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6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1届一轮复习通用版:第40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作业)
第40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1.(2019·株洲模拟)黄遵宪是晚清著名外交家,1884年,他出任驻美国旧金山的总领事时,评价美国的民主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但是在维新变法活动中,黄遵宪一跃而成为支持维新的开明官绅代表。他发生这种变化的客观因素是( ) A.洋务运动的失败促使清政府立宪 B.“师夷长技”思想被彻底抛弃 C.民族危机加深后变法潮流的推动 D.黄遵宪与时俱进,思想不断进步 2.(2019·常德模拟)有学者说:“魏源倡导‘师夷长技’的目的,只是‘制夷’,其注重点在于强兵,而对富国的目的则被相对忽略了。”这说明魏源( ) A.对西方缺少整体的了解 B.过分注重维护清朝统治 C.思想理论水平相对较低 D.摆脱了“中体西用”思想束缚 3.(2019·柳州模拟)甲午战争“让之前三十多年中国的和平发展走向终结,也让因‘同光中兴’而恢复的自信最终丧失殆尽”。这说明( ) A.“中体西用”无法挽救清朝的颓废 B.革新传统文化已成为时代主题 C.政治体制开始成为近代化障碍 D.国家兴盛的关键在于唤醒民众 4.(2019·衡水联考)19世纪七八十年代,总理衙门大臣文祥、两广总督张树声都在奏议中言及过西方政体。前者说:“中国天泽分严,外国上议院、下议院之设,势有难行,而义可采取。”后者说:“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这反映出当时( ) A.部分官员实现了从洋务派到维新派的转变 B.对西学的探索由格致之学而进入哲理学说 C.“中体西用”的内在矛盾推动了观念嬗变 D.洋务派坚持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广泛批判 5.(2019·宁波联考)洋务运动兴起之际,冯桂芬提出中国传统任命官吏的方法“岂不以才德虚而无据”,因而他建议“吏部籍之以得举(举:选举)多少为先后,遇应升缺列上,其无举者不得列”。到1898年,京官们对这一改革建议几乎持清一色的敌对态度。以上材料说明了( )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最初思想渊源 B.早期维新思想突破了“器物”的限制 C.冯桂芬是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D.京官们在1898年一致反对变法图强 6.(2019·榆林一模)“前一部书把某些经典宣布为伪造的文献。后一部书把孔子打扮成满怀进取精神,提倡民主思想、平等观念的人。……这些看法,虽都不科学,但却在知识界产生了强烈的震动和反响,而对封建顽固守旧分子构成了很大的威胁。”下列相关评论正确的是( ) A.作者目的在于托古改制传播西学 B.作者目的在于宣传发展儒家学说 C.两书所表达的主题思想相互矛盾 D.书中观点得到了知识界的普遍认可 7.(2019·河南联考)1892年,宋恕向李鸿章呈《六斋卑议》初稿,提出以“更官制”“设议院”“易西服”为基础的变法纲领。当时的梁启超称宋恕为黄宗羲后反君主专制的第一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时人认识到旧体制的弊端 B.黄宗羲思想对近代有启迪 C.政治近代化是发展的主流 D.结束君主专制已成为共识 8.(2019·惠州一模)1902年梁启超发表《新民说》强调现代国家的国民应具自由、自治、进步、进取思想、权利思想、国家思想等公德;1915年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则提倡“新青年”应具备自主、进步、进取、世界、实利、科学的思想和意识。这反映了两者都主张( ) A.建立民主政体 B.弘扬民主科学思想 C.改造国民思想 D.批判传统伦理道德 9.(2019·厦门质检)1919年,翻译家林纾在小说《妖梦》中,写阴曹地府中有一所“白话学堂”,其校内有“毙孔堂”,门上有一联“禽兽真自由,要这伦常何用;仁义太坏事,须从根本打消”。这表明林纾( ) A.坚决抵制西方文化传入中国 B.与传统文化决裂 C.反对文学革命中的激进倾向 D.主张普及白话文 10.(2019·衡阳模拟)陈独秀在《青年杂志》第一卷刊文指出:“国家者,乃人民集合之团体,辑内御外,以拥护全体人民之福利,非执政之私产也。”此言论在当时直接针对的是( ) A.清朝君主专制独裁 B.各派军阀拥兵割据 C.袁世凯称帝的图谋 D.列强侵犯中国主权 11.(2019·北京模拟) 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丛报》发表文章,提到马克思及其学说,并预言“社会主义必将磅礴于二十世纪”;同盟会早期会员朱执信1905年翻译《共产党宣言》部分内容;1917年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上述史实表明( ) A.马克思主义已经在中国思想界产生影响 B.马克思主义理论已经在中国得到了实践 C.各政治派别都主张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 D.中国知识分子关注资本主义制度的危机 12.(2019·石家庄二模)1921年1月1日起,长沙的新民学会会员在一起连续讨论3天,解决学会应以什么做共同目的、达到目的须采用什么方法等问题。结果经过激烈讨论,与会18人中“赞成波尔失委克主义者十二人”。这种现象在当时普遍存在。这表明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 ) A.反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 C.赞同成立先进阶级政党 D.选择马克思主义绝非偶然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者何?积民而成也。国政者何?民自治其事也。爱国者何?民自爱其身也。故民权兴则国权立,民权灭则国权亡。……故言爱国必自兴民权始。 ——梁启超《爱国论》 材料二 蔡元培之决心献身教育,是自光绪二十四年始。戊戌政变发生后,他认为康、梁失败的最大原因是不先培养革新人才。所以返里从事教育工作,最先接办绍兴中西学堂,又到上海创办中国教育会、爱国女学校及爱国学社。 ——摘编自陶英惠《蔡元培与北京大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的思想主张,试析其思想主张产生的政治、经济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蔡元培的思想主张。简述蔡元培在新文化运动期间实践其思想主张的活动。梁启超和蔡元培的思想主张体现了怎样的时代主题?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胡适有一个著名论断:几千年来的封建专制既然是以孔子思想为正统,那么,孔子思想自然而然也要为专制负责。但胡适在1939年担任国民政府驻美大使,主持美国匹兹堡大学孔子纪念堂揭幕典礼时却说:“中国受孔子民主理想及其教育方法之熏陶,故富于民主思想。中国之所以能成为自由主义及民主主义国家者,孔子之学说有以致之也。” ——邢哲夫《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们对传统文化的真实态度》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胡适对孔子思想认识的变化。 参考答案 1.C。维新变法活动是在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的历史背景下进行的,C项正确。 2.A。根据题目中“其注重点在于强兵,而对富国的目的则被相对忽略了”得出魏源对西方缺少整体了解,A项正确。 3.A。根据材料中的“让之前三十多年中国的和平发展走向终结,也让因‘同光中兴’而恢复的自信最终丧失殆尽”可知,甲午战争后洋务运动破产了,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道路,说明洋务派倡导的“中体西用”无法挽救清朝的颓废,A项正确。 4.C。材料中“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等信息说明当时对“中体西用”提出了质疑,C项正确。 5.B。根据材料中的“冯桂芬提出……”可知,冯桂芬属于早期维新思想的代表,涉及内容为政治领域,超脱了洋务派“中体西用”的范畴,B项正确。 6.A。从材料中的“前一部书把某些经典宣布为伪造的文献。后一部书把孔子打扮成满怀进取精神”,可知是对康有为的著作《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的评价,康有为的著作是为了借助儒家文化减少宣传维新变法的阻力,A项正确。 7.A。材料主要反映的是宋恕向李鸿章提出了“更官制”等变法纲领,梁启超对此大加赞赏,体现了当时的人认为旧体制有弊端,应该变法改革,A项正确。 8.C。据材料中的“强调现代国家的国民应具自由、自治、进步、进取思想、权利思想、国家思想等公德”“提倡‘新青年’应具备自主、进步、进取、世界、实利、科学的思想和意识”可知,两者都主张改造国民思想,来挽救民族危亡,C项正确。 9.C。材料中林纾用小说《妖梦》来辛辣讽刺文学革命,C项正确。 10.C。《青年杂志》第一卷刊行于1915年,1915年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掀起了“尊孔复古”的逆流,针对这种情况,陈独秀等人领导了新文化运动,C项正确。 11.A。根据材料可知,梁启超在《新民丛报》发表文章,提到马克思及其学说,朱执信1905年翻译《共产党宣言》部分内容,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说明马克思主义已经在中国思想界产生影响,A项正确。 12.D。由材料内容可知,中国当时多数知识分子均赞成 马克思主义救中国,说明中国革命最终选择马克思主义绝非偶然,D项正确。 13.(1)主张:兴民权是爱国的基础;提倡维新变法。 背景: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2)主张:维新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培养革新人才;教育救国。 活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提出“兼容并包”的办学思想,使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活动中心。 时代主题:向西方学习;救亡图存。 14.变化:从认为孔子思想是维护封建专制的工具到认为孔子思想具有民主精神并推动中国成为民主自由国家。 评价:胡适两个相反的观点,是其在不同时代背景下,为达到不同目的得出的结论。前者是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借否定孔子思想达到否定专制制度的精神支柱、宣传资产阶级民主科学,建立真正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目的;后者是在抗战时期,借高度评价孔子民主自由思想,拉近中美两国关系,期望达到美国加强对华援助的目的。这是他实用主义思想的体现,也是他对传统儒学认识深化的结果。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