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7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河北省保定市曲阳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河北省保定市曲阳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风俗者,天下之大事”。构建社会新风正气、匡正世道人心需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只有普通群众全面深入地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把其中蕴含的信念,智慧内化于血液之中,才能认同、尊重、践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更加坚定文化自信。然而,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绝不是简单地背诵几句名言警句,掌握一些历史典故,而是要深入地去了解它的价值体系、精神实质,否则就难以弄清它的意义所在。 毋庸讳言,对于普通群众而言,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首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经五千年,内容广泛,思想深邃,可谓博大精深,并且不同领域文化之间以及同一领域文化内部一直处于不断发展融合的过程。就中华文化整体而言,从大的方面讲是儒释道三家相互融合发展的产物,但仔细考察,先秦时期墨家、法家等其他思想也融入其中。就单一儒家文化而言,先秦时期的儒学在千年演变过程中,吸收佛老思想,不断被先哲圣贤结合时代特点阐发注释,先后经历了玄学、理学、心学、汉学等不同发展阶段,形成众多学派,产生众多思想观点。可见,真正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要义有一定的难度。 其次,由于语言的障碍,普通群众阅读传统文化的载体——经典文献,已感到困难重重,以至于难以直面传统文化,难以直达古人心灵,难以领略经典的风采和思想的玄妙。当代普通群众阅读经典文献,一是靠白话文翻译,然而一些古文所蕴含的词义和哲理很难用现代白话精准体现,在文白转换之间,经典中的一些精微之处往往被翻译得平淡无味;二是很大程度上不得不依靠当代人的解读。这种解读难免会融入个人的阅历、知识、思想和情趣,如果不能秉持严谨的学术态度,严守原典这条“红线”,就容易过度阐释议论甚至戏谑影射,把“经”念歪了。 再次,传统经典文献本身的书写体例无疑也增加了理解难度。无论是儒家的“四书五经”还是道家的《道德经》,抑或其他诸子百家著作,其体例多为语录体或散文体,很多核心概念和重要思想分散于全书的不同篇章,缺少完整清晰的思想体系和内在逻辑,阅读起来似有雾里看花之感。比如,“仁”是《论语》的核心概念,出现了一百多次。但不同时间、不同场合、不同对象,孔子对“仁”的含义回答不尽一致。如不进一步深入研究,仅阅读文本很难弄清“仁”的具体内涵。 清代学者彭端淑在《为学》中说:“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普通群众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勤于学习是基本规律,但更要善于学习,掌握符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不能等同于专家学者的专业研究,否则对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就会望而却步,拒之于千里之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就只能停留在口号上。 (节选自郝英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四个维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背诵名言警句,掌握一些历史典故,不是深入了解优秀传统文化意义所在的途径。 B.中华文化因为历经了五千年岁月沉淀,所以内容广泛,思想深邃,可谓博大精深。 C.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同领域文化间及同一领域文化内部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融合过程。 D.普通群众只要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就能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张落到实处。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项“不是深入了解优秀传统文化意义所在的途径”分析错误。文章并没有否定背诵名言警句以及掌握历史典故在了解优秀传统文化意义中的作用;B项属强加因果,原文只是表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经五千年,内容广泛,思想深邃,可谓博大精深”,并未说有因果关系;D项“只要……就能”表述绝对。故选C。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引用顾炎武《日知录》的话,意在引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B.文章所谈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对象着眼于专家的作用,有准确的写作指向。 C.文章以“仁”作例证,是为了证明经典文献书写体例增加了读者理解难度的说法。 D.文章从三方面进行分析,层次清晰地阐明了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义的困难所在。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把握,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B项,“对象着眼于专家的作用”分析错误。文章所谈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对象着眼于普通群众。故选B。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把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信念、智慧内化于血液中。 B.要正确解读经典,必须严守原典这条“红线”,不能过度阐释议论甚至戏谑影射。 C.语录体的体例使《论语》缺少完整清晰的思想体系和内在逻辑,增加了理解难度。 D.普通群众如果不遵循自身特点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将会被传统文化拒于千里之外。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D项,“将会被传统文化拒于千里之外”错误,原文是拒传统文化于千里之外,而非被传统文化拒于千里之外。故选D。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涉及的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看看有没有曲解文意、张冠李戴、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4月8日,执掌故宫博物院7年的“网红”院长单霁翔退休。单霁翔在任期间,故宫批量产出网红产品,成为国民文化lP。故宫IP的光环,也令其继任者——原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备受外界关注。 王旭东曾对身边人说,“现在的传播手段太丰富了,就显得内容不够。”所以他不主张一味迎合用户需求,打造爆款文创产品。据说王旭东甚至砍掉了许多他认为没有文化传播意义的项目,他一直反复强调,要真正体现敦煌文化,做到精而美。 与敦煌文创的谨慎不同,故宫博物院在过去爆款迭出,围绕故宫IP打造的《我在故宫修文物》《上新了·故宫》等节目让普通大众通过镜头走进故宫,而故宫口红、故宫睡衣等文创产品以及角楼咖啡、故宫火锅等,更是引发公众对故宫IP的追捧。 (摘编自《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不主张一味迎合用户需求》,“财经网”2019年4月9日) 材料二: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过去5年,我国文创产业增加值增加了66.09%。在庞大的文创市场迎来“井喷”的同时,也吸引一大批入局者。不止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颐和园等文化类展馆正加码生机勃勃的文创产业。统计数据表明,国内已有2 500余家博物馆、美术馆围绕馆藏进行IP开发。 目前来看,博物馆文创正在食品、彩妆等领域大展拳脚。例如,国博馆的文创产品已推出灵感源自青花瓷与粉彩瓷的食品棒棒糖,以春夏秋冬元素和每个朝代文物对应的手绘二十四节气锦色书签,以清朝画作《芙蓉双鹭图》为设计灵感的芙蓉双鹭保温杯等文创产品。数据显示,2018年,国博馆结合馆内藏物开发文创产品,设计开发“国博衍艺”产品90余款,累计国博文物、品牌元素产品形成的市场销售规模达到7.92亿元。 类似的博物馆文创案例还有很多,划分到广东本土同样亮点纷呈。据悉,广东省博物馆凭借首个推出“粤藏”“粤光宝盒”“风尚”三款文创蛋糕的博物馆身份而爆红网络。 (摘编自《故宫文创一年卖出15亿元 博物馆文刨不甘落后》,“新快网”2019年4月1日) 材料三: 博物馆IP主要是指博物馆拥有的知识产权,如文物藏品的研究成果,博物馆的品牌图像、建筑、陈列设计方案等。博物馆IP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为其他的行业和产品提供创意与内容来源,文创产品开发只是博物馆lP运营的一部分。通过赋能的方式,跨界融合进行全产业链的“二次开发”才是博物馆挖掘IP价值的核心方法论。 但是现在IP授权在不少博物馆手里是个烫手山芋,主要因为无法确定IP授权的费用。据北京自然博物馆负责经营运营管理的翟幼艾透露,自然博物馆曾联合外部设计师开发了上千个别具特色的文创IP,但开发出来后便被束之高阁,无法量产,因为无法为这批IP授权定价。据悉,目前国内IP授权没有统一的价格,即使是在IP授权领域较为成熟的海外博物馆,也没有明确的行内标准报价,只能由博物馆和被授权方自主协定。该为“IP”授权定价几何才不至于无形资产流失? 看到市场上对博物馆文创充满热情,苏州博物馆文创部副主任蒋菡却无比冷静地表示,博物馆的商业化浪潮虽然势不可挡,但博物馆的品牌和IP还在孵化期,并没有达到很成熟的地步,因此商业化到什么程度,每个博物馆应当有自己的想法和标准。“毕竟宣传教育展示才是博物馆的主业,很多时候我们会拒绝特别商业的项目。”蒋菡称若合作只是让博物馆给产品背书,这样的合作对博物馆来说没有太大的意义。 (摘编自《“博物馆+”与文创古老的博物馆红了》,《21世纪经济报道》2019年4月9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任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重视文创项目的文化传播意义,因此他不主张开发那些缺少文化内涵、一味迎合用户需求的爆款文创产品。 B.近年来,我国文创产业发展迅速,国家和地方的博物馆、美术馆等文化类展馆围绕馆藏进行IP开发,产品涵盖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C.博物馆里,文物藏品的研究成果、品牌图像、建筑、陈列设计方案等都拥有相应的知识产权,这些知识产权是“博物馆IP”的主要内容。 D.博物馆的文创项目不排斥商业化,但商业化要有度,博物馆应拒绝只是给产品背书的合作,因为宣传教育展示才是博物馆的主业。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文本,锁定答题区间,然后筛选出答案。B“产品涵盖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于文无据,原文只是说“故宫口红、故宫睡衣等文创产品以及角楼咖啡、故宫火锅等,更是引发公众对故宫IP的追捧”“目前来看,博物馆文创正在食品、彩妆等领域大展拳脚”,并未说涵盖方方面面。故选B。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宫博物院打造的《我在故宫修文物》等节目,故宫口红等文创产品,以及角楼咖啡、故宫火锅等,都体现了故宫文化的真正内涵。 B.材料二以翔实的数据,展示了近年来我国各地文创产业的发展,无论是产业增加值,还是参与开发单位的数量,都有长足的进步。 C.由于无法确定IP授权的费用,担心无形资产流失,所以北京自然博物馆联合外部设计师开发的文创IP,被束之高阁,无法量产。 D.对于“博物馆+”与文创,苏州博物馆文创部副主任蒋菡与新任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的观点比较接近,都反对过度商业开发。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注意认真研读文本,然后将选项与文本内容进行细致的比对分析。A“都体现了故宫文化的真正内涵”理解错误。原文只说“节目让普通大众通过镜头走进故宫”,“引发公众对故宫IP的追捧”,没有说“体现了故宫文化的真正内涵”。且据名字:故宫口红、角楼咖啡、故宫火锅等,很难说能体现故宫文化的真正内涵。故选A。 6.“博物馆+”与文创如何才能健康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①态度要谨慎,文创项目要具有文化传播意义,真正体现文化,要做精做美。②博物馆文创产品要有更开阔的眼界,拓宽文创产品的领域,打造自己的品牌。③通过跨界融合,进行全产业链的“二次开发”,挖掘博物馆 IP 的潜在价值。④统一国内博物馆文创 IP 授权的价格,防止资源浪费和无形资产流失。⑤出台相关的法规和产业政策,规范“博物馆+”与文创,指导其健康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归纳和概括原文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筛选主要的信息,并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最后得出答案。筛选文中有关博物馆+”与文创发展情况的信息。材料一有“他不主张一味迎合用户需求,打造爆款文创产品。据说王旭东甚至砍掉了许多他认为没有文化传播意义的项目,他一直反复强调,要真正体现敦煌文化,做到精而美”。由此提炼出态度要谨慎,文创项目要具有文化传播意义,真正体现文化,要做精做美。材料二“以春夏秋冬元素和每个朝代文物对应的手绘二十四节气锦色书签,以清朝画作《芙蓉双鹭图》为设计灵感的芙蓉双鹭保温杯等文创产品。数据显示,2018年,国博馆结合馆内藏物开发文创产品,设计开发‘国博衍艺’产品90余款”可整合为博物馆文创产品要打造自己的品牌,要开阔眼界,拓宽领域。材料三“通过赋能的方式,跨界融合进行全产业链的‘二次开发’”;“才是博物馆挖掘IP价值的核心方法论”; 以上信息可概括为通过跨界融合,进行全产业链的“二次开发”,挖掘博物馆 IP 的潜在价值。“IP”授权定价几何才不至于无形资产流失”;“目前国内IP授权没有统一的价格”,“博物馆的品牌和IP还在孵化期,并没有达到很成熟的地步,因此商业化到什么程度,每个博物馆应当有自己的想法和标准”以上信息可概括为统一国内博物馆文创 IP 授权的价格,防止资源浪费和无形资产流失;出台相关的法规和产业政策,规范“博物馆+”与文创,指导其健康发展。整合结论,得出答案。 【点睛】实用类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的是对文意理解的考查,考生要注意选项中常见的错误有曲解文意、枉加推断、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等问题,考生要结合对文意的理解准确判断选项中的表述是否正确。总之,这类试题考生要注意认真研读作品内容,然后将原文与选项进行认真的比对分析,这样就能很好的完成这类试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蚕儿 陈忠实 学校里来了一位新老师。 他很年轻,穿一身列宁式制服,胸前两排大组扣,站在讲台上,笑着给我们介绍自己:“我姓蒋……”说着,他转过身,从粉笔盒儿里捏起一节粉笔,在木头黑板上,端端正正写下他的名字,说:“我叫蒋玉生。” 多新鲜啊!四十来个学生的小学,以前的老师,从来不在学生面前说自己的姓名。新老师自报姓名,无论如何,算是一件新奇事。 有一天,我爬上村后那棵老桑树,摘了一抱最鲜最嫩的桑叶,扔给风葫芦,就往下溜,慌忙中,松了手,摔到地上,半天爬不起来,嘴里咸腻腻的,一摸,擦出血了,烧疼烧疼。 “你干什么去了?脸上怎么弄破了?”蒋老师吃惊地说。我站在教室门口,低下头,不敢吭声。 他牵着我的胳膊朝他住的小房子走去。这回该吃一顿教鞭了! 走进小房子,他从来斗里翻出一团棉花,撕下一块,缠在一根火柴棒上,又在一只小瓶里蘸上红墨水一样的东西,就往我的脸上涂抹。我感到伤口又扎又疼,心里却有一种异样的温暖。他那按着我的头顶的手,使我想到母亲按抚我的头脸的感觉。 “怎么弄破的?”他问。 “上树……摘桑叶。”我怯生生地回答。 “摘桑叶做啥用?”他似乎很感兴趣。 “喂蚕儿。”我也不怕了。 “噢!”他高兴了,“你们养蚕干什么?” “给墨盒儿做垫子。”我说的话又多了,“把蚕儿放在一个空盒里,它就网出一片薄丝来了。” “多有意思!”他高兴了,拍着手,“养蚕的同学多吗?把大家的蚕养在一起,搁到我这里,课后咱们去摘桑叶,给同学们每人网一张丝片儿,铺墨盒,你愿意吗?” “好哇!”我高兴地从椅子上跳下来。 于是,后晌,他领着我们满山满沟跑,采摘桑叶。有时候,他从坡上滑倒了,青草的绿色液汁粘到裤子上,也不在乎。 初夏的傍晚,落日的余晖里,霞光把小河的清水染得一片红。蒋老师领着我们,脱了衣服,跳进水里打泼刺,和我们打水仗。我们联合起来,从他的前后左右朝他泼水。他举起双手,闭着眼睛,脸上流下一股股水来,佯装着求饶的声调,投降了…… 这天早晨,我和风葫芦抱着一抱桑叶,刚走进老师的房子,就愣住了。 老师坐在椅子上发呆,一副悔恨莫及的神色,看见我俩,轻声说:“我对不起你们!” 我莫名其妙,和风葫芦对看一眼。 “老鼠……昨晚……偷吃了……几条蚕!” 我和风葫芦奔到竹萝子跟前,蚕少了!一指头长的又肥又胖的蚕儿,再过几天该网茧子了。可憎的老鼠! 三天之后,有两三条蚕儿爬到竹萝沿儿上来,浑身金黄透亮,扬着头,摇来摆去,斯斯文文地像吟诗。风葫芦高兴地喊:“它要网茧儿咧!” 老师把他装衣服的一个大纸盒拆开,我们帮着剪成小片,又用针线串级成一个一个小方格,把那已经停食的蚕儿提到方格里。 我们把它吐出的丝儿压平:它再网,我们再压,强迫它在纸格里网出一张薄薄的丝片来…… 陆续又有一条一条的蚕儿爬上萝沿儿,被我们提上网架。 “我的墨盒里,就要铺一张丝片儿了!”老师高兴得按捺不住,像个小孩,“这是我教的头一班学生养蚕网下的丝片儿,多有意义!我日后不管到什么地方,一揭墨金,就看见你们了…” 第二天,早饭后,上第一节课了。他站在讲台上,却忘了朝我们点头还礼,一只手把粉笔盒儿也碰翻了。他本来要教我们唱歌的,但后来他自己唱不出来了,就突然转过身,走出门去。 我们一下子拥出教室,挤进老师窄小的房子,全都默默地站着。* 他的被卷和书籍,早已捆扎整齐。他站在来边,强笑着,说:“我等不到丝片儿网成了。你们……把蚕儿……拿回家去吧!”说罢,他提起网兜,背上被卷。 后来才听说,老师被调走是有人把他反映到上级那儿了,说他把娃娃惯坏了! 乡村人看不惯这个新式先生,整天和娃娃耍闹,没得一点儿先生的架式嘛! 三十多年后的一个春天,我在县教育系统奖励优秀中小学教师的大会上,意外地握住了蒋老师的手。 他向我讨要我发表过的小说。 我却从日记本里给他取出一张丝片来。 “你真的给我保存了三十年?”他吃惊了。 哪能呢?我告诉他,在我中学毕业以后,回到乡间,也在那个拆掉古庙新盖的小学里教书。第一个春天,我就记起来该暖蚕籽儿了。我和我的学生一起养蚕儿,网一张丝片,铺到墨盒里,无论走到天涯海角,都带着我踏上社会的第一个春天的情丝…… 老人把丝片接到手里,看着那一根一缕有条不紊的金黄的丝片,两滴眼泪滴在上面……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蚕儿”是小说的线索,小说紧紧围绕蚕儿,将“我”和蒋老师相处虽然短暂但却难忘的一段经历按照时间顺序娓娓道来,谱写了一曲园丁赞歌。 B.在学生眼中新来的蒋老师与众不同,他身穿一身列宁式制服,胸前两排大纽扣,自我介绍时把自己的姓名告诉学生,让学生们感到很新奇。 C.小说运用行为描写来刻画人物,包扎时“翻出”“撕下”“缠在”“蘸上”“涂抹”细致真切;离开时“提起”“背上”动作斩钉截铁,毫无留恋之意。 D.小说叙述的故事都是平常事,但是作者写得有波澜,如养蚕却遭到老鼠的偷袭,与老师处得融洽了,可老师却被调走,情节起伏,引人入胜。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本提要求选出“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C项,“离开时“提起”“背上”动作斩截,毫无留恋”曲解文意,这两个动作,有不舍之意,但又无可奈何。故选C。 8.小说从当年的学生“我”的视角来叙述故事,这样的构思有什么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案】①以第一人称来叙述,増加了故事真实性,使老师的形象更加真实可信。②从学生的角度来叙述,有利于表现学生心目中真正优秀老师的形象,突出老师和蔼可亲的特点。③从学生的角度来叙述,便于表达学生对老师的亲近感和崇敬之情,増强了小说的感染力。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理解小说中叙述角度作用的能力。本题问的是第一人称“我”的构思好处。考生首先要明白第一人称“我”能使读者产生一种真实、亲切的感觉;从作者方面来说,它更便于直接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方便主观的心理的描写,有很强的代入感,易于抒情,接下来结合具体作品分析具体文本中的作用,最后按照题干要求作答即可。本题要求结合作品简要分析小说从当年的学生“我”的视角来叙述故事,这样的构思的好处。小说主要的人物形象是老师,所以第一个方面,从读者阅读效果方面,以第一人称“我”的角度来叙述故事, 増加了真实性,让老师的形象更加真实可信;从人物形象塑造方面,从当年的学生“我”的视角来叙述故事,通过写老师和学生一起养蚕,突出了老师和蔼可亲的形象特点,表现了学生心中真正优秀的教师的形象;从小说主题方面说,从当年的学生“我”的视角来叙述故事,便于直接表达学生对老师的亲近和尊重之意,突出了园丁赞歌的主题,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 9.小说结尾写三十年后师生重逢,这样安排有哪些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案】①情节上,三十年后相逢,对蒋老师当年的心愿或遗憾有个交代,小说情节更完整。②人物塑造上,表现了在蒋老师的巨大影响下,我也回到母校当上了老师,证明蒋老师是位优秀老师。③主题上,表现了尊师重教、感恩老师的主题。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情节作用,把握作者创作意图能力。此类题要求考生把握指定情节的内容,并从对情节(推动情节发展、构成情节逆转、掀起波澜)、对人物(展现人物性格)、对主旨及给读者的感受(增强文学色彩、历史厚重感,丰富文章内容、意蕴,引发读者思考、兴趣、共鸣等等)等方面来思考其作用。本题要求结合作品简要分析小说结尾写三十年后师生重逢有哪些作用。可以从小说几个核心要素的角度考虑。首先,从情节上,三十年后重逢,学生“却从日记本里给他取出一张丝片来”,这对蒋老师当年的心愿或遗憾有个交代,让小说情节更完整;从人物形象塑造上,写“我”在蒋老师的影响下回到母校当老师,并且保留了老师的做法,表明蒋老师是一位优秀的老师;从主题方面,“我”见到老师给老师一张丝片和老师最后流泪,表现了尊师重教、感恩老师的美好主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业字巨游,广汉梓潼人也。少有志操,介特。习《鲁诗》,师博士许晃。元始中,举明经,除为郎,会王莽居摄,业以病去官,杜门不应州郡之命。太守刘咸强召之,业乃载病诣门,咸怒,出教曰:“贤者不避害,譬犹彀①弩射市,薄命者先死。闻业名称,故欲与之为治,而反托疾乎?”令诣狱养病,欲杀之。客有说咸曰:“赵杀鸣犊②,孔子临河而还。未闻求贤而胁以牢狱者也”咸乃出之,因举方正。王莽以业为酒士,病不之官,遂隐藏山谷,绝匿名迹,终莽之世。及公孙述僭号,素闻业贤,征之,欲以为博士,业固疾不起。数年,述羞不致之,乃使大鸿胪尹融持毒酒、奉诏命以劫业:若起,则受公侯之位;不起,赐之以药,融譬旨曰:“方今天下分崩,孰知是非?而以区区之身,试于不测之渊乎!朝廷贪慕名德,旷官缺位,于今七年,四时珍御,不以忘君。宜上奉知己,下为子孙,身名俱全,不亦优乎!今数年不起,猜疑寇心,凶祸立加,非计之得者也,”业乃叹曰:“危国不入乱国不居亲于其身为不善者义所不从君子见危授命何乃诱以高位重饵哉融见业辞志不屈复曰宜呼室家计之。业曰“丈夫断之于心久矣,何妻子之为?”遂饮毒而死。述闻业死,大惊,又耻有杀贤之名,乃遣使吊祠,赙赠百匹,业子翚,逃避不受。蜀平,光武下诏表其闾,《益部纪》载其高节,图画形象。 (选自《后汉书·独行列传第七十一》) 【注】①彀:使劲张弓。②赵杀鸣犊:赵简子杀其大夫鸣犊。鸣犊,人名,《孔子世家》作窦鸣犊,春秋时期晋国大夫。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危国不入/乱国不居亲/于其身为不善者义所不从/君子见危/授命何乃诱以高位重饵哉/融见业辞志不屈/复曰/宜呼室家计之/ B.危国不入/乱国不居/亲于其身/不善者/义所不从/君子见危/授命何乃诱以高位重饵哉/融见业辞/志不屈/复曰/宜呼室家计之/ C.危国不入/乱国不居亲/于其身为不善者/义所不从/君子见危/授命何乃诱以高位重饵哉/融见业辞志不屈/复曰/宜呼室家计之/ D.危国不入/乱国不居/亲于其身为不善者/义所不从/君子见危授命/何乃诱以高位重饵哉/融见业辞志不屈/复曰/宜呼室家计之/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尤其要关注“曰”“乎”“于”“而”“之” “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 本题: 画线句“危国不入乱国不居亲于其身为不善者义所不从君子见危授命何乃诱以高位重饵哉融见业辞志不屈复曰宜呼室家计之”译为:有危险的国家不要进去,有祸乱的国家不要居住。自己亲身做不善的事情,这是道又所不允许的,君子遇到危险献出生命,为什么要用高官和很多的钓饵来加以引诱呢?”尹融见李业言辞志向不肯屈从,又说:“最好叫来您全家商量。” 此句中,开头两句子为对句,均为四个字,中间和第二句其后应该断开,排除AC两项;“融见业辞志不屈”是个兼语句,“辞志不屈”是陈述“业”的,不能断开。排除B项;所以正确断句为:“危国不入,乱国不居。亲于其身为不善者,义所不从,君子见危授命,何乃诱以高位重饵哉?”融见业辞志不屈,复曰:“宜呼室家计之。” 故选D。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博士,秦汉时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来又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B.明经,选举官员的科目。其实,察举各科都有经学内容,把“明经”特立一科,说明经学在汉代政治中的地位。 C. 居摄,因皇帝年幼不能亲政,由大臣代居其位处理政务。历史上“居摄”都是为篡位耍的花招,如王莽。 D.僭号,冒用帝王的称号或者超越自己本来地位的称号。如文中的公孙述于建武元年在蜀地称帝,并立国号为“成家”。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本题: C项“历史上‘居摄’都是为篡位耍的花招”错,以偏概全,历史上因皇帝年幼不能亲政,由大臣代居其位处理政务,谓“居摄”。《汉书·食货志上》:“ 平帝崩,王莽居摄,遂篡位。”但是不全是像王莽这样的。 故选C。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业致力经学,政治志向明确。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拜博士许晃为老师学习《鲁诗》,最终得到社会承认,以“明经”科目被推荐,并被授予为郎官。 B.李业为人孤高,不愿追随世俗。在王莽代理朝政期间,太守刘咸强迫他出来做官,他托病推辞,实是他不愿意与刘咸之类的人同流合污,而有辱自己的名声。 C.李业刚正不屈,严守做人底线。面对公孙述授予他公侯爵位的诱惑,不为所动;面对尹融根据公孙述旨意的劝说,也不肯屈从,最终毫不畏惧地饮下毒酒而死。 D.李业节操高尚,受到光武嘉奖。公孙述在得知李业死后,怕承担杀贤者的罪名,就亲自前去吊唁祭祀。后来光武帝下诏书在他家门口建造碑坊予以表彰。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本题: D项“就亲自前去吊唁祭祀”理解有误,由原文“乃遣使吊祠”可知,公孙述并没有亲自前去吊唁,而是派使者去的。 故选D。 1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王莽以业为酒士,病不之官,遂隐藏山谷,绝匿名迹,终莽之世。 (2)业曰:“丈夫断之于心久矣,何妻子之为?” 【答案】(1)王莽让李业担任(做)酒士,(李业)因病不去上任,于是到山谷中隐藏,不露(隐藏)姓名和踪迹,一直到王莽代结束。 (2)李业说:“大丈夫(男子汉)在心中早就决定(决断)了,叫妻子儿女做什么?(为什么叫妻子儿女呢?)”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本题: (1)王莽以业为酒士,病不之官,遂隐藏山谷,绝匿名迹,终莽之世。译为:王莽让李业担任(做)酒士,(李业)因病不去上任,于是到山谷中隐藏,不露(隐藏)姓名和踪迹,一直到王莽代结束。翻译时注意得分点:“以……为”,任……担任;“遂隐藏山谷”,省略句,遂隐藏(于)山谷;“之”,到;“终”,一直。 (2)业曰:“丈夫断之于心久矣,何妻子之为?”译为:李业说:“大丈夫(男子汉)在心中早就决定(决断)了,叫妻子儿女做什么?(为什么叫妻子儿女呢?)”翻译时注意得分点:“于心”,在心中;“妻子”,妻子儿女;“何……为”,要……做什么。 【点睛】高中文言文断句口诀:古文断句莫畏难,仔细琢磨只等闲。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关键。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打牢基础看课本,培养语感读经典;操千曲,观千剑,断句也要常实践。 参考译文: 李业,字巨游,广漠梓潼人,李业从小有志气和操守孤高而不随流俗。他学习《鲁诗》(汉初鲁人中公所传),拜博士许晃为师。元始年间,因明经科目被推荐,授予郎官。赶上王莽代皇帝处理政事,李业就借病辞去官,关起门来不接受州郡的任命。太守刘咸强行召他任职,李业于是抱病到郡府,刘咸发怒,发出教令说:“贤明的人不躲避灾难,就像张满弓向人多的地方射去,命薄的人先死。我听说李业的名声,所以想同他一起治理政事,他竟然以生病为由推辞吗?”下令要李业到狱中养病,打算将他杀掉。有位宾客劝说刘咸:“赵简子杀害了窦鸣犊,孔子到了黄河边还是走了,没听说过哪一个访求贤明的人却用坐牢来加以胁迫的。”刘咸这才放他出来,便推举他为方正,王莽让李业担任酒士,他借病不去上任,接着隐藏到山谷中,不露姓名和踪迹,一直到王莽朝代结束。到公孙述越礼冒用天子名号,公孙述一向听说李业有贤能,就征召他,想要他担任博士,李业竭力以生病为由不动身。几年来,公孙述把不能将他召来当作羞耻,就派大鸿胪尹融帶着毒酒捧着诏书来威胁李业:如果他动身,就授予他公侯的爵位;不肯动身,就赐给他毒药。尹融根据公孙述的旨意晓谕李业说:“现在天下分裂,哪个知道对错?你却以区区身体尝试难以预测的灾祸吗!朝廷贪求仰慕您的名声和德行,将官位空着,到现在已有七年了,一年四季都珍爱着,没有忘掉您。您应当上为侍奉了解自己的人,下为子孙考虑,身体名声都可保全,不也很好吗!现在多年不肯动身,有人会猜疑你有贼心,灾难就会立刻降临,这不是妥善的办法。”李业叹了口气说:“有危险的国家不要进去,有祸乱的国家不要居住。自己亲身做不善的事情,这是道又所不允许的,君子遇到危险献出生命,为什么要用高官和很多的钓饵来加以引诱呢?”尹融见李业言辞志向不肯屈从,又说:“最好叫来您全家商量。”业说:“大丈夫在心中早就决定了,叫妻子儿女做什么?”于是喝毒药而死。公孙述得知李业死了,大为震惊,但又耻于背负杀贤人之名,就派使者去吊唁祭祀,并赠送一百匹用来丧葬的布匹。李业的儿子李翚逃避而没有接受,蜀郡平定以后,光武帝下诏书在他家门口建造碑坊予以表彰,《益部纪》记述了他的高尚节操,画了他的像。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宿 府 杜 甫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14.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通过环境的“清”“寒”,烘托心境的悲凉。未写“独宿”而先写“独宿”的氛围、感受和心情。 B.诗人留宿幕府,悲从中来,诗人产生悲情的原因有官场失意、思乡情浓、战乱未平、身世凄凉。 C.“关塞萧条行路难”,就是那重重心事之一。思家、忆弟之情有增无已,因为他还是没有办法回到洛阳。 D.整首诗歌在立意构思、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等方面充分体现了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 【答案】B 【解析】此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B项,“官场失意”错误,应是“孤苦无依”。故选B。 15. 有评论赞誉这首诗的颔联“景中有情,万古奇警”。请从情与景的关系的角度对此联进行简要赏析。 【答案】①颔联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②颔联写诗人“独宿”的所见所闻:长夜的角声倾诉着乱世的悲凉,却无人倾听;中天的明月无限美好,却无人欣赏。③诗人借长夜的角声、中天的明月烘托出孤寂悲凉的氛围,表现了诗人孤独难耐、沉郁悲愤的复杂心情。 【解析】此题考核赏析诗歌的艺术手法的能力,要求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诗歌的颔联,答题时先概括诗句的内容,然后描述景物,概括景物特征,再分析情感,分析情感注意照顾全诗的内容。此诗的颔联写长夜的角声倾诉着乱世的悲凉,却无人倾听;中天的明月无限美好,却无人欣赏。答题时注意根据“角声”“月色”概括孤寂悲凉的氛围,根据“悲自语”“好谁看”分析孤独难耐、沉郁悲愤的复杂心情。 【点睛】诗歌的情景关系主要有“乐景哀情”“乐景乐情”“哀景哀情”“哀景乐情”,较常见的是“乐景哀情”“哀景哀情”,答题时首先描述景物,然后概括意境特征,最后分析情感。在说明情景之间的关系特征,主要有借景抒情、以景结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写去近郊的人,可以只带当天吃的三餐粮食,回来时“________”;而到千里外的人,则需要“__________”。 (2)“亡羊补牢,犹为未晚”意在告诫人们要决绝过去,放眼未来。《归去来兮辞》中也有相似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3)描写水天相接、浑然天成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是将对滕王阁的景物描写推向高潮的句子,历来被人视为千古绝唱。 【答案】 (1)腹犹果然 三月聚粮 (2)悟已往之不谏 知来者之可追 (3)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解析】本题考查名句的默写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犹”“果”“聚”“已”“谏”“鹜”“长”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点睛】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金庸笔下的武侠世界与金庸本人的人生乃至性情,当然有联系,但不可____ 。简单梳理金庸的人生轨迹,你会发现它并没有武侠小说中那样____。金庸的第一本书不是《书剑恩仇录》,而是《献给投考初中者》的试题精编,凭借这本全无飘逸空灵意境可言的工具书,金庸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金庸读大学时念的是外交系,原本希望成为一名外交官,但最终因为性格问题未能如愿;后来金庸涉足报界,虽然也做得____,但终究不及他在武侠小说方面的巨大成就…… 看,这样的人生是不是有些似曾相识?有多少人没有过对世俗名利的向往?又有多少人未曾遭受过梦想无法照进现实的挫折?这个世界上没有那么多怀揣《九阴真经》《葵花宝典》、骨骼清奇、天生任督二脉早已打通的绝世高手和旷世奇才,更多的不过是在生存与命运、欲望与现实之间徘徊和挣扎的凡夫俗子。金庸,也不例外。所不同的是,( )。 金庸在<倚天屠龙记》中写道:“真正的人,真正的事,往往不及心中所想的那么好。”金庸未必有大侠那样的快意人生,但他一定是一位 的武侠小说大家。 山东高密虽然说是莫言的精神原乡,但是金庸则用一支笔练就了一个瑰丽的武侠王国。那里山川锦绣,沟壑万千,那里的每一个人都有响亮的名字,都有独特的语言和表情。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等量齐观 一波三折 风生水起 名不虚传 B.一视同仁 一波三折 如火如荼 当之无愧 C.等量齐观 跌宕起伏 风生水起 当之无愧 D.一视同仁 跌宕起伏 如火如荼 名不虚传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浏览选项,准确理解语境,并结合成语的使用特点及考查中常见误用类型加以判断,注意区分近义成语。等量齐观:指对有差别的事物同等看待。一视同仁:表示对人同样看待,不分亲疏厚薄。语境中“金庸笔下的武侠世界与金庸本人的人生乃至性情”不指人,应用“等量齐观”,排除BD两项。跌宕起伏:形容事物多变,不稳定,也比喻音乐音调忽高忽低和故事情节的曲折。一波三折:比喻文章的结构起伏曲折,也比喻事情进行中意外的变化很多。语境中指“金庸的人生轨迹”,应用“跌宕起伏”,排除A项。风生水起:形容事情做得有生气,蓬勃兴旺。如火如荼: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根据语境“金庸涉足报界”,形容做事情应用“风生水起”。当之无愧:担得起某种荣誉或称号,无须感到惭愧。名不虚传: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根据语境“金庸未必有大侠那样的快意人生”,可以理解为虽然金庸未必有大侠的真实经历,但从其成就看无愧于“武侠小说大家”的称号,应用“当之无愧”。故选C。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武侠幸运地找到了金庸,又或者,金庸幸运地遇到了武侠 B.金庸幸运地找到了武侠,又或者,武侠幸运地遇到了金庸 C.武侠幸运地找到了金庸,而且金庸幸运地遇到了武侠 D.金庸幸运地遇到了武侠,并且武侠幸运地找到了金庸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的能力。解答此题,先通读文段,把握文段的主要意思,然后再根据前后文推断括号处要表达的意思。本题需要注意前后衔接自然,前文的主语为“金庸”,此处的主语也应是“金庸”,排除A、C两项;“找到”是人的行为,应为“金庸幸运地找到了武侠”,所以排除D项。故选B。 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山东高密如果说是莫言的精神原乡,那么金庸则用一支笔开辟了一个瑰丽的武侠王国。 B.虽然说山东高密是莫言的精神原乡,但是金庸则用一支笔构筑了一个瑰丽的武侠王国。 C.山东高密虽然说是莫言的精神原乡,但是金庸则用一支笔开辟了一个瑰丽的武侠王国。 D.如果说山东高密是莫言的精神原乡,那么金庸则用一支笔构筑了一个瑰丽的武侠王国。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再浏览选项并作出分析,可以通过语感或语法两种方法加以判断,注意结合高考语病常见错误类型,注意主语一致。D项,“虽然……但是……”表转折错误,应用表假设关系的关联词;前后分句出现两个主语“山东高密”和“金庸”,关联词放在主语的前面;“练就……王国”动宾搭配不当,应为“构筑……王国”。故选D。 【点睛】辨析病句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题。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7个字。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①________。文明交流互让世界文明变得多彩而丰富。文明是多彩的,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②________,就算这种花朵再美,那也是单调的。文明是平等的,③________。承认各种人类文明在价值上的平等性是前提,否则难以发现其它文明的美。文明是包容的,人类文明因包容オ有交流互鉴的动力。一切文明成果都值得尊重,一切文明成果都要珍借。 【答案】 ①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②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种花朵 ③人类文明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鉴的前提 【解析】 此题考核学生运用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能力,以情境补写的方式出现,答题时注意语意和结构上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如第①空根据后文“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可知应该填写“文明因互鉴而丰富”,第②空根据后面的“就算这种花朵再美”可知应该填写“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种花朵”;第③空根据前文“承认各种人类文明在价值上的平等性是前提”可知应该填写“人类文明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鉴的前提”。 2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18年4月18日在京发布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各种媒介(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的综合阅读率为80.3%,较2016年的79.9%有所提升;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等)的接触率为73.0%,较2016年上升了4.8个百分点。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与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保持增长势头。 调查还发现,有声阅读成为国民阅读新的增长点。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的听书率为22.8%,较2016年的17.0%提高了5.8个百分点;0—17周岁未成年人的听书率也有所增长。具体来看,未成年人群体中,14—17周岁青少年的听书率最高,9—13周岁少年儿童和0—8周岁儿童的听书率相差不大。同时,听书的方式也很多样。我国成年国民中,选择通过移动有声应用软件平台听书的人最多,选择通过广播和微信语音推送听书的也占一定比例。 用一句话归纳上述消息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个字。 【答案】综合阅读率和数字化阅读率双增,有声阅读成为新的增长点。 【解析】本题考查对消息的内容进行提炼概括的能力。解答压缩语段的题型关键在于能够准确概括出所给语段的全部要点,并能分清这些要点的主次。做题时要认真审题,看清要求(尤其是字数的限制),组织出的答案一定要语句通顺。该消息分为两段,第一段陈述了两个事实,一是综合阅读率提升;二是数字化阅读率上升。综合起来可概括为“综合阅读率和数字化阅读率双增”。第二段主要阐释“有声阅读成为新的增长点”。 【点睛】对于一句话新闻或概括新闻主要内容的题,一般格式是: “人物(或对象)+事件+原因或结果或作用或影响”,有的题还有字数限制,考生要看清题干要求,组织答案要简明,又不遗漏信息。最好比较原文,验证概括提炼的内容是否准确。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我和我的祖国, 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 都流出一首赞歌。我歌唱每一座高山, 我歌唱每一条河,袅袅炊烟,小小村落,路上一道辙。我最亲爱的祖国,我永远紧贴着你的心窝,你用你那母亲的脉搏和我诉说。//我的祖国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浪是海的赤子,海是那浪的依托;每当大海在微笑,我就是笑的旋涡,我分担着海的忧愁,分享海的欢乐。我最亲爱的祖国,你是大海永不干涸,永远给我,碧浪清波,心中的歌!”这首《我和我的祖国》堪称 2019 年最红的歌,它唱响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无论城市还是农村,无论老人还是孩子,都在共唱一首歌《我和我的祖国》。 同时,同名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也在 9 月 30 号如期上映,为祖国七十华诞献礼,反响空前。一个个“我”深情诉说着对祖国母亲的热爱,一个个“我”甘愿为祖国母亲的繁荣富强奉献热血青春。 为了庆祝建国七十周年,本校(“兴华中学”)要举办一场主题为“我和我的祖国”的演讲比赛,请你以参赛者身份完成一篇演讲稿。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 【答案】范文: 爱国,是民族的灵魂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早上好!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爱国,是民族的灵魂》。 今天,我非常的荣幸,能够站在庄严的国旗下为大家演讲。爱国是我们必须做的!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爱国主义精神是我们这个民族最美的花朵。爱国,是一个神圣的字眼,在历史发展的曲折过程中,爱国主义历来是我国人民所崇尚的。 回顾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无数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无私奉献的民族英雄至今活在我们心中,古代,有南宋的岳飞,明代的戚继光,郑成功……近代以来,为了保卫国家,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更是有许多仁人志士为捍卫民族主权而慷慨就义。 新中国成立以后,有很多杰出人物,如邓稼先、华罗庚、钱学森等等,他们放弃国外荣华富贵的生活,回到贫穷的祖国来,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些人的光辉形象和他们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永远激励着每一个中国人奋发向上! 曾经一个普通的乡村教师说过一句话:“不懂得热爱国旗的学生,无论他多么出色,都不是好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是全世界人民共有的宝贵财富。 我们作为新世纪的青少年一代,是祖国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必将属于我们。因此,我们更要继承和发扬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但是,现在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祖国并不需要我们上战场。我们应该如何来爱国呢?作为学生我们首先要做到的是热爱自己的学校。一个连自己的学校都不爱的学生,又怎么可能爱自己的国家呢?热爱学校是一种非常具体而切近的行动。学校为我们提供了优良的学习环境,学校的老师为培养我们成才而兢兢业业,这里是我们成长的摇篮。 作为学校的学生,我们没有理由不去热爱自己的学校。学校的每一位学生都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去维护学校的形象和荣誉;我们要真心实意地尊敬我们的老师、尊重所有为学校提供服务的叔叔、阿姨们;我们要自觉地保护学校的一草一木,美化自然环境,创造高雅的人文环境,使学校成为名副其实的花园、乐园;我们还要像对待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样去热爱学校的每一位同学,让我们互爱互学,一起欢乐成长! 我们要珍惜时间,刻苦学习,努力拼搏,夺取各学段的优异成绩,将来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以此来报答养育了我们的学校,报答我们敬爱的老师! 爱国,是至高无上的品德、是民族的灵魂。亲爱的同学们,为了学校的荣誉、为了我们肩上的重任,为了中华民族的腾飞,让我们努力学习,做一个无愧于人民的具有爱国主义情怀的兴华学子吧!谢谢大家!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需要我们以“我和我的祖国”为主题写一篇演讲稿。背景是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我们在演讲稿中需要表达深沉的爱国之情。提供的《我和我的祖国》歌词中的表现都是一种爱国的体现,爱国就要维护国家的形象。爱国需要和祖国融为一体,“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我们都要为祖国变得更加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有了国家,才有我们的小家。可以回忆古往今来的爱国志士的故事,回忆新中国成立的艰难历史,另外还需要在演讲中结合我们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现在爱国的具体体现就是在校认真学习,才能在以后为建设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注意身份是高三学子。可以从个人贡献与国家的关系立意,也可从个人怎么样为国家的强大做贡献的角度来写。注意符合文体特点。演讲稿有以下特点:1、内容上的现实性;2、情感上的说服性;3、特定情景性;4、口语化。考生写作时要注意这些特点。 参考立意: 1.祖国在我心中; 2.为中国梦添砖加瓦; 3.做出彩中国青年,绘锦绣中华蓝图; 4.少年强,则国强; 5.情系祖国,以国为荣; 素材积累: 1.每当站在操场上,面对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时,我的心底便涌起一股热流,脑海中不禁浮现出一位位先烈的身影:谭嗣同,面对清廷的屠刀毅然选择“向天笑”;张自忠,在日寇的重重包围下,视死如归,血战到底;董存瑞,为了炸毁敌人的碉堡,用自己的身躯当作炸药包的支架;邱少云,在熊熊烈火的焚烧中,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这些为国捐躯的先烈,永远让我们缅怀! 如今,祖国在日益向强大发展,科技越来越发达,人民生活也越来越富裕。我就亲眼见证了这一点。 2.每当我仰望着那高深的鲜红的国旗,唱着雄伟壮烈的《义勇军进行曲》时,我的心中就会涌出那十分强烈的爱国之情!祖国啊!您永远在我心中!我内心中坚信:只要是一个有着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国人,就会十分自豪!如今,我们的祖国早已焕然一新。 现在,我们的祖国已经十分美丽!街道上,几乎都有着高楼大厦,昂贵而又高端的小娇车川流不息;家庭中的电脑和电视早已习以为常;学校时常传出“祖国,我们爱您……”的读书声;一条条的高速公路布满了我华夏大地:身着太空服的宇航员走进了太空,在月球插上了我们的国旗……为此,我更加为我是中华儿女而自豪了。 3.胸怀天下,情系祖国 祖国是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是我们世世代代的精神家园.作为中华儿女,祖国的命运是我们的情之所系,民族文化是我们的血脉遗存。让祖国繁荣兴旺,使中华文明绵常春,是我们每个人应有的情感和志向。邓小平爷爷曾说过:“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一百多年来,前辈们承担着解救祖国于水火之中的责任,过去几十年,父辈们承担着改变祖国贫穷落后面貌的责任,未来几十年,建设强大的现代化国家的责任救落在我们肩上。 4.中国古代哲学、科学技术、医学、文学、艺术上的独特成就,大大丰富了世界文明的宝库,时至今日,中华文化依然熠熠生辉。从出生到长大,每个人都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着民族文化的浸润滋养.通过这片流淌着黄河长江、耸立着三山五岳的大地,通过世代创造和流传下来的文明成果,通过我们自身的学习,通过社会生活的潜移默化,中华文明的营养流入我们的精神血脉。小时候,我们就懂得了孝顺父母,诚实友爱;上学了,我们学会了尊敬师长,知书达理;长大了,我们开始体会忧国忧民精忠报国。 5.新一代革命领导人毛泽东说:“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又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民族文化就这样孕育了一代代中华儿女,也把我们造就成浸染着华夏气质的中国少年。传承文化,推进创新。回溯我们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明源头,数千年的每一页都展现着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传承民族文化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职责与神圣使命,培养民族文化素养是青少年的必修课。课堂学习、课外阅读、艺术欣赏、社会调查、参观古迹、访问民俗……了解和感悟民族文化的方式多种多样,增强民族文化素养要靠主动学习和自觉汲取.珍惜文化遗产不等于盲目崇拜,继承文化遗产也不是回到过去。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至今能够生生不息,正是由于在时代的潮流中不断吐故纳新,从而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当代中华儿女需要站在时代的高起点上,取传统文化之精华,去文化陈腐之糟粕,既坚持自己独特的根基,又博采世界各民族之众长,才能建设起中华民族活力喷薄、丰富多彩、昂扬向上的共有精神家园。 行文结构: 1.开篇开场白并亮明自己的观点; 2.接着回顾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无数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无私奉献的民族英雄;新中国成立以后,有很多杰出人物,如邓稼先、华罗庚、钱学森等;引用乡村教师说过一句话; 3.然后阐述我们应该如何来爱国呢?从自身入手,作为学校的学生的我们,我们要珍惜时间,刻苦学习,努力拼搏,夺取各学段的优异成绩,将来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4.最后扣题,爱国,是至高无上的品德、是民族的灵魂。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