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3 发布 |
- 37.5 KB |
- 6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初中语文 文言句式及活用(上课)
文言文专题复习 理解与现代汉语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句式和用法 与现代汉语 不同的句式 与现代汉语 不同的用法 理解与现代汉语 不同的句式 。 不同的句式 : 判断句、被动句、 倒装句、省略句 。 考纲内容 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 1 、亚父者 , 范增也。 2 、沛公军霸上。 3 、沛公安在? 4 、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5 、 会于西河外渑池。 6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7 、 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8 、 古之人不余欺也 。 9 、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 . 特殊句式初体验 判断句 省略句 宾语前置句 “为 …( 所) … ”被动 句 状语后置 句 / 承前省主语的省略句 “于”字表被动 “于字表”被动、“于”状语 后置句 否定句的宾语 前置句 定语后置句 、文意被动 句 、“也”字表判断句 判断句 【定义】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重要特征】 文言文判断句的最大特点不是用判断词“是”,而往往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用以对主语进行判断。译为白话文时一律要加上判断词 “是”“不是” 。 译成现代汉语时,如是肯定判断句 ,要用“是”;如是否定判断句,要用“不是”。 温故知新 ( 1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 2 )莲,花之君子者也。 ( 3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 4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 …… 者 也 者也 也 者 判断句常见的形式 : 1 、 …… 者, …… 也 2 、 …… 者也 3 、 …… , …… 也 4 、 …… 者 …… 规 律 一 1、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孔雀东南飞》) 2、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六国论》) 3、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鸿门宴》) 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5、 此亡秦之续耳。 (《鸿门宴》) 6、六国与秦皆诸侯 (《六国论》) 7、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8、梁父即楚将项燕 (《项羽本纪》) 是 非 为 为 则 耳 皆 乃 即 温故知新 规 律 二 常用 “是”“则”“乃”“即” “为”“皆”“耳” “非” 等表示判断或加强判断语气 1、秦,虎狼之国。 2、刘备,天下枭雄。 3 、夫鲁,齐、晋之唇。唇亡齿寒,君所知也。( 《 左传 · 哀公八年 》 ) 规 律 三 译文: 鲁国是齐国、晋国的嘴唇。嘴唇没了,牙齿便挨冻,这是您知道的道理。 规律三:没有标志,直接表示判断 知识迁移之鱼目混珠 下列句子是判断句的是 ( ) A 、圣人无常师 B 、是寡人之过也 C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D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也 温馨提示 1、在文句中出现“……者” “……也”等形式或“是、为、则、乃、即、皆、非”等字眼的时候 未必都是判断句。 2、凡是判断句就一定要翻译成“ A 是 B ” 或 “ A 不是 B ” 。 知识迁移之真真假假 以下哪些句子是判断句,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1 、王进,幽州良乡人也。 2 、古者丈夫不耕。 3 、 城非不高也 4 、此则余之罪也。 5 、荀卿,赵人。 6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 7 、夷以近则游者众 归纳 规律一: 常见的形式: 1、……者,……也 2、……者也 3、……,……也 4、……者…… 规律二: 用 “ 是 ”“ 为 ”“ 则 ”“ 乃 ”“ 即 ”“ 皆 ”“ 耳 ” “ 非 ” 等表判断或加强判断语气 规律三: 没有标志,直接表示判断( A,B) 用 A是(不是)B 的翻译方式加以确认 被动句 被动句 是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 文言中常常借助一些 介词 表示被动。 1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 过秦论 》 ) 2 、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 ( 《 孔雀东南飞 》 ) 3 、若属皆且 为所 虏。 ( 《 鸿门宴 》 ) 为 为 所 规 律 1 为所 用“为”“为……所……” “……为所……”表示被动。 4 、秦城恐不可得,徒 见 欺。( 《 廉颇蔺相如列传 》 ) 5 、臣诚恐 见 欺 于 王而负赵。( 《 廉颇蔺相如列传 》 ) 见 见 于 用“见”“见 …… 于 ……” 表被动 规 律 2 6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 《 师说 》 ) 7 、受制于人( 《 赤壁之战 》 ) 于 受 于 用“于”“受 …… 于 ……” 表示被动 规 律 3 8 、妆成每 被 秋娘妒。(《琵琶行》) 9 、 舞榭歌台,风流总 被 雨打风吹去。 直接用“被”字表被动 被 规 律 4 以上几种类型被动句,翻译时要将有关词语译成“被”。 9、举孝廉不行,连 辟 公府不就 (《张衡传》 10 、 戍卒叫,函谷举 11 、屈原放逐,乃赋 《 离骚 》 规 律 5 动词本身表示被动(这是意念上的被动句,没有任何标志,要根据上下文来判别补出)。 以上几种类型被动句,翻译时要将有关词语译成“被”。 鱼目混珠系列 判断以下句子,哪些是被动句? ( 1 )帝感其诚 《 愚公移山 》 ( 2 )府吏见丁宁 《 孔雀东南飞 》 ( 3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 荆轲刺秦王 》 ( 4 )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 六国论 》 ( 5 )智勇多困于所溺 《 伶官传序 》 归 纳 规律1: 用“为”“为……所……” “……为所……”表示被动。 规律2: 用“见”“见……于……”表被 动 规律3: 用“于”“受……于……”表示 被动 规律4: 直接用“被”字表示被动 规律5: 语意被动,没有标志 (根据上下文的逻辑联系可看出) “ 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但它 不表被动 ,它 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 可译为“我”。 如: 1 、府吏 见 丁宁( 我 ) 2 、生孩六月,慈父 见 背( 我 ) 1 、诚请 见 教。 2 、望 见 谅。 3 、请勿 见 笑。 翻译下列句子: 诚挚地请求教导 我 。 希望原谅 我。 请不要讥笑 我 。 温馨提示 省略句 句子中省略某一词语或某种成分的现象,是古今共有的,不过,文言里这种现象更突出,而且有些在现代汉语中一般不能省略的句子成分,古文中也经常被省略。 翻译文言省略句时,省略的词语,特别是在现代汉语中不能省略的部分,要补充翻译出来。 1 . 省主语 ⑴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 ⑵ 沛公谓张良曰:“ ……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⑶ 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曰:“不若与人。” [ 承前省略 ] [ 蒙后省略 ] [ 对话省略 ] 省略句 蛇 蛇 草木 公 独乐 乐 2. 省谓语 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⑵ 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⑶杨子之邻人亡羊,即率其党(家人),又请杨子之竖(童仆)追之。 鼓 鼓 追 ( 为乐 ) 谓语是句子最重要的部分,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省略谓语的情况还是比较少的。在文言文中,省略谓语也不是非常个别的现象,尤其是 并列的句子,如果一句用了某个动词,另一句同样的动词就可以省略。 有时省略的谓语需要根据上下文补出,才能不影响意思的表达。 3. 省宾语 (1)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 (2) 秦王不悦,为一击缶 (3)竖子不足与谋。 权 之 之 文言文中省略动词和介词后的宾语是比较普遍的,所省多是代词“之”。 4 . 省介词 ⑴ 今以钟磬置水中。 ⑵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 ( 3 ) 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于 于 于 古文中常常省略介词 “于” ,还有介词 “以”、“自” 等,这些介词与后面的宾语组成介宾结构,这个介词常常被省略。 以 倒装句 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 ( 定 ) 中心词“ 主” [ 状 ] “ 谓” ( 定 ) 中心词“ 宾” 。 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变化的,这就是古汉语中的所谓倒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 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 状语后置 主谓倒置 倒装句 主语 谓语 宾语 (定语) 〔状语〕 (定语) 宾语前置 主谓倒置 定语后置 定语后置 状语后置 宾语前置句 宾语前置句 宾语前置句 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① 大王来何操? ② 沛公安在? ③ 客何为者 ? “ 何操” “ 操何” “ 安在” “ 在安” “ 何为” “ 为何” 句子的特点: 1 、都是疑问句, 2 、疑问代词分别是“何”“安”“何”,它们分别作“操”“在”“为”的宾语。 3 、宾语都前置。 规律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句 下列句子中与其他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 A 、豫州今欲何至? B 、臣实不才,又敢谁怨? C 、若事之不济 ( 成功 ) ,此乃天也。 D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C 课堂演练 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① 忌不自信。 ②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③ 古之人不余欺也! ④ 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 “ 不自信” “ 不信自” “ 未之有” “ 未有之” “ 不余欺” “ 不欺余” “ 未之闻” “ 未闻之” 句子的特点: 1 、都是否定句 , 2 、代词分别是“自”“之”“余” “之” ,它们分别作“信”“有”“欺”“闻”的宾语 , 规律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否定词:非、未、不、莫、弗、无、毋、勿 代词:之、余、吾、自、汝…… 宾语前置句 下列句子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句是 ( ) A 、城中皆不之觉 B 、时人莫之许也 C 、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D 、未之多见也 课堂演练 C 规律三: 用 “是” 或 “之” 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是”或“之”只是宾语前置的 标志 ,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1 、句读 之 不知,惑 之 不解。 2 、何陋 之 有? 3 、 唯兄嫂 是 依 。 宾语前置句 1 、 何以 战 ? 3 、项王项伯 东 向坐;亚父 南 向坐。 “ 何以” “ 以何” “ 谁与 ” “ 与谁 ” 2 、微斯人,吾 谁与 归? “ 东向” 规律四:介宾结构,介词的宾语有时会置于介词前,形成介词的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句 “ 向 东” 一是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 时,宾语前置。 二是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提前 。 三是 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取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 。这时的“之”“是”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四是 介词宾语 ,也放在介词的前面。 动词可以带宾语,介词也可以带宾语。宾语前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宾语前置句 下列各句中不是宾语前置的一句是( ) A 、何陋之有? B 、唯余马首是瞻。 C 、时不我待。 D 、马之千里者 D 下列句中不是宾语前置的一句是( ) A 、 沛公安在? B 、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C 、 唯才是举。 D 、 尔何知? B 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 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蚓无 爪牙 之 利 , 筋骨 之 强 ( 《 劝学 》 ) 蚯蚓没有 锋利 的 爪牙 , 强劲 的 筋骨 。 蚓 无 利 之爪牙,强 之筋骨。 定语后置 1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 、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 3 、马之千里者 , 一食或尽粟一石 。 4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 3 、 马 之 千里 者 , 一食或尽粟一石 。 4 、 石 之 铿然有声 者 ,所在皆是也 1 、居 庙堂 之 高 则忧其民,处 江湖 之 远 则忧其君。 2 、 四海 之 大 ,有几人欤 。 中心词 + 之 + 定语 + 者 中心词 + 之 + 定语 5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6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7 、 铸以为金人十二 5 、 求 人 可使报秦 者 ,未得。 6 、我持 白璧 一双 ,欲献项王; 玉斗 一双 ,欲与亚父。 7 、 铸以为 金人 十二 中心词 + 定语 + 者 中心词 + 数(量)词 选出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 A 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 B 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C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D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 B ) 状 语 后 置 状语后置,即将 介宾短语 放在动词后面作补语。 翻译时 ,一般要把它 提到动词谓语之前 作状语。 翻译下列句子: 1 、青,取之 于 蓝,而青 于 蓝 。 2 、 且立石 于 其墓之门 3 、具告 以 事。 4 、生 乎 吾前,其闻道也固先 乎 吾。 标志性介词: “以”“于”“乎” 等。 下列句子属于状语后置的是: 1 、木欣欣 以 向荣 2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 乎 己。 3 、申之 以 孝悌之义。 4 、 君幸 于 赵王 5 、不能容 于 远近。 6 、苟全性命 于 乱世,不求闻达 于 诸侯 7 、冰,水为之,而寒 于 水 ( 2 、 3 、 6 、 7 ) 主谓倒装 甚矣,汝之不惠。 美哉 , 我少年中国。 文言文中,为了加强语气,强调谓语,常常把谓语提到主语的前面,这种改变语序的做法叫做 主谓倒装。 巩固练习: 判断下列特殊句式的类型 1、贤哉,回( 注:颜回 )也! 2、豫州今欲何至? 3、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4、会于西河外渑池。 主谓倒置 宾前 定后 状后 5、何以自托于赵。 宾前、 状后 句式标志 翻译格式 奈何?奈 …… 何? 怎么办?把 …… 怎么办?怎么?为什么? 何如? 怎么?怎么样?怎么办? 何以 …… ? 根据什么 …… ?凭什么 …… ?为什么?怎么会? 何所 …… ? 所 …… 的是什么? 如 …… 何 对 …… 怎么办? 孰与 …… ,与 …… 孰? 跟 …… 比较,哪一个 …… ?与 …… 相比,谁更 …… ? 何故? 什么原因?为什么?怎么? 句式标志 翻译格式 何 …… 哉 ( 也 ) ? 怎么能 …… 呢? 何 …… 为? 为什么要 …… 呢?还要 …… 干什么呢? 何 …… 之有? 有什么 …… 呢?怎么能 …… 呢? 如之何 …… ? 怎么能 …… 呢? 岂 ( 其 ) …… 哉 ( 乎,耶,邪 ) ? 哪里 …… 呢?难道 …… 吗?怎么 …… 呢? ” 句式标志 翻译格式 庸 …… 乎?安 …… 哉 ( 乎 ) ? 哪里 …… 呢?怎么 …… 呢? 不亦 …… 乎? 不是 …… 吗? …… 非 …… 欤? …… 不是 …… 吗? 顾 …… 哉? 难道 …… 吗? 岂独 …… 耶 ( 乎、哉 ) ? 难道 …… 吗? 句式标志 翻译格式 何其 为什么那么,怎么这样,多么,怎么那么 …… 啊 直 …… 耳 只不过 …… 罢了 惟 …… 耳 只是 …… 罢了 句式标志 翻译格式 无乃 …… 乎 ( 与 ) ? 恐怕 …… 吧?只怕 …… 吧? 得无 …… 耶?得无 …… 乎? 大概 …… 吧?恐怕 …… 吧?该不是 …… 吧?能 …… 吗? 其 …… 欤? 岂不是 …… 么? …… 庶几 …… 与 ( 欤 ) ? …… 或许 …… 吧? 句式标志 翻译格式 与其 …… 孰若 …… ? 与其 …… ,不如 …… ? 其 …… 邪 ( 耶 ) ,其 …… 邪 ( 耶 ) 是 …… 呢,还是 …… 呢? 句式标志 翻译格式 无以、无从 没有用来 …… 的东西、办法,没有什么用来,没有办法,不能 有所 …… 有 …… 的 ( 人、物、事 ) ,有什么 …… ,有 …… 的地方,有 …… 的原因,有 …… 的办法 无所 …… 没有 …… 的 ( 人、物、事 ) ,没有什么 …… ,没有什么地方 …… ,没有什么办法,没有条件 …… 比及 等到 …… 的时候 句式标志 翻译格式 诚 …… 则 …… 如果 …… 那么 ( 就 ) …… 然则 既然这样,那么;如果这样,那么 句式标志 翻译格式 然而 这样却;但是; ( 既然 ) 这样,那么 虽然 虽然这样, ( 但 ) ,即使如此 句式标志 翻译格式 何乃 怎么这样 既 …… 又 …… 又 …… 又 …… 且夫 再说,而且 是故 所以,因此 是以 所以,因此,因而 所谓 所说的,所认为的 句式标志 翻译格式 未尝 从来没有,不曾 何者、何则 为什么呢? 谓之 称他是,说他是;称为,叫作 所以 …… 的原因,之所以 …… ,为什么 …… ;用来 …… 的方法,用来 …… 的东西,是用来 …… 的,用来 …… 的地方,用来 …… 的人 ( 事 ) ,靠它来 …… 的 句式标志 翻译格式 以故,以 …… 故 所以,因为 …… 的缘故 以 …… 为 …… 认为 …… 是 …… ,把 …… 当作 …… ;让 …… 作 …… ,任用 …… 为 …… ;用 …… 作 …… ,把 …… 作 ( 为 ) …… 以为 认为他 ( 它 ) 是,认为;用它来 …… 之谓 叫作,就是,才算;这就叫作;就是,说的就是 至于 到了,一直到;竟至于,结果,终究,到 …… 结局,到 …… 时候 实战演练 1. 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石之铿然有声者 A .古之人不余欺也 B .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C .得双石于潭上 D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宾前 定后 状后 判断句 定后 实战演练 2.与“大王来何操”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A.若属皆且为所虏 B.客何为者 C.亚父者,范增也 D.具告以事 实战演练 3. 选出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 ( ) A .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B .此帝王之资也 C .我,子瑜友也 D .此乃天也 实战演练 4. 选出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 ( ) 例句: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A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B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C .其制稍异于前 D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实战演练 5. 下列句子中无省略现象的是 ( ) A .引以为流觞曲水 B .列坐其次 C .亦足以畅叙幽情 D .悟言一室之内 实战演练 6. 句式特点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A.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B.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C.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D.验之以事,合契若神。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