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2-26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08 寡人之于国也(第02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专题08 寡人之于国也(第02课时) 1.写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直不百步耳_____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_____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_____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 涂有饿莩_____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句中加线词的古今义。 寡人之于国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 河内凶 古义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 请以战喻 古义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古义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 弃甲曳兵而走 古义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 或百步而后止 古义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 斯天下之民至焉 古义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 1.“直”通“只”;“无”通“毋”;“颁”通“斑”;“涂”通“途”。 2. 寡人:古代国君称自己的谦词;今用于形容孤单的人。 河:古义指黄河;今泛指河流。 请:请允许我;今常用于对方,“请坐”,让对方坐下;“请指导”让对方做指导。 可以:“可”是“可以”,“以”是凭借;今常连用,表示同意,认可。 走:跑,这里指逃跑;今常指一般的行走。 或:有的人,不定代词;今常用于选择复句中的选择词。 斯:则,那么;今常用于代词,当“这”“此”讲,如“斯文”等。 8 1.孟子和梁惠王谈论的中心问题是什么? 中心问题是:梁惠王向孟子问政:“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而“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即:梁惠王认为自己对国家已经尽心了,可为什么人口劳力却没有增多? 2.孟子回答梁惠王的问题时,从几个方面进行了回答? 从两方面回答了梁惠王的问题。 首先指出“民不加多”问题的症结(原因):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与邻国并无本质区别,指望人口劳力比邻国多是不可能的。 然后向梁惠王推行自己的仁政主张,提出使“民加多“的措施:舍霸道而就王道,去虐政而行仁政,终会使天下归服。 3.当采取王道的措施后产生了怎样的效果? 谷不可胜食,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五十者可以衣帛。七十者可以食肉矣。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4.怎样才能做到王道? 不违农时;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五亩之宅,树之以桑。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百亩之田,勿夺其时。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1.下列每对词语,加横线字的读音全都不同的一项是 A.摇曳/拉拽 饿殍/战俘 沧海一粟/追本溯源 B.狗彘/窒息 庠序/飨客 衣帛食肉/锦上添花 C.鸡豚/追逐 孝悌/递补 养生丧死/丧家之犬 D.鱼鳖/憋屈 数罟/猝然 六畜兴旺/养精蓄锐 2.对下列语句中画线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①或五十步而后止 或:有时。 ②请以战喻 喻:比喻。 B.①谷不可胜食也 胜:完,尽。 ②数罟不入洿池 数:多个。 C.①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衣:穿。 ②勿夺其时 夺:耽误。 D.①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发:发现。 ②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检:约束。 3.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之”的意义和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8 例句:填然鼓之 A.寡人之于国也 B.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C.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D.邻国之民不加少 4.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例:未之有也 A.申之以孝悌之义 B.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C.无乃尔是过与 D.又闻子规啼夜月 5.下列加点词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穷且益坚 B.弃甲曳兵而走 C.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D.养生丧死无憾 6.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 在中国古代,“小康”是和“大同”相对应的一个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孟子在见梁惠王时所描述的图景就是当时的小康标准:“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黎民不饥不寒。” ②大同社会是儒生的理想世界,只存在于谁也没有见过的“三代”(即尧舜禹),它也是儒生们治国平天下的愿景。 ③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依然不能离开具体的内容而泛泛而谈。 ④目及当下,古今小康的指标虽有差异,但所包括的基本内容是相同的,譬如安居乐业,老有所养,幼有所教等等。 ⑤“小康”则更为现实。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回答问题。 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8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下列语句中画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A.弃甲曳兵而走 兵:武器。 B.养生丧死无憾 憾:遗憾。 C.百亩之由,勿夺其时 夺:抢夺。 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发:开仓救济。 2.下列语句中画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尽心焉耳矣 ②不可,直不百步耳 B.①河东凶亦然 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C.①无如寡人去用心者 ②王如知此 D.①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②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3.下列语句编成四组,全部体现孟子“保民而王”思想的一组是 ①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②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③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⑤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⑥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①③⑥ D.②⑤⑥ 4.有关文意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惠王认为自己在治理国家方面已经尽心尽力了,因为他在灾年能迁徙灾民,调运粮食,及时救荒。 B.孟子通过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使梁惠王认识到自己只是做了一些救灾的好事而已,本质上与邻国并没有区别。 C.孟子是反对诸侯间无休无止地相互征战的,一句“王好战,请以战喻”充分把这种思想表露了出来。 D.在使梁惠王明白了自己做法的基础上,孟子提出了自己关于民本的终极理想,“ 8 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5.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2)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3)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回答问题。 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 《孟子》 (万章)曰:“敢问荐之①于天,而天受之;暴②之于民,而民受之,如何?” (孟子)曰:“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是天受之;使之主事,而事治,百姓安之,是民受之也。天与之,人与之, 故曰,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舜相尧二十有八载,非人之所能为也,天也。尧崩,三年之丧毕,舜避尧之子于南河之南。天下诸侯进觐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讼狱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讴歌者,不讴歌尧之子而讴歌舜,故曰, 天也。夫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而③居尧之宫,逼尧之子,是篡也,非天与也。《太誓》曰:‘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此之谓也。” 【注】①之:指尧推荐舜这件事。②暴:公开介绍。③而:如果。 1.下列语句中画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 主:掌管。 B.舜相尧二十有八载 相:观察。 C.不之尧之子而之舜 之:去,往。 D.而居尧之宫,逼尧之子 而:如果。 2.下列各项中,对上面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万章对売推荐舜、舜终得天下这件事,内心存在疑问,于是向孟子请教。 B.孟子认为,君王是没有那样大的权力把天下授予他人的,即便伟大如尧。 C.孟子认为,尧的儿子没有得到天下,是他仇视百姓招来的恶果。 D.孟子认为舜最后得到天下,是因为他辅佐尧二十八年,成绩斐然,得到了老百姓的信任。 3.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8 (1)敢问荐之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如何? (2)《太誓》曰:“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此之谓也。 1.C 【解析】A项,依次读yè/zhuài,piǎo/fú,sù/sù;B项,依次读zhì/zhì,xiáng/xiǎng,bó/jǐn;C项,依次读tún/zhú,tì/dì,sāng/sàng;D项,依次读biē/biē,cù/cù,chù/xù。 2.C 【解析】A项“或”,有的人;B项“数”,细密的;D项“发”,打开粮仓救济。 3.B 【解析】B项与例句均为衬字,无实义;A项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义;C项为代词,代指刘邦;D项为结构助词,的。 4.C 5.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今异义。古汉语中有一些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即古今异义词。A穷,古义:困厄,处境艰难;今义:没有钱,穷困。B走,古义:逃跑;今义:行。D养生,古义:供养活着的人;今义:保养身体。 6.②⑤①④③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连贯。在把握语段大意的基础上,抓提示性词语可以完成此题。根据给出的开头,首先要阐明什么是“大同”,所以②应在第一位;后面具体介绍“小康”的内容。⑤中“现实”对应②中的“愿景”,①进一步解释孟子“小康”的内涵,④由古及今,③小结古今“小康”的共性。 8 (一) 1.C 【解析】C项,“夺”,耽误。 2.D 【解析】A项,“耳”,①表感叹语气,相当于“矣”;②表限止语气,相当于“罢了”。B项,“然”,①代词,这样;②补充音节,无实义。C项,“如”,①动词,像;②连词,如果。D项,"则",都是连词,那么。 3.B 【解析】此题可用排除法。①是梁惠王的做法;⑤是保民而王的结果;⑥是孟子对梁惠王展望保民而王的前景。排除这三项即可。 4.D 【解析】D项,“终极理想”的说法是错误的,文章原文说“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是“王道之始也”。 5.(1)看看邻国的政事,没有谁能像我这样尽心的。 (2)大王您知道这个道理,就不要期望您的臣民比邻国多了。 (3)粮食与鱼鳖之类的水产吃不完,木材用不尽,这样,就使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遗憾了。 (二) 1.B 【解析】B项,“相”的意思是“辅助”。 2.C 3.(1)请问尧把舜推荐给天,天接受了;公开介绍给老百姓,老百姓也接受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2)《太誓》说过:“上天所见来自老百姓所见,上天所听来自老百姓所听。”说的正是这个意思。 【参考译文】 (万章)问:“请问尧把舜推荐给天,天接受了;公开介绍给老百姓,老百姓也接受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孟子)说:“ 8 叫他主持祭祀,所有神明都来享用,这是天接受了;叫他主持政事,政事治理得很好,老百姓很满意,这是老百姓也接受了。天授予他,老百姓授予他,所以说,天子不能够拿天下授予人。舜辅佐尧治理天下二十八年,这不是凭一个人的意志能够做得到的,而是天意。尧去世后,舜为他服丧三年,然后便避居到南河的南边去,为的是要让尧的儿子继承天下。可是,天下诸侯朝见天子的,都不到尧的儿子那里去,却到舜那里去;打官司的,都不到尧的儿子那里去,却到舜那里去;歌颂天子的人,也不歌颂尧的儿子,却歌颂舜。所以说这是天意。这样,舜才回到帝都,登上了天子之位。如果先前舜就占据尧的宫室,逼迫尧的儿子让位,那就是篡夺,而不是天授予他的了。《太誓》说过:‘上天所见来自老百姓所见,上天所听来自老百姓所听。’说的正是这个意思。” 8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