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卷·2018届浙江省温州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卷·2018届浙江省温州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解析版)

‎2016-2017学年浙江省温州中学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 ‎ ‎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如图所示,在一株发生向光弯曲生长的玉米幼苗上,a表示弯曲部位的向光侧细胞,b表示弯曲部位的背光侧细胞.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生长素浓度:a=b B.生长素浓度:a<b C.细胞长度:a=b D.细胞长度:a>b ‎2.关于植物生长素和生长素类似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生长素是一种大分子有机物,是在细胞内由色氨酸合成的 B.植物生长素是植物体内信息的化学载体,起着信息传递的作用 C.生长素类似物在植物不同生长时期使用,对植物的调节效果基本相同 D.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可促进扦插枝条生根,处理时应去掉枝条上所有的芽和叶 ‎3.拟南芥超矮生型突变体可分为两种:激素合成缺陷型和激素不敏感型.研究者以野生型和某种超矮生型突变体拟南芥为材料,用赤霉素和生长素处理并进行相关实验,结果如下,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表明野生型拟南芥的赤霉素浓度始终比该超矮生型的要高 B.图乙结果表明,较高浓度生长素对野生型拟南芥茎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C.实验结果表明,这种超矮生型属于激素不敏感型突变体 D.激素合成缺陷型有可能不能合成任何激素 ‎4.图是人体肌肉组织结构示意图,a、b、c、d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a表示细胞液,b表示组织液 B.细胞代谢需要大量的O2,所以a处O2浓度大于b 处 C.流经该组织后,c中的代谢废物将减少 D.细胞外液包括b、c、d ‎5.婴幼儿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下列哪一种现象将会出现(  )‎ A.生长较快 B.发育较快 C.新陈代谢增强 D.大脑发育受阻 ‎6.反射活动得以完成的结构基础是(  )‎ A.感受器 B.反射中枢 C.效应器 D.反射弧 ‎7.如图是人体内激素调节葡萄糖代谢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A是已知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能促进氨基酸转化成葡萄糖 B.B激素可使血糖升高,并且它还促使脂肪分解 C.F是指全部组织,物质A作用于F时能促进葡萄糖运进细胞但抑制氨基酸的吸收 D.若细胞膜上的相关受体受损,将会使A无法进入靶细胞内,从而患糖尿病 ‎8.当环境温度达到40℃时,人体散热的有效途径是(  )‎ A.传导 B.对流 C.辐射 D.出汗 ‎9.甲状腺激素是一种氨基酸类激素.在寒冷条件下,人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变化能调节对寒冷环境的适应能力.据图的相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 A.图中接受寒冷刺激的感受器位于大脑皮层 B.垂体细胞只具有TRH和甲状腺激素的受体 C.缺碘导致的呆小症患者可口服甲状腺激素治愈 D.寒冷刺激通过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引发机体增加产热量 ‎10.一些人对某种物质,如花粉、灰尘、化妆品等产生强烈的免疫应答,这种现象属于(  )‎ A.过敏反应 B.非特异性免疫 C.先天性免疫缺陷 D.后天获得性免疫缺陷 ‎11.在特异性免疫中,下列不属于抗体作用的是(  )‎ A.使抗原凝聚 B.中和毒素 C.使病毒失去进入寄主细胞的能力 D.使靶细胞裂解 ‎12.某医院对新生儿感染的细菌进行耐药性实验,结果显示70%的致病菌具有耐药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由于孕妇长期使用抗生素,诱导细菌产生了抗药性突变 B.即使新生儿从未接触过抗生素,感染的致病菌也可能具有耐药性 C.母乳中含有免疫球蛋白,所以母乳喂养可减少具耐药性致病菌的比例 D.新生儿出生时未及时接种疫苗,导致产生具耐药性的致病菌 ‎13.HIV结构中不含有以下哪种物质(  )‎ A.两条病毒RNA B.tRNA C.逆转录酶 D.蛋白质 ‎14.下列属于种群逻辑斯谛增长方式形成条件的是(  )‎ A.食物(养料)充足 B.没有敌害 C.没有竞争 D.空间有限 ‎15.苔藓、草本、灌木和乔木等不同植物,自下而上分别配置在群落的不同高度上,称为群落的(  )‎ A.垂直结构 B.水平结构 C.时间结构 D.原生演替 ‎16.如图为矛隼在某地区70年内的数量变化情况(无移).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该种群的在70年内数量呈周期波动 B.前40年,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为150只 C.图中P点到Q点种群数量表现为指数增长 D.病原物对该种群增长的抑制作用与种群密度呈正相关 ‎17.下列各图分别表示某物种不同种群的年龄结构,预示着种群密度将会变小的是(  )‎ A. B. C. D.‎ ‎18.下列所举实例中不能体现群落结构的是(  )‎ A.温带落叶林的外貌随季节变化 B.草原上的植物形成斑块状和镶嵌状的分布状态 C.田间的玉米合理密植,有高有矮 D.森林里乔木、灌木、草本植物、苔藓等分层分布 ‎19.每年降雨量极少(不足150mm)的气候特征决定的陆地生物群落类型是(  )‎ A.森林 B.草原 C.荒漠 D.苔原 ‎20.下列几种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是(  )‎ A.苔原 B.荒漠 C.草原 D.森林 ‎21.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B.草原群落有水平结构没有垂直结构 C.农田生态系统退化成荒地时,营养结构复杂程度随之降低 D.雪松种子常落在母株附近而形成集群,这种分布属于种群空间特征 ‎22.如果一个湖泊受到了污染,鱼类的数量就会因死亡而减少,死鱼腐烂后又会进一步加重污染并引起更多鱼的死亡.这种现象属于(  )‎ A.正反馈调节 B.负反馈调节 C.物种灭绝 D.生物放大 ‎23.人类要控制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各地普降酸雨 B.二氧化碳过量排放 C.生物多样性下降 D.可利用的资源和空间有限 ‎24.下列有关生物圈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圈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 B.深海地壳热裂口能源来自于地热和硫化氢的氧化 C.生物圈的物质和能量都需要从外界源源不断输入 D.生物圈中的所有生物在分子水平上具有统一性 ‎25.研究人员调查了“不同放牧强度对植物现存生物量的影响”,结果如表.(单位是kg/hm2)‎ 放牧强度 总现存生物量 播种牧草 杂草 白三叶 鸭茅 可食性杂草 有害植物 轻度 ‎11200‎ ‎150‎ ‎1650‎ ‎9300‎ ‎100‎ 中度 ‎10600‎ ‎220‎ ‎800‎ ‎9300‎ ‎280‎ 重度 ‎3810‎ ‎210‎ ‎400‎ ‎2800‎ ‎40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害植物生物量增加的原因是捕食者减少 B.牧草与杂草之间的竞争破坏物种多样性 C.重度放牧可能相起草原群落的次生演替 D.牧草呼吸消耗增加导致现存的生物量减少 ‎26.现有甲、乙、丙三人,甲的胰岛β细胞被自身免疫反应所破坏,乙的胰岛β功能细胞正常,但体内含有抗胰岛素受体的抗体,丙正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甲体内,浆细胞受到抗原刺激时,分泌抗体 B.乙可通过注射胰岛素来调节血糖水平 C.在丙体内,胰岛素与浆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促进葡萄糖和氨基酸进入浆细胞 D.甲、乙、丙进食后血糖量都会上升,但是只有丙的血糖量会下降 ‎27.下列关于一些免疫细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只能对抗嵌有相应抗原﹣MHC复合体的细胞 B.辅助性T淋巴细胞必须依赖自身MHC分子识别呈递的抗原 C.成熟B淋巴细胞的致敏必须有蛋白质类抗原与膜抗体结合 D.只有巨噬细胞才能呈递抗原﹣MHC复合体 ‎28.将某稻田等分为互不干扰的若干小区,均种上水稻苗(30株/m2)和3种杂草(均为2株/m2),随机向不同小区引入不同密度的田螺(取食水生植物).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种日均密度增长率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本实验的自变量是田螺,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 B.不同小区中水稻日均种群增长率有差异,主要原因是狐尾草与水稻竞争资源所造成的 C.实验期间,低密度处理小区的水花生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且田螺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D.若实验结束后停止人工管理,该农田将经历次生演替,最终形成顶极群落森林 ‎ ‎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44分)‎ ‎29.(7分)兴奋性是指细胞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能力.为探究不同缺氧时间对中枢神经细胞兴奋性的影响,研究人员先将体外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置于含氧培养液中,测定单细胞的静息电位和阈强度(引发神经冲动的最小电刺激强度),之后再将其置于无氧培养液中,于不同时间点重复上述测定,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 ‎(1)正常情况下,静息电位大小主要决定于细胞内外浓度差,据图分析,当静息电位由﹣60mV变为﹣70mV时,此时神经细胞的兴奋性水平  ,因此,受刺激时,就可能导致  不足以引起动作电位值偏小的情况发生.‎ ‎(2)在缺氧处理25min时,给予细胞35pA强度的单个电刺激  (能/不能)记录到神经冲动,判断理由是  .‎ ‎(3)在含氧培养液中,细胞内ATP主要在  合成.在无氧培养液中,细胞内ATP含量逐渐减少,对细胞通过  方式跨膜转运离子产生影响,这是缺氧引起神经细胞兴奋性改变的可能机制之一.‎ ‎30.(7分)如表表示外源赤霉素对几种农作物影响实验结果,请结合表格回答下列问题:‎ 苋菜 蚕豆 干重(g/株)‎ 叶面积(cm2/株)‎ CO2固定速率(μmol CO2/m2•s)‎ 干重(g/株)‎ 叶面积(cm2/株)‎ CO2固定速率(μmol CO2/m2•s)‎ 赤霉素浓度为0ppm ‎0.206‎ ‎14.3‎ ‎1180‎ ‎6.96‎ ‎133‎ ‎1900‎ 赤霉素浓度为100ppm ‎0.373‎ ‎23.4‎ ‎1230‎ ‎8.59‎ ‎170‎ ‎1980‎ ‎(1)CO2固定反应的底物是  ,该过程中酶的活性可用  表示,形成的产物接受来自  ,再形成三碳糖.‎ ‎(2)光合作用不是细胞呼吸逆反应的原因有  (至少回答两点).由表可知外源赤霉素对  农作物干重增加最明显.赤霉素处理苋菜后导致其干重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3)收货后的苋菜和蚕豆可喷施  进行储藏保鲜.‎ ‎31.(6分)图是绵羊迁入某海岛后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请回答:‎ ‎(1)绵羊迁入该海岛后的种群数量增长方式是  .统计每年的出生率(b)和死亡率(d),b‒d即为当年绵羊种群的  .在  年,绵羊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 ‎(2)在海岛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交错形成复杂的营养关系,构成  .‎ ‎(3)即使没有天敌等其他生物的影响,海岛上的绵羊种群数量也不可能无限增长,究其原因主要是受到了空间和  等环境条件的制约,从而使生态系统趋向于稳态.这种稳态是靠生态系统的  来实现的.‎ ‎32.(12分)有资料表明,汽车尾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对人成熟T淋巴细胞有毒害作用;随着颗粒物浓度的增加,颗粒物对T淋巴细胞的毒性增大.本实验毒性评价指标或表现为杀伤作用致细胞数减少,或表现为抑制了细胞活力.请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验证上述结论,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测实验结果.‎ 注:SDH是有氧呼吸的关键酶.细胞活力通过测定各组细胞SDH活性来表示,用于反映颗粒物对细胞的毒性.‎ 材料用具:人成熟T淋巴细胞、细胞培养液、浓度为50ug•mL﹣1、100ug•mL﹣1、200ug•mL﹣1的颗粒物溶液、生理盐水、培养瓶若干 (要求与说明:实验仪器、试剂、用具及操作不做要求; 实验条件适宜)‎ 请回答:(1)实验思路:‎ ‎(2)预测实验结果:建立一个坐标系,用柱形图表示细胞数目和SDH活性的变化 ‎(3)汽车尾气中含有的多种致癌因子会  ,使基因表达异常,导致识别、攻击癌细胞能力降低,癌症发病风险提高.‎ ‎33.(12分)填空 ‎(1)人们常常把  和  合称为植物生长物质或植物生长调节剂.‎ ‎(2)合成与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细胞位于  ,该激素经  的血液运至腺垂体发挥作用.‎ ‎(3)一个中性粒细胞可吞噬  ,  则分化成巨噬细胞,可以吞噬上百个细菌和病毒.‎ ‎(4)年龄结构还可以区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即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稳定型预示着只要保持  ,人口就会保持  ,如多数发达国家;‎ ‎(5)土壤、小地形、风和火等环境条件都能影响生物的水平分布格局,使植被在水平方向上表现出复杂的  .这一切都是  的一种表现.‎ ‎(6)在自然条件下,生态系统总是朝着物种多样化、  和  的方向发展,直到生态系统达到稳态为止.‎ ‎ ‎ ‎2016-2017学年浙江省温州中学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2016•温州一模)如图所示,在一株发生向光弯曲生长的玉米幼苗上,a表示弯曲部位的向光侧细胞,b表示弯曲部位的背光侧细胞.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生长素浓度:a=b B.生长素浓度:a<b C.细胞长度:a=b D.细胞长度:a>b ‎【考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 ‎【专题】模式图;植物激素调节.‎ ‎【分析】胚芽鞘的尖端是产生生长素的部位,也是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的尖端产生某种刺激,当这种刺激传递到下部的伸长区时,会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 ‎【解答】解:由于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尖端,生长、弯曲部位是尖端下部,因此图中给以单侧光照射后,在尖端生长素先发生横向运输,运输至背光侧,所以生长素浓度:a<b;然后向尖端以下运输,使尖端下部背光侧生长素分布多长得快,所以细胞长度:a<b,进而使幼苗向光弯曲生长.‎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胚芽鞘尖端产生生长素与光照及生长的关系,意在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识记与理解.‎ ‎ ‎ ‎2.(2016秋•鹿城区校级期中)关于植物生长素和生长素类似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生长素是一种大分子有机物,是在细胞内由色氨酸合成的 B.植物生长素是植物体内信息的化学载体,起着信息传递的作用 C.生长素类似物在植物不同生长时期使用,对植物的调节效果基本相同 D.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可促进扦插枝条生根,处理时应去掉枝条上所有的芽和叶 ‎【考点】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作用.‎ ‎【专题】正推法;植物激素调节.‎ ‎【分析】生长素类似物的应用:(1)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2)促进果实发育(用于培育无籽果实);(3)防止落花落果,可用于棉花的保蕾保铃;(4)控制性别分化.此外生长素类似物还应用于除草,作为“除草剂”.‎ ‎【解答】解:A、植物生长素是一种小分子有机物,是在细胞内由色氨酸合成的,A错误;‎ B、植物生长素是植物体内信息的化学载体,起着信息传递的作用,B正确;‎ C、生长素类似物在植物不同生长时期使用,对植物的调节效果不同,C错误;‎ D、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可促进扦插枝条生根,处理时应去掉枝条上所有的叶,但要带有少量的芽,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生长素的作用,掌握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应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 ‎ ‎3.(2016秋•鹿城区校级期中)拟南芥超矮生型突变体可分为两种:激素合成缺陷型和激素不敏感型.研究者以野生型和某种超矮生型突变体拟南芥为材料,用赤霉素和生长素处理并进行相关实验,结果如下,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表明野生型拟南芥的赤霉素浓度始终比该超矮生型的要高 B.图乙结果表明,较高浓度生长素对野生型拟南芥茎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C.实验结果表明,这种超矮生型属于激素不敏感型突变体 D.激素合成缺陷型有可能不能合成任何激素 ‎【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 ‎【专题】坐标曲线图;植物激素调节.‎ ‎【分析】分析图甲、乙可推知,赤霉素和生长素都可以促进正常拟南芥的生长,但生长素的促进作用具有两重性,体现正常拟南芥对其敏感性更高.如果激素对拟南芥作用后,拟南芥有所改变,说明是激素合成缺陷型突变体;如果拟南芥没有任何改变,说明是激素不敏感型.‎ ‎【解答】解:A、图甲表明野生型拟南芥的赤霉素浓度在0~1.5uM范围内始终比该超矮生型的要高,A错误;‎ B、图乙结果表明,较高浓度生长素对野生型拟南芥茎的生长的促进作用减弱,B错误;‎ C、实验结果表明,赤霉素和生长素处理后均不起作用,故该超矮生拟南芥品种属于激素不敏感型突变体,C正确;‎ D、激素合成缺陷型有可能合成某些种类激素,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了生长素的作用及实验探究,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 ‎ ‎4.(2016春•温州校级期末)图是人体肌肉组织结构示意图,a、b、c、d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a表示细胞液,b表示组织液 B.细胞代谢需要大量的O2,所以a处O2浓度大于b 处 C.流经该组织后,c中的代谢废物将减少 D.细胞外液包括b、c、d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专题】模式图;内环境与稳态.‎ ‎【分析】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 据图示可知,a为细胞内液,b为组织液,c为血浆,d为淋巴,bcd共同构成内环境.‎ ‎【解答】解:A、据图示可知,a为细胞内液,b为组织液,c为血浆,d为淋巴,细胞液是位于液泡中的液体,A错误;‎ B、氧气是通过扩散作用由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的,所以a处O2浓度小于b 处,B错误;‎ C、流经该组织时,血浆的营养物质会进入到组织细胞中,同时组织细胞中的代谢废物会进入血浆,使血浆中的代谢废物增多,C错误;‎ D、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组成及各种成分间的关系等知识点,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识别内环境组成成分的图象,试题难度中等.‎ ‎ ‎ ‎5.(2016•温州一模)婴幼儿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下列哪一种现象将会出现(  )‎ A.生长较快 B.发育较快 C.新陈代谢增强 D.大脑发育受阻 ‎【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专题】正推法;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 ‎【分析】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是:①促进生长发育,②促进新陈代谢,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婴幼儿时期缺乏甲状腺激素,神经和身体无法发育,会的呆小症.‎ ‎【解答】解:A、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生长,所以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婴幼儿生长较慢,A错误;‎ B、甲状腺激素能促进发育,所以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婴幼儿发育较慢,B错误;‎ C、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新陈代谢,所以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婴幼儿的新陈代谢减弱,C错误;‎ D、甲状腺激素能促进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所以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婴幼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受阻,患呆小症,D正确.‎ 故选:D.‎ ‎【点评】激素的作用的研究方法就是研究缺乏这种激素的个体,然后观察会出现什么症状,所以启示我们学习激素的作用一定不要离开具体的病例.‎ ‎ ‎ ‎6.(2016秋•鹿城区校级期中)反射活动得以完成的结构基础是(  )‎ A.感受器 B.反射中枢 C.效应器 D.反射弧 ‎【考点】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 ‎【专题】正推法;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神经调节的知识.‎ 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和传出神经及效应器组成.反射弧中至少包括传入和传出神经元,一个神经元中的兴奋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的,而两个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神经递质传递的.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故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解答】解: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和传出神经及效应器组成.‎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内容,考查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情况.‎ ‎ ‎ ‎7.(2016秋•鹿城区校级期中)如图是人体内激素调节葡萄糖代谢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A是已知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能促进氨基酸转化成葡萄糖 B.B激素可使血糖升高,并且它还促使脂肪分解 C.F是指全部组织,物质A作用于F时能促进葡萄糖运进细胞但抑制氨基酸的吸收 D.若细胞膜上的相关受体受损,将会使A无法进入靶细胞内,从而患糖尿病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专题】模式图;体温调节、水盐调节与血糖调节.‎ ‎【分析】由图示知,腺泡组织分泌消化酶,胰岛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其中B为胰高血糖素、A为胰岛素;胰岛素是惟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只有促进效果没有抑制作用,即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 ‎【解答】解:A、A胰岛素是已知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能抑制氨基酸转化成葡萄糖,A错误;‎ B、B胰高血糖素可使血糖升高,并且它还促使脂肪分解,B正确;‎ C、F是指全部组织,胰岛素能促进血糖转化为非糖物质,故作用于F时能促进葡萄糖和氨基酸运进细胞,C错误;‎ D、若细胞膜上的相关受体受损,将会使A无法和靶细胞上的受体相结合,不能调节血糖,从而患糖尿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血糖的代谢与调节,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属于考纲理解层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血糖平衡调节的过程.‎ ‎ ‎ ‎8.(2016秋•鹿城区校级期中)当环境温度达到40℃时,人体散热的有效途径是(  )‎ A.传导 B.对流 C.辐射 D.出汗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专题】正推法;体温调节、水盐调节与血糖调节.‎ ‎【分析】体温调节是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的刺激,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活动,相应地引起内分泌腺、骨骼肌、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器官活动的改变,从而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温度高于人体温度,人体通过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汗腺分泌增加,进而增加散热量;环境温度较低时,此时通过调节使产热增加,散热减少,即人体内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立毛肌收缩、骨骼肌战栗,毛细血管血流量减少,汗液分泌减少.‎ ‎【解答】解:1、散热的主要器官是皮肤,另外还有其他排泄器官(如肾)借排泄活动散发少部分热量.‎ ‎2、散热方式有:辐射、传导、对流、蒸发(不显性蒸发和发汗).‎ ‎3、环境温度低于皮肤温时,可借辐射、传导、对流和不显性蒸发散热;当环境温度过高,人体出汗增多,带走的热量也多,因此散热主要靠汗液蒸发进行.‎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散热的方式,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 ‎ ‎ ‎9.(2016•温州二模)甲状腺激素是一种氨基酸类激素.在寒冷条件下,人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变化能调节对寒冷环境的适应能力.据图的相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 A.图中接受寒冷刺激的感受器位于大脑皮层 B.垂体细胞只具有TRH和甲状腺激素的受体 C.缺碘导致的呆小症患者可口服甲状腺激素治愈 D.寒冷刺激通过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引发机体增加产热量 ‎【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 ‎【专题】模式图;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 ‎【分析】体温调节是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的刺激,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活动,相应地引起内分泌腺、骨骼肌、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器官活动的改变,从而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 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解答】解:A、图中接受寒冷刺激的感受器位于皮肤,A错误;‎ B、垂体细胞除具有TRH和甲状腺激素的受体外,还有多种受体,如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B错误;‎ C、呆小症患者是由于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导致的,口服甲状腺激素不能治愈,C错误;‎ D、寒冷刺激通过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引发机体增加产热量,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平时学习要善于总结:‎ ‎1.体温的平衡:人体的产热量与散热量的动态平衡.‎ ‎2.热量来源:有机物氧化分解放能.‎ ‎3.体温调节的中枢:下丘脑;感受器为温度感受器,分冷觉和温觉感受器.‎ ‎4.体温调节的方式: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 ‎ ‎10.(2016•温州一模)一些人对某种物质,如花粉、灰尘、化妆品等产生强烈的免疫应答,这种现象属于(  )‎ A.过敏反应 B.非特异性免疫 C.先天性免疫缺陷 D.后天获得性免疫缺陷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专题】正推法;免疫调节.‎ ‎【分析】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1)过敏反应: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做过敏原.如花粉、油漆、鱼虾等海鲜、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因人而异).‎ ‎(2)自身免疫病:自身免疫反应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了损伤并出现了症状.举例: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3)免疫缺陷病是指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疾病.一类是由于遗传而使机体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免疫缺陷病;一类是由于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 ‎【解答】解:A、一些人对某种物质,如花粉、灰尘、化妆品等产生强烈的免疫应答,是免疫功能异常,属于过敏反应,A正确;‎ B、过敏反应属于特异性免疫,B错误;‎ C、过敏反应不属于先天性免疫缺陷,C错误;‎ D、过敏反应不属于后天获得性免疫缺陷,艾滋病属于免疫缺陷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识记免疫失调的各种类型,明确各种免疫失调的实例,注意和其它疾病的区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 ‎ ‎11.(2016秋•鹿城区校级期中)在特异性免疫中,下列不属于抗体作用的是(  )‎ A.使抗原凝聚 B.中和毒素 C.使病毒失去进入寄主细胞的能力 D.使靶细胞裂解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专题】正推法;免疫调节.‎ ‎【分析】体液免疫过程:‎ 细胞免疫过程:‎ ‎【解答】解:A、由效应B细胞分泌的抗体能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使抗原凝聚,A错误;‎ B、抗体存在于细胞外液,中和细胞毒素,B错误;‎ C、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使病毒失去进入寄主细胞的能力,C错误;‎ D、效应T细胞使得靶细胞裂解死亡,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结合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特异性免疫过程.‎ ‎ ‎ ‎12.(2017春•浏阳市校级期中)某医院对新生儿感染的细菌进行耐药性实验,结果显示70%的致病菌具有耐药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由于孕妇长期使用抗生素,诱导细菌产生了抗药性突变 B.即使新生儿从未接触过抗生素,感染的致病菌也可能具有耐药性 C.母乳中含有免疫球蛋白,所以母乳喂养可减少具耐药性致病菌的比例 D.新生儿出生时未及时接种疫苗,导致产生具耐药性的致病菌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专题】正推法;免疫调节.‎ ‎【分析】细菌产生抗药性的原因并不是由外因引起的,而是内在的遗传与变异引起的.在未使用抗生素之前,细菌就存在着差异,有的不具有抗药性,有的具有抗药性.开始用抗生素时,由于大多数细菌没有抗药性,故大量被药物淘汰,而少数具有抗药性变异的个体会保存下来,并能继续繁殖感染人群,当多次使用该抗生素后,使抗药性更强的细菌被保留下来,这样一代一代,细菌积累并加强了抗药性,使该抗生素逐渐失去效应.所以药物对不同变异的细菌进行了选择,淘汰了不抗药的个体,保留了抗药性强的个体.据此答题.‎ ‎【解答】解:A、残留抗生素不会导致细菌突变,只能对细菌的抗药性进行选择,A错误;‎ B、耐药菌是突变形成的,即使孕妇和新生儿未接触过抗生素,感染的细菌也有可能是耐药菌,B正确;‎ C、母乳中含有免疫球蛋白,对耐药性致病菌和不耐药性的菌一起杀灭,没有选择作用,所以母乳喂养不一定能减少具耐药性致病菌的比例,C错误;‎ D、耐药菌是基因突变形成的,不是注射疫苗形成的,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以耐药性实验结果为背景,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生物进化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识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明确耐药菌是基因突变形成的,抗生素只能其进行选择.‎ ‎ ‎ ‎13.(2016秋•鹿城区校级期中)HIV结构中不含有以下哪种物质(  )‎ A.两条病毒RNA B.tRNA C.逆转录酶 D.蛋白质 ‎【考点】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专题】正推法;免疫调节.‎ ‎【分析】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一分子核糖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其中组成RNA的含氮碱基包括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尿嘧啶.‎ ‎【解答】解:A、HIV结构中含有两条病毒RNA,A错误;‎ B、HIV结构中不含tRNA,B正确;‎ C、HIV结构中含有逆转录酶,C错误;‎ D、HIV结构中含有蛋白质,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以HIV为素材,考查RNA分子的组成和种类,要求考生识记HIV的遗传物质,掌握RNA的化学组成,能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 ‎ ‎14.(2016秋•鹿城区校级期中)下列属于种群逻辑斯谛增长方式形成条件的是(  )‎ A.食物(养料)充足 B.没有敌害 C.没有竞争 D.空间有限 ‎【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专题】正推法;种群和群落.‎ ‎【分析】“S”型曲线:是受限制的指数增长函数,描述食物、空间都有限,有天敌捕食的真实生物数量增长情况,存在环境容纳的最大值K,种群增长率先增加后减少,在处种群增长率最大.‎ ‎【解答】解:ABC、食物(养料)充足、没有敌害、没有竞争等理想环境下,种群数量增长呈现J型曲线,ABC错误;‎ D、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情况下,种群数量增长呈现S型,即种群逻辑斯谛增长方式,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增长的方式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 ‎ ‎15.(2016•温州一模)苔藓、草本、灌木和乔木等不同植物,自下而上分别配置在群落的不同高度上,称为群落的(  )‎ A.垂直结构 B.水平结构 C.时间结构 D.原生演替 ‎【考点】群落的结构特征.‎ ‎【专题】正推法;种群和群落.‎ ‎【分析】群落的结构:‎ ‎1、垂直结构: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意义: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能力;植物的垂直结构又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所以动物也有分层现象;‎ ‎2、水平结构: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它们呈镶嵌分布.‎ ‎【解答】解:苔藓、草本、灌木和乔木等不同植物,自下而上分别配置在群落的不同高度上,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 故选:A.‎ ‎【点评】本题着重考查了群落结构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审题能力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考生要能够识记垂直结构的决定因素和意义,明确群落水平结构的表现.‎ ‎ ‎ ‎16.(2016•路桥区一模)如图为矛隼在某地区70年内的数量变化情况(无移).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该种群的在70年内数量呈周期波动 B.前40年,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为150只 C.图中P点到Q点种群数量表现为指数增长 D.病原物对该种群增长的抑制作用与种群密度呈正相关 ‎【考点】种群的数量变动.‎ ‎【专题】坐标曲线图;种群和群落.‎ ‎【分析】据图分析,随着年份的增加,种群的个体数量变化趋于波动;P点种群数量最小,Q点时种群数量最大,前40年,种群数量处于正常的波动;40年后,种群数量逐渐降低,K值变小.‎ ‎【解答】解:A、该种群的在前40年内数量呈周期波动,A错误;‎ B、前40年,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为100只左右,B错误;‎ C、图中P点到Q点种群数量表现为S型增长,C错误;‎ D、病原物对该种群增长的抑制作用使种群的数量降低,与种群密度呈正相关,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 ‎ ‎ ‎17.(2016•温州一模)下列各图分别表示某物种不同种群的年龄结构,预示着种群密度将会变小的是(  )‎ A. B. C. D.‎ ‎【考点】种群的特征.‎ ‎【专题】正推法;种群和群落.‎ ‎【分析】种群的年龄组成:‎ 增长型:幼年个体数目最多,老年个体数目最少;‎ 稳定型:各年龄结构数目比例适中; ‎ 衰退型:老年个体数目偏多,幼年个体数目偏少.‎ ‎【解答】解:A、A中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数目最少,属于增长型,A错误;‎ B、B中幼年和中年个体多,老年个体数目较少,属于增长型,B错误;‎ C、C中各年龄结构数目比例适中,属于稳定型,C错误;‎ D、D中老年个体数目偏多,幼年个体数目偏少,属于衰退型,种群密度将会变小,D正确.‎ 故选:D.‎ ‎【点评】考查种群的特征中有关年龄组成的知识,难度较小,熟记年龄组成,理解三种类型的发展趋势.‎ ‎ ‎ ‎18.(2016秋•鹿城区校级期中)下列所举实例中不能体现群落结构的是(  )‎ A.温带落叶林的外貌随季节变化 B.草原上的植物形成斑块状和镶嵌状的分布状态 C.田间的玉米合理密植,有高有矮 D.森林里乔木、灌木、草本植物、苔藓等分层分布 ‎【考点】群落的结构特征.‎ ‎【专题】正推法;种群和群落.‎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群落的结构特征.‎ ‎1、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陆生群落、水生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主要受光照、温度等的影响,动物主要受食物的影响.‎ ‎2、水平结构:由于不同地区的环境条件不同,即空间的非均一性,使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形成了生物在水平方向上的配置状况.‎ ‎3、时间结构:群落的组成和外貌随时间(昼夜变化、季节变化)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解答】解:A、温带落叶林的外貌随季节变化体现了群落的时间结构,A错误;‎ B、草原上的植物形成斑块状和镶嵌状的分布状态为群落的水平结构,B错误;‎ C、田间的玉米为一个种群,不能体现群落特征,C正确;‎ D、森林里乔木、灌木、草本植物、苔藓等分层分布为群落的垂直结构,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分析和理解能力.群落结构特征的意义:生物在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上的位置配置关系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 ‎ ‎ ‎19.(2016秋•鹿城区校级期中)每年降雨量极少(不足150mm)的气候特征决定的陆地生物群落类型是(  )‎ A.森林 B.草原 C.荒漠 D.苔原 ‎【考点】群落的结构特征.‎ ‎【专题】正推法;生态系统.‎ ‎【分析】初生演替的一般过程是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群落的演替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较大,其演替到那个阶段取决于环境条件.‎ ‎【解答】解:每年降雨量极少(不足150mm)的气候只能允许结构极简单的生态系统生存.‎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类型,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学生作答一般不会出错.‎ ‎ ‎ ‎20.(2016•温州一模)下列几种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是(  )‎ A.苔原 B.荒漠 C.草原 D.森林 ‎【考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专题】正推法;生态系统.‎ ‎【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 ‎【解答】解:A、在苔原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稀少,营养结构简单,其中生产者主要是地衣,其他生物大都直接或间接地依靠地衣来维持生活,气候恶劣,生物多样性最低,A错误;‎ B、荒漠条件恶劣,动植物种类稀少,营养结构简单,生物多样性较低,B错误;‎ C、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种类少,群落的结构也不复杂,生物多样性不够丰富,C错误;‎ D、森林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生物多样性最丰富,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类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的类型,明确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与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再对比各选项选出正确答案即可.‎ ‎ ‎ ‎21.(2016秋•鹿城区校级期中)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B.草原群落有水平结构没有垂直结构 C.农田生态系统退化成荒地时,营养结构复杂程度随之降低 D.雪松种子常落在母株附近而形成集群,这种分布属于种群空间特征 ‎【考点】种群的特征;群落的结构特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分析】种群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 群落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在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群落与其无机环境之间,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相互作用的一个统一整体.‎ ‎【解答】解:A、种群的最基本特征是种群密度,A错误;‎ B、草原群落有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B错误;‎ C、农田生态系统退化成荒地时,生物种类增加,营养结构复杂程度随之增加,C错误;‎ D、雪松种子常落在母株附近而形成集群,这种分布属于种群空间特征,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等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种群和群落的特征;特别注意农田在退化成荒地是生物种类增多,营养结构变复杂,这是本题的易错点.‎ ‎ ‎ ‎22.(2016秋•鹿城区校级期中)如果一个湖泊受到了污染,鱼类的数量就会因死亡而减少,死鱼腐烂后又会进一步加重污染并引起更多鱼的死亡.这种现象属于(  )‎ A.正反馈调节 B.负反馈调节 C.物种灭绝 D.生物放大 ‎【考点】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专题】正推法;生态环境.‎ ‎【分析】1、负反馈调节和正反馈调节:‎ 负反馈调节是指某一成分的变化所引起的一系列变化抑制或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正反馈调节是指某一生成的变化所引起的一系列变化促进或加强最初所发生的变化.‎ ‎2、负反馈调节的主要意义在于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正反馈的意义在于使生理过程不断加强,直至最终完成生理功能.‎ ‎【解答】解:湖泊受污染后鱼类数量减少,鱼体死亡腐烂进一步加重污染,是该变化所引起的一系列变化加强,导致鱼类数量进一步减少,故属于正反馈调节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反馈调节的知识,难度中等,关键是理解反馈调节的含义,另外一个常考的负反馈调节实例为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就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使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量减少,从而使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不致过多.‎ ‎ ‎ ‎23.(2016春•嘉兴期末)人类要控制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各地普降酸雨 B.二氧化碳过量排放 C.生物多样性下降 D.可利用的资源和空间有限 ‎【考点】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专题】正推法;生态环境.‎ ‎【分析】随着人口数量的急剧增加,人类所需要的物质也大量增加,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也日趋严重.人类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必须把人口数量控制在环境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实行计划生育是控制人口增长的根本措施,也是唯一的办法.计划生育的目的,就是要使人口数量和生产力发展相适应.人口增长超过生产力的增长,会出现前面讲的一系列问题;但是人口数量过少,劳动力不足,就不能满足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会延缓经济发展.‎ ‎【解答】解:人口数量急剧膨胀,人类消耗的各种资料会越来越多,对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发展产生的影响也会越大,为了保证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必须控制人口增长.其中人类要控制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可利用的资源和空间有限.‎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控制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 ‎ ‎24.(2016秋•鹿城区校级期中)下列有关生物圈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圈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 B.深海地壳热裂口能源来自于地热和硫化氢的氧化 C.生物圈的物质和能量都需要从外界源源不断输入 D.生物圈中的所有生物在分子水平上具有统一性 ‎【考点】生态系统的概念.‎ ‎【专题】正推法;生态系统.‎ ‎【分析】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 ‎ 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解答】解:A、生物圈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A正确;‎ B、深海地壳热裂口能源来自于地热和硫化氢的氧化,B正确;‎ C、生物圈的能量需要从外界源源不断输入,生物圈的物质可以循环利用,C错误;‎ D、生物圈中的所有生物在分子水平上具有统一性,其组成物质都有糖类、蛋白质、脂质等,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生物圈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 ‎ ‎25.(2016•丰台区二模)研究人员调查了“不同放牧强度对植物现存生物量的影响”,结果如表.(单位是kg/hm2)‎ 放牧强度 总现存生物量 播种牧草 杂草 白三叶 鸭茅 可食性杂草 有害植物 轻度 ‎11200‎ ‎150‎ ‎1650‎ ‎9300‎ ‎100‎ 中度 ‎10600‎ ‎220‎ ‎800‎ ‎9300‎ ‎280‎ 重度 ‎3810‎ ‎210‎ ‎400‎ ‎2800‎ ‎40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害植物生物量增加的原因是捕食者减少 B.牧草与杂草之间的竞争破坏物种多样性 C.重度放牧可能相起草原群落的次生演替 D.牧草呼吸消耗增加导致现存的生物量减少 ‎【考点】群落的演替;种群的数量变动.‎ ‎【专题】数据表格;种群和群落.‎ ‎【分析】根据表格分析,放牧强度增加,总现存生物量减少,白三叶先增加后减少,鸭茅和可食性杂草减少,有害植物增加.‎ ‎【解答】解:A、可食性杂草减少,与有害植物竞争减弱,使得有害植物生物量增加,A错误;‎ B、牧草与杂草之间的竞争,使得物种多样性增加,B错误;‎ C、重度放牧使得总现存生物量减少,可能引起草原群落的次生演替,C正确;‎ D、根据表格信息,牧草现存的生物量减少的原因是过度放牧导致的,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种间关系、群落演替、能量流动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表格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 ‎ ‎ ‎26.(2016秋•鹿城区校级期中)现有甲、乙、丙三人,甲的胰岛β细胞被自身免疫反应所破坏,乙的胰岛β功能细胞正常,但体内含有抗胰岛素受体的抗体,丙正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甲体内,浆细胞受到抗原刺激时,分泌抗体 B.乙可通过注射胰岛素来调节血糖水平 C.在丙体内,胰岛素与浆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促进葡萄糖和氨基酸进入浆细胞 D.甲、乙、丙进食后血糖量都会上升,但是只有丙的血糖量会下降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专题】正推法;免疫调节.‎ ‎【分析】‎ 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解答】解:A、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A错误;‎ B、乙的胰岛β功能细胞正常,不需要注射胰岛素来调节血糖水平,B错误;‎ C、丙正常,胰岛素与浆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促进葡萄糖和氨基酸进入浆细胞,降低血糖,C正确;‎ D、甲、乙、丙进食后血糖量都会上升,乙和丙的血糖量会下降,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体液免疫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 ‎ ‎27.(2016•温州一模)下列关于一些免疫细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只能对抗嵌有相应抗原﹣MHC复合体的细胞 B.辅助性T淋巴细胞必须依赖自身MHC分子识别呈递的抗原 C.成熟B淋巴细胞的致敏必须有蛋白质类抗原与膜抗体结合 D.只有巨噬细胞才能呈递抗原﹣MHC复合体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专题】正推法;免疫调节.‎ ‎【分析】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其具体过程如下:‎ ‎【解答】解:A、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只能对抗嵌有相应抗原﹣MHC复合体的细胞,A正确;‎ B、辅助性T淋巴细胞没有呈递的抗原的作用,B错误;‎ C、成熟B淋巴细胞的致敏必须有相应的抗原与膜抗体结合,不一定是蛋白质类抗原,C错误;‎ D、除了巨噬细胞外,树突状细胞等也能呈递抗原﹣MHC复合物,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难度不大.‎ ‎ ‎ ‎28.(2016春•温州校级期末)将某稻田等分为互不干扰的若干小区,均种上水稻苗(30株/m2)和3种杂草(均为2株/m2),随机向不同小区引入不同密度的田螺(取食水生植物).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种日均密度增长率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本实验的自变量是田螺,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 B.不同小区中水稻日均种群增长率有差异,主要原因是狐尾草与水稻竞争资源所造成的 C.实验期间,低密度处理小区的水花生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且田螺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D.若实验结束后停止人工管理,该农田将经历次生演替,最终形成顶极群落森林 ‎【考点】种群的数量变动;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群落的演替.‎ ‎【专题】图形图表题;种群和群落.‎ ‎【分析】1、从题干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田螺的密度大小;样方法通常用于调查植物以及活动能力较弱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2、从坐标图中可知,随着田螺密度的增大,水稻日均密度增长率下降,说明田螺与水稻是捕食关系.‎ ‎3、从图中可知,田螺的日均密度增长率不变且大于零,说明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水花生在高密度区的日均密度增长率较对照组很低说明曲线S增长.‎ ‎4、在原有土壤被保留的基础上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解答】解:A、本实验的自变量是田螺的密度,一般采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A错误;‎ B、不同小区中水稻日均种群增长率有差异,并且田螺密度越高,水稻日均种群增长率越低,因此主要原因是田螺的捕食,B错误;‎ C、实验期间,由于各小区的面积有限,低密度处理小区的水花生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而田螺的日均种群增长率大于0,因此田螺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正确;‎ D、若实验结束后停止人工管理,该农田将经历次生演替,但不一定演替为顶极群落森林,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种间关系、种群数量变化以及群落的演替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属于中档题.‎ ‎ ‎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44分)‎ ‎29.(7分)(2016秋•鹿城区校级期中)兴奋性是指细胞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能力.为探究不同缺氧时间对中枢神经细胞兴奋性的影响,研究人员先将体外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置于含氧培养液中,测定单细胞的静息电位和阈强度(引发神经冲动的最小电刺激强度),之后再将其置于无氧培养液中,于不同时间点重复上述测定,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 ‎(1)正常情况下,静息电位大小主要决定于细胞内外浓度差,据图分析,当静息电位由﹣60mV变为﹣70mV时,此时神经细胞的兴奋性水平 降低 ,因此,受刺激时,就可能导致 Na+内流 不足以引起动作电位值偏小的情况发生.‎ ‎(2)在缺氧处理25min时,给予细胞35pA强度的单个电刺激 能 (能/不能)记录到神经冲动,判断理由是  .‎ ‎(3)在含氧培养液中,细胞内ATP主要在 线粒体(或线粒体内膜) 合成.在无氧培养液中,细胞内ATP含量逐渐减少,对细胞通过 主动运输 方式跨膜转运离子产生影响,这是缺氧引起神经细胞兴奋性改变的可能机制之一.‎ ‎【考点】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静息时,神经纤维膜电位为外正内负,主要是由钾离子外流造成的,产生兴奋时,膜电位转变为外负内正,是由钠离子大量内流造成的.据此分析题图和各小题即可正确作答.‎ ‎【解答】解:(1)正常情况下,静息电位大小主要决定于细胞内外K+浓度差.图中静息电位由﹣60mV变为﹣70mV时,神经细胞的兴奋性降低,受刺激时,钠离子内流不足以引起动作电位值偏小的情况发生.‎ ‎(2)缺氧处理25min时,给予细胞35pA强度的单个电刺激,刺激强度已高于阈强度,所以能够引起神经冲动.‎ ‎(3)在含氧培养液中,细胞内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主要在线粒体内膜产生ATP.在无氧培养液中,细胞内ATP含量逐渐减少,可以对主动运输式跨膜转运离子产生影响,这是缺氧引起神经细胞兴奋性改变的可能机制之一.‎ 故答案为:‎ ‎(1)K+降低 Na+内流 ‎(2)能 刺激强度已高于阈强度 ‎(3)线粒体(或线粒体内膜) 主动运输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兴奋的产生机理,意在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理解与运用.题目难度中等.‎ ‎ ‎ ‎30.(7分)(2016秋•鹿城区校级期中)如表表示外源赤霉素对几种农作物影响实验结果,请结合表格回答下列问题:‎ 苋菜 蚕豆 干重(g/株)‎ 叶面积(cm2/株)‎ CO2固定速率(μmol CO2/m2•s)‎ 干重(g/株)‎ 叶面积(cm2/株)‎ CO2固定速率(μmol CO2/m2•s)‎ 赤霉素浓度为0ppm ‎0.206‎ ‎14.3‎ ‎1180‎ ‎6.96‎ ‎133‎ ‎1900‎ 赤霉素浓度为100ppm ‎0.373‎ ‎23.4‎ ‎1230‎ ‎8.59‎ ‎170‎ ‎1980‎ ‎(1)CO2固定反应的底物是 CO2和RuBP ,该过程中酶的活性可用 1g酶在1min内催化合成多少g三碳酸 表示,形成的产物接受来自 NADPH中的氢和ATP的磷酸基团 ,再形成三碳糖.‎ ‎(2)光合作用不是细胞呼吸逆反应的原因有 反应场所不一样、光合作用更复杂、光合作用是吸能反应细胞呼吸是放能反应 (至少回答两点).由表可知外源赤霉素对 苋菜 农作物干重增加最明显.赤霉素处理苋菜后导致其干重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赤霉素导致苋菜的叶面积增大 .‎ ‎(3)收货后的苋菜和蚕豆可喷施 细胞分裂素 进行储藏保鲜.‎ ‎【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 ‎【专题】表格数据类简答题;植物激素调节.‎ ‎【分析】1、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物增高.此外,它还有防止器官脱落和解除种子、块茎休眠促进萌发等作用.‎ ‎2、细胞分裂素在根尖合成,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器官中含量较高,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此外还有诱导芽的分化,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 ‎3、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 ‎4、有氧呼吸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葡萄糖酵解形成丙酮酸和[H],发生在细胞中基质中;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H],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是[H]与氧气反应形成水,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中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释放的能量最多,合成的ATP数量最多.‎ ‎【解答】解:(1)CO2固定反应的底物是CO2和RuBP,该过程中酶的活性可用1g酶在1min内催化合成多少g三碳酸表示,形成的产物接受来自NADPH中的氢和ATP的磷酸基团,再形成三碳糖.‎ ‎(2)光合作用不是细胞呼吸逆反应的原因有反应场所不一样、光合作用更复杂、光合作用是吸能反应细胞呼吸是放能反应.由表可知外源赤霉素对苋菜农作物干重增加最明显.赤霉素处理苋菜后导致其干重增加的主要原因是赤霉素导致苋菜的叶面积增大.‎ ‎(3)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此外还有诱导芽的分化,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收货后的苋菜和蚕豆可喷施细胞分裂素进行储藏保鲜.‎ 故答案为:‎ ‎(1)CO2和RuBP 1g酶在1min内催化合成多少g三碳酸 NADPH中的氢和ATP的磷酸基团 ‎(2)反应场所不一样、光合作用更复杂、光合作用是吸能反应细胞呼吸是放方能反应 苋菜 赤霉素导致苋菜的叶面积增大 ‎(3)细胞分裂素 ‎【点评】本题结合图表考查植物激素的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表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 ‎ ‎31.(6分)(2016•温州一模)图是绵羊迁入某海岛后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请回答:‎ ‎(1)绵羊迁入该海岛后的种群数量增长方式是 逻辑斯谛增长∕S形增长 .统计每年的出生率(b)和死亡率(d),b‒d即为当年绵羊种群的 (自然)增长率 .在 1840 年,绵羊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 ‎(2)在海岛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交错形成复杂的营养关系,构成 食物网 .‎ ‎(3)即使没有天敌等其他生物的影响,海岛上的绵羊种群数量也不可能无限增长,究其原因主要是受到了空间和 资源 等环境条件的制约,从而使生态系统趋向于稳态.这种稳态是靠生态系统的 自我调节 来实现的.‎ ‎【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专题】正推法;种群和群落.‎ ‎【分析】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形成“S”型增长曲线.‎ ‎【解答】解:(1)据图分析,绵羊迁入该海岛后的种群数量增长呈现逻辑斯谛增长∕S形增长.统计每年的出生率(b)和死亡率(d),b‒d即为当年绵羊种群的(自然)增长率.在 1840年(),绵羊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 ‎(2)在海岛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交错形成复杂的营养关系,构成食物网.‎ ‎(3)即使没有天敌等其他生物的影响,海岛上的绵羊种群数量也不可能无限增长,原因主要是受到了空间和资源等环境条件的制约,从而使生态系统趋向于稳态.这种稳态是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自动调节∕反馈调节来实现的.‎ 故答案为:‎ ‎(1)逻辑斯谛增长∕S形增长 (自然)增长率 1840‎ ‎(2)食物网 ‎(3)资源 自我调节 ‎【点评】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难度中等,属于考纲理解层次,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从J型、S型曲线形成原因上去分析.‎ ‎ ‎ ‎32.(12分)(2016•湖州校级模拟)有资料表明,汽车尾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对人成熟T淋巴细胞有毒害作用;随着颗粒物浓度的增加,颗粒物对T淋巴细胞的毒性增大.本实验毒性评价指标或表现为杀伤作用致细胞数减少,或表现为抑制了细胞活力.请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验证上述结论,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测实验结果.‎ 注:SDH是有氧呼吸的关键酶.细胞活力通过测定各组细胞SDH活性来表示,用于反映颗粒物对细胞的毒性.‎ 材料用具:人成熟T淋巴细胞、细胞培养液、浓度为50ug•mL﹣1、100ug•mL﹣1、200ug•mL﹣1的颗粒物溶液、生理盐水、培养瓶若干 (要求与说明:实验仪器、试剂、用具及操作不做要求; 实验条件适宜)‎ 请回答:(1)实验思路:‎ ‎(2)预测实验结果:建立一个坐标系,用柱形图表示细胞数目和SDH活性的变化 ‎(3)汽车尾气中含有的多种致癌因子会 损伤DNA ,使基因表达异常,导致识别、攻击癌细胞能力降低,癌症发病风险提高.‎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专题】实验设计与评价;免疫调节.‎ ‎【分析】分析题意可知,本实验的目的是验证“汽车尾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对人成熟T淋巴细胞有毒害作用;随着颗粒物浓度的增加,颗粒物对T淋巴细胞的毒性增大”,因此实验的自变量为颗粒物溶液的浓度,因变量为各组细胞SDH活性.‎ ‎【解答】解:(1)根据分析可知,实验的自变量为颗粒物溶液的浓度,同时需要设定空白对照组,因此实验思路为:‎ ‎①取培养瓶若干分别加入等量适量的细胞培养液和人成熟T淋巴细胞,随机分成若干组,编号A、B、C、D,每组若干个培养瓶,测定并记录每组的细胞数和SDH活性. ‎ ‎②A组加入等量适量的生理盐水,其他各组分别加入等量浓度为50ug•mL﹣1、100ug•mL﹣1、200ug•mL﹣1的颗粒物溶液. ‎ ‎③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定并记录每组的细胞数和SDH活性,对所得的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根据实验目的可以预测实验结果,即空白对照组的细胞数和SDH活性最高,随着颗粒物溶液浓度的升高,细胞数和SDH活性均降低.‎ ‎(3)汽车尾气中含有的多种致癌因子会损伤DNA,使基因表达异常,导致识别、攻击癌细胞能力降低,癌症发病风险提高.‎ 故答案为:‎ ‎(1)实验思路:‎ ‎①取培养瓶若干分别加入等量适量的细胞培养液和人成熟T淋巴细胞,随机分成若干组,编号A、B、C、D,每组若干个培养瓶,测定并记录每组的细胞数和SDH活性 ‎ ‎②A组加入等量适量的生理盐水,其他各组分别加入等量浓度为50ug•mL﹣1、100ug•mL﹣1、200ug•mL﹣1的颗粒物溶液 ‎ ‎③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定并记录每组的细胞数和SDH活性,对所得的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 ‎(2)预测实验结果 ‎ ‎(3)损伤DNA ‎【点评】本题考查验证实验,要求考生明确实验的目的,正确区分实验的变量,能根据探究实验的原则,同时结合题干所给的实验材料完善实验设计,并能预测实验结果和绘制相关柱形图,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 ‎ ‎ ‎33.(12分)(2016秋•鹿城区校级期中)填空 ‎(1)人们常常把 天然的植物激素 和 人工合成的类似化学物质 合称为植物生长物质或植物生长调节剂.‎ ‎(2)合成与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细胞位于 下丘脑 ,该激素经 垂体门脉 的血液运至腺垂体发挥作用.‎ ‎(3)一个中性粒细胞可吞噬 几个细菌 , 单核细胞 则分化成巨噬细胞,可以吞噬上百个细菌和病毒.‎ ‎(4)年龄结构还可以区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即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稳定型预示着只要保持 替补出生率 ,人口就会保持 零增长 ,如多数发达国家;‎ ‎(5)土壤、小地形、风和火等环境条件都能影响生物的水平分布格局,使植被在水平方向上表现出复杂的 斑块性和镶嵌性 .这一切都是 空间异质性 的一种表现.‎ ‎(6)在自然条件下,生态系统总是朝着物种多样化、 结构复杂化 和 功能完善化 的方向发展,直到生态系统达到稳态为止.‎ ‎【考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植物激素的概念;动物激素的调节;种群的特征.‎ ‎【专题】正推法;生态系统.‎ ‎【分析】1、人们常常把天然的植物激素和人工合成的类似化学物质合称为植物生长物质或植物生长调节剂.‎ ‎2、年龄组成的类型:‎ ‎(1)A增长型: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越来越大 ‎(2)B稳定型: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保持稳定 ‎(3)C衰退型: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越来越小 意义:预测种群密度变化趋势 ‎【解答】解:(1)人们常常把天然的植物激素和人工合成的类似化学物质合称为植物生长物质或植物生长调节剂.‎ ‎(2)合成与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细胞位于下丘脑,该激素经垂体门脉的血液运至腺垂体发挥作用.‎ ‎(3)一个中性粒细胞可吞噬几个细菌,单核细胞则分化成巨噬细胞,可以吞噬上百个细菌和病毒.‎ ‎(4)年龄结构还可以区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即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稳定型预示着只要保持替补出生率,人口就会保持零增长,如多数发达国家;‎ ‎(5)土壤、小地形、风和火等环境条件都能影响生物的水平分布格局,使植被在水平方向上表现出复杂的斑块性和镶嵌性.这一切都是空间异质性的一种表现.‎ ‎(6)在自然条件下,生态系统总是朝着物种多样化、结构复杂化和功能完善化的方向发展,直到生态系统达到稳态为止.‎ 故答案为:‎ ‎(1)天然的植物激素 人工合成的类似化学物质 ‎(2)下丘脑 垂体门脉 ‎(3)几个细菌 单核细胞 ‎(4)替补出生率 零增长 ‎(5)斑块性和镶嵌性 空间异质性 ‎(6)结构复杂化 功能完善化 ‎【点评】本题考查动植物激素调节、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