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9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语言文字应用准确鲜明生动)第03课解题锦囊(含解析)
第 03 课 解题锦囊 【解题锦囊】 一.语言表达准确的四个标准 准确是在运用词语、选择句式、选择语气等方面的要求。古人在用词上尤其严谨,古代苦吟诗人,如 贾岛、孟郊者为了“吟安一个字”可以“捻断数茎须”。为了一个词用得准确,可以想三五年。杜甫也有 “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追求,经典的古诗练字就是范例。 准确用词要注意四个“符合”: 1.符合情境 [例 1]贾岛《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如在日间, 与李关系亲则“推”,关系疏则“敲”,而当时是半夜里〔连鸟都在树上的窝里睡着了〕,李凝住的又是 幽居,因此“敲” 门很符合情境。) 2.符合心理 [例 2]张籍《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3.符合程度 [例 3]陶醉 沉醉 迷醉 4.符合对象 [例 4] 随和 随便 一群 一伙 “用词准确”与“同义词辨析”有交叉,比如都要注意程度、对象、范围等,还要注意符合情境、心 理、程度、对象等。 试题分析: [例 1]对下面两句话的内容表述准确的一项是( ) 有人认为大气中的核试验因其放射性元素而污染环境,导致癌症。有的科学家指出,这种说法事实根 据不足。 A.有的科学家认为“大气中的核试验因其放射性元素而污染环境而导致癌症”的观点,事实根据不足。 B.科学家认为“大气中的核试验因其放射性元素而污染环境,导致癌症”的说法,事实根据不足。 C.有的科学家否认“大气中的核试验因其放射性元素而污染环境,导致癌症”的观点。 D.有的科学家指出“大气中的核试验因其放射性元素而污染环境,导致癌症”的说法,事实根据欠妥。 【答案】C 【解析】A 项,歧义;B 项,以偏概全;D 项“根据欠妥”不合原意。 [例 2]中国科学技术馆新馆奠基。请根据下面的示意图(略),对中国科学技术馆新馆的所在位置作一个 介绍。要求方位表述准确,用语富于变化。 【答案】中国科学技术馆新馆建在奥林匹克公园内,西傍奥远水系,南望奥运主体育场,北邻森林公园。 [例 3]下面文字在语言表达方面有多处错误,请找出两处加以改正。 1992 年,世界上第一条手机短信在英国发送成功,拉开了短信文化的先河。我国于 1998 年开通手机短信, 使用短信的手机用户层出不穷。随着手机短信由多媒体形式到纯文本形式的进化,我国手机短信用户在 2005 年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第一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第一处错误是“拉开了短信文化的先河”,改为“拉开了短信文化的序幕”,或改为“开了短 信文化的先河”。第二处错误是“使用短信的手机用户层出不穷”,改为“使用短信的手机用户与日俱增”, 或改为“使用短信的手机用户逐年增加”。 【解析】上面文字有多处语言不准确,试题要求找出两处加以改正。要先找出不准确的句子,然后写出 正确的句子。 [例 4]阅读下面的文字,写出三个适于评价“约旦河”、“盐海”的成语。 约旦河滚滚注入盐海。盐海对约旦河说:“你整天奔波,活得太累了吧?什么时候你也能像我一样舒 服地徜徉在柔和之中,犹如富贵太太靠在沙发里一样?”约旦河答道:“想永远保持新鲜,就不能整日躺 在那里做梦!”若干年后,约旦河依然年轻秀美;而盐海呢,人们给它取了一个绰号,名叫“死海”。 【答案】自强不息 苟且偷安 流水不腐 【解析】试题要求写出三个适于评价“约旦河”、“盐海”的成语。首先要认真读懂文段内容,然后 联想合适的成语。 [例 5]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如果说,书本凝聚着古往今来的知识积累,那么,树木就压缩着一去不返的逝水流年。如果说,书本是用 文字承载着人类的智慧,那么树木就是用□□记录着地球的历史。因此,读书,让我们得以了解自己,了 解人生;读树,让我们懂得把握现在,把握明天。所以,读树与读书一样,是大有益处的事情。 (1)将文字中缺漏的词语填入下面的空格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就文中加点的两个词语能否互换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答“年轮”“纹路”“纹理”等。(2)不能互换。理由:①“凝聚”与“压缩”、“承 载”与“记录”相互对应;②“压缩”与树木年轮的特征相符合,“承载”与“书本”、“文字”的特征 相符合。 【解析】这道题答题要点是:①注意与前一句“书本是用文字承载着人类的智慧”的对应关系;②树木 的生理特点,一年年轮增加一圈;③注意与“压缩”“承载”的特征相符合。 二.语言表达鲜明的三个原则 鲜明,指颜色明亮;分明而确定,一点也不含糊。(《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这是语言表达 鲜明的三个原则。 鲜明,具体指的是遣词造句语意明确,条理清楚,言短意长,能够把事物的性质、状态以及事物之间 的复杂关系清晰告诉读者,给人以清晰的印象。(张静《语言的学习和运用》,上海教育) [例 5]新闻点评就是用简约的文字对新闻进行评论,请你点评下面的一则新闻。要求:见解独到,是非 分明,不超过 30 个字。 新学期初,某大学爱心社联合十多所高校,推出了为期 3 天的“爱心大巴”免费接站活动,在北京站 前接送同学。由于受到返校大学生的怀疑、猜测,乘客寥寥无几,而无偿提供的矿泉水和小点心也因为无 人问津而成了摆设。学子们的爱心变成了伤心。 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一:爱心社的“爱心”行动令人伤心,使大学生茫然不知所措。 示例二:当假恶丑大行其道时,真善美就被湮没,偶一抬头反成另类,可悲! 示例三:因怕被害而弃爱,是社会长期冷漠的佐证,我们应该深思。 示例四:献爱心反遭怀疑,社会多欺骗使人心不安,我们还是要多相信人。 【解析】解题时,我们要先明确题目的要求。题目的要求“见解独到,是非分明”,就是要求我们要 明确地提出自己的观点,直接清楚,不暗示,不含蓄;“不超过 30 个字”,就是要求我们的表达不要拖沓, 用精炼的语言表达深刻的内容;而题干的提示语对新闻点评的解说,就是要求我们在解题要注意表达得有 评论的意味。由此可见,这一题目紧扣语言运用“鲜明”的要求,综合考查了我们的分析、理解、综合、 概括等各方面的能力,能力要求高,能考出学生真实的语言运用的水平。确实,不是因为表现“爱心”这 一善举出了“问题”,而是因为整个社会在长期培育人与人之间的爱心上出了问题,以致于当人们真心去 献爱心时,引起了人们怀疑或误解。爱心的“土壤”的“肥沃度方面”出了问题。如果我们的社会真正形 成浓厚的关爱氛围,人与人之间普遍地真诚友善以待,互敬互助形成厚重的社会从善的风气,那么在“爱 心”出现时,人的心底决不会再冒出问句,而是共同打造出彼此心灵相通的连接号! [例 6] 阅读下面各组语言材料,结合所提供的语境,请你从“鲜明”角度分析其表达的效果,并谈谈 怎样才能做到语言运用的“鲜明”。 (1)情境:在电视台举办的“市政论坛”上,居民代表阐明市政封路施工带来的影响。 这次施工封路将会给居民的出行带严重的影响,市政府的决定是完全错误的,这难道还要置疑吗? 这次施工封路会给居民的出行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还很难说,市政府的决定也可能是错误的。 (2)情境: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对朝鲜进行核试验一事,代表中国政府表明态度。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无视国际社会的普遍反对,悍然实施核试验,中国政府对此表示坚决反对。 朝鲜不顾国际社会的普遍反对,居然进行了核试验,我国政府对此表示并不赞同。 (3)情境:食品安全的公益广告。 食品安全无小事,重重把关责任重。 食品安全是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大事,对把关部门来说责任重大。 (4)情境:描写江南如画美景的诗句。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美,最美是园林。锦绣苏杭凝古韵,廊轩湖石引仙禽。野蔓匝阴凉。 (5)情境:作者表达自己对“两种人”的态度。 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却早就腐烂;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 下的火烧,却得到永生。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人生有不同的追求, 但结果却往往不同。 方法归纳: (1)恰当选用词语,做到表达“鲜明”。在对动词、形容词、副词的选用。不要使用诸如“可能”、 “大概”、“也许”、“左右”等不确定的词来表明态度与观点。多使用“坚决反对”、“完全错误”、 “决不能这样”等的词语来表明自己所持的鲜明的态度。感情色彩词语的选用。我们在表达时,自己不同 的态度与感情,可以通过选择词义的褒贬来实现。感情色彩鲜明的褒贬义词语可以增强语言表达的效果, 那些感情色彩不鲜明的中性词,只要结合好语境,同样也可以具有强烈的效果,增加语言表达的鲜明特点。 表达时如果能做到色彩鲜明,则可以突出所要表达的事物特征。因为颜色可以给人以最快的刺激,也是最 富有感情的外在形象。如例句(7)仅用两句就说明了朝霞出现在东方时,江边的花儿比火焰还红,春天到 来后,江水就像草那样碧绿。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色彩鲜明的江南风景画面。 (2)恰当选用句式,做到表达“鲜明”。用肯定的语气来表明观点,还可以选用双重否定,反问句式 来加强语气,使自己观点的表明更加鲜明而强烈。注意整句与散句的使用。整句形式整齐,声音和谐,气 势贯通,意义鲜明,适合于表达丰富的感情,能给人以深刻而鲜明的印象。 (3)恰当运用修辞手法,做到表达“鲜明”。比喻、对偶、对比等修辞能增强语言表达的鲜明性,独 具特色,借助修辞格来增强语言表达的鲜明性,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三.语言表达生动的五个方法 1.具体形象(绘形绘声绘色) [例 1]修改前:夏天的阳光非常强烈,到处都热得厉害,真叫人受不住了。 修改后:天上那层灰气已经散开,不很憋闷,可是阳光也更厉害了:没有人敢抬头看太阳在哪里,只觉得 到处都闪眼,空中,屋顶上,墙壁上,地上,都白亮亮的,白里透着点红,从上至下整个地像一面极大的 火镜,每一条光都像火镜里的焦点,晒得东西要了火。 2.运用炼字 [例 2](孔乙己)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 [例 3]华大妈在枕头底下掏了半天,掏出一包洋钱,交给老栓。 [例 4]春风又绿江南岸 红杏枝头春意闹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3.使用修辞格,如比喻、拟人、夸张、拈连、移就等 [例 5]春光乍泄 暗送秋波 白发三千丈 千枝针,刺在心 苍白的日子,疲惫的风帆 [例 6] “601 电话”(电影片名)打不通(喻火不起来),加菲猫(电影里的主角)“赖”在冠军宝 座(用拟人表示票房仍占居第一)。 4.适当运用口语、俗语 [例 7]他在商场打滚了许多年,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修练得八面玲珑。 [例 8]平时不努力,“临急抱佛脚”,以为开几个晚上夜车就可以把成绩弄上去,简直是痴人做梦。 5.运用灵活的句式 [例 9]这两种人都凭主观,忽视客观实际事物的存在。或作演讲,则甲乙丙丁、一二三四一大串;或作 文章,则夸夸其谈的一大篇。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华而不实,脆而不坚。自以为是,老子 天下第一,“钦差大臣”满天飞。 [例 10]请你为下面句子中抽象的概念“美丽”补充具体的意象,使其表述生动起来。 当你克服了自卑,增强了自信,你就会有一种无所畏惧的美丽,一种永不退缩的美丽。 【答案】当你克服了自卑,增强了自信,你就会有一种秋霜枫独红、冬雪梅独傲的美丽,一种真金百 炼色不回的美丽。 【真题演示】 一、(2014 年高考新课标Ⅰ卷)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 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 大家都知道, ① ,倘若呼吸停止,生命也将终结。人体通过呼吸, ② ,排出 二氧化碳。那你可知道土壤也有呼吸?土壤呼吸和人的呼吸一样,也是一个 ③ 的过程。 【答案】示例:①一个人活着就必须呼吸 ②从大气中吸入氧气 ③吸入氧气释放二氧化碳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E 级。该段文字说的是人和土壤的 呼吸问题,里面有三个空缺,要求考生补写恰当的语句。从表面上来看,给这段文字补写空缺似乎需要相 应的专业知识,对考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实际上只要综观全文,把握所给文字的核心话题,依据上下 文的相关提示语和相关信息提示,准确地进行补写并不困难。 先看空缺①,①后面一句是“倘若呼吸停止,生命也将终结”,根据这一句提示,前面一句话肯定是说呼吸 对于人活着的必要性,因此补写“一个人活着就必须呼吸”比较恰当。再来看空缺②,前面是“人体通过 呼吸”,后面是“排出二氧化碳”,前一句说的是呼吸,对应的显然是呼出和吸入,后一句说了排出,显然, 前一句必须是“吸入”,人体吸入的的气体主要是氧气,这是中学生都具备的常识,因此这里补写出“从大 气中吸入氧气”比较恰当。最后看空缺③,前面一句话是“土壤呼吸和人的呼吸一样”,从上文可以知道, 人呼吸是吸入氧气释放二氧化碳,那么,土壤呼吸也应该是这样一个过程。因此补写为“吸入氧气释放二 氧化碳”比较恰当。需要注意的是,上述给出的补写答案都是举例性质的,只要意思答对即可,比如“吸 入”答成“摄取”,“释放”答成“呼出”都可以。 二、(2014 年高考新课标Ⅱ卷)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 大家都知道, ① ,倘若呼吸停止,生命也将终结。人体通过呼吸, ② ,排出二氧化碳。 那你可知道土壤也有呼吸?土壤呼吸和人的呼吸一样,也是一个 ③ 的过程。 【答案】示例:①一个人活着就必须呼吸 ②从大气中吸入氧气 ③吸入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