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3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专题冲刺卷:专题十一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专题冲刺卷
专题十一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考点39:灿烂的中华文化(1-14题 26题); 考点40: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15-25题 27、28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说明:请将选择题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主观题写在答题纸上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 1.《人民日报》载文指出,行进在民族复兴的征途上,让文物“沃土”滋养心灵,让凝结在文物中的历史记忆和“文明光芒”照进现实,我们未来的道路必能越走越宽。 这是基于( ) ①文物可以影响和培养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②文物是中华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③文物能增强民族的文化认同感 ④文物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乡愁是一碗水,乡愁是一杯酒,乡愁是一朵云,乡愁是一生情。”纪录片《记住乡愁》讲述了100个村落故事。每集讲述一个传统村落的生活故事和文化传承,片中浓浓的乡愁、细腻的故乡情感、厚重的文化沉淀,引发海内外众多观众共鸣。 这种共鸣( ) A.是对中华文化认同感与归属感的反映 B.是推动中华文化发展的动力 C.显示了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D.彰显了中华文化强大生命力 3.出门在外,最难改的是乡音,最亲切的是方言。方言被称作我国民间文化的活化石,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方言却日渐式微,流失严重。 一些人士和地方疾呼,保护方言刻不容缓,这是因为我国方言( ) ①魅力独特,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 ②因时而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③绚丽多彩,是地域文化的基本载体 ④运用广泛,是不同民族间沟通交流的工具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2017年9月4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在中国厦门闽南大戏院拉开帷幕,晚会以大海为主线,围绕“扬帆未来”为主题,通过钢琴与提琴对话,演绎中国名曲《大海啊,故乡》,背景中呈现了中国大雁塔,埃及金字塔,巴西面包山等。 由此可见( ) A.金砖国家对文化有强烈归属感 B.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C.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D.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前提 5.宋明儒者皆有“出入释老”之经历,正因为出入佛老,才能真正体会到儒佛思想质异同,使儒学思想得到进一步的充实和完善,促使了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这体现了( )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B.中华文化的继承性 C.中华文化一脉相承 D.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6.随着“中文热”在世界范围内的升温,文化部推出了汉字教材《100个汉字认识中国》。《100个汉字认识中国》与常见的汉字教材有着显著区别,它更注重呈现汉字的文化底蕴与审美价值,以神话传说、历史故事、节庆习俗、文学典故等为汉字塑造了丰满的形象,使其流畅易懂、精妙优雅。 该教材( ) ①展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反映了中华文化具有较强的包容性 ③有利于中西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④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7.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我国基于人类共同发展提出的理念,这源于中华文明“天下”情怀:从“以和为贵”的和平思想,到“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处世之道,再到“计利当计天下利”的价值判断,中华文化薪火相传,绵延不绝。 这表明( ) ①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②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③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基本特征 ④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植根于绵延千年的中华民族精神之中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8.从健康饮品新宠oolongtea(乌龙茶),到中国古典文化代表性词汇fengshui(风水)、再到Redology(红学)。中文不断给英文提供新词,中文对国际英语的冲击比英语国家还大。 这反映了( ) A.汉字文化的内涵极为丰富 B.中文比其他语言更具优越性 C.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格局中的作用更加突出 D.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 9.版画,是在各种不同材料的版面上通过手工制版印刷的一种绘画(木版、石版、钢版、锌版、麻胶版等品种)。以福建建阳为中心的建安派,作品多出于民间工匠,雕刻质朴;以南京为中心的金陵派,作品以戏曲小说为主;以杭州为中心的武陵派,题材开阔,刻制精美;大兴安岭地区版画则以森林、冰雪、界江、北极等为题材。 这表明( ) ①文化既有共性,又有个性 ②版画都是中华之魂宝,民族之骄傲 ③版画文化具有区域性特征 ④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论语》和《老子》分别为儒道两家的经典,对于中华文化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 响。《论语》主要讲以“仁”为核心的道德规范和为人处世之方,而《老子》五千言之主旨在于把握客观事物变化之常规,从而顺其自然,达到“无为而无不为”之境地。旨趣大异的两部经典,却成了中华文化的两大源头。 这说明中华文化( ) A.源远流长,异彩纷呈 B.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C.相互交流,逐渐趋同 D.中华瑰宝,民族骄傲 11.维吾尔族以面食为主,喜食羊、牛肉,饮花茶、 砖茶,尤喜喝奶茶;柯尔克孜族的肉食常见者有炖马肉、炖牛肉、炖羊肉;哈萨克族喜吃抓饭,很少吃蔬果。 这些各具特色的民族饮食文化,都是( ) ①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中华民族特性的具体体现 ③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④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青瓷是中国传统瓷器的一种,以瓷质细腻、线条明快流畅、造型端庄浑朴、色泽纯洁而斑斓等特点著称于世。 精美绝伦的青瓷艺术从一个侧面主要体现了中华文化( ) A.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B.源远流长,绵延不绝 C.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D.薪火相传,推陈出新 13.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它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它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是一个民族内在精神品格的生动写照。 材料说明( ) ①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中国灿烂的古代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 ②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独树一帜得益于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 ③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 ④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如同一部部石刻的史书,激发起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信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京剧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它是在18世纪下半叶经徽戏、秦腔、汉调的融合,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的。 京剧的形成体现了( ) A.各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异彩纷呈 B.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C.中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包容性 D.不同文化都能够实现相互融合 15.2017年,我国在中小学教材中全面落实“14年”抗战概念,这可以让广大青少年更加准确地了解、正视抗战历史,增强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 这样做( ) ①是民族文化创新的重要举措 ②是基于尊重历史的正确选择 ③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④是由中日国际关系决定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在中国水墨画里,“墨分五色”中的“五色”常指“焦、浓、重、淡、清”,即只用水墨,也可使画面产生视觉效果的变化,阴阳明暗、凹凸远近、苍翠秀润、动静巨微,尽在“五色”之妙。 下列认识正确的有( ) ①“墨分五色”在墨色运用上丰富多变,是辩证思维的体现 ②墨色浓淡的变化表现出无穷境界,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③墨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载体,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表现 ④追求内敛、含蓄,崇尚飘逸、空灵,是时代精神的典型特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习近平同志曾指出,要“多推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的改革”“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 下列观点最接近习近平讲话精神的有( ) ①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史记·报任安书》) ②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荀子·王制》) ③民者,国之根也,诚宜重其食,爱其命。(陈寿《三国志·吴书》) 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如果孔子生活在当今时代,并周游列国。当他去白宫拜访奥巴马时, 可能阐述的合理观点是( ) ①中华民族爱好和平,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 ②汉字的发明和使用,标志着人类进入了文明时代 ③文化具有多样性,必须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 ④世界各国文化只有交流、借鉴、包容,才能走向趋同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9.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办的“英雄史诗 不朽丰碑——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主题展览”,通过大量珍贵的图片和实物,全景式展现了红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艰苦卓绝的光辉历程,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 下列表述与该展览主题最为贴切的是( ) A.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B.营造文化氛围,促进文化创新 C.传承历史文化,展现时代精神 D.坚定理想信念,推动文艺繁荣 20.2017年11月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刑法修正案(十)。在公共场合侮辱国歌的行为被写入刑法,情节严重的可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 此举有利于在全社会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因为爱国主义( ) A.是我们中华民族时代精神的核心 B.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的决定力量 C.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D.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 21.琼州胜景五公祠有副脍炙人口的对联:“只知有国,不知有身,任凭千般折磨,益坚其志;先其所忧,后其所乐,但愿群才奋起,莫负斯楼。” 这幅对联生动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中( ) ①公正廉明、崇尚平等的民主精神 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 ③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顽强斗志 ④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超然胸襟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2.以传统节日清明节为契机,我们缅怀英烈、告慰英灵,并以此学习和发扬革命先烈的光荣传统,弘扬英雄精神,继承先烈遗志。我们必须弘扬英雄精神,充分发挥英雄精神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作用。 关于英雄精神,认识正确的是( ) ①英雄精神是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 ②弘扬英雄精神是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③英雄精神是民族繁荣的精神动力 ④弘扬英雄精神要以改革和创新为核心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23.民族精神不是虚无缥缈的。它在我国古代经典《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及浩瀚史书中,在鲁迅的《狂人日记》、矛盾的《白杨礼赞》、冰心的《致小读者》中……只要认真读它们,都能受到民族精神的熏陶。 材料说明( ) ①民族精神深深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 ②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 ③我国优秀文化作品中凝聚着民族精神 ④只有大力创作优秀的文化作品,才能弘扬民族精神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24.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塞罕坝人经过55年的艰苦奋斗,三代人顽强拼搏,创造了荒原变林海,沙漠变绿洲的奇迹,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 这彰显了中华民族的( ) ①爱国主义精神 ②团结统一的精神 ③爱好和平精神 ④自强不息精神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5.一回回倒地,一次次跃起,一记记扣杀,点染几代青春,唤醒大国梦想。“铁榔头”郎平,因排球而生,为荣誉而战。“铁榔头”郎平两次在中国女排最困难的时期,主动接下了中国女排主帅这个“星球上压力最大的职业”,率中国女排重返世界之巅。 从“铁榔头”身上折射出,在当代中国( ) A.民族精神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B.核心价值博大精深,人人践行 C.中华美德治国化民,指引方向 D.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凝聚力量 二、材料分析题 26.材料 自先秦至当代,中国人“天人合一”的宇宙情怀、“天下一家”的人类情怀、“中和之道”的协调智慧一路走来,款款而行。 “礼之用,和为贵。”和平是中国展现给世界的第一印象, 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第一法则。“中华民族是热爱和平的民族。一个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一定要在其薪火相传的民族精神中来进行基因测序。有着5000多年历史的中华文明,始终崇尚和平,和平、和睦、和谐的追求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中国不认同国强必霸的陈旧逻辑,只要秉承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就可以实现文明和谐,本着和平、和睦、和谐的精神追求,困扰西方世界上百年的一个个命题,被中国智慧一举廓清。中华文明古国,正以崭新的精神面貌和卓越的东方智慧,重返世界舞台中央。 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文化的知识,谈谈命运共同体的中国。 27.—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中华民族英雄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近年来.有的人打着“还原历史真相”的旗号颠覆英雄、歪曲历史、消解崇高,如胡诌“黄继光堵枪眼不合情理”“‘火烧邱少云’违背生理学”“董存瑞炸碉堡为虚构”等。凡此种种混淆是非的谣言借助网络等传媒随意传播,一些网民盲目跟风、随手转发。这种抹黑英雄形象的谣传引起了一些人历史认知混乱和价值观迷失。还原历史、守护英雄、捍卫崇高,就是守护良知、正义和精神家园。战场上多次负伤的志愿军老战士李继德动情地说:“黄继光堵枪眼时,我在现场! ”当年的老排长郭安民挺身直言,燃烧弹点燃伪装草,“大火整整烧了二十多分钟,邱少云始终一动不动”。董存瑞的生前战友郅顺义多次口述力证,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就在他的掩护之下…… 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结合材料,运用在文化生活中选择的相关知识, 探究如何守护英雄、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28. 习近平总书记说,“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长期以来,广大劳模以平凡的劳动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铸就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是我们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全国各族人民都要向劳模学习,以劳模为榜样,发挥只争朝夕的奋斗精神,共同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 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民族精神知识,分析弘扬和培育劳模精神的重要性。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A 解析:让文物“沃土”滋养心灵,我们未来的道路必能越走越宽,这是基于文物能增强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可以影响和培养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感,①③正确且适合题意;庆祝中华民族节日是中华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②说法错误;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④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 中华文化的特点 2.答案:A 解析:《记住乡愁》纪录片引发观众共鸣,说明观众对蕴含其中的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所以A符合题意;社会实践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源泉和动力,B与题意无关;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体现为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材料中没有体现中华文化与其它民族文化的关系问题,故C与题意无关;材料中对文化“乡愁”的共鸣体现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与D选项无关。 3.答案:B 解析: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方言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体现了我国中华文化的区域性特征,①③适合题意;②④不构成本题的原因,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中华文化的区域性 .如何区分中华文化的区域性和民族性?二者侧重点不同,区域性侧重于地域色彩,民族性侧重于文化的民族差异。中华大地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程度千差万别,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产生了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如滇黔文化、吴越文化、齐鲁文化、楚文化、巴蜀文化、岭南文化、三秦文化等。中华民族是多民族共同体,不同民族有不同的生活环境、宗教信仰、语言文字和生活习俗,故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4.答案:C 5.答案:D 解析:正因为出入佛老,才能真正体会到儒佛思想质异同,使儒学思想得到进一步的充实和完善,促使了理学的产生和发展。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D正确且适合题意;ABC都与题意不符,均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正确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①求同存异侧重于不同文化之间相处时的一种外在的、静止的状态;兼收并蓄侧重于不同文化之间的一种内在的、动态的交流、借鉴与融合。②包容性不是说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被其他民族吸收、借鉴,而是中华文化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另外,包容性也并非是说融合其他民族文化或融入其他文明。③判断中华文化包容性的常见标志词:广泛吸纳、博采众长、古今交融、中西合璧、和而不同、和睦相处、完美结合、融入、借鉴等。 6.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査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 随着“中文热”在世界范围内的升温,文化部推出了汉字教材《100个汉字认识中国》,以神话传说等形式为汉字塑造了丰富的形象,使其流畅易懂、精妙优雅,这不仅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而且可以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①④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也没有体现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②③排除。故答案选C。 7.答案:C 8.答案:D 解析:材料描述了中文对英语的影响较大,这体现了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日益增强,D符合题意;材料描述的是汉字的影响力,而不是内涵丰富,A不符合题意;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文化生产力作用,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D。 考点:中华文化 9.答案:B 解析:版画,是在各种不同材料的版面上通过手工制版印刷的一种绘画,但不同地域的版画都带有地域特色,说明文化既有共性,又有个性,说明版画文化具有区域性特征,故①③符合题意。②错误,中华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它们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材料中并没有强调文化多样性的地位,故④与题意不符。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 (1)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 ①独树一帜的文学艺术: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而绚丽、风格鲜明而独特。 ②独领风骚的科学技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2)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 区域文化形成的原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3)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 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0.答案:A 11.答案:C 12.答案:A 解析:青瓷艺术精美绝伦,以其极高的艺术成就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故A符合题意。材料中并没有涉及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以及推陈出新,故B、C、D均与题意不符。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准确理解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中华 文化 基本 特征 (把握 特征 的区别) 源远 流长 表现(见证):汉字、史书典籍 衰微的时间和原因 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才能再创辉煌,续写壮丽 博大 精深 独树一帜 中华文学艺术;中国科学技术 多元一体 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原因:自然条件 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 民族性: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 了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呈现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特征的重要原因:特有的包容性 13.答案:C 解析:①在材料中没有涉及;园林艺术“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表明它的源远流长,②正确;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③错误;“是一个民族内在精神品格的生动写照”说明可以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信心,④正确;选C。 中华文化的特征 . (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近几年高考的重要内容之一,在选择题中,主要是考查中华文化两个基本特征的区分与判断;在主观题中,主要是分析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需要注意的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而中华文化的特征还包括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等。 (2)考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具体表现:如考查中华文化的区域性、民族性。理解中华文化与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可以联系第三课世界文化与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以及哲学中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14.答案:C 解析:京剧是由多种戏曲交融而成,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C项正确;京剧的形成过程是一个由“多”到“一”的过程,A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中关于京剧的形成过程,主要强调了对多种戏曲的吸收、借鉴,B项与题意无关;D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15.答案:C 16.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墨分五色”中的“五色”常指“焦、浓、重、淡、清”,即使只用水墨,也可使画面产生视觉效果的变化,阴阳明暗、凹凸远近、苍翠秀润、动静巨微,尽在“五色”之妙。这说明联系具有多样性,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我们要坚持辩证的思维方式,①②符合题意;墨是一种独特的文化载体,但不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表现,③是错误的;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④是错误的;故本题选A。 17.答案:D 18.答案:C 解析:中华民族爱好和平,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观点正确,①应选;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了文明时代,②观点错误;文化具有多样性,必须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③正确;世界文化走向趋同的观点错误,④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C。 文化的多样性、民族精神 【特别提示】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保持文化多样性可使世界永葆生机和活力,故不能让文化“趋同”。 19.答案:A 解析:本题是以“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主题展览”为背景材料,根据关键词“艰苦卓绝的光辉历程”,可知,符合该展览主题的是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而其他三个说法都不符合材料主旨,因此本题选A。 20.答案:C 21.答案:B 解析: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无论什么时候,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材料体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顽强斗志,选B;①④与材料无关。 民族精神 【考情分析】高考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考查侧重对其基本内涵、核心的准确理解。 应注意以下几个易错点: (1)民族精神由民族文化所孕育,又成为民族文化的核心,是民族文化的最本质、最深刻的体现,是民族文化的灵魂,二者不能等同。 (2)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 (3)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精华的集中表现,是民族文化的精髓,中华民族精神没有精华与糟粕之分。 22.答案:A 23.答案:C 解析:题中事例说明民族精神深深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我国优秀文化作品中凝聚着民族精神,①③选项现点正确且符合题意;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而不是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②选项观点错误;弘扬民族精神要大力创作优秀的文化作品,但并不是只有大力创作优秀的文化作品,才能弘扬民族精神,④选项观点错误,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中华民族精神 .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 (1)重要性——从民族精神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看: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2)必要性——从民族精神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看: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高举民族精神的火炬,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极为重要的任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3)现实性——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关系看:文化反作用于政治和经济,弘扬民族精神为社会主义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弘扬民族精神有助于民族团结,提升民族凝聚力,提高综合国力,提升国际竞争力。 24.答案:D 25.答案:A 解析:从“铁榔头”身上折射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说明了民族精神生生不息,具有历久弥新的品质,故A符合题意。B错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不是人人都在践行。C错误,在当代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引方向。D错误,中华民族精神凝聚力量。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民族精神就是一种精神力量。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能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②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能够促进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 ③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⑤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二、材料分析题 26.答案: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是对中国传统“和”文化的继承和在实践基础上的创新,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民族气派。 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命运共同体”既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宇宙观和人类情怀,又秉承了中国处理复杂问题的卓越智慧。 ③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植根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是引领中华儿女和国际社会创造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源泉。 ④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命运共同体是中华民族和平、和睦、和谐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发展。 27.答案:尊重历史事实,增强辨别信息真伪、抵御落后文化和错误言论的能力。大力宣传英雄精神,使群众懂得英雄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继承和弘扬英雄精神。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华民族精神。首先要充分认识中华民族精神的地位与作用;其次要认识到民族精神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以利于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最后结合本题组织答案时,还要注意紧扣材料,如坚持正面宣传,同时抵制错误的思想和行为等。 28.答案:①劳模精神是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弘扬和培育劳模精神有利于丰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②中华民族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③弘扬劳模精神,有利于各族人民向劳模学习,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④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增强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解析:劳模精神也是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故本题问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劳模精神可以借用为什么要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来回答,从弘杨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必要性、意义等角度对其展开具体论述。注意回答时要适时引入劳模精神。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特别提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不会导致狭隘的民族主义。中国共产党历来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既坚持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和民族文化,同时也主张尊重其他民族的利益和文化,学习其他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同世界上各民族共同进步和发展。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