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5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广东省珠海市金湾区外国语学校2020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广东珠海外国语学校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一期末考试物理卷 一、单项选择题 1.如图所示,小张和小李同时从A出发,分别沿路径1、2先后到达B、C点,线段AB、AC的长度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人所走的路程相同 B. 两人的位移大小相同 C. 两人到达的时刻相同 D. 两人在途中经历的时间相同 【答案】B 【解析】 【详解】A、路程为运动轨迹的长度,由图可知轨迹长度不一定相等,即路程不一定相同,故选项A错误; B、位移为矢量,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则由图可知,二者的位移大小相等,但是方向不相同,故选项B正确; C、由题可知,二者同时从A点出发,先后到达B、C两点,可知两人到达的时刻不相同,两人在途中经历的时间也不相同,故选项CD错误。 2. 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可以把物体简化为一个有质量的点,即质点。物理学中,把这种在原型的基础上,突出问题的主要方面,忽略次要因素,经过科学抽象而建立起来的客体称为( ) A. 控制变量 B. 理想模型 C. 等效代替 D. 科学假说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物理学中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而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从而研究这个因素对事物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它是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思想方法,广泛地运用在各种科学探索和科学实验研究之中;错误. B、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将实际问题简化为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学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之一,这种思维方法叫理想化方法.质点就是利用这种思维方法建立的一个理想化物理模型;正确. C、等效替代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是在保证某种效果(特性和关系)相同的前提下,将实际的、复杂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转化为等效的、简单的、易于研究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来研究和处理的方法;错误. D、所谓科学假说,是指认识主体在已知的有限的科学事实和科学原理的基础之上,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对未知自然现象的本质及其规律所做出的推测性的解释和说明,是自然科学理论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错误. 故选B 考点:质点 点评:知道各种物理思维方法的得含义,高中经常遇到的有控制变量、理想模型、等效代替、极限法,类比法等。 3.下列物理量中,属于矢量的是( ) A. 加速度 B. 质量 C. 路程 D. 时间 【答案】A 【解析】 【详解】A、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合外力方向相同,故A正确; B、质量、路程、时间都是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标量,故BCD错误。 4.如图所示是打点计时器记录物体运动的四条纸带,物体最可能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纸带1 B. 纸带2 C. 纸带3 D. 纸带4 【答案】C 【解析】 【详解】A、打出的纸带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相同,纸带l上相邻两点的间距都相等,所以纸带1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打出的纸带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相同,纸带2上相邻两点的间距先增大后减小,所以纸带2做先加速后减速的变速运动,不可能为匀变速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C、打出的纸带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相同,纸带3上相邻两点的间距逐渐减小,所以纸带3做减速运动,可能为匀变速运动,故C符合题意; D、打出的纸带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相同,纸带4上相邻两点的间距先减小后增大,所以纸带4做先减速后加速的变速运动,不可能为匀变速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5.如图所示,气球静止时对其受力情况分析,正确的是( ) A. 受重力、绳子拉力和空气浮力作用 B. 受重力、绳子拉力作用 C. 受重力、绳子拉力和空气作用力 D. 受重力、空气浮力、空气作用力及绳子拉力作用 【答案】C 【解析】 【详解】对气球受力分析,地球表面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故一定受重力; 细线对气球有拉力; 气球受到的浮力不能忽略不计,故一定受到浮力; 风对气球有向左的推力; 由于浮力和风力的施力物体均为空气,故二者的合力称为空气作用力,故选项C正确,ABD错误。 6.国际单位制中与力学有关的三个基本单位是 A. kg、m、s B. g、m、N C. kg、km、N D. kg、m、N 【答案】A 【解析】 【详解】国际单位由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两部分组成,基本量的单位称为基本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学的三个基本单位分别是kg、m、s,分别对应的物理量为质量、长度、时间,故选项A正确,BCD错误。 7.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受到力F的作用后仍静止,则( ) A. 物体所受摩擦力大于F,所以物体没被拉动 B. 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大小等于mg C. 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等于Fsinθ D. 物体受的合力为零 【答案】D 【解析】 【详解】物体受到重力mg、拉力F、地面的支持力N和摩擦力f,如图所示: 由平衡条件得:,; A、由得知,物体所受摩擦力小于F,故A错误; B、由得知:支持力小于重力,由牛顿第三定律得知:物体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大小相等,则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小于mg,故BC错误; D、由于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则根据平衡条件的推论可知:物体受的合力为零,故D正确。 8. 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 B.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没有惯性 C. 速度越大的物体,惯性越大 D. 物体惯性大小与物体运动状态无关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惯性是物体本身的性质,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D对; 考点:考查惯性的概念 点评:难度较小,主要是理解惯性的概念,惯性是物体本身的性质,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运动状态都没有关系 9.下列图象中,表示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B. C. D. 【答案】BC 【解析】 【详解】A、此图说明物体的位置不随时间而变化,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故A错误; B、位移-时间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直线的斜率不变,说明物体的速度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正确; C、此图线是直线,其斜率不变,说明物体的速度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正确; D、由于位移-时间图象的斜率表示该时刻的速度,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则该物体先沿正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后沿负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发生了改变,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 二、双项选择题 10. 下述各力中,根据力的性质命名的是 A. 重力 B. 压力 C. 摩擦力 D. 阻力 【答案】AC 【解析】 力可以分为按照效果和性质命名。按照性质命名的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等;按照效果命名的力有动力、阻力、压力、支持力等。所以答案选AC。 11.关于重力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重力加速度表示自由下落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大小 B. 重力加速度表示自由下落物体运动速度的快慢 C. 重力加速度表示自由下落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快慢 D. 同一地方轻重物体的重力加速度相同 【答案】CD 【解析】 【详解】A、重力加速度是物体只受重力时产生的加速度,表示自由落体运动速度变化的快慢,故C正确,AB错误; D、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与所处的位置有关,与物体的大小、形状、质量无关,即同一地方轻重物体的重力加速度相同,故D正确。 12.关于速度和加速度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的速度越大,加速度也越大 B. 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加速度可以不为零 C. 物体的速度变化量越大,加速度越大 D. 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 【答案】BD 【解析】 【详解】A、物体的速度很大,加速度可以是零,例如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加速度可以不为零,例如竖直上抛到最高点,故B正确; C、物体的速度变化量越大,如果需要的时间很长,那么加速度不一定越大,故C错误; D、加速度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故D正确。 13.物体同时受到同一平面内的三个共点力作用,下列几组力中,可能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 A. 5N、7N、8N B. 2N、3N、6N C. 1N、5N、10N D. 10N、8N、1N 【答案】A 【解析】 【详解】A、5N与7N合成时合力的范围为,当合力为8N时与第三个力合成,得到最小值为0N,则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故A正确; B、2N和3N合成时合力的范围为,当合力取5N时与第三个力合成,总合力最小为1N,则物体不能处于平衡状态,故B错误; C、1N和5N合成时合力的范围为,合力不可能为10N,故与第三个力不可能平衡,故C错误; D、10N和8N合成时合力的范围为,合力不可能为1N,故与第三个力不可能平衡,故D错误。 14.从匀速上升的气球上掉下一个小物体,从这时开始(不计空气阻力)( ) A. 物体的加速度为g B. 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 C. 气球仍匀速上升 D. 气球将加速上升 【答案】AD 【解析】 【详解】A、由于不计空气阻力,物体掉下后,只受重力,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故A正确; B、物体原来与气球具有相同速度上升,当从气球上掉下后,由于惯性,保持原来向上的速度,先继续上升,做竖直上抛运动,故B错误; C、气球受到空气的浮力不变,物体掉下后合外力竖直向上,气球加速上升,故C错误,D正确。 15.2020年11月25日,广州亚运会男子跳水决赛中3米板项目中,中国选手何冲和罗玉通分别获得金牌和银牌。如图所示是何冲从跳板上起跳的瞬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他对跳板的压力大于他受到的重力 B. 跳板对他的支持力等于他对跳板的压力 C. 跳板他对的支持力大于他对跳板的压力 D. 他对跳板的压力等于他受到的重力 【答案】AB 【解析】 【详解】A、因人在起跳时向上加速,故人受到的支持力应大于重力,而人受到的支持力与他对跳板的压力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故他对跳板的压力大于他受到的重力,故A正确,D错误; B、跳板对他的支持力和他对跳板压力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故二力大小一定相等,故B正确,C错误。 16.一物体向上抛出,若它从抛出到落回原地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不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上升时间大于下降时间 B. 上升加速度大于下降加速度 C. 上升阶段平均速度大于下降阶段平均速度 D. 上升阶段平均速度小于下降阶段平均速度 【答案】BC 【解析】 本题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因存在空气阻力,物体回到原地的速度小于初速度,下降过程的平均速度小于上升过程的平均速度,所以下降过程时间大于上升过程的时间,A错C对D错;上升过程,下降过程,,B对;选BC。 17.如图所示,两上下底面平行的滑块重叠在一起,置于固定的、倾角为的斜面上,滑块A、B的质量分别为mA、mB,A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1,B与A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2。已知两滑块都从静止开始以相同的加速度从斜面滑下,滑块B受到的摩擦力: A. 方向沿斜面向上 B. 大小等于 C. 大小等于 D. 大小等于 【答案】AC 【解析】 【详解】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加速度为: 设A对B的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下,大小为f,则有: 得到:,负号表示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上,故选项AC正确,BD错误。 18. 如图所示,重为G的物体静止在斜面上,当斜面的倾角θ逐渐增大时物体仍保持静止,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增大 B. 物体所受的静摩擦力增大 C. 重力垂直于斜面的分力增大 D. 重力平行于斜面的分力增大 【答案】BD 【解析】 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知:物体受重力G,支持力N和静摩擦力f。将重力分解为沿斜面的分力,垂直于斜面的分力,有,,由于保持静止,则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则有f=,N=,故当θ逐渐增大时,增大,D正确;f增大,B正确;减小,C错误,N减小,则物体对斜面的压力也减小,所以A错误。故选BD。 19. 如右图所示,A、B两物体均处于静止状态,关于B物体受力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B物体可能受三个力,也可能受四个力 B. B物体一定受到四个力 C. B物体必受到地面的静摩擦力作用 D. B物体中能不受地面的支持力作用 【答案】BC 【解析】 试题分析:以A为研究对象知,A受重力和绳子拉力静止,则绳子拉力等于A物体的重力,因为绳作用在A上的力不为零,所以绳对B的拉力在水平方向向左的分力不为零,而B又处于静止状态,根据共点力的平衡条件,水平面对B一定有向右的静摩擦力.由于摩擦力的存在,水平面对B一定有支持力.综上所述,B物体一定会受到四个力的作用(重力、绳子的拉力、水平面的支持力和摩擦力). 故选BC 考点:共点力平衡条件及应用 点评:此题关键是绳子拉力不为零,B静止,则一定受摩擦力,有摩擦力一定有弹力。 20.甲乙两个质点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v-t图象如右图所示,则前4s内 A. 乙比甲运动快 B. 2s末乙追上甲 C. 4s内甲的平均速度等于乙的平均速度 D. 乙追上甲时距出发点40m远 【答案】CD 【解析】 【详解】A、从图象中可以看出内,,内,,故A错误; B、根据图象中图形所包围的面积知:内,位移为,,所以第末乙没有追上甲,故B错误; C、在内,甲的位移为,,两者位移相等,时间也相等,则甲的平均速度等于乙的平均速度,故C正确; D、末乙追上甲,由上面分析可知距出发点远,故D正确。 21.电梯的顶部挂一个弹簧秤,秤下端挂了一个质量为1kg的重物,电梯匀速直线运动时,弹簧秤的示数为10N,在某时刻电梯中的人观察到弹簧秤的示数变为12N。关于电梯的运动(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g取10/s2) A. 电梯可能向上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m/s2 B. 电梯可能向下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4m/s2 C. 电梯可能向上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4m/s2 D. 电梯可能向下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m/s2 【答案】AD 【解析】 【详解】电梯匀速直线运动时,弹簧秤的示数为10N,知重物的重力等于10N; 在某时刻电梯中的人观察到弹簧秤的示数变为12N,对重物有:,解得,方向竖直向上,则电梯的加速度大小为,方向竖直向上,电梯可能向上做加速运动,也可能向下做减速运动,故AD正确,BC错误。 三、实验题 22.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某同学使用了如右图所示的装置,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50Hz。 ①该同学得到一条纸带,在纸带上取连续的六个点,如下图(a)所示,自A点起,相邻两点的距离分别为10.0mm、12.0mm、14.0mm、16.0mm、18.0mm,则打E点时小车速度为___m/s,小车的加速度为_____m/s2; ②该同学要探究小车的加速度a和质量M的关系,应该保持_________;若该同学要探究加速度a和拉力F关系,应该保持_________不变; ③该同学通过数据的处理作出了a—F图象,如图(b)所示,则图中直线不过原点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0.85 5.0 (2)拉力F(砂和砂桶的总质量) 小车质量M (3)平衡摩擦力过度 【解析】 ①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得出: 根据逐差法,可以得到小车的加速度为: ②该同学要探究小车的加速度a和质量M的关系,应该保持细线对车的拉力F不变;若该同学要探究加速度a和拉力F的关系,应该保持小车的质量M不变. ③图中当时,.也就是说当绳子上没有拉力时,小车的加速度不为0,说明小车的摩擦力小于重力的分力,所以原因是平衡摩擦力过度即木板倾斜过度。 点睛:实验问题需要结合物理规律去解决,对于实验我们要清楚每一项操作存在的理由.其中平衡摩擦力的原因以及做法在实验中应当清楚,数据处理时注意单位的换算。 23.①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做“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若他在图示状态下开始做实验,请指出图中的主要错误是(至少写两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他更正了图中的所有错误后,他以下的做法和理由正确的是________; A.使砂桶的质量m远小于小车总质量M,是为了减小系统误差 B.平衡摩擦力是为了减小偶然误差 C.采用描点画图象的方法处理数据,是为了减少系统误差 D.采用逐差法处理数据,是为了减少偶然误差 ③他在实验中得到如图所示纸带,纸带上的计数点用A、B、C、D、E表示。根据图上数据,小车经过B点时的速度是___________m/s。(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s) 【答案】 (1). 拉小车的线与木板平行、不能用电池做电源 (2). 小车离打点计时器太远、没有平衡摩擦力 (3). AD (4). 0.60 【解析】 【详解】①牵引小车的细线与板不平行、错用了直流电源(或应该用交流电); 开始实验时,小车离滑轮太近(或小车离打点计时器太远)、长木板右端未垫高以平衡摩擦力(或没有平衡摩擦力); ②A、本实验中采用砂桶带动小车的运动,在数据的处理中,利用砂桶的重力提供小车的拉力,因桶本身有加速度,故应减小桶的本身合力,故应使砂桶的质量远小于车的质量,故A正确; B、平衡摩擦力是为减少系统误差,让绳子的拉力等于小车受到的合力,故B错误; C、采用描点画图象的方法或采用逐差法处理数据,都是为了减少偶然误差,故C错误,D正确; ③根据匀变速运动规律,用AC段位移的平均速度代替B点的瞬时速度得: 。 四、计算题 24.汽车以v0=10m/s的速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运动,刹车2s后它的速度降为6m/s。求: (1)刹车过程中的加速度; (2)刹车后经多长时间汽车停下; (3)汽车从刹车开始到停下所发生的位移 【答案】(1)(2)(3) 【解析】 试题分析:(1)由运动学公式可得:①(2分) 将数据代入①式可解得:②(1分) (2)汽车停车所需时间t,由运动学公式可得:③(2分) 由③式可解得:④(1分) (3)汽车从刹车到停下所通过的位移是s,则: ⑤(2分) 由⑤式可解得:(1分) 考点:考查了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点评:在分析汽车刹车问题时,不能一味的带公式,需要先判断汽车静止所用的时间,跟题目中时间对比, 25.如图所示,电灯的重力G=10N,AO绳与顶板间的夹角为45°,BO绳水平,则AO绳所受的拉力F1的多少? BO绳所受的拉力F2是多少? 【答案】14N 10N 【解析】 试题分析:以接点O为研究对象,受到三个拉力作用,把OA和OB绳子的拉力进行合成,合力与重力等大反向,由三角函数关系可知, 考点:考查受力平衡的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当物体受到三个力而平衡时,应用力的合成或分解方便计算 26.如图甲所示,小球A从水平地面上P点的正上方h=1.8m处自由释放,与此同时,在P点左侧水平地面上的物体B在水平拉力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向右运动,B运动的v—t图像如图乙所示,已知B物体的质量为2kg,且A、B两物体均可看作质点,不考虑A球的反弹, g取10m/s2。求: (1)小球A下落至地面所需的时间t; (2)要使A、B两物体能够同时到达P点,求物体B的初始位置与P点的距离S; (3)若作用在物体B上的水平拉力F=20N,求物体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1)小球做的是自由落体运动,由自由落体的高度可以求得运动的时间; (2)由速度时间的图象可以求得B的加速度的大小,根据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可以求得物体B的初始位置与P点的距离S; (3)对B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可以求得物体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解:(1)由题意可知, 解得:t=0.6s (2)由图可知,物体做匀加速运动, 由可得: S=1.44m (3)由F﹣μmg=ma可得: μ=0.2. 答:(1)小球A下落至地面所需的时间t为0.6s; (2)物体B的初始位置与P点的距离S为1.44m; (3)物体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为0.2. 【点评】本题主要是对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和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掌握好这几个基本定律即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