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8 发布 |
- 37.5 KB |
- 5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中考化学复习方案主题三身边的化学物质第06课时碳和碳的氧化物课件
第 6 课时 碳和碳的氧化物 主题三 身边的化学物质 命 题 热 点 透 析 知 识 体 系 梳 理 碳 和 碳 的 氧 化 物 碳单质 碳的氧化物 知识体系 物理性质及用途 化学性质及用途 CO CO2 命 题 热 点 透 析 知 识 体 系 梳 理 硬 深灰 铅笔芯 吸附 排列方式 碳 单 质 命 题 热 点 透 析 知 识 体 系 梳 理 略小 难 无色 无味 大 能 干冰 人工降雨 CaCO3 CaO+CO2↑ CO2 碳 和 碳 的 氧 化 物 分子构成 命 题 热 点 透 析 知 识 体 系 梳 理 灯火试验 供给呼吸 O2 CO2 CO2 CH4 化石燃料 清洁燃料 CO2 命 题 热 点 透 析 知 识 体 系 梳 理 重点梳理 1.碳和一氧化碳化学性质 性质 碳 一氧化碳 稳定性 常温下① ,所以 古代字画能保存很长时间不变色 可燃性 氧气充足:②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化学方程式,下同);氧气不充足: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性质很稳定 C+O2 CO2 2C+O2 2CO 2CO+O2 2CO2 命 题 热 点 透 析 知 识 体 系 梳 理 (续表) 性质 碳 一氧化碳 还 原 性 与氧化铜反应: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二氧化碳反应:⑥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氧化铁反应: 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夺取金属氧化物中的氧,发生氧 化反应) 毒性 CO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 造成生物体缺氧,严重时危及生命 C+2CuO 2Cu+CO2↑ C+CO2 2CO 3CO+Fe2O3 3CO2+2Fe 命 题 热 点 透 析 知 识 体 系 梳 理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及用途 化学 性质 倾倒实验 与水反应 与碱溶液反应 实验 装置 命 题 热 点 透 析 知 识 体 系 梳 理 (续表) 化学 性质 倾倒实验 与水反应 与碱溶液反应 实验 现象 ⑧ 的蜡烛先 熄灭,⑨ 的蜡烛 后熄灭 紫色石蕊溶液⑩ , 加热后溶液由红色变 ⑪ Ca(OH)2溶液⑫ ; 试管内液面都上升,NaOH 溶液液面高于Ca(OH)2溶 液 上层 下层 变红色 紫色 变浑浊 命 题 热 点 透 析 知 识 体 系 梳 理 (续表) 化学 性质 倾倒实验 与水反应 与碱溶液反应 实验 结论 CO2不⑬ 也不 ⑭ ;密度比 空气⑮ (物理 性质) CO2能与水反应生成⑯ ; ⑰ 能 使石蕊溶液变⑱ ;碳 酸⑲ ,受 热易分解 CO2与碱溶液能发生反应, 氢氧化钠溶液吸收CO2的效 果⑳_____________________ 支持燃烧 燃烧 大 碳酸 红 化学性质不稳定 比氢氧化钙溶液好 碳酸 命 题 热 点 透 析 知 识 体 系 梳 理 (续表) 化学性质 倾倒实验 与水反应 与碱溶液反应 化学 方程式 ㉑______________________ H2CO3 H2O+CO2↑ 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途 灭火 生活中制碳酸饮料 检验CO2;鸡蛋的保鲜;用氢氧化钠 溶液除去CO2 Ca(OH)2+CO2 CaCO3↓+H2O 2NaOH+CO2 Na2CO3+H2O H2O+CO2 H2CO3 命 题 热 点 透 析 知 识 体 系 梳 理 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 实验 药品 大理石(或石灰石)、 ㉔ A.不用碳酸钠的原因:粉末状的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时,接触面积大,反应速率 太快,不利于气体的收集 B.不用浓盐酸的原因:浓盐酸有挥发性,会导致制取的CO2中混有HCl气体 C.不用稀硫酸的原因:稀硫酸与大理石(或石灰石)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 覆盖在大理石(或石灰石)的表面,阻止了反应的继续进行 反应 原理 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稀盐酸 CaCO3+2HCl CaCl2+H2O+CO2↑ 命 题 热 点 透 析 知 识 体 系 梳 理 (续表) 发生 装置 固液不加热型 安装简单 便于添加液体药品 可控制液体流速 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收集 装置 (植物油的作用:可避免CO2与水接触,减小测量误差) 命 题 热 点 透 析 知 识 体 系 梳 理 (续表) 操作步骤 连接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入药品(先装大理石,再加入稀盐酸);收 集气体 验满方法 将㉖ ,若观察到㉗ ,说明 CO2已收集满 检验方法 将产生的气体通入㉘ 中,㉙ ,则证 明收集到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燃着的木条置于集气瓶瓶口 木条熄灭 澄清石灰水 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命 题 热 点 透 析 知 识 体 系 梳 理 4.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转化、鉴别与除杂 方法 涉及化学方程式 转 化 CO转化为CO2 CO燃烧 2CO+O2 2CO2 CO还原氧化铜 CO+CuO Cu+CO2 CO2转化为CO 通过灼热碳层 ㉚_______________________CO2+C 2CO 命 题 热 点 透 析 知 识 体 系 梳 理 (续表) 方法 涉及化学方程式 鉴 别 CO和CO2 通入澄清石灰水 Ca(OH)2+CO2 CaCO3↓+H2O 通入紫色石蕊溶液 CO2+H2O H2CO3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O+CuO Cu+CO2 命 题 热 点 透 析 知 识 体 系 梳 理 (续表) 方法 涉及化学方程式 除 杂 CO混有CO2 通过氢氧化钠溶液、 浓硫酸 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灼热的炭粉 CO2+C 2CO CO2混有CO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O+CuO Cu+CO2 2NaOH+CO2 Na2CO3+H2O 命 题 热 点 透 析 知 识 体 系 梳 理 易错判断 1.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其相互转化属于物理变化 ( ) 2.由于金刚石、石墨、C60的碳原子构成不同,因此化学性质差异大 ( ) 3.木炭和活性炭都具有吸附性,吸附性属于化学性质 ( ) 4.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活泼,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 ) 5.固体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作制冷剂 ( ) 6.二氧化碳能使湿润的紫色石蕊纸花变红,因此二氧化碳显酸性 ( ) 7.实验室可用大理石和稀硫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 ) × × × × × × √ 命 题 热 点 透 析 知 识 体 系 梳 理 8.用浓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CO2,会导致氯化氢气体混入CO2中,造成气体不 纯 ( ) 9.为防止一氧化碳中毒,可在密闭空间内放一盆水 ( ) 10.为检测一氧化碳浓度可做灯火试验 ( ) × × √ 命 题 热 点 透 析 知 识 体 系 梳 理 化学方程式网络构建 图6-1 知 识 体 系 梳 理 命 题 热 点 透 析 类型一 碳单质 1.[2016·泉州]石墨烯是由碳元素组成的、性能 非常优良的纳米材料,具有超强的导电、导热性 能。关于石墨烯的认识错误的是 ( ) A.可作散热材料 B.是一种化合物 C.可作新型电池的电极 D.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答案]B [解析]由信息可知,石墨烯是 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B错误。 知 识 体 系 梳 理 命 题 热 点 透 析 2.[2017·福建]十八世纪,拉瓦锡用放大镜聚集 日光使玻璃罩内的金刚石燃烧,得到二氧化碳。 坦南特进一步研究确认金刚石仅由碳元素组成。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金刚石属于有机物 B.金刚石燃烧过程放出热量 C.金刚石具有可燃性 D.聚集日光使温度达到金刚石的着火点 [答案]A [解析]金刚石属于碳单质,不 属于有机化合物,所以A错误; 金刚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放 热,所以B和C都正确;聚集日 光的目的是使温度达到金刚 石的着火点,所以D正确。 知 识 体 系 梳 理 命 题 热 点 透 析 3.拓展[2019·绥化改编]在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 里,碳及其化合物占有重要地位。 (1)石墨由 (填“分子”“原子”或 “离子”)构成,金刚石和石墨均是碳元素组成 的单质,但两者物理性质差异较大,其原因是构 成它们的碳原子 不同。 [答案] (1)原子 排列方式 [解析] (1)金刚石和石墨均是 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两者物 理性质差异较大,其原因是构 成它们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 同,导致其结构不同、物理性 质不同。 知 识 体 系 梳 理 命 题 热 点 透 析 3.拓展[2019·绥化改编]在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 里,碳及其化合物占有重要地位。 (2)活性炭有较强的吸附能力,是因为活性炭具 有 的结构。 [答案](2)疏松多孔 [解析](2)活性炭疏松多孔,故 活性炭有较强的吸附能力。 知 识 体 系 梳 理 命 题 热 点 透 析 3.拓展[2019·绥化改编]在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 里,碳及其化合物占有重要地位。 (3)在书写具有保存价值的图书档案时,规定使 用碳素墨水,其原因是 。 [答案](3)常温下碳的化学性 质不活泼(或常温下碳的化学 性质稳定) [解析](3)在书写具有保存价 值的图书档案时,规定使用碳 素墨水,其原因是碳素墨水的 主要成分中有碳,常温下碳的 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以保存较 长时间。 知 识 体 系 梳 理 命 题 热 点 透 析 3.拓展[2019·绥化改编]在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 里,碳及其化合物占有重要地位。 (4)某有机化合物R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 程式是2R+5O2 4CO2+2H2O,则R的化学式 为 。 [答案](4)C2H2 [解析](4)根据化学反应前后 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可知 一个R分子中含有2个碳原子 和2个氢原子,化学式为C2H2。 知 识 体 系 梳 理 命 题 热 点 透 析 3.拓展[2019·绥化改编]在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里,碳及其化合物占有重要地位。 (5)实验测得某物质中只含有碳元素,该物质 (填序号)。 A.一定是单质 B.不可能是化合物 C.不可能是混合物 D.一定是纯净物 B 知 识 体 系 梳 理 命 题 热 点 透 析 类型二 二氧化碳的性质 4.[2015·三明]有CO2、N2、O2三种气体,能让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的是 。 小柯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滴有紫色石蕊溶液的水中 , 他可能要探究的问题是 ,所得溶液的pH (填“>”“<”或“=”)7。 氧气 二氧化碳是否能与水反应 < 知 识 体 系 梳 理 命 题 热 点 透 析 5.[2016·漳州节选]如图6-2是a、b、c三部分组成的实验装置图。a处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是 ;b处的现象是__________ ;一段时间后,c处0以上的棉花团比0以下的棉花团变红色的个 数 (填“多”或“少”),原因是 。 图6-2 CaCO3+2HCl CaCl2+CO2↑+H2O 澄清 少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石灰水变浑浊 知 识 体 系 梳 理 命 题 热 点 透 析 6.[2014·福州节选]多角度认识物质,能帮助我们更全面了解物质世界。以氧气 和二氧化碳为例,回答下列问题。 (1)从微观上看,氧气和二氧化碳都由 构成。 (2)将蘸有酒精的棉芯点燃后放入烧杯中,向烧杯中缓缓倾倒二氧化碳,观察到烧 杯中的棉芯自下而上熄灭(如图6-3)。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有____________ , 由此 可推知的灭火原理是 。 若使棉芯下半段恢复燃烧,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 。 图6-3 分子 二氧化碳 使可燃物隔绝空气(或氧气) 的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将棉芯从 烧杯中取出(合理均可) 知 识 体 系 梳 理 命 题 热 点 透 析 6.[2014·福州节选]多角度认识物质,能帮助我们更全面了解物质世界。以氧气 和二氧化碳为例,回答下列问题。 (3)①碳在充足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在不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_________ (写化学式)。 ②从“二氧化碳导致温室效应”的事实分析,“过”:使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 面上升等;“功”: (举 一例)。 CO(或 使地球的温度保持在适宜生物生存的温度范围(合理均可) CO和CO2) 知 识 体 系 梳 理 命 题 热 点 透 析 类型三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 7.[2015·漳州节选]结合下列图示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实验室常用 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其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是 ,生成的二氧化碳中常含有少 量 气体杂质,为获得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导管口连接的正 确顺序:a→ → → → →b。 图6-4 大理石(或石灰石) CaCO3+2HCl CaCl2+H2O+CO2↑ 水蒸气、氯化氢 f g d e 知 识 体 系 梳 理 命 题 热 点 透 析 8.[2016·三明节选]图6-5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 (1)以B为发生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加入药品之前要先检查装置的 , 收集二氧化碳通常选用 (填序号)。 气密性 图6-5 C 知 识 体 系 梳 理 命 题 热 点 透 析 8.[2016·三明节选]图6-5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 (2)温度、浓度、固体的颗粒大小等因素会影响反应速率。为研究实验室制取二 氧化碳的适宜条件,进行了如下四组实验: 图6-5 知 识 体 系 梳 理 命 题 热 点 透 析 ①大理石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实验甲与 (填编号)对照,是为了研究固体反应物颗粒大小对反应速率 的影响。 ③上述实验中,另一个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是 。 实验编号 药品 甲 乙 丙 丁 m g大理石 块状 块状 粉末状 粉末状 n g盐酸(过量) 稀盐酸 浓盐酸 稀盐酸 浓盐酸 知 识 体 系 梳 理 命 题 热 点 透 析 [答案] (2)①CaCO3+2HCl CaCl2+H2O+CO2↑ ②丙 ③反应物的浓度 [解析] (2)②在设计对比实验时,要注意控制变量,实验甲与丙对照,是为了研究 固体反应物颗粒大小对反应速率的影响;③通过甲与乙、丙与丁实验的对比, 得到另一个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是反应物的浓度。 知 识 体 系 梳 理 命 题 热 点 透 析 9.拓展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学习了气体的制取和收集后,对相关知识进行总结,请 你一起参与,并完成下面题目内容。 (1)仪器a、b的名称分别为 、 。 (2)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不选 用碳酸钠粉末代替石灰石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若实验过程中收集的 二氧化碳不纯,分析可能的原因: (写出一条即可)。 长颈漏斗 图6-6 酒精灯 盐酸的浓度太高(合理即可) CaCO3+ 2HCl CaCl2+H2O+CO2↑ 反应速率太快,不利于控制反应速率 和收集气体 知 识 体 系 梳 理 命 题 热 点 透 析 9.拓展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学习了气体的制取和收集后,对相关知识进行总结,请 你一起参与,并完成下面题目内容。 (3)B装置中长颈漏斗要伸入液面下的原因是 ; 装置B、C都可用来制取二氧化碳,装置C 相对于装置B在操作方面的优势是 。 (4)若用E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则二氧 化碳应从 (填“c”或“d”) 口通入。 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 图6-6 c 可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知 识 体 系 梳 理 命 题 热 点 透 析 9.拓展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学习了气体的制取和收集后,对相关知识进行总结,请 你一起参与,并完成下面题目内容。 (5)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有以下主要操作步骤:①连接仪器;②装入大理石,塞紧橡 胶塞;③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④向长颈漏斗中注 入稀盐酸;⑤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 ⑥检验是否收集满气体。正确的操作 顺序是 (填序号,每 个序号限制使用一次)。 图6-6 ①③②④⑤⑥ 知 识 体 系 梳 理 命 题 热 点 透 析 9.拓展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学习了气体的制取和收集后,对相关知识进行总结,请 你一起参与,并完成下面题目内容。 (6)若用F装置收集CO2,测量生成的CO2气体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 的目的是 ;植物油上方原有 的空气对实验结果 (填“有” 或“无”)明显影响。 图6-6 知 识 体 系 梳 理 命 题 热 点 透 析 [答案](6)防止CO2溶于水,与水发生反应 无 [解析](6)F装置通过测定排出液体体积的方法测定收集二氧化碳的体积,因为 二氧化碳溶于水,与水发生反应,所以不能直接排水测定二氧化碳的体积,会使 测定结果产生误差(偏小),所以水上方放一层植物油,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且与 水发生反应,产生误差;植物油上方原有空气对实验结果无明显影响。 知 识 体 系 梳 理 命 题 热 点 透 析 10.拓展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如图6-7所示装置(固定仪器省略),进行CO2 的制备和性质探究实验。 实验步骤 (1)连接仪器,检查图中装置气密性,然后往图中的各装置中加入药品。 ①写出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装置B的作用是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6-7 CaCO3+2HCl CaCl2+H2O+CO2 ↑ 吸收水分, 干燥二氧化碳 知 识 体 系 梳 理 命 题 热 点 透 析 10.拓展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如图6-7所示装置(固定仪器省略),进行CO2 的制备和性质探究实验。 实验步骤 (2)关闭止水夹K2,打开止水夹K1,利用装置C开始收集CO2。 ①将装置C中a、b导气管补充完整 (填序号)。 A.a长b短 B.a短b长 C.a和b一样长 ②当装置 (填图中序号) 有现象出现,说明装置C中收集 满CO2。 图6-7 B E 知 识 体 系 梳 理 命 题 热 点 透 析 10.拓展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如图6-7所示装置(固定仪器省略),进行CO2 的制备和性质探究实验。 实验步骤 (3)集满二氧化碳后,关闭止水夹K1,打开止水夹K2,将注射器D中浓NaOH溶液迅 速压入装置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 。 图6-7 2NaOH+CO2 Na2CO3+H2O 知 识 体 系 梳 理 命 题 热 点 透 析 10.拓展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如图6-7所示装置(固定仪器省略),进行CO2 的制备和性质探究实验。 实验结论 图6-7 知 识 体 系 梳 理 命 题 热 点 透 析 (4)小明同学根据本实验探究和已学过的知识,总结出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网络 图(如图6-8)。 写出图中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物质类别 : 甲 、乙 。 图6-8 单质 碱 知 识 体 系 梳 理 命 题 热 点 透 析 10.拓展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如图6-7所示装置(固定仪器省略),进行CO2 的制备和性质探究实验。 反思(5)小红同学认为本实验中存在缺陷,影响实验的严谨: (写一点)。 图6-7 知 识 体 系 梳 理 命 题 热 点 透 析 [答案] (5)实验无法说明CO2是被水吸收还是与NaOH反应(合理即可) [解析] (5)CO2可溶于水,无法证明出现的现象是由于CO2与NaOH反应产生,需 要做一个对比实验,排除CO2溶于水的干扰。 知 识 体 系 梳 理 命 题 热 点 透 析 类型四 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11.[2016·漳州]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酸雨是pH<7的降雨 B.白色污染是废弃塑料造成的污染 C.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新型燃料,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 D.运用CNG(压缩天然气)作为汽车燃料,可以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 A 知 识 体 系 梳 理 命 题 热 点 透 析 12.[2016·龙岩]2016年的世界地球日是《巴黎协定》开放签署的第一天。《协 定》要求:2030年全球CO2排放量要比2014年减少20%。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大量排放CO2,会造成的环境问题是 。 (2)要实现减排目标,需要化学吸收、富氧燃烧等“碳捕集技术”。 ①化学吸收就是利用化学试剂NaOH吸收CO2。表示该技术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富氧燃烧是指用高浓度氧气替代空气进行燃烧反应,排出高浓度的CO2。木炭 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CO2也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举一例说明CO2在人类生产或生活中的 应用: 。 温室效应 2NaOH+CO2 Na2CO3+H2O 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 灭火(合理即可) 水变浑浊的气体 知 识 体 系 梳 理 命 题 热 点 透 析 类型五 C、CO2与CO 13.[2016·三明]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错 误的是 ( ) A.二氧化碳的排放是导致酸雨的原因 B.用煤火取暖时应注意通风,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C.古代字画长久不变色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 活泼 D.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的碳原子排 列方式不同 [答案]A [解析]导致酸雨的原因 是二氧化硫等气体的 排放。 知 识 体 系 梳 理 命 题 热 点 透 析 14.拓展[2019·赤峰]关于CO和CO2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组成: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分子构成也相同 B.性质:常温下均为无色气体,且都有毒 C.用途:CO可以用来灭火,CO2可以作化工原料 D.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知 识 体 系 梳 理 命 题 热 点 透 析 [答案]D [解析]由化学式可知,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分子构成 不同,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一个一氧化碳分子 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常温下均为无色气体, 一氧化碳有毒,二氧化碳无毒;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可以用来灭火的是 二氧化碳,不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可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 氧化碳燃烧或还原氧化物可生成二氧化碳,所以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在一定条 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知 识 体 系 梳 理 命 题 热 点 透 析 15.拓展 下列方法中能区分CO2与CO的是( ) ①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②观察颜色 ③通入紫色石蕊溶液 ④伸入燃着的木条 ⑤闻气味 ⑥通入澄清石灰水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⑥ C.①③④⑥ D.①③④⑤⑥ 知 识 体 系 梳 理 命 题 热 点 透 析 [答案]C [解析]①CO能使灼热的CuO变成红色的铜,而CO2不能,所以此方法能将它们 区分开来;②它们都是无色的气体,无法通过观察颜色将其区别开来;③二氧化 碳的水溶液显酸性,能使石蕊溶液变红,一氧化碳不能使石蕊溶液变红,所以此 方法能将它们区分开来;④一氧化碳能燃烧,二氧化碳不可燃且不助燃,二氧化 碳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所以此方法能将它们区分开来;⑤CO、CO2均是无味 气体,且CO有剧毒,不能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CO和CO2;⑥CO2能使澄清的石灰 水变浑浊,CO不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所以此方法能将它们区分开来。 知 识 体 系 梳 理 命 题 热 点 透 析 16.拓展 现有CO和CO2混合气体,采用图6-9所示实验装置可以:①检验CO2气 体,②分离CO和CO2混合气体,③干燥CO或CO2气体。实验所需的试剂有:稀盐 酸、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甲中应盛放氢氧化钠和石灰水的混合溶液 B.乙中应盛放浓硫酸 C.丙中应盛放稀盐酸 D.首先分离得到CO2气体, 而后得到CO气体 图6-9 知 识 体 系 梳 理 命 题 热 点 透 析 [答案]D [解析]甲中盛放的液体能吸收二氧化碳,一般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的完全,又因 为该实验装置可以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所以甲中应盛放氢氧化钠和石灰水的 混合溶液;乙中盛放浓硫酸是为了干燥分离出来的气体,因为浓硫酸具有吸水 性;甲中的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 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所以丙中盛放稀盐酸,稀盐酸与碳酸钠、碳酸钙反应又生 成二氧化碳;由于甲中装有能吸收二氧化碳的溶液,将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 混合气体通过时,二氧化碳被吸收,应该先直接分离出一氧化碳。 知 识 体 系 梳 理 命 题 热 点 透 析 17.拓展 如图6-10所示,“→”表示一步完成的化学反应。若组成乙物质的元 素种类多于甲物质,选择相应物质于方框内完成下列转化。 分别写出转化②和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 。 ③ 。 图6-10 CO2+C 2CO CO2+Ca(OH)2 CaCO3↓+H2O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