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0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选考内容与模块整合 选考三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学案
选考三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试题来源 考查主题 引文出处 设问视角 命题分析 2018年课标全国Ⅰ 华盛顿、罗斯福 刘绪贻等主编《美国通史》 比较类、作用类 (1)从材料出处看,以原始性文字材料为主,引文出处部分注明时间,隐含着命题者的命题意图,对时代背景有一定的暗示作用。 (2)从设问方式看,多采用评价类设问。着重考查人物所处时代的背景、人物所做事件的意义和不同时代对人物不同评价的原因。 (3)从时间上看,以唐代和清代为主,2016年全国Ⅰ卷涉及唐代,全国Ⅱ卷涉及清代。 (4)从内容看,考查人物及其与所处时代重大事件的联系、评价人物。 (5)从与教材的联系看,考查的人物与选修教材所述人物没有直接关联,个别人物在必修中有涉及。 2018年课标全国Ⅱ 明代蒙古俺答汗之妻三娘子 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原因类、评价类 2018年课标全国Ⅲ 唐宪宗 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原因类、比较类 2017年课标全国Ⅰ 季札 《史记》 原因类、意义类 2017年课标全国Ⅱ 颜回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原因类 2017年课标全国Ⅲ 陈云 金冲及等主编《陈云传》等 背景类、影响类 2016年课标全国Ⅰ 高仙芝 白寿彝《中国通史》 背景类、评价类 2016年课标全国Ⅱ 郑板桥 白寿彝《中国通史》 特点类、背景类 2016年课标全国Ⅲ 蔡元培 周天度《蔡元培传》 原因类、特点类、评价类 2015年课标全国Ⅰ 元代的丘处机 《元史》 原因类、意义类 2015年课标全国Ⅱ 俾斯麦 孙炳辉、郑寅达《德国史纲》 16 背景类、措施类、评述类 2014年课标全国Ⅰ 包拯 漆侠主编《辽宋西夏金代通史》;徐忠民《包公叙事》 原因类 2014年课标全国Ⅱ 光绪帝与戊戌变法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措施类、评价类 考点一 古代中外政治家与思想家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人物 时代 主要贡献 局限 评价 秦始皇 秦朝——封建社会初期 (1)完成统一大业; (2)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3)采取巩固统一措施(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修驰道、筑长城) (1)繁重役税; (2)严刑酷法; (3)焚书坑儒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人 唐太宗 唐朝——封建社会盛期 (1)制度调整; (2)善于用人; (3)统治开明; (4)“贞观之治” 晚年骄奢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 康熙帝 清朝——封建社会后期 (1)巩固统一(平定三藩之乱、设置台湾府、平定噶尔丹叛乱、册封班禅); (2)维护国家主权,组织雅克萨反击战 (1)实行文字狱; (2)实行闭关政策 统一多民族国家捍卫者;开启“康乾盛世” (二)东西方先哲 1.孔子 (1)政治思想 ①“仁”:基本含义是“爱人”;统治者要施行仁政;实现“仁”要遵循“忠恕”之道。 ②“礼”:“克己复礼”、“正名”。 16 ③“中庸”:用其协调“仁”与“礼”的关系。 (2)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 (3)思想影响 ①对中国:渗透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形象逐渐被神圣化。 ②对世界:亚洲许多国家接受儒家文化;儒学传到西欧,一些思想家从中得到启发。 2.柏拉图 (1)哲学思想——理念论。理念是世界的本质;对理念的讨论实质是对事物共性的讨论。 (2)政治思想 ①《理想国》:居民分为统治者、军人和平民三类,国王必须懂得哲学。 ②《法律篇》:法律应该成为所有人的行为准则。 (3)教育贡献:建立阿卡德米学园,重视自然科学。 考点二 欧美亚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 (一)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 克伦威尔 华盛顿 拿破仑 背景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北美独立战争和建国 法国大革命 贡献 赢得内战胜利;建立共和国;巩固革命成果 领导独立战争;推动建国立宪;行动捍卫民主 稳定秩序;颁布法典;反外来干涉 局限 入侵爱尔兰;后期实行独裁统治 对种植园奴隶主的妥协,保留黑人奴隶制 恢复君主制;实行独裁统治;后期开展侵略战争 影响 沉重打击了封建势力(美国除外),确立了一些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 (二)“亚洲觉醒”的先驱 1.孙中山 (1)贡献 ①领导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②为捍卫民主共和领导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③召开国民党一大,提出三大政策,创办黄埔军校,开创国民革命新局面。 (2)评价: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中华民国缔造者。 2.甘地 16 (1)贡献: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①主要目的:反抗英国殖民统治,争取印度自治独立。 ②行动纲领:学生罢课、律师抵制英人法庭、官员拒绝赴英机构任职、士兵拒授英奖章、改穿土布。 ③历史作用:给英殖民当局以沉重打击;二战后赢得印度独立。 ④历史局限:害怕群众暴力斗争;对英政府抱有幻想。 (2)地位 ①甘地主义的创始人,国大党领导人。 ②印度人民的政治领袖和精神领袖,被印度人民尊称为“圣雄”。 3.凯末尔 (1)贡献 ①领导民族独立:召开全国护权协会代表大会;成立代表委员会;建立国民军;成立临时政府;与协约国签订《洛桑条约》赢得国家独立;创建人民共和党;宣告共和国成立。 ②主持民主化改革:实行政教分离;制定共和国宪法;颁布一系列法令;传授现代知识与文明;废除陈规陋习。 ③凯末尔主义:共和主义、民族主义、平民主义、国家主义、世俗主义和改革主义。 (2)评价:土耳其共和国的奠基者,被尊称为土耳其的国父;其改革促使土耳其走上民族复兴和现代化的道路。 考点三 无产阶级革命家 1.马克思、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探索 (1)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2)积极参加1848年欧洲革命,创建和领导第一国际。 (3)恩格斯成立第二国际,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2.列宁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方面的贡献 (1)领导建立俄国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创建了列宁主义,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2)领导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3)为巩固新生政权,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社会建设方面,实行新经济政策,探索出一条符合俄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4)晚年进行理论新探索:对工业化、民族关系、政权建设和政党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5)列宁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证明了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国首先取得胜利。 16 3.毛泽东、邓小平的创新精神 (1)毛泽东 ①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从理论上对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作了阐述,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指明正确方向,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新路。 ②在革命斗争和实践中,形成一套完备的新民主主义理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革命实践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2)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的第二次飞跃,是毛泽东思想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发展,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考点四 杰出的科学家 人物 活动 地位 精神 李时珍 编写了医药名著《本草纲目》 其编著的《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 救死扶伤,态度严谨,锲而不舍 詹天佑 主持建成中国自行设计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 近代中国伟大的铁路工程师 热爱祖国、不畏艰难、勇于创造 李四光 (1)创立地质力学 (2)指导石油等矿产开采 (3)研究地震预测和预防 “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 热爱祖国、艰苦奋斗、勇于开拓 牛顿 (1)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2)创“归纳——演绎”研究方法 “近代科学之父” 勤奋探索、勇攀高峰、追求科学 爱因斯坦 提出相对论、光量子假说(推动了量子力学的发展)、为人类和平进步而斗争 二十世纪的科学伟人 科学创新、实事求是、崇尚真理、勤于思考、甘于奉献 角度一 中国古代政治家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贡献 【典例1】 (2018·全国Ⅱ卷,4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6 材料 三娘子(1550~1613),明代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之妻,深受俺答汗器重,“事无巨细,咸听取裁”。三娘子生活的时代,明朝与蒙古部落势力沿长城相持已近200年。1570年,俺答汗之孙投附明朝,双方关系顿时紧张,在三娘子的劝说下,俺答汗同意与明朝和谈。明朝送还俺答汗之孙,封俺答汗为顺义王,并开放十余处市场供蒙汉人民自由贸易。每当开市时,蒙汉人民“醉饱讴歌,婆娑忘返”。三娘子本人也“勒精骑,拥胡姬,貂帽锦裘,翱翔塞下”。在三娘子的辅佐下,俺答汗在今呼和浩特地区建城,后明朝赐名为“归化”。1581年,俺答汗去世后,三娘子辅佐继任的顺义王,继续与明朝通好,明、蒙“四十余年无用兵之患,沿边旷土皆得耕牧”。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娘子能够推动明、蒙双方取得和平局面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三娘子的历史功绩。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将三娘子的行为与明代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第(1)问,根据材料“深受俺答汗器重”“相持已近200年”“开放十余处市场供蒙汉人民自由贸易”等信息,从三娘子推动明、蒙之间经济发展、满足人民安定生活的愿望等角度作答。第(2)问,可从促进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安定社会政治秩序角度作答。 答案 (1)多年战争,人民渴望和平;明、蒙之间商业互市的需求;个人能力与威望。 (2)推动了蒙汉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维护了明、蒙之间的长期和平;促进了草原地区社会进步。 『知识提升』 中国古代政治家的历史贡献 (1)对秦始皇的评价:秦始皇是我国古代政治家。他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纷争的局面,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他在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确立起一整套先进的制度,为历代封建王朝沿用并发展完善,影响深远。这是秦始皇重大的历史贡献。但他征调太急,赋税太重,严刑酷法,焚书坑儒开思想文化专制之先河,这些暴政举措又导致秦很快灭亡。不过,功与过相比,秦始皇的历史功绩是主要的。 (2)对唐太宗的评价:唐太宗是我国古代政治家。他在位期间认真吸取隋朝兴亡的经验教训,任用贤良,知人善任、虚怀纳谏,实行轻徭薄赋,疏缓刑罚的政策,大力完善科举制,对少数民族采取安抚、怀柔,对外采取积极友好开放的政策。使唐朝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并为大唐盛世的来临奠定了基础。但唐太宗晚年不愿纳谏,一度大兴土木。不过唐太宗仍是一位功远远大于过的皇帝。 16 (3)对康熙帝的评价:作为我国古代的政治家,康熙帝的主要贡献在于平定三藩之乱,设置台湾府、平定了噶尔丹叛乱,缔造了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基本上奠定了中国的版图。他反击沙俄的侵略,维护了国家主权。他崇尚儒家文化,加快了满族汉化的步伐,较好地处理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这些都为康乾盛世揭开了历史的帷幕。 角度二 古代和近代中国的教育家、艺术家 【典例2】 (2016·课标全国Ⅱ,4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郑板桥,清代杰出的艺术家、文学家,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他从小生长在农村,历经康、雍、乾三代,郑板桥提倡“文必切于日用”“笔墨之外有主张”,反对“皆拾古人之唾余”。他说:“千古好文章,只是即景即情,得事得理,固不必引经断律。”郑板桥一生最爱画兰、竹、石,其画构图 简单、主题鲜明,诗、书、画、印完美结合。他尤喜画竹,曾在一幅画作上题诗说:“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郑板桥的诗画极富生活气息,深受时人喜爱,他晚年靠卖画为生,曾题诗云:“画竹多于买作钱,纸高六尺价三千。任渠话旧论交接,只当秋风过耳边。”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郑板桥画作的艺术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郑板桥艺术风格形成的历史背景。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中他是“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提倡“文必切于日用”“笔墨之外有主张”,反对“皆拾古人之唾余”得出其作品注重体现个性;根据“郑板桥一生最爱画兰、竹、石,其画构图简单、主题鲜明,诗、书、画、印完美结合”得出其作品多种形式的结合。根据材料中他的画竹题诗“一枝一叶总关情”得出其画作具有文人画的特点,注重借物抒情,注重意境的表达。根据材料中“郑板桥的诗画极富生活气息……”说明其作品具有生活化的特点。第(2)问,结合清朝商品经济发展,思想上出现明末清初的“经世致用”思潮及人们的生活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 (1)特点:个性鲜明;借物抒情,以形表意;画风题材生活化、写实化;多种艺术形式完美结合。 (2)历史背景:江南商品经济的发展;江南社会的世俗化;“经世”思想的发展。 『知识提升』 对古代和近代教育家、艺术家和思想家的评价 16 1.对郑板桥绘画艺术的评价:郑板桥的一生,经历了坎坷,饱尝了酸甜苦辣,看透了世态炎凉,他敢于把这一切都糅进他的作品中。郑板桥的题画诗已摆脱传统单纯的以诗就画或以画就诗的窠臼,他每画必题以诗,有题必佳,达到“画状画之像”“诗发难画之意”,诗画映照,无限拓展画面的广度,郑板桥的题画诗是关注现实生活的,有着深刻的思想内容,他以如枪似剑的文字,针砭时弊,正如他在《兰竹石图》中云:“要有掀天揭地之文,震电惊雷之字,呵神骂鬼之谈,无古无今之画,固不在寻常蹊径中也。” 2.对蔡元培教育思想的评价:自由主义是蔡元培教育思想的基础,对自由的追求贯穿了其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养成完全的人格,成为一个自由的人;而这种教育本身也须是自由的,因此他提倡学术自由,争取教育独立,目的在于为教育争自由。蔡元培主持北京大学时制定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蔡元培认为,教育要独立,首先要独立于政党和教会。因为相对于教育而言,政党和教会都是作为外在的权威而存在的,它们会从各自的利益出发去规范限制教育。在这种情况下,教育是不自由的。 3.对曾国藩家训家规家风的评价:曾国藩家训家规家风思想是以孔孟程朱的纲常礼教为治家根本,坚决维护家庭内部正常的人伦秩序;而以儒家的“主静”、“涵养”、“慎独”,禹墨的“勤俭”,老庄的虚淡、不争,法家的严整(庄重、有规),西学的实用等长处为用,即以儒家思想为主体,杂糅了各家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思想体系。 角度三 欧美资产阶级革命领袖和亚洲觉醒的先驱 【典例3】 (2018·全国Ⅰ卷,4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美国在建国初,由于国力弱小,加之受华盛顿“中立政策”的影响,没有制定任何针对拉美地区的政策。19世纪后,美国开始加强对这一地区的关注,并进行了长期渗透及武力干涉。1933年罗斯福上台后,正式宣布美国对邻国奉行“睦邻政策”,表示不干涉拉美国家的内部事务。随后罗斯福又呼吁美洲各国互相理解,消除一切阻碍正常贸易发展的人为障碍。1934年,德国在经济和政治上成功地渗入拉美。对此,罗斯福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废除与古巴的不平等条约、从海地撤军等,只以政治、经济手段维护和扩大其在拉美的利益。到1939年欧战爆发前,美国已和11个拉美国家签订了互惠贸易协定,双方贸易迅速发展。 ——摘编自刘绪贻等主编《美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华盛顿“中立政策”和罗斯福“睦邻政策”基本特征的不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罗斯福“睦邻政策”的作用及其实质。 16 解析 解题的关键在于抓住华盛顿时期政策的“中立”特点和罗斯福政策的“渗透”特点并进行对比分析。第(1)问,可依据材料中的“中立”“渗透”推理出二者基本特征在于是否干预拉美内部事务。第(2)问,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美国自身利益、拉美经济发展以及抵制法西斯势力扩张等角度分析罗斯福“睦邻政策”的作用;结合德国对拉美地区的干涉和渗透以及罗斯福的应对措施推理出美国调整政策的实质在于维护美国自身利益、巩固其在拉美的地位。 答案 (1)不参与世界其他地区事务;积极参与拉美事务。 (2)作用:改善美国与拉美的关系,抵制法西斯势力在拉美的扩张;扩大美国对外贸易,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拉美经济发展。实质:以新的形式加强对拉美地区的控制,维护美国根本利益。 『知识提升』 对近代资产阶级革命领袖人物的评价 (1)对克伦威尔的评价:英国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在反封建和发展资本主义方面贡献巨大,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文化、法律,巩固革命成果。 (2)对华盛顿的评价:华盛顿领导美国人民赢得民族独立;建立起民主的联邦共和国,颁布1787年宪法;捍卫民主、不迷恋权力的人格风范,华盛顿确立了美国的总统制共和政体,尤其是其主张只任两届总统、主动放弃权力的做法。华盛顿作为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在美国独立战争和建立共和国的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领导作用,他的内政外交原则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美国人为此尊称华盛顿为“国父”。 (3)对拿破仑的评价:对内:采取措施维护资产阶级革命成果,对外(前期作战):打击封建复辟势力,捍卫革命成果,使革命思想在欧洲大陆广泛传播,动摇了欧洲封建统治,促进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是法国杰出的资产阶级军事家、政治家。 (4)对孙中山的评价:领导推翻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追求“民主”、“自由”,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巨变。 (5)对甘地的评价:甘地发起组织多次群众性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印度的独立奠定了基础。晚年致力于调解教派矛盾,有利于教派团结。创立了非暴力理论,不仅是印度人民而且也是世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角度四 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和原则 【典例4】 (2017·课标全国Ⅰ,4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公元前544年,吴国公子季札出使鲁、郑、卫、晋等中原诸国。季札对于各国贵族视为“文明”象征的乐舞与歌诗,皆能一一点评,得其精髓;对于各国政治现状,他也能做出准确的研判。各国原本视江南为蛮荒之地,为“文身断发”的“夷人”聚居之处,季札的到来让他们眼界一开。 季札出使途经徐国,知道徐国国 16 君对他的佩剑十分喜爱,只因要出访他国,未能相赠。季札返回途中至徐,徐君已死,他解下佩剑挂在徐君墓前的树上。随从认为这样做没有意义,季札说,我当初知道徐君喜爱我这把剑,“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背)吾心哉”。其父吴王寿梦认为诸子中季札年龄最小却有贤能,指定他继承王位。寿梦死后,吴国人坚决要求季札即位,但季札坚拒,“弃其室而耕”,最终王位由其长兄继承。季札被历代儒者尊崇为“贤人”。 ——据《史记》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历代儒者尊季札为“贤人”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季札出使在文化融合方面的意义。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视为‘文明’象征的乐舞与诗歌,皆能一一点评”“对各国政治现状,他也能做出准确的判断”“解下佩剑挂在徐君墓前的树上”“要求季札即位……”等信息,再结合儒家思想的内容进行概述。第(2)问,根据材料“视江南为蛮荒之地,为‘文身断发’的夷人聚居之处,季札的到来让他们眼界大开”,结合其出访背景以及先进文化的认同感来回答。 答案 (1)对儒者所崇尚的礼乐与经典有精深的理解;挂剑于墓,与儒者重“信”契合;拒绝继承王位,符合儒家礼义观念。 (2)显示出中原文化传播到江南,有利于改变中原诸国对江南的认识;有利于黄河与长江流域的文化认同。 『规律总结』 正确评价古代历史人物(政治家)的方法和原则 1.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1)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即用全面的观点、一分为二的方法;要用历史的观点、客观科学的方法。全面的观点就是要一分为二地看待所评价历史人物的一生,既要看到其优点,又要看到其缺点和不足;历史的观点就是要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条件下,分析和评价其在当时所起的作用。 (2)主观和客观分别评价的方法。即主观目的和客观作用分别评价,就是一分为二对待,用两点论。 (3)用阶级分析的方法。①先进的阶级代表历史发展的方向;落后的阶级阻碍生产力发展,逆历史潮流而动,将会被历史抛弃。②统治阶级的政策,出发点是为本阶级利益服务的,从本质上讲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③无产阶级及广大劳动阶级是当今最先进的阶级,是历史发展的主人。 2.评价历史人物的七大原则 16 (1)全面性原则:坚持两点论和一分为二的观点,应从积极性和消极性、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方面全面评价。 (2)阶段论和方面论结合的原则:在纵向关系方面,历史人物有阶段上的划分,从不同阶段上作出不同的评价;在横向关系方面,历史人物又具有多重性,如有的人物具有英雄与暴君两方面的特点,评价时应采用方面论的方法。 (3)发展性和长远性的原则:从整个人类历史发展角度去评价,从是否顺应历史进步潮流、是否体现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角度去评价。 (4)主流性原则:要分清历史人物的主流与支流,政治活动与个人生活方面的差别,不能以偏概全,不能以个人道德标准代替历史进步的标准。 (5)适度性原则:评价历史人物不能标新立异,不能违背主流学术观点,不能违背一般人的善恶标准。 (6)阶级性原则: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的观点与阶级分析的方法评价历史人物,但反对贴阶级标签,反对苛求古人。 (7)实践的原则:从是否有利于社会进步,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实践效果好坏与否及对社会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等角度评价。 1.(2018·云南保山二模)(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陶行知1914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后赴美留学。1917年回国,历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教务主任等,反对“沿袭陈法,异型他国”,推行平民教育。五四运动后,从事平民教育运动,创办晓庄师范。1932年起,先后创办了“山海工学团”“晨更公学团”“劳工幼儿团”,首创“小先生制”,成立“中国普及教育助成会”,开展“即知即传”的普及教育运动。1934年主编《生活教育》半月刊。7月,正式宣布将自己的名字由“知行”改为“行知”。“九一八”事变后,陶行知积极从事抗日救亡运动。1939年7月,在四川重庆附近的古圣寺为儿童创办育才学校,培养有特殊才能的儿童。1946年1月,陶行知在重庆创办社会大学,推行民主教育。抗日战争胜利后,陶行知回到上海,立即投入反独裁、争民主、反内战、争和平的斗争。1946年7月25日患脑溢血逝世,时年五十五岁。陶行知的一生,是在人民涂炭、国家多难、民族危急之秋度过的,他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忧,与劳苦大众休戚与共,与共产党人亲密无间,为人民教育事业,为中国的民族解放和民主斗争事业鞠躬尽瘁,奋斗终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陶 16 先生著作宏富,论述精当,与当前的社会主义教育学息息相通,堪称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代巨人”。陶行知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据周毅、向明《陶行知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陶行知的主要教育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形成的时代背景。(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陶行知对中国教育的贡献。(6分) 答案 (1)主要教育思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时代背景: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西方教育思想传入;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2)贡献:倡导生活教育运动,创办学校,培养了大批人才;创立了生活教育理论,在教育史上开启了新的篇章;陶行知纯正的品格,高尚的情操,勇于创造的精神,为后代树立了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的万世师表。 2.(2018·福建漳州二模)(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杜亚泉(1873—1933),近代著名科普出版家、翻译家。早年醉心于西方文化,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他被战争触目惊心的现实所震惊,思想发生重大变化,意识到不能再盲目崇拜西洋,并反过来重新审视中国固有文化,觉得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足以弥补西方文化之不足者。 1920年,杜亚泉与余云岫就中医问题展开争论。余云岫认为,中医的“阴阳五行十二经脉等都是说谎,是绝对不合事实”。杜亚泉撰文《中国医学的研究方法》予以反驳:“中医的阴阳五行六气三候之类,决不能说它全无道理,只是它们没能用科学的名词和术语来解释。若是有科学知识的人,肯把中国医学的理论细心研究,必定有许多地方,与西洋医学结合。”他还用西医关于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的理论,对中医理论的出发点——血、气二字,进行科学的阐述,用中西医对照参考各种疾病不同的看法与称谓,逐一分析对比,找出内在联系。 ——摘编自《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杜亚泉卷》 (1)根据材料,概括杜亚泉对中医的主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杜亚泉中医主张形成的历史因素。(9分) 答案 (1)肯定中医价值(反对全盘否定中医);用科学的方法解释、研究中医;中西医相结合。 (2)西方先进科技传入中国,中医等传统文化受到冲击;新文化运动兴起,倡导科学精神 16 ;杜亚泉一战后反思中西文化,主张调和中西文化。 3.(2018·广西桂林、百色、崇左三市一模)(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利玛窦(1552—1610),万历十一年(1583年)到广州传教。起初他暂不传教,而用大部分时间研究中国语文,练习写作和了解中国人的风俗习惯,并穿起中国式的大褂长袍,以使自己的形象易于为人们所接受。此外,他用西方科学技术、新奇的西洋方物等吸引中国人,并自制天文仪器赠送给当地官员,结交了一些朋友。同年,他在肇庆展示欧洲绘制的世界地图,吸引了许多观众,这幅图与已有的《华夷图》、《天下总图》完全不同。在此图上,中国不仅未画在世界的中央,而且除中国以外还有许多大国,中国人第一次看到了整个世界的缩影。这幅图上标有经纬度,画了东西两半球,文字说明在地图边缘,对各地的自然环境、物产以及社会风俗都有介绍。肇庆知府王泮看了这幅地图后,要利玛窦把这幅图上的外文译成中文,把中国移到图版正中,在肇庆刻印。利玛窦按王泮的要求把舆图放大,重标经纬,图名改为《山海舆地全图》,又增添了一些适合中国人的注释,这是第一张用中文印刷的世界地图。后《明史》作者尽管不认可利玛窦的世界地图“言天下有五大洲”,中国仅为亚洲的一部分,但这些地图还是被社会不断刻印,流传颇广。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利玛窦被时人称为“西儒”的原因。(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利玛窦重绘世界地图的活动。(8分) 答案 (1)原因:利玛窦被称为“西儒”,可理解为时人认为他是一位具有儒士风范的外国人;传教形式灵活,有意修改教义,以适应中国人尊崇儒学传统(或传统文化观念);入乡随俗,穿儒服,学汉语;善于结交上层精英,积极融入中国社会;利玛窦学识广博(或传播西方科技),研习儒家经典博取人们好感;明末一批精英思想开明,勇于学习外来知识。 (2)简评:利玛窦重绘世界地图的行为,一方面适应了明朝当局(或官员、知识分子)的天朝上国理念(或陈旧观念、迂腐思想)和政治需要,反映了他以西学带动传播天主教的动机;另一方面,他坚持了西方近代科学制图法和基本的地理事实,体现了科学精神;更新了中国人的地理学和地球知识;也促进了西学东渐、中西文化交流。 1.(2018·山东济南一模)(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女真原只有自己的语言,无文字。当时记事、传令以刻木为契,与邻部交往,借用契丹字。金太祖起兵反辽时,出现了专门从事口头传达命令的使者,女真语作“闸刺”。由于 16 “闸刺”无法适应战争中传递信息和颁布政令的需要,金太祖命完颜希尹依仿汉字楷书、参照契丹文,创造女真字,在1119年(金天辅三年)正式颁行,史称女真大字。1138年(金天眷元年),又颁行一种女真小字,是依照契丹字和汉字的偏旁创制的。金太祖为推广女真字,在京师设有专人传授的学校,又设立译经所,用女真字翻译汉文经史。女真字的创制,是汉族、契丹族和女真族文化交流的结晶。 ——摘编自王钟翰主编《中国民族史概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金太祖创制女真文字的背景。(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金太祖创制女真文字的历史意义。(8分) 答案 (1)背景:女真文化的相对落后;女真政权的建立;政治、军事、文化发展的需要;与周边民族交融的加强。 (2)意义: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促进了女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利于女真族的汉化和封建化进程,促进了民族交融。 2.(2018·河南安阳二模)(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王羲之,东晋时期杰出的书法家,他生性恬淡,性格耿直,朝廷公卿屡次召举他为官,他都辞谢。他早年从卫夫人学书,后改变初学,草书学张芝,楷书学钟繇,在书法上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中晚年时,他不满当时用笔滞重、结体稚拙的局面,锐意改革,书风大变。他对楷书的结构、点画等加以变革,使楷书趋于匀称俊俏,挺拔多姿;他开创了今草,其草书用笔多变,流畅而富有韵致,比起前人有了质的飞跃;他的行书婉转灵动,俊逸妍美,从此,行书取得了与篆、隶、楷、草并列的地位。他一变汉魏朴质书风,开晋后妍美劲健之体,创楷、行、草之典范,后世莫不宗法。他的行书字帖《兰亭序》被书法界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因此被后人尊称为“书圣”。 ——摘编自蒲柳羽《浅谈王羲之书法艺术成就及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羲之在书法上取得突出成就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羲之对中国书法艺术的主要贡献。(7分) 答案 (1)原因:魏晋时期宽松的社会文化氛围;自幼勤奋练习,博采众家之长;王羲之不迷恋仕途,专心书画;王羲之不拘泥成规,具有改革和创新精神。 (2)贡献:他变革了楷书,发展了草书,确立了行书的地位;改变了汉魏书风,自成一家,成为后世典范。 3.(2018·安徽马鞍山二模)(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盛宣怀(1844—1916),江苏常州人。1872年,进入北洋通商大臣 16 之洋务幕府,直接参与洋务事业。盛宣怀曾多次表达其对维护中国实业利权的见解。他认为经办洋务企业的基本思想是保中国之权,争洋商之利,如果再修条约,“宜援各国力,力争权利”。为防止洋商侵占利权,他进而提出税厘价格保护的主张。此外,盛宣怀还形成了“商办”的观点,极力提倡召集商股,“商本商办,摒弃一切官气”。而且在用人方面更是明确规定“不得徇情滥用”,虽延请洋匠,但“培养新式人才须立足于自己培养”。在这样的认识之下,盛宣怀与各种力量之间进行斗争、求和与妥协,通过争取外部政策保护、强化内部管理,培养人才等方面的措施,来维护商情、商民、工厂的权益和发展,被誉为“晚清企业界一代领袖”。 ——摘编自王尔敏《盛宣怀与中国实业利权之维护》等 (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盛宣怀维护实业利权的主张。(8分) (2)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盛宣怀维护实业利权活动的积极影响。(7分) 答案 (1)主张:通过外交手段保权争利;调整税收政策;提倡商本商办;培养新式人才。 (2)积极影响:一定程度上抵制洋人的侵略;为近代企业发展提供借鉴;有利于培养人才;有助于增强近代金融意识。 4.(2018·安徽安庆二模)(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按番薯种出海外吕宋(今菲律宾)。明万历年间闽人陈振龙贸易其地,……目靓彼地,土产朱薯被野、生熟可茹,询之夷人,咸称薯有六益八利,功同五谷,乃伊国之宝,民生所赖……得藤苗及栽种之法入中国。值闽中旱饥。振龙子经纶白于巡抚金学曾令试为种。时大有收获,可充谷食之半。自是硗确(坚硬不肥沃)之地遍行栽播。 ——摘编自(清)陈世元《金薯传习录》 材料二 清代中期,百姓在福清、福州等地建立报功祠、“先薯亭”,以纪念陈振龙引进甘薯和金学曾推广种植之功绩。 ——摘编自《福州市政府志》 (1)根据材料,说明甘薯在我国得到迅速传播的原因。(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陈振龙引种推广甘薯的意义。(6分) 答案 (1)商人陈振龙心系民生的爱国精神推动了甘薯的引种、推广;政府的倡导激励了甘薯的迅速传播;适应性较强的优良生物学特征是甘薯传播的客观原因。 (2)甘薯易种植,产量高,成为我国又一重要粮食作物;缓解了人口增长带来的粮食短缺问题;推动了我国封建社会末期的土地开发与人口增长;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5.(2018·云南昆明二模)(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6 材料 顾维钧对国际公法和国际问题研究深入透彻,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时常说“弱国之代表,外交务必隐忍”。他心思缜密,善于运用国际法理局部妥协,合理变通以争取最大利益。顾维钧凡事以国家利益为重,不求私利,处事客观公正,不为党派动摇,不惧外力压迫。1919年巴黎和会召开时,顾维钧独挑艰巨重任,他语惊四座地雄辩山东问题,令美、英、法操纵会议者无不动容。1921年顾维钧促成华盛顿会议签署《九国公约》,使各国列强不得不在形式上尊重中国领土及主权完整,中日代表在会外交涉了山东问题,中国最终收回已失去的权益,国内民心大振。“九一八事变”之后,顾维钧数次代表中国向国联申诉,并援引“九国公约”,力争制裁日本。1943年1月11日,他代表中国与英国签订《中英取消治外法权并处理有关问题》协议,揭开治外法权废除的序幕。1944年,顾维钧代表中国参与筹划联合国成立,翌年旧金山会议通过了《联合国宪章》,中国成为联合国五强之一。 ——摘编自贾晶《顾维钧政治人格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顾维钧的外交思想。(8分) (2)根据材料,指出顾维钧对中国外交事业的贡献。(7分) 答案 (1)思想:弱国无外交,讲究策略,适当让步;合理运用国际法则;通过谈判维护国家主权;利用国际组织维护国家利益。 (2)贡献:巴黎和会上就山东问题据理力争,引起国际社会关注;华盛顿会议期间为收回山东权益做出努力,振奋了民族精神;“九一八事变”后努力争取国际援助;推动废除治外法权;代表中国参与筹建联合国。 16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