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1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西藏拉萨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西藏拉萨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所谓文学,就是以言达意的一种艺术。言所以达意,然而意决不是完全可以言达的。因为言是固定的,有迹象的;意是瞬息万变,飘渺无踪的。言是散碎的,意是混整的。言是有限的,意是无限的。以言达意,好像用断续的虚线画实物,只能得其近似。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全部传达情绪意旨,假使能够,也并非文学所应希求的。一切艺术作品都是这样,尽量表现,非惟不能,而也不必。 《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几句话决没完全描写出孔子说这番话时候的心境,而“如斯夫”三字更笼统,没有把当时的流水形容尽致。如果说详细一点,孔子也许这样说:“河水滚滚地流去,日夜都是这样,没有一刻停止。世界上一切事物不都像这流水时常变化不尽么? 过去的事物不就永远过去决不回头么? 我看见这流水心中好不惨伤呀!……”但是纵使这样说去,还没有尽意。而比较起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九个字比这段长而臭的演绎就值得玩味多了!陶渊明在《归园田居》用四十字把乡村风景描写得多么真切!然而仔细观察起来,乡村景物还有多少为陶渊明所未提及。从此可知文学上我们并不以尽量表现为难能可贵。 在音乐里面,我们也有这种感想,凡是唱歌奏乐,音调由洪壮急促而变到低微以至于无声的时候,我们精神上就有一种沉默肃穆和平愉快的景象。《琵琶行》里形容琵琶声音暂时停顿的情况说,“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这就是形容音乐上无言之美的滋味。英国诗人济慈在《希腊花瓶歌》也说,“听得见的声调固然幽美,听不见的声调尤其幽美”,也是说同样道理。 所谓无言,不一定指不说话,是注重在含蓄不露。雕刻以静体传神,有些是流露的,有些是含蓄的。这种分别在眼晴上尤其容易看见。中国有句谚语,“金刚怒目,不如菩萨低眉”,所谓怒目,便是流露;所谓低眉,便是含蓄。凡看低头闭目的神像,所生的印象往往特别深刻。最有趣的就是西洋爱神的雕刻,男女都是瞎了眼睛。这固然根据希腊的神话,然而实在含有艺术的道理,因为爱情通常都在眉目间流露,而流露爱情的眉目是最难比拟的。所以索性雕成盲目,可以耐人寻思。当初雕刻家原不必有意为此,但这些也许是人类不用意识而自然碰的巧。 以上是各种艺术中的几个实例。把这些个别的实例归纳起来,我们可以得一个公例,就是:艺术表现思想和情感,与其尽量流露,不如稍有含蓄;与其把一切都说出来,不如留一大部分让欣赏者自己去领会。因为在欣赏者的头脑里所生的印象和美感,比尽量流露的还要深刻。换句话说,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 流行语中有一句说:“言有尽而意无穷”。无穷之意达之以有尽之言,所以有许多意,尽在不言中。推广地说,艺术作品之所以美,不是只美在已表现的一部分,尤其是美在未表现而含蓄无穷的一大部分,这就是无言之美。 (摘编自朱光潜的《无言之美》)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学要以言达意,但文学作品中的具体语言和抽象情感却有很大差别,文字不能很好地表情达意。 B.《论语》中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没能表达出孔子当时的心境,这个例子证明了文字不能完全地传达情感的道理。 C.《琵琶行》所描写的“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表现了听者沉默肃穆和平愉快的感受,这是音乐的无言之美。 D.欣赏低头闭目的神像时,所产生的印象常常特别深刻,这是欣赏者和创作者碰巧所得,并不是创作者刻意为之。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从文学不追求用文字语言来全部传达情意拓展开来,论述了一切艺术作品都不需要尽量充分地表达情意的道理。 B.文章在分别举出了文学、音乐、雕像的实例的基础上,总结了艺术创作的共同点,同时解释了“无言之美”的内涵。 C.围绕着无言之美这个话题,文章逐层递进地论证了艺术表意时要含蓄或留一部分空白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D.文章运用了举例、对比等论证方法,论述了艺术作品的美更在于含蓄不露的道理,使抽象的美学原理浅显易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一项是( ) A.要想让欣赏者获得的美感更加丰富深刻,就需要创作者在表现思想情感时,稍微含蓄,甚至留有一些空白。 B.《关雎》用生动的语言描写荇菜之形,用直白的语言抒发思慕之情,做到了语言完全地表达情意,展现了深刻美。 C.《归园田居》写景的精妙之处证明了中国古典诗词蕴含丰富的无言之美,这种美体现在许多优秀的古诗文中。 D.已表现出来的美和无言之美,都属于艺术作品的美,这两种美各有特色,如果能够协调融合,那将更有感染力。 【答案】1.C 2.C 3.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的是“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中, A项,“文字不能很好地表情达意”错误;原文是“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全部传达情绪意旨”,把“不能全部”换成“不能很好地”,故错误。 B项“没能表达出孔子当时的心境”错误,表述太过于绝对,原文是说“没完全描写出”;D项,“这是欣赏者和创作者碰巧所得,并不是创作者刻意为之”错误,与原文不符,原文为“当初雕刻家原不必有意为此,但这些也许是人类不用意识而自然碰的巧”。题支改变了原文说法。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中,C项,“文章逐层递进地论证了”错误,通过阅读原文,可以看出文章的论述方法应该是“并列式”。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一项是”,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中,B项,“用直白的语言抒发思慕之情,做到了语言完全地表达情意,展现了深刻美”错误,“直白”歪曲了《关雎》的含蓄美,可从“所谓无言,不一定指不说话,是注重在含蓄不露”看出。故选B。 【点睛】 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中国政府控制着中国三大移动运营商,并一直在指导它们在北京、上海等城市部署大规模5G测试网络。投资分析师克里斯莱恩表示:“中国运营商将自己的工作视为执行政府政策,而大多数全球电信公司试图平衡竞争因素,因此自然会放慢投资步伐。” 中国政府还承诺向中国运营商提供大量5G频谱。与美国和许多其它国家的运营商相比,这种安排要宽松得多,在这些国家,运营商向监管机构支付数十亿美元,以获得使用频谱碎片的权利。 为中国移动运营商建设基础设施的中国塔公司表示,在政府分配频谱后的3年内,该公司将有望实现5G覆盖中国。在美国,这一进程可能会慢得多,因为需要建设更多基础设施。 诺基亚全球5G技术开发主管迈克墨菲表示,中国运营商将主要使用与3G和4G类似的频段,这将使它们能够重用一些现有的基站。但在美国,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和威瑞森计划使用一种高频频段,这种频段的信号传输距离较短,所需的基站数量是4G的3至4倍。运营商需要与每个城市就安装这些站点的合同进行谈判,一些城市已经发出了抵制的信号。 (摘编自《中国为何在5G领域遥遥领先》) 材料二: 5G的“领跑”优势,来之不易,凝聚着中国企业坚持科技创新所付出的艰辛和汗水。 以中兴通讯为例,2013年至2017年,中兴通讯研发投入达563.18亿元人民币,占营业收入比例约12%。2018年1-9月,研发投入为85.26亿元人民币,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4.5%。 专利数字更为直观。截至2018年6月30日,中兴通讯专利累计超过7.3万件,全球授权专利累计超过3.5万件,其中5G专利申请超过3000件。 中兴通讯研发的业界首个基于AI的5G网络切片商用运营系统,实现切片敏捷部署、智能分析和快速自愈,极大地简化5G网络运营,运维效率提升30%以上,建网成本降低约20%。 截至2019年2月底,中兴通讯已与全球30家运营商开展5G合作。 (摘编自《5G争夺战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材料三: 4月2日,在2019互联网岳麓峰会上,中国移动总经理李跃深度诠释了“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的观点,他通过实际案例对“5G改变社会”进行了阐述。 5G可以实现4K超高清直播。1月13日,通过中国移动的5G试验网络,成功将央视春晚深圳分会场4K超高清信号回传至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北京机房,实现了我国首次5G网络4K传输。 5G可以实现VR远程实时教学。中国移动通过VR将成都一个小学和四川凉山一个小学实时连接,经过5G传输,实现了“两个学校的孩子们坐在不同教室进行同一场教学。” 5G可以实现远程医疗手术。3月16日,中国移动助力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成功完成了全国首例基于5G的远程人体手术。 5G可以与城市的发展紧密结合,比如环境监控、智能路灯、智慧政务等。此外,5G还可以实现智能化无人驾驶、智慧生产等。李跃认为,5G既是一个高速率低时延的移动网,又是一个可以为各行各业服务的专用网,5G发展将为整个社会带来巨大改变。 (摘编自《中国移动总经理李跃:5G发展将为社会带来巨大改变》) 材料四: 在5日闭幕的2019年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5G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广受关注。不过,一些业界人士也提出了这种新技术面临的挑战和潜在风险。 德国凤凰接触器公司通信软件研发负责人弗兰克·哈克梅尔在工博会上说,随着无线网络从消费领域扩展到工业和基础设施领域,5G时代的网络安全需要更加重视,而网络运营商应该负起更大责任。 此外,也正是由于5G时代的工业生产将更依赖公共网络,网络服务的可靠性需要相应提高。德国西门子公司数字和创新部门副总裁安德烈亚斯·克普克告诉记者,对于工业界来说,最看重的其实并不是传输速度,而是可靠性。 克普克说,虽然5G在技术上更先进,但技术更复杂,零部件也更多。这些因素都增加了5G网络的建设和维护成本。 不过,对于5G 的挑战和潜在风险,业界专家总体仍持乐观态度。德国博世公司通信和网络技术部负责人安德烈亚斯·米勒认为,这些并不是大问题,因为新技术的问题总是会在使用过程中逐渐解决,而且全球业界已经有不少抵御网络风险的传统方法和安全机制。 (摘编自《工业领域的5G之路仍存挑战》)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获得政府分配5G频谱后,中国移动运营商将使用类似3G和4G的频段,利用现有的一些基站,在三年内实现5G覆盖中国。 B.由材料二可以看出,中兴通讯2013年至2018年9月间研发投入接近650亿元人民币,占营业收入比例10%以上,高投入获得了大量专利。 C.央视春晚深圳分会场4K超高清信号回传,成都与凉山小学远程实时教学等,表明5G具有网络传输信号更清晰,传播速度更快等特点。 D.5G会进一步促进城市的发展,在环境监控、智能路灯、智慧政务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同时还可以实现智能化无人驾驶、智慧生产等。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中国体制下,5G的推进得到了政府的统一指导、协调和大力支持,这使中国在5G领域遥遥领先,这是国外一些运营商很难做到的。 B.5G争夺战让中国相关企业得到了锻炼和发展,促进了企业的科技创新,有些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有利于中国企业走向世界。 C.相对于4G重在关注人民的生活,5G跳出生活层面,更多关注的是社会层面的发展,服务于各行各业,将给整个社会带来巨大改变。 D.5G技术要想在工业领域得到很好的应用,需在安全性、可靠性以及建设、维护成本方面做出进一步的努力,以便更好的适应工业生产。 6.同样是对5G相关消息的报道,前三则材料在报道内容上各有怎样的侧重?是怎样突出各自的侧重点的?请结合材料概括分析。 【答案】4.A 5.C 6.内容上的侧重:①材料一侧重报道政府的大力支持是中国5 G领先的原因 。②材料二侧重报道中国5G领跑与中国企业坚持创新密切相关。③材料三侧重报道5G发展为社会带来的巨大改变。如何突出:①材料一主要通过中外对比,突出我们的优势。②材料二主要通过列数字,突出中国企业科技创新的付出和收获。③材料三主要通过实例来突出5G发展为社会带来的巨大改变。 【解析】 【4题详解】 此题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能力,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仔细区分选项表述与文中内容的差别。题中A项,“在三年内实现”错误,原文为“有望实现”;“中国移动运营商”错误,有望在三年内实现5G覆盖中国"的主体是中国塔,而不是中国移动运营商。故选A。 【5题详解】 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重点在对文中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主要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题中C项,“5G跳出生活层面”错,原文“5G可以实现4K超高清直播”“5G可以实现远程医疗手术”,可见5G同样关注民生。故选C。 【6题详解】 此题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和分析说明方法的题目,概括侧重点注意根据文中的句子和摘编文章的标题作答,手法注意结合文章的内容分析,可根据材料一的标题“中国为何在5G领域遥遥领先”和文中的句子“中国运营商将自己的工作视为执行政府政策”“中国政府还承诺向中国运营商提供大量5G频谱”概括材料一的侧重点;根据文中的句子“5G的‘领跑’优势,来之不易,凝聚着中国企业坚持科技创新所付出的艰辛和汗水”可以概括材料二的侧重点;根据材料三的标题“中国移动总经理李跃:5G发展将为社会带来巨大改变”和文中的句子“……中国移动总经理李跃深度诠释了‘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的观点,他通过实际案例对‘5G改变社会’进行了阐述”可概括材料三的侧重点。说明手法,可根据材料一中的“中国运营商将主要使用与3G和4G类似的频段,这将使它们能够重用一些现有的基站。但在美国”可知是对比;根据“研发投入达563.18亿元人民币,占营业收入比例约12%。2018年1-9月,研发投入为85.26亿元人民币,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4.5%”“中兴通讯专利累计超过7.3万件,全球授权专利累计超过3.5万件,其中5G专利申请超过3000件”可知材料是列数字;根据“他通过实际案例对‘5G改变社会’进行了阐述”可知材料三是列举实例的方法。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下列小題。 纯生活 冉正万 姑父五十一岁那年,仍然是个壮劳力。有一阵感觉到小腿里隐隐作痛,他说这事时不像得病了,而是像终于知道什么人和他开了个玩笑,甚至像一个小小的奖励终于到手。我们以为忍一下就过去了,小病小痛不是常事么?姑父自己也没打算去医院,他向村里的人求了个偏方。 半年后疼痛加重了,走路都相当困难了,他忍痛烧了一窑砖,卖掉后拿钱去遵义检查。医生说是骨癌,必须截肢,并且不能再拖了,一旦转移到大腿根,就没法截了。如果他早点去,截掉小腿就行了,现在已经转移到膝关节之上了,只能从大腿中间截。 二十天后,姑父从医院回来了。因为截面还没完全愈合,他必须躺在家里。过了三个多月,姑父拄着一根棍子出现在村道上,动不动就向别人展示他的断腿,直到别人不再有兴趣为止。 我是姑父的最后一个观众。放寒假了,我去帮表哥表妹们干活。先把砖窑里烧好的尚有余温的熟砖搬出来,再把生砖码进去。姑父不能干活了,表哥表妹得自己挣钱上学。大表哥还有半年就从师范毕业了,最爱和我讨论当教师收入高还是当医生收入高。二表哥早就辍学在家,用姑父的话说,他和书本有仇,和锄头钉耙倒亲热得不得了。姑父先说了些什么我记不得了,只记得他笑着说:“万娃你不晓得,医生的大汗都锯出来了。是一个老医生,头发都白了。他先用笔在下锯的地方打了个记号,然后在离记号两寸远的地方下刀,把皮反剥过来。不这样做不行的,一家伙锯下去,拿什么东西包啊。把皮剥开,锯断后就有东西包了。”说到这里他挽起剪掉一半的裤腿,像经验丰富的教师展示教具一样。我看到的断腿像糖果枕头,正中间像龙眼包子,皱褶是漂亮的,但让人发麻。 “皮剥开了,还要把肉切开,锯子只用来锯骨头,不用来锯肉。钢锯嘎吱嘎吱的,老半天锯不断。我告诉他,你应该找个木匠来嘛,哈哈哈哈。”我当时还没开始写作,无法理解姑父的乐观。二十年过去了,我写了一大堆东西,但我仍然无法理解,他为什么就那么快乐。 那天晚上,姑父让我和他睡一床。不是他家床少安排不过来,而是他太喜欢我了。我在搬砖时他就在旁边看着我,不时叫我休息一会儿,叫我喝水,叫我吃地瓜。叫我和他睡一床,也是施爱。我心里有一千个不愿意,可还是答应了,因为我从小受的教育是不能忤逆长辈。 姑父没有立即躺下,他在蚊帐顶上摸索了半天,掏出几个黑褐色的柿子,像刚上一年级的小学生一样真诚地说:“专门给你留的,你吃。”他藏在上面的,谁都不知道。这种柿子有股烟味,是黄熟前摘下来削掉皮熏熟的,很甜。我以前特别喜欢吃,可多读了几年书后,被卫生啦、细菌啦等等知识搞得很尴尬。姑父还有更重要的东西要给我,他竖起耳朵听了听,确认其他人已经入睡,或者即便没有睡也听不见他的声音,他才挽起裤腿,让我再看一次赭红色的断腿。他期望我摸摸,我没摸,他自己摸了,半闭着眼睛。“在长肉。”他说。意思是伤口正在愈合。 “要是不锯掉,我活不过五十五。”他说。这不是废话嘛。我也说了一句废话:“是啊,全世界都没有找到治疗癌症的药物。”“其实我得的不是癌。”他说。“医生锯错了?”“没锯错,但不是癌症。” 姑父说,他得的是一种遗传病。他的父亲,同样是腿痛,但以前医疗技术差,没有像他一样截肢,五十二岁就死掉了。他的祖父,死时才四十八岁,同样从腿痛开始的。 我一下明白了,刚开始发现病症,他为什么像得了个小小的奖励一样面带微笑,因为这是必然会来到的,他早就等着它,知道这个遗传病后就在悄悄地等着它,现在终于来了,反倒轻松了,放心了。这当然不是什么奖励,它只不过带着一点正气:我说了会来,就会来的,我不说假话。姑父知道自己在迎接什么,反倒没什么好怕的了。 姑父一会儿就睡着了,睡得真香。我却熬了好一阵,只要他剩下的那条腿碰我一下,我就浮想联翩。 二十多年过去了,姑父的乐观没有任何改变。有一阵,大表哥要给他装假肢,他坚决不要。 (选自《人民文学》,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姑父小腿里隐隐作痛,他谈起这事时不像得病了,开始也没打算去医院,只是找村里人求了个偏方,因为他早就知道这个病,并打算放弃治疗。 B.姑父真诚地掏出几个柿子给“我”,“我”小时候很喜欢吃柿子,可“我”在上学时了解了一些卫生、细菌方面的知识,所以对姑父的行为很反感。 C.小说的语言没有堆砌华丽的辞藻,而是使用与生活最接近、最贴切的话语,虽平淡,读来却挺有味道,这是作者对生活细致观察后的自然流露。 D.虽然小说讲述的是一个充满悲剧色彩的命运故事,然而作者通过精细的铺展,用心捕捉复杂的人物关系之间的生命情态,突破了简单的苦难表达。 8.“我”这一形象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9.这篇小说以“纯生活”为题,你认为作者拟此标题有何深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7.C 8.①以“我”的视角叙述故事,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②借助“我”的所见所闻所想,展示“姑父”的形象;③推动情节发展,“我”放寒假去帮表哥表妹们干活,引出了“姑父”与“我”的对话情节。 9.①“纯生活”是“单纯的生活状态”,“姑父”生活在农村,生活贫困简朴,却也能自立自强,一家人其乐融融; ②“纯生活”代表“纯粹的心灵境界”,“姑父”历经苦难仍能保持纯粹快乐的心灵,乐在其中且感到幸运、幸福; ③“纯生活”揭示了小说的主题,是对生命的敬畏,对活着的信仰,对生活的态度,对幸福的感受; ④“纯生活”启示人们反思现代人的生活和人性,特别是在现代人精神生存窘困的状况下,如何获得精神的充盈。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A项,从全文看,姑父并没有“打算放弃治疗”;B项,“对姑父的行为很反感”理解有误,“我”只是不愿吃而已;D项,本文并没有复杂的人物关系。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人物的作用。明确文本特征,主要从小说的情节发展、人物形象塑造、主旨表达等方面分析。如借助“我”的所见所闻所想,展示“姑父”的形象。推动情节发展,增强文章的真实性等。 点睛:次要人物或线索人物,其作用一般有:①对主要人物起陪衬作用;②贯穿全文的线索,特别是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我”,多起到叙述和见证人的作用,增加小说的真实性;③同主要人物一同揭示或凸显主旨;④推动情节发展。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标题的内涵。标题含义一般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的两个方面来分析。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含义、文中内容;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纯生活”,是“单纯的生活状态”;代表“纯粹的心灵境界”;揭示了小说的主题;启示人们反思现代人的生活和人性。 二、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吴起者,卫人也,事鲁君。齐人攻鲁,将而攻齐,大破之。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昔殷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武侯曰:“善。”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魏置相,相田文。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诸侯患楚之强。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尽诛射吴起而并中王尸者。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10.下列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B. 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C.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D.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殷纣为商代末代国君,在位期间统治失控,好酒淫乐,暴殓酷刑,是有名的暴君。 B.武王是周文王之子,继承其父遗志,联合众多部族与商激战,灭商,建立周王朝。 C.三晋,春秋末韩、赵、燕三家分晋,战国时期的韩、赵、燕三国,史上又称“三晋”。 D.令尹,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设置的最高官位,辅佐楚国国君,执掌全国的军政大权。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起怜恤士卒,带兵屡建奇功。他本是卫国人,先是率鲁军抗齐得胜,后又率魏军攻陷秦国五城;这些战功都和他善于为将、与士卒同甘共苦密不可分。 B.吴起劝告魏侯,修德重于据险。魏武侯沿西河而下时,指出江河之固是魏国之宝;吴起表示,治国依据山河险固不如推行德政,修德才能免于国家灭亡。 C.吴起声名渐起,遭到公叔嫉妒。他虽然对田文担任魏相表示不悦,但不久就平复了心情。而公叔继田文后为相,他深表不满,担心被害,于是逃往楚国。 D.吴起为楚建功,反而受到祸害。他到楚国后虽然屡建奇功,而原本的楚国贵戚却想加害与他,施暴者乱箭射击吴起;太子继位之后,这才诛杀作乱之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2)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 【答案】10.B 11.C 12.C 13.(1)田文说:“这就是我的职位比您高的原因啊。”吴起这才明白在这方面不如田文。 (2)等悼王一死,王室大臣发动骚乱,攻打吴起,吴起逃到楚王停尸的地方,附伏在悼王的尸体上。 【解析】 【10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相关语句,在语意把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标志,如作主语、宾语的名词、代词,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句间连词以及并列、排比结构等。并且能通过选项的比对,排除错项,选定正确项。划线句子的大意是:鲁国就有人诋毁吴起说:“鲁国虽然是个小国,却有着战胜国的名声,那么诸侯各国就要谋算鲁国了。况且鲁国和卫国是兄弟国家,鲁君要是重用吴起,就等于抛弃了卫国。”鲁君怀疑吴起,疏远了吴起。句中,“而有战胜之名”中的“名”(名声)与“之”(的)是不可分割的。排除D项。“而君用起则是弃卫”中“而……则是……”这是一个固定结构,在“则是”前面要停顿,与“弃卫”不能断开。排除C项。“疑之”的主语是“鲁君”不是“君”。排除A项。分析可知,B项断句正确。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C项解说错误,三晋指春秋末韩、赵、魏三家分晋。故选C。 【12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C项,“公叔继田文后为相,他深表不满”分析错误。文中并未提到吴起对公叔继任相位的不满。故选C。 【13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明确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本题还需要注意以下关键词与特殊句式的翻译:(1)“所以”,……的原因。第一处“乃”,就是。第二处“乃”,才。“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是判断句式。(2)“及”,等到。“作乱”,发生骚乱。“走”,逃跑。“之”,到。 参考译文: 吴起是卫国人,善于用兵,奉事鲁国国君。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鲁君任命他做了将军,率领军队攻打齐国,把齐军打得大败。 鲁国就有人诋毁吴起说:“鲁国虽然是个小国,却有着战胜国的名声,那么诸侯各国就要谋算鲁国了。况且鲁国和卫国是兄弟国家,鲁君要是重用吴起,就等于抛弃了卫国。”鲁君怀疑吴起,疏远了吴起。这时,吴起听说魏国文侯贤明,想去奉事他。魏文侯就任用他为主将,攻打秦国,夺取了五座城池。吴起做主将,跟最下等的士兵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伙食,和士兵们同甘共苦。有个士兵生了恶性毒疮,吴起替他吸吮浓液。这个士兵的母亲听说后,就放声大哭。说:“往年吴将军替他父亲吸吮毒疮,他父亲在战场上勇往直前,就死在敌人手里。如今吴将军又给他儿子吸吮毒疮,我不知道他又会在什么时候死在什么地方。”魏文侯因为吴起善于用兵打仗,廉洁不贪,待人公平,能取得所有将士的欢心,就任命他担任西河地区的长官,来抗拒秦国和韩国。魏文侯死后,吴起奉事他的儿子魏武侯。武侯泛舟黄河顺流而下,船到半途,回过头来对吴起说:“山川是如此的险要、壮美哟,这是魏国的瑰宝啊!”吴起回答说:“殷纣的领土,左边有孟门山,右边有太行山,常山在它的北边,黄河流经它的南面,因为他不施仁德,武王把他杀了。由此看来,政权稳固在于给百姓施以恩德,不在于地理形势的险要。”武侯回答说:“讲的好。”吴起做西河守,取得了很高的声望。魏国设置了相位,任命田文做国相。吴起很不高兴,对田文说:“请让我与您比一比功劳,可以吗?”田文说:“国君还年轻,国人疑虑不安,大臣不亲附,百姓不信任,正当处在这个时候,是把政事托付给您呢,还是应当托付给我?”吴起沉默了许久,然后说:“应该托付给您啊。”田文说:“这就是我的职位比您高的原因啊。”吴起这才明白在这方面不如田文。田文死后,公叔出任国相,娶了魏君的女儿,却畏忌吴起。吴起怕招来灾祸,于是离开魏国,随即就到楚国去了。楚悼王一向就听说吴起贤能,刚到楚国就任命他为国相。于是向南平定了百越;向北吞并了陈国和蔡国,打退韩、赵、魏三国的进攻;向西又讨伐了秦国。诸侯各国对楚国的强大感到忧虑。以往被吴起停止供给的疏远王族都想谋害吴起。等悼公一死,王室大臣发动骚乱,攻打吴起,吴起逃到楚王停尸的地方,附伏在悼王的尸体上。攻打吴起的那帮人趁机用箭射吴起,同时也射中了悼王的尸体。等把悼王安葬停当后,太子即位。就让令尹把射杀吴起同时射中悼王尸体的人,全部处死。由于射杀吴起而被灭族的有七十多家。 (二)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鹧鸪天·西都作 朱敦儒 我是清都山水郎①,天教分付与疏狂。曾批给雨支风券,累上留云借月章。 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玉楼金阙慵②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注】 ①清都:传说中天帝所住的宫阙。山水郎:为天帝管理山水的官员。②慵:懒。 14.下列对这首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词开门见山地表达出词人不乐尘世、留恋山水自然的生活态度。 B.词人以“插梅花醉洛阳,傲视侯王”的“山水郎”自居,傲然之情溢于言表。 C.词人写自己能支使风云雨露是天帝批准的,可以看出其内心深处对权力的渴望。 D.“几曾着眼看侯王”是这首词的点睛之笔,也是词人内心思想的真实写照。 15.从本词最后两句,你读出了词人哪些形象特点?请概括分析。 【答案】14.C 15.①傲视权贵,不愿在朝为官。如“玉楼金阙慵归去”,表达了就算是在华丽的天宫做官也懒得去的人生态度。②留恋自然,品行高洁。词人借品行高洁的“梅花”来象征自己的品行。③行为疏放,洒脱不羁。如“且插梅花醉洛阳”一句,表现了词人只想插枝梅花醉倒在洛阳城中的洒脱不羁的性格。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C项,“内心深处对权力的渴望”错,此处词人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抒发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由衷热爱和对世俗发自内心的鄙弃。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欣赏作品形象,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应把握住人物形象的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等。人物形象相当于分析概括人物性格,结合文本用两个字的词语或者四字短语概括出来,一般用形容词性。 作答本题,要结合全词,理解最后两句的含意,抓住关键词进行分析。“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这二句表现出作者不愿意返回京城官场,只想纵诗饮酒,与山水为伴,隐逸归老。玉楼金阙,本是人人羡慕向往的荣华富贵,但词人用一“慵”字,十分准确地表现了自己鄙薄名利的态度,相反对于“插梅花醉洛阳”的生活却十分欣赏留恋,体现名士的清高、名士的风流,“梅花”是高洁的象征,这里意在言词人的品性高洁。“醉”字体现出洒脱不羁的性格,将高洁与疏狂的品性有机地统一起来,表现出不愿与污浊的社会同流合污的狂放。 【点睛】人物形象这类题的设题角度一般有两大类,一是简要概括人物性格或人格魅力,这类题只需简要总结性格特点即提炼出关键词句。二是问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并简要分析,这类题做答案时应该包含两方面,首先提炼概括人物性格特点的关键词,然后举出文本中的相关事例来证明。本题属于前者只要求概括形象,所以结合文本举例子分析的内容可有可没有,写上也不占分数。这里按照第二类提供答案,权当结合文本分析人物性格了。 (三)名句名篇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岁月虚度、只能借酒浇愁的无奈之感。 (2)柳永《望海潮》中用互文手法描写百姓生活之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定风波》中描写归途中遇雨,同行狼狈,词人却放慢脚步, 却不在意风雨,吟诗长啸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 ” (4)柳永《雨霖铃》中,离别时依依不舍的细节描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2)羌管弄晴 菱歌泛夜 (3)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4)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 【解析】本题考查名句 默写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酹”“菱”“噎”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红楼梦》不仅思想深邃,在艺术上也______,这首先表现在作者善于刻画人物上。在描写贾府的没落过程中,曹雪芹充分展示了贾氏几代人不同的精神面貌,并塑造了王熙凤、贾母、探春以及一大批丫环的艺术形象。这些形象大多性格鲜明、______。以王熙凤为例,作者对她的描写在笔墨上不下于宝、黛、钗。她是贾琏之妻,有着出众的才干和权术,因而成为荣国府的管家媳妇。“协理宁国府”就表现了她非凡的治家本领,当时宁国府要办一个隆重的葬礼,事务繁杂,( )。她果然______,事无巨细,都处理得井井有条,妥贴得体。她置身贾府复杂的矛盾中,更是费尽心机,应付自如。在她的性格中,既有心狠手辣的一面,如以阴险狡诈的方法逼死尤二姐等;也有爽朗大度的一面,以其谈笑风生赢得了老少尊卑的喜悦。作者借人物之口,说她是:“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笑着,脚底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她都占全了。”(65回)但就是这样一个精明干练的女人,也自有其艰难窘迫之处,不仅她曾受赵姨娘的暗算,经常更遭到婆婆邢夫人的气,在贾府______的衰落局面下,她以病体恃强支撑,终于在后40回中因心劳力拙而死去。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叹为观止 惟妙惟肖 不负众望 左支右绌 B.登堂入室 栩栩如生 不孚众望 左支右绌 C.叹为观止 栩栩如生 不负众望 捉襟见肘 D.登堂入室 惟妙惟肖 不孚众望 捉襟见肘 18.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她不仅曾受赵姨娘的暗算,更经常遭到婆婆邢夫人的气 B.不仅她曾遭到赵姨娘的暗算,更经常受婆婆邢夫人的气 C.不仅她曾受赵姨娘的暗算,更经常遭到婆婆邢夫人的气 D.她不仅曾遭到赵姨娘的暗算,更经常受婆婆邢夫人的气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于,只得从荣国府请王熙凤来帮忙,因为宁国府无人操办。 B.宁国府竟无人能操办,于是不得不从荣国府请王熙凤来帮忙。 C.不得不到荣国府请王熙凤来,宁国府竟无人能操办。 D.既然宁国府无人操办,就到荣国府去请来王熙凤。 【答案】17.C 18.D 19.B 【解析】 【17题详解】 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叹为观止” 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登堂入室”比喻学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第一处是说《红楼梦》的艺术成就,填“叹为观止”。“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栩栩如生” 形容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等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惟妙惟肖”强调的是形似,意思是模仿得像真的一样,真假难辨。“栩栩如生”强调的是神似,意思是描写、刻画、创作得像活的一样,好像在动。第二处是说人物形象生动逼真,所以填“栩栩如生”。“不负众望” 指为人所信服,很争气,不辜负大家的期望,“不孚众望”是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下文说王熙凤把事情处理得“井井有条,妥贴得体”,没有辜负大家对她的期望,所以第三处填“不负众望”。“左支右绌” 指力量不足,应付了这方面,那方面又出了问题,“捉襟见肘”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捉襟见肘偏重于窘迫,并常用于形容经济困难、穿得破烂或物资奇缺;左支右绌偏重力量不足。语境说贾府“衰落的局面”,应该与处境窘迫或经济困难有关,所以填“捉襟见肘”。故选C。 【18题详解】 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句中有两处错误,①关联词的位置不当,分句前后的主语都是“她”,所以关联词放在主语后;②搭配不当,应为“遭……暗算,受……气。”题中A项,“受……暗算”“遭到……的气搭配不当”;B项,关联词语位置不当,“她”放到句首;C项,兼有AB项的错误。故选D。 【19题详解】 此题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选填衔接句。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B项,注意陈述对象的衔接,先承上文说“宁国府”事务繁杂的现状,后接下文说“王熙凤”的精明能干。故选B。 20.下面的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俗话说得好,“艺高人胆大”,有了高超的驾驶技术就可以避免车祸的发生。因此,我们要从源头抓起,将那些规模小、设备落后的驾校除名,这样一来,每一位学员就可以成为拥有高超驾驶技术的合格老司机了,这样必将能够杜绝酒驾这一现象的发生。 ①有了高超的驾驶技术不一定能够避免车祸的发生。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② 将那些规模小、设备落后的驾校除名,学员不一定能成为拥有高超驾驶技术的合格老司机 ③成为拥有高超驾驶技术的合格老司机,并不一定能杜绝酒驾这一现象的发生。 【解析】 首先要通读全文。理清其内在的论证关系。“有了高超的驾驶技术就可以避免车祸的发生”属于强加因果。后面的将“将规模小,设备落后的驾校除名”与“学员都能成为老司机”之间不是充分必要条件。“杜绝酒驾这现象的发生”属主观臆测。 21.下面是与鹤有关的三副对联中的短语,请参考第一副对联的上联,把这些短语重新组合恢复成三副对联,不得遗漏短语。 旷野收风 虎行雪地 鹤鸣于野 芦秀于泽 鹤立霜田 闲塘爱鹤 梅花五 任多情 竹叶三 留双影 气魄雄 云天阔 (1)上联:鹤鸣于野云天阔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 (2)上联: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 (3)上联: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芦秀于泽气魄雄 (2)闲塘爱鹤留双影;旷野收风任多情; (3)虎行雪地梅花五;鹤立霜田竹叶三 【解析】本题考查修辞能力和赏析能力。考生应注意对句子节奏的把握,以及对词语性质的了解。了解对对联的基本知识:字数一致,词性相同,意思相近或相反,符合仄起平收原则。本题是与鹤有关的三副对联,每联都应出现“鹤”。 把所给短语重新组合,不能增删词语。(1)中“鹤鸣于野”含介词,应对应“芦秀于泽”,两个短语结构类型一致;“云天阔”为主谓短语,对应“气魄雄”,音韵也符合仄起平收原则。(2)(3)题先确定“四字短语+三字短语”模式,再考虑音韵。注意所选词语一定要符合事物特点,不可张冠李戴。 【点睛】做对联题,要明确试题的相关要求,要掌握大量的文学常识,要能够熟练地运用词汇,还要灵活地利用已知条件。了解对联的一般规则: (1)要字数相等。除有意空出某字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 (2)要平仄相合。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3)要词性相对。讲究“虚对虚,实对实”,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4)要内容相关。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四、作文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每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来耕种的土地。贫瘠,肥沃我们或许无法选择,荒芜,繁茂,将由自己决定。 请以“耕种自己的土地”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自定立意,文体不限。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答案】耕种自己的土地 头戴草帽,面庞黝黑,半蹲在稻田里,凝视着一株稻穗——他就是著名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他把稻田看作自己耕种的土地,他用一生在研究这块土地。作为2004年“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之一,曾获得这样的评价:“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这位有着古铜色皮肤的科学家,就像一位普通的农民,经常两腿沾满了泥点子,穿梭在田间地头,以至有记者把电话打到他家里,他女儿很自然的回答:“下地去了。”袁隆平说,搞科研你就不要怕辛苦,书本上是种不出小麦、种不出水稻来的,这是他用自己的行动实践的真理。 其实,每个人都应有一块自己耕种的土地,不拘大小,不管肥沃还是贫瘠,都要用自己的血汗耕种,完成收获。你是工人,车间是你的土地,产品是你的收获;你是教师,课堂是你的土地,学生成才是你的收获;你是科研工作者,实验室是你的土地,科研成果是你的收获;你是警察,千家万户的生活区是你的土地,国泰民安体现着你的价值……各行各业,各司其职,每个人的岗位都是一块自己耕种的土地。面对自己的土地,不要以挑剔的眼光品评好坏,你只需要俯下身来,辛勤的耕种。 放眼古今,哪一位真正的成功人士不是经过艰辛的耕种之后,才能有所收获? 两千多年前,蜀国太守李冰,为解除百姓疾苦,带领子孙治理水患,他以使命为学校死钻几载,总结出治水三字经、八字真言;他手握一把长锸,身先士卒,亲自实践,完成了历史上最有名的工程——都江堰,他把这当作自己耕种的土地,倾注了毕生的心血,至今都江堰仍灌溉田地,哺育人民,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他在自己的土地上,创造了不可估量的价值! 纵观中外,任何一位实现了自己的理想的英雄,不都有一部厚厚的 “耕种”史吗? 李时珍遍尝百草,终成《本草纲目》;曹雪芹,举家食粥,完成红学巨著;贝多芬,把琴键当作自己的土地,艰难的播下音乐的种子;王顺友,几十年如一日,跋涉于山间小路,做人民的忠诚信使……“自古华山一条路”,要登上人生的巅峰,靠的不是不切实际的空想,不是投机取巧的行为,而是脚踏实地的付出——在自己的土地上挥汗如雨,精耕细作。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在自己的土地上,种下什么便会收获什么。有人栽下玫瑰,收获了爱情;有人栽下了腊梅,收获了坚强;有人栽下了丁香,收获了芬芳;有人栽下了苦楝,收获的便只有酸涩。有人什么都栽,有人什么也不栽。 什么都栽的收获不一定丰美,但什么也不栽的人则注定一无所获。 走在人生之路上,不知不觉间,我们已是尘满面,鬓如霜。青春不会为你停留,时光不会止住脚步,请珍惜这美好时光,在有限的人生中种下有价值的东西吧,那样才会为自已的人生留下一道美丽的印记。 《庄子.逍遥游》中有这样一段话:“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这段话形象、生动而又精辟的向我们说明了厚积薄发这个真理。没有平日辛勤的劳动,没有充分的准备与积累,怎么能奢望取得成功呢?没有准备的人生,纵然命运之神已经向你招手,你也会与它失之交臂。 作家张洁曾经说过:“我不应白白地耗费时间,去无尽地感慨生命的艰辛;也不应该自艾自怜命运怎么不济,偏偏给了我这样一块不毛之地。我要做的是咬紧牙关,闷着脑袋,拼却全身的力气,压到我的犁头上去。我绝不企望有谁来代替,因为在这世界上,每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来耕种的土地。” 天道酬勤,勤劳是收获的基础,付出是得到的前提,世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朋友,你希望自己的人生之树硕果累累吗?那就在自己的土地上,努力的耕种吧! 【解析】这是一道材料加命题作文,首先,我们要把握好审题立意。“耕种自己的土地”这是一个动宾结构的短语式标题,整体采用比喻性手法,其重点在“耕种”上,“自己的土地”是动词“耕种”的对象。“耕种”,即具体的行动,要求脚踏实地,精耕细作,坚持不懈,以一种高度负责的精神去完成自己的使命,争取有所收获。“自己的土地”,则指自己从事的工作、事业、学业等,可以是自己的职责所在,爱好所在,理想所在,目标所在,是激励个体为之努力奋斗的动力,也是有价值的人生必须要作的积极的选择。此类题目一方面要突出动词,另一方面,一定要赋予比喻性词语以实际内涵,并让其在文中得到突出体现,有象征意义的题目同样如此。 对于此类题目,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大为小。写作前,可采用添加式确定写作内容,谁在什么样的土地上耕种什么,围绕这一中心,可以突出种什么,如何种,收获什么等内容。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