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6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
2017-2018学年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 卷Ⅰ(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每题中的4个选项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读地球表面某区域的经纬网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 M和N实地距离约是 ( ) A. 4444千米 B. 3 333千米 C. 2 222千米 D. 1 823千米 2. 若一架飞机从M点起飞,沿最短的航线到达N点,则飞机飞行的方向为( ) A. 一直向东 B. 先东北再东南 C. 一直向西 D. 先东南再东北 3. 与M点关于地心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 ) A. (60°N,80°E) B. (60°S,100°E) C. (30°S,100°E) D. (60°S,80°W) 【答案】1. C 2. B 3. B 【解析】试题分析: 1. 60°纬线长度是赤道长度的一半,即2万km;60°纬线上经度每差1°距离相差111/2 km,MN之间经度相差40°,故MN间的实地距离为2 222 km。选C项 2. 本题考查大圆航线,N点位于M点东方,两者在同一纬线上,M点到N点的最短航线,是偏向极点的劣弧,方向为先东北再东南。选B项。 3. M点的坐标为60°N,80°W。M点的对跖点(过地心的对称点)与M点纬度数相同,但符号相反;经度和M点经度互补,但是符号相反,所以对跖点的坐标为100°E,60°S。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考点定位】经纬网的综合运用 【名师点睛】该题以经纬网为背景考查经纬网中距离的判断、最短航线的判断,对跖点问题等。经纬网的应用,经度差1°,两者之间的距离相差(111*cosa)km(a为所在的纬度);两点的最短飞行距离所在的面一定过地心,轨迹为一大圆。同在北半球,最短航线,是偏向北极点的劣弧,如图 対拓点是某点关于地心的对称点(如下图),特征有: ①关于地心对称, ②两者位于不同的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上。时差12小时,这里午夜,那边正午;季节恰好相反,这里炎夏,那里寒冬。 ③两点之间距离两万公里,等于地球半圆周长。 ④两点纬度相同 经度东西经相对且互补。 ⑤两点总是孤立的屹立在两边,一个在东岸,一个在西岸。 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简图,该区域东面临海,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4. 图中河流流向为 ( ) A. 先由西向东,再向东南 B. 先由南向北,再向东北 C. 先由东北向西南,再向南 D. 先由东南向西北,再向西[ 5. 图中村庄夏季能看到而冬季看不到海上日出的是 ( ) A. 甲村 B. 乙村 C. 丙村 D. 丁村 6. 图中陡崖顶部P点 ( ) A. 海拔可能为450米 B. 距丁村的水平距离约为600米 C. 可直视丙村 D. 距陡崖底部垂直距离可能为398米 【答案】4. B 5. C 6. D 【解析】试题分析: 4. 河流在山谷中流,其流向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再结合指向标可判断出图中河流先向北流,再向东北流,所以B正确。 5. 该地夏季日出东北方向,冬季日出东南方向。该地夏季能够看到海上日出而冬季看不到,说明该地东南部有山地阻挡。图中只有丙村东南有山地遮挡,冬季看不到海上日出。 6. 设有若干条等高线重合,等高距为d,重叠的等高线中最大数值为x,最小值为y,则陡崖的顶部海拔范围为(y-d,y],图中陡崖顶部P点距陡崖底部垂直距离可能为398米,所以D正确。 考点:等高线、地形剖面图、等值线图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7. 该地最大相对高度可接近( ) A. 600米 B. 650米 C. 700米 D. 800米 8. 甲、乙间修建一条山区公路,比较合理的筑路方案是( ) A. 方案1 B. 方案2 C. 方案3 D. 方案4 【答案】7. D 8. C 【解析】试题分析: 8. 甲、乙间修建一条山 区公路,山区修路原则是尽量少穿越等高线,比较合理的筑路方案是方案3 ,C对。其它方案穿过的等高线较多,不合理,A、B、D错。 【考点定位】相对高度,山区修路原则。 【名师点睛】了解等高线图的特点,根据等高线的递变规律,找出最高点、最低点的海拔范围,计算相对高度。最大高差不超过最大值范围。山区地质条件复杂,基本修路原则是少穿越等高线,减小坡度。 下图为某山峰周围情况示意图,假若积雪边缘气温为0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9. 此时,c点的气温大约为( ) A. 0.6 ℃ B. 1.8 ℃ C. 2.5 ℃ D. 4.6 ℃ 10. 沿图中a~b剖面线所绘制的地形剖面图是( ) A. B. C. D. 【答案】9. B 10. D 【解析】根据图示等高线数值,判断等高距是100米,雪线边缘相当于一条等高线。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计算出c点的温度。注意剖面线穿过的地形区,穿过湖泊,剖面线向下凹,穿过山顶,剖面线向上凸。 9. 读图,图示等高距是100米,积雪边缘相当于是等高线,海拔大约是2500米。c点与积雪边缘高差约300米,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若积雪边缘气温为0℃,此时,C点的气温大约为1.8℃,B对。A、C、D错。 10. 根据图例,ab剖面线穿过2300米等高线后,穿过一湖泊,剖面线应向下凹。可以判断图A、图B错。在2500米以上穿过山顶,只有一个山顶,C错,D对。 下图所示为南回归线的海陆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1. 关于①、②、③大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②两大洋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 B. ①大洋面积最大、岛屿最多 C. ②大洋面积最小,轮廓呈“S”形 D. ③大洋周围有五个大洲 12. 图中地形西部为高原、中部为平原、东部为山地的陆地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11. B 12. C 【解析】试题分析: 11. 据图中经纬度位置判读大洋位置,①为太平洋、②为大西洋、③为印度洋;白令海峡是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故A项错误;太平洋的面积是所有大洋中面积最大的且岛屿数量最多,故B项正确;③为印度洋,面积最小,故C项错误;③为印度洋,周围有亚洲、大洋洲、非洲等三个大洲,故D项错误。 12. 大洋洲的地形特征为西部高原、中部平原、东部山地,三大纵列带。图中甲是美洲大陆、乙是非洲大陆、丙是澳大利亚大陆,故C项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旨在考查四大洋的特点,考查大洲陆地的地形特征 人类密集地区称人类大陆。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3. 在人类大陆图上,世界人口的分布( ) A. 高纬度比低纬度多 B. 欧洲比亚洲多 C. 西半球比东半球多 D. 平原比山区多 14. 关于图中①~④人口密集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人口增长率高,迁入人口比重大 B. ②城市化水平高,逆城市化表现明显 C. ③第二、三产业比重大,水陆交通便捷 D. ④制造业发达,是产业转移的承接区 【答案】13. D 14. C 【解析】试题分析: 13. 自然环境对人口的分布有重大影响。当前世界人口的绝大部分居住在温带、亚热带和热带的平原地区,而高纬、高山的寒冷地区,沙漠、半沙漠的干燥地区以及冰封的南极大陆内部至今人烟稀少或无人定居,就是自然条件影响人口分布的明显例证,从图中所示,可以看出“平原比山地多”。 14. 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由于生产力水平和生产关系的不同,人口分布的特点、趋势也不一样,①中国人口增长率高,劳动力输出人口比重大,②是南亚地区,属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较低;③是欧洲,第二、三产业比重大,水陆交通便捷;④是北美,工农业生产高度发达,是产业转移的转出区。故此“③第二、三产业比重大,水陆交通便捷”是正确的。 考点:人口的空间变化 读南非灯光强度指数(指数越高,灯光强度越强)等值线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15. 与灯光强度指数空间分布相似的地理要素最可能是( ) A. 气温 B. 降水 C. 人口密度 D. 矿产资源 16. 南非西部地区( ) A. 人类活动较少 B. 交通线路密集 C. 河流湖泊密布 D. 草原牧场广布 【答案】15. C 16. A 【解析】试题分析: 15. 灯光强度指数是一个区域城市化水平的重要反映,人口越集中的地区,人类经济活动越密集,因此晚间的灯光就多,灯光强度指数就大,该指数与气温、降水以及矿产资源关系不是太大,所以C正确。 16. 从图中可以看出,南非的西部地区灯光强度指数小,是因为这里自然条件相对恶劣,人口较少,人类活动较少,灯光强度指数与交通线路是否密集、河流湖泊是否密布、草原牧场是否广布关系不大,所以A正确。 考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下图为“地球上①、②、③、④、⑤五个不同地区受气压带和风带影响的示意图”。若五地气候主要受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7. 图中②、③、④、⑤四地中纬度最高的是( ) A. ② B. ③ C. ④ D. ⑤ 18. 图中③、⑤两地共同的气候特征是( ) A. 全年降水较均匀 B. 年均气温在20 ℃以上 C. 降水集中在夏季 D. 最冷月均温在0 ℃以上 19. 图中①②③④⑤五地最有可能分属( ) A. 两种气候类型 B. 三种气候类型 C. 四种气候类型 D. 五种气候类型 【答案】17. D 18. D 19. B 【解析】试题分析: 17. ②地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降水稀少,说明是热带沙漠气候,位于低纬度地区;③、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及西风带交替控制,说明是地中海气候,分布于南北纬300—400之间大陆西岸;⑤地终年受西风控制,说明是温带海洋性气候,位于大陆西岸400—600之间大陆西岸。故②、③、④、⑤四地中纬度最高的是⑤,D项正确。 18. 据上题可知,③属于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少雨;⑤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降水均匀,故③、⑤两地共同的气候特征是最冷月均温在0℃以上,D项正确,A、B、C项错误。 19. ①受副热带高压带和信风交替控制,形成热带沙漠气候;②地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降水稀少,说明是热带沙漠气候;③、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及西风带交替控制,说明是地中海气候;⑤地终年受西风控制,说明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故图中最有可能分属三种气候类型,B项正确。 考点:气候类型的判读及特点 下图为某山地气象站一年中每天的日出、日落时间及逐时气温(℃)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0. 气温日较差大的月份是 ( ) A. 1月 B. 4月 C. 7月 D. 10月 21. 该山地 ( ) A. 冬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 B. 因台风暴雨引发的滑坡多 C. 基带的景观为热带雨林 D. 山顶海拔低于1 000米 【答案】20. C 21. C 【解析】 20. 仔细读逐时气温变化图,图中7月份一天内等温线密集,温差相差大,所以气温日较差大。答案选C。 21. 山地气象站一年中每天的日出时间为6时,日落时间为18时,说明该地位于赤道上,赤道地区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A错;赤道地区地转偏向力几乎为零,台风无法生成,故该地不可能有台风发生,B错;基带的景观为热带雨林,C对;该地为热带雨林气候,最冷月气温在15℃以上,若山顶海拔低于1000米,1月份的温度不可能低于8℃,D错。答案选C。 考点:气温变化,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分析。 【名师点睛】从图中提取一年中逐时气温变化状况,就可以判断温差大小的月份;从图中读取某山地气象站一年中每天的日出时间为6时,日落时间为18时的信息,从而判断该气象站的纬度位置。 读世界四个主要大洲年径流总量和人口总量比较图,回答下列各题。 22. 四大洲中,人均径流量最多的是 ( ) A. 欧洲 B. 亚洲 C. 北美洲 D. 南美洲 23. 北美洲的面积大于南美洲,但年径流量却较少,这主要是因为该洲( ) A. 地形较平坦,不利于储水 B. 气候干燥,降水总量小 C. 海岸线平直,不利于水汽进入 D. 植被稀少,涵养水源少 24. 从图中可以得出,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闹水荒的原因是( ) A. 水资源总量不足 B. 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 C. 水资源污染严重 D. 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 【答案】22. D 23. B 24. B 【解析】试题解析: 22. 从图中数据不难看出,欧洲径流量3.1千立方千米,人口7.9亿人,北美洲8.1千立方千米,人口4.3亿人,南美洲12.2千立方千米,人口3.1亿人,亚洲人14.4千立方千米,人口31.2亿人.。南美洲的人均年径流量最多。故选:D。 23. 北美洲的面积虽然大于南美洲,但年径流量却较少,这主要是因为北美洲的气候主要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降水较少,气候干燥。而南美洲以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降水丰富,径流量主要受降水量决定的缘故。故选B。 24. 从图中信息可以,各个大洲的降水量都是比较丰富的,但是世界上的许多国家仍然存在着水荒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降水的空间上分布极不均匀,有的地区降水量很多,有的地区降水量少造成的。综合分析,“B.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选项符合题意。故选:B。 考点: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阅读图表的能力。 点评:本题属于一道基础题目,只要学生认真读图表就能做出正确回答。 下图是日本地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5. 导致日本工业地带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 A. 水热条件优越 B. 矿产资源丰富 C. 海运交通便利 D. 科学技术发达 26. 日本农业机械多以小型为主,其原因主要是( ) A. 人均耕地少 B. 气候温暖湿润,土质疏松 C. 河网稠密 D. 耕地多分布在山地丘陵,地块小 【答案】25. C 26. D 【解析】 25. 水热条件与工业分布关系不大,A错。日本矿产资源贫乏,B错。日本工业带主要分布在濑户内海沿岸和东京湾一带,原因是此处港口众多,海运交通便利,C对。科技发达与日本工业分布在沿海地区无关,D错。故选C。 26. 日本多山地丘陵,地块小,所以导致其农业机械多以小型为主,故选D。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27. 萨那降水多于亚丁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 A. 纬度位置 B. 海陆位置 C. 洋流 D. 地形 28. 索科特拉岛上许多植物有瓶状茎、多刺、硬叶等特点,反映了该岛的气候特征是( ) A. 温暖湿润 B. 温和干燥 C. 高温多雨 D. 高温干燥 【答案】27. D 28. D 【解析】 27. 本题考查影响降水的因素以及读图分析能力。从图中等高线可以看出,也门大部分地区海拔较高,等高线较密集,地势起伏较大,以高原和山地为主;萨那年降水量在200mm到500mm之间,亚丁年降水量小于200mm;结合纬度和等高线图可以推断出,萨那和亚丁分别位于东北信风带的迎风坡和背风坡,地形差异是造成两地年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故选D。 28. 本题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瓶状茎、多刺、硬叶等特点都减少了植物的蒸腾作用,说明岛上蒸发强烈,高温干燥。故选D。 读南亚部分地区图,完成下列各题。 29.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发现图中标示的某种作物与实际分布明显不符,该作物是 ( ) A. 棉花 B. 黄麻 C. 茶叶 D. 甘蔗 30. ①②③④四城市中,IT产业比重较高的可能是 (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29. C 30. B 【解析】试题分析: 29. 茶树适合生长在降水较多排水良好的丘陵山区。在印度茶树主分布在印度的东北部,而图中茶树分布在德干高原的东北,错。所以与实际分布明显不符的农作物是茶叶。故选C。 30. 印度的IT产业主要在南部的班加罗尔,是印度的硅谷,也就是图中地。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主要国家。 卷Ⅱ(非选择题 共40分) 31. 读东南亚某区域等高线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简述图示地区地形、地势的特点。 (2)说出a→b段河流的流向及大致长度。 (3)图示范围有一陡崖,其相对高度及顶部海拔分别在什么高度范围? 【答案】(1)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从中部向四周降低(或地势从中部分别向南、向北降低) (2)大致为自西向东;长度约35千米 (3)相对高度H:150米≤H<250米;顶部海拔H:400米≤H<450米 【解析】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应用,意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和计算能力。 (1)据等高线地形图可知,该地区海拔多在500米以下,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等高线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递减,地势从中部向四周降低。 (2)河流自高处流向低处,流向与等高线的凸向相反。据图可知,a→b段河流的流向大致为自西向东,结合图中比例尺可知,ab间图上距离大于为4.3厘米,则实际长度约35千米。 (3)据图可知,陡崖处有4条等高线重叠,该图等高距为50米,根据相对高度的计算公式:(n-1)xd≤H<(n+1)xd,计算可得出陡崖的相对高度H为150米≤H<250米;据图可知,重叠等高线中海拔最高值为400米,则其顶部海拔范围在400米≤H<450米。 32. 阅读材料,结合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洞里萨湖是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通过洞里萨河与湄公河相连,是湄公河的天然蓄水池。 洞里萨湖最大水面可达1万平方千米,水深可达11米;最小水面只有2 700~3 300平方千米,平均水深仅1米左右。洞里萨河是世界上少见的定期逆向改流的河流之一。 材料二:湄公河下游地区示意图 (1)指出洞里萨河的流向变化及其对应的大致月份,并说明其成因。 (2)指出图示地区主要的气候类型,并解释其成因。 【答案】(1)5~10月(或6~9月),由东南流向西北;11~次年4月(或10~次年5月),由西北流向东南。成因:5~10月为雨季,洞里萨河水位高于洞里萨湖水位;11~次年4月为旱季,洞里萨湖水位高于洞里萨河水位 (2)热带季风气候。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区域气候特征和成因以及读图分析能力。 (1)据图和材料可知,洞里萨河地处东南亚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补给水源是大气降水,其流向变化与降水量关系最密切;雨季时河水补给湖水,旱季时湖水补给河水。5~10月为雨季,洞里萨河水位高于洞里萨湖水位,期间河流由东南流向西北;11~次年4月为旱季,洞里萨湖水位高于洞里萨河水位,河流由西北流向东南。 (2)据图和材料可知,图示地区为东南亚的中南半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成因要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等方面分析。冬季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印度洋形成低气压,亚欧大陆形成高气压,受向右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东北季风,夏季,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北移而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北移越过赤道后受向右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西南季风。 33. 读“某地区示意图和该区甲国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分析甲国西部与中、东部地区在农业土地利用方面的差异。 (2)根据图示信息推断甲国人口与城市的分布特点,并说明理由。 (3)乙国狭窄的国土上聚集着大小温泉两万余处,请说出其主要原因。 【答案】(1)西部地形平坦,多为平原,以耕地为主;中、东部多丘陵、山地,以草地、林地为主(2)人口和城市多集中于西部沿海地区。西部地形以平原为主;水源充足;海岸线曲折,多港口,交通便利;开发历史悠久 (3)乙国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的一部分;地壳活跃,岩浆活动频繁,众多的火山活动带来大量的地热资源 【解析】试题分析: 第(1)题,根据等高线分布特点可知:西部地形平坦,多为平原,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为主;中东部多丘陵、山地,土地利用类型以草地和林地为主。第(2)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西部城市数量多,东部城市数量少,所以人口和城市多集中于西部沿海地区。影响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原因有自然原因和社会经济原因。自然原因一般包括:地形、土壤、水源、气温等;社会经济原因一般包括:交通、科技、政策、开发历史等方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国人口和城市多分布在西部的原因:西部地形以平原为主;水源充足;海岸线曲折,多港口,交通便利;开发历史悠久。第(3)题,乙国为日本,其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 ,岩浆活动频繁,众多的火山活动带来大量的地热资源,因此日本温泉广布。第(4)题,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一般从地形、气候、河流、土壤、植被带等方面来描述。根据所学知识,便可得出日本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多酸性红壤。 3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甲是某国轮廓简图,图乙是该国气温降水图。 材料二:据英国《每日邮报》2016年5月24日报道,近期,印度连续遭受热浪侵袭,马路在高温炙烤下熔化,甚至粘住行人的鞋子。印度西部部分地区气温已近50℃,当地人深受脱水与中暑折磨。 (1)图甲中阴影部分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_,试分析该区域大面积种植该作物的自然原因。 (2)5月份一般是该国最热的月份,请结合图乙分析其原因。 【答案】(1)小麦 该地区地势起伏和缓,降水少,日照充足,有利于耐旱作物小麦的生长 (2)5月该国太阳高度大,日照时间长;雨季未来临,晴天多,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因此获得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 【解析】本题考查印度农业生产和气候特征,以及读图分析能力。 (1)据材料一甲图轮廓可知,该国为印度。据图中阴影部分的分布可知,主要在印度半岛西北部和恒河上游地区,该地区地势起伏和缓,降水少,日照充足,有利于耐旱作物小麦的生长,所以图甲中阴影部分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 (2)据图乙气温降水图可知,5月雨季未来临,晴天多,对太阳辐射削弱少, 且5 月份太阳直射北半球,该国太阳高度大,日照时间长;因此获得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