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3 发布 |
- 37.5 KB |
- 3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江苏省苏州市常熟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调研(解析版)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调研 一、单项选择題 1.下列有关细胞中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葡萄糖、核糖都是不能再水解的糖 B. 蔗糖、果糖都是还原性糖 C. 脱氧核糖、麦芽糖都可存在于动物细胞中 D. 纤维素、糖原都是细胞中的储能物质 【答案】A 【解析】 【分析】 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果糖等属于不能水解的糖,是单糖;蔗糖、麦芽糖和乳糖是由2个单糖组成的二糖;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糖原是由葡萄糖聚合形成的多糖。 【详解】葡萄糖、核糖都单糖,属于不能再水解的糖,A正确;蔗糖属于非还原糖,B错误;麦芽糖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糖,不可能存在于动物细胞中,C错误;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之一,但是不是细胞中的储能物质,D错误。 2.下列关于蛋白质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变性蛋白质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 B. 细胞膜、细胞质基质中负责转运氨基酸的载体都是蛋白质 C. 细胞内蛋白质发生水解时,通常需要另一种蛋白质的参与 D.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之间可按不同的方式脱水缩合 【答案】C 【解析】 【分析】 1、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和体现者,蛋白质的结构多样,在细胞中承担的功能也多样,有的蛋白质是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有的蛋白质具有催化功能,如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有的蛋白质具有运输功能,如载体蛋白和血红蛋白;有的蛋白质具有调节机体生命活动的功能,如胰岛素;有的蛋白质具有免疫功能,如抗体。 2、蛋白质或多肽中含有肽键,可与双缩脲试剂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详解】A.变性蛋白质的肽键没有断裂,所以仍然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A错误; B.氨基酸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细胞膜,需要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协助,而细胞质基质中负责转运氨基酸进入核糖体的是tRNA(化学本质是核酸),B错误; C.细胞内蛋白质发生水解时需要蛋白酶催化,而蛋白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C正确; D.氨基酸之间都是按相同的脱水缩合方式形成蛋白质,D错误。 故选C。 3.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心肌细胞内有大量的线粒体,有利于能量的供应 B. 浆细胞内有丰富的高尔基体,有利于抗体的分泌 C. 小肠上皮细胞细胞膜上有大量突起,有利于附着更多的载体蛋白 D. 神经细胞轴突末梢有大量突起,有利于附着更多的神经递质受体蛋白 【答案】D 【解析】 【分析】 1、线粒体是有氧呼吸主要场所,线粒体内膜向内凹陷形成脊增大了膜面积,与线粒体的功能相适应。 2、分泌蛋白是在细胞内合成后,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的蛋白质,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最初是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由氨基酸形成肽链,肽链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由囊泡包裹着到达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对其进行进一步加工,然后形成囊泡经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该过程消耗的能量由线粒体提供。 【详解】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工厂”,心肌细胞中的线粒体数量多,能为心肌的收缩提供大量能量,A正确;抗体属于分泌蛋白,由上述分析可知,高尔基体参与分泌蛋白的加工和分泌过程,故浆细胞内有丰富的高尔基体,有利于抗体的分泌,B正确;小肠是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上皮细胞膜上有许多运输物质的载体蛋白,小肠上皮细胞细胞膜上有大量突起,有利于附着更多的载体蛋白,C正确;神经细胞轴突末梢为突触前膜,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故一般突触前膜没有神经递质的受体蛋白,突触后膜(神经细胞的树突或胞体)有神经递质的受体蛋白,D错误。 故选D。 4.下图表示物质进入细胞的不同方式, ATPase为ATP酶,在图示生理过程中还具有载体功能。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固醇类激素通过方式①进入靶细胞 B. 细胞通过方式④吞噬病原体 C. 低温会影响方式①一④的运输速率 D. 氧浓度变化只影响方式③的运输速率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图中①过程属于自由扩散,特点是从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和能量;②属于协助扩散,特点是从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③属于主动运输,特点一般是从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需要载体和能量;④过程属于胞吞作用,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详解】A.固醇类激素(属于脂质)通过方式①自由扩散进入靶细胞,A正确; B.④过程属于胞吞作用,细胞通过④过程吞噬病原体,B正确; C.温度影响分子的运动速率,影响膜的流动性,所以低温对图中①②③④四种运输方式都有影响,C正确; D.氧浓度变化会影响能量的供应,而③和④运输方式均消耗能量,所以氧浓度变化会影响③和④的运输速率,D错误。 故选D。 5.下图表示人体内进行的能量释放、转移和利用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a过程的完成一定伴随H2O和CO2的生成 B. a过程会受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的影响 C. 细胞中的吸能反应一般与b过程相联系 D. 细胞中完成c过程的场所主要是线粒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为对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的考查,a是细胞呼吸的方式,可以是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甲是细胞呼吸的产物可能是水和二氧化碳或者是无氧呼吸的产物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乳酸,乙是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的能量,丙是ADP和磷酸,b是ATP的合成,c是ATP的水解过程。 【详解】A.a过程若是无氧呼吸,不会有H2O的生成,A错误; B.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可促进物质的氧化分解,所以a过程会受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的影响,B正确; C.细胞中的吸能反应一般与ATP水解即c过程相联系,C错误; D.c过程为ATP的水解,可发生在各种耗能的场所,D错误。 故选B。 6.下列有关生物体内酶和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酶和激素都是在特定细胞的核糖体中合成的 B. 某些激素的调节作用是通过影响酶的活性实现的 C. 两者都是细胞的结构组成成分,都不能提供能量 D. 一种酶只催化一种物质的反应,一种激素只作用于一种细胞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物体中的酶由蛋白质或RNA构成,其作用是催化物质的反应,酶具有专一性和高效性;激素由蛋白质或脂质组成,它是内分泌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高效能信息传递作用的化学物质,通过传递信息,在协调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等生理过程方面充当了重要的角色。 【详解】酶分为蛋白质酶和核酶(RNA酶),核酶不是在核糖体中合成的,A选项错误;某些激素的调节作用是通过影响酶的活性实现的,但不是所有激素的调节作用都是通过影响酶的活性实现的,B选项正确;酶和激素不参与细胞结构的组成,C选项错误;酶具有专一性,只催化一种物质反应,但激素可以作用与所有具有对应受体的细胞,D选项错误。 7.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凋亡不会出现在胚胎发育过程中 B. 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内的核酸发生改变 C. 红细胞衰老时,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 D. 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在正常细胞中不表达 【答案】B 【解析】 【分析】 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 3、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4、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详解】多细胞生物体的个体发育中始终存在细胞凋亡,故细胞凋亡会出现在胚胎发育过程中,A错误;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不同细胞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使细胞内RNA出现差异,故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内的核酸会发生改变,B正确;人的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因此其衰老过程中不会出现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C错误;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故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在正常细胞中也表达,D错误。 故选B。 8.细胞周期蛋白A可促进DNA的复制,细胞中某种特异性SIRNA (一种双链RNA)可以导致细胞周期蛋白A的mRNA降解。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该种 SIRNA可能会使细胞周期延长 B. 该种 SIRNA中存在A-U碱基对 C. 细胞周期蛋白A的作用场所可能是细胞核 D. 细胞周期蛋白A合成的转录过程受 SIRNA的影响 【答案】D 【解析】 【分析】 1、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2、紧扣题干信息“细胞周期蛋白A可促进DNA的复制”、“细胞中某种特异性SIRNA(一种双链RNA)可以导致细胞周期蛋白A的mRNA降解”准确答题。 【详解】A.该种SIRNA会导致细胞周期蛋白A的mRNA降解,使细胞分裂速度减慢,即可能使细胞周期延长,A正确; B.由于该种SIRNA是一种双链RNA,故存在A-U碱基对,B正确; C.细胞周期蛋白A可促进DNA的复制,而DNA复制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因此细胞周期蛋白A可能需进入细胞核发挥作用,C正确; D.细胞中某种特异性SIRNA(一种双链RNA)可以导致细胞周期蛋白A的mRNA降解,故该种SIRNA可影响细胞周期蛋白A合成中的翻译过程,D错误。 故选D。 9.某果蝇(2n=8)的基因型为AaBb,甲、乙分别表示某卵细胞形成过程中不同时期的细胞分裂图(仅显示两对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甲细胞为初级卵母细胞,含有3对常染色体 B. 乙细胞中含1个染色体组,1条X染色体 C. 形成乙细胞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易位 D. 卵细胞基因型可能为aB或ab或Ab或AB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题图判断,甲细胞正处于联会时期,为初级卵母细胞;乙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为次级卵母细胞。乙细胞中的异常是由于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发生了同源染色体之间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 【详解】由题意可得,该细胞为雌性果蝇处于减数分裂时期的初级卵母细胞,果蝇的体细胞中含4对染色体,包括3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A选项正确;果蝇为二倍体生物,乙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只含有1个染色体组,1条X染色体,B选项正确;形成乙细胞的过程是由于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发生了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C选项错误;结合甲乙细胞可得,卵细胞基因型可能为aB或ab或AB或Ab,D选项正确。因此错误的选项为C。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交叉互换和染色体易位之间的关系容易混淆。交叉互换为同源染色体之间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等位基因的交换,属于基因重组,只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染色体易位是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非等位基因的交换,易位可以发生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10.图是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过程,A代表噬菌体侵染细菌、B代表噬菌体空壳、C代表大肠杆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锥形瓶中的培养液是用来培养大肠杆菌的,培养液中需含32P的无机盐 B. 若要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还需设计一组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作对照 C. 保温时间延长会提高噬菌体侵染细菌的成功率,使上清液中放射性的比例下降 D.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过程中,大肠杆菌为噬菌体繁殖提供了所有条件 【答案】B 【解析】 【分析】 保温的目的:让噬菌体充分侵染大肠杆菌;搅拌的目的:让蛋白质外壳与大肠杆菌分离开来。 【详解】该实验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无标记的大肠杆菌,故培养液不能用32P标记,A错误;再设计一组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作对照,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B正确;保温时间过长,会导致子代噬菌体释放出来,出现在上清液,引起上清液的放射性增强,C错误;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过程中,DNA是噬菌体提供的,DNA复制、转录、翻译的原料,酶、场所等是大肠杆菌提供的,D错误。故选B。 11.1957年克里克提出“中心法则”,1970年他又重申了中心法则的重要性并完善了中心法则(如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①~⑤过程都可以在细胞内发生 B. ①~⑤过程均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C. ①和⑤过程在大肠杆菌细胞中可以同时进行 D. 中心法则揭示了生物界共用同一套遗传密码 【答案】D 【解析】 【分析】 1957年克里克提出中心法则,其内容为: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的复制;也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但是遗传信息不能从蛋白质传递到蛋白质,也不能从蛋白质流向RNA或DNA。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心法则也随之有了新的发展,科学家陆续在病毒中发现了 RNA的复制,RNA的逆转录和以蛋白质为遗传物质的朊病毒的发现都对中心法则进行了有益的补充。 据图可知:①是转录,②是逆转录,③是DNA复制,④是RNA复制,⑤是翻译。 【详解】A.①~⑤过程表示遗传信息的流动,都可以在细胞内发生,A正确; B.图中所有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B正确; C.①是将DNA中遗传信息传递给RNA,为转录过程,⑤是将RNA中遗传信息翻译成氨基酸序列的过程,即翻译,大肠杆菌细胞为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转录和翻译可同时进行,C正确; D.中心法则揭示了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或传递规律,并没有揭示生物界共用同一套遗传密码,D错误。 故选D。 12.人类性染色体XY一部分是同源的(图中Ⅰ片段),另一部分是非同源的(图中Ⅱ1、Ⅱ2片段)。下列遗传图谱中(、分别代表患病女性和患病男性)所示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可能位于图中Ⅱ2片段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题图可知,Ⅱ-1片段是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位于该区段上的遗传可能是伴X染色体的显性遗传病或伴X隐性遗传病,伴X显性遗传病的特点是男患者的女儿和母亲都是患者,伴X隐性遗传男患者的致病基因总是来者母亲,女性正常可能携带致病基因。 Ⅱ-2片段是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位于该区段上的遗传病的特点为传男不传女。 【详解】该病是隐性遗传病,并且儿子患该病而父亲表现型正常,因此致病基因不可能位于Ⅱ-2片段,A错误;该病是显性遗传病,并且女性也会患病,因此致病基因不可能位于Ⅱ-2片段,B错误;父亲患病儿子也患病,因此该致病基因可能位于Ⅱ-2片段,C正确;由于女儿患病,因此致病基因不可能位于Ⅱ-2片段,D错误。故选:C。 【点睛】无中生有,女儿患病,一定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有中生无,女儿正常,一定是常染色体现象遗传病;伴X隐性遗传病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是患者;伴X隐性遗传病的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是患者;伴Y遗传,男传男。 13.孟买血型是由两对等位基因I/i(位于第9号染色体)和H/h(位于第19号染色体)相互作用产生的,使ABO血型的表型比例发生改变,其机理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 H基因表达产物是A、B血型表现的基础 C. 父母均为AB型血时,可能生出O型血的后代 D. O型血对应的基因型可能有5种 【答案】D 【解析】 【分析】 孟买血型是由两对等位基因I/i(位于第9号染色体)和H/h(位于第19号染色体)相互作用产生的,故两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详解】A.孟买血型是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I/i位于第9号染色体上,H/h位于第19号染色体上)控制的,所以其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 B.由图可知,只有H基因存在的条件下,才表现出A型、B型和AB型,所以H基因表达的产物是A、B血型表现的基础,B正确; C.当AB型父母的基因型均为IAIBHh时,生出O型血的后代概率为1/4,C正确; D.O型血人的基因型共有HHii、Hhii、hhii、hhIAIA、hhIAi、hhIBIB、hhIBi、hhIAIB共8种,D错误。 故选D。 14.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单基因遗传病是由一个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B. 只要没有致病基因,就一定不会患遗传病 C. 具有先天性和家族性特点的疾病都是遗传病 D. 产前诊断一定程度上能预防21三体综合征患儿的出生 【答案】D 【解析】 【分析】 1、人类遗传病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1)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 (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 (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 2、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1)产前诊断:胎儿出生前,医生用专门的检测手段确定胎儿是否患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产前诊断可以大大降低病儿的出生率。 (2)遗传咨询: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有效的预防遗传病的产生和发展。 (3)禁止近亲结婚。 【详解】单基因遗传病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A错误;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患者可能不含有致病基因,如21三体综合征,B错误;先天性疾病不一定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因此不一定是遗传病;家族性疾病也不一定是遗传病,有可能是传染病,C错误;产前诊断能及时发现胎儿是否患遗传病,从而终止妊娠,在—定程度上能有效预防21三体综合征患儿的出生,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对于人类遗传病的概念、类型、特点和致病原因的理解,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 15.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长期的地理隔离可能产生生殖隔离,从而形成新物种 B. 狼和兔子通过相互选择,达到共同进化 C. 细菌接触抗生素后产生抗药性突变个体 D. 外来物种入侵可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 【答案】C 【解析】 【分析】 地理隔离使同种生物不同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最后若出现生殖隔离,可导致新物种形成。共同进化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的过程。 【详解】A.长期的地理隔离若能产生生殖隔离,就可形成新物种,A正确; B.草原上狼和兔子奔跑能力的提高是二者通过相互选择,共同进化的结果,B正确; C. 细菌的抗药性在接触抗生素之前就已经产生,抗生素只是对细菌抗药性突变个体进行了选择,C错误; D.外来物种入侵会导致本地食物链的稳定性受损,可能改变了自然选择的方向,进而导致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发生变化,D正确。 故选C。 16.下图是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信息的图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 B. ②属于神经元的胞体膜 C. ③处含有的神经递质越多,④处产生的动作电位就越大 D. ⑤与神经递质结合后,④处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 【答案】A 【解析】 【分析】 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首先在突触前膜内形成递质小泡与前膜融合,并释放出来到突触间隙中,再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使离子通道开放,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详解】①为突触小泡,其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A正确;②属于突触前膜,为轴突末梢突触小体的膜,B错误;动作电位达到一定值之后,突触间隙③处含有的神经递质再增多,突触后膜④处产生的动作电位不再随之增大,C错误;神经递质分兴奋性神经递质和抑制性神经递质,兴奋性神经递质与⑤结合后,④处膜电位可变为外负内正,但如果是抑制性神经递质与⑤结合,④处膜电位仍为外正内负,D错误。 故选A。 17.下列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 B细胞、T细胞都起源于造血干细胞 B. 吞噬细胞特异性地吞噬细菌抗原 C. 浆细胞通过胞吐方式分泌抗体 D. 受同种抗原刺激后,记忆细胞会迅速地増殖分化 【答案】B 【解析】 【分析】 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吞噬细胞不具有特异性,既可以在非特性免疫中发挥作用,也可以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B细胞、T细胞都起源于造血干细胞。 【详解】A.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都起源于造血干细胞,B淋巴细胞在骨髓中成熟,T淋巴细胞在胸腺中成熟,A正确; B.吞噬细胞不能特异性地识别抗原,B错误; C.浆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抗体,抗体属于大分子的分泌蛋白,故分泌抗体的过程为胞吐,C正确; D.再次免疫过程中,受同种抗原刺激后,记忆B细胞会迅速地増殖分化为浆细胞,而记忆T细胞会迅速地増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D正确。 故选B。 18.图为科研人员培育克隆猴“中中”的流程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e的性状表现不受来源于b中的基因控制 B. 图中涉及技术有动物细胞培养、核移植、胚胎移植等 C. d为胚胎发育提供遗传物质和其他适宜条件 D. e诞生实验体现了a细胞的全能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 体细胞核移植过程: 【详解】e的性状表现受来源于b中细胞质基因的控制,A错误;图中涉及的技术有动物细胞培养、核移植、胚胎移植等,B正确;d为胚胎发育提供适宜条件,但没有提供遗传物质,C错误;e诞生实验体现了a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D错误。故选:B。 【点睛】易错点:动物体细胞核移植的原理是动物体细胞细胞核的全能性;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19.下列关于生物学中常见的几种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DNA连接酶将目的基因的黏性末端与载体的黏性末端之间的碱基黏合 B. 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从质粒上切下一个目的基因需消耗4个水分子 C. Taq酶是PCR仪扩增DNA分子时常用的一种耐高温的DNA连接酶 D. 在解离根尖分生区细胞时加入纤维素酶有利于提高解离的效果 【答案】B 【解析】 【分析】 限制酶用于切割DNA,称为分子手术刀;DNA连接酶用于缝合两个DNA片段,称为分子缝合针。Taq酶是耐高温的DNA聚合酶,用于PCR扩增技术,将脱氧核苷酸连接到正在形成的子链上;解离根尖分生区细胞时在盐酸的作用下,使植物细胞分散开。 【详解】DNA连接酶将目的基因的黏性末端与载体的黏性末端之间的碱基黏合形成磷酸二酯键,A错误;用限制酶从质粒上切下一个目的基因需打开2个切口,破坏四个磷酸二酯键,消耗4个水分子,B正确;Taq酶是PCR仪扩增DNA分子时常用的一种耐高温DNA聚合酶,C错误;在解离根尖分生区细胞时加入盐酸使植物细胞相互分散开,D错误。 20.下列关于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在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全过程中,都需要严格灭菌 B. 果酒发酵、果醋发酵过程中温度分别控制在30℃、20℃ C. 果醋发酵过程中,要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 D. 利用酵母菌酿酒时,密封时间越长,产生的酒精量就越多 【答案】C 【解析】 【分析】 果酒制作的菌种是酵母菌,代谢类型是兼性厌氧型真菌,属于真核细胞,条件是18~25℃、前期需氧,后期不需氧。 果醋制作的菌种是醋酸菌,代谢类型是需氧型细菌,属于原核细胞,条件是30~35℃、一直需氧。 腐乳的制作原理:参与豆腐发酵的微生物有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多种,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其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适宜温度为15℃~18℃;毛霉能够产生蛋白酶和脂肪酶,将蛋白质和脂肪分别水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 【详解】A.在家庭制作果酒、果醋和腐乳全过程中,不需要严格灭菌,A错误; B.果酒的适宜发酵温度是18-25℃;果醋发酵的适宜温度是30-35℃,B错误; C.由于醋酸菌是需氧型生物,在果醋发酵过程中,要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C正确; D.利用酵母菌酿酒时,在一定范围内,发酵时间越长,产生的酒精量越多,但时间过长后,由于营养物质的消耗等原因,酒精产量减少,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腐乳的制作,要求考生识记参与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的微生物及其代谢类型;掌握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的原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二、多项选择题 21.下列关于“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洗涤红细胞时,使用生理盐水可防止红细胞破裂 B. 向鸡血溶液中加蒸馏水搅拌,可见玻棒上有白色絮状物 C. DNA在2moL的NaCl溶液中溶解度较低 D. DNA溶液加入二苯胺试剂沸水浴加热后变蓝 【答案】AD 【解析】 【分析】 DNA粗提取和鉴定的原理: 1、DNA的溶解性:DNA和蛋白质等其他成分在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溶解度不同;DNA不溶于酒精溶液,但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溶于酒精;DNA对酶、高温和洗涤剂的耐受性。 2、DNA的鉴定:在沸水浴的条件下,DNA遇二苯胺会被染成蓝色。 【详解】A.生理盐水与细胞内的液体是等渗溶液,因此洗涤红细胞时,使用生理盐水可防止红细胞破裂,A正确; B.向鸡血细胞液中加蒸馏水搅拌,可使破裂细胞,释放DNA,但不会观察到玻璃棒上有白色絮状物,B错误; C.DNA在2mol/L的NaCl溶液中溶解度较高,在0.14mol/L的NaCl溶液中溶解度较低,C错误; D.由分析可知,DNA溶液加入二苯胺试剂沸水浴加热后变蓝,D正确。 故选AD。 【点睛】本题考查DNA的粗提取和鉴定,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选择的材料、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22.下图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N1〜N6表示能量数值。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N2,由初级消费者流向蜣螂的能量为N6 B. 能量由第一营养级传递给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N5/N2×100% C. N5将有两个去向,其中之一是用于初级消费者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D. 能量在各营养级的流动离不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信息交流 【答案】BCD 【解析】 【详解】A.蜣螂是分解者,利用初级消费者的粪便为食,该能量不属于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故A错误; B.能量由第一营养级传递给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两个营养级的同化量之比,即N5/N2×100%;故B正确; C.N5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将有两个去向,即用于初级消费者的生长、发育和繁殖需要的能量和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故C正确; D.能量在各营养级的流动离不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故D正确; 因此,本题答案选A。 考点: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点睛】消费者摄入能量=消费者同化能量+粪便中能量,即动物粪便中能量不属该营养级同化能量,应为上一个营养级固定或同化能量。消费者同化能量=呼吸消耗+生长、发育和繁殖。生长、发育和繁殖=分解者分解利用+下一营养级同化+未被利用。 23.下图为利用玉米的幼苗芽尖细胞(基因型为BbTt)进行实验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实现过程①的原理是细胞的全能性 B. 植株B和C的基因型都有四种可能 C. 植株A与B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1/4 D. 过程②③都有染色体复制和着丝点分裂的变化 【答案】ABD 【解析】 【分析】 由题图可知,芽尖细胞经过①形成幼苗1是植物组织培养,为无性繁殖,植株A的基因型是BbTt,产生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是BT:Bt:bT:bt=1:1:1:1,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幼苗2是单倍体幼苗,基因型是BT、Bt、bT、bt,用秋水仙素处理后,染色体数目加倍,得到的植株B的基因型是BBTT、BBtt、bbTT、bbtt,幼苗2正常培养形成的植株C属于单倍体。 【详解】A.过程①为植物组织培养,其原理是细胞的全能性,A正确; B.根据上述分析,植株B的基因型是BBTT、 BBtt、bbTT、bbtt共4种,植株C为单倍体,基因型是BT、Bt、bT、bt共4种,B正确; C.植株A的基因型是BbTt,植株B的基因型为BBTT、 BBtt、bbTT、bbtt,所以二者相同的概率是0,C错误; D.过程②为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过程③为有丝分裂的过程,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都有染色体复制和着丝点分裂的变化,D正确。 故选ABD。 【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单倍体育种方法和过程及植物组织培养,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结合题干信息进行推理、判断。 24.为探究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对某种植物茎段侧芽生长的影响,进行了有关实验,结果见下表。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浓度1、Il之间大小关系可能成立的有 A. I查看更多
- 当前文档收益归属上传用户
- 下载本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