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2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卷·2019届江西省赣州市四校协作体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2017
赣州市四校协作体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联考 高二历史试卷 命题学校:于都五中 命题教师:谢小坚 审题教师:赖嘉彬【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50分,25小题,每小题2分。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1.有人认为“在过去两千年中的绝大部分时期,孔子的思想都是中国的灵魂。”此观点意在强调( ) A.孔子思想深刻影响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 B.孔子思想被历代统治者利用 C.孔子思想始终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 D.孔子思想的官学正统地位 2.孟子主张“民贵君轻”,陆九渊主张“民为邦本”,黄宗羲提出“民为主,君为客”由此可见( ) A.儒家“民本思想”常有传统 B.儒家“仁”的学说停滞不前 C.历代统治者均奉儒家为正统 D.儒家学者都主张“民贵君轻” 3.下图形象地反映了古代儒家思想的发展状况。下列对其中四个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状况解读正确的是( ) A.a点: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之一 B.b点:秦汉时期发展成为主流思想 C.c点:隋唐时期受到佛教和道教的挑战 D.d点:两宋时期进一步巩固其主体地位 4.中国古代有这样一句人生格言:“顺境信儒,逆境崇道。”此格言体现了( ) A.儒道思想的理性精神 B.道家思想对儒学的继承 C.儒道思想的相互补充 D.社会存在影响意识形态 5.战国时期某思想流派主张“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下列言论与之属于同一流派的是( ) A.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 B.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C.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 D.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6.西汉时期灾异频发,每当灾异发生时,皇帝常常下罪己诏。据统计,《汉书》中记载皇帝颁布“罪己诏”多达三十三次。这反映了( ) A.焚书坑儒 B.天人感应 C.三纲五常 D.格物致知 7.下图反映了汉朝太学博士人数的增长情况。据该图可知西汉时期( ) A.儒家思想统治地位进一步巩固 B.完善的教学体系已经形成 C.太学教学质量得到较大的提升 D.法家、墨家等思想已经消失 8.《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下列与材料观点相符的思想或主张是( ) A.百家争鸣,思想自由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D.君权神授,君主专制 9.董仲舒曾说:“春秋之义,国有大丧者,止宗庙之祭而不止郊祭,不敢以父母之丧,废事天地之礼也。”董仲舒此言的主要目的是( ) A.强调尊天地而贵君权 B.说明等级礼仪的重要性 C.宣传儒学的独尊地位 D.阐述君主专制需要神学 10.孟子认为大臣应该“能格君心之非”,只有纠正君王思想的错误,才能“一正君而国定矣”,而朱熹认为“臣子无说君父不是道理”。这种变化说明宋朝理学( ) A.已成为国家统治思想 B.迎合了君主统治需要 C.放弃了儒学民本思想 D.脱离了时代发展要求 11.从字体演变的角度分析,下图体现了汉字( ) A.形象化的发展方向 B.逐渐走向繁复化 C.将写意发挥到极致 D.实用性不断增强 12.历史上有这样一批文人,仕进无路,于是“以其有用之才,而一寓之乎声歌之末,以舒其拂郁感慨之怀”,从而推动了中国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据此推断“这批文人”的主要成就是( )【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A.文人画 B.元杂剧 C.京剧 D.小说 13.中国书法是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绵延了三千多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行书变化较为丰富,最能表现书法写意性B.王献之擅长草书和行书,被称为“书圣” C.张旭和怀素的草书作品有极高审美价值 D.秦汉以后书法兼具审美功能与实用功能 14.某历史兴趣学习小组在参观博物馆时,对秦朝残缺不全的“左丞相印”封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然而对封泥字体特点争执不下。以史为据,可知该封泥字体( ) A.字形方正,笔画详备,规矩严整 B.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 C.字形略长,笔画圆勻,富于图案美 D.工整清晰,飞洒活泼,雅俗共赏 15.宋代绘画特别注重形体刻画,追求“穷形”,如画花要“以一株花置深坑中,临其上而目取之,则花之四面得矣”。由此可知,宋代绘画( ) A.以自然景物为主要题材 B.注重刻画人的情感世界 C.具有风俗画的突出特征 D.深受理学格物思想影响 16.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史实 结论 A 李大钊将马克思主义引入中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B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 C 文艺复兴传播了人文主义思想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到来 D 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开始建立 17.经济的异变与政治的异动都会引发社会思想的变化。明末清初的新儒学与民国初年的新文化运动都属于这种思想变化。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 ) A.都体现了新的社会阶层的诉求和对传统思想的批判 B.都促进了思想解放,推动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与发展 C.都崇尚贤人治国的开明君主统治模式 D.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利益诉求 18.鸦片战争以后,向西方学习成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到20世纪初,中国思想界 的发展历程是( ) A.中体西用——开眼看世界——维新变法 B.开眼看世界——维新变法——中体西用 C.开眼看世界——维新变法——民主共和 D.维新变法——民主共和——开眼看世界 19.鸦片战争时期,研究世界史地方面的著作广泛使用世界地图,如《海国图志》共收地图77幅,《瀛寰志略》有地图42帧。该现象的出现表明当时( ) A.政府重视对世界地图的研究 B.世界地图均以中国为中心 C.部分士人有一定的世界意识 D.史地著作被社会普遍接受 20.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建议:聘请洋人当指导,仿造西洋船舰火器;对于能制造西洋舰船火器的人,授予科甲出身。上述建议( ) A.推动西方文化传播 B.表明国人开始学习西方 C.具有离经叛道的意味 D.促进了晚清军事近代化 21.1898年,康有为主张废除科举制,引起了读书人的强烈反对,而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却未引起太大的反响。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新式教育逐步得到认可 B.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C.出国留学影响不断扩大 D.清政府的强力推行 22.近代史上,有人评价某思想家“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他评价的思想家是( ) A.林则徐 B.康有为 C.孙中山 D.袁世凯 23.李泽厚指出:“白话文运动带来的确乎远不止是文学形式甚至也不只是文学精神的问题,它反映和标志着现代民族的觉醒。”下列对白话文运动理解错误的是( ) A.肯定西方文化 B.呼唤思想革新 C.倡导平民文学 D.彻底摒弃传统 24.陈独秀认为“东西洋民族不同,而根本思想亦各成一系,若南北之不相并,水火之不相容也”“西洋文明远在中国之上”。他的观点( ) A.深受社会各界认同 B.颠覆了儒学正统地位 C.具有选择的策略性 D.不利于西方文明传播 25.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 ) A.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 B.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 C.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 D.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卷共3小题,其中第26题21分,第27题10分,28题19分,共50分) 26.(21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孟轲《孟子·告子上》 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 ——苟况《荀子·性恶》 夫民之性,恶劳而乐佚。佚则荒,荒则不治,不治则乱,而赏刑不行于天下者必塞。 ——《韩非子·心度》 材料二 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在哲学本体论上.他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标准的三纲五常。他认为,人性本与天理一致,但被后天的欲望所蒙蔽,所以强调“存天理,天人欲”。在认识论上,“格物致知”。“物”就是天理、人伦、圣言、世故;朱熹认为,如果放弃对天理的追求,“兀然存心乎草木、器用之间,此何学问,如此而里有所得,是炊沙而欲成饭也。” 材料三 有一天王阳明和朋友去看花,朋友问他,你常说天下无心外之物,你看这朵花,在山中自开自落,不随你的心而开落.你做何解释?王阳明的回答:“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王阳明在他的《传习录》中说,当有一个人看见一个小孩子掉到井里面,必热会动侧隐之心,倘若顺着这种侧隐之心的自然发展,他必定会奔走呼救。 王阳明说:“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孟子、荀子、韩非子在人性论方面的观点。根据各自的人性论观点,他们对统治者分别提出了怎样的建议?(6分) 请回答: (2)根据材料二,联系所学知识,指出朱熹在哲学本体论和认识论上的主要观点,并分析指明其精华与糟粕。(7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王阳明的主要儒学思想,联系所学知识,分析王阳明这些儒学思想的意义。(8分)【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27. (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四大发明对欧洲社会产生的影响。(4分) 材料二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2)为“拥护这两位先生”,陈独秀发起了什么运动?这场运动对中国近代思想发展有何作用?(4分) 材料三 “一带一路”建设承载着我们对文明交流的渴望,将继续担当文明沟通的使者,推动各种文明互学互鉴,让人类文明更加绚烂多彩。 ——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欢迎宴会上的祝酒辞》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文明交流的认识。(2分) 28.(19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近五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所以最近两三年间,算是画出一个新时期来。”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1922年 请回答: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前期中国人在学习西方过程中,在“器物层面”、“制度层面”与“文化层面”的代表性事件各是什么?(6分) (2)“文化层面”的历史事件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3)鸦片战争后,中国思想界兴起了西学东渐的思潮,激励着一批批先进的中国人去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A.请按要求完成下列表格。(5分) 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 A: 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 B: 撰写《新学伪经考》来宣传维新变法的思想家是 C: 中国近代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D: 创办《青年杂志》揭开了新文化运动序幕的人物是 E: B.据上述表格,概括指出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内容有什么变化?(4分) 赣州市四校协作体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联考 高二历史试卷【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满分50分): 1.【答案】A 【解析】孔子的思想是中国的灵魂强调了孔子思想对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影响,故A项正确;孔子思想被历代统治者利用,但这并不是材料强调的主旨所在,故B项错误;孔子思想始终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孔子思想并未确立官学正统地位,确立官学正统地位的是程朱理学,故D项正确。 2.【答案】A 【解析】孟子的民本思想被历代儒学家继承,成为儒家政治思想的传统,故A项正确;“仁”的思想在不同时期的内涵有所损益以适应时代发展,故B项错误;汉武帝奉儒家思想为正统,此后儒家思想成为传统社会主流思想,而非为所有统治者奉为正统,如汉初奉黄老之学,故C项错误;材料主张为儒学家代表,不能说明所有儒学者都主张“民贵君轻”,故D项错误。 3.【答案】D 【解析】曲线先升后降,a点处于儒学发展的第一个低谷,结合儒家思想的发展状况来分析,可知a点是秦朝遭受“焚书坑儒”的打击而进入低潮,而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之一发生在a点前,故A项错误;秦朝时儒学的发展进入低潮,b点反映的是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故B项错误;c点处于下降趋势,结合曲线前后分析可知,魏晋到隋唐时期,一方面佛教和道教冲击着儒家思想作为核心价值观的地位,另一方面三教相互影响、相互融合,“三教合一”,故C项错误;宋明时期理学的出现和走向成熟,使儒学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进一步巩固其主体地位,故D项正确。 4.【答案】C 【解析】“顺境信儒,逆境崇道”体现儒道思想的相互补充关系,儒道思想的理性精神不合题意,故A项错误;道家思想对儒学的继承也不合题意,故B项错误;儒道思想的相互补充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社会存在影响意识形态也不合题意,故D项错误。 5.【答案】D 【解析】材料强调当代适合武力治国,体现的是法家的思想,“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体现了墨家尚贤思想,故A项错误;“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体现了墨家兼爱思想,故B项错误;“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体现了道家的朴素辩证法思想,故C项错误;“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体现了法家发展变化的思想,故D项正确。 6.【答案】B 7.【答案】A 【解析】此图反映了汉朝太学博士人数在汉武帝之后的增长情况,可知西汉时期儒家思想统治地位进一步巩固,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学成为各级学校必修的主要内容和朝廷选官的考察标准,故A项正确;此图反映的是汉朝太学博士人数的增长情况,没有涉及其他教育机构,故B项错误;此图反映的是汉朝太学博士人数的增长情况,这一变化无法说明太学教学质量得到较大的提升,故C项错误;图中没有法家、墨家等学派的相关信息,故D项错误。 8.【答案】B 【解析】材料强调统一思想对巩固统治的作用,反对百家争鸣和思想自由,故A项错误;材料主张通过思想的统一来巩固政治上的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材料主旨相符,故B项正确;天人合一提倡君权神授,天人感应主张君主要实行仁政,与材料主旨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不涉及君权和君主的问题,主旨不符,故D项错误。【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9.【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国有大丧者,止宗庙之祭……不敢以父母之丧,废事天地之礼也”,突出了君主、天地的地位,故A项正确;礼仪只是实现国家统治的手段,故B项错误;材料不涉及儒家与其它思想的存废,故C项错误;材料突出家与国的关系,故D项错误。 10.【答案】B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材料并未说明宋朝理学的地位,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信息这种变化说明宋朝理学迎合了君主统治需要,故B项正确;儒学民本思想要求统治者重民,材料中并没有涉及儒学民本思想,故C项错误;宋朝理学适应了宋代加强君主专制的时代发展要求,故D项错误。 11.【答案】D 【解析】从马的字体演变角度分析,早期的甲骨文和金文注重形象化,但是后来逐渐走向简约,故A项错误;从甲骨文到简体字(楷体)体现了汉字由繁至简的发展趋势,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了汉字由繁至简的发展趋势,其实用性不断增强适用社会发展的需要,其特点是注重实用性而不是写意(讲究意境的抒发,草书的特点),故C项错误;实用性不断增强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 12.【答案】B 【解析】文人画主要体现意境在画中,不符合“声歌”的信息,与歌剧有关;京剧属于正式宫廷喜剧,不符合材料中信息;小说不符合“声歌”的信息,故B项正确。 13.【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行书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既有审美价值又有实用价值,并非变化丰富,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被称为“书圣”的是王羲之,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张旭和怀素的草书笔画简约,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故C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魏晋以前处于自发阶段,书法以实用功能为主,魏晋以后处于自觉阶段,书法以审美功能为主,故D项错误。 14.【答案】C 【解析】字形方正,笔画详备,规矩严整,这是楷书的特点,不符合秦朝的篆书特点,故A项错误;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是隶书的特点,不符合小篆的特点,故B项错误;字形略长,笔画圆勻,富于图案美是篆书的特点,故C项正确;工整清晰,飞洒活泼,雅俗共赏是行书的特点,故D项错误。 15.【答案】D 【解析】材料认为宋代绘画有特别注重形体刻画,追求形象逼真的特点,并没有提到绘画的题材,故A项错误;材料认为宋代绘画特别注重形体刻画,追求“穷形”(绘画对象的形象逼真、惟妙惟肖),并不是注重人的情感世界,故B项错误;风俗画注重描绘市民阶层的世俗生活与材料中所述特别注重形体刻画的特点不符,故C项错误;程朱理学强调格物致知,认为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真谛(天理),这与宋代绘画特别注重形体刻画,追求“穷形”特点相符合,故D项正确。 16.【答案】D 17.【答案】A 【解析】明末清初资本主义萌芽,新思想反映了新阶层的需求,新文化运动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诉求,都批驳了旧的封建礼教、等级伦常,故A项正确;明末清初新儒学,仅限于少数知识分子,昙花一现,故B项错误;新文化运动反对君主复辟,倡导科学民主,故C项错误;明末清初尚未形成资产阶级,故D项错误。 18.【答案】C 19.【答案】C 【解析】鸦片战争时期,研究世界史地方面的著作广泛使用世界地图,这反映了在鸦片战争的刺激下,部分士人有一定的世界意识,《海国图志》、《瀛寰志略》是由部分知识分子编撰而成并不代表政府的立场,当时的清政府仍然坚持天朝上国的观念,故A项错误;材料中研究世界史地方面的著作广泛使用世界地图并不代表世界地图均以中国为中心, 故B项错误;部分士人有一定的世界意识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海国图志》、《瀛寰志略》在当时并不被人们所重视,影响很有限,人们的思想依然很闭塞,故D项错误。 20.【答案】C 【解析】魏源《海国图志》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而非西方文化,故A项错误;魏源《海国图志》主张学习西方,但由材料不能推断是其开始,故B项错误;魏源《海国图志》主张学习西方,挑战传统夷夏观念,具有离经叛道的意味,故C项正确;魏源《海国图志》主张学习西方军事技术,但并未付诸实践,故D项错误。 21.【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维新变法对国人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新式教育的发展,使得废科举这一行为在1898年引起了读书人的反对,而到了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时没有多大反响,故A项正确;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是维新变法和清末新政的原因,并非“废科举”从遭到强烈反对到未引起太大反响的原因,故B项错误;根据题意,强调的是读书人由强烈反对到未有太大反响,出国留学的人员是少数,产生题目中的显著变化,并非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清政府的强力推行会引起很大反抗或很大反响,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 22.【答案】B 【解析】林则徐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封建统治,故A项错误;康有为借助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宣传西方民主立宪思想,以期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的政体,故B项正确;孙中山主张通过革命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故C项错误;袁世凯属封建统治阶级,即使有学习西方之处,无非是为了统治而已,故D项错误。 23.【答案】D 【解析】材料讲述的是新文化运动中的白话文运动。新文化运动是在思想文化上学习西方,全面肯定西方文化,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据材料“它反映和标志着现代民族的觉醒”可知,新文化运动批判封建专制思想,为新思想的发展开辟了道路,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白话文运动提倡推翻陈腐、艰涩的就文学,提倡平易、新鲜、通俗的新文学,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但彻底摒弃传统的说法过于笼统和绝对化,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24.【答案】C 【解析】陈独秀的观点在当时引发了激烈的关于东西方文化孰优孰劣的讨论,故A项错误;清朝的灭亡标志着儒学正统地位的颠覆,故B项错误;陈独秀这样的观点是在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基础上,是站在特定情况下的选择,故C项正确;陈独秀的观点有利于西方文明的传播,故D项错误。 25.【答案】B 【解析】“文学革命”主要指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故A项错误;“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可以看出其对民主科学的追求,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文理的选择问题,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关于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问题,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满分50分) 26.(21分) 【解析】(1)第一小问各自观点,根据材料一“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得出孟子主张人性善;根据材料一“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得出荀子主张人性恶;根据材料一“夫民之性,恶劳而乐佚”得出韩非子主张人性恶。第二小问各自建议,根据材料一“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得出孟子提出实行仁政扩充人的善性;根据材料一“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得出荀子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根据材料一“而赏刑不行于天下者必塞”得出韩非子主张实行严刑峻法、以法治国。 (2)第一小问观点,根据材料一中“在哲学本体论上,他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可知其本体论是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根据材料一中“在认识论上,‘格物致知’”可知其认识论是“格物致知”。第二小问精华与糟粕,根据材料一中“天理就是作为道德标准的三纲五常”“存天理,天人欲”“兀然存心乎草木、器用之间,此何学问,如此而里有所得,是炊沙而欲成饭也”可知其糟粕是认为天理就是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欲”违背人性;一味强调封建天理,轻视对于科学研究。其精华是强调控制人欲,遵循正确道德规范。 (3)第一小问主要思想,根据材料二中“你常说天下无心外之物”“当有一个人看见一个小孩子掉到井里面,必热会动侧隐之心”“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等信息可知其思想包括“心外无物”,“心即理也”;人固有善性;强调知行合一。第二小问意义,根据其思想内容可知其倡导人心向善,严格律己,因而对加强道德修养,严格要求自己,不被私欲所蒙蔽,实现人的价值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答案】(1)观点:孟子主张人性善;荀子主张人性恶;韩非子主张人性恶。(3分) 建议:孟子提出实行仁政扩充人的善性,荀子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韩非子主张实行严刑峻法、以法治国。(3分) (2)观点:本体论上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认识论上是“格物致知”。(2分) 糟粕:天理就是三纲五常,这是唯心主义;(1分)“存天理,灭人欲”违背人性,太绝对,对后世产生了很坏的影响。(1分)一味强调封建天理,轻视对于“草木”“器用”的科学研究,是一种思想上的误导。(1分) 精华:但强调控制人欲,遵循正确道德规范的要求是对的。(2分) (3)思想:王阳明认为“心外无物”,“心即理也”;人固有善性;强调知行合一。(6分) 意义:加强道德修养,严格要求自己,不被私欲所蒙蔽,实现人的价值,这些认识对于我们今天及其以后都有重要意义。(2分) 27.(10分) 【答案】(1)影响:造纸术、印刷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火药在欧洲的应用,使封建统治阶级日益衰落;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总之,四大发明促进了欧洲的文化进步和社会转型。(4分) (2)运动:新文化运动(2分) 作用: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起到了解放思想的作用;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2分) (3)认识:文明交流促进共同发展;文明因交流更加绚烂多彩;应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促成人类文明和平交流。(答出两点即可得2分,言之成理也可给分) 28.(19分) 【答案】 (1)事件: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6分) (2)影响:猛烈的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4分) (3)填表:A:李大钊 B:科技文化 C:梁启超 D:国民党 E:陈独秀 (5分) B变化:洋务运动时,中国认识到科技的重要性,开始向西方各国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戊戌变法变法时,中国开始觉察到政治思想的不足,有向外国学习他们先进的政治思想;新文化运动的序幕,揭开了中国学习外国先进文化的篇章。(4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