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内蒙古集宁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内蒙古集宁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内蒙古集宁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和最大的生态系统 B. 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不是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C.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它的生命活动与生命系统没有关系 D. 各层次的生命系统层层相依,具有相同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答案】B ‎【解析】‎ ‎【详解】A、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A错误; B、最小的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生物大分子没有生命现象,因此不属于生命系统,B正确; C、病毒虽然没有细胞结构,但是必需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代谢与繁殖,C错误; D、各层次的生命系统层层相依,但是它们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各有不同,D错误。 故选B。‎ ‎2. 下列有关细胞共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都具有细胞膜但不一定具有磷脂双分子层 B. 都具有细胞核但遗传物质不一定是DNA C. 都能进行细胞呼吸但不一定发生在线粒体中 D. 都能合成蛋白质但合成场所不一定是核糖体 ‎【答案】C ‎【解析】‎ 细胞根据有无成形的细胞核,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不论是原核细胞还是真核细胞,细胞膜的主要成分都是磷脂和蛋白质,A错误;原核细胞无细胞核,且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B错误;原核细胞无线粒体,但也能进行有氧呼吸,如蓝藻,真核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在线粒体,C正确;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蛋白质合成场所都是核糖体,D错误。‎ ‎3.关于元素和化合物叙述正确的是( )‎ A. 活细胞中数量最多的元素是O、其次是C B. ATP、DNA、RNA都含有腺苷,组成元素都有C、H、O、N、P C. 有氧呼吸、光合作用、蛋白质的合成等过程都有水的生成 D. 农民晒干种子后,种子不含自由水,代谢强度很低便于贮藏 ‎【答案】C ‎【解析】‎ ‎【详解】活细胞中数量最多的元素是H、其次是C,A错误.‎ 腺苷是核糖与腺嘌呤结合形成,DNA中没有, B错误.‎ 有氧呼吸、光合作用、蛋白质的合成等过程都有水的生成,C正确.‎ 晒干种子后,种子中有自由水但含量很少,否则种子会死亡,D错误.‎ ‎4.用高浓度的尿素作为溶剂处理从细胞中分离纯化的蛋白质,可使其失去天然构象变为松散肽链(称为“变性”);除去尿素后,蛋白质又可以自发地恢复原来的空间结构(称为“复性”),且蛋白质分子越小复性效果越好。这说明 A. 尿素与蛋白酶的作用效果相似 B. 氨基酸数量会影响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C. 过氧化氢酶经高浓度尿素溶液处理后活性不变 D. 双缩脲试剂可以鉴定上述“变性”的发生 ‎【答案】B ‎【解析】‎ ‎【详解】A、尿素除去后可以复性,而蛋白酶将蛋白质水解之后,蛋白质不会复性了,所以作用效果不同,A错误;‎ B、根据题目蛋白质分子越小复性效果越好,所以氨基酸数量越少,越容易恢复空间结构,B正确;‎ C、尿素处理后变性了,活性降低,C错误;‎ D、蛋白质变性与否都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D错误。‎ 故选B。‎ ‎5.下列对细胞中蛋白质和核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两者都是由许多单体连接而成的生物大分子 B. 两者的多样性都与空间结构有关 C. 两者都可具有降低反应活化能的作用 D. 两者的合成都需要模板、原料、能量和酶 ‎【答案】B ‎【解析】‎ ‎【详解】A、蛋白质和核酸都是由许多单体连接而成的生物大分子,A正确; B、蛋白质的多样性与空间结构有关,而核酸的多样性主要与碱基的排列顺序有关,B错误; C、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还有少量RNA,所以二者都可以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C正确; D、蛋白质的合成需要mRNA作为模板,氨基酸作为原料,核酸中的DNA的合成以DNA为模板,脱氧核苷酸为原料,RNA的合成以DNA为模板,核糖核苷酸为原料,蛋白质的合成和核酸的合成需要消耗能量和酶,D正确。 故选B。‎ ‎6.下列关于脂质和糖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胆固醇是构成细菌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B. 糖类中氧原子的相对含量低于脂质 C. 蔗糖、麦芽糖、乳糖的水解产物都含葡萄糖 D. 淀粉、糖原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答案】C ‎【解析】‎ ‎【详解】A、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A错误;‎ B、葡萄糖是单糖中的一种,相同质量的糖类和脂质相比,糖类中氧原子的相对含量高于脂质,其氧化分解消耗的氧气少,释放的能量较脂质少,B错误;‎ C、蔗糖的水解产物是葡萄糖和果糖,麦芽糖的水解产物是葡萄糖,乳糖的水解产物是葡萄糖和半乳糖,C正确;‎ D、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糖原),D错误;‎ 故选C。‎ ‎7.下列关于实验条件或现象的描述,完全正确的是 A. 使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需要水浴加热 B. 纸层析法分离绿叶中色素时,滤纸条自上而下的第三条色素带最宽,颜色为蓝绿色 C. 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CO2时,颜色变化为蓝色→黄色→绿色 D. 观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实验材料为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答案】B ‎【解析】‎ ‎【详解】A、使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不需要水浴加热,A错误;‎ B、纸层析法分离绿叶中色素时,滤纸条自上而下的第三条色素带是叶绿素a,成熟叶肉细胞含量最多,颜色为蓝绿色,B正确;‎ C、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CO2时,颜色变化为蓝色→绿色→黄色,C错误;‎ D、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是成熟细胞,不再分裂,不能做为观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的实验材料,D错误。‎ 故选B。‎ ‎8.下图显示了细胞的部分质膜及其周围物质,其中一定代表蛋白质的符号是 A. O B. ◆ C. Y D. O和Y ‎【答案】C ‎【解析】‎ ‎【详解】O可代表质膜周围物质,不能确定;◆代表信息分子,如激素、神经递质或其他;Y代表受体蛋白,故选C。‎ ‎9.细胞膜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细胞膜的糖被在细胞间具有识别作用 B. 细胞膜对膜两侧物质的进出具有选择性 C. 细胞膜内外两侧结合的蛋白质种类有差异 D. 细胞膜两侧的离子浓度差是靠自由扩散实现的 ‎【答案】D ‎【解析】‎ ‎【详解】A、细胞膜上的糖蛋白质(糖被)与细胞表面的识别作用密切相关,A正确; B、细胞膜的功能特性是具有选择透过性,B正确; C、蛋白质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时起重要作用,蛋白质的种类、数目不同其功能的复杂程度不同,细胞膜内外两侧的功能有差异,膜内外两侧结合的蛋白质种类有差异,C正确。 D、细胞膜两侧的离子浓度差靠主动运输实现,D错误。 故选D。‎ ‎10.下列有关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一个动物细胞中只含有一个中心体, 高等植物细胞中没有中心体 B. 用胰蛋白酶处理生物膜,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及通透性都会发生改变 C. 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外膜上有运输葡萄糖和氧气的载体蛋白 D. 溶酶体内含有多种呼吸氧化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 ‎【答案】B ‎【解析】‎ ‎【详解】A、一个动物细胞一般含有一个中心体,但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会复制形成2个中心体,高等植物细胞中没有中心体,A错误;‎ B、用胰蛋白酶处理生物膜,生物膜的蛋白质会被水解,通透性会发生改变,B正确;‎ C、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线粒体中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其分解的底物为丙酮酸,线粒体膜上没有运输葡萄糖的载体,氧气进入线粒体的方式为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 C错误;‎ D、呼吸氧化酶主要存在于线粒体中,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D错误。‎ 故选B。‎ ‎11. 如图是细胞核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关于各结构及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①属于生物膜系统,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B. ②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C. ③与蛋白质的合成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D. ④有利于某种RNA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实现核质之间的信息交流 ‎【答案】C ‎【解析】‎ 据图分析,①是核膜,属于生物膜系统,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A正确;②‎ 是染色质,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B正确;③是核仁,与RNA的合成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C错误;④是核孔,有利于RNA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实现核质之间的信息交流,D正确。‎ ‎12.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膜上的受体是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所必需的结构 B. 生物膜系统包括叶绿体类囊体膜,也包括小肠黏膜等 C. 核孔是RNA和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自由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D. 真核细胞中有维持细胞形态的细胞骨架,细胞骨架与物质运输等有关 ‎【答案】D ‎【解析】‎ ‎【详解】A、植物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可以通过胞间连丝,性激素的受体在细胞内,所以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不一定需要细胞膜上的受体,A错误;‎ B、生物膜系统是细胞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小肠黏膜不属于生物膜系统,B错误;‎ C、核孔是RNA和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但具有选择性,C错误;‎ D、真核细胞中有维持细胞形态的细胞骨架,细胞骨架与物质运输等有关,D正确。‎ 故选D。‎ ‎13. 比较生物膜和人工膜(双层磷脂)对多种物质的通透性,结果如下图。据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 生物膜上存在协助H2O通过的物质 B. 生物膜对K+、Na+、Cl-的通透性具有选择性 C. 离子以易化(协助)扩散方式通过人工膜 D. 分子的大小影响其通过人工膜的扩散速率 ‎【答案】C ‎【解析】‎ ‎【详解】生物膜和人工膜的差异是生物膜有蛋白质,人工膜无。生物膜对水分子通透性大于人工膜,说明生物膜上存在协助H2O通过的物质 ,故A正确。生物膜对于K+、Na+、Cl-的通透性各不相同,与生物膜这三种离子载体的数量本题有关,体现生物膜对本题物质的选择透过性,故B正确。图解只显示人工膜对K+、Na+、Cl-的通透性一样,都很低,说明人工膜缺乏蛋白质载体协助运输离子,而协助扩散需要载体,故C错。甘油分子体积比气体分子体积大,较不容易通过人工膜,故D正确。故选C。‎ ‎14.图一表示某溶液中甲、乙、丙、丁四种物质通过细胞膜的过程,图中①②③为细胞膜相关组成成分,图二表示O2含量变化对小肠上皮细胞吸收K+速率的影响。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图一中细胞膜的上侧是细胞膜的外侧 B. 图二说明K+的吸收方式是主动运输 C. 若图一中甲表示葡萄糖,则该细胞不可能是哺乳动物红细胞 D. 图二中K+吸收速率不再增加时,限制因素是载体数量和氧气含量 ‎【答案】D ‎【解析】‎ ‎【详解】图一中细胞膜的上侧有多糖,多糖位于细胞膜的外侧,说明上侧为是细胞膜的外侧,A正确;据图二曲线可知,开始随O2含量增多,呼吸速率加快,提供能量增多,K+吸收速率增大,随后O2含量继续增多,K+吸收速率受载体数量限制,不再增大,说明K+的吸收方式是主动运输,B正确;若图一中甲表示葡萄糖,为主动运输方式吸收,而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吸收葡萄糖是协助扩散,故该细胞不可能是哺乳动物红细胞,C正确;图二中K+吸收速率不再增加时,氧气含量还在继续增加,故限制因素是载体数量,不是氧气含量,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应选D。‎ ‎15.如图为某学生在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对细胞影响的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细胞图,请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图中①②⑥组成了细胞的原生质层 B. 图中细胞⑥处的浓度一定大于⑦处的浓度 C. 图中①是细胞壁,⑥中充满了蔗糖溶液 D. 图中⑦是细胞液,在细胞发生质壁分离过程中,其颜色逐渐变浅 ‎【答案】C ‎【解析】‎ ‎【详解】A、原生质层由细胞膜、液泡膜和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组成,所以图中②④⑤组成了细胞的原生质层,A错误;‎ B、若细胞处于质壁分离过程中,则细胞⑥处的浓度大于⑦处的浓度;若细胞处于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则细胞⑥处的浓度小于⑦处的浓度,B错误;‎ C、图中①是细胞壁,具有全透性,所以⑥中充满了蔗糖溶液,C正确;‎ D、图中⑦是细胞液,在细胞发生质壁分离过程中,其浓度逐渐变大,颜色逐渐变深,D错误.‎ 故选C.‎ ‎16.下面关于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质和细胞核中都有ATP的分布 B. ATP合成所需的能量由磷酸提供 C. ATP可以水解为一个核苷酸和两个磷酸 D. 正常细胞中ATP与ADP的比值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A、ATP是生命活动能量的直接来源,故细胞质和细胞核中都有ATP分布,A正确;‎ B、ATP来源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故合成ATP所需的能量来源于光能和有机物中的化学能,B错误;‎ C、ATP可以水解为一个核苷酸(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和两个磷酸,C正确;‎ D、人体细胞中ATP含量并不高,但和ADP的相互转化是永不停息地进行着,故正常细胞中ATP与ADP的比值在一定范围内变化,D正确。‎ 故选B。‎ ‎17.酶是生物催化剂,其作用受pH等因素的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酶分子有一定的形状,其形状与底物的结合无关 B. 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其作用的强弱可用酶活性表示 C. 麦芽糖酶能催化麦芽糖的水解,不能催化蔗糖的水解 D. 将胃蛋白酶加入到pH10的溶液中,其空间结构会改变 ‎【答案】A ‎【解析】‎ ‎【详解】酶分子有一定的形状,恰好能和底物分子结合,A错误;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其作用的强弱可用酶活性表示,B正确;酶具有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底物或少数几种相似底物的反应。因此,麦芽糖酶能催化麦芽糖的水解,不能催化蔗糖的水解,C正确;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1.8,将其加入到pH10的溶液时,胃蛋白酶的空间结构会改变,使酶失活,D正确。故选A。‎ ‎18. 下列关于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线粒体和叶绿体均含有少量的DNA B. 叶绿体在光下和黑暗中均能合成ATP C. 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ATP均来自线粒体 D. 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所含酶的种类相同 ‎【答案】A ‎【解析】‎ ‎【详解】A、线粒体和叶绿体均含有少量的DNA和RNA,A正确;‎ B、叶绿体在光下能合成ATP,黑暗中不能进行光合作用,B错误;‎ C、细胞所需的ATP除来自线粒体外,还可以来自细胞质基质和叶绿体,C错误;‎ D、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所含酶的种类不相同,D错误。‎ 故选A。‎ ‎19.下图是生物体内可能发生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人体在剧烈运动时,只能发生①过程 B. 某些生物体既能进行②过程,也能进行③过程 C. 产生相同能量时,③过程消耗的葡萄糖的量高于①或②过程 D. ④过程只能发生在某些植物体内 ‎【答案】B ‎【解析】‎ ‎【详解】A、人在剧烈运动时,仍主要进行有氧呼吸,只有部分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A错误。‎ B、某些兼性厌氧微生物如酵母菌,有氧条件下进行③过程,无氧环境中进行②过程,B正确。‎ C、③过程为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释放大量能量,而①②过程则释放少量能量,因此产生相同能量时,③过程消耗的葡萄糖的量低于①或②过程,C错误。‎ D、光合作用主要发生在绿色植物体内,但光合细菌也能进行光合作用,D错误。‎ 故选B。‎ ‎20.细胞呼吸原理在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关于细胞呼吸原理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零度以上低温贮存果蔬,可减少有机物的分解 B. 提倡慢跑,可防止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使人体肌肉酸胀 C. 皮肤破损较深的患者,应及时到医院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 D. 选用透气性好的“创可贴”,是为保证人体细胞的有氧呼吸 ‎【答案】D ‎【解析】‎ ‎【详解】A.果蔬保鲜应该在零度以上低温贮存,减少有机物的分解,延长保鲜时间,A正确;B.提倡慢跑,可防止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使人体肌肉酸胀,B正确;C.较深的伤口缺少氧气,易滋生破伤风杆菌,需要及时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C正确;D.选用透气性好的“创可贴”,是为避免厌氧菌的生长和繁殖,D错误。故选D。‎ ‎21.植物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是通过测量光合作用对不同波长光的反应(如O2‎ 的释放)来绘制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类胡萝卜素在红光区吸收的光能可用于光反应中 ATP 的合成 B. 叶绿素的吸收光谱可通过测量其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值来绘制 C. 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也可用CO2的吸收速率随光波长的变化来表示 D. 通常,红外光和紫外光不可被叶绿体中的色素吸收用于光合作用 ‎【答案】A ‎【解析】‎ ‎【详解】A、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即在蓝紫光区吸收大量光能用于光反应中ATP的合成,A错误; B、叶绿素的吸收光谱可通过测量其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值来绘制,B正确; C、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也可用CO2的吸收速率随光波长的变化来表示,C正确; D、通常红外光和紫外光不能被叶绿体的色素吸收用于光合作用,D正确。 故选A。‎ ‎22.下列相关实验中涉及“分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中,盐酸能够使染色质中的蛋白质与DNA分离 B. 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中,色素分离是因它们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 C. 在“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实验中,滴加蔗糖溶液的目的是使细胞质与细胞壁分离 D. 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解离的目的是使组织细胞相互分离开来 ‎【答案】C ‎【解析】‎ ‎【详解】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中,盐酸能够增加膜透性,同时可以使染色质中的蛋白质与DNA分离,有利于DNA和染色剂的结合,A项正确;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中,4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度不同,因而可以分离开,B项正确;在“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实验中,滴加蔗糖溶液的目的是使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C项错误;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盐酸可以破坏细胞壁中的果胶成分,使组织细胞相互分离开来,D项正确。‎ ‎23.有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染色体DNA比染色质DNA更容易复制 B. 同源染色体配对通常发生在分裂前期 C. 在分裂末期,细胞膜内陷形成两个子细胞 D. 肝细胞的细胞周期中染色体存在的时间比染色质的长 ‎【答案】C ‎【解析】‎ ‎【详解】A、染色体DNA高度螺旋化缩短变粗,更不容易复制,A错误;‎ B、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配对,同源染色体的配对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B错误;‎ C、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膜向内凹陷,最终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C正确;‎ D、染色体只在分裂期出现,存在时间比染色质短,D错误。‎ 故选C。‎ ‎24. 下列是关于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变化的叙述,能正确表示一个细胞周期内分裂过程的顺序是( )‎ ‎①两个相同DNA分子完全分开 ②出现放射状排列的细丝 ‎③中心体发生倍增 ④着丝粒排列在一个平面上 A. ②→③→①→④ B. ②→④→③→①‎ C. ③→②→④→① D. ②→③→④→①‎ ‎【答案】C ‎【解析】‎ ‎【详解】一个细胞周期内分裂过程的顺序是: 中心体发生倍增(发生与间期)→出现放射状排列的细丝(发生与前期)→着丝粒排列在一个平面上(发生与中期)→两个相同DNA分子完全分开(发生于后期),C符合题意。故选C。‎ ‎25. 下图为某二倍体细胞分裂的模式图,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 A. 在DE段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减半 B. 图乙有8个DNA分子、8条染色体 C. 图乙细胞的下一时期,核膜、核仁重新出现 D. 图乙细胞可能在图甲细胞的BC段发生了突变 ‎【答案】A ‎【解析】‎ ‎【详解】A、DE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A错误;‎ B、图乙有8个DNA分子,8条染色体,B正确;‎ C、图乙细胞的下一时期为末期,核膜、核仁重新出现,C正确;‎ D、图乙细胞中,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含有等位基因A和a,可能是分裂间期(图甲细胞的BC段)发生基因突变所致,D正确。‎ 故选A。‎ 考点:本题结合曲线图和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及变化规律,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和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图各区段形成的原因或代表的时期。‎ ‎26.某小组进行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盐酸和酒精混合液主要起固定作用 B. 碱性染料吡罗红(派洛宁)可用于染色体染色 C. 观察到分裂末期细胞内细胞板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 D. 细胞内染色体的存在状态可作为判断有丝分裂各时期的依据 ‎【答案】D ‎【解析】‎ ‎【详解】盐酸和酒精混合液的作用是解离,A错误。吡罗红能和RNA发生特异性结合,不能用来染染色体,B错误。观察到的细胞已经死亡,不会发生细胞板的扩展,C错误。细胞分裂各个时期细胞内的染色体的存在状态各不相同,可作为判断有丝分裂个时期的依据,D正确。‎ ‎27.人工种子、乳腺生物反应器、抗除草剂作物、可保存的干扰素、性别鉴定依次是下列哪项生物技术的应用:( )‎ ‎①基因工程 ②细胞工程 ③蛋白质工程 ④胚胎工程 A. ①②②③④ B. ②①①③④‎ C. ②①②③④ D. ②①②④②‎ ‎【答案】B ‎【解析】‎ ‎【详解】(1)人工种子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属于②细胞工程; (2)乳腺生物反应器属于①基因工程。 (3)抗除草剂作物是DNA重组技术,属于①基因工程。 (4)保存干扰素,干扰素是一种蛋白质,治疗癌症和病毒感染,很难保存,运用③蛋白质工程。 (5)性别鉴定,在胚中取滋养层细胞,做分析,属于④胚胎工程。 综上依次对应的生物技术为②①①③④,B正确。 故选B。‎ ‎28. 关于动物细胞培养和植物组织培养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动物细胞培养和植物组织培养所用培养基不同 B. 动物细胞培养和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都要用到胰蛋白酶 C. 烟草叶片离体培养能产生新个体,小鼠杂交瘤细胞可离体培养增殖 D. 动物细胞培养可用于检测有毒物质,茎尖培养可用于植物脱除病毒 ‎【答案】B ‎【解析】‎ ‎【详解】A、动物细胞培养和植物组织培养所用培养基不同,动物细胞培养采用的是液体培养基、植物组织培养采用的是固体培养基,A正确; B、动物细胞培养需要用胰蛋白酶处理,但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不需要胰蛋白酶处理,B错误; C、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因此烟草叶片离体培养能产生新个体;小鼠杂交瘤细胞可以在体外培养条件下无限增殖,因此小鼠杂交瘤细胞可离体培养增殖,C正确; D、动物细胞培养可以用于检测有毒物质,茎尖(几乎不含病毒)培养可用于植物脱除病毒,D正确。 故选B。‎ ‎29. 下列关于胚胎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体外受精是指获能的精子和成熟的卵子在相应溶液中受精 B. 受精卵只有发育到囊胚阶段,才能进行胚胎移植 C. 早期胚胎培养与动物细胞培养的培养液通常都需加入血清 D. 试管婴儿技术主要包括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技术 ‎【答案】B ‎【解析】‎ ‎【详解】A、体外受精是指获能的精子和成熟的卵子在受精溶液中受精,A正确; B、受精卵发育到卵裂或囊胚阶段,都能进行胚胎移植,B错误; C、早期胚胎培养与动物细胞培养的培养液通常都需加入血清,C正确; D、试管婴儿技术主要包括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技术,D正确。 故选B。‎ ‎30.卵细胞或卵母细胞作为生殖细胞,在生物技术中可用于( )‎ ‎①克隆动物时细胞核的受体 ②进行体外受精,培育试管动物 ‎③形成受精卵,作为培育转基因动物的受体细胞 ④植物组织培养形成试管苗 ‎⑤动物细胞融合形成单克隆抗体 ⑥形成受精卵,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抗虫棉植株 A. ①②③④ B. ③④⑤⑥‎ C. ①③⑤⑥ D. ①②③⑥‎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克隆动物时,去核卵细胞可作为细胞核的受体,①正确; ‎ ‎②成熟的卵(母)细胞可以和获能的精子进行体外受精,培育试管动物,②正确;‎ ‎③卵细胞可以和精子受精形成受精卵,作为培育转基因动物的受体细胞,③正确; ‎ ‎④卵细胞作为生殖细胞,染色体组成只占正常体细胞一半,植物组织培养形成试管苗利用的是体细胞,④错误;‎ ‎⑤动物细胞融合形成单克隆抗体的过程中利用的是骨髓瘤细胞和B淋巴细胞,⑤错误; ‎ ‎⑥形成受精卵,在基因工程中,可以将目的基因导入到受精卵中,获得转基因生物,⑥正确;故符合题意的有①②③⑥,D正确。‎ 故选D。‎ ‎31.线粒体蛋白的转运与细胞核密切相关(如下图),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线粒体时可用__________染液进行染色,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经过染色的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可以看到___________;从细胞匀浆中分离出线粒体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 ‎(2)在连续分裂的细胞中,过程①需要4种游离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酶和ATP等物质从细胞质进入细胞核;过程③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细胞器)。‎ ‎(3)从图中M蛋白在线粒体中的位置推断,M蛋白与有氧呼吸第___________________阶段关系密切,写出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某种抑制性药物处理细胞后,发现细胞质基质中的T蛋白明显增多,推测该药物最可能抑制了___________(图中编号)过程。‎ ‎(4)合成线粒体蛋白需要酶的催化,与无机催化剂相比较,酶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其原因是___________。‎ ‎【答案】(1). 健那绿 (2). 蓝绿色的线粒体,细胞质接近无色 (3). 差速离心法 (4). 核糖核苷酸 (5). RNA聚合酶 (6). 核糖体 (7). 三 (8). C6H12O6 + 6O2 + 6H2O 6CO2 + 12H2O + 能量 (9). ④ (10). 酶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 ‎【解析】‎ ‎【详解】(1)观察线粒体时,可用健那绿染液进行染色,然后放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即可,可以看到蓝绿色的线粒体,细胞质接近无色;从细胞匀浆中分离出细胞器常用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 ‎ ‎(2)过程①是转录,需要4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RNA聚合酶和ATP等物质从细胞质进入细胞核;过程③是翻译,场所是核糖体。‎ ‎(3)M蛋白嵌合在线粒体内膜上,而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场所是线粒体内膜,故M蛋白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关系密切,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为:C6H12O6 + 6O2 + 6H2O ‎ ‎ 6CO2 + 12H2O + 能量。用某种抑制性药物处理细胞后,发现细胞质基质中的T蛋白明显增多,推测该药物最可能抑制了④,即抑制T蛋白和线粒体外膜上的载体蛋白结合。‎ ‎(4)合成线粒体蛋白需要酶的催化,与无机催化剂相比较,酶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其原因是酶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 ‎32.南通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利用“小液流法”估测黑藻叶片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实验步骤和结果如下: ‎ 实验步骤:①配制具有一定浓度梯度的蔗糖溶液。‎ ‎②取12支干燥洁净的带塞试管,分成甲、乙两组,每组试管依次编为1〜6号。向甲、乙两组相同编号的试管中加入相同浓度的蔗糖溶液4mL,迅速塞紧试管,备用。‎ ‎③取大小相似的黑藻叶片60片,随机均分为6组,分别加入甲组的6支试管中,并塞紧试管。放置20min,期间多次摇动试管。再向甲组每支试管中均加入微量甲晞蓝粉末(忽略对蔗糖浓度的影响),充分摇匀。‎ ‎④将乙组蔗糖溶液摇匀,用弯头毛细吸管从甲组试管中吸取少量蓝色溶液,插入乙组相同编号试管内的溶液中部,从毛细吸管一端轻轻挤出1小滴蓝色溶液(如下图)。观察蓝色小滴的升降情况,并做好记录。‎ 乙组试管编号 ‎1‎ ‎2‎ ‎3‎ ‎4‎ ‎5‎ ‎6‎ 加入的蔗糖溶液浓度/mol•L-1‎ ‎0.05‎ ‎0.10‎ ‎015‎ ‎0.20‎ ‎0.25‎ ‎0.30‎ 蓝色小滴升降情况 ‎↓‎ ‎↓‎ ‎↓‎ ‎↑‎ ‎↑‎ ‎↑‎ 实验结果:‎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乙组试管1、2、3中蓝色小滴均下降,原因是甲组1、2、3试管中黑藻叶片的细胞液浓度大于蔗糖溶液浓度,细胞吸水,导致试管中蔗糖溶液浓度上升,蓝色小滴密度大于乙组相同编号试管内溶液的密度,其中下降最慢的是试管_____________中的蓝色小滴。‎ ‎(2)取出甲组6支试管中的黑藻叶片进行显微观察,可发现试管_____________中的黑藻叶片细胞内叶绿体分布最密集。‎ ‎(3)根据实验结果可估测黑藻叶片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介于_________________之间。若要使估测结果更准确,则实验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3 (2). 6 (3). 0.15-0.20mol·L-1 (4). 在0.15—0.20mol·L-1之间缩小浓度梯度,继续进行上述实验,蓝色小滴不移动时试管中的蔗糖溶液浓度与黑藻叶片细胞液浓度相当 ‎【解析】‎ ‎【详解】(1)甲组1、2、3试管中黑藻叶片的细胞液浓度大于蔗糖溶液浓度,蔗糖溶液的浓度越大,细胞吸水越少,试管中蔗糖溶液浓度上升越小,小液滴下降越慢,所以下降最慢的是试管3中的蓝色小滴。‎ ‎(2)蔗糖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浓度越大,细胞失水越多,原生质体的体积越小,叶绿体越密集,因此试管6中的黑藻叶片细胞内叶绿体分布最密集。‎ ‎(3)细胞液的浓度的最小范围是使细胞吸水的最大蔗糖溶液浓度和使细胞失水的最小蔗糖溶液浓度之间,所以在0.15-0.20mol·L-1之间;要使估测结果更准确,应该在0.15—0.20mol·L-1之间缩小浓度梯度,继续进行上述实验,蓝色小滴不移动时试管中的蔗糖溶液浓度与黑藻叶片细胞液浓度大约相等。‎ ‎33.I.图1表示某植物固定和还原CO2的过程,图2是外界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请据图回答:‎ ‎(1)图1中a过程叫______________,发生的场所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将某植物在缺乏镁元素的土壤中栽种,会直接影响图1中的物质____(填“A”、“B”、“C”)的生成。当图2的乙图中d点对应的光照强度突然降至c点对应的光照强度,则图1中的物质A在短时间会______(填“增加”或“减少”)。‎ ‎(3)从图2中可以看出,甲图限制b 点光合速率的因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 II.光补偿点是指植物在一定光强范围内,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的光照强度.光饱和点是指植物在一定光强范围内,光合速率达到最大时所需要的最小光照强度。已知植物体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5℃‎。如表为‎25℃‎和一定CO2浓度等条件下三种植物幼苗的生理指标。‎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物种 指标 物种甲 物种乙 物种丙 光补偿点(μmol•m-2•s-1)‎ ‎140‎ ‎66‎ ‎37‎ 光饱和点(μmol•m-2•s-1)‎ ‎1425‎ ‎1255‎ ‎976‎ ‎(4)该实验的自变量为__________和不同种植物幼苗。三种植物中最可能是阳生植物的是________。‎ ‎(5)在光强140μmol•m-2•s-1时,物种甲幼苗叶肉细胞中产生的O2有___________个去路。温度升高到‎35℃‎,物种乙幼苗的光补偿点会变________(填“大”、“小”)。‎ ‎【答案】 (1). 二氧化碳的固定 (2). 叶绿体基质 (3). C (4). 减少 (5). CO2浓度 (6). 光强(或光照强度) (7). 物种甲 (8). 两 (9). 大 ‎【解析】‎ ‎【详解】(1)据图1分析可知,A为五碳化合物,B为三碳化合物;a是二氧化碳的固定过程,反应的场所在叶绿体基质。‎ ‎(2)叶绿素合成需要镁元素,所以缺乏了镁元素会影响叶绿素的合成,叶绿素在光反应过程中能吸收并转换光能,直接影响图1中ATP和物质C([H])的生成,当光照强度突然由d降低至c时,则[H]供应减少,进而C3的还原减慢,但CO2会继续和C5(A)反应生成C3,所以C5的量会减少。‎ ‎(3)图甲中b点已经达到光饱和,所以限制因素是CO2浓度。‎ ‎(4)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光照强度和不同种植物幼苗,由于物种甲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最大,所以最有可能是阳生植物。‎ ‎(5)140μmol•m-2•s-1为物种甲的光补偿点,当光强大于140μmol•m-2•s-1时物种甲叶肉细胞中产生的O2除进入线粒体外,还扩散至细胞外,温度升高到‎35℃‎ ‎,呼吸作用增强,光合作用减慢,物种乙幼苗的光补偿点逐渐增大。‎ ‎34.下图表示某种体外培养细胞的细胞周期及各阶段的时间,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可知,一个细胞周期的时间约为________。脱氧核苷酸在_________期被消耗。‎ ‎(2)在电镜下观察处于M期的细胞,染色单体的消失发生在____________期。‎ ‎(3)若在上述细胞的培养液中加入过量的DNA合成抑制剂,处于____________期的细胞立刻被抑制,再培养____________h,则其余细胞都将被抑制在S期。‎ ‎【答案】 (1). 15.3h (2). S (3). 后 (4). S (5). 7.4‎ ‎【解析】‎ ‎【详解】(1)据图可知,一个细胞周期所经历的时期依次是G1、S、G2、M,一个细胞周期的时间约为2.8+7.9+3.4+1.2=15.3h。脱氧核苷酸是合成DNA的原料,而DNA的复制发生在S期,因此脱氧核苷酸在S期被消耗。‎ ‎(2)染色单体是由于后期着丝点的分裂,因此染色单体的消失发生在后期。‎ ‎(3)DNA的合成发生在S期,当在培养液中加入过量的DNA合成抑制剂时,DNA合成被抑制,即S期的细胞立刻被抑制。若使其余细胞都停留在S期,则刚完成DNA复制的细胞还需要经过G2、M和G1期,共需要2.8+1.2+3.4=7.4小时。‎ ‎35.最近吉林市因疫情变化管控升级,已复课的高三学生重回家中上网课,全市已累计完成核酸检测超过8万人。同时,我国率先开启新冠疫苗二期临床研究!据研究新冠病毒表面的 S 蛋白是主要的病毒抗原,在康复病人的血清中有抗 S 蛋白的特异性抗体。下图为某机构研制疫苗的部分过程。请回答相关问题:‎ ‎(1)对疫情重点地区输入人员进行核酸检测需要用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做探针,进行血清抗体检测方法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择性扩增S基因需要的前提条件及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疫苗的步骤①用到的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获得的表达载体除了S 基因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组成部分。‎ ‎(4)S 基因在培养的动物细胞中稳定遗传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了检验步骤③所表达的S蛋白是否与病毒S蛋白有相同的免疫反应特性,可用动物细胞中表达的S 蛋白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抗原—抗体杂交实验,从而得出结论。‎ ‎【答案】 (1). 含放射性的S基因 (2). 抗原和抗体特异性结合 (3). 找到S基因核苷酸序列,根据这一序列合成引物 (4). 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5). 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和复制原点 (6). 基因需要整合到细胞核中的DNA分子 (7). 肺炎疫情中康复病人血清 ‎【解析】‎ ‎【详解】(1)利用探针检测病毒的原理是碱基互补配对,所以需要用含放射性的S基因作为探针,进行血清抗体检测的方法是抗原-抗体杂交,原理是抗原可以和抗体特异性结合。‎ ‎(2)选择性扩增S基因的技术是PCR技术,关键是找到S基因核苷酸序列,原因是根据这一序列合成引物。‎ ‎(3)步骤①是构建基因表达载体,需要限制酶和DNA连接酶,表达载体上有目的基因(S)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和复制原点。‎ ‎(4)基因要在细胞中稳定表达的关键是基因需要整合到细胞核中的DNA分子,随着核基因传递。‎ ‎(5)为检测通过基因工程表达出的S蛋白是否与患病S蛋白有相同的免疫反应特性,而肺炎疫情中康复病人血清中含有抗体,所以可以用动物细胞中表达的S蛋白与肺炎疫情中康复病人血清进行抗体-抗原杂交实验。‎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