识点,“……是……”句式中的“是”并不都表示判断。 解析:如果“是”位于谓语动词位置,“是”就是判断动词;如果“是”位于主语位置,“是”就是代词“这”。据此确定A、C、D三项中的“是”都应译为代词“这”,不表判断。 答案:B 3.设计意图:检测易混知识点,“……也”句式并不都是判断句。 解析:A项“……者……也”表判断,B项“非……也”表示否定判断,C项“此……也”表示判断。D项是省略句,补充出省略成分就是“勿从(之)俱死也”。 答案:D 4.指出下列判断句的标志,并准确翻译全句。 (1)……者……也。廉颇是赵国优秀的将军。 (2)……也。 张衡字平子,是南阳西鄂的人。 (3)……乃……。我本是街市中一个拿刀的屠夫。 (4) 名词直接充当谓语的判断句,即名词谓语句。荀卿是赵国人。 (5)……者……。……也。 魏公子无忌是魏昭王的小儿子,魏安釐王的异母弟弟。 5.分析下列文言句子在句式上的特点,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烈派人寻找,就是那个原先偷牛的人。 [评分标准]“求”译为“寻找”;(1分)“乃……也”是判断句,译为“是……”。(1分) (2)李超,字魁吾,是淄西部边远地方的人。 [评分标准] “鄙”应是“边远地方”,(1分)联系“鄙”《烛之武退秦师》中“越国以鄙(边邑)远”。全句是名词直接作谓语的意念判断句,译为“……是……”。(1分) (3)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相信他的母亲,这不是教育孩子的方法啊。 [评分标准]“信”译为“相信”;(1分)“非……也”否定判断句,译为“……不是……”。(1分) (4)赏赐给他车马却推辞的人,是不怕步行的人。 [评分标准]“赐”译为“赏赐”;(1分)“……也”判断句,译为“……是……”。(1分) (5)这是愚蠢的人犯大错误的原因。 [评分标准]“所以……”表示原因的固定句式,译为“……的原因”;(1分)“此……也”判断句,译为“这是……”。(1分) (6)(罗提督)并且延请读书人一一记叙那些事情,实在是个不寻常的男人。 [评分标准]“洵”译“诚然,实在”;(1分)“……也”判断句,译为“是……”。 (7)(白居易)被重新任用后,(由于)遇到的又都是年少君主,(所以)做官的心情顿时消沉。 [评分标准]“……用”意念被动句,译为“被重用”;(1分)“……皆……”判断句,译为“……是……”。(1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