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三区一县”四校高一上学期联合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三区一县”四校高一上学期联合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三区一县”四校高一上学期联合考试 地理试题(解析版)‎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l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 5分,共6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天宫一号是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和空间实验室,属载人航天器。天宫一号绕地球一圈的运行时间约为90分钟。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 天宫一号与某天体构成一个天体系统,该天体及其所在的天体系统分别是 A. b、河外星系 B. c、地月系 C. d、太阳系 D. e、银河系 ‎2. 与地球上生命形成无关的是()‎ A. 月球绕地球公转 B. 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层 C. 液态水的存在 D. 日地距离适中 ‎【答案】1. B 2. 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太阳系和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 ‎【1题详解】‎ 读图,图中a为水星、b为金星、c为地球、d为火星、e木星、f为土星、g为天王星、h为海王星.“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绕地球飞行,与图中字母所示的某天体构成一个天的天体系统分别是c ‎、地月系,B正确。‎ ‎【2题详解】‎ 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包括适宜的温度、液态水和较厚的大气层和光照;较安全的行星际空间,故与B、C、D项有关。月球绕地球公转无关,A正确。‎ ‎【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 ‎2017年9月5日,太阳表面出现了当年最大的黑子,6日又爆发了两次耀斑。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 照片中的黑子这种太阳活动现象出现在 A. 光球层上 B. 日冕层上 C. 色球层上 D. 日核上 ‎4. 太阳耀斑爆发对地球带来的可能影响不包括 ‎ A. 指南针失灵 B. 许多地区的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 C. 两极地区出现极光 D. 全球许多地方出现地震 ‎【答案】3. A 4. D ‎【解析】‎ ‎【分析】‎ 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黑子和耀斑.黑子出现在光球层上,耀斑出现在色球层上。‎ ‎【3题详解】‎ 光球层上常出现暗黑斑点,叫太阳黑子,A正确。‎ ‎【4题详解】‎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对电离层,扰乱无线电短波通信;对磁场,产生“磁暴”现象;极地附近产生极光;气候发生异常:暴雨、干旱等.地震与太阳活动无关,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和耀斑的分布,属于简单的识记题,检查学生识记情况,比较简单。‎ ‎5.2018年7月19日至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阿联酋、塞内加尔、卢旺达、和南非进行国事访问,在此期间有关北京和南非约翰内斯堡的昼夜长短情况,描述正确的是 A. 北京市比约翰内斯堡白昼时间长,且北京市白昼24日比19日昼更长 B. 北京市比约翰内斯堡白昼时间长,且北京市白昼24日比19日昼稍短 C. 北京市比约翰内斯堡白昼时间短,且北京市白昼24日比19日昼更短 D. 北京市比约翰内斯堡白昼时间短,且北京市白昼24日比19日昼更长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地球昼夜长短的变化。‎ ‎【详解】7月19日至24日太阳直射北半球,直射点向南移动,北半球昼长夜短,且昼越来越短,南半球相反,北京位于北半球,约翰内斯堡位于南半球,北京市比约翰内斯堡白昼时间长,且北京市白昼24日比19日昼稍短,B正确。‎ ‎【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 一位中国工程师乘坐从北京飞往华盛顿的飞机,日落时正好飞越国际日期变更线,此时北京时间10点,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6. 此时,全球新的一天的范围占全球的比重是 A. 3/4 B. 5/12 C. 7/12 D. 1/3‎ ‎7. 若飞机继续飞行5个小时到达华盛顿,则到华盛顿时,当地时间(西五区)是 A. 2:00 B. 3:00 C. 5:00 D. 19:00‎ ‎【答案】6. C 7. 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地球自转的意义。‎ ‎【6题详解】‎ 从从北京飞往华盛顿飞机飞越国际日期变更线时北京时间(东经120度)为10点,那么180度此刻为14点;东十二区的区时是几点,则新的一天即占几个时区,此时180°为14时,故新的一天占14个时区,即新的一天占全球的14/24,即7/12。C正确。‎ ‎【7题详解】‎ 此时为北京时间(东八区时间)10时,再飞行5个小时到达华盛顿,则到达时北京时间为15时,而西五区区时较东八区晚13个小时,故当地时间为2点。A正确。‎ ‎【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 ‎8.如果地球自转轴与黄道平面(地球绕日公转平面)的夹角为A°,地球公转一周,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移动范围是 A. 南北纬A°之间 B. 南北纬90°-A°‎ C. 小于南北纬23° D. 大于南北纬66°‎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详解】地球公转一周,太阳直射点在回归线之间移动一个周期,因为地球的自转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为A°,所以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的夹角即回归线的纬度等于90°-A°,所以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移动的范围是南北纬90°-A°之间。B正确。‎ ‎【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 读“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局部图”,④界面以下纵波和横波速度明显加快,完成下列各题。‎ ‎9. 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 A. ①层 B. ②层 C. ③层中的软流层 D. 以上都不对 ‎10. 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①层的厚度海洋较陆地大 B. ①层、②层构成地壳 C. ③圈层最可能为液态 D. ④界面是古登堡界面 ‎【答案】9. C 10. 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地球的内部圈层。‎ ‎【9题详解】‎ 经过莫霍面以下,纵波和横波速度明显增加,③层为地幔,在地幔的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是岩浆的重要发源地,C正确。‎ ‎【10题详解】‎ ‎④界面是莫霍面,④界面以上为地壳,B正确。①层的厚度海洋较陆地小,③圈层纵波和横波速度明显加快,不可能是液态。‎ ‎【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 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位于内蒙古高原、大兴安岭、燕山山脉的接合部,花岗岩石林地貌为其主要特色之一,读图完成下列各小题。‎ ‎11. 该山体岩石的类型对应右图中的 ‎ A. a B. b C. c D. d ‎12. 该山体岩石形成的地质作用为 ‎ A. 岩浆侵入作用 B. 岩浆喷出作用 C. 外力作用 D. 变质作用 ‎【答案】11. C 12. A ‎【解析】‎ ‎【分析】‎ 本题地壳物质循环及对地表的影响。‎ ‎【11题详解】‎ 图示为花岗岩山体,花岗石是侵入岩,岩浆岩的一种。右图中d只能形成一种岩石,故d为岩浆,c为岩浆岩,外力作用会形成沉积岩,因此,a为变质岩,b为沉积岩。故C正确。‎ ‎【12题详解】‎ 花岗岩是岩浆活动侵入到地壳上部形成的侵入岩。形成侵入岩后,经地壳上升运动,出露地表,后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等作用下,形成了该景观。A正确。‎ ‎【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 ‎13.读“红海剖面示意图”,有关图中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 ①类岩石是岩浆侵入地壳冷凝形成 B. 图示区域的地壳由板块张裂作用形成 C. 图示区域的地壳因水平挤压断裂而成 D. ①可重新返回岩石圈中的软流层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地壳物质循环及对地表的影响。‎ ‎【详解】根据图中的信息可知①类岩石为玄武岩,玄武岩是由岩浆喷发,喷出地表,快速冷却凝固形成,A错误。红海处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张裂处,地壳是由板块张裂作用形成,B正确,C错误。岩石圈位于软流层以上,D错误。‎ ‎【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 ‎14.读“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图中区域 A. A处地质构造具有良好储水条件 B. B处地质构造是地铁隧道的工程选址 C. C处有河流流经,适宜建坝蓄水 D. 我国的汾河谷地按成因划分属于图中的D处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貌。‎ ‎【详解】根据图中的岩层弯曲分析A是背斜,地下水往往在向斜盆地中A错误;B是向斜.地铁隧道的工程选址在背斜构造中,B错误;C是断层构造.水库建设应尽量避开断层,C错误;D下降的形成地堑构造,汾河谷地为地堑构造,D正确。‎ ‎【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 人民币被誉为中国的名片。目前人民币一共发行了五套,一些风景被印在它们背面。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5. 图中四种地貌景观与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A. 甲一一冰川侵蚀 B. 乙一一褶皱山 C. 丙一一风力侵蚀 D. 丁一一流水侵蚀 ‎16. 丙地景观所在地属于 A. 内蒙古高原 B. 青藏高原 C. 云贵高原 D. 西北地区 ‎【答案】15. D 16. 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地貌景观的成因及分布。‎ ‎【15题详解】‎ 壶口瀑布是流水侵蚀,泰山是断块山,桂林山水是流水的侵蚀、溶蚀,长江三峡是地壳抬升、流水侵蚀形成的。D正确。‎ ‎【16题详解】‎ 桂林山水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位于云贵高原,C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认清图案的景观,然后根据景观的成因去分析解答。‎ ‎17.雾淞俗称树挂,是在严寒的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华而成,下面不属于雾淞的形成条件是 A. 冬季夜间长,辐射降温强,气温日较差大 B. 冬季夜间有云,昼夜温差小 C. 低空水汽充足 D. 风力微弱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大气的热力作用。‎ ‎【详解】冬季夜间长,辐射降温强,气温日较差大,晚上温度低有利于雾凇的形成,A项说法正确;有云的夜晚,昼夜温差小,夜晚温度较高,不利于雾凇的形成,B项说法错误;空气湿度大,水汽易饱和,容易形成雾凇,C想说法正确;雾凇需要静风或微风条件,因此出现逆温时近地面空气相对稳定,有利于雾凇的形成,D说法正确。选B。‎ ‎【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 雾霆天是指空气中因悬浮着大量微粒而形成的混浊形象。下左图为我国某地雾霆天气前后对比图,下右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8. 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 A. ① B. ③ C. ④ D. ⑤‎ ‎19. 雾霆天气时,右图中的 A. ①减弱 B. ②增强 C. ③增强 D. ⑤减弱 ‎【答案】18. C 19. 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大气的热力作用。‎ ‎【18题详解】‎ 由于大气层中的水汽、尘埃和二氧化碳对太阳的短波辐射吸收能力较弱,因此大部分太阳辐射能直接到达地表.地表在吸收了太阳短波辐射后,不断增温的同时释放长波辐射.近地面大气对地面的长波辐射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从而大气增温.故得知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①为太阳辐射,③削弱后的太阳辐射, ④为地面辐射,⑤为大气逆辐射,C正确。‎ ‎【19题详解】‎ 雾霾天气时,图中的①太阳辐射不变,A错误。②大气的反射作用增强,B正确。③地面辐射减弱,C错误。⑤大气逆辐射增强,D错误。‎ ‎【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 ‎20.下图中曲线表示“近地面的等压面”。读图,此图近地面的气流运动方向是 A. 由水库流向裸地 B. 由水库流向林地 C. 由裸地流向水库再流向林地 D. 分别由裸地和林地流向水库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 ‎【详解】水库等压线下凹,故为低压,而林地和裸地等压线上凸,故为高压.而气流在水平方向上,总是由高压流向低压,即为从裸地和林地流向水库.D正确。‎ ‎【点睛】理解记忆热力环流,运用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属于基础题.‎ 读“北半球某近地面水平气压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21. 下列图中能正确表示AB高空等压面状况的示意图是 A. B. ‎ C. D. ‎ ‎22. 在图中甲处风向为 A. 东北风 B. 西北风 C. 东南风 D. 西南风 ‎【答案】21. B 22. 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等压线图示的综合分析。‎ ‎【21题详解】‎ 根据近地面的气压分布与高空的相反,则判断A处高空气压较低;B 处高空气压较高,结合等压面弯曲的一般规律:高压处等压面向上凸,低压处等压面向下凹,故判断B图正确。‎ ‎【22题详解】‎ 根据其等压线分布,风向斜穿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即由A指向B并向南偏,为西北风,B正确。‎ ‎【点睛】本题难度一般,属于等压线图示的常规性考点。‎ ‎23.读“全球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局部示意图”,描述正确的是 A. 丙气压带是热力作用形成的 B. 甲风带是北半球的低纬信风带 C. 丙是副极地低气压带 D. 乙风带控制下温和湿润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全球气压带和风带。‎ ‎【详解】读图可知甲风带为东南风,乙风带为西南风,则丙气压带为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带,B、C错误。副热带高气带是动力作用形成,A错误。西风带控制下温和湿润,D正确。‎ ‎【点睛】理解记忆全球气压带和风带,运用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属于基础题.‎ ‎24.下图为“甲、乙两地的气候资料图”。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为 A. 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B. 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C. 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D. 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答案】D ‎【解析】‎ 甲最冷月在零度以下,全年降水都比较少,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最冷月在零度以下,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选择D。‎ ‎25.当亚洲高压势力强盛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夏威夷高压势力强 B. 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冷高压切断 C. 此时地球公转至远日点附近 D. 此时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向北移动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气压带的季节变化。‎ ‎【详解】亚洲高压势力强盛时,为北半球冬季,夏威夷高压势力较弱,A错误。北半球陆地气温低,形成高压,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冷高压切断,仅保留在海上,B正确。此时地球公转至近日点附近,C错误。此时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向南移动,D错误。‎ ‎【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 珀斯是一个多风的城市,夏季以微风为主,一天中风向多变,冬季风力强劲,素有澳大利亚“风城”之称,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6. 珀斯夏季以微风为主,风向日变化明显的原因是 A. 地处沙漠,昼夜温差大 B. 夏季多晴天,昼夜温差大 C. 地处沿海平原,地形平坦 D. 植被常绿茂密,减弱风力 ‎27. 帕斯冬季风力强劲的原因不包括 A. 冬季受西风控制 B. 西侧没有地形阻挡 C. 受来自内陆的东南信风影响 D. 冬季,南北温差大,中纬度地区气压梯度力大 ‎28. 帕斯风力强劲的时期 A. 亚洲高压强盛 B. 正值当地葡萄的收获季节 C. 享受帕斯海滩阳光浴的最佳季节 D. 我国南北温差小 ‎【答案】26. B 27. C 28. 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察世界地理知识,学生要熟悉世界地理的主要知识,掌握海陆风形成原因。‎ ‎【26题详解】‎ 珀斯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多晴天,昼夜温差大,海陆风变化明显,所以说夏季风向日变化明显,选择B。‎ ‎【27题详解】‎ 珀斯属于地中海气候,冬季风力强劲,是由于冬季受西风控制,地形平坦阻力小,南北温差大,中纬度地区气压梯度大,不受东南信风影响,C正确。‎ ‎【28题详解】‎ 帕斯风力强劲的时期为冬季,北半球为夏季,亚洲低压强盛,A错误;当地葡萄的收获季节是南半球的秋季,此时为当地的冬春季节,B错误;珀斯海滩阳光浴的最佳季节是当地的夏季,C错误;我国正处夏季,南北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D正确。‎ ‎【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 ‎29.下图为某天气系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城市被低气压控制,可能有降水 B. a地大风降温,天气晴朗 C. c地刮东北风 D. b地雨过天晴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锋面气旋。‎ ‎【详解】锋面只能与气旋相结合,故城市受低压控制,A正确;a 地受冷锋影响,故多大风、阴雨和降温天气,B错误;图示c处位于暖锋后,盛行偏南风,C错误;b处此时位于暖锋前,出现连续性降水,D错误。‎ ‎【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 ‎30.读天气系统示意图,若该天气系统控制我国大部分地区,则我国的天气为 A. 伏旱天气 B. 梅雨天气 C. 出现台风 D. 大雪天气 ‎【答案】A ‎【解析】‎ ‎【分析】‎ 主要考查了气压系统与天气,从图中可以看出,中心气流辐散,为反气旋。‎ ‎【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中心气流辐散,为北半球反气旋,若图中天气系统控制我国大部分地区,此时为北半球夏季,我国的天气为伏旱天气.A正确。‎ ‎【点睛】本题难度适中,属于知识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气压系统与天气。‎ ‎31.城市化对水的自然循环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①人口增多导致地下径流增加②城市硬底化减少城市内涝 ‎③地表植被减少导致下渗量减少④城市规模扩大导致降水增加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城市化的影响。‎ ‎【详解】人口增加,大量的使用地表径流,使得地下径流减少,①错误;城市硬底化与建筑物增多,导致下渗作用减弱,地表径流增加,城市内涝增加,②错误;地表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影响,植被减少,下渗量减少,③正确;城市扩大,热岛效应和雨岛效应增强,导致降水量增多,④正确。故选D。‎ ‎【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 下图为我国某河流流量随月份变化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2. 该河流可能分布于我国 A. 西北地区 B. 东北地区 C. 四川盆地 D. 珠江三角洲 ‎33. 该河流1一2月出现断流的原因是()‎ A. 地表蒸发强 B. 大气降水少 C. 流域支流少 D. 冬季气温低 ‎【答案】32. A 33. 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河流的水文特征。‎ ‎【32题详解】‎ 该河流1-2月出现断流,应位于气温较低的西北地区或东北地区,只有一个汛期,出现在7、8月份,东北河流一般有春汛和夏汛,故应为西北地区的河流,A正确。‎ ‎【33题详解】‎ 该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1-2月是冬季,气温低,没有冰雪融水补给,河流出现断流现象,D正确。冬季气温低,地表蒸发弱,A错误。大气降水不是主要补给水源,B错误。流域支流没有季节变化,C错误。‎ ‎【点睛】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抓住题干的基本信息,结合河流的补给分析即可.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34.曾经的西双版纳,橡胶林在低于海拔800米的低山、丘陵地带随处可见。下图为当时因植被破坏而引起的恶性循环示意图。现今的西双版纳采用上层乔木树种,下面种植茶树、咖啡等喜光的灌木植物,底层种植药材、草果等喜阴的地被植物,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图示时期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体现了 A.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B.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C. 地理要素的稳定性 D. 地理要素的复杂性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详解】由图示内容可知后面的各种现象都是由砍伐自然植被引起,体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整体性,A正确。其余三项表述与题干、图示内容不相干。‎ ‎【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 ‎35.下图为“小尺度范围内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读图可知,如果当地大量植被遭到破坏,其地理环境可能发生的变化有 ‎①河流含沙量增大,径流量变化增大②河流水位降低 ‎③动物栖息地遭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④土壤肥力下降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 主要考查自然地理环境构成要素的变化对其他要素的影响。‎ ‎【详解】如果当地植被遭到大量破坏,该地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将降低,河流含沙量增大,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增大,丰水期水位升高,枯水期水位下降,因此②错误。C正确。‎ ‎【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 ‎36.从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分析,下列现象与我国西北内陆景观不相符的是 A. 气候干旱,多大风 B. 流水侵蚀显著 C. 生物稀少,土壤贫瘠 D. 岩石化学风化微弱,物理风化显著 ‎【答案】B ‎【解析】‎ ‎【详解】陆地环境的整体性是组成陆地地理环境的各个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特征;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气候干旱,多大风天气,风力侵蚀作用,A符合、B不符;降水稀少,岩石化学风化微弱,物理风化显著,D符合;生物稀少,土壤贫瘠,C符合。选B正确。‎ 自然带通常指主要受地带性分异因素影响,在地表大致沿纬线方向呈带状延伸分布,并具有一定宽度的地带性自然区划单位。图为非洲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7. 图中④自然带的名称是()‎ A. 热带荒漠带 B.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C. 热带雨林带 D.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38. 图中自然带①②③④体现了陆地环境 A.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B.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C.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D. 非地带性规律 ‎39. 造成图中自然带①②③④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 地形 B. 降水 C. 热量 D. 洋流 ‎【答案】37. C 38. C 39. C ‎【解析】‎ ‎【37题详解】‎ 图中①自然带位于赤道地区的刚果盆地热带雨林气候区,所以其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选C。‎ ‎【38题详解】‎ 自然带①②③④的变化是由赤道向两极的变化,是纬度地带性的表现,选C。‎ ‎【39题详解】‎ 自然带①②③④的变化,是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的体现,其基础影响因素是热量,选C。‎ ‎【点睛】从赤道到两极分异规律表现为从南到北植被分布依次为:热带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这是以不同纬度之间热量差异为基础而形成的;沿海向内陆分异规律主要表现为由沿海到内陆的植被分布依次为森林、草原、荒漠。这是以海陆位置的不同导致的水分差异为基础形成的。垂直地带性差异是由于海拔的高低而导致的热量的差异,海拔越高,气温越低,能得到热量也越少,因此,垂直地带性差异的表现与从赤道到两极分异相类似,只不过是将这个表现是垂直而不是水平的!‎ ‎40.下列属于地方性分异规律的是 A. 横断山区植被的垂直变化 B. 东北平原至塔里木盆地植被的变化 C. 亚欧大陆出现的亚寒带针叶林 D. 安第斯山脉南段东侧山麓出现的荒漠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详解】A为垂直分异规律,B为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C为纬度地带分异规律,D项安第斯山脉南段东侧山麓出现的荒漠,主要是因为东侧山麓位于山地背风坡,降水量少形成的,属于地方性分异规律。D正确。‎ ‎【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 第Ⅱ卷 二、综合题 ‎41.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甲中,包含a、c、d、e的循环称为___________,它使陆地水不断得到更新,使水资源得以再生。‎ ‎(2)如果图乙表示1月北印度洋海区的季风洋流,此时日本的一艘油轮从波斯湾回国恰经过此海区,那么该油轮航行为____‎ A.顺风顺水 B.逆风逆水 C.顺风逆水 D.逆风顺水 ‎(3)形成洋流D的主要动力是___________,按性质属于___________。‎ ‎(4)洋流C对沿岸地区的气候的影响是___________。‎ ‎(5)试分析E海域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___________。‎ ‎(6)若E海区有一大型油轮发生石油泄漏,洋流对海洋污染的负面影响是___________。‎ ‎(7)乙图中能正确表示B洋流的是___________。‎ A. B. ‎ C. D. ‎ ‎【答案】 (1). 海陆间循环 (2). B (3). 盛行西风 (4). 寒流 (5). 降温减湿 (6). 海洋底部冷海水上泛,将大量营养盐类带到表层,饵料丰富,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渔业资源丰富。 (7). 扩大污染范围 (8). 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水循环和洋流。‎ ‎【详解】(1)a为蒸发,c为水汽输送,d为降水,e为径流,包含a、c、d、e的循环称为海陆间循环。(2)1月北印度洋海区的受东北季风影响,季风洋流向西流,日本的一艘油轮从波斯湾回国须向东航行,逆风逆水,B正确。(3)D为西风漂流,是受盛行西风影响形成的寒流。(4)C为西澳大利亚寒流,对沿岸地区降温减湿。(5)E海域受东南信风,离岸风影响,形成海水上泛的补偿流,大量营养盐类带到表层,饵料丰富,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渔业资源丰富。(6)泄漏的石油会随着洋流扩散到其他地区,扩大了污染范围。(7)B为厄加勒斯暖流,南半球越往南水温越低,暖流由北流向南,B正确。‎ ‎【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 ‎42.读图“某月世界部分地区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终年受A气压带控制所形成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 ‎(2)受风带D和气压带C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 ‎(3)依据图示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可以判断该季节南亚的盛行风向为,其形成原因为___________。‎ ‎(4)下图中右图是北美洲西部的放大图,图中温哥华气候温和湿润,年降水量2000毫米左右 ‎①说明温哥华西部高大山脉的成因______。②指出温哥华的气候类型,并分析该地降水多的原因_____。‎ ‎【答案】 (1). 高温多雨 (2).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3). 西南风 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转形成的) (4). ①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挤压地壳褶皱隆起形成。 (5). ②温带海洋性气候;原因:该地西侧受北太平洋暖流影响,增温增湿;冬季,西南风从海洋上带来丰富的暖湿气流;位于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影响,降水丰富。‎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及其影响。‎ ‎【详解】(1)读图可知,A为赤道低气压带,终年受A气压带控制下的地区为热带雨林气候,其特征是高温多雨.(2)C为副热带高气压带,D为西风带,受两都交替控制形成的地中海气候,其气候特征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3)读图可知,气压带和风带北移,为夏季,此时南亚由于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转形成的西南季风。(4)哥华西部高大山脉为落基山脉,是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挤压地壳褶皱隆起形成。温哥华常年受西风控制,且有地形的抬升作用,多雨。‎ ‎【点睛】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对气候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从图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43.图甲为吉林长白山区一角、图乙为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图丙为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 ‎(1)从图甲到图丙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_______地域分异规律,形成这种分异的原因是_______的差异,这种分异规律明显的地区是北半球___________纬度。‎ ‎(2)图乙和图丙所在地区的气候类型为___________,图甲地区的典型植被是___________。‎ ‎(3)下图示意某山地植被分布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①甲地的植被应为_______‎ A.常绿阔叶林 B.常绿硬叶林 C.苔原带 D.针叶林 ‎②与北坡相比,南坡_______‎ A.水土流失较严重 B.自然带数目较多 C.年降水量较小 D.气温垂直递减率更大 ‎【答案】 (1). 经度(从沿海到内陆的或干湿度) (2). 水分 (3). 中 (4). 温带大陆性气候 (5). 温带落叶阔叶林 (6). D (7). 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 ‎【详解】(1)甲图植被茂盛,为森林;乙图为蒙古包,为草原景观;丙图为沙丘,为荒漠景观。从甲到乙再到丙,出现了由森林到草原再到荒漠的变化,体现了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原因是由沿海到内陆降水逐渐减少,中纬度这种差异最大。 (2‎ ‎)图乙和图丙所在地区降水稀少,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图甲降水较多,为温带落叶阔叶林。(3)针阔混交林和高山草甸之间为针叶林。与北坡相比,南坡针阔混交林的海拔更高,降水更丰富,且坡度更大,水土流失可能更严重,A正确,C错误;自然带数目和气温垂直递减率是一样的,B、D错误。‎ ‎【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