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1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 角的认识和度量|冀教版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角的认识和度量 【教学内容】 教材40、41页例1和例2。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具体事物中找角、认识角,用已有的经验和测量方法比较两个角大小的过程。 2.认识表示角的符号“∠”,会读、写角;能用量角器测量指定角的度数。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感受测量工具的科学性。 【教学重点】 1.认识表示角的符号、角的表示方法、书写方法和读法。 2.认识量角器并用量角器测量角。 【教学难点】 用量角器测量开口向左、向右的角。 【教学准备】 量角器、课件和学习卡。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师生玩“石头剪刀布”游戏导入。 问题:石头剪刀布游戏中的“剪刀”这个手势像什么? 生回答。 师:石头剪刀布中的剪刀这个手势像角,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角的认识和度量。(板书课题)。 二、新授 1.课件出示情境图。 你能找出各图中的角吗?用铅笔圈一圈你找到的角。 4 / 4 (1)指名一位学生上台在图中圈出你找到的角。 (2)角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学生思考,发言。 (3)师出示角的定义,学生读一读。 (3)为了区分开角,我们要给每个角取上名字,像这样一个角,我们在里面画一条小弧线连接角的两条边,并在里面标上任意一个数字,比如标上1,这个角就记作∠1,读作角一,当然还可以用字母表示,像这样, 1 A B C 记作:∠1 记作:∠ABC或∠B 读作:角1 读作:角ABC或角B (4)注:区别“∠”和“﹤”的不同,请同学们随意画几个角,训练一下这三种读法。 2.角的度量 课件出示:比较下面两个角的大小。 1 2 (1)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2)交流学生的比较方法。 ①把一个角用透明纸描下来。 ②用三角板上的角分别比一比。 ③把两个角剪下来,重合在一起比一比。 (3)教师总结:比较两个角的大小有多种方法。但这些方法只能比较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却不能准确比较出两个角相差多少。要准确知道两个角的大小,可以用量角器测量,既方便又准确。 3.介绍量角器。 师生同时拿出量角器。 ①先说一说量角器是什么样的?再认真观察量角器上的数字,了解两圈数的排列特点。 ②教师介绍量角器的中心点、零刻度线、内刻度线、外刻度线(板书)然后说明,量角器的里、外两圈度数,是为了测量开口方向不同的角。 4 / 4 ③认识1°角 课件演示。 把这样的一个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份所对的角度就是1度角,通常我们用1°表示1度。 ④用量角器测量教材中的∠1。 1、小组讨论: (1)独立观察教材41页书中的小朋友怎么测量角,然后完成学习卡中的量角步骤,再 测量学习卡中的∠1。 (2)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完成的学习成果。 测量角的步骤: A.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 )重合。 B. 量角器的0刻度线与角的( )重合。 C.角的另一边在量角器上所对的刻度就是( )的度数。 D.一定要从量角器的( )刻度开始量。 2.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演示测量∠1 师随机板书:a.两点重合。b.两线重合。c.读数看零刻度线。 3.课件出示∠2.师根据测量角1的方法演示测量角2,并强调测量开口不同的角要注意读数。 小结:角的一边对着里面的零度刻度线,就应当读内刻度线度数了。当角的一边对着外面的零度刻度线,就应当数外刻度线了——0在内读内,0在外读外。 三.巩固练习 完成学习卡中的第2小题,测量图中的角1和角2。 四、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课后“练一练”1、2、3题。 【板书设计】 角的认识和度量 a. 两点重合 b. 两线重合 c.读数看零刻度线 教学反思: 4 / 4 “角的认识和度量”这节课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认识角,二是认识量角器以及测量角。这节课中数学概念较多,有1°的认识、中心点、零度刻度线、内刻度线、外刻度线都是一些抽象的纯数学语言。量角对四年级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 在课堂上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我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直观演示等教法和学法。 从课堂上,我预设到学生在读角时容易把内圈和外圈上的刻度搞混淆,这时我让学生在量角器上读出内圈和外圈相对的两个角的度数如(30°、150°),学生通过这两个角的认读,认识到读角时要注意把内圈和外圈上的刻度看清楚。同时还要注意读量角器上没有标数的角如(75°)这样可以让学生注意,不仅要会读有标上刻度数的角,而且要会读没有标刻度数的角,要认真地看清楚量角器上的刻度,才能正确地读出量角器上的角来。有了以上读角的经验,再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就容易了。然后再让学生进行尝试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并鼓励学生说如何量角的。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学习,大部分学生掌握了量角的方法。但由于时间安排得不够好,所以学生得练习的机会少了点,所以还有部分学生对测量角掌握得不好。 4 / 4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