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2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1. 化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碘酒是指单质碘的乙醇溶液 B. 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NaClO C. 浓硫酸可刻蚀石英制艺术品 D. 装饰材料释放的甲醛会造成污染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碘酒是指单质碘的乙醇溶液,A正确;B、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NaClO,B正确;C、浓硫酸与二氧化硅不反应,氢氟酸可刻蚀石英制艺术品,C错误;D、装饰材料释放的甲醛会造成污染,D正确,答案选C。 考点:考查化学与生活的判断 视频 2. 下列物质在生活中应用时,起还原作用的是 A. 明矾作净水剂 B. 甘油作护肤保湿剂 C. 漂粉精作消毒剂 D. 铁粉作食品袋内的脱氧剂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明矾净水是因为Al3+水解成Al(OH)3胶体吸附,不是氧化还原反应,A错误;B、甘油具有强的吸湿性,可以让皮肤上的水分不会太快散发,同时适当从空气中吸收水蒸气,故用作保湿剂,不是化学反应,B错误;C、漂粉精具有强氧化性,故可作消毒剂,起氧化剂作用,C错误;D、铁粉可以消耗食品袋中的氧气,铁粉自身被氧化,起还原作用,D正确。答案选D。 【考点定位】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 【名师点睛】高考命题侧重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配平反应方程式和化学计算等多个知识点。本题将氧化还原反应基础知识与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结合起来,这种考查方式在历年高考中再现率较高,成为高考的热点,在复习时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明确常见物质的化学性质是解答该题的关键。 视频 3.3.以下是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的几个事例,运用化学知识对其进行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A. 四千余年前用谷物酿造出酒和醋,酿造过程中只发生水解反应 B. 商代后期铸造出工艺精湛的后(司)母戊鼎,该鼎属于铜合金制品 C. 汉代烧制出“明如镜、声如磬”的瓷器,其主要原料为黏士 D. 屠呦呦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出对治疗疟疾有特效的青蒿素,该过程包括萃取操作 【答案】A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化学知识在具体的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进行判断时,应该先考虑清楚对应化学物质的成分,再结合题目说明判断该过程的化学反应或对应物质的性质即可解答。 详解:A.谷物中的淀粉在酿造中发生水解反应只能得到葡萄糖,葡萄糖要在酒化酶作用下分解,得到酒精和二氧化碳。酒中含有酒精,醋中含有醋酸,显然都不是只水解就可以的。选项A不合理。 B.商代后期铸造出工艺精湛的后(司)母戊鼎属于青铜器,青铜是铜锡合金。选项B合理。 C.陶瓷的制造原料为黏土。选项C合理。 D.屠呦呦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出对治疗疟疾有特效的青蒿素,是利用青蒿素在乙醚中溶解度较大的原理,将青蒿素提取到乙醚中,所以属于萃取操作。选项D合理。 点睛:萃取操作有很多形式,其中比较常见的是液液萃取,例如: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实际应用中,还有一种比较常见的萃取形式是固液萃取,即:用液体溶剂萃取固体物质中的某种成分,例如:用烈酒浸泡某些药材。本题的选项D就是一种固液萃取。 4.4.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A. 只滴加氨水鉴别AlCl3、MgCl2溶液 B. 将NH4Cl溶液蒸干制备NH4Cl固体 C. 用萃取分液的方法除去酒精中的水 D. 用可见光束照射以区别溶液和胶体 【答案】D 【解析】 【详解】A、AlCl3、MgCl2与氨水反应均生成白色沉淀,不能鉴别,应该用氢氧化钠溶液,A错误; B、在蒸干NH4Cl溶液的过程中NH4Cl会分解,得不到NH4Cl固体,B错误; C、酒精和水相溶,不能通过萃取分液的方法将其分离,应该加如新制的生石灰然后蒸馏,C错误; D、可利用丁达尔现象鉴别溶液与胶体,D正确; 答案选D。 【点睛】本题主要是考查物质的鉴别与检验,明确物质的性质差异是解答的关键,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和灵活应用。 5.5.重水(D2O)是重要的核工业原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氘(D)原子核外有1个电子 B. 1H与D互称同位素 C. H2O与D2O互称同素异形体 D. 1H218O与D216O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氘(D)原子核外有1个电子,A正确;B、1H与D互称同位素,B正确;C、同素异形体是指由相同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H2O与D2O是化合物,C错误;D、1H218O与D216O的相对分子质量都是20,D正确。答案选C。 考点:同位素,同素异形体 视频 6.6.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Y原子的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Z位于元素周期表ⅢA族,W与X属于同一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r(W)>r(Z)>r(Y) B. 由X、Y组成的化合物中均不含共价键 C. Y的金属性比Z的弱 D. X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的强 【答案】D 【解析】 【分析】 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X为O元素;Y原子的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Y为Na元素;Z位于元素周期表中IIIA族,Z为Al元素;W与X属于同一主族,W为S元素。根据元素周期律作答。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X为O,Y为Na,Z为Al,W为S。则 A、Na、Al、S都是第三周期元素,根据同周期从左到右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原子半径:r(Y)>r(Z)>r(W),A错误; B、由X、Y组成的化合物有Na2O、Na2O2,Na2O中只有离子键,Na2O2中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B错误; C、同周期自左向右金属性逐渐减弱,金属性:Na>Al,C错误; D、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O>S,X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的强,D正确; 答案选D。 7.7.用固体样品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需经过称量、溶解、转移溶液、定容等操作下列图示对应的操作规范的是( ) A. 称量 B. 溶解 C. 转移 D. 定容 【答案】B 【解析】 A、托盘天平称量时应是左物右码,A错误;B、固体溶解在烧杯中进行,B正确;C、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应该用玻璃棒引流,C错误;D、定容时胶头滴管不能插入容量瓶中,D错误,答案选B。 视频 8.8.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6.25 g FeCl3水解形成的Fe(OH)3胶体粒子数为0.1 NA B. 22.4 L(标准状况)氩气含有的质子数为18NA C. 1 mol Fe溶于过量硝酸,电子转移数为2NA D.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生成0.1mol氧气转移的电子数为0.1NA 【答案】B 【解析】 【详解】A. 16.25 g FeCl3的物质的量是0.1mol,由于胶体是分子的集合体,且水解可逆,因此水解形成的Fe(OH)3胶体粒子数小于0.1 NA,A错误; B. 22.4 L(标准状况)氩气的物质的量是1mol,氩气是一个原子形成的单质,因此含有的质子数为18NA,B正确; C. 1 mol Fe溶于过量硝酸中生成1mol硝酸铁,电子转移数为3NA,C错误; D.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过氧化钠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生成0.1mol氧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D错误。 答案选B。 9.9.下列物质在光照条件下不能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A. 氯水 B. 溴化银 C. 氯化钠 D. 氢气和氯气混合气 【答案】C 【解析】 【详解】A. 在光照条件下氯水中的次氯酸分解生成氯化氢和氧气,A错误; B. 在光照条件下溴化银分解生成银和单质溴,B错误; C. 在光照条件下氯化钠不能发生化学反应,C正确; D. 在光照条件下氢气和氯气混合气会发生爆炸生成氯化氢,D错误。 答案选C。 10.10.在探究新制饱和氯水成分的实验中,下列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 氯水的颜色呈浅黄绿色,说明氯水中含有Cl2 B. 向氯水中滴加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氯水中含有Cl- C. 向氯水中加入NaHCO3粉末,有气泡产生,说明氯水中含有H+ D. 向FeCl2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颜色变成棕黄色,说明氯水中含有HClO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氯气是黄绿色气体,因此氯水的颜色呈浅绿色,说明氯水中含有Cl2,A项正确;B.向氯水中滴加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白色沉淀是氯化银,这说明氯水中含有Cl-,B项正确;C.向氯水中加入NaHCO3粉末,有气泡产生,气体是CO2,这说明氯水中含有H+,C项正确;D.向FeCl2 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颜色变成棕黄色,说明反应中有氯化铁生成。由于氯气也能把氯化亚铁氧化生成氯化铁,因此不能说明氯水中含有HClO,D项错误;答案选D。 考点:考查探究实验的方案设计与评价,氯水的成分。 视频 11.11.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比较,结论正确的是 A. 溶解度:Na2CO3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 当前文档收益归属上传用户
- 下载本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