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北京市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政治】北京市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北京市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 期中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相对于奴隶制和封建制剥削,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是 A. 资本家在商品市场上购买工人劳动力 B. 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 C. 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当作资本 D. 资本家无偿占有了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 ‎【答案】D ‎【解析】‎ ‎【详解】A:资本家在商品市场上购买工人的劳动力不是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所在,排除A。‎ BC:这两项均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迅速发展所必须的基本条件,B、C与题意不符,排除。‎ D:资本主义剥削工人的秘密,是在“公平交易”的掩盖下,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D选项正确。‎ 故本题选D。‎ ‎2.下面是某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时,其中一个矿工的儿子和他母亲的对话:“天这样冷,我们为什么不生火炉呢?”“因为我们没有煤。你父亲失业了,没钱买煤。”“父亲为什么失业呢?”“因为煤太多了。”这段对话说明 ‎①资本主义国家工人购买力相对缩小,日益贫穷 ‎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 ‎③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④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①③:材料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物价飞涨,资本主义国家工人购买力相对缩小,日益贫穷,资本主义的生产相对与工人来说,严重过剩,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①③正确。‎ ‎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而不是绝对过剩,②错误。‎ ‎④:材料的主旨不是强调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④排除。‎ 故本题选B。‎ ‎【点睛】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发生以生产过剩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危机。生产过剩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 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是: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3.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度是一种巨大的历史进步,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这主要表现在 ‎①与封建制度相比较,它更能促进科学技术转变为生产力 ‎②资产阶级支配和控制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和运行 ‎③与封建社会相比,资本主义社会显示出了巨大的历史进步性 ‎④它不仅是一场政治革命,也是一场思想革命,实现了人类文明的再跨越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度的历史进步性。①④: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促进了人类思想上的巨大解放,使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说明资本主义制度与封建制度相比较,它更能促进科学技术转变为生产力,也说明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度不仅是一场政治革命,也是一场思想革命,实现了人类文明的再跨越,①④正确。‎ ‎②:资产阶级支配和控制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和运行,这并未阐释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度的历史进步性,②不符合题意。‎ ‎③:与封建社会相比,资本主义社会显示出了巨大的历史进步性,与题干语义重复,③排除。‎ 故本题选B。‎ ‎【点睛】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标志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开始,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完成,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促进了人类思想上的巨大解放,使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4.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是 ‎① 空想社会主义的形成 ‎ ‎② 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③ 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 ‎ ‎④ 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思想来源,符合题意。①入选。‎ ‎②: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符合题意。②入选。‎ ‎③④:《共产党宣言》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证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故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以及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均不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③④选项排除。‎ 故本题选A。‎ ‎5.“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这段话最适合用于评价 A. 空想社会主义和人人平等原则 B. 德国古典哲学和唯心主义 C. 英国古典经济学和劳动价值论 D.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D: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它们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D正确。‎ A: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但不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A错误。‎ B:德国古典哲学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但不是理论基石,科学社会主义不是唯心主义,B错误。‎ C:英国古典经济学和劳动价值论,不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C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点睛】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空想社会主义作为社会主义思想的源头,虽然这些空想社会主义无法实现,但是却为“马克思主义”思考资本主义弊端提供了思想来源,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一个历史前提。‎ ‎6.习近平指出,《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它 ‎①第一次全面阐释了科学社会主义原理 ‎②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性质、特点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 ‎③是一部科学地洞见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经典著作 ‎④以法律条文的形式提出了人人平等、生产资料公有制等未来社会的基本原则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共产党宣言》的内容。①②③《共产党宣言》第一次全面阐释了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是一部科学地洞见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经典著作,①②③正确。‎ ‎④:《共产党宣言》不是法律,而是一部著作,不是以法律条文的形式提出了人人平等、生产资料公有制等未来社会的基本原则,④排除。‎ 故本题选A。‎ ‎【点睛】《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①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②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③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教训,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然性。④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激励着无产阶级领导人民群众为实现之而奋斗。‎ ‎7.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步骤。其中,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主要体现在 ‎①领导阶级不同 ‎ ‎②革命前途不同 ‎ ‎③所属世界革命范畴不同  ‎ ‎④依靠对象不同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③: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发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主要体现在领导阶级不同、 革命前途不同、所属世界革命范畴不同,①②③正确。‎ ‎④:选项④体现不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不选。‎ 故本题选A。‎ ‎【点睛】新民主主义革命 ‎(1)开始的标志: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标志着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 ‎(3)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作用: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逐步探索出一条先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实行武装制据,然后由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经过28年浴血奋战和顽强奋斗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经历了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这四个阶段后,终于在1949年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4)性质: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 ‎(5)中国革命两步走 ‎①这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②两个步骤:‎ 第一步,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社会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 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社会主义的社会。‎ 关系: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只有完成前一个革命才能完成后一个革命,这两个革命阶段必须互相衔接。‎ ‎(6)理论成果和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 ‎8.“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近代中国没有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是因为 ‎①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②帝国主义为了维护其在华特权,不允许中国通过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 ‎③封建势力同帝国主义相勾结,严重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④辛亥革命后,中国只尝试了总统制一种形式,没有触及其它政体形式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①②③: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原因在于三个“不允许”,当时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帝国主义为了维护其在华特权,不允许中国通过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封建势力同帝国主义相勾结,严重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①②③符合题意。‎ ‎④:辛亥革命后,中国尝试总统制一种形式,也有过帝制复辟,④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资本主义在中国走不通的原因:(1)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目的是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决不允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成为其竞争对手。(2)中国的封建势力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一方面,中国的封建势力有两千多年的统治经验,并同帝国主义相勾结,力量异常强大,严重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农民阶级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和剥削,具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它们是民族民主革命的主力军。但是,农民阶级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而是落后的小生产者,这就决定了它们的自私性、狭隘性、分散性和保守性,因此,没有先进阶级领导的单纯的农民战争,是不可能完成中国近代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的。(3)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不能担当起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的重任。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十分弱小,并且与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的特点,不能承担起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使命。‎ ‎9.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标志是 A. 人民公社化运动 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C. 新政协的召开 D.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的标志。D:1956年,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D正确。‎ A:全国第一个人民公社成立于‎1958年7月1日,A不符合题意。‎ B: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B不符合题意。‎ C:新政协的召开是在1949年6月,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是在1956年底,C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点睛】社会主义改造胜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1956年,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亿万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做出的决定性选择。‎ 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顺利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10.社会主义制度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向世界宣告了一种新的社会制度。过去革命的目的是一种剥削制度代替另一种剥削制度,而现在要消灭剥削制度,解放生产力,实现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社会主义制度的诞生 ‎①是以巴黎公社建立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为标志的 ‎②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为标志 ‎③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 ‎④敲响了资本主义的丧钟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制度的诞生。①②③:社会主义制度的诞生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为标志,同时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①错误,②③正确。‎ ‎④: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敲响了资本主义的丧钟,④错误。‎ 故本题选B。‎ ‎11.党的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B. 生产不断扩大与需求相对不足之间的矛盾 C.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D. 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A: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A错误。‎ B:生产不断扩大与需求相对不足之间的矛盾,这属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B排除。‎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C错误。‎ D: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D正确。‎ 故本题选D。‎ ‎【点睛】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最重要的贡献是对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了规定,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党的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因此,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12.恩格斯指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推动改革,有利于 ‎①发展生产力 ②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③巩固计划经济体制 ④一切向国外学习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③‎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改革。①:社会主义改革是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生产力的发展,①正确。‎ ‎②:社会主义改革要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②正确。‎ ‎③:社会主义改革不是巩固计划经济体制,而是要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③错误。‎ ‎④:一切向国外学习,说法明显错误,④排除。‎ 故本题选A。‎ ‎13.关于“改革开放”,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 改革开放就是改变生产力 B. 改革开放源于一系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 C. 改革开放可以一步到位 D. 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改革开放。A:改革开放是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生产力的发展,A错误。‎ B:一系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源于改革开放,B错误。‎ C:改革开放可以有计划,分阶段进行,而不是一步到位,C错误。‎ D:改革开放的实践及成果证明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D正确。‎ 故本题选D。‎ ‎14.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2016年我国农村改革再度迎来重大制度创新。现阶段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顺应农民保留土地承包权、流转土地经营权意愿,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实行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并行。这表明 ‎①土地流转制度是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否定 ‎②改革开放成功与否取决于制度创新 ‎③土地流转制度顺应时代发展要求 ‎④人民是推动改革的真正力量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农村土地三权分置。①:土地流转制度不是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否定,而是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创新,①错误。‎ ‎②:改革开放成功与否取决于人民的伟大实践,而不取决于制度创新,②错误。‎ ‎③: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2016年我国农村改革再度迎来重大制度创新,实行土地流转,这说明土地流转制度顺应时代发展要求,③符合题意。‎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中国农民的首创,在农村进行土地流转也是农村的改革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说明了人民是推动改革的真正力量,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15.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近3000名人大代表通过表决,高票通过《外商投资法》,这是中国第一部外商投资领域统一的基础性法律。这部法律对外商投资的准入、促进、管理等方面做出了统一的规定。新法施行后,改革开放初期制定的“外资三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外资企业法》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将正式退出历史舞台。《外商投资法》的颁布 ‎①有利于拓展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领域 ‎②是依法推动改革开放的体现 ‎③说明“外资三法”不能保护外商的投资利益 ‎④有利于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改革开放的进程。①:《外商投资法》是中国第一部外商投资领域统一的基础性法律。这部法律对外商投资的准入、促进、管理等方面做出了统一的规定,这说明《外商投资法》不是针对中国企业的,①排除。‎ ‎②④:《外商投资法》是中国第一部外商投资领域统一的基础性法律,对外商投资准入、促进、管理等方面做出统一的规定,随着新法的实施,改革开放初期制定的“外资三法”正式退出历史舞台,这说明《外商投资法》的通过将有助于推动改革开放,将有利于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②④符合题意。‎ ‎③:“外资三法”不能保护外商的投资利益,说法明显错误,③排除。‎ 故本题选C。‎ ‎16.习近平指出:“中国近代以来的全部历史告诉我们,中国的事情必须按照中国的特点、中国的实际来办,这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正确之道。”下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理解正确的是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同时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是邓小平理论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人民在自己的奋斗实践中创造出来的 ‎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关键在于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中国的事情必须按照中国的特点、中国的实际来办,说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同时还需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①正确。‎ ‎②:该观点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同于邓小平理论是错误的,②排除。‎ ‎③:中国近代以来的全部历史告诉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人民在自己的奋斗实践中创造出来的,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我们的制度必将越来越成熟,优越性会进一步显现,道路会越走越宽广。③选项表述正确。‎ ‎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地位,④错误。‎ 故本题选B。‎ ‎1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果包括 ‎①马克思主义 ‎②斯大林模式 ‎③毛泽东思想 ‎④邓小平理论 ‎⑤"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⑥科学发展观 ‎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A. ①②③④⑤⑥⑦ B. ①③④⑤⑥⑦ C. ③④⑤⑥⑦ D. ④⑤⑥⑦‎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①:马克思主义,这是德国人创立的,①不符合题意。‎ ‎②:斯大林模式,这是苏联人创立的,②不符合题意。‎ ‎③:毛泽东思想,这是改革开放以前形成的,彼时中国尚未开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③不符合题意。‎ ‎④⑤⑥⑦: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些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④⑤⑥⑦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点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果首先是中国人创立的,其次是中国人在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形成和完善的。本题把握好国籍与时间,很容易选出。‎ ‎18.改革开放以来,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我国发展新的历史定位是 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B. 实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 C.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 D. 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我国发展新的历史定位。A: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A正确。‎ BCD:三项均不是对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准确定位,BCD排除。‎ 故本题选A。‎ ‎【点睛】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这和我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分不开的,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19.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下列说法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①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 ‎②这个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 ‎③这个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同步富裕的时代 ‎④这个新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 ‎⑤这个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⑤ C. ①②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内涵。①②④⑤:这个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①②④⑤正确。‎ ‎③:这个新时代,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而不是同步富裕的时代,③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这是一个怎样的新时代?有什么丰富的内涵?这个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20.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实现平衡充分的发展 ‎①是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②能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③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④是推进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改革的根本举措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实现平衡充分的发展并不是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①不选;实现平衡充分的发展能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②③正确;实现平衡充分的发展是推进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改革的目的之一,并不是推进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改革的根本举措,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C。‎ ‎21.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转化,为此,用大力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更好地满足人民更高层次的需要,更好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这启示我们 A. 社会主要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和完善加以解决 B. 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取决于物质资料的生产 C. 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发端于中国共产党对我国历史方位的认识发生变化 D. 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将触发生产关系性质的改变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当前社会主要矛盾。A:社会主要矛盾可以通过改革即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和完善加以解决,A正确。‎ B: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既需要物质资料的生产,也需要精神产品的生产,并不是取决于物质资料的生产,B错误。‎ C:中国共产党对我国历史方位的认识发生变化属于认识领域的变化,不能起决定作用,因此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不能发端于中国共产党对我国历史方位的认识发生变化,C错误。‎ D: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不会触发生产关系性质的改变,我国的生产关系仍然是社会主义的关系,D错误。‎ 故本题选A。‎ ‎22.党的十九大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做出“两个没有变”的重大判断,具体是指 ‎①我国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②我国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没有变 ‎③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④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当前主要矛盾。①: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①错误。‎ ‎②:我国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没有变,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②排除。‎ ‎③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③④正确。‎ 故本题选D。‎ ‎【点睛】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基本特征是什么?这对我们有什么基本要求?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我们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 ‎2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 A. 伟大斗争 B. 伟大工程 C. 伟大事业 D. 伟大梦想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结合十九大报告原文和课本知识的内容即可作答,十九大报告指出: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详解】十九大报告指出:十九大报告指出: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进伟大工程,要结合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来进行,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由此可见,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点睛】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这个伟大工程就是我们党正在深入推进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我们党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必须始终过硬。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坚定党性原则,勇于直面问题,敢于刮骨疗毒,消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 ‎24.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也是当代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汇聚了每一个中华儿女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实现中国梦 ‎①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②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③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不符 ‎④需要我们凝心聚力、坚韧不拔、锲而不舍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中国梦的本质、基本内涵及特点。①: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因此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①正确。‎ ‎②④:从中国梦与个人梦的关系看,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梦,需要我们凝心聚力、坚韧不拔、锲而不舍,②④正确。‎ ‎③: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不符”说法明显错误,③排除。‎ 故本题选B。‎ ‎【点睛】1.中国梦的本质和基本内涵。本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基本内涵:中国梦是国家富强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在此基础上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国梦是民族振兴梦——要是中华民族更加坚强有力的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中国梦是人民幸福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基本内涵之间的关系:国家富强是中国梦的实现基础,民族振兴是中国梦的核心内容,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奋斗目标,国家富强与民族振兴最终落脚点都是人民的幸福。只有人民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民族才会振兴,国家才能真正强大。‎ ‎2.党和国家提出中国梦的特点。中国梦最大的特点就是把国家的追求、民族的向往、人民的期盼融为一体,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表达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景,已成为激荡在近十四亿人心中的高昂旋律,成为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大同心圆。①从中国梦与人民的关系看,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要依靠人民实现,为人民造福。②从中国梦与个人梦的关系看,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梦。③从中国梦与世界梦的关系看,中国梦是中国人民追求幸福的梦,也同世界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 ‎25.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 )。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 )。‎ A. 社会主义现代化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B.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C. 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国人民生活富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 D. 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具有现代经济体系的强国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两个阶段”战略安排。A:第一阶段,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A正确。‎ B:第一阶段,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不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B错误。‎ CD: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第二阶段的奋斗目标,第二阶段,要建成的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是中国人民生活富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也不是高质量发展的具有现代经济体系的强国,CD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两个阶段”战略安排:第一阶段,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那时,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人民生活更为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第二个阶段,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到那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6.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回答了____这个重大时代课题 A. 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B.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特色社会主义 C.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D. 新形势下怎么认识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答案】B ‎【解析】‎ ‎【详解】B: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B符合题意。‎ ACD:三个选项均与题干不符,ACD排除。‎ 故本题选B。‎ ‎27.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在“八个明确”中,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 A. “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B.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C.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D. 坚持人民利益为根本出发点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八个明确”。C:在“八个明确”中,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C正确。‎ ABD:三项均不是在“八个明确”中,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ABD排除。‎ 故本题选C。‎ ‎【点睛】“八个明确”: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的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28.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①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②它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③它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它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①②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①②④正确。‎ ‎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但它不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③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国理政、管党治党的新境界,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29.《中国共产党章程》指出:“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我国的强国之路 ‎②社会主义实践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 ‎③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将《中国共产党章程》的内容作为设题点,考查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坚持的基本思想的理解和认知,既有对时政的考查,也有对理解我国基本路线方针的考查。‎ ‎【详解】①:坚持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因此①错误。‎ ‎②: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社会主义的实践也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因此②正确。‎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及经十九大修正后的《党章》均列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③说法错误。‎ ‎④: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的指导思想,④说法正确。‎ 故本题选B。‎ ‎【点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八个“明确”清晰阐明。用十四项基本方略进行具体谋划,吸引着想要透过中国找寻未来方向的世界目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新时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 ‎30.“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这是对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 A. 增强综合国力 B. 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 C.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D. 使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发展的根本目的。D: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使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D正确。‎ ABC:三项均不是我国发展的根本目的,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本题选D。‎ 二、论述题。(共3题,共40分)‎ ‎31.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这样描写工业革命时代的英国:“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 ‎(1)材料中“最好的时代”指的是什么时期?为什么作家感觉到“希望”和“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 ‎(2)结合教材知识,请你说明为什么狄更斯说“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一无所有”,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案】(1)是什么:资本主义社会 为什么: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完成,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 ‎(2)为什么: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生产过剩为特征的经济危机。‎ 根本原因:生产过剩即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的过剩。‎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工业革命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对工业革命时代英国的描写为材料,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再现能力,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描述阐释事物、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第(1)问,本题要求考生回答材料中“最好的时代”指的是什么时期?为什么作家感觉到“希望”和“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试题分为两步,第一步,回答“是什么?”,根据材料信息“工业革命”考生可联想到“最好的时代”指的是资本主义社会;第二步,回答“为什么?”根据材料中“希望之春”、“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考生应联想到工业革命给资本主义社会带来的积极变化的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完成,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 第(2)问,本题要求考生为结合教材知识,说明为什么狄更斯说“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一无所有”,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试题分为两步,第一步,回答“为什么?”,根据材料信息“最坏的时代”、“失望之冬”,考生可联想到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经济危机,因此可以答出: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生产过剩为特征的经济危机;第二步,回答“根本原因?”,考生根据第一步的回答,联想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的相关知识回答:生产过剩即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的过剩。‎ ‎【点睛】本题属于分析说明题,考生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联想教材相关知识要点作为解题的知识角度,考生要对教材的基础知识系,才能很好解题。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发生以生产过剩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危机。生产过剩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是: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 大批生产企业、商店、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信用关系被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是: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当矛盾尖锐化时,社会生产结构会严重失调,一方面社会生产大规模增长,另一方面工人阶级因资本家的剥削日益贫困化,从而造成社会生产严重过剩。经济危机难以治愈,根本原因在于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试题难度中等。‎ ‎32.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在社会生产方面,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快速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我国长期存在的短缺经济和供给不足状况已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在社会需求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的特点,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长。‎ 结合材料,说明新时代我国的主要矛盾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试举例子说明之。‎ ‎【答案】是什么: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 举例:生活:由茅草房换成商品房,由缺吃少穿变得衣食无忧;社会环境:交通便利了,环境变美了,等等。‎ ‎【解析】‎ ‎【分析】‎ 本题以社会生产、社会需求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改革开放以来生产和需求方面的变化为材料,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知识,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再现能力,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的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说明新时代我国的主要矛盾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试举例子说明之。知识的考查具体而明确,属于微观考查。考生可先回顾新时代我国的主要矛盾的相关知识,然后根据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结合材料分析作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接着举例说明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可从个人生活、社会环境等方面举例说明。‎ ‎【点睛】本题第一步,属于简答题,考生根据自己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作答即可。第二步,属于列举题,考生围绕主题,把握要求,多角度思考作答,可从家庭生活的变化、交通环境的改善、生态环境的优化等方面回答。‎ ‎33.材料一:‎ ‎(注: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速,在全球超过10万亿美元的经济体中,排名第一;在全球所有的经济体中,排名也是名列前茅。)‎ 材料二: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快速崛起,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均衡。同时,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世界经济增长乏力,贸易保护主义、孤立主义、民粹主义等思潮不断抬头,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 材料三:十九大报告指出,当前,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前景十分光明,挑战也十分严峻。‎ 阅读上述材料,围绕“新的机遇和挑战”这一主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关知识,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 要求:观点鲜明;可以全面论述,也可以就某一点深入分析;知识运用准确、贴切;论述合乎逻辑,条理清晰 ‎【答案】示例:论题:新机遇 新挑战 正文:1.中国经济状况。考生可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说明中国发展的坚实基础。‎ ‎2.当今国际形势。考生可从阻碍中国发展的不利因素、对中国发展的有利因素。‎ ‎3.中国的发展前景展望。考生可从两个阶段的战略安排展望中国发展的美好蓝图,从中国梦方面阐释中国人民未来的美好生活愿景。‎ ‎(注:考生也可发散思维,多角度论证阐述。)‎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中国经济、世界形势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中国经济的成就、世界形势的复杂变化为材料,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角度设置两个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再现能力,考查考生图文转化能力,考查考生探究论证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考生阅读上述材料,围绕“新的机遇和挑战”这一主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关知识,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试题具有开放性,没有固定答案。试题考查考生论述问题的能力。考生先概述图片信息,研读材料,说明情况,然后拟定论题,确定分论点,提供事例,进行事理说明。‎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