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7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高考地理二轮专题检测:提素养押题训练(三)从“实践活动、社会民生”角度切入,考地理实践力
提素养押题训练(三) 从“实践活动、社会民生”角度切入,考地理实践力 全覆膜大小垄沟播种技术,将“覆盖抑蒸、膜面集雨、垄沟种植”融为一体,促进了农业的稳产和高产。该技术可分为秋覆膜和顶凌覆膜两种。下图为全覆膜大小垄沟播种技术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全覆膜大小垄沟播种技术,主要是改造了农作物生长的( ) A.光照条件 B.热量条件 C.水分条件 D.土壤条件 2.顶凌覆膜是于早春土壤表土层解冻15 cm,日均气温5 ℃以上时整地起垄覆膜,可有效解决旱作区春旱问题。以下年降雨量地区适合顶凌覆膜的是( ) A.50~250 mm B.250~450 mm C.450~650 mm D.650~850 mm 解析:1.C 2.B 第1题,根据材料分析可知,全覆膜大小垄沟播种技术,将“覆盖抑蒸、膜面集雨、垄沟种植”融为一体,说明全覆膜抑制了蒸发,收集了雨水,改造了农作物生长的水分条件,故C项正确。地膜覆盖对光照影响小,故A项错误。播种农作物在膜外,热量条件变化不大,故B项错误。该技术与土壤无关,故D项错误。第2题,顶凌覆膜是于早春起垄覆膜,解决的是旱作区春旱问题,因此其适应地区是降水量较少,并且有春旱的种植区。年降水量在50~250 mm的地区属于干旱地区,不适宜发展种植业;而年降水量在450 mm以上的地区,属于湿润、半湿润地区,没有必要进行覆膜。因此年降水量在250~450 mm的地区是最适合顶凌覆膜的区域,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 下图为我国传统民居邮票图。据此完成3~4题。 3.图中传统民居的典型分布地区是( ) A.甲—东北平原 B.乙—长江中下游平原 C.丙—华北平原 D.丁—黄土高原 4.夏季,甲传统民居所在地区( ) A.新雨山头荔枝熟 B.沟壑纵横风雨狂 C.小麦登场雨熟梅 D.家家打稻趁霜晴 解析:3.C 4.B 第3题,甲图是窑洞,分布于黄土高原一带,乙图是蒙古包,分布于内蒙古草原上,丙图为北方地区的四合院,丁图为云南傣族竹楼。A、B、D错误,故选C。第4题,甲图分布于黄土高原一带,夏季多暴雨,水土流失严重,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2019·黑龙江齐齐哈尔一模)下沉式温室大棚是温室内地面下沉一定深度的一种大棚。下图为某地一处下沉式温室大棚的景观设施。据此完成5~7题。 5.棚顶主要采用玻璃材质能够( ) A.增强太阳辐射 B.减轻棚顶重量 C.提高光利用率 D.加速积雪融化 6.表土之下铺垫砂石,两边为砾石沟,反映了大棚内( ) A.热量条件差 B.土壤含水量大 C.昼夜温差小 D.土壤透气性差 7.该大棚设施在我国使用过程中,主要缺点是( ) A.光照不足 B.热量易散失 C.水源不足 D.土壤肥力低 解析: 5.C 6.B 7.A 第5题,相比其他材料,玻璃材质更透明,透光性好,更有利于光线射入。由于光线射入之后,被地面吸收,地面辐射的热量却难以透射出去,从而提高了光利用率,故选C;玻璃材料只是有利于光线射入,但无法增强太阳辐射,A错误;玻璃材质的棚顶较重,并不能减轻棚顶重量,故排除B项;影响积雪融化的因素主要是温度,玻璃材质并未改变温度,故不能加速积雪融化,排除D项。第6题,表土之下铺垫砂石,主要目的是增大孔隙,加强水分下渗,两边砾石沟方便排水,所以反映出大棚内土壤含水量大,故选B。砂石的比热容较小,白天增温快,但夜晚降温也快,故排除A项;砂石会增大昼夜温差,故排除C项;如果要增强土壤的透气性,则应该把砂石掺入表土中,但图中所示砂石铺在表土之下,故不是为了解决土壤透气性差的问题,故排除D项。第7题,该大棚设施采用下沉式,主要目的是保温保肥,建设成本比普通大棚高,因此主要在我国北方纬度较高地区使用,由于作物种植区沉降于地面之下,加之我国北方在冬季太阳高度角小,因此会造成采光不足,故选A。大棚可以阻止棚内热量与棚外冷空气发生交换,起到保温作用,排除B项;水源主要指河湖水、地下水等,由上面分析可知该地土壤含水量较大,故排除C项;土壤的肥力指水肥气热的协调能力,该大棚设施的使用可减轻土壤的侵蚀,提高土壤肥力,故排除D项。 (2019·湖北八校联考)研究表明,坎儿井是新疆当地人民在挖阴沟、掏泉等开发利用地下水的生产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吐鲁番盆地的水源补给中90%来自山区降水,10%为冰川积雪融水。流程较短的河流出山口后,河水迅速下渗到巨厚的洪积扇中,40%的河流在到达盆地前就已断流。下图为坎儿井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8~9题。 8.在坎儿井中修建暗渠的主要目的是( ) A.收集地表水 B.减少下渗 C.获取地下水 D.防止坍塌 9.在坎儿井的下游一般修建明渠,主要是为了( ) A.减小工程量 B.提高水温,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C.增加蒸发,改善局部小气候 D.防止下渗 解析:8.C 9.B 第8题,坎儿井是在开发利用地下水的生产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所以修建暗渠的主要目的是获取地下水,C对。第9题,读图可知,坎儿井的下游位于绿洲,绿洲是当地人们生活和进行农业生产的主要地区,由于上游地区来水都是通过暗渠,水温较低,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在下游地区修建明渠,有利于接受阳光照射,提高水温,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但不能减小工程量,A错,B对;明渠蒸发量有限,对局部小气候改善不明显,C错;明渠不能防止下渗,D错。 (2019·广东肇庆一模)生活在陕西省南部(陕南地区)的小明同学,利用暑假到陕西省北部地区参加研学旅行活动,看到陕北地区的传统民居与陕南地区存在明显差异。下图为陕西省位置和范围示意图。据此完成10~11题。 10.在陕南地区,传统民居有石头房、竹木房、吊脚楼、三合院及四合院等。导致陕南地区民居差异的原因主要是( ) ①气候多种多样 ②地形多种多样 ③各地建筑原料的差异 ④地质条件的差异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1.陕北地区的传统民居,一般不设北窗,南面窗户较大。南面窗户大的主要目的是( ) A.通风透气 B.冬天接受更多阳光 C.防潮 D.保温 解析:10.B 11.B 第10题,陕南地区位于秦岭以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①错,区域内地形包括山地、谷地及部分狭窄平原,受地形条件影响,传统民居产生差异,②对。传统民居一般就地取材,在树木较少地区,多为石头房,而竹木生长条件好的地方,多为竹木房等,③对。该地位于板块内部,地质条件整体比较稳定,④错。故选B。第11题,陕北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大部分时间阳光从南方照入屋内,且冬季气温低,气候寒冷,南面窗户大主要是为了在冬季能获得更多的阳光;该地降水较少,空气干燥,不需要防潮,而窗户面积大,加快了与外界热量的交换,不利于保温。故选B。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红枣大体分为两大产区,一是西北地区(新疆、甘肃等),二是中东部地区(陕西、山西、河南和山东等)。有关资料显示,截至目前,全国的红枣种植面积已达到2 900万亩,在盛果期全国13亿的总人口每人每年要平均分吃到35公斤的红枣,约占人均主食用量的七分之一。新疆红枣的种植面积600万亩,产量是17万吨,主要以干枣销售为主,2018年产量增加40%,约24万吨。但据不完全统计,从事红枣加工的企业却只有20多家,加工能力顶多在10%~20%,出现了严重的红枣滞销现象。 材料二 图1为新疆某地枣树下银灰色薄膜覆盖图;图2为该地气候资料统计图。 (1)结合当地的地理环境思考枣树底下用银灰色薄膜覆盖的作用。 (2)结合材料分析新疆红枣2018年出现大规模滞销的原因。 (3)分析新疆销往国内外的红枣以干枣为主的原因。 解析:第(1)题,从保温、保湿、增大昼夜温差等方面分析。第(2)题,结合材料,从新疆所处的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市场信息等方面分析。第(3)题,从储存、运输、就业、加工成本等方面分析。 答案:(1)保温、增加地温、保湿、压杂草、保肥、防旱抑盐、增加昼夜温差、增加树冠内侧的光照。 (2)种植的盲目性,种植面积过大,产量过大;远离市场,交通不便,运输成本较高;产品加工能力不足;红枣人均消耗量有限,红枣市场饱和;受到中东部红枣价格的冲击和影响;政府引导不够,农民对市场信息把握度较差。 (3)鲜枣不易保存,不适合长距离运输;本地市场狭小,离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较远;干枣附加值高,可以增加当地就业机会;西北地区气候干燥,蒸发量大,自然晾干制作成本低。 1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新疆的坎儿井是人工开挖可自流引水的古代水利工程。它由竖井、一定纵坡的暗渠(含集水段与输水段)、地面输水的明渠和储水用的涝坝等部分组成,单井总长约1~6 km,竖井总数40~200眼,首部竖井深一般25~50 m。 近几十年来,地下水超采导致区域地下水位下降,坎儿井水量衰减或干枯等现象威胁绿洲。 (1)坎儿井水冬季不断流,试分析其原因。 (2)依据图示,指出绿洲相对于坎儿井的位置关系,并说出其优势。 解析:第(1)题,坎儿井分布在西北干旱区,主要是地下水补给,水源较稳定。通过暗渠输送水流,受大气影响小,水温相对较高,不结冰。所以冬季不断流。第(2)题,读图,绿洲相对于坎儿井的位置,绿洲位于坎儿井下游末端,即涝坝下游。优势是绿洲靠近涝坝,明渠提供的水源充足。结合图示地形坡度,绿洲位置可自流引水。绿洲位于下游末端,利于避免产业活动产生的污水污染井水。 答案:(1)地下水补给,水源较稳定;暗渠输送,受大气影响小,水温相对较高,不结冰。 (2)位置关系:位于坎儿井下游末端(涝坝下游)。 优势:(靠近涝坝)水源充足;可自流引水;避免产业活动污染井水。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