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7讲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学案含解析人民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7讲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学案含解析人民版

第17讲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和国家的一次伟大转折,开启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局面。 在历年高考中,本考点是考查频率较高的区域:题型以选择题为主也兼有少量的非选择题;内容主要涉及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表现及影响、国企改革的背景、对外开放的影响。从新高考对学科素养的要求来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仍是关注的重点。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在历年高考中,本考点是考查相对较少的区域:题型基本是以选择题为主;内容涉及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中国入世的影响等。从新高考对学科素养的要求来看,“南方谈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表现及影响仍是关注的重点。‎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时间 ‎1978年12月 内容 思想 路线 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 政治 路线 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意义 ‎(1)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2)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3)标志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到来 二、经济体制改革 ‎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 8 -‎ ‎(1)开端: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民自发实行包产到户。‎ ‎(2)意义: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2)原则: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 ‎(3)内容:国营企业实行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和厂长(经理)负责制。‎ 三、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过程 ‎(1)设立经济特区: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1988年的海南岛。‎ ‎(2)设立沿海开放城市:1984年,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3)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从1985年起,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 ‎(4)浦东的开发和开放:1990年4月,开辟上海浦东地区为经济开放区,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 ‎2.格局 ‎20世纪90年代初,初步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的建立 ‎1.邓小平南方谈话 ‎(1)内容:关于党的基本路线、关于改革开放的步伐、关于判断实践的标准、关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关于发展问题。‎ ‎(2)意义:对推进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中共十四大 ‎(1)内容: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意义: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召开为标志,中国的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3.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1)主要内容 ‎①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 ‎②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 ‎③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 ‎(2)意义:勾画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使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 ‎ ‎ ‎ ‎ ‎ ‎ ‎ ‎ - 8 -‎ ‎4.中共十五大 ‎(1)内容:大会确立邓小平理论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指出我国现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意义: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迈入新世纪。‎ 易错易混 (1)“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左”倾错误并没有完全结束,“两个凡是”的实质是仍坚持“文化大革命”中的“左”倾错误。‎ (2)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政治路线、经济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并不是指拨乱反正的任务已经完成。党在指导思想上完成拨乱反正任务的标志是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有改变土地公有制,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和经营权,而没有所有权。该制度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措施不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是发展乡镇企业、非农产业。‎ 归纳总结 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经历了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四个阶段。‎ 构图解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召开有力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初步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格局和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 辨析比较 计划和市场、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联系与区别 - 8 -‎ 计划和市场是经济手段,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经济体制,我国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体现了计划与市场的有机结合。‎ ‎【学习感悟】‎ 热考主题一 新时期的改革开放 ‎[历史概念]‎ ‎1.乡镇企业 乡镇企业是我国农民的又一项伟大创造,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副产品,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推动力量,是走向农村工业化、城市化的必由之路。邓小平曾用“异军突起”来形象地比喻乡镇企业的发展。乡镇企业是对计划经济体制的反叛。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冲破了传统的城乡分工体系,开创了一条富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现代化道路。‎ ‎2.土地流转 是指土地使用权流转,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即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 ‎4.中国对外开放形成点线面、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格局 ‎(1)“点”是指经济特区。经济特区是中国开放时间最早、开放层次最高的地区。经济特区的成功创办产生了强烈的辐射作用,引来开放的高潮。‎ ‎(2)“线”是指沿海开放城市和沿海经济开放区。到1992年,沿海经济开放区已从南到北连成片,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地带。‎ ‎(3)“面”是指我国对外开放由沿海地区、经济特区向内地延伸。‎ ‎(4)全方位:指对世界所有类型的国家开放。我们坚持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上所有国家和地区发展多种形式的双边和多边的经贸合作关系。‎ ‎(5)多层次:指对外开放经历了由东到西、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沿海到内地逐步推进的过程,形成了全国性的以沿海开放地带、沿江开放地带、沿边开放地带和内地省会城市为代表的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 ‎(6)宽领域:指我国不仅在经济领域对外开放,也在科学、教育、文化等领域对外开放。‎ ‎[史料实证]‎ - 8 -‎ ‎[史料一] 联产承包责任制采用了统一经营和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各项农村政策的推行,打破了我国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的局面,促进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着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 ‎——《中共中央一号文件》(1983年)‎ 读史 史料一综合分析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形式及带来的积极作用。反映出农民有了经营权或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 ‎[史料二] 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 ‎——摘编自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推进 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读史 史料二反映出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实行土地流转。‎ ‎[史料三] 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 问题的决定》(‎1993年11月14日)‎ 读史 史料三反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建立科学的现代管理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以共同富裕为目标。‎ ‎1.与史料一相比,史料二在土地制度改革方面有何变化?这种变化有什么样的影响?‎ 提示:变化:实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影响:使土地走向集中经营,破解农村改革难题,推进农村改革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方向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2.结合史料三分析20世纪90年代的国有企业改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提示:20世纪80年代,国有企业的改革按照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原则,进一步扩大生产经营自主权,增强企业的活力;20世纪90年代,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 ‎[系统认知]‎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的原因、特点及实质 - 8 -‎ ‎(1)原因 ‎①人民公社体制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②农业生产发展十分缓慢,严重影响了国家的现代化建设。‎ ‎③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方针。‎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性质及其实行具有群众基础。‎ ‎(2)特点 ‎①以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为前提,坚持了农村的社会主义制度。‎ ‎②把集体统一经营和家庭分散经营有机结合起来,既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伟大创举。‎ ‎(3)实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质上是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的调整,是从根本上解放农村生产力。‎ ‎2.新时期中国对外开放的原因、具体形式及发展阶段 ‎(1)开放原因 ‎①从历史角度而言,是吸取历史经验教训的结果,关闭国门一定会脱离世界发展的大势。通过对外开放,利用和吸收外国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加快我国的发展。‎ ‎②从世界角度而言,对外开放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国际化、全球化的必然趋势,是世界各国发展经济的基础战略。‎ ‎③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改革目标看,只有对外开放才能紧跟世界先进水平,推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完成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 ‎(2)具体形式 ‎①利用国外的资金和技术是对外开放的重要形式。‎ ‎②扩大商品和服务贸易是对外开放的基本形式。‎ ‎③兴办经济特区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对外开放的特殊形式。‎ ‎(3)发展阶段 ‎①第一阶段:从1978年底到1992年,这个阶段实际上是一个放权、让利、减税来培育市场经济因素的阶段。‎ ‎②第二阶段:1992年到2001年,这个阶段实际上是一个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阶段。‎ ‎③第三阶段:从2001年至今,这个阶段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经济体制与国际规则全面接轨。‎ ‎3.全面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从原因上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实践发展的客观要求。‎ 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20世纪50年代所建立起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强调国家对整个经济活动实行高度集中管理,其弊端越来越明显,日益制约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改革实践的必然选择 ‎40多年的改革实践证明,要使社会主义经济充满生机和活力,就必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从根本上破除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 - 8 -‎ 理论探索的科学结论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问题,形成了邓小平理论 ‎(2)从特点上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有机融合。‎ 具体表现为:‎ 所有制 结构上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不同经济成分还可以自愿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 分配 制度上 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宏观 调控上 国家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优势 ‎(3)从实践意义上看:这是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 ‎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②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加速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有利于促进社会共同富裕。‎ ‎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我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素养落实]‎ 立足时空观念,谨防“颠倒错乱”‎ ‎1.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央重新界定了经济特区的“特”:“保持经济特区优势的立足点……主要应通过深化各项改革、调整经济结构……健全法制规范……”这一定位的时代背景是( D )‎ A.围绕特区“姓资”“姓社”的争论 B.沿海和内地经济发展差距消失 C.平等竞争的统一国内市场完全形成 D.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确定 解析:围绕特区“姓资”“姓社”的争论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确定是在1992年十四大上,符合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央对经济特区定位的时代背景,故D项正确。‎ ‎2.1992年,中国对外开放加速向纵深发展。以上海浦东为龙头,开放芜湖、九江、武汉、岳阳、重庆5个沿江城市,实行沿海开放城市和地区的经济政策。同时,开放哈尔滨、长春等4个边境和沿海地区省会城市,开放珲春等13个沿边城市。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 A.符合中国逐步推进的渐进式开放战略 B.浦东开发直接带动内地经济飞跃 C.这些地区享有较大的政治管理权限 D.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体系初步形成 解析:‎ - 8 -‎ 从成立特区到开放沿江城市,再到开放省会城市、沿边城市,材料正是体现了中国的渐进式开放战略,故A项符合题意。B项不能从整体上全面揭示材料的主旨,排除。开放城市只是享有较为优惠的经济政策,并不享有政治上的特权,排除C项。D项不能体现中国对外开放的历程,排除。‎ ‎   我国对外开放的过程 以上两题考查了我国实施对外开放战略的过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对外开放经历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过程,形成了这样一个点、线、面相结合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这一过程用图示总结如下:‎ 热考主题二 考点综合拓展 综合拓展 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比较 项目 计划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背景 ‎①新中国成立后经济落后、工业化程度低、国防力量薄弱 ‎②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①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加速现代化建设 ‎②国内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社会主义事业在世界范围内处于低潮 ‎③改革开放以来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 ‎(续表)‎ 项目 计划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特点 ‎①单一公有制 ‎②行政手段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①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 ‎②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影响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后期计划经济逐步僵化,严重束缚了生产力发展,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最大限度地解放了生产力,使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真正接轨,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 - 8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