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6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河南省南阳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文)试题(解析版)
2017-2018学年河南省南阳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文)试题 一、单选题 1.复数=( ) A. B. C. D. 【答案】D 【解析】分析:利用复数的除法公式进行求解. 详解:. 点睛:本题考查复数的发出法则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 2.年劳动生产率(千元)和工人工资(元)之间的回归方程为,这意味着年劳动生产率每年提高1千元时,工人工资平均( ) A. 增加80元 B. 减少80元 C. 增加70元 D. 减少70元 【答案】C 【解析】分析:利用回归直线的系数的实际意义进行判定. 详解:由回归方程,得: 年劳动生产率每年提高1千元时, 工人工资平均增加70元. 点睛:本题考查变量的回归直线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有一段“三段论”推理是这样的: 对于可导函数,如果,那么是函数的极值点,因为函数在处的导数值,所以是函数的极值点. 以上推理中( ) A. 大前提错误 B. 小前提错误 C. 推理形式错误 D. 结论正确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导数为0的点不一定是极值点,而极值点的导数一定为0.所以本题是大前提错误。 【考点】1.演绎推理;2.利用导数求函数的极值。 4.如图是根据变量,的观测数据(1,2,3…,10)得到的散点图,由这些散点图可以判断变量,具有相关关系的图是( ) ① ② ③ ④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分析:由散点图的形状进行判定. 详解:由散点图可以发现,图③中的变量负相关, 图④的变量正相关. 点睛:本题考查散点图、变量的相关性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用图能力. 5.若为虚数单位,图中复平面内点表示复数,则表示复数的点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分析:先由复数的几何意义得到复数,再利用复数的除法法则化简,再利用复数的几何意义进行求解. 详解:由复数的几何意义,得, 则, 则该复数对应的点为,即点. 点睛:本题考查复数的几何意义、复数的除法法则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基本计算能力. 6.已知结论:“在三角形中,若是边的中点,是三角形的重心,则”若把该结论推广到空间,则有结论:在棱长都相等的四面体中,若的中心为,四面体内部一点到四面体各面的距离都相等,则等于( ) A. 1 B. 2 C. 3 D. 4 【答案】C 【解析】分析:先利用类比推理得到结论,再利用几何体的体积公式进行证明. 详解:在棱长都相等的四面体中, 且的中心为, 则面,; 因为四面体内部一点到四面体各面的距离都相等, 所以点为内切球的球心,是内切球的半径, 则, 则, 则. 点睛:本题考查类比推理、几何体的体积公式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类比思想和空间想象能力. 7.下列有关线性回归分析的四个命题: ①线性回归直线必过样本数据的中心点(); ②回归直线就是散点图中经过样本数据点最多的那条直线; ③当相关性系数时,两个变量正相关; ④如果两个变量的相关性越强,则相关性系数就越接近于. 其中真命题的个数为(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线性回归方程的几何特征及残差,相关指数的概论,逐一分析四个答案的正误,可得答案. 详解:①线性回归直线必过样本数据的中心点(),故①正确; ②回归直线在散点图中可能不经过任一样本数据点,故②错误; ③当相关性系数时,则两个变量正相关,故③正确; ④如果两个变量的相关性越强,则相关性系数r就越接近于1或-1,故④错误. 故真命题的个数为2个, 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点睛:本题以命题的真假判断为载体,考查了相关关系,回归分析,相关指数等知识点,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 8.下图中的程序框图的算法思路来源于我国古代数学著名《九章算术》中的“更相减损术”.执行该程序框图,若输入、、的值分别为8、10、0,则输出和的值分别为( ) A. 2,5 B. 2,4 C. 0,5 D. 0,4 【答案】A 【解析】分析:利用程序框图,模拟运行循环结构进行求解. 详解:由程序框图,得: ; ; , ; ,结束循环, 即输出的值分别为2,5. 点睛:本题考查程序框图中的循环结构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9.用反证法证明命题:“若整系数一元二次方程有有理根,那么,,中至少有一个是偶数”时,下列假设中正确的是( ). A. 假设,,都是偶数 B. 假设,,都不是偶数 C. 假设,,至多有一个是偶数 D. 假设,,至多有两个是偶数 【答案】B 【解析】用反证法证明数学命题时,应先假设要证的命题的否定成立, “至少有一个”的否定为“都不是”,所以先假设,,都不是偶数. 本题选择B选项. 10.已知具有线性相关关系的两个变量, 之间的一组数据如下: 0 1 2 3 4 2.2 4.3 4.8 6.7 且回归方程是,则( ) A. 2.5 B. 3.5 C. 4.5 D. 5.5 【答案】C 【解析】 由题意得,根据表中的数据, 可知,且, 所以,解得,故选C. 11.在整数集中,被5除所得余数为的所有整数组成一个“类”,记为,即,0,1,2,3,4.给出如下四个结论: ①;②;③;④“整数,属于同一‘类’”的充要条件是“.” 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 A. 1 B. 2 C. 3 D. 4 【答案】C 【解析】分析:先理解“类”的含义,即“除以5的余数相等的数”,再逐一进行验证判定. 详解:因为, 所以,即①正确; 因为, 所以,即②错误; 这些“类”把整数集分成5个子集, 分别是除以5后的余数,只有0到4, 即③正确; 若整数属于同一类, 设,, 则,即④正确; 综上所述,①③④正确.故选C. 点睛:本题以新定义“类”为载体考查元素与集合的关系、集合的运算等知识,本题易错点是不能准确理解新定义“类”的含义,即整数被5除所得的余数相同的集合,尤其是对③的判定,学生对整数集的分类不清晰. 12.将自然数按如下规律排数对:,,,,,,,,,,,,,,…,则第60个数对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分析:先由所给数对总结规律,再确定第60个数对. 详解:通过观察可以发现: 两数和为1的数对有2个, 两数和为2的数对有3个, 两数和为3的数对有4个, , 以此类推,两数和为的数对有个, 因为, 则第55个到65个数对的两数之和为10, 第55个到60个数对依次为: , 即第60个数对为. 点睛:本题考查归纳推理、等差数列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数学归纳猜想能力和基本运算能力,归纳推理的一般步骤是: ①通过观察个别情况发现某些相同性质; ②从已知的相同性质中推出一个明确表达的一般性命题(猜想). 二、填空题 【答案】 【解析】 ,故该复数的共轭复数为 . 14.已知函数,则__________. 【答案】 【解析】分析:先计算得到,再分组进行求和. 详解:由,得, 且, 即, 则 .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通过联想到,再由此想到先计算的值,再两两结合进行求解,也可以类似倒序相加法进行求解,即: 设, , 则. 15.执行如下图的程序框图,输出的值是__________. 【答案】 【解析】分析:先由程序框图得到前几个数,发现得到周期性,进而得到答案. 详解:由程序框图,得; ; ; ; ; 即的值具有周期性,周期为3, 则当程序框图结束时的结果为 , 即输出的值为. 点睛:本题考查程序框图的循环结构、周期性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16.已知集合且下列三个关系:①;②;③有且只有一个正确,则等于 . 【答案】201 【解析】试题分析:由题:,且下列三个关系:有且只有一个正确; 可假设:正确,则可推出矛盾,同理可得当正确时,成立即; 【考点】逻辑推理. 三、解答题 17.已知复数. (1)求复数的模; (2)若复数是方程的一个根,求实数,的值. 【答案】(1);(2)4,10 【解析】分析:(1)先利用复数的除法法则和减法法则化简,再利用模公式进行求解;(2)将代入方程,再利用复数相等进行求解. 详解:(1) ,∴ (2)∵复数是方程的一个根 ∴ 由复数相等的定义,得: 解得: ∴实数m,n的值分别是4,10. 点睛:本题考查复数的四则运算、复数的模及复数相等的概念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 18.设、、均为正数,且,证明: (1);(2). 【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 【解析】(Ⅰ)由, , 得: ,由题设得,即 ,所以 ,即. (Ⅱ)因为, , , 所以,即, 所以. 本题第(Ⅰ)(Ⅱ)两问,都可以由均值不等式,相加即得到.在应用均值不等式时,注意等号成立的条件:一正二定三相等. 【考点定位】本小题主要考查不等式的证明,熟练基础知识是解答好本类题目的关键. 19.微信是现代生活中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工具.据统计,某公司200 名员工中90%的人使用微信,其中每天使用微信时间在一小时以内的有60人,其余的员工每天使用微信时间在一小时以上,若将员工分成青年(年龄小于40 岁)和中年(年龄不小于40 岁)两个阶段,那么使用微信的人中75%是青年人.若规定:每天使用微信时间在一小时以上为经常使用微信,那么经常使用微信的员工中都是青年人. (1)若要调查该公司使用微信的员工经常使用微信与年龄的关系,列出并完成 列联表: 青年人 中年人 合计 经常使用微信 不经常使用微信 合计 (2)由列联表中所得数据判断,是否有99.9%的把握认为“经常使用微信与年龄有关”? (3)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经常使用微信”的人中抽取6人,从这6人中任选2人,求选出的2人均是青年人的概率. 附: 0.010 0.001 6.635 10.828 . 【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3) 【解析】试题分析:(1)由已知可得,该公司员工中使用微信的有人,进而得到使用微信的人数和青年人的人数等,从而列出的列联表,; (2)根据列联表的数据,求解的值,得出结论; (3)从“经常使用微信”的人中抽取人,其中,青年人有人,中年人有,进而利用古典概率,即可求解概率。 试题解析:(Ⅰ)由已知可得,该公司员工中使用微信的有人, 经常使用微信的有人,其中青年人有人,使用微信的人中青年人有人. 所以列联表为: 青年人 中年人 合计 经常使用微信 不经常使用微信 合计 (Ⅱ)将列联表中数据代入公式可得: ,由于, 所以有的把握认为“经常使用微信与年龄有关”. (Ⅲ)从“经常使用微信”的人中抽取人,其中,青年人有人, 中年人有, 记名青年人的编号分别为, , , ,记名中年人的编号分别为, , 则从这人中任选人的基本事件有, , , , , , , , , , , , , , ,共个,其中选出的人均是青年人的基本事件有, , , , , ,共个,故所求事件的概率为. 点睛:本题考查了独立性检验及概率的计算:其中(1)根题设条件得出使用微信的中年人和青年人人数,列出的列联表;(2)根据独立性检验的公式准确计算的值;(3)求出被抽的6人中青年人和中年人的人数,列出基本事件的个数,利用古典概率及其概率的计算公式求解概率即可。 20.已知函数是上的增函数,. (1)若,求证:; (2)判断(1)中命题的逆命题是否成立,并证明你的结论. 【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 【解析】分析:(1)将化为,再利用函数的单调性进行证明;(2)先写出该命题的逆命题,再利用反证法进行证明. 详解: (1)∵a+b≥0,∴a≥-b. ∵f(x)在R上单调递增,∴f(a)≥f(-b). 同理,a+b≥0⇒b≥-a⇒f(b)≥f(-a). 两式相加即得:f(a)+f(b)≥f(-a)+f(-b). (2)逆命题: f(a)+f(b)≥f(-a)+f(-b)⇒a+b≥0. 下面用反证法证之.假设a+b<0,那么: 由a+b<0,得a<-b, ∴f(a)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当前文档收益归属上传用户
- 下载本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