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高二(上)期末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9小题,共63.0分)‎ 1.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苏由同盟关系发展到对手关系的主要原因是(  )‎ A.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瓦解 B. 德国、日本法西斯战败 C. 美苏间存在国家利益冲突 D. 苏联的壮大影响了美国争霸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苏由同盟关系发展到对手关系的主要原因是美苏间存在国家利益冲突,故C正确; AB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美苏两极对峙格局,解题的关键是“美苏由同盟关系发展到对手关系的主要原因”。 本题为基础题,考查美苏两极对峙格局,二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失去了战时同盟基础,双方关系开始发生变化;美国确立了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而苏联也努力扩大自己在世界上的影响,两国的战略利益冲突;美苏两国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根本对立。 ‎ 2. 学者们对“二战后某一事件的影响”提出了两种看法。一种观点认为该事件是欧洲经济的“强心剂”和“及时雨”,是促进西欧走向联合的“粘合剂”;另一种观点认为该事件是欧洲分裂的“加速器”和“绝缘体”。这一历史事件是(  )‎ A. “铁幕”演说 B. 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C.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D. 北约的建立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材料反映的这一事件促进了欧洲的联合,也给战后欧洲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大力的帮助,这应该是指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马歇尔计划,要求学生结合马歇尔计划的特点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马歇尔计划的特点和影响,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力。 ‎ 3. ‎“帮助建立一个在军事上和其他重大问题上同美国和加拿大紧密结合的繁荣而统一的西欧,使它作为一个强大力量重新回到世界舞台,同北美进行广泛协作。”这段话旨在(  )‎ A. 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B. 建立华沙条约组织 C. 建立欧洲共同体 D. 推行杜鲁门主义 ‎【答案】A ‎【解析】“帮助建立一个在军事上和其他重大问题上同美国和加拿大紧密结合的繁荣而统一的西欧,使它作为一个强大力量重新回到世界舞台,同北美进行广泛协作”表明这段话旨在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故A正确; BC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A ‎。 本题考查美苏两极对峙格局,解题的关键是“帮助建立一个在军事上和其他重大问题上同美国和加拿大紧密结合的繁荣而统一的西欧,使它作为一个强大力量重新回到世界舞台,同北美进行广泛协作”。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美苏两极对峙格局,造成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的局面,世界被分裂成两个部分。 ‎ 1. 时人曾作诗描述古巴导弹危机:“后院洞开美梦醒,海空封锁欲断臂,前倨后恭成笑话,试看天下谁懦夫,”前倨后恭成笑话”描述的是(  )‎ A. 美国称霸全球的企图破产 B. 苏联力求战略平衡的计划受挫 C. “维护世界和平”成为泡影 D. 美苏争霸使双方国际形象大损 ‎【答案】B ‎【解析】1962年。苏联为改变在核力量对比中的不利地位,在古巴建立了导弹基地。引发了古巴导弹危机,最终苏联退让,从古巴撤走导弹,古巴导弹危机的结局说明了当时美苏争霸中战略优势在美国一方,故B正确; A.C.D说法错误。,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美苏争霸,古巴导弹危机的结局说明了当时美苏争霸中战略优势在美国一方。 在意识形态领域和社会制度方面,苏联要把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把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制度推广到全世界。美国要把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把美国式的资本主义制度推行到全世界。美苏双方都宣称要最终消灭对方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实现本国坚持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这是典型的冷战思维方式,完全违背人类社会形态多样型存在与共同发展的规律。 ‎ 2. 有人认为,尽管“冷战”期间,美苏进行着激烈的意识形态对抗。但是,“冷战”也包含着强大的稳定因素。其中“强大的稳定因素”主要是(  )‎ A.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 第三世界的崛起 C. 美苏势均力敌,旗鼓相当 D. 雅尔塔体系的长期存在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是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重要标志。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冷战局面的出现,引发了美苏之间螺旋式上升的军备竞赛。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全面冷战与局部“热战”相交织,造成国际局势一次又一次的紧张。但在冷战的大环境下,美苏双方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结合题意,“强大的稳定因素”主要是美苏势均力敌,旗鼓相当,故C正确; A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美苏冷战,“冷战”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之下,很多国家的主权遭到严重践踏,世界和平面临严重威胁。但是由于美苏之间势均力敌,彼此之间不敢轻易动武,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世界大战的爆发。但是绝不能因此而说“冷战”有利于世界和平。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美苏冷战,美苏争霸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历史的原因,更有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经济竞争、军备竞赛、控制盟国和战略要地等方面的矛盾因素。 ‎ 3. ‎1950年法国外长舒曼提出:“把法德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以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制之下……这样结合起来的联营生产意味着将来在法德之间发生战争是不可能的……”。这体现了舒曼的初衷是(  )‎ A. 掌握联营机构的领导权 B. 与英国争夺欧洲市场 C. 联合西欧抗衡美苏 D. 实现和德国的和解 ‎【答案】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沦落到二、三流国家的现实,使欧洲国家要求联合与合作的必要性强烈表现出来,而欧洲国家走向联合的最大障碍就是法德两国的关系。法国外长舒曼的建议就是着眼于法德之间的和解,法德实现煤钢的共同生产,不仅促进了法德关系的改善,还为西欧国家的联合铺平了道路,为欧洲联合奠定基础。故D正确。 ABC均不能体现题干主旨,故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欧洲一体化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依据材料“把法德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以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制之下…这样结合起来的联营生产意味着将来在法德之间发生战争是不可能的…”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直接得出结论。本题的关键就是要准确解读材料信息。 ‎ 1. ‎1946年,美国总统发表声明:“目前,只有我们能够把自己的政策强加给世界。”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声明:“美国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美国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美国实力衰弱,寻求欧洲支持 B. 古巴导弹危机爆发,美国寻求欧洲帮助 C. 美欧关系恶化,美国力图缓和 D. 欧洲共同体建立,美国重视欧洲地位 ‎【答案】D ‎【解析】二战后美国希望凭借自己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称霸世界,但到了70年代,美国的经济发展缓慢,西欧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迅速崛起,欧洲各国为加强合作成立了欧共体,美国为维护在欧洲的利益,进而改变了对欧洲的策略,故D正确; ABC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欧洲一体化,解题的关键是“只有我们能够把自己的政策强加给世界”“美国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欧洲一体化,对世界其他地区的经济联合起到了示范作用,增强了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促进了世界政治新格局的形成。 ‎ 2. 日本是当今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回顾它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早在20世纪的50年代,日本经济就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它当时把握的历史机遇是(  )‎ A. 朝鲜战争的爆发 B.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C. 中东国家大幅度降低石油价格 D. 美苏两极对峙 ‎【答案】A ‎【解析】A.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二战5后50年代,日本经济开始飞速发展,战争给他创造了巨大的历史机遇,使他获得了美国大量的军事订单。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不是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 C.中东国家降低石油价格不是50年代的特点。 D.美苏两极对峙不是日本经济发展的机遇。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朝鲜战争,要求学生结合朝鲜战争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朝鲜战争的特点和影响,还要搞清楚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促进因素。 ‎ 3. 铁托在一次会议上发言:“当我们走上独立的道路而不同两个对立阵营的国家集团结盟的时候,当我们反对分裂世界的政策和拒绝这个政策所带来的一切时,我们选择了一条艰苦的道路。”结合所学可知这次会议应该是(  )‎ A. 万隆会议 B. 布雷顿森林会议 C. 日内瓦会议 D. 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 ‎【答案】D ‎【解析】从材料中的铁托以及发言的内容可以看出,这是第1次不结盟运动的大会。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不结盟运动,要求学生结合不结盟运动的内容特征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不结盟运动兴起的特征,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 ‎ 1. 一位西方的外交官说:“它(不结盟运动)在重大问题上敢于直言,它不是一个只作出消极反应的运动,它太有用了,因此不会消失。”这说明不结盟运动(  )‎ A. 改变了超级大国控制世界局面 B. 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宗旨 C. 促进了第三世界国家经济发展 D. 积极帮助亚非国家获得“独立”‎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不结盟运动”、“敢于直言”,结合所学指的是不结盟运动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宗旨,故B项正确。 不结盟运动没有也无法改变超级大国控制世界局面,故A项错误。 C项促进了第三世界国家经济发展与材料无关,应排除。 D项积极帮助亚非国家获得“独立”不是不结盟运动的任务和职责,不符合史实,应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不结盟运动的兴起。考查不结盟运动的宗旨。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信息“不结盟运动”、“敢于直言”,结合所学知识解答即可。需要掌握不结盟运动的宗旨。 ‎ 2. ‎“就在戈尔巴乔夫交出核按钮的一瞬间,聚集在电视机前的人都仿佛感到听见了一声巨响,并且都知道这是那座耸立了69年的红色帝国大厦在忽然间彻底倒塌了,从此后被分裂为15块碎片。”这句话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于(  )‎ A. 1989年 B. 1991年 C. 1999年 D. 2001年 ‎【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并且都知道这是那座耸立了69年的红色帝国大厦在忽然间彻底倒塌了,从此后被分裂为15块碎片”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涉及的苏联解体,苏联解体的时间是1991年12月25日,故B正确。 ACD均不合题干主旨,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苏联解体的相关知识。并且都知道这是那座耸立了69年的红色帝国大厦在忽然间彻底倒塌了。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 ‎ 3. 如果以“别了,雅尔塔”为题发言,应该选择哪一事件作为“别了”的标志(  )‎ A. 社会主义阵营的解体 B. 第三世界崛起 C. “经互会”解体,“华约”解散 D.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答案】D ‎【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材料是强调雅尔塔体系最终结束,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结束两极格局和雅尔塔体系的标志性事件是苏东剧变。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两极格局,要求学生结合两极格局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两极格局解体的标志,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 ‎ 1. ‎2003年3月美国未经联合国授权发动了对伊拉克的战争,推行“坦克式民主和自由”,标明美国是冷战结束后(  )‎ A. 唯一的超级大国 B. 多极世界的一员 C. 欧盟外交的代表 D. 两极世界的一极 ‎【答案】A ‎【解析】A.冷战结束以后,美国是世界上仅存的超级大,他的全球称霸政策,失去了苏联的制约,故而在全球范围内大打出手,推行美国式的民主,实际上是以军事手段为前奏,以民主扩张为主要内容的新霸权主义政策,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维护美国的全球利益。 B.美国未经联合国授权发动侵略战争,说明他不受其他力量的限制,不是多极中的一员,而是超级大国。 C.美国的外交不能代表欧盟的外交,选项和材料不符。 D.2003年两极世界已经结束,选项与材料时间不符合。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冷战结束以后国际关系的特征,重点考察美国冷战后推行的霸权主义政策,做题时一定要联系到美国当前的国际地位来作答。 苏东剧变以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全球范围内推行霸权主义政策,是冷战结束以后世界动荡和紧张的主要原因,但随着中国力量的崛起,欧盟力量的壮大,日本经济的发展,以及俄罗斯继承了苏联主要的军事力量等因素,美国的侵略政策将会受到制约,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题必将日益明显。当今世界格局处于两极瓦解朝着多级方向发展时期。 ‎ 2. 基辛格说:“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这句话表达(  )‎ A. 当今世界,美国是唯一的超级大国 B. 国际新秩序与旧秩序完全不同 C. 美国的国际地位非常矛盾 D. 当今世界政治呈多极化的趋势,美国难以独霸世界 ‎【答案】D ‎【解析】基辛格的话说明了美国是超级大国但美国并不能主宰一切,因为世界的多极化趋势逐步加强,美国难以独霸世界。故D正确。 材料主要说的是美国无法主宰世界事务,A项与材料不符;故排除。 当今世界新秩序尚未建立,处于新旧秩序交替的过程中;故排除。 C项说法明显错误。故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当今世界格局演变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就是因为它不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 本题考查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的状况,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是常考的知识点。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但是随着多极力量的出现,美国越来越难以在世界上为所欲为;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但是世界还不太平,各种极端势力还威胁这世界的和平,这便是当今国际局势的特点。 ‎ 3. 有学者写道:“很多人相信,随着欧元区和美国经济的停滞,金砖国家正在获得更多的财富、专业技术、消费能力和政治影响力,并且以有利于自己的方式重新安排世界制度。在美国滞留不去的经济危机也被看作是美国霸权终结的开始和新强国出现的信号。”据此,该学者认为(  )‎ A. 美国霸权世界的野心在逐渐消退 B. 金砖国家推动新的区域经济集团崛起 C. 多极化趋势有效抵制了霸权主义 D. 多元化经济实体促进多极化趋势增强 ‎【答案】D ‎【解析】“随着欧元区和美国经济的停滞,金砖国家正在获得更多的财富、专业技术、消费能力和政治影响力,并且以有利于自己的方式重新安排世界制度。在美国滞留不去的经济危机也被看作是美国霸权终结的开始和新强国出现的信号。”表明多元化经济实体促进多极化趋势增强,故D正确; ABC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多极化趋势加强,世界多极化是指一定时期内对国际关系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等基本政治力量相互作用而朝着形成多极格局发展的一种趋势,是对主要政治力量在全球实力分布状态的反映。 世界向多极化发展,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世界多极化是建立在多种力量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基础上的,有利于遏制美国建立单极世界,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 1. 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杂家“兼儒墨,合名法……见王治之无不贯,此其所长也。”杂家的这一特点反映出战国时期(  )‎ A. 儒墨学说成为主流思想 B. 各学派思想的分歧消失 C. 百家争鸣局面基本结束 D. 诸子百家思想趋向融合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还存在争鸣时期,还没有出现主流思想,故排除A。 B项“分歧消失”说法绝对,故排除。 C项“基本结束”说法片面,故排除。 依据材料“兼儒墨,合名法…见王治之无不贯,此其所长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D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兼儒墨,合名法”。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百家争鸣演变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材料设置有一定难度,可以排除法解决问题,总体难度适中。 ‎ 2. 东汉光武帝为更换太子而颁布的诏书中,先引《春秋》,然后说:“《春秋》之义,立子以贵。东海王阳,皇后之子,宜承大统。皇太子强,崇执谦退,愿备藩国。父子之情,重久违之。其以强为东海王,立阳为皇太子,改名庄。”这表明儒学在当时(  )‎ A. 开始成为国家的正统学说 B. 适应统治需要成为官方哲学 C. 作为政府选官制度的标准 D. 成为封建君主的政治利用工具 ‎【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光武帝更换太子以称引儒家经典为据;用儒家经典说明诏书合情合理合法;据此可知D正确。 A出现在西汉时期。故排除。 B出现在宋朝。故排除。 C材料不能体现。故排除。 故选:D ‎。 本题考查儒家思想演变的相关知识。对材料信息的正确解读是解题的关键。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材料设置有一定难度,总体难度适中。 ‎ 1. 在《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钱乘旦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理学(  )‎ A. 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 B. 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 C. 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 D. 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源 ‎【答案】B ‎【解析】理学吸收了佛教、道教思想,故A错误; ”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表明理学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故B正确; C太过绝对,故C错误; 理学重点关注的不是世界本源的问题,故D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宋明理学,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宋代理学是一种以儒、道、佛三教合一为特征的新儒学,把人的自我完善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强调“存天理,灭人欲”,对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道德规范和修养方法。理学的产生,适应了赵宋王朝重建封建统治秩序的需要。理学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理学的开创、奠基和集大成三个阶段。 宋明理学的特点: 1、首先是儒学进一步思辨化。宋明理学家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一方面在传统儒学中寻找能够利用的因素,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富有特色的儒学概念,例如“太极”、“天理”、“心”等,从而使传统儒学的道德信条式的语录变成了哲学理论体系。 2、其次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理学特别强调义理,其实就是强调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无论是哲学层面上的各种各样的本体论,还是作为道德基础的人性论、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修齐而治平的功能论,都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 3、再次是更多地吸收了佛道因素。宋明理学作为儒学发展的一个阶段,带有明显的佛学化特点,例如吸收禁欲主义思想作为理学的核心思想,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主张。 ‎ 2. 清代学者颜元评价士林风气时讥讽地说:“宋元来儒者,却习成妇女态,甚可羞。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他的思想,与下列哪一位学者比较接近(  )‎ A. 朱熹 B. 陆九渊 C. 李赞 D. 顾炎武 ‎【答案】D ‎【解析】材料中“颜元评价士林风气时讥讽地说:‘宋元来儒者…”,说明颜元不赞同宋明理学,而朱熹、陆九渊是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故AB不选; 李贽是明中期人,其思想主要是反对儒学、孔子的权威,反对理学对人性的束缚,主张平等,所以C不符题意; 而“宋元来儒者,却习成妇女态,甚可羞。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说明颜元批判宋明理学的空谈义理、不务实、思想对社会无实际用处,这和顾炎武的经世致用的思想一致,故D正确。 故选:D ‎。 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重点掌握明清思想家及其思想。 本题以材料的形式考查了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解题的关键在于区别李贽、顾炎武思想的不同。 ‎ 1. 韩国客轮“岁月”号发生事故下沉,船长李俊锡却抛下乘客率先逃离。甲同学说:“求生本能使然,没有必要指责人家”;乙同学说:“丧失了一个船长应有的责任心,应受到强烈谴责”。如果承认他们的说法都有道理,这与谁的观点最接近(  )‎ A. 普罗泰格拉 B. 苏格拉底 C. 柏拉图 D. 亚里士多德 ‎【答案】A ‎【解析】“求生本能使然,没有必要指责人家”“丧失了一个船长应有的责任心,应受到强烈谴责”强调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与普罗泰格拉思想一致,故A正确; B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智者学派,解题的关键是“求生本能使然,没有必要指责人家”“丧失了一个船长应有的责任心,应受到强烈谴责”。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智者学派,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体现了人文主义本质,是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 2. 文艺复兴时意大利政治思想家康帕内拉写有《太阳城》一书。书中的太阳城居民实行普遍的义务劳动,一切产品和财富均为公有,由公职人员分配。书中还提出劳动光荣,教育与劳动相结合的思想,主张对儿童进行普遍的社会教育。康帕内拉的这些思想深刻影响了(  )‎ A. 理性主义思想 B. 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C. 浪漫主义思想 D. 西方社会福利思想 ‎【答案】B ‎【解析】“书中的太阳城居民实行普遍的义务劳动,一切产品和财富均为公有,由公职人员分配。书中还提出劳动光荣,教育与劳动相结合的思想,主张对儿童进行普遍的社会教育”表明康帕内拉的这些思想深刻影响了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故B正确; AC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文艺复兴,解题的关键是“书中的太阳城居民实行普遍的义务劳动,一切产品和财富均为公有,由公职人员分配。书中还提出劳动光荣,教育与劳动相结合的思想,主张对儿童进行普遍的社会教育”。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文艺复兴,它主张一切以人为本,反对神的权威,把人从中世纪的神学枷锁下解放出来。 ‎ 3. 伏尔泰在认识论上坚持人的思想源于对客观事物的感觉和经验,并根据牛顿的科学原理解释物质世界。他的宗教观是自然神论,主张上帝就是自然界不可抗拒的规律。这说明伏尔泰(  )‎ A. 认为宗教应与科学结合起来 B. 主张宗教信仰自由与思想自由 C. 认为自然科学应当为宗教服务 D. 在认识与宗教上坚持理性原则 ‎【答案】D ‎【解析】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并没反映出宗教信仰自由与思想自由、自然科学应当为宗教服务等方面的信息,故BC项错误; 也没有反映出宗教信仰与科学结合方面的信息,而只是强调理性原则,材料中的“人的思想源于对客观事物的感觉和经验、自然界不可抗拒的规律”均是典型的“理性”,故D项正确,A项错误。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欧洲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伏尔泰的思想主张。伏尔泰的思想主张:A.猛烈抨击天主教会;B.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  C ‎.提倡“天赋人权”,认为人生来就是平等和自由的; D.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伏尔泰思想主张的理解,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 1. 在楚汉之争中,有这样一个故事:韩信投靠刘邦后,被派去管理杂乱无章的粮仓。但很快韩信就把新谷、陈粮分开,而且把新谷、陈粮的多少统计得非常清楚。他的这些智慧最可能记载于(  )‎ A. 《石氏星表》 B. 《黄帝内经》 C. 《齐民要术》 D. 《九章算术》‎ ‎【答案】D ‎【解析】A天文学成就,与新谷、陈粮的多少统计无关,排除。 B医学成就,与新谷、陈粮的多少统计无关,排除。 C北魏农学成就,排除。 D成书于东汉,它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解题的关键信息是“楚汉之争、把新谷、陈粮的多少统计得非常清楚”。 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 2. 有学者在评价古代某一小说时认为:“所有历史形式都不过隐藏着国家政治的机械运动和权力的逻辑循环。换言之,历史只不过是暴力和权力的竞技场,是阴谋和权术的帷幕下的各种社会力量的转换与平衡。”该学者评论的名著是(  )‎ A. 《三国演义》 B. 《聊斋志异》 C. 《西游记》 D. 《红楼梦》‎ ‎【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历史只不过是暴力和权力的竟技场,是阴谋和权术的帷幕下的各种社会力量的转换与平衡”,结合所学可知,《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5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和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符合题意,故A项正确。 《聊斋志异》是中国清朝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故B项错误。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该书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是魔幻现实主义的开创作品,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作品,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府的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为脉络,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刻画了以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为中心的正邪两赋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剧美,通过家族悲剧、女儿悲剧及主人公的人生悲剧,揭示出封建末世危机,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故选:A。 本题考查明清小说演变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历史只不过是暴力和权力的竞技场,是阴谋和权术的帷幕下的各种社会力量的转换与平衡。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材料设置有一定不难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直接得结论,难度适中。 ‎ 3. 某些书法家传世的作品中,不论单一线条的造型,还是不同线条间的组合变化,文字的可读性完全让位于书写时的情绪表达,或喜怒、或穷困、或忧悲、或怨恨……种种情致尽现于线条的纵横跳跃、连绵环绕之中。这类作品的字体形式是(  )‎ A. 篆书 B. 隶书 C. 草书 D. 行书 ‎【答案】C ‎【解析】从材料中的“文字的可读性完全让位于书写时的情绪表达,或喜怒、或穷困、或忧悲、或怨恨……种种情致尽现于线条的纵横跳跃、连绵环绕之中”来看,这种书体注重审美价值,注重书法家思想感情的表达,这类作品的字体形式应当是草书。故答案为C项。 篆书形体均匀齐整,隶书字形扁方,行书兼具审美和实用价值,ABD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书法艺术演变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有:文字的可读性完全让位于书写时的情绪表达,或喜怒、或穷困、或忧悲、或怨恨。 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 ‎ 1. 有学者指出,培根(1561-1626年)所确立的实验观察和归纳推理法、牛顿(1643-1727年)提出的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不但奠定了现代自然科学的方法论基础和理论框架,而且引发了观念形态的革命。上述历史现象(  )‎ A. 促进地圆学说在欧洲普遍传播 B. 导致宗教改革运动在欧洲兴起 C. 成为启蒙运动理性思想的来源 D. 产生现实主义的文学艺术流派 ‎【答案】C ‎【解析】A.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在新航路开辟之前,15世纪初地圆学说已经得到了广泛传播,地理大发现证实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B.1517年德国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成为欧洲宗教改革的起点; C.启蒙运动兴起的时间是17、18世纪; D.现实主义是19世纪30年代以后在欧洲文学艺术中占主导地位的一种文艺思潮和运动。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启蒙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启蒙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①14-17世纪文艺复兴的影响;②16世纪宗教改革的影响;③18世纪理性思想获得了发展;④近代科学的兴起;⑤新航路的开辟;⑥英国、法国等中央集权民族国家及其绝对君主专制政治的形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启蒙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的了解。 ‎ 2. ‎19世纪,某个理论提出后,有人认为“大自然不再是平和协调的了,它是一个斗争的场所,即‘牙齿和爪子里血腥的大自然’”。该理论是(  )‎ A. 达尔文进化论 B. 自然权利学说 C. 电磁感应理论 D. 科学社会主义 ‎【答案】A ‎【解析】A.生物进化论里面强调生存竞争,符合材料中牙齿和爪子里血腥的大自然特点。 B.自然权利学说是古希腊的,不符合材料的时间。 C.电磁感应理论是法拉利的学说,不符合牙齿和爪子里血腥的大自然的特征。 D.科学社会主义不是关于大自然的理论。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生物进化论,要求学生结合生物进化论的提出过程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生物进化论提出的时间和内容特征,学生要有较强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 1. 一位著名的美国历史学家说:“19世纪的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与其说是以其他任何一种手段或力量为基础,不如说是以蒸汽机为基础。”这句话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 A. 使用蒸汽机的交通工具便利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B. 蒸汽机的使用促进了工业城市的形成 C. 以蒸汽机为标志的工业革命使欧洲征服了世界 D. 蒸汽机的使用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使用 ‎【答案】C ‎【解析】第一次工业革命在动力上的最大成就即是瓦特改良了蒸汽机,问题问的是“材料说明的实质问题”,A、B、D选项属于现象,所以C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解题首先抓住问题里的关键词“19世纪的欧洲”“实质”,“蒸汽机”,结合所学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进行思考解答。 本题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为背景,考查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点的识记以及理解能力。做关于“实质”的问题时要注意与“现象”的区分。 ‎ 2. ‎1877年,对西方持否定态度的刘锡鸿作为副使出使英国,抵达伦敦两个月后,他对英国政治评价道:“无闲官,无游民,无上下隔阂之情,无残暴不仁之政,无虚文相応(应)之事。”据此分析,刘锡鸿(  )‎ A. 仍然没有突破传统政治伦理和儒家价值观 B. 肯定了英国政体中体现的民主和法治精神 C. 主张对中国传统政治制度进行全面的批判 D. 从反对学习西方向支持学习西方制度转变 ‎【答案】A ‎【解析】A.从材料中的无闲官,残暴不仁之政可以看出,当时刘锡鸿仍然用中国封建社会的儒家仁政思想来衡量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仍然体现出,当时,刘锡鸿思想没有突破中国传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伦理观念和儒家思想的影响。仍然主张中国实行仁政。 B.从材料中看不出作者认识到西方的政治制度中出现了民主和法治精神。 C,材料只是对英国政治进行简单的评价,并没有主张对中国政治制度进行全面的批判。 D.从材料中看出刘鸿熙并不反对向西方学习。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人对西方民主政治的认识,要求学生结合洋务运动时期中体西用思想主要特征来分析材料。 洋务派思想冲破了封建思想体系的牢笼,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洋务思想。但是,洋务派的思想主张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由于洋务派是从地主阶级分化出来的政治派别,所以带有地主阶级的特性,向西方学习仅限于军事和管理等领域,对于政治制度的变革则概不涉及。并且其根本目的在于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对西方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则采取排斥的态度。随着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洋务派发起的变革运动也最终破产。 ‎ 3. 如表中变化发生的原因是(  ) ‎ 时段 流行话题 五四运动前 孔教、文学改革、国语统一、女子解放、贞操、礼教、教育改良、婚姻、父子、戏剧改良 五四运动后 平民、劳工、劳动、阶级 A. 传统文化的影响根深蒂固 B. 反封建的启蒙任务已完成 C. 无产阶级取得了政治权利 D.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答案】D ‎【解析】由“孔教、文学改革、国语统一、女子解放、贞操、礼教、教育改良、婚姻、父子、戏剧改良”到“平民、劳工、劳动、阶级”是由于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故D正确; 传统文化的影响根深蒂固、任务已完成、政治权利材料未体现,故ABC错误。 故选:D。 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打破了封建专制制度一统天下的沉闷气息,让思想冲破牢笼,民族精神获得极大振奋。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李大钊在“黑暗的中国“高举起马克思主义的火炬,率先在一片荒原上披荆斩棘地开出一条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道路,哺育了一大批杰出的共产主义者,加速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 1. 孙中山一辈子崇敬马克思,称他为社会主义的“圣人”,“集几千年人类思想的大成”,但是,始终不同意照搬马克思主义,而提倡:“今日师马克思之意则可,用马克思之法则不可。”“师马克思之意”指的是(  )‎ A. 提倡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 B. 积极推动社会主义革命 C. 主张人民民主主义 D. 节制资本发展民生 ‎【答案】D ‎【解析】“始终不同意照搬马克思主义”“今日师马克思之意则可,用马克思之法则不可”表明“师马克思之意”指的是节制资本发展民生,故D正确; 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具有浓烈的社会主义色彩。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民生主义,三民主义反映了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社会基本矛盾,概括了客观历史进程提出的三大斗争任务。 ‎ 2. ‎1929年7月,苏联《真理报》称,毛泽东和朱徳的红军“成为中国游击运动中出现的最为重要的现象,唯有这些远离城市的红军游击队仍旧显露着他的生命力”。由此可知(  )‎ A. 秋收起义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B. “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得到认可 C. 中国革命急需建立正规军队 D. 毛泽东开创了武装斗争先例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唯有这些远离城市的红军游击队仍旧显露着他的生命力”可以看出毛泽东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得到认可,故B项正确。 秋收起义是在1927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 C项是1927年国民大革命的教训,应排除。 D项是1927年,与题干时间不符,应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需要掌握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的成就。解题的关键是对“唯有这些远离城市的红军游击队仍旧显露着他的生命力”的分析理解,同时注意题干时间“1929年”。 本题考查对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的成就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 1.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说:“不搞争论,是我的一个发明。不争论,是为了争取时间干。一争论就复杂了,把时间都争掉了,什么也干不成。不争论,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农村改革是如此,城市改革也应如此。”该言论(  )‎ A. 肯定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就 B. 要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 否定了计划经济体制的作用 D. 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 ‎【答案】A ‎【解析】A.从材料可以看出,这是邓小平南巡谈话的内容,他肯定要在这之前的改革成就,为今后的改革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B.材料没有直接提出市场经济体制。 C.材料内容也没有否定计划经济的作用。 D.材料没有体现出社会主义的本质。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经济体制改革,要求学生结合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邓小平南巡谈话的背景特征和内容特点,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力。 ‎ 2. 时代精神凝结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建国后,从大庆精神到“两弹一星”精神到特区精神再到载人航天精神,其说明了(  )‎ A. 我国工业化建设成就 B. “双百”方针的执行情况 C. 改革开放的实践 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与成就 ‎【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新中国多领域的成就,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与成就,故D项正确。 A项说法过于单一,应排除。 B 项1956 年“双百”方针是发展文学艺术的方针,与本题四个精神无直接关联,应排除。 C项改革开放始于1978 年,与前两个精神无关,应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新中国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需要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与成就的史实。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与分析。 本题考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与成就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 3. ‎1955年,《人民日报》社论说:“不少的美术家为了强调人民生活中的光明和快乐,显然把生活简单地美化了,使生活过多地成为节日的天真的狂欢,而对于人民在争取美好生活过程中坚决斗争和克服困难的精神,却很少加以有力的表现。”这表明新中国成立初期(  )‎ A. 艺术家深入理解“双百”方针 B. 党强调文艺要宣扬社会建设精神 C. 科学和文学领域呈现繁荣景象 D. “左”倾错误严重摧残文艺发展 ‎【答案】B ‎【解析】A.双百方针的提出是1956年; B.材料中明确提出文艺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B正确; C.科学和文学领域呈现繁荣的景象是在1956年之后; D.左倾错误严重摧残文学艺术的发展是文革时期。 故选:B ‎。 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新中国文艺事业发展的过程特征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我国双百方针提出的过程。还要搞清楚文艺发展的过程特征。 ‎ 1. 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三个面向的实质是”(  )‎ A. 通过教育的发展提高国家和民族的竞争力 B. 教育的发展要适合本国国情 C. 教育发展需要加强国际交流 D. 教育发展需要超前性 ‎【答案】A ‎【解析】注意限定信息“实质”,依据题干“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结合所学可知,体现了对教育事业的重视,阐明了教育与现代化建设的关系,其实质是通过教育的发展提高国家和民族的竞争力,故A项正确。 BCD三项均不是“实质”,应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新中国的教育事业。需要掌握邓小平三个面向的实质。解题的关键是注意限定信息“实质”,对“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分析理解。 本题考查新中国的教育事业,考查对邓小平三个面向的实质的把握,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分析理解的能力。 ‎ 2. 有学者认为,“启蒙运动不仅对抽象推理和空想方案持批判态度,而且还为重新发现人性的隐秘方面一一欲望和情感,奠定基础。”这里所说的“发现人性的隐秘方面”所引发的社会思潮是(  )‎ A. 早期人文主义 B. 理性主义 C. 浪漫主义 D. 自由主义 ‎【答案】C ‎【解析】A、早期人文主义,产生时间交启蒙运动时间晚,排除; B、理性主义时启蒙运动所倡导的,排除; C、浪漫主义是知识分子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理性王国感到失望,浪漫主义文学侧重突出人的理性,深入挖掘人的感情世界,正确; D、自由主义的信息在材料中未涉及,排除; 故选:C。 材料中涉及到启蒙运动,结合课本知识可知,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历史背景是:知识分子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理性王国感到失望,浪漫主义文学侧重突出人的理性,深入挖掘人的感情世界。 本题考查对浪漫主义文学产生背景及特点知识点的掌握,考查对课本知识点的灵活运用能力。 ‎ 3. 马塞尔•杜尚在1919年创作完成《在蒙娜丽莎的脸上画上胡须》时曾说“如果我们永远把大师的作品压在自己头上,我们个人的精神就永远会受到‘高贵’的奴役。”这反映出(  )‎ A. 新古典主义强调理性 B. 浪漫主义重视感情 C. 现实主义批判社会 D. 现代主义突出自我 ‎【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如果我们永远把大师的作品压在自己头上,我们个人的精神就永远会受到‘高贵’的奴役”可以看出强调的是反传统,突出自我,这是现代主义的特点,故D项正确。 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故选:D ‎。 本题考查现代主义美术。需要掌握现代主义美术的特点。解题的关键是对“如果我们永远把大师的作品压在自己头上,我们个人的精神就永远会受到‘高贵’的奴役”的分析理解。 本题考查对现代主义美术特点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的能力。 ‎ 1. ‎《战舰波将金号》拍摄于1925年,是苏联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但在许多欧美资本主义国家,都被当局禁止上映,而在一些秘密放映会上,观众对它都表示热烈的赞许。禁映的结果,越发增加了各国电影资料馆收藏这部影片的愿望。当时除了卓别林的作品外,没有一部影片能赶得上这部影片的声誉。材料从本质上反映(  )‎ A. 电影有时受国家意识形态的影响 B. 西方电影技术落后于苏联 C. 电影是当时政治斗争的主要工具 D. 西方国家极力维护本国电影市场 ‎【答案】A ‎【解析】A.从材料中的很多欧美国家禁止放映苏联的电影可以看出,电影的发展还是受到国家意识形态的影响。 B.从材料明显可以看出这部苏联电影的水平比较高。 C.材料看不出电影是政治斗争的工具,只是说受到政治的影响。 D.当时西方国家禁止这部电影,不是为了维护本国的电影市场。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世界电影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世界电影发展的表现和20年代国际关系特征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世界电影发展的过程特征,还要搞清楚20年代苏联和资本主义世界关系的特征。 ‎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7.0分)‎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史学在明代有所发展,绝大部分的史书是正德以后的私人著述,并涌现了一批知名的史学家,如郑晓、王世贞等。官修的书籍,据《明代敕撰书考》统计,有 200多部,其中以明朝前期为多。私人著述无确切统计数字,仅以文集而言,著录于《千顷堂书目》者,达5000余人的别集。史书体裁相当完备如纪传、编年、纪事本末、杂记、志书、舆图、类书、丛书等,无所不有。在卷帙浩繁的各种著述中,有记一代者,有记一朝者,有记一事者,有记一地者,有记一官府机构及其职掌者,有记一人者,包含着社会经济、典章制度、政治事件、农民起义、民族关系、对外关系、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等各方面的史料。 材料二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前后,以救亡图存为特征的爱国主义史学思潮,通过对封建旧史学体系的批判继承和对西方新史学理论及方法的消化吸收,逐步摆脱了传统史学的模式而不断走向现代化,初步建立了中国资产阶级史学体系的研究方法,既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矛盾和时代要求,也为“五四运动前后近代史学的发展和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建立准备了条件。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房列曙、木华主编《中国文化史纲》‎ 根据材料一,概述明代史学发展的表现。‎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前后爱国主义史学思潮开展的因素及意义。‎ ‎【答案】【小题1】(1)第一小问,“史学在明代有所发展,绝大部分的史书是正德以后的私人著述,并涌现了一批知名的史学家,如郑晓、王世贞等。官修的书籍,据《明代敕撰书考》统计,有200多部,其中以明朝前期为多。私人著述无确切统计数字,仅以文集而言,著录于《千顷堂书目》者,达5000‎ 余人的别集。史书体裁相当完备如纪传、编年、纪事本末、杂记、志书、舆图、类书、丛书等,无所不有。在卷帙浩繁的各种著述中,有记一代者,有记一朝者,有记一事者,有记一地者,有记一官府机构及其职掌者,有记一人者,包含着社会经济、典章制度、政治事件、农民起义、民族关系、对外关系、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等各方面的史料”私人著述的增多;一批知名史学家的出现;史学著作数量众多;史书体裁比较完备;史书内容广泛和丰富。 (2)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解决民族危机的需要;传统史学不符合时代要求;西方新史学理论和方法论的影响;知识分子和史学家的推动。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推动了中国史学的现代化;初步建立了中国近代史学体系研究方法;为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建立作了奠基。 故答案为: (1)表现:私人著述的增多;一批知名史学家的出现;史学著作数量众多;史书体裁比较完备;史书内容广泛和丰富。 (2)因素:解决民族危机的需要;传统史学不符合时代要求;西方新史学理论和方法论的影响;知识分子和史学家的推动。 意义:推动了中国史学的现代化;初步建立了中国近代史学体系研究方法;为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建立作了奠基。‎ ‎【小题2】‎ ‎【解析】本题考查明代史学发展的表现、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前后爱国主义史学思潮开展的因素及意义,需结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五四运动来解答。 本题偏难,考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五四运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中期,清政府开始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然而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富强,他们不会让中国掌握真正的先进技术。洋务派聘请的一些洋匠更是利用中国官员不懂技术,进行敲诈勒索,谋取暴利,结果洋务运动步履维艰。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政府要“尽一切可能让共产党在经济上日子不好过”,对中国经济上封锁的政策。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对新中国的“封锁”、“禁运”步步升级。这给新中国经济的恢复造成了严重的困难。2018年4月16日晚,美国商务部以中国中兴通讯公司非法向伊朗和朝鲜出口为由,发布公告:美国政府在未来7年内禁止中兴通讯向美国企业购买敏感产品(电子技术或通讯元件),这些技术一旦被卡住脖子、断供,将给中兴公司带来巨大的影响与损失。 历史事件总能给我们启迪与警示,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答案】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要求学生根据材料中提取的有效信息得出启示,注意启示的表达方式是要怎么样或者应该怎么样。说明要结合中国近现代史有关内容,史论结合,言之成理即可。 启示:核心技术是大国重器,我们应自已掌握。 说明:19世纪中期,在内外交困的局面下,清政府开展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列强希望中国永远是他们的原料市场和商品市场,不会让中国走向真正的富强。没有核心技术支撑的洋务运动,加上当时腐败的清王朝,其结局早已注定。 面对新中国的成立,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采取政治上的孤立,经济上的“封锁”和“禁运”。虽然给我们的经济造成了困难,但自强不息的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战胜了困难,特别在科技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如“两弹一星”的研制及成功。 近年来,我国科技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总体来看仍然比较落后。在有关中兴通讯这场无硝烟的中美贸易战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目前存在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不强,核心技术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仍有差距。中国企业必须提高创新,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这样才能把企业真正的做强做大。 ‎ 总之,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我们只有自已掌握了核心技术和不断的创新能力,才能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路上不惧任何国际风浪。‎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洋务运动,解答的关键信息是“洋务派聘请的一些洋匠更是利用中国官员不懂技术,进行敲诈勒索,谋取暴利,结果洋务运动步履维艰”“这些技术一旦被卡住脖子、断供,将给中兴公司带来巨大的影响与损失。” 本题考查了中国近现代史,考查了洋务运动,考查了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