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甘肃省临夏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甘肃省临夏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

甘肃省临夏中学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 年级: 高二(文) 科目: 历史 座位号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 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尚书·酒俈》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A.兼爱尚贤     B.以民为本        C.主权在民   D.道法自然 ‎2.据《史记》载:一日,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竟未得到回礼。太子问:“究竟富贵者还是贫贱者应当骄傲?”田子方答:“贫贱者。”并解释,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上被派上用场。这反映了 A.士人轻视功名利禄 B.士人为诸侯国所重用 C.诸侯国内部等级森严 D.忠君思想已经形成 ‎3.《史记》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平民)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该材料主要表明 ‎ A. 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              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    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                  D.儒家地位显著提高 4.《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府私塾老师说:“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A. 科举制度弊端暴露,富家子弟弃儒从商 B.孔子权威地位动摇,《诗经》遭到轻视 ‎ C.理学居于统治地位,“四书”更受重视 ‎ D.《红楼梦》取材于现实,反映宋代生活 ‎5.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在此,朱熹 A.劝导百姓遵循一种“理性”的生活秩序 B.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 C.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           ‎ D.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     ‎ ‎6.李贽说:“商贾亦何可鄙之有?挟数万之资,经风涛之险,受辱于官吏,忍诟于市易,辛勤万状,所挟者重,所得者末。”明代蒲州商人王文显训诫其子说:“夫商与士异术而同心,故善商者,处财货之场而修高明之行,是故虽利而不污。”上述主张 ‎ A. 发展了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 ‎ B.奠定了“工商立国”的思想基础 ‎ C.肯定了商人追逐利益的精神 D.体现了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 ‎ ‎7.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该书 ‎ A. 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 B.质疑孔子的权威性 ‎ C.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8. 在公元前9至前8世纪广为流传的希腊神话中,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不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而且还争权夺利,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这反映了在古代雅典 ‎ A.神话的影响随民主进程而削弱 B.理性占据主导地位 C.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 D.宗教信仰意识淡薄 ‎9.孔子和苏格拉底是公元前5世纪的东西方思想巨人,两者思想的不同之处是 A. 重视道德的作用 B.推崇君主的权威 ‎ C.强调知识的作用 D.肯定人的价值 10. ‎“佛罗伦萨人文主义派甚至采取更惊人的步骤,他们反对对财富的谴责,并且创立这样一种学说:在上帝眼中,贫穷并不是显示品德的惟一方法。”由此可见,人文主义者 A.鄙视贫穷 B.认为财富即道德 C.揶揄上帝 D.反对安于清贫的说教 ‎11.维多里诺是14--15世纪意大利的教育家,他奉行“身心发展并重”的教育思想,注重发展学生个性,重视骑马、剑术、舞蹈、游泳等方面的能力培养,他还要求学生研读古罗马作品和基督教作品,视之为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这反映出 A.教育摆脱了宗教束缚 ‎ B.宗教制约着教育发展  C.人文主义的教育理念 ‎ D.文艺复兴尚未影响教育领域 ‎12.1521年,德国威登堡的一家作坊印制了很多幅对帧木板画。其中一幅的左侧是基督跪在地上为门徒洗脚;右侧是高高在上的教皇伸出脚让跪在地上的信徒亲吻。这幅图意在 A.抨击罗马教廷 B.推销“赎罪券” C.反对宗教改革 D.倡导宗教宽容 ‎13.马丁·路德指出,只有那些努力工作的人才更容易为上帝所接受。加尔文认为,一个人能否获得拯救,在他出生之前就已经由上帝注定了,他毕生所能获得的财富就是上帝慈悲的证明。这些主张在本质上A.崇尚金钱与现世享乐 B.反对天主教会的说教 C.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 D.肯定了个人奋斗的主导作用 ‎14.孟德斯鸠认为,共和政体是全体人民或仅仅一部分人民握有最高权力的政体;君主政体是由单独一个人遵照固定的和确立了的法律执政;专制政体是按一个人的意志行使权力。他主张实行的政体是 A.民主共和 B.贵族共和 C.君主立宪 D.君主专制 ‎15.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彼特拉克主张“以人学对抗神学”,康德强调“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可见 A.人们对自由事业不懈追求 B.社会发展中功利主义色彩浓厚 C.人们逐步摆脱了宗教的束缚 D.民主法治是人类的共同诉求 16. ‎“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而仅摭拾泰西皮毛,……‎ 遂乃自足。”上述言论应当是 A.顽固派对洋务派的批评               B.洋务派对顽固派的批评 C.洋务派对维新派的批评                   D.维新派对洋务派的批评 ‎17.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1891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 A.揭露历史真相 B.倡导变法维新 C.引介西方理论 D.颠覆孔孟学说 ‎18.1913年,《申报》登载的“艾罗补脑汁”广告称:“欲图一国之进步,当先使一国之人民精神日旺,思想日新,舍补脑之外另无精神思想也。故善国者必先得卫生,善谋卫生者必先得谋补脑。”由于广告成功,产品一上市就十分畅销。这反映出当时 A.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日益广泛 ‎ B.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 C.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 D.广告成为推动文明的工具 ‎19.“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这反映陈独秀提倡新文化运动的根本出发点是 A.传播西方进化论与人性思想 B.批判封建思想唤醒民众觉悟 C.抨击立宪道路号召暴力革命 D.打击袁世凯尊孔复古行径 ‎20.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 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 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 D.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21. 同盟会成立初期,孙中山指出:“‎ 现代文明国家最难解决者,即为社会问题,实较种族政治两大问题同一重要。我国虽因工商业尚未发达,而社会纠纷不多,但为未雨绸缪,不可不杜渐防微,以谋人民全体之福利。欲解决社会问题,则平均地权之方法,乃实行之第一步。”由此可见 A.中国工商业不发达难以实现民生主义 B.民族民主革命比实现民生主义更主要 C.民生主义的目标是为人民全体谋福利 D.实现民生主义先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22.史学界认为:新三民主义的重要问题是认识到了民族的敌人,明确指出各个阶层的中国人应当共同努力的方向。这里的“新三民主义”主要“新”在 A.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革命目标 B.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目标 C.突出了无产阶级的重要作用 D.代表了中国最先进的革命理论 ‎23.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说:“很清楚的,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该文发布的背景是 A.中共“二大”制定出民主革命纲领 B.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C.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取得最后的胜利 D.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起来 ‎24.“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也是一个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目前要注意的是,应当在巩固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一点地方的权力,给地方更多的独立性,让地方办更多的事情。……我们不能像苏联那样,把什么都集中到中央,把地方卡得死死的,一点机动权也没有。”(毛泽东,1956年4月)这段材料反映出当时党和人民的任务是 A.建立健全新中国三大基本政治制度 B.争取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 C.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D.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25.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当时为继续走“好路”采取的措施是 A.加快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 B.开始推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一、 材料分析题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6分)‎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作为对其所向往的人性的追求,摒弃了宗教教条,将价值取向由“神”转向“人”,但它缺乏“科学”的基础,仍然无法摆脱“神”的羁绊。18世纪的启蒙运动,以对科学知识的张扬,对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的鼓吹,在日后转化为一场旨在充分肯定人的根本价值、强调人的尊严的思想运动。 ‎ ‎ 材料二 欧洲的启蒙时代,是伟大人物辈出的时代,他们既是旧传统的批判者,也是新制度的设计者……他们的著作的确影响了世界许多地区的热爱思考和正义的人们。‎ ‎ ——《马克思选集》中文版第3卷 ‎ 材料三 与西方的思想启蒙明显不同,从文字阐述到政治实践,西方的思想启蒙一直把人的价值(文艺复兴)、人的自由权力(启蒙运动)作为基本起始点,而且人的价值、人的自由权力也是西方思想启蒙的一般归宿。而中国近代的思想启蒙长期以来偏离了这个方向,人的价值、人的权力始终没有成为思想启蒙的起点和归途。‎ ‎ —— 《五四:未完成的启蒙》‎ ‎(1)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差异。(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6分)‎ ‎ ‎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启蒙运动在内容上是如何发展人文主义的。(6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近代中国与西方的思想启蒙在内容上有何不同。分析中国“偏离了方向”的原因。(10分)‎ ‎27、近代中国社会认识和汲取西学的历程充满艰辛曲折,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4分)‎ ‎ 材料一 须知那个时候的中国,要在充斥封建主义旧文化的天地里容纳若干资本主义的新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更好的宗旨来。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 ‎ ——陈旭麓《近代史思辨录》‎ ‎ 材料二 中国驻法大使郭嵩焘的翻译马建忠,于1877年写信给李鸿章汇报来欧洲的思想认识,指出欧洲各国“求强者以得民心为要。……‎ 学校建而智士日多,议院立而下情可达。其制造、军旅、水师诸大端,皆其末焉者也”。‎ ‎ ——郑大华《晚清思想家对民主与科学的追求》‎ ‎ 材料三 臣窃闻东西各国,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人主尊为神圣,不丈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今变行新法,固为治强之计,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 材料四 ‎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体西用”思想成为当时清政府最佳选择的优势所在。(4分)‎ ‎(2)19世纪晚期,马建忠对于西方的认识已经有所深化,请根据材料二加以说明。(4分)‎ ‎(3)据材料三,概括康有为认为国弱的主要因素以及强国的具体主张。(8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先进中国知识分子对待西方文明的共同点,并分析其变化的趋势。(8分)‎ 答案 ‎1~5 BBDCA 6~10 CDCBD 11~15 CACCA ‎16~20 DBCBD 21~25 CBBCC ‎26.‎ ‎(1)差异:文艺复兴:强调人性;未摆脱神学观。 启蒙运动:强调理性;强调科学。(4分)‎ ‎  原因: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自然科学的发展。(6分)‎ ‎(2)以理性为核心;更加公开、猛烈地抨击天主教会,并将斗争矛头直接对准封建专制制度;追求自由、平等,进而主张建立民主与法制的社会。(也可答具体内容)(6分)‎ ‎(3)不同:西方的思想启蒙重视人的价值和自由权力,而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忽略了人性的解放,更偏重于救亡图存。(4分)‎ 原因:中国近代民族危机严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中国传统儒家伦理道德的影响等。(6分)‎ ‎27、(1)原因:“中体西用”思想一方面以维护封建制度为宗旨,适应了清政府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另一方面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谋求国家富强,直面内忧外患的严峻现实。(4分)‎ ‎(2)说明:承认西方政治制度的优越性;认为西学也有本末之分;西方以制度文化为本,科技工商为末。(4分,任两点)‎ ‎(3)原因:君主专制(专制政体)(2分) ‎ 主张:维新变法;君主立宪(行宪法、开国会);三权分立;(6分) ‎ ‎(4)共同点:都作为救亡图存的工具;都主张向西方学习。(4分)‎ 趋势: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不断深化的过程。(4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