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0 发布 |
- 37.5 KB |
- 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浙江专用)2020年高考化学大二轮复习 必考(21-25)拉分专练(六)
必考(21~25)拉分专练(六) 选择题(本题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 1.在10 min内,相同浓度的有机污染物X的降解率随pH和温度的关系如图1和图2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图1 50℃,pH对X的降解率的影响 图2 pH=2,温度对X的降解率的影响 A.50 ℃,pH=4时X的降解速率大于pH=5时的降解速率 B.由图1和图2可知,随温度的升高和pH的增大,X的降解率不一定增大 C.由图1和图2可判断反应最佳条件:pH=3、温度为80 ℃ D.若50 ℃、pH=2时,降解速率v(X)=1.44×10-4 mol·L-1·min-1,则初始c(X)=2.0×10-3 mol·L-1 2.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下,16 g 16O2和18O3的混合物中所含氧原子数目为NA B.标准状况下,22.4 L己烷含有的分子数目为NA C.含1 mol乙醇的水溶液与足量Na反应,生成氢气的分子数为0.5NA D.铁丝(足量)与1 mol Cl2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2NA 3.(2018·绍兴模拟)25 ℃时,向10 mL 0.1 mol·L-1 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20 mL 0.1 mol·L-1的盐酸,溶液中部分含碳微粒的物质的量随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3 - A.盐酸滴加一半时,溶液pH>7 B.0.1 mol·L-1 Na2CO3溶液中:c(Na+)+c(H+)=c(OH-)+2c(C)+c(HC) C.在A点:c(Na+)>c(C)=c(HC)>c(OH-)>c(H+) D.当pH=5时,溶液中c(Na+)=2c(H2CO3)+2c(HC)+2c(C) 4.从海带中提取碘,可经过以下实验步骤完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灼烧过程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酒精灯、坩埚、玻璃棒 B.氧化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I-+H2O2I2+2OH- C.检验碘单质时,可选用淀粉碘化钾试纸,若试纸变蓝,说明海带中含有碘单质 D.分液时,先打开活塞放出下层液体,再关闭活塞倒出上层液体 5.常温下,在pH=1的某溶液中可能含有Na+、Fe3+、Fe2+、CCl-、I-中的某几种,现取100 mL该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根据实验结果,下列有关原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中Fe2+与I-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 B.不能确定Na+和Cl-是否存在,C一定不存在 C.溶液中Fe3+与Fe2+至少含有一种 D.溶液中c(Cl-)≥0.2 mol·L-1 参考答案 必考(21~25)拉分专练(六) 1.C A项,从图1中得出50℃时,pH=4时X的降解速率大于pH=5时X的降解速率,正确;B项,从图中得出,pH大于3及温度高于80℃时X的降解速率减小,正确;C项,由图1可知50℃、pH=3时X的降解速率最大,但由图2可知80℃、pH=2时X的降解速率最大,故无法判断最佳反应条件,错误;D项,v(X)==1.44×10-4mol·L-1·min-1,得c(X)=2.0×10-3mol·L-1,正确。 - 3 - 2.D A项,因含有18O,故混合物中氧原子数目小于NA;B项,己烷在标准状况下不是气体,故22.4L己烷含有的分子数目不为NA;C项,Na不仅能和乙醇反应,也能和水反应;D项,根据铁丝足量,而Cl2的物质的量为1mol,可知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2NA,正确。 3.D A项,盐酸滴加一半时,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为NaHCO3、NaCl,HC的电离程度小于其水解程度,溶液呈碱性,正确;B项,Na2CO3溶液中根据电荷守恒得c(Na+)+c(H+)=c(OH-)+c(HC)+2c(C),正确;C项,A点溶液中c(C)=c(HC),且溶液呈碱性,所以c(Na+)>c(C)=c(HC)>c(OH-)>c(H+),正确;D项,pH=5时,由于有CO2逸出,根据物料守恒得c(Na+)=c(HC)+c(C)+c(H2CO3)+c(CO2),所以c(Na+)>2c(HC)+2c(C)+2c(H2CO3),错误。 4.D 灼烧过程中用到的仪器有坩埚、酒精灯、玻璃棒,用到的玻璃仪器为酒精灯、玻璃棒,故A错误;氧化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2I-+H2O2I2+2H2O,故B错误;淀粉遇到碘单质变蓝,用淀粉检验碘单质的存在,通常用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氧化性强于碘的气体,故C错误;分液时,先打开活塞放出下层液体,再关闭活塞倒出上层液体,故D正确。 5.A 溶液pH=1,说明溶液中不含C;溶液中通入氯气,得到紫红色溶液,说明原溶液含有I-,不含Fe3+;紫黑色固体是碘,2.54g碘的物质的量是0.01mol,原溶液中含有0.02molI-,水层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有固体生成,说明原溶液一定有Fe2+;根据灼烧后得到氧化铁的质量可计算Fe2+的物质的量为0.02mol;通入氯气的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生成白色沉淀,不能证明原溶液是否含有Cl-;pH=1说明H+的浓度是0.1mol·L-1,H+的物质的量是0.01mol。根据以上分析,溶液中Fe2+与I-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故A正确;根据电荷守恒,溶液中一定含有Cl-,故B错误;溶液中一定没有Fe3+,一定有Fe2+,故C错误;根据电荷守恒,若溶液中不含Na+,则c(Cl-)=0.3mol·L-1,若含有Na+,则c(Cl-)>0.3mol·L-1,故D错误。 - 3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