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盘古开天地》教案 (9)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盘古开天地》教案 (9)

‎12 盘古开天地 ‎  《盘古开天地》是中国的创世神话之一,讲述的是巨人盘古用神力开辟天地,以身躯化为万物的故事。故事极富想象力,文字叙述具体而生动。‎ 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把盘古“用他的整个身躯创造了美丽的世界”的过程写的清清楚楚。全文6个自然段可分为三个部分:第1自然段写天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巨人盘古沉睡其间一万八千年,是故事的开头;第2至第5自然段写盘古醒来后开天辟地、创造万物的过程,是故事的经过;第6自然段写伟大的巨人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世界,是故事的结局。整篇课文处处充满着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勇于献身的精神。‎ 第二部分是课文的重点内容,具体写了盘古开天地的过程。其中第2自然段讲盘古劈开天地,用身边的斧头劈碎“大鸡蛋”,天和地初步形成;第3、4自然段讲盘古使出神力支撑天地,为了不让天和地重新合拢,一万八千年中,盘古像柱子一样撑在天地之间,最后天地成形,盘古精疲力竭而倒下;第5自然段描写盘古化为万物,他无私奉献、毫无保留,段末的省略号给人留下巨大的想象空间。‎ 当然,仅仅让学生理解这些还不够。在教学中,必须时时注重对本单元语文要素的落实。教学时可以借助课文语言文字和插图,运用思维导图、提取重点信息等阅读策略,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辟地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课文上方的插图以连环画的形式描绘了盘古“混沌中沉睡”“开天辟地”“顶天立地”“化为万物”的过程,能帮助学生把握故事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1.认识“劈、浊”等7个生字,会写睁、“翻”等15个字,会写“睁眼、黑乎乎”等1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能借助插图和课文内容讲述盘古开天地的过程。‎ ‎3.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课文中神奇的地方。‎ ‎4.体会盘古的奉献精神,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教学重点 ‎1.会写“睁、翻”等15个字和“睁眼、黑乎乎”等14个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能借助插图和课文内容讲述盘古开天地的过程。‎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感受故事的神奇,体会盘古的奉献精神,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1.字词教学 学生自主识字为主。在预习和自读课文时,提出识字要求:借助字典和拼音,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生字词,并用联系上下文和结合生活实际的方式来理解词语的意思。生字教学时,检测学生的自学效果。‎ 教师重点指导翘舌音“浊、丈、肢”。“劈、肢、躯、液”都是形声字,可借助形声字声旁表音的规律读准字音,借助形旁了解字义。除“劈”的声调与声旁不一样,其余3个字的读音与声旁都相同。‎ 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可以按照字形结构归类指导。“睁、缓、浊、撑、竭、液、滋”是左右结构的字,均为左窄右宽,需要注意的是“缓”右边不是“爱”而是“爰”,“竭”的最后一笔是竖折,“滋”要注意“兹”的下部写法。“斧、劈、累、奔、茂”是上下结构,书写时要注意两部分的不同比例,其中“累”的下面是“系”字少一撇。‎ ‎2.阅读教学 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要有意识地渗透“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一语文要素。在初读环节,要梳理整个故事的过程,先用较为简洁的语言分别说说盘古开天地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再连起来说一说。这样既整体把握着故事的内容,又为故事的复述做了铺垫。在内容学习环节,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借助课文插图,了解人物的行为表现,感受天与地的变化,强化对重点内容的理解。‎ 神奇的想象是神话故事的一大特点。本篇故事中的想象简直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盘古不仅是个巨人,而且沉睡了一万八千年,他的斧子能劈开天地,更厉害的是他的身体能随着天地的变化而变化,最奇妙的是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能化为万物,创造出美丽的新世界,多么神奇!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说出自己感到神奇的地方,还要说出为什么感到神奇,并互相交流阅读感受,分享阅读经验。让学生在感受故事神奇的基础上,体会盘古的人物形象。‎ ‎1.通过图书馆和网络等途径搜集中国古代神话,如果有时间,可以读一读。‎ ‎2.画出本课的生字和词语,并借助字典解决不认识或不理解的生字和词语。‎ ‎3.朗读课文,读通句子,从整体上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课时 第一课时 ‎1.认识“劈、浊”等7个生字,会写“睁、翻”等15个字,并能理解字义,理解由生字组词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板块一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听过或读过哪些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学生自由发言,如《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夸父追日》《牛郎织女》等。)‎ ‎2.简介中国神话故事的起源:中国神话故事是中国古代人们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在劳动生活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一种文学样式。神话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人类早期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不能科学解释天地宇宙、人类起源、自然万物等现象,以他们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助奇特、大胆的想象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中国神话故事展现了中国古代人们对天地万物天真、朴素、真诚、美好的艺术想象,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3.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穿越时光的隧道,来到远古时代,那时的人们面对天、地和自然万物百思不得其解,它们究竟从何而来?于是人们开始想象,原来是人类祖先“盘古开天地”呀!(同时板书课题—盘古开天地)‎ 板块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课件出示自读要求,教师巡视指导。‎ ‎(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4)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2.指名学生读课文,纠正读音。‎ ‎“浊、丈、肢”为翘舌音,“滋”是平舌音,“丈、隆”是后鼻音。“血”在课文中读“xuè”,不是读“xiě”。‎ ‎3.出示要求会写的字,引导学生观察书写要点,指导学生书写。提醒学生注意:“睁、缓、浊、撑、竭、液、滋”书写时要左窄右宽,“缓”右边不是“爱”而是“爰”,“竭”的最后一笔是竖折,“滋”要注意“兹”的下部写法。“斧、劈、累、奔、茂”书写时要注意两部分的不同比例,其中“累”的下面是“系”字少一撇,“茂”下部是 “戊”,写时斜钩要拉长,尽量舒展,不要漏最后的点。‎ 睁 翻 斧 劈 缓 浊 丈 撑 竭 累 血 液 奔 茂 滋 ‎4.课件出示本课词语表中的词语,指名读,对易读错的词语进行警示,引导学生理解词义。‎ 睁眼 黑乎乎 翻身 斧头 缓缓 上升 下降 精疲力竭 血液 奔流不息 汗毛 茂盛 滋润 雨露 ‎5.齐读词语,强化记忆。‎ ‎6.学生默读课文,要求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7.学生回答,课件相机出示相关内容。‎ 这篇神话讲的是巨人盘古开天地的故事。‎ 板块三 再读课文,理清叙述顺序 ‎1.通读课文,结合插图梳理课文内容,思考:文中的插图画了4个画面,每幅图画的是什么?分别对应文中的哪些段落?‎ ‎2.学生相互交流,教师指名回答,然后明确。‎ 第一幅图画的是 盘古“在混沌中沉睡”,对应第1自然段;第二幅图画的是盘古“开天辟地”,对应第2自然段;第三幅图画的是盘古“顶天立地”,对应第3、4自然段;第四幅图画的是盘古“化为万物”,对应第5自然段。‎ ‎3.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起因: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盘古在其中沉睡。经过:盘古醒来后劈开混沌,将天地分开,累倒后,身体化为万物。‎ 结果: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世界。‎ 完成本课对应的字词书写训练。‎ 第二课时 ‎1.能借助插图和课文内容讲述盘古开天地的过程。‎ ‎2.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课文中神奇的地方。‎ ‎3.体会盘古的奉献精神,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板块一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对本课的生字组成的新词进行听写。‎ ‎2.请学生概述上节课所学习的内容,适时指导口语表达。‎ ‎3.过渡: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的课文的大意,弄清了盘古开天地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这个神奇的故事中,去感受那奇特、大胆的想象吧!‎ 板块二 品读课文,感受“神奇”‎ ‎1.读第2~4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样把盘古的神勇无比和神奇无限表达清楚具体的。‎ 句段1:他一使劲翻身坐了起来,只听咔嚓一声,“大鸡蛋”裂开了一条缝,一丝微光透了进来。巨人见身边有一把斧头,就拿起斧头,对着眼前的黑暗劈过去,只听见一声巨响,“大鸡蛋”碎了。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1)指名朗读,注意“劈”的读音。‎ ‎(2)提问: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发现?‎ 这段话是把盘古的行为和宇宙的变化结合起来写的,写出了故事的神奇和盘古的神勇。‎ ‎(3)引导学生抓住“轻”与“重”、“清”与“浊”、“上升”与“下降”这三对反义词,理解天与地的变化情况。‎ ‎(4)抓住“缓缓”与“慢慢”这一对近义词,体会天与地变化的时间之久、过程之慢。‎ 句段2:天和地分开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体也跟着长高。‎ 这样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升得高极了,地变得厚极了。盘古这个巍峨的巨人就像一根柱子,撑在天和地之间,不让它们重新合拢。又不知过了多少年,天和地终于成形了,盘古也精疲力竭,累得倒下了。‎ ‎(1)指名朗读,边读边想象画面。‎ ‎(2)抓住“随着”“每天”“一丈”“跟着”等词语,结合具体语境和课文插图展开想象,感受盘古形象的神奇。‎ ‎(3)抓住“多少年”“终于”“精疲力竭”等词,体会人物行为背后的精神。‎ ‎2.重点研读第5自然段,体会神话故事想象神奇的特点。‎ 句段3:盘古倒下以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照耀大地,他的右眼变成了月亮,给夜晚带来光明;他的四肢和躯干变成了大地的四极和五方的名山;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1)学生默读,思考:盘古的身体变成了什么?用笔圈画出来。‎ ‎(2)指名回答,教师明确。‎ 风和云;雷声;太阳;月亮;大地的四极和五方的名山;江河;花草树木;雨露 ‎(3)再读第5段,思考:这段话在结构和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要点1:这段话在结构上采取了总分式,先总说“盘古倒下以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后面再分说盘古的身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要点2:分述部分运用“他的________变成了________”的句式,这个句式的前面部分写的是盘古的身体部位,后面部分写变成宇宙中的什么事物,各分句间是并列关系。‎ ‎(4)提问:第5段末的省略号表示什么?‎ 说明盘古身体的其他部位也化成了世间万物。‎ ‎(5)过渡:请同学们发挥想象,想想盘古身体的其他部位还会变成什么?模仿这段话的句式说一说。‎ ‎(6)学生自由发言,大胆想象,教师适时指导。‎ ‎(7)提问:从这个故事中你能体会到盘古是一个怎样的人?‎ 盘古是一个伟岸挺拔、勇于献身的人。‎ 板块三 复述故事,表达“神奇”‎ ‎1.分层讲故事。‎ ‎(1)过渡:这篇课文的脉络非常清晰,先写盘古分开了天地,再写盘古顶天立地使天地形成的过程,最后写盘古整个身体变成世界万物。‎ ‎(2)请同学们借助课文的四幅插图和关键词提示说说盘古开天地的过程。 (教师同步出示课件)‎ ‎①出示课文第一幅插图和关键词“宇宙混沌一片”,指名讲故事的起因。‎ ‎②出示课文第二幅插图和关键词“拿”“劈”“碎”“轻而清”“重而浊”,指名讲盘古开天劈地的过程。‎ ‎③出示课文第三幅插图和关键词“头顶天”“脚踏地”“随着”“每天”“跟着”,指名讲盘古顶天立地的过程。‎ ‎④出示课文第四幅插图和关键句式“他的________变成了________”,同桌互讲盘古倒下后世界的变化。‎ ‎2.完整讲故事。‎ ‎(1)过渡:现在,我们把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连起来,完整地讲述这个故事,注意用上课文中表现神奇的句子。‎ ‎(2)指名讲完整的故事,师生共同评议,要特别评价是否用上了文中表现神奇的语句。‎ 板块四 课文总结 拓展延伸 ‎1.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再次梳理课文内容。‎ 盘古开天地献身精神 ‎2.小结:睡在混沌天地间的盘古,凭借一己之力劈开了眼前的黑暗,又用一己之躯支撑着分开的天地,在累倒之后,用自己的身躯给人类创造了一个美丽的世界。多么伟大的盘古,多么无私的盘古啊!他的身躯虽然化作了世间万物,但是精神却永存人间。‎ 完成《教材1+1·优化创新训练》对应训练。‎ ‎  1.这是学生接触的一篇神话题材的文章,讲的是巨人盘古开天劈地的故事。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天劈地而勇于奉献的精神。故事想象力丰富,文字叙述具体而生动。教学中,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盘古开天地的过程和感受故事神奇上,在引读、想象、体验中感受盘古这一神话人物那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和勇于献身的伟大精神,领略神话故事的无穷魅力,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2.在教学第2自然段中,我提取了其中的近义和反义词的语言的知识点,让学生比较,体会文本语言的准确性和用词的丰富性。另外,第5自然段有个拓展说话的环节,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说盘古被省略的其他部位的变化还有哪些。最后通过出示课文的四幅插图,结合关键词,解决最后一个学习目标—复述。‎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