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5 发布 |
- 37.5 KB |
- 2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东省济南市2020届高三6月针对性训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2020年6月济南市高三针对性训练 生物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病毒是非细胞形态的生命体,它与细胞在起源上的关系一直是科学家比较感兴趣的问题,目前主要存在以下三种观点:观点一,生物大分子先形成病毒,再由病毒进化出细胞;观点二,生物大分子分别向两个方向演变形成病毒和细胞;观点三,生物大分子先形成细胞,其中的一部分脱离细胞演变成病毒。下列叙述不支持观点三的选项是( ) A. 病毒都是寄生的,没有细胞的存在就没有病毒的繁殖 B. 腺病毒DNA与其宿主细胞DNA中某些片段的碱基序列十分相似 C. 病毒是生物与非生物的桥梁,其组成成分和结构介于生物大分子与细胞之间 D. 病毒与细胞内核酸和蛋白质结合形成的复合物有相似之处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题干信息可知,病毒的起源有三种,其中第三种为“生物大分子先形成细胞,其中的一部分脱离细胞演变成病毒”,要证明此观点,需找出病毒起源于细胞的证据,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A、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体内才能繁殖,可证明病毒与细胞的关系,A正确; B、腺病毒的DNA与其宿主细胞的DNA片段碱基序列相似,两者遗传物质有相关性,也可推断病毒可能是脱离细胞演变而成,B正确; C、病毒的组成成分介于生物大分子和细胞之间,无法得出病毒与细胞的直接关系,故无法证明病毒起源于细胞,C错误; - 25 - D、病毒与细胞内的核酸和蛋白质形成的复合物有相似之处,证明两者在物质上有相似处,可证明病毒可能是脱离细胞演变而来,D正确。 故选C。 2.在人体肌肉细胞中会发生下图所示的反应,当磷酸肌酸含量高、ATP含量低时,反应向右进行,当ATP含量高、磷酸肌酸含量低时,反应向左进行。通常肌肉细胞中磷酸肌酸的含量约为ATP含量的三至四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磷酸肌酸+ADPATP+肌酸 A. 磷酸肌酸和ATP都高能磷酸化合物 B. 磷酸肌酸不能为肌肉收缩直接提供能量 C. 磷酸肌酸可为细胞提供能量储备,维持机体正常的能量代谢 D. 人体肌肉细胞中ADP和ATP相互转化的反应均不是可逆反应 【答案】D 【解析】 分析】 题意分析,当磷酸肌酸含量高、ATP含量低时,磷酸肌酸中的磷酸会与ADP结合产生ATP,当ATP含量高、磷酸肌酸含量低时,ATP中的磷酸能与肌酸结合生成磷酸肌酸,同时ATP的含量下降,从而维持了细胞内ATP含量的稳定,保证了细胞中的能量供应。 【详解】A、磷酸肌酸和ATP都是动物和人细胞中的高能磷酸化合物,A正确; B、根据题意可知,磷酸肌酸中的能量转移到了ATP中,并不能为肌肉收缩直接提供能量,B正确; C、磷酸肌酸可为细胞提供能量储备,以保证细胞中ATP含量的稳定,从而维持机体正常的能量供应,C正确; D、人体肌肉细胞中ADP和ATP相互转化的反应在物质上可以看成可逆反应,而在能量的角度不能看成可逆反应,因此不能简单的定性为不可逆反应,D错误。 故选D。 3.早期人们推测细胞分化的本质是基因发生了选择性的丢失。为了研究该问题,科学家设计了如下实验:将鸡的核糖体蛋白基因、卵清蛋白基因、β珠蛋白基因、胰岛素基因制备成探针,分别去检测鸡的输卵管细胞、成红细胞、胰岛B细胞中的DIVA和RNA - 25 - ,检测结果如下表。细胞中可表达的基因一种是管家基因,在所有细胞中都表达,其表达产物是维持细胞基本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另一种是奢侈基因,只在某类细胞中特异性表达,其表达产物赋予细胞特异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DNA检测结果 RNA检测结果 输卵管细胞 成红细胞 胰岛B细胞 输卵管细胞 成红细胞 胰岛B细胞 核糖体蛋白基因 + + + + + + 卵清蛋白基因 + + + + - - β珠蛋白基因 + + + - + - 胰岛素基因 + + + - - + 实验方法 DNA分子杂交 分子杂交 说明:“+”表示出现杂交带,“-”表示未出现杂交带。( ) A. 表中DNA分子杂交和分子杂交均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B. 据表可知核糖体蛋白基因属于管家基因,胰岛素基因属于奢侈基因 C. 鸡成红细胞成熟以后将检测不到卵清蛋白基因、胰岛素基因 D. 输卵管细胞中β珠蛋白基因和胰岛素基因未表达也并未发生丢失,说明细胞分化的本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结合题干信息及表格推知,核糖体蛋白基因为管家基因,胰岛素基因、β珠蛋白基因和卵清蛋白基因为奢侈基因。 【详解】A、DNA分子杂交与分子杂交的原理均是碱基互补配对,A正确; B、核糖体蛋白基因在三种细胞中均可表达,为管家基因,胰岛素基因只在胰岛B细胞中表达,为奢侈基因,B正确; - 25 - C、鸡非哺乳动物,其红细胞成熟后依然可检测到卵清蛋白基因和胰岛素基因,C错误; D、输卵管细胞中β珠蛋白基因和胰岛素基因未表达,但依然可检测到基因存在,说明未丢失,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正确。 故选C。 4.DNA甲基化是指在DNA甲基化转移酶(如DNMT3蛋白)的作用下,在DNA某些区域结合一个甲基基团(如图所示)。大量研究表明,DNA甲基化能引起染色质结构、DNA稳定性及DNA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方式的改变,从而控制基因表达。这种DNA甲基化修饰可以遗传给后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DNA片段甲基化后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没有发生变化,因此性状也不会发生改变 B. 基因组成相同的同卵双胞胎性状的微小差异,可能与他们体内某些DNA的甲基化程度不同有关 C. DNA甲基化后影响DNA的半保留复制从而抑制细胞分裂 D. DNMT3蛋白的合成是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中完成的 【答案】B 【解析】 【分析】 DNA甲基化后会控制基因表达,可能会造成性状改变;DNA甲基化后可以遗传给后代,说明对DNA复制无明显影响。 【详解】A、DNA片段甲基化后,会引起染色质结构及DNA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方式的改变,从而控制基因表达,会影响性状,A错误; B、据题意可知,DNA甲基化会引起性状的差异,B正确; C、DNA甲基化修饰可以遗传给后代,推知不会抑制细胞分裂,C错误; D、DNMT3蛋白合成在核糖体上完成,D错误。 故选B。 5.下列关于人体细胞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25 - A. 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因星射线的牵引导致着丝点分裂从而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B. 有丝分裂间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不会因核DNA分子的复制而加倍 C. 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等位基因的分离一定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D. 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核DNA分子数目始终不变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有丝分裂间期发生DNA复制,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 减数分裂间期发生DNA复制,减一末期发生染色体数目减半,减二后期发生染色体短暂性加倍,恢复正常体细胞染色体数目。 【详解】A、着丝点的分裂并不是星射线牵引的结果,A错误; B、核DNA分子复制不会造成染色体数目的加倍,着丝点分裂才会,B正确; C、若减一前期发生交叉互换或基因突变,则等位基因分离可能发生在减二后期,C错误; D、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会加倍,D错误。 故选B。 6.玉米是遗传学中常用的实验材料,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高杆(A)对矮杆(a)为显性,种子颜色红色(B)对黄色(b)为显性,种子非甜(C)对甜(c)为显性。已知其中一对等位基因存在特定基因型的受精卵致死现象,为探究控制这三对相对性状的三对等位基因是否独立遗传,设计实验如下:选择高杆红色非甜玉米与矮杆黄色甜玉米杂交,得到F1,其表现型为高杆红色非甜和高杆黄色非甜,让F1进行自由传粉,得到F2,其表现型及比例为高杆红色非甜∶高杆红色甜∶高杆黄色非甜∶高杆黄色甜∶矮杆黄色非甜∶矮杆黄色甜=18∶6∶15∶5∶12∶4(不考虑交叉互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C基因纯合时受精卵致死 B. 三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 C. F1高杆红色非甜玉米产生基因型为ABC配子的概率为1/4 D. F2高杆红色非甜玉米共有6种基因型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选择高杆红色非甜玉米(A_B_C_)与矮杆黄色甜玉米杂交(aabbcc),F1 - 25 - 表现型为高杆红色非甜(A_B_C_)和高杆黄色非甜(A_bbC_)”,因此F1的基因型是AaBbCc和AabbCc,F1自由交配,F2中高杆∶矮杆≈3∶1,红色∶黄色≈2∶3,非甜∶甜=3∶1。 由于F1代中有1/2Bb,1/2bb,随机交配后,BB∶Bb∶bb=1∶6∶9,与F2表现型不符,因此只能是BB致死; 从给出的数据中看出不存在矮杆红色植株,即aa基因没有和B基因自由组合,因此可以推知A和B基因在一条染色体上;根据以上推测对F1随机交配结果进行检验:F1基因型AaBbCc和AabbCc,考虑AB两对基因:由于A和B基因在一条染色体上,随机交配结果: 1AB 1Ab 2ab 1AB 致死 1高杆红色 2高杆红色 1Ab 1高杆红色 1高杆黄色 2高杆黄色 2ab 2高杆红色 2高杆黄色 4矮杆黄色 所以高杆红色∶高杆黄色∶矮杆黄色=6∶5∶4,而Cc与这两对基因自由组合,随机交配结果C_(非甜)∶cc(甜)=3∶1,因此F1随机交配结果(6∶5∶4)×(3∶1)=18∶15∶12∶6∶5∶4,与题干相符。 【详解】A、根据分析,B基因纯合受精卵致死,A错误; B、如果三对基因独立遗传,则子代会出现8种表现型,B错误; C、F1高茎红色非甜玉米基因型AaBbCc,根据分析A和B,a和b在一条染色体上,所以产生ABC的比例为1/4,C正确; D、由于红色中BB致死,所以F2高杆红色非甜玉米(A_BbC_)有2×1×2=4种基因型,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需要考生根据题干中的杂交结果分析出BB纯合致死,并且A和B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注意该交配是随机交配。 7.某实验小组为了检验某除草剂对稻田稗草的防治效果,做了对照实验,施加除草剂60 - 25 - 天后调查稗草的种群密度。取样的方法为每组实验随机选取3个样方,每个样方为1m2。调查结果为对照组5.75株/m2,实验组35.00株/m2。下列对该实验的解读或评述正确的是( ) A. 样方数量过少,面积适当 B. 样方面积过小,数量适当 C. 杂草株数应为整数,对照组数据有误 D. 实验组数据可信,该除草剂施用效果显著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有两种取样方法: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详解】A、1平方米的样方面积是恰当的,3个样方有点偏少,A正确; B、1平方米的样方面积比较适当,样方数量偏少,B错误; C、计算种群密度时会出现小数,C错误; D、样方数量偏少,实验数据可信度不高,D错误。 故选A。 8.抗体存在于血清、淋巴、外分泌液中,其中分泌型抗体是一种重要的存在形式,例如肠道黏膜系统中的M细胞将病原体送人肠黏膜内淋巴组织中,经吞噬细胞处理后呈递给T细胞、B细胞,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分泌片(一种含糖的肽链)结合,从上皮细胞中运输到肠道外侧,最后分泌到黏液中形成分泌型抗体(如下图所示)。分泌型抗体可以抵抗病原体的入侵,还具有很强的抗消化酶作用,发挥局部免疫的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的病原体呈递给T细胞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B. 淋巴因子的刺激是B细胞分化成浆细胞的重要因素 - 25 - C. 肠道黏液中分泌型抗体对病原体的作用属于第二道防线 D. 新生儿从母乳中获取的部分抗体也可能属于分泌型抗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而且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并称非特异性免疫(人人生来就有,对多种病原有防御作用),第三道防线叫做特异性免疫(出生后产生,通常对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详解】A、病原体呈递给T细胞涉及胞吞和胞吐,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A正确; B、淋巴因子与抗原的共同刺激使B细胞分化成浆细胞,B正确; C、肠道粘液中分泌型抗体对病原体的作用属于第三道防线,C错误; D、新生儿从母乳中获取的部分抗体是母体分泌到乳汁中的,也属于分泌型抗体,D正确。 故选C。 9.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静息电位的产生主要与钾离子外流有关 B. 动作电位可以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肌肉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 C. 神经元产生的ATP可用于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的移动 D.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答案】C 【解析】 【分析】 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三部分构成,在突触小体内含有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以胞吐的形式排放到突触间隙,使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兴奋,由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变为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 【详解】A、静息电位的产生是由于钾离子外流造成细胞膜外正内负的电位,A正确; B、动作电位使细胞发生兴奋,从而可能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肌肉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B正确; C、递质在突触间隙之间是以扩散的方式运动,不需要ATP,C错误; D、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D正确。 - 25 - 故选C。 10.土壤是所有陆地生态系统的基底或基础,土壤的结构、成分、理化性质以及土壤中的生物活动都在影响着土壤上面的生物群落。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土壤的结构、成分、理化性质的改变与生物的活动密不可分,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B. 土壤中大量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对维持生物圈碳循环至关重要 C. 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调查常采用抽样检测法,种群密度调查常采用样方法 D. 土壤中的水分含量可直接影响某些土壤昆虫的发育和生殖能力,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 【答案】C 【解析】 【分析】 共同进化存在于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 碳循环中C回到无机环境的方式包括呼吸作用、分解作用和化石燃料的燃烧;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以存在于生物与生物之间,也可存在于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 【详解】A、生物的活动可以改变土壤的结构、成分和理化性质等,如植树可以固水土,A正确; B、分解者可将动植物遗体残骸及动物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包括CO2),对碳循环很重要,B正确; C、土壤小动物通常采用取样器取样法,对于运动范围小运动能力不强的土壤小动物其种群密度调查可用样方法,C错误; D、土壤中的水分含量对某些土壤昆虫发育和繁殖的影响属于无机环境向生物发送的信息,D正确。 故选C。 11.2017年鄂尔多斯库布其生态改造成为全球首个被联合国认可的沙漠治理中国方案。一代代治沙人因地制宜,固沙、植树、种草、养殖,把“死亡之海”变成“希望之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沙漠环境中限制生物生存的主要因素是温度 B. 沙漠治理的目的是改变群落的演替方向,使之逐步形成森林群落 C. 生态光伏产业实现了利用太阳能板发电、板间种植、板下养羊,大大提高了能量的传递效率 - 25 - D. 借助沙漠风向特点,在流动沙丘迎风坡的适合位置通过乔、灌、草科学搭配种植,构建群落的垂直结构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包括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等)与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垂直结构是群落在空间中的垂直分化或成层现象。 【详解】A、沙漠环境中由于水资源有限,故限制生物生存的主要因素是湿度(水分),A错误; B、沙漠治理的主要目的在于防风固沙,使沙漠绿化,通过治理可以使群落演替向着丰富度增多的方向进行,但由于沙漠受水分等条件限制,最后不一定能形成森林群落,B错误; C、生态光伏产业实现了利用太阳能板发电、板间种植、板下养羊,可以提高能量利用率,但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C错误; D、可以借助沙漠风向特点,在流动沙丘迎风坡的适合位置通过乔、灌、草科学搭配种植,构建群落的垂直结构,从而提高光照等资源的利用率,D正确。 故选D。 12.黑光灯是一种特制的气体放电灯,它发出的365nm左右的紫外光波是人类不敏感的光,所以叫做黑光灯。大多数趋光性昆虫的视网膜上存在一种色素,对这一波段的光很敏感。色素吸收光之后,剌激视觉神经,最终引发昆虫的趋向光源飞行。一盏20W的黑光灯可管理50亩农作物,一夜的诱杀虫总重数高达4~5kg。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探究农田里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 B. 昆虫的趋光性导致了昆虫被诱杀,说明了自然界中趋光性是一种不利的变异 C. 用黑光灯诱杀昆虫改变了种群的性别比例,从而降低了害虫种群密度 D. 用黑光灯诱杀昆虫使用方便、效率高、无污染,是一种有效的化学防治方法 【答案】A 【解析】 【分析】 对生物进行防治的方法包括:机械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利用了生物间信息传递的原理)。 【详解】A、黑光灯可诱捕趋光性昆虫,可用于探究其种群密度,A正确; B、趋光性在人类灯光诱捕的情况下不利,但不能说明自然界中趋光性是一种不利的变异,B错误; - 25 - C、黑光灯对雌雄昆虫的引诱无区别,不能改变性别比例,C错误; D、黑光灯诱杀利用了生物信息的传递原理,属于生物防治,D错误。 故选A。 13.白菜和甘蓝均为二倍体生物,科学家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方法获得了白菜-甘蓝。它具有生长周期短,耐热性强和易储存等优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细胞壁体现了酶的专一性 B. 白菜-甘蓝的产生用到了植物原生质体融合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C. 植物体细胞杂交的目的是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获得杂种细胞 D. 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培育四倍体白菜-甘蓝的过程中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 【答案】C 【解析】 【分析】 1、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就是将不同种的植物体细胞原生质体在一定条件下融合成杂种细胞,并把杂种细胞培育成完整植物体的技术。 2、过程分析: ①诱导融合的方法:物理法包括离心、振动、电刺激等;化学法一般是用聚乙二醇(PEG)作为诱导剂。 ②细胞融合完成的标志是新的细胞壁的生成。 ③植物体细胞杂交终点是培育成杂种植株,而不是形成杂种细胞就结束。 ④杂种植株的特征:具备两种植物的遗传特征,原因是杂种植株中含有两种植物的遗传物质。 【详解】A、植物细胞壁的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细胞壁,体现了酶的专一性,A正确; B、白菜-甘蓝的产生过程是先将两种植物的原生质体融合,形成杂种细胞,再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形成杂种植株,B正确; C、植物体细胞杂交的终点是培育成杂种植株,而不是形成杂种细胞就结束,C错误; D、培育四倍体白菜-甘蓝的过程包括植物原生质体融合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不进行减数分裂,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 25 - 14.转基因抗虫植物含有Bt蛋白,也叫毒蛋白,对人体无毒,但是鱗翅目昆虫幼虫的肠道里有Bt蛋白的受体,Bt蛋白与受体结合导致肠道壁穿孔,使幼虫死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促进Bt蛋白的合成有助于提高植物的抗虫效果 B. 可通过D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Bt蛋白基因的表达 C. 将Bt蛋白基因导人植物细胞的方法可使用农杆菌转化法和基因枪法 D. 将植物材料和农杆菌共同培养之前,植物材料需要消毒处理 【答案】B 【解析】 【分析】 基因工程四步法:目的基因的获取,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受体细胞的转化,目的基因的检测和鉴定。 【详解】A、Bt蛋白可以杀死昆虫幼虫,A正确; B、通过抗原-抗体检测法检测Bt蛋白基因的表达,B错误; C、将Bt蛋白基因插入农杆菌Ti质粒的TDNA片段,用农杆菌转化法导入植物细胞;还可用基因枪法直接将Bt基因导入植物细胞,C正确; D、消毒处理可以排除其他病原体对植物材料的干扰,D正确。 故选B。 二、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5.苹果营养丰富,苹果酒和苹果醋具有延缓衰老的功效,深受人们的喜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家庭制作苹果酒和苹果醋,发酵之前应对苹果进行消毒处理 B. 苹果酒生产初期通入空气的目的是使酵母菌数量增加 C. 苹果酒和苹果醋发酵过程需要的温度和菌种均不相同 D. 产品口味与菌种纯度、发酵时间、原料含糖量等都有关系 【答案】BCD 【解析】 【分析】 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果酒制作的原理: - 25 - (1)在有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 (2)在无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 2、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 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详解】A、家庭制作苹果酒是利用附着于苹果皮上的酵母菌进行的,所以不需要消毒,只需冲洗即可,A错误; B、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微生物,所以在发酵早期通入空气可以使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产生大量能量,使其数量增加,B正确; C、根据分析,果酒和果醋发酵的菌种不同,果酒发酵的最适温度在20℃左右,而果醋发酵的最适温度在35℃,C正确; D、产品口味与菌种纯度、发酵时间、原料含糖量等都有关系,D正确。 故选BCD。 16.将同一紫色洋葱鱗片叶外表皮细胞制成两组相同的临时装片,分别放入甲、乙两种溶液中,测得细胞失水量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a点时水分不再进出细胞,质壁分离达最大程度 B. bc段细胞失水量逐渐降低,但细胞吸水能力逐渐增强 C. 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的细胞对应的曲线是Ⅱ,c点后会逐渐复原 D. 甲、乙两种溶液的初始渗透压大致相等 【答案】ABC 【解析】 【分析】 题意分析,根据图I中失水量的变化,可推测细胞在该溶液中的发生了质壁分离;根据图II - 25 - 中失水量的变化可知细胞在该溶液中发生了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原因应该是溶液中的溶质被细胞吸收所致。 【详解】A、a点时水分进出细胞的量达到平衡,此时,质壁分离达最大程度,A错误; B、bc段细胞失水量逐渐降低,同时随着细胞失水量的减少,细胞液浓度逐渐变小,因此细胞吸水能力逐渐减弱,B错误; C、结合分析可知,发生质壁分离自动复原的细胞对应的曲线是Ⅱ,c点是细胞已经复原,C错误; D、根据实验设计的单一变量分析,甲、乙两种溶液的初始渗透压应大致相等,自变量应该是溶质不同,D正确。 故选ABC。 17.反义RNA是一种本身缺乏编码能力,但能与特异靶RNA(主要是mRNA)互补的RNA分子,与靶mRNA的特定区域结合形成双链复合物,从而阻断蛋白质合成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义RNA与靶mRNA形成的双链RNA中的碱基配对方式与翻译过程相同 B. 合成的反义基因只有整合到细胞的染色体上才能发挥作用 C. 反义RNA导致靶基因不能正常表达是因为翻译过程受阻 D. 可以利用反义RNA技术抑制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增殖 【答案】ACD 【解析】 【分析】 从图中看出:反义基因经转录产生的反义RNA与细胞原有mRNA(靶mRNA)互补形成双链RNA,阻止靶mRNA进一步翻译形成。 【详解】A、翻译过程和反义RNA与靶mRNA形成的双链RNA过程都是RNA和RNA配对,二者配对方式相同,A正确; B、反义基因只要正常转录就可以发挥作用,而转录的场所可以在细胞核和细胞质的叶绿体、线粒体中,B错误; - 25 - C、反义RNA和靶RNA结合后,导致互补双链RNA不能和核糖体结合,从而阻止了翻译过程,C正确; D、利用反义RNA技术可以抑制病毒基因的表达过程,从而阻止其在宿主细胞内增殖,D正确。 故选ACD。 18.研究发现,大麦种子萌发过程中需要α-淀粉酶水解淀粉供胚生长需要。赤霉素与受体GID1结合后通过一系列过程可诱导GAMYB基因的表达,GAMYB蛋白通过结合到α-淀粉酶基因的启动子上来激活α-淀粉酶基因的表达,促进种子萌发;脱落酸可以抑制GAMYB基因的表达,同时激活ABI5基因的表达来抑制种子萌发;细胞分裂素可以通过激活ARRs基因的表达,抑制ABI5基因的表达,从而间接促进种子的萌发。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GID1基因突变体中α-淀粉酶基因的表达受抑制,种子不能正常萌发 B. 适宜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处理种子可以解除脱落酸对种子萌发的抑制 C. 植物激素直接参与细胞的代谢而调节植物生命活动 D. 冲洗种子可以解除脱落酸对赤霉素的抑制作用 【答案】ABD 【解析】 【分析】 题干信息“赤霉素与受体GID1结合GAMYB基因的表达GAMYB蛋白α-淀粉酶基因的启动子α-淀粉酶基因表达,产生α-淀粉酶,促进种子萌发”;脱落酸可以抑制GAMYB基因的表达,同时激活ABI5基因的表达来抑制种子萌发;细胞分裂素可以通过激活ARRs基因的表达,抑制ABI5基因的表达,从而间接促进种子的萌发”进行解答。 【详解】A、GID1基因突变体缺少GID1受体,不能与赤霉素结合,将最终导致α-淀粉酶基因的表达受抑制,种子不能正常萌发,A正确; B、脱落酸激活ABI5基因的表达来抑制种子萌发,而细胞分裂素抑制ABI5基因的表达,从而间接促进种子的萌发,说明适宜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处理种子可以解除脱落酸对种子萌发的抑制,B正确; C、根据题干信息,激素是通过调控基因表达而调节植物生命活动,C错误; D - 25 - 、冲洗种子可以降低种子中脱落酸的含量,解除脱落酸对赤霉素的抑制作用,解除对种子的休眠作用,D正确。 故选ABD。 19.环境容纳量取决于一个种群所处的环境条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乙两地的灰喜鹊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一定是相同的 B. 生活在某草原的东亚飞蝗不同年份的环境容纳量可能是相同的 C. 当种群数量接近环境容纳量时,死亡率会升高,出生率不变 D. 生活在微山湖中的鲫鱼和黑鱼环境容纳量是相同的 【答案】B 【解析】 【分析】 环境容纳量是指在自然环境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容许的某个种群数量的最大值。环境容纳量是环境制约作用的具体体现,有限的环境只能为有限生物的生存提供所需的资源。环境容纳量也可用K值表示,它不是固定不变的 :(1)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在环境不遭受破坏的情况下,种群数量会在K值附近上下波动。(2)当环境遭受破坏时,K值下降;当生物生存环境改善时,K值上升。 【详解】A、由题意信息可知,环境容纳量取决于一个种群所处的环境条件,因此甲、乙两地的灰喜鹊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不一定是相同的,A错误; B、环境容纳量的大小取决于种群所处的环境条件,而与生活的年份无关,因此,只要某草原在不同年份的环境没有发生剧烈的变化,则东亚飞蝗在不同年份的环境容纳量可能是相同的,B正确; C、当种群数量接近环境容纳量时,死亡率和出生率会达到相对平衡,从而种群数量趋于稳定,C错误; D、生活在微山湖中的鲫鱼和黑鱼是两个不同的物种,尽管所处的环境相同,其环境容纳量 应该是不同,D错误。 故选B。 20.科学家已经在实验室内通过一定技术手段将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成原始生殖细胞,再经过细胞培养成功培育出能够受精的人造精子和人造卵子。这项技术为试管婴儿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人造卵子是健康女性捐赠细胞核和不孕症女性的去核卵母细胞构成的重组细胞 B. 培养人造卵子需要加入血清等成分并提供纯氧、无菌的环境 - 25 - C. 人造生殖细胞受精形成的胚胎在原肠胚之前,每个细胞都具有全能性 D. 人造卵子技术为女性不育的家庭带来了福音,但也存在伦理隐患 【答案】ABC 【解析】 【分析】 试管婴儿是指用人工的方法使精子与卵细胞在体外的试管中结合形成受精卵并进行早期胚胎发育,然后把胚胎移植进母体的子宫内,胚胎和胎儿的发育在子宫中进行,直至发育成熟,分娩产出。 【详解】A、人造卵子是通过一定技术手段将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成原始生殖细胞,再经过细胞培养成功培育出能够受精的卵子,A错误; B、培养人造卵子需要加入血清等成分并提供95%空气(细胞代谢必需的)和5%的CO2(维持培养液的PH)的气体,B错误; C、人造生殖细胞受精形成的胚胎在桑椹胚之前,每个细胞都具有全能性,C错误; D、人造卵子技术为女性不育的家庭带来了福音,但也存在伦理隐患,D正确。 故选ABC。 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4分。 21.很多植物体内只有一条固定CO2的途径,即卡尔文循环,也称为C3途径,这样的植物被称为C3植物;还有一些植物如玉米、甘蔗除了具有C3途径外,还有另外一条固定CO2的途径,即C4途径,这样的植物被称为C4植物,如下图所示。C4途径起到了“CO2泵”的作用,能将叶肉细胞周围低浓度的CO2聚集到维管束鞘细胞叶绿体内形成高浓度的CO2进行高效的光合作用。C3植物叶肉细胞含有大量叶绿体,维管束鞘细胞不含叶绿体;C4植物叶肉细胞有正常的叶绿体,维管束鞘细胞含有没有基粒的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时叶肉细胞叶绿体内无淀粉合成,维管束鞘细胞叶绿体内有大量淀粉合成。请回答下列问题: - 25 - (1)C3植物和C4植物体内固定CO2的物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3植物和C4植物叶片内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发现,C4途径固定CO2的酶比C3途径固定CO2的酶对CO2的亲和力高60多倍,据此推测C3植物和C4植物比较,CO2补偿点较低的是____________,中午因温度较高气孔关闭,对光合作用影响较小的是____________。 (3)将C3植物和C4植物黑暗处理24小时,再进行一小段时间的光照,经脱色处理后,再用碘液对C3植物和C4植物的叶肉细胞和维管束鞘细胞染色,出现蓝色的细胞有____________。 【答案】 (1). C5 (2). C5、PEP (3). 叶肉细胞 (4). 叶肉细胞、维管束鞘细胞 (5). C4植物 (6). C4植物 (7). C3植物叶肉细胞、C4植物维管束鞘细胞 【解析】 【分析】 分析图中C4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在叶肉细胞中PEP将CO2固定生成C4,而后转变为苹果酸,苹果酸进入维管束鞘细胞,释放出CO2,参与卡尔文循环并生成淀粉。 【详解】(1)C3植物固定CO2的物质是C5,而C4植物首先是PEP将CO2固定生成C4,而C4化合物转变成苹果酸,苹果酸再释放CO2在维管束鞘细胞中被C5固定;C3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一般是叶肉细胞,而C4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是叶肉细胞和维管束鞘细胞。 (2)由于C4途径固定CO2的酶比C3途径固定CO2的酶对CO2的亲和力高60多倍,说明其固定CO2能力较强,因此在较低浓度的CO2条件下可以达到补偿点,所以CO2补偿点较低的是C4植物;中午温度高,导致气孔关闭,植物吸收的CO2减少,而C4植物固定CO2的能力强,所以对其光合作用影响小。 (3)由于C3植物只有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所以产生淀粉的场所在叶肉细胞,而C4 - 25 - 植物产生淀粉的细胞是在维管束鞘细胞,所以出现蓝色的细胞有C3植物叶肉细胞、C4植物维管束鞘细胞。 【点睛】本题关键点是分析清楚C4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在叶肉细胞中和维管束鞘细胞中进行。 22.果蝇的无眼与有眼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红眼与白眼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R、r)控制。现选用两对果蝇进行杂交实验,第二组F1雌雄果蝇随机交配得到F2,结果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杂交 组别 亲本 F1 F2 ♀ ♂ ♀ ♂ ♀ ♂ 第一组 无眼 红眼 红眼:无眼=1:1 红眼:白眼:无眼=1:1:2 第二组 白眼 无眼 红眼 白眼 红眼:白眼:无眼=3:3:2 红眼:白眼:无眼=3:3:2 (1)生物学实验常用果蝇作为遗传学研究的实验材料,是因为其具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至少答出两点)。 (2)第一组实验中,亲本雌雄果蝇基因型为____________,F1无眼果蝇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_种;让F1中的红眼果蝇随机交配,则子代雄果蝇中表现型及比例为无眼:白眼:红眼=____________。 (3)第二组实验中,F2果蝇种群中r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____。 (4)几种性染色异常果蝇的性别、育性如下表所示: 性染色体异常种类 XXY XO XXX OY XYY YY 性别及育性 雌性、可育 雄性、不育 死亡 死亡 雄性、可育 死亡 - 25 - 摩尔根的合作者布里吉斯发现正常白眼雌果蝇和红眼雄果蝇杂交所产生的子一代中,2000-3000只红眼雌果蝇中就会出现一只白眼雌果蝇(性染色体组成为XXY),同样在2000-3000只白眼雄果蝇中会出现一只红眼雄果蝇(性染色体组成为XO)。已知减数分裂时,3条同源染色体中的任意两条配对并正常分离,另外一条染色体随机移向一极,各种配子的形成机会和可育性相同,将上述性染色体异常的白眼雌果蝇和红眼雄果蝇分别与性染色体正常的异性红眼果蝇杂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易饲养、繁殖快、染色体数目少、后代数目多、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2). aaXRXr、AaXRY (3). 4 (4). 4:3:9 (5). 2/3 (6). 红眼雌果蝇: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白眼雄果蝇=4:1:1:4 (7). 无子代 【解析】 【分析】 第一组实验中,若仅考虑红眼、白眼这对性状,F1中雌性均为红眼,雄性既有红眼也有白眼,可推断决定红眼、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亲本中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RXr,雄果蝇为XRY;若仅考虑有眼、无眼这对性状,F1中有眼和无眼这对性状与性别无关,可推断A、a位于常染色体上,由第二组中亲本和F1的表现型,可知有眼为显性,故第一组中亲本的基因型为aaXRXr和AaXRY,第二组亲本的基因型为AAXrXr和aaXRY,F1的基因型为AaXRXr和AaXrY。 【详解】(1)生物学实验常用果蝇作为遗传学研究的实验材料,是因为其易饲养、繁殖力强、繁殖周期短、染色体数目少、杂交实验容易进行、后代数目多、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等优点。 (2)由分析可知,第一组实验中,亲本雌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aXRXr和AaXRY。F1无眼果蝇的基因型有aaXRXr、aaXRXR、aaXRY、aaXrY共4种。F1中的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1/2AaXRXr、1/2AaXRXR,红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aXRY,随机交配,只考虑有眼和无眼一对基因,则子代有眼(A_)3/4,无眼(aa)1/4;只考虑红眼和白眼一对基因,则子代雄果蝇中红眼占3/4,白眼占1/4,综合两对性状,雄果蝇中表现型及比例为无眼:白眼:红眼=1/4:(3/4×1/4):(3/4×3/4)=4:3:9。 (3)第二组实验中,只考虑红眼、白眼一对性状,F2果蝇的基因型为1/4XRXr、1/4XrXr、1/4XRY、1/4XrY,故种群中r的基因频率为2/3。 (4)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染色体异常的白眼雌果蝇基因型为XrXrY,红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RO,白眼雌果蝇XrXrY与正常红眼雄果蝇杂交,结果见下表: - 25 - 雌配子 雄配子 2Xr 2XrY XrXr Y XR 2XRXr(红眼雌) 2XRXrY(红眼雌) XRXrXr(死亡) XRY(红眼雄) Y 2XrY(白眼雄) 2XrYY(白眼雄) XrXrY(白眼雌) YY(死亡) 由上表可知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红眼雌果蝇: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白眼雄果蝇=4:1:1:4。由题干信息可知XRO为雄性不育,因此染色体异常的红眼雄果蝇(XRO)与正常红眼雌果蝇杂交无子代产生。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以及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解题时可先根据表格信息分别判断两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及基因的位置,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分析解答,对于涉及两对等位基因的题目,可先分开考虑,最后再综合。 23.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是一种自身免疫病。患者血清中存在着甲状腺刺激性抗体,该抗体是一种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可以与甲状腺细胞膜上的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结合,从而刺激甲状腺肿大,增强其功能,是导致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的主要病因,临床可表现为甲状腺功能亢进。 材料2:肾上腺由皮质和髓质构成,分别分泌不同的激素。糖皮质激素能够促进非糖物质的转化和抑制葡萄糖的氧化分解,例如静脉注射0.1μg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可引起垂体释放1μg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进而引起肾上腺皮质分泌40μg糖皮质激素,从而增加约6000μg糖原贮存。 (1)正常情况下,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____________激素和____________激素的调控;突然降温后人体甲状腺激素一般不会分泌过多是因为存在____________机制调节激素的分泌。 (2)推测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出现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原因是____________;临床上可通过检测血液中的____________的含量以确诊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 (3)材料2可体现出激素调节 的____________特点(至少答两条);推测在血糖调节中糖皮质激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答案】 (1).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 (2). 甲状腺 (3). 负反馈 (4). 当抗体与受体结合后可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引起甲状腺功能亢进 (5). 甲状腺刺激性抗体 (6). - 25 - 微量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7). 升高血糖 【解析】 【分析】 1.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微量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2.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而是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是调节生命活动的信息分子。 3.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进而促进代谢增加产热,这属于分级调节。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叫做负反馈调节。 【详解】(1)由分析可知,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的调控;受到降温刺激后,人体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不会过多,因为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中存在反馈调节机制。 (2)题意显示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患者血清中存在着一种抗体,该抗体是一种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该抗体与甲状腺细胞膜上的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结合后,促进了甲状腺激素分泌,而甲状腺激素的增多却不能抑制抗体的减少,进而使机体出现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现象;根据患者的致病机理可推测检测血液中的甲状腺刺激性抗体的含量能确诊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 (3)材料2可体现激素调节微量、高效以及随体液传送的特征,除此外激素调节还有作用于靶细胞、靶器官的特征;根据糖皮质激素能够促进非糖物质的转化和抑制葡萄糖的氧化分解的信息可知在血糖调节中糖皮质激素能使血糖浓度上升。 【点睛】熟知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以及反馈调节的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把握题干中的有用信息并学会利用相关信息进行分析作答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 24.某岛屿生态发展被写入联合国绿色经济教材案例。该岛屿距离中心市区仅几十公里,交通便利,供给市区60%的生活用水,有70多万居民在岛上生活工作。垃圾分类处理、由旱厕到冲水式马桶的改造,岛上正在实施的生活污水现代化处理是“厕所革命”的最后一公里。 (1)生活垃圾中有机物含量丰富,易腐败,常采用高温堆肥的方法进行处理,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________。在生产有机肥料的过程中,刺鼻臭味的产生主要与蛋白质分解过程中产生的____________等气体有关。硝化细菌可以进行除臭处理,硝化细菌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属于____________,硝化细菌生活所需的氮源是____________。与硝化细菌相比,绿色植物代谢的显著不同点是____________。 (2 - 25 - )生活污水的处理一般有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微生物降解等方法。该岛上处理生活污水的“净化槽”里面,有几十个乒乓球大小的镂空黑色小球,里面贮藏着专门处理污水的特种菌类,这些菌一般都是好氧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处理过的污水一般要经过生态塘再排放进入河道。生态塘种植的苦草、睡莲等植物,可以通过____________方式吸收重金属净化水质,达到排放标准。少量污水流入河流对生态系统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这是因为该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 【答案】 (1). 杀死病原微生物,杀死害虫 (2). NH3、H2S (3). 生产者 (4). NH3 (5). 绿色植物利用光能(硝化细菌利用化学能) (6). 有氧呼吸有机物氧化分解彻底,污水处理效果好 (7). 主动运输 (8). 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 【解析】 【分析】 常用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法有填埋法、焚烧、堆肥。其中堆肥法是将生活垃圾堆积成堆,保温至70℃储存、发酵,借助垃圾中微生物分解的能力,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养分。经过堆肥处理后,生活垃圾变成卫生无味的腐殖质。既解决垃圾的出路,又可达到再资源化的目的。 【详解】(1)生活垃圾中有机物含量丰富,易腐败,常采用高温堆肥的方法进行处理,这样做的好处是利用高温杀死病原微生物,杀死害虫。在生产有机肥料的过程中,蛋白质分解过程中产生NH3、H2S等气体会产生刺鼻臭味。硝化细菌利用的氮源是NH3,可以进行除臭处理;硝化细菌将NH3氧化成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过程中释放化学能,并利用该化学能将CO2和H2O合成有机物,因此硝化细菌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属于生产者。与硝化细菌相比,绿色植物也是生产者,但绿色植物利用的是光能。 (2)生活污水的处理一般有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微生物降解等方法。该岛上处理生活污水的“净化槽”里面,有几十个乒乓球大小的镂空黑色小球,里面贮藏着专门处理污水的特种菌类,由于有氧呼吸有机物氧化分解彻底,污水处理效果好,因此这些菌一般都是好氧菌。处理过的污水一般要经过生态塘再排放进入河道。生态塘种植的苦草、睡莲等植物,可以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吸收重金属净化水质,达到排放标准。少量污水流入河流对生态系统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这是因为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点睛】各种垃圾处理方法各有利弊,因此发达国家的垃圾处理原则是这样的:首先是尽可能进行回收利用,其中包括尽可能对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进行回收利用如堆肥处理和厌氧消化处理;其次是尽可能对可燃物进行焚烧处理;最后是对不能进行其他处理的垃圾进行填埋。 25.基因检测是指通过检测生物体中的DNA序列,以了解生物体基因状况的技术手段。Sanger双脱氧链终止法是DNA测序的基本方法,其原理是:核酸模板在核酸聚合酶、带有3′-OH - 25 - 末端的单链核苷酸引物、四种dNTP存在的条件下复制或转录时,如果在反应系统中分别引人单一种类的ddNTP(即2、3双脱氧核苷三磷酸,在脱氧核糖的3′位置缺少一个羟基,故不能同后续的dNTP形成磷酸二酯键),只要ddNTP掺入链端,该链就停止延长,链端掺入dNTP的片段可继续延长。通过电泳将不同长度的片段分开,DNA片段越小,距离起点越远,根据末端核苷酸可得到原始序列信息。具体流程图如下。 (1)若待测核酸模板为双链DNA,首先要作____________处理,与引物结合后,在DNA聚合酶作用下子链沿____________方向(填“5′端向3′端”或“3′端向5′端”)进行延伸反应。若待测核酸模板为RNA,则需要在____________酶的帮助下合成DNA单链片段。 (2)ddNTP为2,3-双脱氧核苷三磷酸,只要ddNTP掺入链端,该链就停止延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3)假设某反应体系中,待测DNA单链序列3′GTACCGTA5′,加入4种dNTP和ddATP,经过双脱氧链终止法处理,会得到____________种片段,其中最短的片段序列是____________。 (4)假设某次Sanger双脱氧链终止法测序得到的电泳图如上图所示,则待测DNA序列从5′端到3′端为____________。 - 25 - 【答案】 (1). 变性 (2). 从5′端向3′端 (3). 逆转录酶 (4). 3号碳上不是羟基,不能与下一个脱氧核苷酸的磷酸形成磷酸二酯键 (5). 3 (6). CddA (7). ATGGTCATCA 【解析】 【分析】 读取信息“在反应系统中分别引人单一种类的ddNTP(即2、3双脱氧核苷三磷酸,在脱氧核糖的3′位置缺少一个羟基,故不能同后续的dNTP形成磷酸二酯键),只要ddNTP掺入链端,该链就停止延长,链端掺入dNTP的片段可继续延长”“DNA片段越小,距离起点越远,根据末端核苷酸可得到原始序列信息”进行解答。 【详解】(1)测定双链DNA的序列需要将DNA进行变性处理,获得单链DNA分子;由于引物是3′-OH末端的单链核苷酸,所以子链沿着5′端向3′端进行延伸反应;利用RNA获得DNA单链的过程是逆转录,所以需要逆转录酶。 (2)根据题干信息,ddNTP为2,3-双脱氧核苷三磷酸其3号碳上不是羟基,不能与下一个脱氧核苷酸的磷酸形成磷酸二酯键,所以只要ddNTP掺入链端,该链就停止延长。 (3)ddATP带有碱基腺嘌呤,和胸腺嘧啶配对,从5′端向3′端延伸,由于待测序列含有2个胸腺嘧啶,所以可以获得5′CddA3′,5′CATGGCddA3′,5′CATGGCAT3′共3种片段,最短的序列是CddA。 (4)根据题干信息“DNA片段越小,距离起点越远,根据末端核苷酸可得到原始序列信息”根据电泳序列,使用ddT获得了3个片段,其中有最小的和最大片段,因此该DNA序列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碱基都是A;按照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获得序列ATGGTCATCA。 【点睛】本题需要考生读取题干信息,充分理解测定DNA序列的原理,进行解答。 - 25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