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9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天津市宁河区芦台第四中学2020届高三模拟训练物理试题(四)
2020年天津市宁河区芦台第四中学高三毕业班模拟训练(四) 物理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题题(每小题5分,共2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切自然过程总是沿着分子热运动无序性增加的方向进行 B. 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必定增加 C. 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制成,是因为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 D. 热量不能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 【答案】A 【解析】 【详解】A.根据熵增原理可知,一切自然过程总是沿着分子热运动无序性增加的方向进行,选项A正确; B.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U=W+Q,物体的内能的变化与外界做功和物体的吸收热量有关,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对外放热,物体的内能可能减小,选项B错误; C.第二类永动机不违反能量守恒定律,但违反了热力学第二定律,选项C错误; D.热量能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此过程会引起其他的变化,选项D错误。 故选A。 2.下列说法正确是( ) A. 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质子转变为中子时产生的 B. 汤姆生通过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核概念,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C. 一个处于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能辐射6种不同频率的光子 D. 衰变为要经过4次衰变和2次衰变 【答案】D 【解析】 【详解】A.β衰变的实质是原子核内部的中子转化为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电子从原子核内喷射出来,故A错误; B.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核的概念,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故B错误; C.一个处于n=4能级的氢原子向较低能级跃迁,最多能辐射 N=4-1=3 种不同频率的光子,故C错误; D.经过4次α衰变和2次β衰变后,则质量数减小16,而质子减小6,因此衰变为,故D正确。 故选D。 3.工在生产纺织品、纸张等绝缘材料时为了实时监控其厚度,通常要在生产流水线上设置如图所示传感器。其中A、B为平行板电容器的上、下两个极板,上下位置均固定,且分别接在恒压直流电源的两极上(电源电压小于材料的击穿电压)。当流水线上通过的产品厚度减小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B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增大 B. A、B两板上电荷量变大 C. 有电流从a向b流过灵敏电流计 D. A、B两板间的电场强度变大 【答案】C 【解析】 【详解】A.根据可知当产品厚度减小,导致减小时,电容器的电容C减小,A错误; BC.根据可知极板带电量Q减小,有放电电流从a向b流过,B错误,C正确; D.因两板之间的电势差不变,板间距不变,所以两板间电场强度为不变,D错误。 故选C。 4.如图示所,矩形线圈面积为S,匝数为N,线圈电阻为r,线圈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场方向的OO'轴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外电路电阻为R。当线圈由图示位置转过90°的过程中,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 电压表的读数为 B. 通过电阻的电荷量为 C. 电阻所产生的焦耳热为 D. 线圈由图示位置转过60°时的电流为 【答案】BD 【解析】 【详解】A.线圈在磁场中转动产生正弦交流电,其电动势的最大值为 Em=NBSω 电动势的有效值为 E= 电压表的读数等于交流电源的路端电压,且为有效值,则 U= 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求通过电阻R的电荷量要用交流电的平均电流,即 故B错误,符合题意; C.计算电阻R上产生的焦耳热应该用有效值,则电阻R产生的焦耳热为 Q=I2Rt=[]2R= 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当线圈由图示位置转过60°时电动势的瞬时值为 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BD。 5.如图甲所示,质量为4kg的物体在水平推力作用下开始运动,推力F的大小随位移x变化的情况如图乙所示,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g取10m/s2则( ) A. 物体先做加速运动,推力撤去后才开始做减速运动 B. 运动过程中推力做的功为200J C. 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先变小后不变 D. 因推力是变力,无法确定推力做的功 【答案】B 【解析】 【详解】AC.滑动摩擦力 当推力大于20N时,物体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当推力减小到20N时,加速度为零;当推力小于20N时,物体做加速度增大的减速运动,当推力减小为零后,物体做匀减速运动直至停止,选项AC错误; BD.F-x图线与横轴所围图形的面积表示推力做的功,则 选项B正确,D错误。 故选B。 二、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1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都有多个选项是正确的。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6.2019年5月17日,我国成功发射第45颗北斗导航卫星,该卫星属于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同步卫星)。该卫星( ) A 入轨后运行过程中不可能经过北京正上方 B. 入轨后的运行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 C. 发射速度大于第二宇宙速度 D. 入轨后的向心加速度小于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答案】AD 【解析】 【详解】A.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即同步卫星,同步卫星只能在赤道上空,不能经过北京正上方,选项A正确; B.第一宇宙速度是圆轨道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最大的运行速度;所有圆轨道卫星的运行速度都不大于第一宇宙速度,选项B错误; C.第二宇宙速度是卫星脱离地球的最小发射速度,同步卫星没有脱离地球的束缚,故同步卫星的发射速度要大于第一宇宙速度,小于第二宇宙速度,选项C错误; D.向心加速度由万有引力产生,离地面越高万有引力越小,向心加速度越小,故其向心加速度小于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选项D正确。 故选AD。 7.有一列沿x轴传播的简谐橫波,从某时刻开始,介质中位置在x=0处的质点a和在x=6m处的质点b的振动图线分别如图1、2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质点a的振动方程为y=4sin(t+)cm B. 质点a处在波谷时,质点b一定处在平衡位置且向y轴正方向振动 C. 若波传播速度为0.2m/s,则这列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 D. 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这列波的最大传播速度为3m/s 【答案】BC 【解析】 【详解】A.由图1知,质点的振动周期为T=8s,振幅为A=4cm,所以振动方程为 y=4sin(t-)cm 选项A错误; B.根据图象知质点a处在波谷时,质点b一定处在平衡位置且向y轴正方向振动,选项B正确; D.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则有 (n=0,1,2,…) 解得 (n=0,1,2,…) 波长最大为8m,所以 选项D错误; C.若波的传播速度为0.2m/s,则 满足D选项中的公式,所以这列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选项C正确。 故选BC。 8.图甲是光电效应的实验装置图,图乙是光电流与加在阴极K和阳极A上的电压的关系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由图线①、③可知在光的颜色不变的情况下,入射光越强,饱和电流越大 B. 由图线①、②、③可知对某种确定的金属来说,其遏止电压只由入射光的频率决定 C. 只要增大电压,光电流就会一直增大 D. 不论哪种颜色的入射光,只要光足够强,就能发生光电效应 【答案】AB 【解析】 【详解】由图线①、③可知在光的颜色不变的情况下,入射光越强,饱和电流越大,故A正确;根据光电效应方程知,Ekm=hv-W0=eUc,可知入射光频率越大,最大初动能越大,遏止电压越大,可知对于确定的金属,遏止电压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故B正确;增大电压,当电压增大到一定值,电流达到饱和电流,不再增大,故C错误;发生光电效应的条件是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截止频率,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故D错误. 故选AB. 第Ⅱ卷(非选择题) 9.图甲是“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装置图 (1)实验前应对实验装置反复调节,直到斜槽末端切线______,每次让小球从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是为了使每次小球平抛的______相同。 (2)图乙是正确实验取得的数据,其中O为抛出点,则此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为______m/s。(g取9.8m/s2) (3)在“研究平抛物体运动”的实验中,如果小球每次从斜槽滚下的初始位置不同,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 A.小球平抛的初速度相同 B.小球每次做不同的抛物线运动 C.小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均相同 D.小球通过相同的水平位移所用时间相同 【答案】 (1). 保持水平 (2). 初速度 (3). 1.6 (4). BC 【解析】 【详解】(1)[1]为保证小球从末端飞出做平抛运动,必须保证初速度水平,故斜槽末端切线要保持水平; [2]每次从同一位置静止释放,根据动能定理可知离开斜槽末端是初速度相等,故是为了使每次平抛的初速度相等; (2)[3]根据平抛运动的特点和基本规律: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则有: 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 由图中数据可知cm,cm,故代入计算可得初速度为v0=1.6m/s; (3)[4]A.小球每次从不同位置释放,则平抛初速度不同,故A错误; B.平抛初速度不同则每次运动的轨迹不同,故B正确; C.小球从斜槽末端抛出后到落地下落高度一定,根据竖直分运动特点 可知每次平抛的空中运动时间相同,故C正确; D.由于从不同位置释放平抛的初速度不同,水平方向分运动是匀速直线,根据 可知通过相同的水平位移所用时间不同,故D错误。 故选BC。 10.兴趣小组为了测量某电阻Rx的阻值(约为30Ω),实验室可供选择的器材有: 电流表A1(量程0~50mA,内阻约1Ω) 电流表A2(量程0~3A,内阻约为0.12Ω) 电流表V1(量程0~3V,内阻很大) 电流表V2(量程0~15V,内阻很大) 电源E(电动势约为3V,内阻约为0.2Ω) 定值电阻R(20Ω,允许最大电流1.0A) 滑动变阻器R1(0~10Ω) 单刀单掷开关S一个 导线若干 根据以上器材设计电路,要求尽可能减小测量误差,测量时电表的读数大于其量程的一半,而且调节滑动变阻器能使电流表读数有明显变化. (1)电流表应选________,电压表应选_______.(填写器材符号) (2)请在答题纸的方框内画出测量电阻Rx的实验电路图,并在电路图中标注所用元件对应的符号._______ (3)若电压表示数为U,电流表示数为I,则待测电阻Rx的表达式为Rx=_________. 【答案】 (1). A1 (2). V1 (3). (4). 【解析】 【详解】(1) 电源电动势为3V,则电压表选V1;通过待测电阻的最大电流约为: ,选量程为3A的电流表读数误差太大;可以把定值电阻与待测电阻串联,此时电路最大电流约为:,电流表应选择A1; (2) 定值电阻与待测电阻串联的总阻值约为30+20=50Ω,远大于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10Ω,为测多组实验数据,滑动变阻器应采用分压接法;由题意可知,电压表内阻远大于待测电阻阻值,电流表可以采用外接法,电路图如图所示: ; (3) 由欧姆定律可知,待测电阻阻值:. 11.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两个静止的物块A和B,A、B的质量分别为m1=2kg,m2=1kg,它们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5.现对物块A施加一大小I=40N·s,水平向右的瞬时冲量,使物块A获得一个初速度,t=1s后与物块B发生弹性碰撞,且碰撞时间很短,A、B两物块均可视为质点,重力加速度g=10m/s2. (1)求A与B碰撞前瞬间,A的速度大小; (2)若物块B的正前方20m处有一危险区域,请通过计算判断碰撞后A、B是否会到达危验区域. 【答案】(1) 15m/s (2) 物块A不会到达危险区域,物块B会到达危险区域 【解析】 【详解】(1)设物块A获得的初速度为v0,则 I=m1v0 A与B碰撞前的运动过程有: v1=v0-at 其中 a=μg 解得:A与B碰撞前瞬间,A的速度大小 v1=15m/s (2)A与B碰撞过程机械能守恒、动量守恒,则有 m1v1=m1v1′+m2v2 =+ 解得: v1′=5 m/s,v2=20 m/s 由运动学公式可知: xA==2.5 m xB== 40m 即物块A不会到达危险区域,物块B会到达危险区域. 12.如图所示,足够长的U形导体框架的宽度l=0.5m,电阻忽略不计,其所在平面与水平面成θ=37°角,磁感应强度B=0.8T的匀强磁场方向垂直于导体框平面,一根质量m=0.2kg,有效电阻R=2Ω的导体棒MN垂直跨放在U形框架上,导体棒与框架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导体棒由静止开始沿框架下滑到刚开始匀速运动,通过导体棒截面的电量共为Q=2C.求: (1)导体棒匀速运动的速度; (2)导体棒从开始下滑到刚开始匀速运动这一过程中,导体棒的电阻产生的焦耳热.(sin 37°=0.6,cos 37°=0.8,g=10m/s2) 【答案】(1)5m/s;(2)1.5J.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1)由安培力,,, 可得 导体棒匀速下滑时,由力平衡得 所以 代入数据解得v=5m/s (2)设导体棒由静止开始沿框架下滑到刚开始匀速运动下滑的距离为S, 通过导体棒截面的电量 得到 所以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得 得 13.在电子技术中,科研人员经常通过在适当的区域施加磁场或电场束控制带电粒子的运动。如图所示,位于M板处的粒子源不断产生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粒子,粒子经小孔S1不断飘入电压为U的加速电场,其初速度可视为零;然后经过小孔S2射出后沿x轴方向从坐标原点O垂直于磁场方向进入x轴上方(含x轴正半轴)的有界匀强磁场控制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粒子发生270°偏转后离开磁场竖直向下打在水平放置的荧光屏上,已知N板到y轴、荧光屏到x轴的距离均为L,不考虑粒了重力及粒子间的相互作用。 (l)求粒子在磁场中运动半径的大小; (2)求粒子从N板射出到打在荧光屏上所需的时间; (3)实际上加速电压的大小会在U±范围内微小变化,粒子以不同的速度进入磁场控制区域,均能发生270°偏转竖直打在荧光屏上,求有界磁场区域的最小面积S。 【答案】(1),(2),(3)。 【解析】 【详解】(1)粒子在加速电场中加速: 粒子进入磁场,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解得:; (2)粒子射出到坐标原点的时间: 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 离开磁场到达荧光屏的时间: 粒子运动的总时间: ; (3)粒子在电场中加速,根据: 速率最小值: 速率最大值: 粒子进入磁场后做轨迹为圆周的运动,根据: 最大速率对应的半径: 最小速率对应的半径: 如图两圆弧之前的阴影部分即为所加磁场区域的最小面积: 根据几何知识: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