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卷·2018届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2017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卷·2018届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2017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第I卷 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计50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中国有孔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许多相通的地方。”这里“相通的地方”指的是 A.都强调个人的自由与权利平等 B.都代表没落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C.都重视道德和教育的重要作用 D.都是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2、 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下面属于儿童到成人的年龄称谓且按从小到大年龄称谓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束发②而立③垂髫④总角⑤期颐⑥弱冠⑦耄耋⑧不惑⑨花甲⑩豆蔻 A. ②⑦⑤⑧① B. ③④⑩①⑥ C. ①③⑤⑥⑩ D. ④⑥⑨⑩②‎ ‎3、 中国古代地名中的“阴”“阳”往往体现了该地与相邻山、水的关系。“阴”的方位是 A. 山之南、水之北 B. 山之南 、水之南 C. 山之北、水之北 D. 山之北、水之南 ‎4、 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说:“(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此处“天下一大变局”的本质内涵是 A. “公天下”到“家天下”的转变 B. 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转变 C. 分封制向郡县制的转变 D. 君主专制取代了宗法制 ‎5、 安史之乱后,刘宴对盐法进行了系统改革,“于出盐之乡置盐官,收盐户所煮之盐,转鬻于商人,任其所之。”盐商在盐司纳榷取盐后,在转卖过程中不再加税,对于各地所设的针对盐商的征取,“晏奏罢州县率税”。该盐法改革的目的是 A.盐业商运商销 B.减轻盐商税负 C.官商共利 D.盐铁官营 ‎6、 拉莫特·勒瓦耶在其著作《异教徒的德行》中写到:“‎ 人们可以说孔子和苏格拉底一样,运用他们在伦理方面的权威,使哲学回到人间。”以下能够充分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A.他们都强调道德的重要性 B.他们都追求个性的自由发展 C.他们都关注知识对人的改造 D.他们都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 ‎7、 智者学派指出:法律、正义只是人所约定的习俗。为了避免互相伤害,人们相互约定不伤害别人,这是政府创立的基础。正义的本质和起源在于人们实践了先前的约定。该观点被称之为“人类最早的社会契约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人们的约定是制定法律的基础 B. 智者学派重视法律和正义的作用 C. 社会契约论起源于智者学派 D. 遵循人性是法律制定的依据 ‎8、 苏格拉底从未留下任何文字,但他死后很快就被誉为许多哲学学派的世祖,甚至一些在学说上大相径庭的学派都宣称他们是苏格拉底的传人。这说明 A.苏格拉底的门生遍及希腊各地 B.人文主义泛滥需要以公权约束 C.人文精神成为希腊的官方意识 D.苏格拉底的思想得到广泛认同 ‎9、 “不管你写的是什么题材,你处理的是什么题材,你画出的画还可能是圣母玛利亚。但是你想到的,你看到的是现世,是此岸,是世俗,是人世间,理性从神性逐渐地回归到人性中。”材料所描述的现象开始于 A.智者运动 B.文艺复兴 C.启蒙运动 D.宗教改革 ‎10、意大利史学家布鲁尼(1369~1444)认为:历史是人自己的历史,人性和人的心理是历史发展的原因所在,必须排除上帝决定人类历史的观点。这反映了 ‎ A. 宗教改革在意大利取得突破 B. 神学丧失对历史研究的影响 ‎ C. 史学领域出现人文主义思潮 D. 文艺复兴在意大利进入高潮 ‎11、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任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该材料集中体现了马丁•路德的哪一主张 A. 教权高于人权 B. 教士是由教徒选举出来的公仆 C. 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当高于教权 D. 国家权力为神所授 ‎12、金观涛在《探索现代社会的起源》中指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是从不同方面刻画了同一过程。”“同一过程”是指 A.将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 B.摆脱教会对人性的束缚 C.宣扬俗权至上增进民族意识 D.全面批判封建意识形念 ‎13、18世纪的法国社会崇思鄙行,揭示事物原理的“自由艺术”广受尊崇,将原理付诸实用的“机械艺术”则隐晦无闻。而狄德罗主编的《百科全书》中,描述农业耕作、运河御水、造纸印刷、丝绸织造等各门技艺的精美图版有600幅。狄德罗在此体现出的思想是 A. 社会契约 B. 民主共和 C. 宽容博爱 D. 理性平等 ‎14、康德在《答复这个问题:“什么是启蒙运动?”》中说:“这一启蒙运动除了自由而外并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而且还确乎是一切可以称之为自由的东西之中最无害的东西,那就是在一切事情上都有公开运用白己理性的自由。”康德在此 A.推崇理性的思想解放运动 B.强调了自由就是天赋人权 C.指出了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D.批判了以人为中心的思想 ‎15、有人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只是刚刚撕开了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 启蒙运动在进一步撕裂套在人类身上“笼子”的同时,把统治者关进了“笼子”。据此可知,启蒙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主要体现在 A. 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B. 批判宗教神学 C. 提出民主制度的构想 D. 促进思想解放 ‎16、唐至北宋,全国的学术中心在洛阳,南宋时则转移至福建。出现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A. 中原地区政局动荡 B. 全国经济中心南移 C. 南方政治势力崛起 D. 理学大师们的影响 ‎17、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这一变化的出现是由于 A.儒学正统地位不断受佛道冲击 B.为了发展和完善儒家思想的需要 C.唐朝中外思想文化的广泛交流 D.统治者要加强对思想文化的控制 ‎18、战国时期除道、儒、墨、法四大学派之外,还有一些有影响的学派。其中主要有讨论合纵、连横的纵横家,提倡重农政策和探究农业技术的农家,研究军事理论的兵家,以及综合各派学说的杂家等。这表明当时 A.社会分化加剧           B.礼崩乐坏统治失序 C.民本思想盛行           D.诸子学说注重实用 ‎19、英国学者罗素在评价古希腊某一学派时说道:“不相信有客观的真理,就使得大多数人在实际的目的方面成为自己究竟应该相信什么的独裁者。”这表明该学派学说 A. 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B. 开始实事求是地说明事物的原因和本质 C. 以培养兼顾公私利益的好公民为己任 D.与希腊城邦民主政治的高度发展相适应 ‎20、康德在《什么是启蒙运动》中说道:“这一启蒙运动除了自由而外并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而且还确乎是一切可以称之为自由的东西之中最无害的东西,那就是在一切事情上都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这表明康德认为 A. 启蒙运动的核心是理性 B. 启蒙运动的核心是自由 C. 启蒙运动就是要实现自由和理性 D. 言论自由是实现启蒙的重要条件 ‎21、新文化运动时期,白话文作家都热衷于用现代精神对传统的人物形象重新解读,如鲁迅在白话小说《理水》里将大禹的形象从刻板的儒家圣人变为一个为民众艰苦奋斗而最终为陈腐的官僚集团同化的悲剧人物,《采薇》中把儒家经典中的义士伯夷叔齐塑造成在媚俗的社会里被剥夺了尊严的可怜人。这种经典重构的意义是 A.通过对经典的重构,传播现代精神 B.对儒家圣人形象进行改造,以起到“打倒孔家店”的作用 C.借助古代经典的影响力来宣传民主与科学 D.揭露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 ‎22、1539年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颁布诏令,规定婴儿出生时必须向官方登记,法院各类文书必须以法文书写,舍弃之前罗马教廷在欧洲推广的正统文字拉丁文。法国国王采取这种做法的主要原因应是 A.抗击英国对法国的渗透和操纵 B.强化法国的中央集权君主专制 C.推动世俗化的民族国家的发展 D.响应加尔文领导的新教运动 ‎23、中国古代医术,亦称“仁术”, 医学家在行医过程中也常以“仁”的道德标准作为行医准则,如唐朝的孙思邈提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医术 ‎ A.重在教化病人的心理 B.浸润了儒家文化的价值观 ‎ C. 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 D.受到封建伦理道德的约束 ‎24、毛泽东曾批评“用比较轻便的流动游击方式去扩大政治影响……‎ 然后来一个全国暴动,那时把红军的力量加上去,就成为全国形势的大革命”的观点,他认为必须要有“政权建设”才能推动全国革命的波浪式前进。这反映了毛泽东 A. 主张以暴力革命形式夺取政权 B. 反对全国革命暴动 C. 反对流动式游击战争 D. 受到俄国革命的影响 ‎25、美国著名学者施拉姆在《毛泽东》一书中把毛泽东的政治思想划分为下表中的四个阶段。下列相关表述符合史实的是 时期 阶段 关键词 重大事件 五四运动以前 探索时期 民族主义或爱国主义 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至大革命时期 形成时期 马克思主义者 国民革命运动 大革命失败至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成熟时期 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和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至1976年 曲折时期 无产阶级文化 文化大革命 A. 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毛泽东是一个激进的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者 B. 国民革命运动时期,毛泽东开始转变为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C.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验证了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正确性 D. 文化大革命是无产阶级在文化领域的大革命 第II卷 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26小题10分,27小题20分,28小题20分。‎ ‎26、【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刚被赐进士出身的康有为,痛斥科举使国人闭塞愚盲。过去闭关自守,愚弄国之百姓,尚可天下太平;如今海道大开,万国交通,竞逐富强,生死存亡之时,再以科举闭塞民智、窒息人才,亡国灭种,则指日可待。科举积陋已久,变科举、倡新学、开民智、求人才,在当时已有共识。庚子之乱后,清廷变法新政,封疆大吏张之洞等要求变通科举。终于到光绪三十一年,由直隶总督袁世凯主稿,请立废科举。待最后一根稻草压断了骆驼的脊背后,皇上只得诏谕:“自丙午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 ‎ ‎1905年废除科举,科场改做学堂,各地新学堂数以每年一万所左右的速度增加。到辛亥革命前,全国已有六万多所新式学堂,学生数将近两百万。新学堂培养了现代中国知识分子,他们接受启蒙思想,崇尚科学民主,掌握了现代知识与思维方法。新式文人学习各种现代科学知识与技术,接受科学进步、民主自由新思想。这些思想无不冲击着传统儒家的观念与价值。但科举制度废除后,传统文人感到无所适从,废除科举与传统文人的失落,使儒家主体的传统文化失去其制度与个人的保证,最终导致传统文化的危机。 ‎ ‎——摘编自周宁 《蓦然回首:废除科举百年祭》 ‎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废除科举制度的原因。(5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清末废除科举制度进行评价。(5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约瑟认为:宋代理学本质上是科学性的,伴随而来的是纯粹科学和应用科学本身的各种活动的史无前例的繁盛。‎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费正清认为:“朱熹殁后,他的理学思想逐渐成为一种僵化的正统思想……宋代以后中国文化发展滞缓,使得中国在19世纪时积弱不振。”‎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二 近代中国不同时期对科学技术的认识 时期 代表人物 对科学技术的认识 鸦片战争时期 魏源 学习西方制造战舰、火械等先进技术,改进军队武器装备。‎ 洋务运动时期 李鸿章 中国技不如人,学西洋“为民生日用,军器制作之源”的“格致、测算、舆图、火轮、机器、兵法、炮法、化学、电学等”。‎ 新文化运动时期 陈独秀 ‎“科学之功用,非仅在富国强兵及物质上幸福之增进而已”,应求真致用并重,要用科学的态度、精神、思想和方法去对待一切传统观念和社会问题,以至于人生。‎ 材料三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科技实力大为增强。在航天科学领域,由我国自主研发的“神舟”系列航天飞船的成功发射……“嫦娥”一号成功探月之旅则标志着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在信息技术领域,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在生物科学领域,解决了亿万人吃饭问题的杂交水稻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1)根据材料一提炼关于理学和古代科学技术关系的两种看法,结合知识,就其中一种看法加以论证。(6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时期对科学技术的看法较前两个时期有何显著不同?分析产生上述变化的原因。(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新时期“我国科技实力大为增强”的原因。(3分)‎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宋元时期、近代前期和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特色。(3分)‎ ‎28、(20分)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传统家训是家风的重要组成部分……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唐人刘禹锡在《名子说》中说:“夫忠孝之于人,如食与衣,不可斯须离也,岂候余易哉”。‎ 宋代学者倪思在《经锄堂杂志》中说:“富家有富家计,贫家有贫家计,量入为出,则不至乏用矣。”‎ 明人姚舜牧在《药言》中说“士、农、工、商各居一艺,士为贵,农次之,工商又次之。”清人张英《恒产琐言》有:“人家富贵两字,暂时之荣宠耳。所恃以长子孙者,毕竟是耕与读两字。”‎ ‎——摘编自徐少锦《中国家训史》‎ 材料二 晚清家训已经出现革新思想的变化,如左宗棠在给儿子孝威的信中说:“近来时事日坏,都由人才不佳。人才日少,由于专心做时下科名之学者多,留心本原之学者少……试看近时人才,有一从八股出身者否?八股愈做得入格,人才愈见庸下。”李鸿章在《示文儿》一信中说:“年来国事日非……受人凌辱之原因,莫外乎不谙世事,默守陈法,藏身于文字之间,而卑视工商。岂知世界文明,工商业较重于文字,窥各国之强盛,无独不然。”张之洞在《与子书》中说:“方今国事扰攘,外寇纷来,边境累失,腹地亦危。振兴之道,第一即在治国,治国之道不一,而练兵实为首端……因送汝东渡。当今既入此,应努力上进,尽得其奥,务必养成一军人资格。勿忘!勿忘!”梁启超给梁思成(建筑大师)的家信中说:“我替你们打算,到英国后折往瑞典、挪威一行,因北欧市容极严整有新意,必须一往……回头折入瑞士看些天然美,再入意大利,把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彻底研究了解。”‎ ‎——摘编自朱明勋《中国传统家训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家训内容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1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近代家训内容的变化。(8分)‎ 参考答案 ‎1——5 CBDBC 6——10 ADDBC 11——15 CBDAC ‎ ‎16——20 DAADD 21——25 AABCA ‎26、(1)原因:甲午战后,民族危机严重;(2分)科举制度落后、闭塞,不能选拨出适应近代化社会需要的人才;(2分)清末新政的推动;(1分)袁世凯等人的努力。(1分) ‎ ‎(2)评价:积极方面:建立了新式学堂,培养了许多适应近代化需要的新式人才,有力推动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3分)传播了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冲击了儒家传统观念,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3分)消极方面:造成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心理失落和不安;导致清末民初中国社会政治的一度不稳;传统文化一度遭到冲击。(3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27、(1)看法一:理学对宋代科技具有促进作用。‎ 论证:认为理比气更根本;仁者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升华抽象思辨,主张格物致知,理性分析自然。‎ 看法二:理学后来阻碍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 论证:理学成为维护专制主义政治的经典;压抑人的自然欲求;知识分子埋首经书,脱离社会实际。(提炼看法,2分,论证4分)‎ ‎(2)不同:鸦片战争到洋务运动时期,主要强调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和自然科学知识,仍停留在器物层面;认为科学技术是实现富国强兵的手段。(2分)新文化运动时期,从技术层面深入到文化(思想观念)层面;强调以科学的态度、精神、思想和方法启迪民众,思考人生,改造社会。(2分,答案应比较对科学的“内涵”及“功用”的认识。只答出“前者重视科学的实用功能,后者强调科学的社会功能”只给2分)‎ 原因:甲午战败,认识到制度的落后和“师夷长技”的局限,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推行政治改良;辛亥革命后建立了民国,但民主政体有名无实;旧思想文化阻碍着民主政治的真正实现;需要弘扬科学思想批判愚昧、迷信,促进思想解放。(每点2分,任答2点,4分)‎ ‎(3)原因:改革开放的实行;综合国力的增强;党和政府对科技的重视(如提出科教兴国战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行。(3分)‎ ‎(4)特色:宋元时期,文明传承与自主创新;近代前期,引进西学与模仿探索;现代中国,自主创新与开放交流。(3分)‎ ‎28、(1)特点:注重自身道德修养;突出灌输忠孝观念(或树立社会责任感);强调治家理财;重视耕读立业传家。(4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影响:有利于提高家庭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有利于形成符合儒家道德规范的家风,维护家族团结;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和社会的稳定;有利于儒家思想的传承发展;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8分,答出其中四点即可)‎ ‎(2)述:(变化)强调经世致用;重视工商业发展;注重培养世界视野。(4分)‎ 评:近代家训为中国传统家训教化带来一股“新风”;爱国救亡意识的感召、近代经济的发展、西学的传播、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的影响都使家训增加了新的符合时代精神的内容;家训内容的变化体现了当时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寻求强国御辱之道,挽救民族危机的愿望,顺应了历史潮流,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进步。(9分,从背景、内容、影响等方面均可展开评论,言之成理即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