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通用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通用版

‎2019高二年级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时量:150分钟 总分:150分 命题人:‎ 班级: 姓名: 考号: ‎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民族传统手艺及其价值,正在被人们认识,其独特的技艺和工艺价值,也正在成为地方文化的象征而被人们关注。在许多地方,传统手艺正在成为一种人文资源,被用来建构全球一体化语境中的民族政治和民族文化的主体意识,同时也被激活成当地文化和经济的新的建构方式。这无疑是一种文化的转型,也是一种生态学意义上的保护方法。民族传统手艺生态化保护所要思考的核心问题,是要想办法让其“活”在当下。‎ 留住手艺,就是留住文化记忆。为了留住文化记忆,就要进行本真性传承。在当代语境中,传统手艺并非只是传统农耕文化遗留下来的“古俗”或“遗物”,它容纳了丰富的历史社会信息,表达了一方水土的集体情感和意志,具有情感交流与生活交际的价值。存活于乡土社区的传统手艺,其价值和意义是在乡土语境中生成和实现的。由于全球化和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无论是其技艺传承还是生产规模,都不可逆转地在现代社会走向衰落。生态化保护的首要任务不在于其产品,而是要确保其核心技艺不再失传,它涉及技艺本身的传承与记录、传承人的保护和手艺生态语境的恢复三个方面。‎ 留住手艺,只有本真性保护是不够的,赋予传统手艺以生命,让其“活”在当下,尚需很好地开发与利用。衍生性生产就是在充分尊重传统手艺形式、内涵和基本元素的前提下,通过题材的转换、内容的变化、功能的放大或用途的改变,赋予其新的内涵和形式。仅就功能而言,既可从物用形态向精神形态衍生,也可从物用形态向文化形态衍生。如景德镇陶瓷工艺的现代转型衍生出的美术陶瓷,使现代景德镇陶瓷发展出了对审美性、艺术性、文化性的追求。再如,传统的刺绣枕片、石雕木雕等非常实用的产品,已纷纷被移植到显示古老文明和民俗的装饰之中。从生态学角度看,这种衍生性生产不仅保护了传统手艺,而且还通过挖掘产品的文化内涵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增强了传统手艺“自我造血”的能力,赋予了手艺与时俱进的品格。‎ 生态 17‎ 化保护还需让传统手艺创意性发展。文化生态论认为,文化传统只有在发展中才能真正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传统手艺的传承也需要创意性发展,它不是新与旧的简单更迭,而是传统智慧与当代生活的有机融合,需要更多汲取传统手艺的理念和经验,形成面向生活的应用和表达。传统手艺及其对物的循环再造、对生态自然的依存,与我们今天所倡导的低碳、环保、循环经济的理念本质上具有一致性。在当代,一批有眼光的设计师走出工作室,走进田间地头,与传统手艺人有效合作,取得了可贵的创意。以此创意生活,不仅可以继承和延续传统,而且彰显了一种具有积极的时代性的生活态度。 ‎ ‎(摘编自王祖龙《生态化保护:让民族传统手艺“活”在当下》)‎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代表着民族政治、文化主体意识的传统手艺,正成为地方上文化和经济新的建构方式。‎ B.传统手艺的生态化保护的首要任务是保存核心技艺,特别是对生态语境的恢复性保护。‎ C.实现传统手艺产品从物用形态转向精神或文化形态,是进行衍生性生产的途径之一。‎ D.只要将传统智慧和当代生活有机融合,就能保护和传承文化传统并彰显积极的生活态度。‎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民族传统手艺生态化保护所要思考的核心问题,就是要让传统手艺创意性发展。‎ B.文章以当代语境下民族传统手艺的衰落为立论前提,由此引出生态化保护的观点。‎ C.文章以景德镇陶瓷工艺的现代转型为例证,表明了传统手艺衍生性生产的重要意义。‎ D.文章第一段提出论点,总领全文,形成“总-分”的结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民族传统手艺能成为地方文化的象征并得到人们关注,就有可能避免走向衰落。‎ B.因为民族传统手艺对乡土社区高度依存,所以建设生态化新乡村是未来发展方向。‎ C.将民族传统手艺完整地保留在博物馆中,这不是对传统手艺真正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D.继承延续民族传统手艺,使其创意性发展,能够让其在当代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价值。‎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葛市长家的草莓 ‎“知道不?这次人代会上,老葛转正了!”方凯来电话,话里话外都透着开心,仿佛A市新提拔的市长不是葛亚楼,而是他方凯。‎ 17‎ ‎“真的?那咱可得借机‘宰’他一回。”我毫不掩饰自己的喜悦。在人脉为王的今天,有个有实权的官同学,后面的省略号就太多了。 ‎ 不过,我心里也有点儿酸酸的。作为大学里上下铺的兄弟,我们三个当年一个起跑线,只不过毕业时拼爹,我和方凯因此留城,葛亚楼被完璧归赵。当时听说他进了最基层的镇政府,干了最基层的秘书工作,没想到十年打拼,人家浮上来了,我们却依旧原地踏步。 ‎ 领导的电话,一个字,忙!多次占线,终于打进去时,葛亚楼语气中透着一份惊喜:“尖子?老K?有日子不见了。什么?请客?好说,好说!嗳,下什么饭店!家里去,你嫂子这两年厨艺见长,来尝尝她的糖醋鲤鱼。” ‎ ‎  葛亚楼还像当年一样,亲亲的。方凯大大咧咧地称他“老葛”,我则恭恭敬敬地称他“葛市长”。 ‎ ‎ “什么长不长的,还是叫我‘楼子’吧!”葛亚楼重新翻出了那个打着时光烙印的雅号。我和方凯“哈哈哈”地笑起来。 ‎ 周末,我们去了一个很普通的小区,葛亚楼住在那里。我们把车停好,正要上楼时,一个人骑着一辆旧“飞鸽”叮儿当地过来。咦,那不是我们的大市长吗?他把车锁好,从车筐里掏出一瓶干红葡萄酒,冲着我笑:“尖子不喝白酒,我差点儿把这事儿给忘了呢。” ‎ 他真是细心!我的心一暖,贴身衣兜里装的东西就有点儿硌得慌。那是一枚价格不菲的祖母绿戒指,准备放长线钓大鱼的诱饵。 ‎ ‎ “老葛,这些琐事,还用你亲力亲为?还有啊,现成的‘红旗’不用,骑这辆破‘飞鸽’。知道的,你艰苦朴素惯了;不知道的,人家不说你作秀吗?”方凯竹筒倒豆子,还是当年那个直筒子脾气。 ‎ ‎ 葛亚楼挠挠头:“这事儿,我还真没想过那么多。这车子还是我妈留下的,一直不舍得扔,偶尔搬出来骑骑,活动活动筋骨,挺好的!” ‎ ‎ 进了门,我环顾四周,这套两居室实在简朴至极。葛亚楼看出了我眼里的困惑:“嘿嘿,这房子是小了点儿,不过,住着温馨。市政家属院那边给配了一套,我没要。我和你嫂子舍不得周围这些老邻居,人是群居动物,日久生情啊!”‎ ‎ 市长夫人,是一个贤淑女人,从事幼教工作,在一所幼儿园,陪着那些花儿、朵儿一起成长。她把自己的拿手菜端上桌,笑着说:“今天一定要多喝几杯,老葛在我耳边没少念叨你弟兄两个。” ‎ ‎ ‎ 17‎ 家里的便宴跟饭店就是不一样。阻隔在我们之间的一些鸿沟顿时灰飞烟灭,我们好像又回到了那些青葱岁月,大声地笑着,大口地吃着,大杯地喝着。在这种情景下,我若掏出那枚祖母绿,岂不是太煞风景? ‎ ‎ 酒足饭饱,我手插衣兜里,刚要行动,葛亚楼左扯一个,右拽一个,把我们拖到阳台上:“来,来,跟我来,看看我种的草莓!” ‎ ‎ 那个不大的阳台上,摆满了黄泥花盆,里面的草莓郁郁葱葱,挂满了果实,红艳艳的。 ‎ 市长夫人手脚麻利地摘了一盘草莓,放在茶几上:“两位兄弟,快来吃,咱自家种的,绿色、环保、无污染。” ‎ ‎“不养花草,种草莓!你这市长,雅兴不小!”方凯讥讽地拍着老葛的肩。 ‎ ‎“别小看这小小的草莓!是它一步步激励着我走到今天。”葛亚楼凝视着手中的一颗草莓,给我们讲了一段往事。 ‎ ‎“二十年前,一场瘟疫夺去了父亲的生命,母亲带着我和小妹搬到了小城。她租了一间破旧的阁楼,用拾荒的钱,供我们兄妹上学。邻居的孩子吃草莓,不懂事的妹妹也吵着要。那时的草莓要20块钱一斤,对于一个贫寒的家庭来说,实在是可望而不可即。妹妹大哭了一场,睡着了,母亲也下了楼。母亲再回来时,一头长长的秀发不见了,头发短得如同男人的板寸。她的手里多了两个花盆,两颗草莓苗。她说:‘记着,自己种的草莓最香甜。’那年初夏,那两株草莓开花、结果,我和妹妹吃到了这世上最好吃的水果,同时也将母亲的话铭记在心。”葛亚楼说。 ‎ 面对一个喜欢吃自己种的草莓的人,我知道,那枚祖母绿掏出来也是白掏。告别时,葛亚楼握着我和方凯的手说:“谢谢你们把我当兄弟!”他永远不会知道,那天,他眼神里的那份真诚,是怎样让两个老同学落荒而逃的。 ‎ 几年后,班里搞了一次同学聚会。说起副省长葛亚楼,很多同学跟我们一样,吃过葛家的糖醋鲤鱼,尝过葛家的阳台草莓,还听过那段与草莓有关的往事。 ‎ ‎                                        (选自《小小说选刊》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语言描写是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这篇小说在塑造葛亚楼这个艺术形象时,就善于抓住典型语言来表现他的美好心灵和高尚人品。‎ ‎  B.“我”认为在人脉为王的今天,有个手握实权的官员同学,对自己会有很多好处,所以,葛市长刚刚转正,“我”与方凯就急于去拜访他。‎ ‎   C.小说中的“我”‎ 17‎ 之所以没有送出那枚祖母绿,一是因为市长家的便宴气氛融洽,二是有感于葛市长讲的那段与草莓有关的往事。 ‎ ‎   D.“我”与方凯、葛亚楼一起毕业,由于拼爹,葛亚楼进了镇政府干了秘书,十年之后当上了市长,而“我”与方凯却无奈留城原地踏步走。‎ ‎5.小说中的葛亚楼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结合作品简要概括。(5分)‎ ‎6.小说通过葛市长之口叙述草莓的故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冲击世界尖端,必须舍弃必须付出 我干任何事情,我要作哪些牺牲,事先我都要想通了。我总觉得,搞我们这一行,就是世界尖端,搞世界尖端的东西,就必须得舍掉些什么。如果我认为亲情、友情、金钱对于我很重要,我就不干排球。我选择干,必须把这些全放下。我回来接手女排,放弃家庭,放弃女儿,一定要放掉,我想好了才回来干。我知道一旦回来,又回到从前,就是排球,一点一线:体育馆——食堂——宿舍,哪儿也别想去,等于没有生活。‎ 这种“等于没有生活”的生活,在郎平十七八岁、二十来岁的时候要去经历,要去承受,似乎还不是太困难,因为,在那个年代,大的环境是这样,大部分人的生活也这样单调和艰苦。但是,郎平回国执教是1995年,她在美国,已经有一幢三百多平方米、带两个院子的房子,而回到国家训练局,她这个主教练的宿舍和女排队员一样,一间十平方米的小屋,小屋里一张单人的、矮矮的小铁床,国家训练局运动员的洗澡房,竟然比一般工厂的浴室还简陋:外间有一排放衣服、放鞋子的铁架,而里间的淋浴设备,就是一圈水管上装着一个个水龙头。‎ 郎平早有思想准备,回来就是“回到最初当运动员的生活”。她最初拿到的一套两室的房子,就是她当运动员时北京市委奖励她的,那房子被一片自由市场包围着,从早到晚闹哄哄,她的一扇防盗铁门也防不住强盗,先后被撬了两次。女儿从美国回来探亲,母亲来帮郎平带小孩,一老一小经常睡地铺。1996年,郎平的美国挚友劳尔来北京,去郎平家做客,看到她住这样的房子,一连问了好几声:“詹妮,你就住在这里?就住这里?你回来工作,国家没给你房子?”‎ ‎1998年,郎平才搬进新房子,房子大了许多,是广东丽珠药业集团解决了郎平的住房问题,也聊表这个企业对中国体育事业的支持。‎ 17‎ 我刚回来,早有人提醒我,劝告我:“你已经是‘五连冠’功臣,你那么辉煌了,再回来干什么,女排是这个状况,你还是保住你自己那点名气算了,别把那点荣誉路毁了。”这次世界锦标赛,打成现在这局面,似乎要被这些“提醒”和“劝告”说中了。‎ 因为我有海外八年的生活经历,我已经把自己这个“世界冠军”一脚一脚地踩到地上了,踩得很踏实,身上早就没有了“五连冠”的包袱,倒是大家还在把“五连冠”当一回事。我可以想象,如果我没有经历过出国后“一文不名、一无所有”的生活,一直留在中国,我的心态肯定也降不下来。但我拥有起起落落、沉沉浮浮的感受,使我的心理承受能力又成熟了许多,我不会再受外界干扰,去计较别人会怎么看我。这次冲世界锦标赛就算不能如愿,我们可以从失败中学到东西,不能把我四年的工作一笔勾销,我竭尽全力,也敢于向自我挑战,这不也是一种成功?‎ 输给了古巴队,我还是要求队员们去认真观看韩国队与保加利亚队的比赛,要准备下一场我们和保加利亚队的对阵。我还是重申这句话:进不了前四,也要争取第五!‎ ‎(摘自郎平、陆星儿《郎平传》等)‎ ‎【相关链接】排球协会一个电传一个电传的发到郎平工作的新墨西哥大学,郎平犹豫着。直到球类司司长给她发来电传:郎平,祖国真的需要你!‎ ‎“作为一个人,我们其实都很渺小,但是,当有人代表国家对你说——国家需要你!你还能无动于衷吗?”郎平说道。‎ ‎ 和签约球队解约,赔偿了违约金,房子、院子、汽车都留给了丈夫和女儿,郎平发现自己忙了十年,忙得两手空空,只有两个装行李的箱子。在回国的飞机上,郎平把脸埋在美国好友送的玫瑰花束里,泪落如雨。‎ ‎7. 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 郎平回到国家女排队任主教练,又回到了最初运动员三点一线的生活,她的母亲和小孩一起在训练局的房子里打地铺。‎ B. 受大环境的影响,郎平在年轻的时候可以承受那种“等于没有生活”的生活,但是她1995年回国执教就难以忍受这种生活了。‎ C. 郎平做事认真严谨,她在干一件事件之前,都要想通了,即使有所牺牲,只要想通了,就会果断做出决定,并全力以赴。‎ D. 郎平得到朋友和企业的关心。美国朋友劳尔对她的住宿条件表示惊讶,因此,广东丽珠药业集团决定解决她的住房问题。‎ ‎8.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17‎ A. 郎平舍弃了国外优越的生活条件。她在美国住在大房子里,回到国内和运动员一起住在十平米的宿舍里,生活上也很不方便。‎ B. 中国女排输给了古巴队后,郎平要求队员观看韩国队与保加利亚队的比赛,准备了下一场对阵,从而保证了中国队进入前五名。‎ C. 有人劝告郎平,认为郎平已经是中国排球的大功臣,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再回来执教状态不佳的女排,会毁掉郎平的声誉。‎ D. 郎平认为,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应该有所行动。她回国时,舍弃了很多东西,在飞机上情不自禁地掉泪。‎ E. 排球协会给在新墨西哥大学工作的郎平不断发来电传,郎平有些犹豫,但是,她想到中国女排正处于低谷时期,毅然回国。‎ ‎9. 面对人们的“提醒”和“劝告”,郎平为什么能够放下“五连冠”的包袱?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0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川人。七岁能属文,景德初,张知白安抚江南,以神童荐之。帝召殊与进士千余人并试廷中,殊神气不慑,援笔立成。帝嘉赏,赐同进士出身。宰相寇准曰:“殊江外人。”帝顾曰:“张九龄非江外人邪?”后二日,复试诗、赋、论,殊奏:“臣尝私习此赋,请试他题。”帝爱其不欺,既成,数称善。‎ 明年,召试中书,迁太常寺奉礼郎。丧父,归临川,夺服起之。丧母,求终服,不许。岁中,迁尚书户部员外郎,为太子舍人,寻知制诰。帝每访殊以事,率用方寸小纸细书,已答奏,辄并稿封上,帝重其慎密。‎ 仁宗即位,章献太后奉遗诏权听政。宰相丁谓、枢密使曹利用,各欲独见奏事,无敢决其议者。殊建言:“群臣奏事太后者,垂帘听之,皆毋得见。”议遂定。上疏论张耆不可为枢密使忤太后旨从幸玉清昭应宫从者持笏后至殊怒以笏撞之折齿御史弹奏罢知宣州。数月,改应天府,延范仲淹以教生徒。自五代以来,天下学校废,兴学自殊始。太后谒太庙,有请服衮冕者,太后以问,殊以《周官》后服对。陕西方用兵,殊请罢内臣监兵,不以阵图授诸将,使得应敌为攻守;及募弓箭手教之,以备战斗。又请出宫中长物助边费,凡他司之领财利者,悉罢还度支①。悉为施行。‎ 17‎ 殊平居好贤,当世知名之士,如范仲淹、孔道辅皆出其门。及为相,益务进贤材,而仲淹与韩琦、富弼皆进用,至于台阁,多一时之贤。帝亦奋然有意,欲因群材以更治,而小人权幸皆不便。孙甫、蔡襄上言:“宸妃生圣躬为天下主,而殊尝被诏志宸妃墓,没而不言。”又奏论殊役官兵治僦舍②以规利。坐是,降工部尚书、知颖州。然殊以章献太后方临朝,故志不敢斥言;而所役兵,乃辅臣例宣借者,时以谓非殊罪。‎ 逾年,病浸剧,乘舆将往视之。殊即驰奏曰:“臣老疾,行愈矣,不足为陛下忧也。”已而薨。帝虽临奠,以不视疾为恨,特罢朝二日,赠司空兼侍中,谥元献,篆其碑首曰“旧学之碑”。‎ ‎                           (选自《宋史•晏殊传》,有删节)‎ ‎[注]①度支:掌管全国财赋的统计与支调。②僦舍:租屋。‎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上疏论张耆不可/为枢密使忤太后旨/从幸玉清昭应宫/从者持笏后至/殊怒/以笏撞之折齿/御史弹奏/罢知宣州 ‎  B.上疏论张耆不可/为枢密使忤太后旨/从幸玉清昭应宫/从者持笏后至/殊怒以笏撞之/折齿御史/弹奏罢/知宣州 ‎  C.上疏论张耆不可为枢密使/忤太后旨/从幸玉清昭应宫/从者持笏后至/殊怒以笏撞之/折齿御史/弹奏罢/知宣州 ‎  D.上疏论张耆不可为枢密使/忤太后旨/从幸玉清昭应宫/从者持笏后至/殊怒/以笏撞之折齿/御史弹奏/罢知宣州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夺服”指守丧服期满后,官员除去丧服,出任官职。亲族中,各人所服及服期不同,除服时间亦先后不一。‎ ‎  B.“权”与《苏武传》“假吏常惠”句中的“假”,都指古代临时代理官职,类似表示代理的还有“摄”“行”“署”等。‎ ‎  C.“笏”指古代大臣上朝时拿的手板,一般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可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 ‎  D.“衮冕”指衮衣和冕,即礼服和礼帽,是皇帝等王公贵族在祭天地、宗庙等重大庆典活动时穿戴的,也可指入朝为官。‎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17‎ ‎ A.晏殊才华卓著,品德高尚。被誉为“神童”的他在复试诗、赋、论时,坦诚地说明了事情的原委,要求更换考题,获得了皇帝的好感。‎ ‎ B.晏殊注重教育,提携贤才。他重视书院的发展,曾力邀文化名人到书院讲学,开创了自五代以后大办教育之先河;他也乐于奖掖人才,当世名士,很多出其门下。‎ ‎ C.晏殊见识过人,屡献计策。如陕西战事中,他建议朝廷罢内臣监军,不以阵图授将领,使他们审时度势、随机应变。‎ ‎ D.晏殊胆识过人,敢做敢为。对于章献太后权听政一事,宰相丁谓、枢密使曹利用都不敢决断,晏殊挺身而出,建言太后垂帘听政,议遂定。‎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及为相,益务进贤材,而仲淹与韩琦、富弼皆进用,至于台阁,多一时之贤。(4分)‎ ‎(2)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4分)(《六国论》)‎ ‎(3)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4分)(《种树郭橐驼传》)‎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①‎ 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③静滩声转,白马江④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韩十四:名不详,十四是指他的排行; 觐省:探亲。②老莱衣:传说春秋时代楚国隐士,七十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欢娱他的双亲。③黄牛峡:长江峡名,在今湖北宜昌西。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④白马江:在蜀州(治所在今四川崇庆)东北十里处,当时诗人寓居于此。‎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17‎ A.首联苍劲中蕴藏一股郁抑之气,暗扣题目,交代背景,揭示战争把天伦之乐、甚至人间万事都破坏的现实。‎ B.颔联写自己与朋友的经历,前后形成流水对(指出句与对句在意义与语法结构上上下相承,前后不能颠倒),用自己的经历引出对方的遭遇,宾主分明,寄寓遥深,一气流贯。‎ C.颈联虚实结合,实写黄牛峡水声回响不绝,虚写稀疏的树影在白马江边掩映摇曳,秋意更深,景象更觉怅然。‎ D.尾联“此别”总括前面离别的情景,“各”字收束全诗,“犹恐”二字与“叹息人间万事非”前后呼应,意味深长。‎ E.本诗是一首送别诗,但不像一般送别诗那样凄凄惨惨戚戚,诗人用笔苍劲,伸缩自如,感情奔放激昂,可谓送别诗中的上乘之作。‎ ‎15.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4小题,8分)‎ ‎16.(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体现作者暂且将白鹿放于山林,待兴起时访问名山,表现出作者乐于徜徉山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梦游天姥吟留别》)‎ ‎(2)《阁夜》中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人民的深重灾难,显示地方风情的诗句是: ,‎ ‎ 。(《阁夜》)‎ ‎(3)李煜在《虞美人》中用比喻的手法表达作为亡国之君的诸多愁绪的诗句: ,‎ ‎ 。 (《虞美人》)‎ ‎(4)《阿房宫赋》中描写宫妃久久站立,盼望帝王来临的句子是: , 。 ‎ ‎(《阿房宫赋》)‎ 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上海对“美眉”“恐龙”“PK”等日渐泛滥的网络语言将发出“封杀令”。此举一出,石破天惊,即刻引起各方的广泛关注,舆论评价更是众说纷纭。‎ ‎②现在已经进入新媒体时代,传统的纸质媒体已经四面楚歌,如果不想方设法挖掘其核心竞争力,很有可能被时代淘汰。‎ 17‎ ‎③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要让文化珍存继续陪伴我们,需要民间人士的苦心孤诣,更需要守土有责的官员培厚自己的文化素养。‎ ‎④面对印尼发生的四十年来最强烈的地震和海啸,我们的救援工作一定要有宏观意识,避免目无全牛。‎ ‎⑤成功必须经历风雨,没有人能一步踏上最高层。霍金的人生可谓五风十雨,但经历困难的他终获成功。‎ ‎⑥职业劝募人和其他推销员一样,应该要有专业素养和职业规范,应该进退有度,不死缠烂打,更不能占据“道德制高点”去募捐。‎ A.①④⑤ B. ③④⑥ C.①②⑥ D. ②③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大学通识教育近年来在中国受到高度重视,各大学纷纷进行通识教育课程改革,许多高校开设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备受广大家长和学生所喜爱。‎ B.男女比例的严重失衡,将导致数千万的男性尤其是农村地区男性面临娶妻难,从而形成大量的失婚群体,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C.一年一度的正义人物评选活动润物无声,通过典型人物的优秀事迹向社会输送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进而凝聚共识,转为行动力量。‎ D.很多农民工在城市里有着稳定的工作,之所以没有落下脚来,主要是由于户籍、住房、公共服务三道门槛迈不过去的原因。‎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3分)‎ A.我的同桌向获得数学竞赛省一等奖的同学请教问题,那位同学说:你不要急,我先喝口水,再来向你赐教。‎ B.家父将于明日在富兴酒店大厅举行七十大寿的祝寿活动,特嘱咐我邀请您如果时间方便,还请光临参加此次活动。‎ C.鉴于贵校初建,在硬件和软件设施方面可能均存在一些问题,如若需要,我们几个兄弟学校将群策群力,鼎力相助。‎ D.欣闻拙作已获贵社审核通过,我明日于百忙之中前往贵社商讨一切出版事宜,请予安排相关工作人员接洽。‎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     ‎ 17‎ 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灵长类非大猩猩莫属,两个物种的基因相似度高达98%。科学家通过对人类和所有灵长类的大脑结构分析发现,     ①     :大同是指基本的结构是相同的,小异是指     ②     。某个部位的神经细胞数量越多,所承担的功能就越发达。比如黑猩猩的瞬间记忆的能力超过人类,就是说在黑猩猩的大脑中,负责瞬间记忆的部位的脑神经细胞数量超过了人类,因此,      ③      。‎ 四、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近日,四川一所大学的学生在圣诞节那天身着汉服在成都几处知名旅游景点举牌呼吁“拒绝圣诞节,坚决维护中华传统节日”,引发大家关注和议论。‎ 有人认为此举表现了年轻人的民族气节和民族尊严,是维护传统文化意识的觉醒,可圈可点,应予支持和提倡。‎ 但也有人认为这种做法有些小题大做,也是排外、封闭、保守思想的体现,中华民族历来以其海纳百川的胸襟积极吸收外来文化,从而才成就了中华文化的多姿多彩与博大精深,况且区区几个洋节日又岂能改变或动摇中国文化的本质和几千年历史的文化自信呢?‎ 对这些大学生们的做法你又有怎样的思考?请根据材料,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17‎ ‎2019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答案)‎ ‎1.C(A项,传统手艺是用来建构“民族政治、文化主体意识”,而不是“民族政治、文化主体意识”的代表。 B项,对生态语境的恢复性保护只是“确保其核心技艺不再失传”涉及的三个方面之一。D项,“彰显积极的生活态度”并不一定需要“将传统智慧融入当代生活”。 )‎ ‎2. A(核心问题是让其“活”在当下。)‎ ‎3. B(没有因果关系。)‎ ‎4. D 【解析】“我与方凯却无奈留城原地踏步走”分析有误, “我与方凯留城”是“拼爹”胜利的结果,不是“无奈”。‎ ‎5.①廉洁正直;②重情重义,看重同学情、邻里情;③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④平易近人,不摆官架,不打官腔。 ‎ ‎6.①有利于增强小说故事情节的真实性,有较强的说服力;②体现出母亲的坚强和教诲对他的人生影响,有利于更好地凸显主人公的清廉正直和艰苦朴素的作风;③体现了主人公的自诫、自律,同时也是对同学的诫勉,能够更好地表现“靠双手获得的果实才是最香甜的”这一小说主题;④使故事情节更加简洁紧凑。(每点2分,答出三条可得满分。)【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选择切入角度,可以从小说的“三要素+主旨”入手。从人物角度,表现母亲和主人公的品质;从情节角度,和上下文联系紧密,不需要另起炉灶;从主旨角度,歌颂主人公清廉正直和艰苦朴素的作风。‎ ‎7.C 【解析】A项,“她的母亲和小孩一起在训练局的房子里打地铺。”是住在国家训练局,但是她的母亲和小孩住在北京市委奖励给她的房子里;B项,“但是她1995年回国执教就难以忍受这种生活了”错,参见原文“郎平早有思想准备”等信息;D项,强加因果关系。‎ ‎8. CD 【解析】A项,“和运动员一起住在十平米的宿舍里”与原文不符,应是单独住在十平米的宿舍里;B项,“保证了中国队进入前五名”错,这是郎平的愿望; E项,“她想到中国女排正处于低谷时期”于文无据 ‎9. ①强烈的爱国情怀,让她能够放下亲情、友情、金钱,毅然回国;②八年国外生活经历已经使郎平放下了“世界冠军”头衔,变得踏实了,没有了“五连冠”的包袱,使郎平有了更成熟的心理。‎ ‎10.D ‎11.A(“夺服”指古代官员丧服未满而朝廷强令出仕。)‎ ‎12.D(“宰相丁谓、枢密使曹利用都不敢决断此事”理解错误。)‎ 17‎ ‎13.(1)等到担任宰相后,他更加致力于提拔贤才,于是范仲淹与韩琦、富弼都被重用,直至担任台阁重职,大多成为当时的贤士。(“益”,更加;“进用”,被重用;“至于”,直至;“多”,大多成为。各1分。)‎ ‎(2)想想他们的祖辈父辈(祖先),暴身于霜露之中,披荆斩棘,才得到很少的土地(“祖父”,祖辈、父辈;“曝”曝于…之下;“以有”才有;“尺寸”,极少的、很少的。各1分)‎ ‎(3)(用)指甲划破树皮来看它是死了还是活着,(用)手摇动树干来观察它长的稀疏还是茂盛。然而这样树的本性就一天天地与实际远离了。(“爪”,用指甲抓,名词用作动词;“肤”树皮;“疏密”稀疏茂盛才有;“性”,本性。各1分)‎ ‎14.CE选对一项3分,选对两项5分。C项应为“虚写黄牛峡水声回响不绝,实写稀疏的树影在白马江边掩映摇曳”;E项“感情奔放激昂”有误,全诗感情深沉委婉。‎ ‎15.①对国家战乱动荡、人间世事沧桑的忧愤:首联诗人叹息干戈遍地的今天,老莱子彩衣娱亲的美谈已经很难找到;②对骨肉同胞的思念,对家破人散的哀痛:颔联写自己与弟妹离散,朋友韩十四与父母不知哪里相见;③与朋友分别的离愁别绪:颈联写朋友离去后,诗人依然凝想入神;④对朋友的勉励之情:劝告朋友分别之后各自努力,珍重前程;⑤对未来的担忧:世事难料,担心不能与韩十四一同回乡。‎ ‎(答出其中3点即得6分,每点2分,其中“感情”1分、分析1分)‎ ‎16.①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②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③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④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17.A【解析】(1)石破天惊: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误用。(2)四面楚歌:比喻陷人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此句使用正确。(3)苦心孤诣:指苦心钻研,到了被人所达不到的地步,也指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煞费苦心。正确。(4)目无全牛:意为眼中没有完整的牛,泛指人的技艺纯熟,误用。(5)五风十雨:指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次雨,形容风调雨顺。选项中望文生义。这里指霍金经历的人生苦难,可改为“风雨交加”。(6)进退有度:指前进、后退都有规律,有标准,合法度。使用正确。‎ ‎18. C【解析】(A项句式杂糅,“备受广大家长和学生的喜爱”或“为广大家长和学生所喜爱”两种说法保留一种。B项成分残缺,“导致”后面缺失宾语中心语“的问题”。D 项句式杂糅,删除“由于”或“的原因”。)‎ 17‎ ‎19. B 【解析】A项,面对别人的请教不能傲慢,“赐教”是敬辞,表示请求对方 给予指教,这里不当。C项中“鼎力相助”为敬辞;D项中“于百忙之中”为敬辞 ‎20.①两个物种的大脑结构(或者:两者)大同小异 ‎②每个部位的脑神经细胞数量的差别 ‎③黑猩猩的这一功能超过人类 文言文参考译文:‎ 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川人。七岁时便能写文章,景德初年,张知白任江南地区安抚使,以神童的名义向朝廷推荐他。皇帝召晏殊和千余名进士一起在朝堂上参加殿试,晏殊神情自若,毫不畏惧,提笔成文。皇帝嘉奖他,赐他同进士出身。宰相寇准说:“晏殊是江东人氏(江东五代时属南唐,为宋敌国。这么说意即晏殊不可重用)。”皇帝却说:“唐时名相张九龄难道不是江东人氏吗?”两天之后,又进行诗赋策论的复试。晏殊上奏道:“我曾经私下学习过这种文赋,请允许我换考其他题目。”皇帝喜爱他的诚实,晏殊的文章写完之后,多次称赞。‎ 第二年,晏殊应召面试中书舍人。升任太常寺奉礼郎。晏殊父亲去世,他回临川丁忧,丧服未满便被皇帝强令起用。晏殊母亲去世,他恳求满丁忧之期,皇帝又不允许。年内,晏殊升任尚书户部员外郎,任太子舍人,不久又任知制诰。皇帝常常拿政事向他咨询,晏殊都用一寸见方的小纸片用小字书写意见,就连同底稿一起封好呈交皇帝,皇帝颇为看重他缜密审慎的作风。‎ 宋仁宗即位后,章献明肃太后根据先帝遗诏暂时代理朝政。宰相丁谓、枢密使曹利用都想独自面见太后奏事,朝中众臣无人敢提意见。晏殊进言:“向太后奏事的大臣,(太后)隔帘听取汇报,(大臣)都不能面见。”此议方定。晏殊上疏评议张耆不可担任枢密使,忤逆太后旨意。有次跟随去玉清昭应宫,侍从拿着笏板在他之后才赶来,晏殊生气地用笏板砸他,把待从的牙齿打断了,御史大夫因此事弹劾晏殊,晏殊被免官,贬为宣州知州。几个月后,改任应天府知府,晏殊请范仲淹来教授学生。自从五代以来,天下的学校荒废,复兴教育从晏殊开始。太后拜谒太庙,有人奏请太后穿衮冕。太后拿这个问晏殊,晏殊用《周官》中规定的太后服饰回答。朝廷正在陕西用兵,晏殊请求停止让内臣监军,不把阵图交给诸将,使将军能够根据敌军形势决定攻守策略;并且招募弓箭手,培训他们,以备战斗。晏殊又请求拿出宫中多余的器物变卖以资助边境军费,凡是管理钱财的其他官员都罢免,把财权集中到度支司(三司之一,掌经济出纳)。他的建议都被施行了。‎ 17‎ 晏殊平日喜爱结交贤士,当世知名之士,比如范仲淹、孔道辅都出自晏殊门下。等到担任宰相后,他更加致力于提拔贤才,于是范仲淹与韩琦、富弼都被重用,直至担任台阁重职,大多成为当时的贤士。皇帝也发奋想有所作为,想要依靠众多人才来改革政治,但是奸佞权臣们都不给予方便(极力阻止)。孙甫、蔡襄上言:“宸妃所生的陛下是天下的君主,但晏殊曾接受诏令为陛下生母作墓志铭,却没写一个字,此事便这样过去了。”又有人上奏说晏殊役使官兵建造房屋出租来谋利。因为这些,晏殊被降为工部尚书、颖州知州。但是当年晏殊是因为章献太后(仁宗养母)正在临朝,所以不敢写仁宗生母的墓志铭;并且他所役使的士兵,是辅臣例宣借给的,时人因此认为这不是晏殊的罪过。‎ 过了一年,晏殊疾病逐渐加重,皇帝乘车将要探访他。晏殊立即派人快马上奏说:“这是我的老毛病,快好了,不值得让陛下担忧。”不久病逝。皇帝虽然亲临祭奠,但把没有探访晏殊病情作为深深的遗憾,于是特地罢朝两天,追赠晏殊司空兼侍中,谥号元献,在他的碑首篆刻“旧学之碑”四字。‎ ‎ 作文: 参考范文 近日四川一所大学的学生在圣诞节那天身着汉服在知名旅游景点举牌呼吁“拒绝圣诞节,坚决维护中华传统节日”。近年来,圣诞节、情人节、感恩节、万圣节等“洋节”在中国大行其道,特别是在年轻人中拥趸不少。与此同时,国学热、汉服热等传统文化热也在持续升温。一些人站在国家文化安全的角度呼吁抵制“洋节”是可以理解的。但我们应该看到,这些洋节大都具有浓厚的宗教背景,而中国人自古就是世俗化的民族,外来的宗教性节日只能成为特定群体的节日而难以成为主流。洋节之所以吸引年轻人,很大程度上是商家的营销策略,恰好迎合了年轻人找个理由呼朋唤友聚餐玩乐的需求。中国人根本不在乎这些节日的内涵和来源。在绝大多数中国人眼里,这些“洋节”和淘宝的“双十一”购物节没有本质区别。用抵制的方式来捍卫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显然是没必要的。在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警惕的一是形式化、二是极端化。汉服热也好、国学热也好、祭孔热也好,都只是形式上的热闹,而没有触及人的精神世界。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历数千年而生生不息,不是因为这些形式上的东西,而是因为它作为一种人生哲学构建了中国人的思想意识和生活方式,成为中国人的文化基因。传统文化的生命不在于形式而在于践行。换句话说,不管一种外来的文化看起来如何强势,如果它不能内化为中国人的思想意识,就根本不可能改变或动摇中国文化的本质。‎ 子贡曾问孔子:“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孔子说:“‎ 17‎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的回答被誉为“道德金句”,是中国人道德观念的支柱之一。但我认为,子贡所问中的那个“行”字是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更为紧要的。会背几句国学名言而日常行为却与传统提倡的为人处世相悖,只会造就令人厌恶的伪君子。只有让这些历久弥新、仍具进步意义的观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我们才算是真正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之相比,穿什么服装、过什么节都是小事。不务根本而关注细枝末节,岂不是本末倒置?强调民族文化的主体性没有任何问题,即便在全球化的时代,坚持本民族的文化传承和传统仍然是不可或缺的。但凡事过犹不及,不能走极端,否则很容易滑进极端民族主义的泥潭,走到排外、封闭、保守的老路上去了。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以其海纳百川的胸襟积极吸收外来文化,开放、包容已经成了中国人的民族性格。我们今天的吃穿住用行很多源于国外,但没有人会因为我们开汽车而不坐马车,穿西服而不穿马褂,见面握手而不打躬作揖,就认为我们不是中国人。我们还是应该有一点文化自信的。其实,中国人过洋节的同时,外国人也在过春节。欧美不少国家和城市都把春节作为法定节日,比如加拿大国会今年就宣布“春节”为法定的非假期节日。西方过春节的人注定是一小部分,中国过洋节的人也一定不会多到影响传统节日地位的程度。而我们有的高校竟然采取关闭校门禁止学生外出的方式来抵制“洋节”。其实,形式化和走极端才是影响我们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的障碍。其实,中国人过洋节的同时,外国人也在过春节。‎ 欧美不少国家和城市都把春节作为法定节日,比如加拿大 国会今年就宣布“春节”为法定的非假期节日。西方过春节的人注定是一小部分,中国过洋节的人也一定不会 多到影响传统节日地位的程度。而我们有的高校竟然采取关闭校门禁止学生外出的方式来抵制“洋节” 。其实, 形式化和走极端才是影响我们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的障碍。‎ ‎(人民日报刊文探讨:穿汉服就是弘扬传统文化?)‎ 17‎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