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题分类练习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诗歌鉴赏题分类练习

‎2010年高考诗歌鉴赏题分类练习 ‎(制作人:傅乐和、艾年华、刘彩云 主讲人:刘彩云)‎ 一、 炼字型 ‎1. (07全国II卷)‎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尘垢:尘埃。‎ 请问: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2.(08全国I卷)‎ 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一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请问: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3.(08全国II卷)‎ 春日即事   李弥逊 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问: “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四、分析语言特色型 ‎8.(08重庆卷)‎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问: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这首词“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4分)‎ 五、分析主旨型题 ‎9. (08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  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1) 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4分)‎ 六、分析技巧型题 ‎10. (08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1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1捻(niǎn):持取,捻弄 ‎(1)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4分)‎ ‎(2)“凭栏手捻花枝”“ 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4分)‎ ‎11.(08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  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2.(08江西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初入淮河四绝句(三) 杨万里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13.(08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6分)‎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杜甫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注]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14.(08广东卷)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木芙蓉   吕本中                                  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⑴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 七、分析构思(结构思路)型 ‎15.(2007年四川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葛溪驿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2)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6分)‎ 八、比较评价题型 ‎16.(2004年浙江卷第16卷题)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瞑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是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 参考答案:‎ ‎1.分别是“明”和“出”,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粼粼,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 ‎2. “拳”和“退”。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 ‎3.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了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网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这个想象、比喻非常生动、新奇。‎ ‎4. 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 ‎5.李白诗中的“愁”是怀人之愁;它是全诗的“诗眼”,作者以此统摄全诗。王昌龄诗中的“愁”是远谪之愁;作者以“愁”衬托自己不以远谪为念,寄情山水的旷达之情。‎ ‎6.上片写浙东山水的美好;下片抒发作者送别的情意。‎ ‎7.比喻。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8.修辞巧妙,用语绮丽,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送春归”“和春住”。想象别致,意蕴生动。如“眉眼盈盈处”“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9.(1)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10.(1)答案:上阙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残春景象,表现伤春(惜春)的无奈之情。‎ ‎(2)答案:这两句词主要的表现手法是:细节描写。写动作描写也可。用捻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如果逐句分析,只要能答出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的感情变化也可。‎ ‎11. (2)比喻。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12.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波痕接触也难以做到,虚写作者对国家南北分离的痛苦与无奈;后两句实写鸥鹜可以南北自由飞翔,虚写作者对国家统一、人民自由往来的强烈愿望。‎ ‎13.这首诗景中含情。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频频飞人草堂书斋,“点污琴书”、“打着人”等活动。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的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昵。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久闲之情。‎ 也可以理解为诗人通过对燕子频频飞入草堂书斋扰人情景的生动描写,借燕子引出禽鸟也好像欺负人的感慨,表现出诗人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恼和心绪不宁的神情。‎ ‎14.描述了木芙蓉开花的自然属性。运用了拟人手法。‎ ‎15.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转写忧国之思,以天地凄凉的色彩加以烘托,使烦乱的心情更加推进一层。尾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 ‎ ‎ ‎16.游子思乡归: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已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找要点,分条述)。‎ 思妇盼归人:上片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高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找要点,分条述)。 ‎ 二者兼有: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