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地理环境助力高考导学案(16)含答案:城市化与地域文化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地理环境助力高考导学案(16)含答案:城市化与地域文化

‎2018地理环境助力高考导学案(16)含答案 高考链接 ‎(对接2014·北京文综卷,11)生态环境质量反映人口、经济、环境三者的协调关系。读我国生态环境质量重心移动轨迹示意图,完成1~2题。‎ ‎1.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最优区域分布在(  )‎ A.东部沿海地带 B.中部内陆地带 C.西北内陆地区 D.西南青藏地区 ‎2.引起我国生态环境质量重心移动的最主要原因是(  )‎ A.防护林建设 B.气候变化 C.经济发展水平 D.环境污染 解析 第1题,图中显示我国生态环境质量重心总体上向东移动,表明东部生态环境质量不断优化。第2题,结合我国东部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可判断答案。‎ 答案 1.A 2.C 城市化与地域文化 测试内容 测试要求 城市化 结合实例,说明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分析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域文化 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一、 概念 一般指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 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 二、 城市化的表现 ‎1. 城市人口增加。‎ ‎2.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 ‎3.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4. 城市数量不断增加。‎ 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三、 城市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它不仅包括物质形态上的变化,还包括居民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变化。‎ 四、 当代世界城市化的特点 ‎1. 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 ‎(1) 时间变化 阶 段 特  点 A初期阶段 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 B中期阶段 城市化推进很快,市区出现了城市化问题 C后期阶段 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 ‎(2) 地区差异 ‎①大部分发达国家:处于城市化的C(填上图中字母)阶段。‎ ‎②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处于城市化的A或B(填上图中字母)阶段。‎ ‎2. 大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大城市带出现。‎ ‎3.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差异加大。‎ 国家类型 城市化开始 城市化水平 城市化速度 现阶段城市化特点 发达国家 早 高 慢 出现郊区化和逆城市化 发展中国家 晚 低 快 主要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移动 五、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城市化问题 表现形式 环境质量下降 ‎①大气污染;②水污染;③噪声污染;④固体垃圾污染;⑤光污染 城市交通问题 ‎①交通堵塞;②交通事故频繁;③公共交通发展缓慢;④停车场紧张 城市住宅问题 ‎①居住环境差;②住宅质量低劣;③房价昂贵;④出现贫民窟 城市社会问题 ‎①就业困难;②贫困问题;③人口老龄化;④内城经济衰退 一、 影响城市建筑景观 ‎1. 例证:美国城市中心多摩天大楼,四周建筑物错落其间,而欧洲则相反。‎ ‎2. 原因:城市发展历史的差异。‎ 二、 影响城市建筑格局 ‎1. 例证:北京的明清紫禁城建筑群,皇宫雄踞市中心。‎ ‎2. 原因:以显示皇权的至高无上。‎ 选练题 ‎(2016·吉林大学附属中学第五次模考)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我国流传深远、脍炙人口的“东北八大怪”传统民谣是对当地自然环境和传统民俗风情的精准描述,具有深刻的地理学内涵。其中大缸小缸腌酸菜是“东北八大怪”之一。‎ 材料二 下图为近30年来东北部分地区农业类型布局变化图。‎ ‎(1)分别说明上图所示地区近30年来玉米、放牧业、副食品生产布局的变化。‎ ‎(2)吉林玉米种植区号称“黄金玉米带”,其东侧的长白山、西侧的草原和湿地都是“黄金玉米带”稳定发展的天然保障,分别分析它们对图中玉米带具有的“保障作用”。‎ ‎(3)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民谣中所描述的部分民俗现象目前已经消逝。以东北“大缸小缸腌酸菜”为例,简析其过去形成和现在少见的原因。‎ 解析 第(1)题,读图,根据图例,该地玉米产区向西、向北扩展。西部放牧生产面积缩小,即草地面积缩小。副食品生产基地在各类城市周围大量涌现。第(2)题,东侧的长白山区地势高,降水丰富,形成庞大水系,为玉米种植区提供灌溉水源。山区森林茂密,补给土壤有机质。调节径流,减轻水旱灾害,从而保障玉米带的稳定生产。西侧的草原和湿地,使周围林草生长良好,植被覆盖率高。能降低风速,固结土壤,抑制风沙危害农田,保护农田。湿地能够蓄洪防旱,涵养水源。第(3)题,东北冬季严寒而漫长,蔬菜不能越冬生长,蔬菜不宜储存,过去须大量腌制蔬菜以备冬荒。近年大量腌制蔬菜的现象已很少见,主要是温室栽培技术、保鲜和冷藏冷冻技术的普及以及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时鲜蔬菜可随时大量供应。经济的发展,人民收入的提高,购买力增强。人们食品卫生安全意识的提高,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的改变。‎ 答案 (1)变化:玉米产区向西、向北扩展;西部放牧生产面积缩小(或草地面积缩小);副食品生产基地在各类城市周围大量涌现。‎ ‎(‎ ‎2)长白山区:①地势高,降水丰富,形成庞大水系,为玉米种植区提供灌溉水源;②山区森林茂密,补给土壤有机质;调节径流,减轻水旱灾害,从而保障玉米带的稳定生产。‎ 草原和湿地:使周围林草生长良好(或植被覆盖率高),能降低风速,固结土壤,抑制风沙危害农田(或保护农田)。蓄洪防旱,涵养水源。‎ ‎(3)东北冬季严寒而漫长,蔬菜不能越冬生长,蔬菜不宜储存,过去须大量腌制蔬菜以备冬荒;‎ 近年大量腌制蔬菜的现象已很少见的原因:温室栽培技术、保鲜和冷藏冷冻技术的普及以及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新鲜蔬菜可随时大量供应;人民收入的提高,购买力增强(经济的发展);人们食品卫生安全意识的提高(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的改变)。‎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