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0 发布 |
- 37.5 KB |
- 2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北省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大联考语文试题
河北省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大联考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孔孟之道的当代价值 孔孟之道在绵延发展的2000多年中,从真实的普通人到具有睿智的学者,从一家学派的始祖到整个中国思想界的旗帜,再到东方精神文化的领袖和代表,最终成为标志中国文化,乃至东方文明的代表性符号,其时代的价值在一次次变化、丰富和提升。 从历史上看,儒家学说面对的每一次危机,都是每一次改革、每一次创新的机遇,也是与其他宗教、思想进一步融合交流的时机。春秋战国时期,儒墨两家并称显学,二者既有差异,又有交融。汉代儒家虽然获得了正统地位,但由于佛教传入、道教勃兴,相关影响几乎渗透到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儒家学说已经开始面临严峻的挑战,以至在魏晋时期儒学已经变异为“玄学”,杂糅了佛道的许多内容和方法。历经隋唐五代数百年的三教争衡与合一的探索,儒家的正统地位由于韩愈、李翱等人的改造,才在容纳吸收佛道诸家之长的基础上为宋代理学的产生铺平了道路。从宋元开始,经过张载、二程、朱熹、陆九渊、王阳明等人的努力,儒学才通过数个转机达到了自我完善和适应时代发展的境界和目的。可见,儒学本身是有自我调节和不断完善的机制和系统的。 在20世纪初,中国教育界、学术界在“保种强国”的压力下,将中国贫弱挨打的原因归结于孔孟之道的所谓“陈腐与僵化”,于是有了“打倒孔家店”,将素有“人本”和“求实”传统的儒家思想与“民主”和“科学”的所谓进步思想对立起来,而且一对立就是一百年。在文化大革命中,孔子及其儒家的思想受到了前所未有、登峰造极的毁坏,面对随之而来西方文化的大量涌入,儒学的影响和地位每况愈下;而当我们在毫无顾忌地舍弃儒家传统思想的时候,位于传统儒家文化圈内的日本和“亚洲四小龙”(韩国、香港、台湾、新加坡)等却都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创造了奇迹。一个世纪以来,儒家思想只能伴随贫穷落后的判断受到了颠覆性的质疑。其实,历史上在那些富可敌国的大商人和机关算尽的军事谋略家的行为宗旨中,儒家思想的影响都是显而易见的。作为多元文化东方思想的主要代表,孔子的思想重新赢得了世人的关注和尊重。 作为非强硬地解决冲突的思想和方法,儒家思想在解决当今世界重重矛盾的现实问题时,有着多方面的经验和理论。通过对话、包容,追求平衡、和谐,减少冲突、战争,孔孟之道充满了中国文化的原创精神和人类永恒追求的伟大理想,是与世界其他伟大的思想源泉并行不悖、并极具特色的系统理论。其最初即建立的开放、创新、宽容、接纳的发展机制,不仅使其数千年不衰,并能得到时时出新、自我完善的理想效果。 人类社会进入到21世纪,其基本走向和共同目标是“和平共处与共同发展”,在这样的全球背景中,儒家思想应该与其他文明共存,共同支撑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数千年,只是人类历史的一瞬,许多当年孔子孟子关注的问题至今还是倍受关注的重大问题。这说明在早熟的中华文明中,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和文化是有高瞻远瞩的远见卓识和“温故知新”的发展思路的。对以孔孟之道为核心的儒家思想展开研究和宣传,真正认识其深远的意义和价值,挖掘其具有原创精神的智慧和资源,为当今的改革和未来的发展提供历时2000多年的社会实验,如此不仅能给中国的发展垫厚根基,也将对世界文明的进步提供具有中国特色的重要参照。 (选自程方平《孔孟之道及其在当今世界的价值》,有删节)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从普通人到文化符号,儒家价值一直在支撑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B. 儒家学说改革发展面对的每一次创新和机遇几乎都伴随着一次危机。 C. “四小龙”崛起颠覆了上世纪对儒学只能伴随贫穷落后的判断的质疑。 D. 儒学自我调节完善机制成就了它在东方文化圈中多元而又正统的地位。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全文总分结构,逐层推进,通过分析论证儒学自身的发展特点,来揭示它的现实价值。 B. 主体部分按时间推移,从儒学的历史到当下未来,有事实举证有理论分析,层次清晰。 C. 第③段运用对比论证的手法,将传统儒家思想与民主科学思想对比,具有辩证的味道。 D. 段首提出儒学时代价值问题,结尾得出对当今世界进步的重要作用的结论,结构紧凑。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儒家“非强硬”思维,切合当今国际关系中“对话、包容,平衡、和谐”理念。 B. 墨家“兼爱”“非攻”“尚贤”等思想,很好地体现了与孔孟思想的差异与交融。 C. 具有人本、求实传统的儒学是超越现实的,它关注的许多问题现在仍倍受关注。 D. 作为兵家,孙武“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其实质表现的还是儒家精神追求。 【答案】1. D 2. C 3. C 【解析】 【1题详解】 此题考查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把握文中的基本概念和重要信息,提取并整合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或文章主旨的语句,阐释或归纳文中的主要内容。解答是应先从原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阅读区间,然后与选项的表述仔细比对,看是否一致;同时还要了解错误表述设置的一般思路,比如张冠李戴、无中生有、混淆时态、以偏概全、曲解文意等等。 A项,“儒家价值一直在支撑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分析错误,儒学自身也在不断调整和完善中,且历史上也曾经历一次次危机。 B项,“每一次创新和机遇几乎都伴随着一次危机”分析错误,主客颠倒。原文的表述是“从历史上看,儒家学说面对的每一次危机,都是每一次改革、每一次创新的机遇”。 C项,“颠覆了上世纪对儒学只能伴随贫穷落后的判断的质疑”分析错误,原文的表述是“一个世纪以来,儒家思想只能伴随贫穷落后的判断受到了颠覆性的质疑。”事实上,“质疑”变成了明确的实质否定。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C项,“将传统儒家思想与民主科学思想对比”分析错误,文章第③段是将20世纪国内对儒学的否定,与同属儒学文化圈的“亚洲四小龙”的飞速发展做对比。 故选C。 【3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 C项,“具有人本、求实传统的儒学是超越现实的”说法错误,夸大了儒学的作用。原文的表述是“儒家思想在解决当今世界重重矛盾的现实问题时,有着多方面的经验和理论。” 故选C。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设误类型: (1)无中生有。把文章里没有的内容加进答案中去。(特别提醒:关注未然与已然、原因与结果、先与后、夸大与缩小、部分与全体的区别) (2)主次颠倒。把次要的说成主要的。 (3)以偏概全、张冠李戴。即偷换概念,明明是那件事,答案里却说成是这件事。 (4)因果颠倒。或者把因说成果,或者把果说成因,这一点最具有干扰性,需要认真甄别。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所谓区块链技术,是互联网底层多种技术的集合体,包括P2P通信协议、分布式存储数据库技术、加密算法、共识算法等,通过这些技术的整合创造了一种按时间序列、按区块记录数据的模式。构建起所有数据在所有节点备份的数据库结构,达到去中心化、点对点传输、透明、可追踪、不可篡改、数据安全及信用的自我建立的功能。 区块链技术被誉为是第四次工业革命代表性成果之一,是“最有潜力触发第五轮颠覆性革命浪潮的核心技术”。区块链从衍生开始,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延伸到数字金融、物联网、智能制造、供应链管理、数字资产交易等多个领域。区块链技术由于巨大的应用潜能,全球主要国家都在加快布局区块链技术发展。 自2019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专题学习以来,区块链便在政策与市场层面成为关注的焦点。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区块链白皮书(2019年)》显示,截至2019年5月,已有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贵州、山东等全国超过30个省市地区发布政策指导文件,开展区块链产业链布局。 (摘编自《光明时评》,《建设网络强国,抢占区块链发展制高点》) 材料二: 从技术上来说,区块链不但能记账,也能记录人和物的信息,并通过共同对信息进行验证,固化下来,而变得可信。因此,只要是牵涉到多方参与的,有着复杂的账目来往和数据共享要求的场景,都可以考虑使用区块链。 随着区块链技术创新发展逐步成熟,区块链的应用已从金融领域延伸到实体领域。业内人士表示,区块链技术未来在我国政务、金融、民生等相关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通过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政务数据的分布式共享,让人的身份证明“一处验证,处处可用”;区块链司法应用降低了大众或小微企业的仲裁成本和提升仲裁效率;供应链上的龙头企业可以通过区块链将自己的信用传导到小微企业,进而部分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区块链溯源应用让老百姓吃上了更放心的食物…… 中国移动、电信、联通31日正式发布各自的5G套餐,区块链和5G二者相辅相成,一定能产生更多火花。 (摘编自《人民网》《区块链离普通大众有多远》) 材料三: 区块链技术火热的背后,借区块链之名的招摇撞骗大有抬头之势。有关专家指出,涉及区块链领域的监管要与时俱进。 应当适当简化概念,以通俗语言普及相关知识。技术进步应该是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现在区块链的概念比较复杂,这既不利于区块链知识普及,也不利于区块链产业化发展。如果相关知识不普及,骗子就可能利用区块链概念大做文章,普通公众也很难防范。 建立多部门参与的联合治理机制。2017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中央网信办、工信部等七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2018年8月,银保监会、中央网信办、公安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防范以“虚拟货币”“区块链”名义进行非法集资的风险提示。应针对这类诈骗行为的特点进行综合治理,以保护投资者权益。 在制度层面进行规范。“链”上的数据不容易被篡改,但是“链上”“链下”却不一定完全能对应,商品外包装上的二维码本身很容易被复制,即使使用了区块链技术,但以二维码为载体,则也并不能尽然保证是正品。“区块链并不必然消灭造假,也无法替代严格的监管。但随着区块链的推广应用,能够不断提高造假成本。” 技术先进性也应愈加成熟。区块链上的信息是加密过的,用户授权后相关方才能破解数字背后真正的含义。但仍有可能存在漏洞,技术风险不能忽视。 (摘编自《北京青年报》《借“区块链”之名诈骗该如何治理》) 4. 下列不属于“区块链”技术应用的一项是 A. 风靡于经济领域的数字货币 B. 移动、电信、联通的5G套餐 C. 为流通方便推行的资产数字化 D. 将信息加密上传的电子身份证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区块链技术是互联网底层多种技术集合体,发展速度快延伸范围广,我国政府也在加快区块链产业布局。 B. 随着技术逐步成熟,区块链已走进人们日常生活,用微信一扫,就能查询到关涉多方参与的产品的信息。 C. 区块链的数据难以造假,其数据是加密过、通过共同对信息进行验证固化下来的,因而其信息是可信的。 D. 伴随区块链的火热,新诈骗套路以其为噱头出现,只有建立多部门参与的联合治理机制才能有效监控。 6. 以上三则材料,对“区块链”的相关介绍,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联系材料进行概括。 【答案】4. B 5. C 6. 材料一:性质(概念、定义)与现状;材料二:应用与前景;材料三:问题与方法。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B项,“移动、电信、联通的5G套餐”不属于“区块链”技术,5G只是助力区块链的通信技术,不是区块链的应用形式。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 C项,“因而其信息是可信的”分析错误,区块链上的数据一旦形成难以篡改,但并不一定数据都真实,比如“但是‘链上’‘链下’却不一定完全能对应”“区块链并不必然消灭造假,也无法替代严格的监管。” 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应根据对文意的理解,从文本中筛选出主要信息,然后运用文中词语概括作答。 材料一主要介绍区块链的性质(概念、定义)与现状。如“所谓区块链技术,是……记录数据的模式。”“区块链技术由于巨大的应用潜能,全球主要国家都在加快布局区块链技术发展。”“全国超过30个省市地区发布政策指导文件,开展区块链产业链布局。” 材料二主要介绍区块链的应用前景。“区块链技术未来在我国政务、金融、民生等相关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材料三主要介绍区块链技术应用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区块链技术火热的背后,借区块链之名的招摇撞骗大有抬头之势。有关专家指出,涉及区块链领域的监管要与时俱进。”“区块链并不必然消灭造假,也无法替代严格的监管。” 【点睛】 信息筛选题的答题步骤是:①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②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③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意义 奚同发 那一夜,我做了一生最重大的决定,庄稼汉出身、被征兵四十多天的我,决定带着那个熟睡的婴儿逃跑,哪怕是被抓回去军法处置。 周遭枪声时而密如冰雹,时而消停下来,传出几响冷枪,空气中弥漫着硝烟气味。夜幕下,那个刚出生仅几小时的婴儿,只喝了几小口水便香甜地入睡了,全然不顾外界的兵荒马乱。他不知道,在他脱离母体成为自己的同时,也失去了母亲——那个穿草绿色军装的女兵。 我是在田头被征的兵,几乎没经过训练便上了战场。虽然有人私下传说解放军已夺得大半个中国,但对于我们局部来说,也总有些国军的捷报。我们是在那天上午的一场围攻战中被打散的,不料中午刚过又与解放军的一支小队遭遇。没想到我们二十多人打了三四个小时,也拿不下对方那几个沙包掩体阵地。排长亲自督战,效果并不明显。解放军人数虽然不多,但枪法很准。有那么一段时间,我们不得不撂下几具兄弟的尸体纷纷后退。 天色向晚,排长十分焦急,组织我们再次冲对方阵地密集地扫射,然后借着各种地形掩体猫着身子前进。一阵扫射过后,却意外地没有受到任何阻击。但大家都提心吊胆,对方掩体后是否会突然响起枪声?短暂的安静,反而令人心惊肉跳。我不小心踢到一个空罐头盒子,引发了一阵咣啷啷的声响,惊得大伙儿哗哗哗匍匐在地。然而,没有枪声,甚至对方一点儿动静都没有。 身后的排长狠狠地瞪了我一眼,像是自语道:“都死光了吧?弟兄们给我……” 他这句话还没有说完,对方沙包后突然响起一阵哇哇的婴儿啼哭,响亮而有节奏,底气饱满而锐利,在刺破静阒的傍晚的同时,制造出一派惊心动魄的恐慌,我们个个手足无措。 直到大个子站上对方的沙包结结巴巴地喊:“班……班长,人都……都都都……死光球了……还有一个……个个个……女人刚生了……了了……娃娃……”我们才呼啦一下子起身,放开胆子冲过去。 大个子说的人死光了并不属实,至少我眼前还有两个男伤兵半靠沙包。他们身上多处中弹,有伤口还在冒血。他俩正在低语,其中一人说道:“指导员,虽然孩儿出生了……唉,俺们七个战士都……”另一个人仰望着天空,似还咧嘴一笑,说:“是呀,七个……可这就是咱打仗的意义,就是为了这些孩儿的将来不再打仗……” 我听得太明白了,他们的口音正是我们家乡沂蒙山那一片的。 突然,他俩竭尽全力把手伸向各自腰间……我身边的枪响了。我想阻止,话没来得及出口。他们的腰间哪还有什么武器?——如此动作,不过是引诱我们开枪…… 女兵在另一处沙包T形掩体的角落,我赶过去时,她好像刚费了半天劲儿给娃娃穿上一件改制的小衣服——显然是早有预备。然后,她把一件大人的草绿色军装裹在娃身上,把两个衣袖系成结。望着她那怜犊的目光和轻手轻脚的动作,兄弟们禁不住泪水涟涟。当她扯开衣襟,把奶头伸向娃时,我们都迅速背过身子……似乎是漫长的寂静,直到听到哇的一声哭叫,我们再急转回身子,却看到那个女兵,那个刚做了母亲的女人,已经死去了…… 望着那个包裹着草绿色军装正哇哇大哭的婴儿,我们个个泪如雨下,大个子则声盖婴儿哭得山呼海啸。 入夜,围着婴儿,我们暂时忘却了战争和生死。白天只是象征性地接触了一下妈妈奶头的他,至此双眼好像都未能完全睁开。我们笨手笨脚地学着他妈那样用水壶给他喂了几口水,他竟旁若无人地安然入睡了。盯着那红扑扑的小脸儿,弟兄们的心都毛乱了。 半夜,在身边的鼾声中,我悄悄抱起婴儿,离开了那片焦黑的残垣断壁,没走出几步,忍不住回头——身后是班长的枪口。我大喘着气,心跳到了嗓子眼儿,直到他的枪口慢慢地垂下来,枪管朝我摆了摆。我撒开脚丫开始了人生最急迫的一次逃命。我成功了,或许因为那个婴儿。对了,他的名字叫建国。1949年的春天,我跑出了自己人生最重要的一次改变。 后来呢? 后来我离休时,履历表上写的是新中国成立前参加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我在朝鲜战场还遇到过当初那晚上的几个兄弟。听他们说,不久,他们都起义了。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9年21期,有删改)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一开篇就直接写“我”决定带着婴儿逃跑的“一生最重大的决定”,以倒叙的手法设置悬念,引起了读者的强烈阅读愿望。 B. 小说前半部分没有写婴儿,而是花大量笔墨描写与解放军战士的战斗以及七位战士的牺牲,为后文故事情节的转折铺垫蓄势。 C. 对女兵临死前的动作细节描写,将革命者的坚定和母性的温柔这一对立性格统一在了这位年轻的战士身上,丰富了人物形象。 D. 在残酷而紧张的战斗场面描写中,忙里偷闲交代“同乡口音”,表现了我内心的愧疚,为最后“我”带着婴儿出逃埋下了伏笔。 8. 小说中的婴儿并无行为意识,却又起着重要作用,请联系全文加以分析。 9. 有观点认为小说到“我跑出了自己人生最重要的一次改变”已经结束,“后来”部分删除,也有观点认为是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答案】7. D 8. (1)婴儿的安睡和战场的兵荒马乱、硝烟炮火形成了鲜明对比,表现了人们对和平和安宁生活的渴望;(2)具有象征作用,提升主旨,通过“婴儿”揭示解放军战士不畏牺牲的“打仗的意义”;(3)作为线索,贯穿故事的始末,推动情节发展,结构清晰紧凑;(4)促成后文情节的转折,婴儿的柔弱引发国军士兵人性中的善良及对战争的反思与厌恶。(5)通过婴儿展示人物性格情怀,突出女战士的坚强与温柔,表现我和兄弟们良心未泯等。 9. 我认为这是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1)情节结构完整,交代了“我”的结局——弃暗投明,参加了解放军及抗美援朝战役;(2)提升主旨,由个体到群体,由特殊到普遍,被婴儿唤醒人性,被解放军战士为理想的坚定意志感召的不止我一个;(3)诠释了标题“意义”,歌颂了解放军视死如归、舍生忘死的精神,以及这种精神对后人的感召和传扬;(4)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我”不只是被感动者,而且像烈士一样成为坚强的革命战士。 我认为这可以删除:(1)从内容看,“我”与婴儿的故事已经结局,情节更急凑集中。(2)从结构看,最后一句“我跑出了自己人生最重要的一次改变”,与第一句话“那一夜,我做了一生最重大的决定”呼应,是一个完整结构。(3)文末交代那个婴儿的名字叫“建国”,引人深思改变的“意义”,使小说耐人寻味。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本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人物环境情节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D项,“内心的愧疚”分析错误。“同乡”一段是为了表现“我”对战争的意义产生质疑的触发点之一。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次要人物作用的能力。次要人物的作用,①对小说中的主要人物起衬托作用,使主人公的形象更鲜明,更生动。②能够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③能够构成主要人物生存的社会环境。④次要人物有时也能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 文章开头叙述“我”当逃兵的原因,即为了抚养在战场上捡来的婴儿,然后围绕着这个婴儿的出生、“我”的逃难、婴儿的成长叙述故事。婴儿作为故事的线索,贯穿故事的始末,推动情节发展,结构清晰紧凑。在战场上降生的这名婴儿,无视硝烟炮火的存在,安然入睡,表现了人们对和平安宁生活的渴望,婴儿的柔弱引发国军士兵人性中的善良及对战争的反思与厌恶。通过这位母亲在战场上为婴儿所做的一切以及“我们”捡到婴儿后的表现,突出了女战士的坚强与温柔,也表现“我”和兄弟们良心未泯等。“婴儿”具有象征意义,“是呀,七个……可这就是咱打仗的意义,就是为了这些孩儿的将来不再打仗……” 提升小说的主旨,通过“婴儿”揭示解放军战士不畏牺牲的“打仗的意义”。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章结构的基本能力。情节的作用一般可从对下文情节的发展做铺垫、丰富人物形象、凸显小说主题等方面考虑。 小说最后两段介绍了“后来”的情况,看似无足轻重,其实正是作者的匠心所在。文章主体部分写“我”是国军的逃兵,“后来”部分补充介绍了“我”和“那晚的几个兄弟”此后加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这样会使小说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我”不只是被感动者,而且像烈士一样成为坚强的革命战士。有了这个介绍,使情节结构完整,交代了“我”的结局——弃暗投明,参加了解放军及抗美援朝战役。诠释了标题“意义”,歌颂了解放军视死如归、舍生忘死的精神,以及这种精神对后人的感召和传扬。也提升主旨,被婴儿唤醒人性,“我”及“我的兄弟们”被解放军战士为理想的坚定意志所感召。 【点睛】小说中情节的作用方法指导: (1)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2)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3)侧面烘托,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4)照应前文; (5)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 (6)刻画人物性格; (7)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田叔,赵陉城人也。其先,齐田氏也。叔好剑,学黄老术 于乐巨公。为人廉直,喜任侠。游诸公,赵人举之赵相赵午,言之赵王张敖,以为郎中。数岁,赵王贤之,未及迁。 会赵午、贯高等谋弑上,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赵有敢随王,罪三族。唯田叔、孟舒等十余人赭衣自髡钳,随王至长安。赵王敖事白,得出,废王为宣平侯,乃进言叔等十人。上召见,与语,汉廷臣无能出其右者。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叔为汉中守十余年。 孝文帝初立,召叔问曰:“公知天下长者乎?”对曰:“臣何足以知之!”上曰:“公长者,宜知之。”叔顿道曰:“故云中守孟舒,长者也。”是时,孟舒坐虏大入云中免。上曰:“先帝置孟舒云中十余年矣,虏常一入,孟舒不能坚守,无故士卒战死者数百人。长者固杀人乎?”叔叩头曰:“夫贯高等谋反,天子下明诏:‘赵有敢随赵王者,罪三族!’然孟舒自髡钳,随赵王,以身死之,岂自知为云中守哉!汉与楚相距,士卒罢敝,而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寇,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出言,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以故死者数百人,孟舒岂驱之哉!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于是上曰:“贤哉孟舒!”复召以为云中守。 梁孝王使人杀汉议臣爰盎,景帝召叔案梁,具得其事。还报,上曰:“梁有之乎?”对曰:“有之。”“事安在?”叔曰:“上无以梁事为问也。今梁王不伏诛,是废汉法也;如其伏诛,太后食不甘味,卧不安席,此忧在陛下。”于是上大贤之,以为鲁相。 相初至官,民以王取其财物自言者百余人。叔取其渠率二十人笞,怒之曰:“王非汝主邪?何敢自言主!”鲁王闻之,大惭,发中府钱,使相偿之。相曰:“王自使人偿之,不尔,是王为恶而相为善也。” 鲁王好猎,相常从入苑中,王辄休相就馆。相常暴坐苑外,终不休,曰:“吾王暴露,独何为舍?”王以故不大出游。 数年以官卒鲁以百金祠少子仁不受义不伤先人名。 (摘自《汉书·卷三十七季布栾布田叔传第七》)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数年/以官卒/鲁以百金祠/少子仁不受/义不伤先人名 B. 数年/以官卒鲁/以百金祠少子/仁不受/义不伤先人名 C. 数年/以官卒/鲁以百金祠少子/仁不受/义不伤先人名 D. 数年/以官卒鲁/以百金祠/少子仁不受/义不伤先人名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黄老术,指道家清净无为的治世之术,适合于医治长期战争的创伤,恢复生产、稳定封建秩序,因而在汉初居于支配地位。 B. 诸侯相,古代官名,西汉初年叫诸侯丞相,和长安朝廷的丞相名称一样。汉景帝收回诸侯王的权力后,改诸侯王丞相为相。 C. 三族,有多种说法,一谓父、子、孙,二谓父族、母族、妻族,三谓父母、兄弟、妻子。说法二的“罪三族”最为残酷。 D. 髡钳,髡指以铁圈束住脖子,钳指剃光头发,是古代一种耻辱性惩治罪犯的方式,汉文帝废除肉刑时,以此代替黥刑。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田叔清廉正直,仗义敢为。做官前与有名望的人交游,颇得推崇;死后其子不受“百金祠”,亦可见其清直家风。 B. 田叔辅佐赵王,忠诚有胆识。不顾皇帝的禁令,装扮成囚徒,追随赵王逃亡,直到赵王被证清白才随赵王出来。 C. 田叔品评人物,不因处境而迂曲。当皇帝不赞同田叔对孟舒的评价时,他仍旧坚持客观分析,纠正皇帝的看法。 D. 田叔做事有尺度,能为上级分忧。依法审理梁孝王案,皇帝过问时,他设身处地劝告皇帝不要过问,以免为难。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自使人偿之,不尔,是王为恶而相为善也。 (2)相常暴坐苑外,终不休,曰:“吾王暴露,独何为舍?” 【答案】10. A 11. D 12. B 13. (1)大王您自己派人去偿还抢来的财物,不这样的话,这是大王您成了做坏事的人而我成了做好事人了。 (2)田叔却常常在园林外的露天里坐着,始终(不进屋)休息,说:“鲁王都在露天里,我怎么能独自在房舍里呢?” 【解析】 【10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相关语句,在语意把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标志,如作主语、宾语的名词、代词,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句间连词以及并列、排比结构等。并且能通过选项的比对,排除错项,选定正确项。 划线句子的大意是:数年后,田叔卒於官。鲁国以百斤金做为祭祀,他小儿子田仁不接受,守道义不损害先父的名誉。 句中,“鲁以百金祠”,“鲁”鲁国,是句子的主语,鲁国以百斤金做为祭祀。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D两项。“少子”是下一句 “少子仁不受” 的主语,所以“少子”不能与前句连接,应与前句断开,与后句连接。排除C项。 故选A。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 D项,“髡指以铁圈束住脖子,钳指剃光头发”解说错误,髡指剃光头发,钳指以铁圈束住脖子。 故选D。 【12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 B项,“追随赵王逃亡”分析错误,田叔是陪着赵王到长安接受审查,并未逃亡。原文是“唯田叔、孟舒等十余人赭衣自髡钳,随王至长安。” 故选B。 【13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明确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关键词的意思: (1)“自使”自己派人;“偿”偿还;“不尔”不这样的话;“是”这;“为恶……为善……”做坏事的人……做好事的人。 (2)“暴”露天;“休”休息;“独何为”怎么能独自;“舍”在屋里。 【点睛】文言文筛选信息注意事项: 1.通读全文,把握文意 文章是信息的载体。文章的正文以及标题、作者、背景、注释等,都能向读者传递信息。文章的信息和材料有主次之分。一般来说,文章的主要意旨、主要事件或说明的主要事物,是文章的主要信息和材料;而枝蔓的事件或附带的事物,则是文章的次要信息和材料。在分析过程中,要准确把握隐含信息,先要弄清相关文字的字面含义,同时还得顾及全面,把握整体,推断时更要遵守逻辑规则。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把握文章的主要信息。 2.弄清题干要求,根据要求筛选 “跳读法”是筛选信息较为常用的方法。因为对一篇文言文来说,我们不可能一下子完全读懂,采用“跳读法”,可以把不懂的字、词跳过去,来捕捉文中的信息。这些信息有时是有一定标志的,如全文中心句、段落起始句、段末总结句、作者议论性的文字等。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有些语言信息孤立地看是重要的,但却是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面对众多的“有效”信息,我们要根据题干要求,正确认识信息所涉及的对象和范围,然后有针对性地去分析、概括和归纳,做到有的放矢。 3.剔除无效信息 我们从文章中筛选出来的信息有些往往是相似的,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有清晰的思路,仔细地去分析、辨别,从而剔除千扰项,得出所要的正确答案。 参考译文: 田叔,赵国陉城人,祖先是齐国田氏。他喜爱舞剑,在乐钜公门下学习黄老之术。为人廉直,仗义行侠,常与地方领袖人物交游。有人向赵丞相赵午举荐,赵午引见给赵王张敖,被任为郎中。几年以后,赵王认为他贤能,还没来得及升迁他。 正好遇上赵午、贯高等人图谋刺杀皇上,事情被人发觉,皇上下诏逮捕赵王及追随其谋反的赵国群臣。随赵王谋反者,罪及三族。惟独田叔、孟舒等十余人穿着红褐色的囚衣,剃去了头发,用铁圈束着脖子,随着赵王到了长安。后来赵王张敖的事情弄清楚了,被释放,但被降为宣平侯。张敖向皇上进言田叔等十人。皇上召见了他们,和他们谈话后,觉得汉朝诸臣没有能超过他们的。皇上很高兴,将他们都任为郡守或诸侯国丞相。因此,田叔在汉中郡当了十余年郡守。 汉文帝即位之初,召见田叔并问:“你知道天下诚信敦厚的人吗?”田叔回答说:“我怎麽能知道呢?”汉文帝说:“你是诚信谨厚的人,应该知道。”田叔磕头说:“原云中郡守孟舒,就是诚信谨厚之人。”当时孟舒正因匈奴大举入侵的事而被罪责,免去了郡守之职。汉文帝说:“先帝任孟舒为云中郡守已十余年,匈奴一旦入侵,他不能坚守,兵士无故战死数百人。难道诚信谨厚者本来会杀人吗?”田叔叩头说:“当年贯高等人谋弑天子,天子明令下诏,赵国有敢跟随赵王的要诛三族。然而孟舒却自己剃去了头发,以铁箍束脖子,跟随赵王,以死事之。怎麼知道后来要做云中郡守呢!汉与楚相对峙时,士兵疲惫不堪。而匈奴冒顿单于新近臣服了北边少数民族,势盛来犯边。孟舒心知士兵十分疲劳,不忍心令他们出战,而士兵们争相出城杀敌,如同儿子替父亲与人拼命,因而死去好几百人。但这并不是孟舒驱令他们去打仗而死的啊!这就是盂舒为人诚信谨厚,有人替他效命的结果。”汉文帝於是称赞道:“孟舒,贤者啊!”又任孟舒为云中郡守。 景帝弟梁孝王刘武派人刺杀了汉朝掌管议论政事的大臣袁盎。景帝召派田叔审查此事,完全掌握了事实。回来后上报景帝,景帝说:“梁孝王做了此事吗?”回答说:“真有此事。”景帝问:“具体状况呢?”田叔说:“陛下最好不要过问梁孝王的这件事。现在梁王不伏法遭诛,是弃置汉朝法令;如果依法治他死罪,太后将会吃不好、睡不着,陛下也会因此而忧虑。”於是景帝认为田叔很贤能,将他任为鲁国丞相。 田叔为鲁相,初到任时,百姓告鲁王夺取他们财物的达一百余人。田叔抓住二十个为首者进行鞭打,发怒说:“鲁王不是你们的主人吗?怎麼敢告主人!”鲁王听见了,大为惭愧,从国库中取出钱,让田叔偿还给百姓。田叔说:“鲁王自己派人偿还吧。不这样的话,这是您成了作恶的人而我倒是好人了。” 鲁王喜欢打猎,田叔经常跟随进入苑囿。鲁王就制止,让其在苑中馆舍休息。田叔却常常坐在房外露天裏,始终不进屋休息,说:“鲁王都在露天裏,我怎麽能独自在房舍裏呢?”鲁王为此而不太出外游猎。 数年后,田叔卒於官。鲁国以百斤金做为祭祀,他小儿子田仁不接受,守道义不损害先父的名誉。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晓过西湖 梵琦 船上见月如可呼,爱之且复留斯须。 青山倒影水连廓,白藕作花香满湖。 仙林寺远钟已动,灵隐塔高灯欲无。 西风吹人不得寐,坐听鱼蟹翻菰蒲。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紧扣一个“晓”字,将月写得可见却模糊,若即若离,让人爱之不舍。 B. 颔联由视觉入手,再由所见兼带嗅觉,湖天一色,莲荷清香,从字间溢出。 C. 颈联将听觉与视觉融合,仍紧扣“晓”字,还表现出一种渐行渐远的动感。 D. 尾联的“不得寐”,加之鱼蟹在水中翻腾的动景,加深了诗人内心的孤寂感。 15. 与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相比,两首诗均描写西湖之景,又有所不同。请具体说明。 【答案】14. D 15. ①(意象选取上)本诗则重点选取的是清晨破晓时的月下风光,湖景显得淡雅、清旷、幽静,风格比较质朴;苏诗选取了晴天和雨天时的水光山色,以表现西湖的妩媚多姿。②(情感寄托上)本诗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平和宁静;苏诗表现了心中热烈的喜悦。 ③(艺术手法上)本诗通过多种感官——视觉、嗅觉、听觉的运用来表现秋天清晨时西湖可爱,苏诗运用比喻的手法,把西湖比作西施//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 D项,诗人将“不得寐”的原因虚写为“西风吹人”,以及客观状写鱼蟹在长满菰蒲的浅水里不住翻腾的动景,真正的原因是西湖晨景之美使人赏之不足,在外表的游离漠然中深藏执着热烈。全诗笼罩在一片秋晨的清气之中。 故选D。 【15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形象和手法的能力。解答时要注意找出诗中所写景物形象、事物形象和人物形象。结合诗歌的主旨,明确形象特点,体会诗歌塑造形象所使用的方法技巧。然后考察每一选项,进行比对斟酌,找出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来。 本题可以从意象选择、情感寄托、艺术手法三个角度进行比较。 ①在意象选择上,本诗则重点选取的是清晨破晓时的月下风光,首联写湖上晨光初露,一弯明月尚未隐去,近在咫尺,令舟中人似觉可呼,留恋不舍。颔联出句即写水中所见之山影。水涯所连之城廓,这是由视觉入手;对句复及湖上白藕红荷,以及荡漾于湖面的阵阵清香,由所见兼带嗅觉,西湖晨景的秀丽、清新已从字间溢出。湖景显得淡雅、清旷、幽静,风格比较质朴。苏诗选取了晴天和雨天时的水光山色,以表现西湖的妩媚多姿。 ②在情感寄托上,本诗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平和宁静。颈联,诗人乘舟晓过西湖,渐渐离寺远去,这时隐隐传来了寺内晨钟的撞击声。而灵隐寺塔上的灯火,也在朝雾晨曦中变得若有若无了,诗人的行文于是又在不知不觉中回到了视觉领域。苏轼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表现了心中热烈的喜悦。 ③从艺术手法上,本诗通过多种感官——视觉、嗅觉、听觉的运用来表现秋天清晨时西湖可爱,首联写视觉,颔联写嗅觉,颈联写听觉。同时本诗动静结合,虚实相生,“仙林寺远钟已动”,以动衬静。苏诗“欲把西湖比西子”运用比喻的手法。 【点睛】比较鉴赏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做这类题要(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诗歌赏析: 杭州西湖从唐、宋,尤其是经白居易、苏轼等文豪全力治理和反复吟诵以来,即成了饮誉天下的一处山水名胜。宋代晁冲之甚至说,“不到西湖暑山色,定应未可作诗人”(《送人游江南》)。因此唐宋以来的历代文人墨客,无不以游西湖为人生一大乐事,相继留下了争奇斗艳的诗词歌赋作品;即使遁匿人世、追求空无的僧人释子,也不例外。 这首七律诗的作者就是一位高僧,原居海盐(今属浙江)天宁寺,明初应征至京,建法会,赐座第一。他当年乘舟晓过西湖,就为眼前的迷人景色所吸引,以致晓不能寐,盘桓久之,爱不忍去。首联写湖上晨光初露,一弯明月尚未隐去,近在咫尺,令舟中人似觉可呼,留恋不舍。次句化用古诗(苏李诗)“长当从此别,且复立斯须(一会儿)”,表达出一种临别不忍去的感情。元人散曲云:“兰舟直入空明镜,碧天夜凉秋月冷。天,湖外影;湖,天上景”,(刘时中《中吕·山坡羊·侍牧庵先生西湖夜饮》)可见西湖之月的清澄可爱,那悬于碧空的明月映在水中,简直使人辨别不出是湖还是天,是月还是影。略有区别的是,刘氏当时是夜,而梵琦过西湖时值清晨,故于湖天一色。月影莫辨的朦胧之外,他已能清晰地见到倒映于水中的青山和城廓了。颔联出句即写水中所见之山影。水涯所连之城廓,这是由视觉入手;对句复及湖上白藕红荷,以及荡漾于湖面的阵阵清香,由所见兼带嗅觉,西湖晨景的秀丽、清新已从字间溢出。 颈联转从听觉落笔。仙林寺在城中安国坊,是建于公元1162年(南宋绍兴三十二年)的一座著名僧寺。诗人乘舟晓过西湖,渐渐离寺远去,这时隐隐传来了寺内晨钟的撞击声;而灵隐寺塔上的灯火,也在朝雾晨曦中变得若有若无了,诗人的行文于是又在不知不觉中回到了视觉领域。这一联写景,除了紧扣“晓”字、突出视听中的时间感受外,还富有一种舟行湖上渐去渐远的动感:那钟声,那灯光,无不是在暗示听和见的空间距离的不断扩大。从末联“西风吹人不得寐”的描写来看,作者是被深深地打动了。表面上他“不得寐”的直接原因是“西风吹人”,可这只是虚写,真正的原因则是西湖晨景之美,使人赏之不足,弃而安眠。这是诗人常用的欲擒故纵法,在外表的游离漠然中深藏执着热烈。结句“坐听鱼蟹翻菰蒲(两种浅水植物)”也只是客观状写,但鱼、蟹在长满菰蒲的浅水里不住翻腾的动景,却传出了他内心的不平静。其中“西风”既应合“白藕作花”点明季节,又为“鱼蟹翻菰蒲”巧作衬垫,使全诗笼罩在一片秋晨的清气之中。 此诗写景淡雅清旷,风格疏朗质朴,颇可见释子风范。同样的自然景物在不同人的笔下,会有各异的情态。以西湖而言,从苏轼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后雨》)中看到了她的妩媚;从柳永的“重湖叠谳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望海潮》)中看到了她的妖艳;而从梵琦这首诗中,则看到了她的清旷――尽管它远不能与苏诗柳词相媲美,但还是抓住了西湖的一个特色而融入了自己的真实感受,这才是最为重要的。 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论证坚持学习的重要性的两句是“______,____”。 (2)屈原于《离骚》中表达自己失意苦闷、走投无路的两句是“______,____”。 (3)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用______,____两句描写琅琊山朝暮明暗变化的景象。 【答案】 (1). 锲而不舍 (2). 金石可镂 (3). 忳郁邑余侘傺兮 (4).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5). 日出而林霏开 (6). 云归而岩穴暝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本题属于理解性情境默写,要求学生平时要注意记忆、积累。在做题时首先要读懂题干,明确要求。其次要镇定作答,规范写字。此题要注意的易错字有:锲、镂、忳、侘、傺、霏、暝。 【点睛】考生默写名句名篇时,容易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一时回忆不起来(背诵不出);二是顺序错乱,张冠李戴;三是书写错漏。因此,答题时要沉着认真,要善于借助出处和引导句去回忆,万一一时记不起来,可以先放一放,不要急躁,做完其他题后可能又会突然记起来。答完题一定要反复默念,包括引导句在内,进行“全程回放”,这样,语序不当和书写错漏的问题一般都可以被发现并纠正。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这几年不少城市的夜景是越来越美了,提档升级后的照明和灯光秀让城市夜色______,映照着也反映着市民活跃的夜生活。不过,就夜生活而言,( )。过去,这“里子”的 基本上是灯红酒绿的娱乐场所,但随着市民对文化生活需要的日益提升,城市夜色中渐渐亮起了一盏又一盏安静的、不灭的书灯。 书房和美术馆在本质上是______,都照亮了城市的文化空间,都丰富了市民在夜晚的精神文化生活。城市里有习惯昼伏夜出的人群,大学校园里也有因为各种原因很难入睡的师生,这是客观事实;开放不打烊的书房、图书馆、美术馆,并非鼓励熬夜,而是使那些有需求的人可以多一个选择,不至于让他们去泡吧、去看夜场电影,或躲进宿舍卫生间看书,或睁着眼睛在床上_______。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流光溢彩 质地 同类 目不交睫 B. 流光溢彩 成色 同类 辗转反侧 C. 熠熠生辉 质地 相同 目不交睫 D. 熠熠生辉 成色 相同 辗转反侧 18. 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夜景只能是“面子”,那些能够容纳夜生活的24小时不打烊场所就是“里子” B. 那些能够容纳夜生活的24小时不打烊场所就像是“里子”,夜景像是“面子” C. 夜景更像是“面子”,那些能够容纳夜生活的24小时不打烊场所才是“里子” D. 夜景就是“面子”,那些能够容纳夜生活的24小时不打烊场所才更像“里子”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而是让那些有需求的人多一个选择,不至于让他们去泡吧、去看夜场电影 B. 而是给那些人可以多了一个选择需求,让他们不去泡吧、去看夜场电影 C. 而是多了一个选择,对那些有需求的人不至于只能去泡吧、去看夜场电影 D. 而是给那些有需求的人多一个选择,让他们不至于只能去泡吧、去看夜场电影 【答案】17. B 18. C 19. D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近义词的辨析与运用的能力。辨析词语时,要注意辨析近义词语的细微差异。要注意从对象、程度、褒贬、范围、侧重点等方面认真加以揣摩。 第一空:流光溢彩,意思是流动的光影,满溢的色彩,形容光芒耀眼,色彩明亮;光像在流动,色彩像要溢出来,一般用在形容车灯、霓虹等。熠熠生辉,形容光彩闪耀的样子。本文形容夜色,用“流光溢彩”更合适。 第二空:成色,指事物所含成分比例。质地,材料结构性质。语境在于是表现内容组成,而不是性质。应选“成色”。 第三空:书房和美术馆实用属性并不“相同”,是从精神空间的角度上来说,性质上的“同类”。 第四空:辗转反侧指翻来覆去,睡不着觉。目不交睫意思是没有合上眼皮。形容夜间不睡觉或睡不着。睁着眼睛目不交睫是语义重复,原文侧重睡不着的整体状态。应选“辗转反侧”。 分析可知,B项词语全都恰当。 故选B。 【18题详解】 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准确的能力。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有些题应注意排序句的逻辑顺序和句中关联词语的运用。 “面子”和“里子”带有比喻特点,先确定前句的比喻关系,才好保证后句的自然顺畅;语境强调的是“里子”,所以“里子”放在后面。“里子”与“面子”是相互比较才存在的,所以表述为“更像‘面子’”和“才是‘里子’”。 分析可知,C项补写的语句最恰当。 故选C。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熟悉常见的病句类型及其特点,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的语病;然后采用语感审读、句子紧缩、逻辑分析等方法找到病句的病因;最后“对症下药”,根据语病修改病句,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 A项,“不至于”的行为对象变化与语境意思不合; B项,“选择需求”的表述改变原意,且“不去”变为绝对; C项,介词“对”使用错误,应删除“对”。 故选D 【点睛】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_____。2019年2月国际医学期刊《柳叶刀》发布了中国首次全国性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结果显示中国成人焦虑障碍患病率高达7.57%。专家表示,人在高压状态下如果不能很好地进行情绪管理,会对家庭生活工作和社交产生不良影响,而发呆是很好的精神调剂手段。只不过在以往的认知里,______。当“每天发呆五分钟”的倡议向你袭来,很多人又在抱怨:“这么忙,哪有时间发呆?”是的,我们确实失去了发呆的能力。抬头是高度精细化的社会分工和高度功利化的职场驱动,低头是资讯爆炸以及社交的强化,我们时时刻刻被裹挟在信息处理关系维护的惯性之中。忙和焦虑有很相似的功能,____,一定程度上的忙也能够让人们充实提升自我实现人生价值,但是当你忙到心力交瘁的时候,就像一台无休无止运转的机器,随时都有宕机的危险。 【答案】 (1). 这是一个很容易让人焦虑的时代 (2). 我们没有从健康角度反思发呆的价值 (3). 一定程度的焦虑能使人发挥潜能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准确的能力。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有些题应注意排序句的逻辑顺序和句中关联词语的运用。 文段讨论的中心话题是“这是一个很容易让人焦虑的时代”,因而,第一空,就填这个,起到领起下文的作用。第二空,上文有“发呆是很好的精神调剂手段”,“只不过在以往的认知里”,需要填的是以往的认知里没有重视“发呆在健康方面的价值”,因而,第二空可以填“我们没有从健康角度反思发呆的价值”。第三空,上文有“忙和焦虑有很相似的功能”,下文有“一定程度上的忙也能够让人们充实提升自我实现人生价值”,第三空应填“一定程度的焦虑能使人发挥潜能”。答案不唯一,符合要求即可。 【点睛】答好语句补写题的关键: 1.阅读:语句补写题虽说考的主要是语言连贯能力,但首先应是阅读能力。 2.推导:要从两个角度推导:一是据上下文逻辑的发展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内容,做到内容上扣得紧;二是由与上下文相关词语、句式的照应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句式及形式上的衔接语,做到形式上接得上。 3 .检查: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是否简洁等。要防止草率审题,盲目机械地答题,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纠错。最好在写好后代入原文读一读,看看是否真的连贯、贴切、严密。 21.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文段的中心意图,不超过20个字。 迪士尼版《花木兰》预告片引来网友吐槽,主要涉及考据的细节问题,但这很大概率不在迪士尼方面的考虑范围之内。外国观众压根儿不关心所谓历史真实,而更关心真人版,能不能在最大程度上还原动画版。预告片中木兰是一位能够掌握自身命运的刚强战士,但故事在中国流传千古的原因,一来花木兰代父从军回报父母,这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庭观念。二来花木兰参军击败入侵者,成功保卫家园,其中的家国情怀同样令人感动。指望迪士尼讲好中国故事当然不现实,与其吐槽迪士尼,不如自力更生,拿出更多令人眼前一亮的中国文艺作品来,到那时全世界才能认识到真正的花木兰该是什么样。 【答案】讲好中国故事只能靠我们自己。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的基本能力。这种题一般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详细完整的信息材料,里面包含一个确切的信息术语,而与信息术语相关的信息,都在材料中。完成这种工作,答题者需首先提取相关信息,然后重新组合成连贯的语句表达出来。 题干要求用一句话概括文段的主要意图,解答本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语段大意。通过阅读可知,语段主要讲“讲好中国故事很重要”,“指望迪士尼讲好中国故事当然不现实”,“与其吐槽迪士尼,不如自力更生,拿出更多令人眼前一亮的中国文艺作品来”。从而可以概括为“讲好中国故事只能靠我们自己”。答案不唯一,符合要求即可。 【点睛】概括语段要点技巧点拨 1.摘取连缀法。提取句子主干,把每个句子所表达的主要内容摘出来,然后按照题干要求进行连缀,此法适用于封闭性语段,以及字数较少、内容单一、要求宽泛的材料。 2.分层概括法。这是压缩语段时被广泛采用的一种方法。考生答题时要有整体意识,不可疏漏或断章取义。考生在通读的基础上,仔细分析语段的层次,概括层意,抓住重点;再将概括、归纳的信息进行提炼、筛选,保留主要信息,删除次要信息;最后根据题目要求,将提炼、筛选的主要信息用简练、连贯的语句表达出来。此步骤可简单概括为:划分层次—概括层意—分清主次—去次存主—连缀语句。 3.语意并取法。即根据语段之间的关系进行归纳的一种压缩方法。考生在做题时可通过跳读或浏览的方法阅读全文,迅速把握材料的思路和整体结构,找出内容的要点和重点。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宜昌某中学一个班级做了一项体能测试,20位学生,能达到合格的一个都没有。“我们所有的时间都在上课,我们所有的精力都在刷题,不然哪来好成绩”某重点中学学霸如是说。 “清华体育教父”马约翰教授说:“体育的功效,最重要的是培养人格,补充教育的不足。”共青团中央等七部门联合印发《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要求青少年每天锻炼1小时、熟练掌握1项运动技能。 少年强则国家强。国家在青少年教育上的投入越来越大,但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却不如人意。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将学习与锻炼对立起来了呢?联系以上材料,结合你的经历和体验,以崇礼中学李明的身份给校长写一封公开信,谈谈你的认识思考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少年强则国强 ——给校长的公开信 尊敬的校长, 您好! 我是崇礼中学高二某班学生李明。据悉,宜昌某中学一个班级做了一项体能测试,20位学生,能达到合格的一个都没有。我们有些老师和同学认为,现在必须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刷题上,否则,高考难以出成绩。对此,我不能苟同。 众所周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少年是国家的希望,少年强则国强。1900年,梁启超写下《少年中国说》,热切希望出现“少年中国”。在今天,“少年强,则国强”这已经成为不需要证明的道理,所有人都知道的道理。 未来的几十年我们这些少年该如何强?我辈同学需要做怎么样的努力?我们又应该具备怎样的品质? 第一,要学会做人。我们要爱祖国、爱家乡、爱学校、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这个就是做人的问题。中华传统文化影响我们,老师父母教育我们,让我们从小就明白学会做人很重要。这也是校长您在校会上一直教育我们的。不会做人,学问做的再好,最后出的问题就会越大。 第二,要做好学问。首先要博览群书,打好基础,再思考怎么做学问比人家更有特色。要上清华、北大等名校也需要成绩,文化课的学习一刻也不能放松。 第三,要学会健体。一个民族的健康,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最重要。近20年,中国大陆青少年身体状况持续下降,如体力、承受力、耐力等方面。国家对这个很重视,提出阳光体育,每天青少年需要睡眠8小时等,保证了青少年的身体健康,我们不能在影响身体健康的情况下进行死读书。 第四,要学会创新。这是少年强则国强的核心问题,中国现在要成为一个创新型的国家,关键还是看我们这些少年,如果我们少年没有敢于思考、敢于创新、敢于提出不同观点,中国就出不了大批的创新型人才。 尊敬的校长,少年强则国强,我们渴望学校能把运动会开起来,把晨跑、夜跑活动开展起来,把体育课还给我们,我们需要每天锻炼1小时、熟练掌握1项运动技能,我们希望能在学校里营造增强体质光荣的氛围。我们只有成为有爱心的少年、有诚信的少年、坚强的少年,就算我们不一定成为精英人才,但只要是人才,各行各业无数的少年强,我们国家也就强了。 祝校长您事业顺利! 此致 敬礼 高二某班李明 2019年某月某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写材料作文,首先要读懂材料,抓住主旨,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其次要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 ,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 【审题】材料分两部分,(1)结合现实,分析青少年把学习和锻炼对立起来,不愿意锻炼的表现,(2)阐释体育锻炼的价值意义和国家的重视。写作提示部分也包括两部分:(1)立意上,联系现实,阐述学习与锻炼的非矛盾性,锻炼的必要性,解决的办法等;(2)体例形式上,表现书信的体例、对象表达的分寸感、公开信的代表性和建议性等。 参考立意: 1、需要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2、不能把文化课的学习与体育锻炼对立起来; 3、身体强壮是实现梦想的基础; 4、少年强则国强。 参考素材: 1、梁启超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是啊,少年是国的希望,少年就像那日出时的太阳,光芒四射。 2、身体健康不是一切,但没有身体健康就没有一切;虚弱的身体,培养不出有活力的灵魂,培养不出智慧。体育强才能体质强,体质强才能国家强。习近平指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是我国体育工作的根本方针和任务。全民健身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健康生活的基础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是每一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 3、物质是健康的基础,精神是健康的支柱,运动是健康的源泉。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全的身体,有健全之身体,始有健全之精神。世界上最持久的力量是精神力量,最难以战胜的力量也是精神力量;具备强大精神的国家,才是真正强国。体育不仅是强身健体的事业,也是强化意志、提升精神的事业。中华体育精神是“中国精神”的具体体现。习近平指出:“广大体育工作者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的以‘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为主要内容的中华体育精神来之不易,弥足珍贵,要继承创新、发扬光大。” 4、体育精神是爱国主义精神。在国际体育舞台上,各国运动员把体育竞技、文化交流、增进友谊、促进团结看成是国家的光荣、民族的荣誉。“把祖国的荣誉放在第一位”、“祖国的荣誉高于一切”、“祖国的荣誉至上”、“为祖国争取荣誉”、“祖国在我心中”等体育精神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写照。升起国旗、唱响国歌,是爱国主义精神最充分的表达。习近平在会见第31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全体成员时强调:“我国体育健儿在里约奥运会上的出色表现,生动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为祖国争了光,为民族争了气,为奥运增了辉,为人生添了彩,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全世界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自信心,是中国精神的一个重要体现。” 5、轻视体育的民族,是难以强盛的民族;体育落后的国家,是难以真正强大的国家。体育兴则民族兴;体育强则国家强。体育是能量,强壮体质,野蛮身体;体育是火炬,振奋精神,照亮前程。习近平指出:“体育运动在中国是一项神圣的事业,体育运动在中国的发展也是对人类发展的贡献。” 行文结构: 本题要求写出一封公开信,文体要符合书信的格式,内容也要符合一位给校长写信的学生身份。虽是书信,作为一篇文章也应有明确的标题。文章正文部分论述体育的重要性,需要借助一些典型材料。论述部分的结构可以采用并列式。在结论部分,需要把写这封信的目的作明确的陈述,从而便于突出重点。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如下五部分。(一)一个响亮的标题。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二)引述+表态+观点。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四)进一步深入阐述。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的批驳。尤其是反驳,可以预设反方,然后,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五)联系实际,快速收尾。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许多。因此,学生习作也好,考场作文也好,联系实际是必需的。但是,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而止、曲终人散、回味无穷。此题可明确自己的立意后按上述的方式行文。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