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5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吉林省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 高一年级历史学科期中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战国《吕氏春秋·任地》载:“上田弃亩(垄),下田弃圳(沟);五耕五耨,必审以尽;其深殖之度,阴土必得,大草不生,又无螟蜮(虫类);今兹美禾,来兹美麦。”材料表明这一时期 A. 铁犁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 B. 农业生产已经懂得精耕细作 C. 水利灌溉推动农业迅速发展 D. 私有制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是古文,对学生难度较大,原文的大意为:高旱田要把庄稼种在凹下之处,而不种在高出的亩上;下湿田要把庄稼种在高处,而不种在凹下的小沟里。播种前要耕五次地,之后要锄五次地,一定要仔细地做彻底。种植深浅的标准,用润泽的土为宜,不许滋生杂草,不许有螟蜮一类的害虫出现。材料中原文论述了如何耕作土地,如何种植农作物,描述了我国战国时期垄作法的耕作模式和优点, 是精耕细作的表现,结合史实可以知道 B 项表述正确,符合材料涵义。A项内容出现在汉代,C、D项说法材料没有体现。 考点: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小农经济为的耕作模式·精耕细作 2.下表摘自余也非《中闰历代粮食平均亩产量考略》,由表中所给的数据可知中国历代粮食亩产量变化一览表单位:市斤/市亩 朝代 先秦 两汉 魏晋 隋唐 宋 元 明清 全国粮食亩产 87.84 96.48 94.92 90.84 83.28 115.68 156.24 南方(稻区) 64.32 94.92 136.32 166.44 231.24 312.48 A. 秦汉时期开始形成“南稻北粟”格局 B. 魏晋时期农业重心出现南移趋势 C. 唐宋时期国家分裂导致农业经济衰退 D. 明清时期北方农业税赋高于南方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表格数据可知,从两汉时期开始南方粮食亩产量不断增加,从魏晋开始南方粮食亩产量逐渐超过全国亩产量,这说明魏晋时期开始了农业重心南移趋势,故B项正确; “南稻北粟”格局在原始农业时期已经出现,故A项错误;由数据可知,唐宋时期农耕经济在不断发展,全国粮食亩产下降不代表农业的衰退,故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农业赋税问题,故D项错误。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是弄清“中国历代粮食亩产量变化的数据”,从而得出魏晋时期农业重心出现南移趋势。 3.18世纪初一位来华的法国传教士参观了一个赶制皇家订货的瓷窑,他看到每一件成品的生产过程都被分解,由许多细小的单一操作工序完成,并要牵涉70人之多。对这种手工业生产形式说法正确的是 A. 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 B. 技术水平始终最高 C. 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 D. 规模经营分工细致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赶制皇家订货的瓷窑,他看到每一件成品的生产过程都被分解,由许多细小的单一操作工序完成,并要牵涉70人之多。”可以得出其特点是规模经济分工细致。故答案为D项;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它是官营手工业,历史悠久,早于春秋战国时期,A项排除;明代中后期以来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B项排除;官营手工业不计成本,基本不入市场,处于市场竞争劣势地位,C项排除。 4.下列明清时期的历史现象中,符合当时世界发展趋势的是 A. 苏州丝织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 “湖广熟,天下足” C. 玉米、甘薯传入我国 D. 京剧开始形成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能力。根据所学可知明清之际世界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是发展资本主义,因此A项苏州丝织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符合题意。其他几项并不是当时世界发展趋势的体现。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的手工业·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5.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这反映了当时 A. 自然经济的衰亡 B. 商品经济的发展 C. 资本主义的萌芽 D. 白银退出流通领域 【答案】B 【解析】 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主要是商品经济发展,纸币迎合经济发展需要产生,B正确;A不符合事实;C是明朝中后期出现;此时白银还没有进入流通领域。D错误。 6.在中国古代对外贸易曾一度呈现出“八方来贡,万国来朝”的朝贡局面。对此表述错误的是 A. 处于官府的控制之下 B. 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 C. 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 D. 目的是宣扬国威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朝贡体系之下,对外贸易的格局由政府控制,故A项正确,但与设问不符,故错误。朝贡贸易体系之下,往往是厚往薄来,倍尝其价,所以不可能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故B项错误,符合设问,所以选B。朝贡体系之下,主要是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以达到宣扬国威的目的,故CD项正确,但与设问不符,故错误。 7.“从它一产生,就与土地兼并、贫富分化并臻而至,社会一再遭受破坏,连它本身也不能正常存在。它的存在和发展需要国家的适度干预,需要广大劳动人民的斗争。”材料中的“它”是指 A. 土地国有制 B. 重农抑商政策 C. 盐铁专卖政策 D. 土地私有制 【答案】D 【解析】 土地国有制下的土地不得转让与买卖,与题目中的信息“土地兼并”不符,故排除A项;重农抑商政策保护了小农经济,有利于农耕经济的发展,与题目中的信息“广大劳动人民的斗争”不符,故排除B项;题目中的“土地兼并”现象开始于春秋战国时期,早于“盐铁专卖政策”出现的时间“西汉时期”,故排除C项;题目中的信息“从它一产生,就与土地兼并、贫富分化并臻而至,社会一再遭受破坏它的存在和发展需要国家的适度干预,需要广大劳动人民的斗争”反映了封建土地私有制下,疯狂的土地兼并,使得无数小农破产,社会动荡不安,迫使封建统治者采取抑制土地兼并,以维护小农经济,巩固统治的措施的史实,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考查土地私有制。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 奴隶社会(商周):土地国有制-井田制 封建社会(战国以来):封建土地私有制:国有土地所有制、君主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自耕农土地所有制,其中以地主土地私有制为主导。 8.在福建抗倭名将谭纶(1520~1577)说:“闽人滨海而居,非往来海中则不得食,自通番禁严,而附近海洋渔贩,一切不通,故民贫而盗愈起。”这表明谭纶主张 A. 实行闭关政策 B. 开放海禁政策 C. 发展福建海洋渔业 D. 采取抗倭安民政策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福建人在海边居住,依赖于海上贸易生存;海禁政策使福建人民无法在海上进行贸易,导致人民贫困,偷盗犯罪越来越多;为了减少盗贼的数量,谭纶主张开放海禁,百姓有了海上贸易的收入来源,就会减少犯罪,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谭纶主张开放海禁政策,而不是实行闭关政策,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发展福建海洋渔业,而是强调谭纶主张开放海禁政策,排除C。材料强调谭纶主张开放海禁政策,而不是采取抗倭安民政策,排除D。 点睛:抓住材料信息“闽人滨海而居,非往来海中则不得食,自通番禁严,而附近海洋渔贩,一切不通,故民贫而盗愈起”,结合海禁政策带来不来影响方面分析材料,即可得到主张开放海禁政策的结论。 9.15世纪欧洲,是一个“充满饥渴”的欧洲。这使他们走上发现新世界之路。这种“饥渴”产生的根源是 A. 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B. 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了东西方之间商道 C. 统治者积极支持海外探险活动 D. 教会鼓励人们去东方传播天主教 【答案】A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充满饥渴”的欧洲,走上发现新世界之路,是指新航路开辟,而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故A项正确。B项为新航路开辟的直接原因,与设问的根源不符,故错误。C项属于新航路的开辟的原因之一,但与设问的根源不符,故错误。D项也是新航路开辟的直接原因,与设问的根源不符,故错误。 10.某学者写道:“衰落是一个容易使人上当的词,因为它包含了两个相去甚远的概念:一是外部力量的减弱,一是内部力量的衰败……拿意大利来说……在外部因素使其丧失了经济强国的地位之后,内部文化仍可达到巅峰。”这里所说的“外部因素”是指 A. 世界贸易中心发生改变 B. 与西班牙和葡萄牙竞争失利 C. 世界市场的形成对其造成冲击 D. 受英国殖民霸权的挑战 【答案】A 【解析】 新航路开辟前地处于地中海沿岸的意大利是经济中心,像佛罗伦萨、威尼斯等都是当时著名的城市,新航路的开辟后,欧洲的商路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西欧大西洋沿岸,意大利失去了欧洲贸易中心的地位.处于大西洋沿岸的英国、葡萄牙、西班牙,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迅速崛起,意大利衰落下去,贸易中心地位被取代,BCD都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新航路开辟对欧洲的影响:(1)引发了“商业革命”: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商品种类日益增多,商业经营方式也发生变化(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贸易中心也由原来的地中海区域转到大西洋沿岸。(2)引发了“价格革命”表现为:美洲的白银流向欧洲,使欧洲物价上涨,货币迅速贬值,传统的经济关系受到冲击,这对欧洲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被称为“价格革命”。(3)加速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11.1672年和1692年英国政府先后颁布《航海条例》,到1849年废除了大部分《航海条例》;1854年,外国的商船被准许从事英国沿海的贸易,完全取消了《航海条例》的限制。这表明英国 A. 逐渐放松了对世界市场的控制 B. 海上霸主地位开始动摇 C. 经济政策受到经济实力的影响 D. 对外贸易政策反复无常 【答案】C 【解析】 从材料“1651年英国政府颁布《航海条例》,到1849年废除了《航海条例》的大部分规定”“1854年……完全取消了《航海条例》的限制”中可以看出,《航海条例》是英国需要保护自己的利益在重商主义思潮的影响下颁布的,而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取消《航海条例》说明自由主义取代重商主义而成为英国经济的指导思想,这一过程体现了国家实力影响着国家的经济政策,故C项正确,D项错误;A项错误,错在“放松了”;B项错误,工业革命后英国海上霸主地位越来越巩固。 点睛:从材料中提供的三个时间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个时间点英国的发展状况就可以得出答案。 12. 英国自诩为“日不落帝国”,标志着英国最终确立世界殖民霸权的是( ) A. 1588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 B. 18世纪中期打败法国 C. 三次英荷战争打败荷兰 D. 参加反法联军打败拿破仑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英国最终确立世界殖民霸权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中期打败法国,标志着英国最终确立世界殖民霸权,故B正确。1588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是英国确立世界殖民霸权的开始,故A排除。三次英荷战争打败荷兰,也属于英国确立世界殖民霸权的过程,不是最终确立的标志,故C排除。参加反法联军打败拿破仑,在19世纪,故D排除。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英国 13.1819年在一位去世伟人的讣告中,对他的科技贡献有着这样的赞颂:“它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健全了人类的大脑以处理一切难题。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位伟人的最大贡献是 A. 发明水力织布机 B. 改良了蒸汽机 C. 研制成了发电机 D. 发明了内燃机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由“1819年”时间和“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两处判断为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解决了机械的动力问题的相关人物,应为瓦特改良了蒸汽机,推动了机械的普及,故B项正确;A是阿克莱特发明,不符合题意,排除;C和D都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发明和发现,排除。 14.《新全球史》:“工业巨头和企业家简直富可敌国,其强大的实力使军事贵族和其他传统的特权阶层黯然失色。接下来是中产阶级……在工厂与矿山中辛苦工作的劳工大众形成了新的工人阶级。”该材料直接反映了工业革命 A. 推动了经济转型 B. 造成了阶级分化 C. 加速城市化进程 D. 激化了社会矛盾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工业巨头和企业家简直富可敌国,其强大的实力使军事贵族和其他传统的特权阶层黯然失色。接下来是中产阶级……在工厂与矿山中辛苦工作的劳工大众形成了新的工人阶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工业革命造成了阶级分化,故B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推动了经济转型,故A排除。材料未涉及加速城市化进程,故C排除。材料也没有反映激化了社会矛盾,故D排除。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影响 15.《全球通史》中有这样的记述:“(1870年以后)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作者要强调的是 A. 工业革命是科学技术推动的结果 B. 工业革命时国家对科技发明投入不足 C. 第二次工业革命诞生了许多科学家 D.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科学与技术的结合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科学家”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故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状况,故AB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故C项排除。 16.有人说“工业革命从本质上就是人类在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方而的广泛应用过程”,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木主义国家工业生产结构发生的最大变化是 A. 重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B. 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 C. 交通运输业获得巨大发展 D. 钢铁工业的发展最为突出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为本题主要考查点。依据材料信息及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技术出现了巨大突破并应用于工业生产,随着新技术、新发明的广泛应用,工业生产领域出现了电力、化学、汽车等新兴工业,重工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故选A。第三产业迅猛发展在二战后,故B错误;交通运输业、钢铁工业属于传统工业部门,尽管得到改造和进一步发展,但并不是最大的变化,故CD两项错误。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17.分析历史现象的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没有因果关系的历史现象是 A. 铁器和牛耕——井田制瓦解 B. 明清资本主义萌芽——洋务企业产生 C. 工业革命—鸦片战争 D. 民族工业短暂发展—一无产阶级队伍壮大 【答案】B 【解析】 春秋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普及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更多土地被开垦,出现了大量私田,井田制于是逐渐瓦解,故A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洋务企业的产生与明清资本主义萌芽无关,故B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选择B项;18世纪中后期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到19世纪三四十年代,大机器工业逐渐代替了工场手工业。英国工业发展,工业产量急剧上升,为了扩大商品市场、争夺原料产地,发动了鸦片战争,故C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获得短暂发展,无产阶级队伍因而得到壮大,故D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18.《中国近代经济史纲》记载1922年一民族资本家言:“我之廉价工人,彼(日本)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日本)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况彼来者皆该国一流工厂,资本较吾雄厚,技术较吾高深,对工厂之管理经营,亦皆养之有素,吾更何恃而不恐,吾将何术以善后。”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解决这种形势的根本方法应该为 A. 必须首先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 建立民国,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扫除障碍 C. 倡导创办实业,进行实业救国 D. 发动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抵制洋货 【答案】A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使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了短暂的春天,1919年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再度萧条。1922年帝国主义已经卷土重来,民族资本发展受挫,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民族资本与外国资本相比,力量十分薄弱。且此时的中国出于北洋军阀统治之下,北洋军阀为封建军阀,封建经济的优势也使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到极大的束缚。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民族资本发展受限的形势就需要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故A项正确;1912年民国已经建立,但1922年民族资本仍然是在夹缝中求生存,可见形式上建立民国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民族资本发展的问题,故B项错误;实业救国运动在民族资本主义经历短暂春天时已轰轰烈烈的展开过,但并未从根本上扭转民族资本的发展形势,故C项错误;辛亥革命前后,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此起彼伏,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915年因反对“二十一条”而掀起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也起到了很大作用,但都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在1919年帝国主义卷土重来之后,民族资本便再度萧条,故D项错误。 点睛:本题易错项为B。考生可能未结合题干中要求的“根本方法”答题,近代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曲折的根本原因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给我们的启示是:要是民族工业得到健康发展,必须首先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19.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A 明朝在江南的纺织行业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现象 近代工业诞生了 B 1895年以后的4年中,全国新开的资本万两以上的工厂超过之前20年的总数 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期 C 张謇的大生企业,将大量收益投入地方教育、自治、慈善及社会公益事业 民族资本家有服务社会的价值观 D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集中国家经济力量,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的措施 保护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机户出资,机工出力”反映的是中国古代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不是近代机器大工业,A选项错误;“1895年以后的4年中,全国新开的资本万两以上的工厂超过之前20年的总数”表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得到了初步发展,不是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B选项错误;“张謇的大生企业,将大量收益役入地方教育、自治、慈善及社会公益亊业”表明资本家有服务社会的价值观,C选项正确;“抗战时期,国民政府集中国家经济力量,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的措施”说明民族工业受到了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D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20.我国早期的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城市,这主要是因为 A. 该地区人们的思想比较开放 B. 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使封建自然经济瓦解较早 C. 清政府扶植沿海企业 D. 康有为维新派宣传推动 【答案】B 【解析】 这些地区是较早开放的通商口岸,外国列强侵略较早,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体较早,这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提供了市场、劳动力等。 21.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大型项目实际完成投资196.1亿元,其中东北占实际投资总额的44.3%,已建成投产的重工业企业也多集中在东北。促成这种现象出现的客观因素是 A. 东北地区矿产资源丰富 B. 美国形成对华包围封锁 C. 有利于支援抗美援朝 D. 便于就近接受苏联援助 【答案】D 【解析】 东北就近苏联,重工业企业多集中在东北这样就便于就近接受苏联援助,所以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属于自然条件,不符合题意,排除;重工业企业多集中在东北和美国形成对华包围封锁无直接的关联,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一五时期抗美援朝已经结束,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22.“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的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的工业原料,……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为此中共中央 A. 优先发展重工业 B. 推行农业合作化运动 C. 推行了公私合营 D. 推广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B 【解析】 由材料“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和“组织起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国家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把广大农户组织起来,参加农业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故B正确。 A属于是一五计划的相关知识;C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D是把土地使用权放给农民,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不符合题意。 23.1956年的中共八大与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都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探索。二者的共同点是 A. 思想上拨乱反正 B. 决定变革生产关系 C. 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 D. 推进经济体制改革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从1956年的中共八大制订了综合平衡稳步发展的经济方针到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二者在根本目的上体现了要大力发展生产力的要求,故C项正确;A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B不符合二者的共同点,排除;D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排除。 24.1992年,我国公有制经济以外的其他经济成分增长较快,国家直接管理的农业、工业、外贸等出口产品计划指标减少1/3,其中指令性计划指标减少近一半。这表明我国 A. 总体上已经达到小康水平 B. 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增强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 D. 实现与世界经济的全面接轨 【答案】B 【解析】 指令性计划指标减少近一半说明了计划的作用减小市场的作用增大,即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增强,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1992年中国尚未达到小康水平,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刚刚提出而非已经建立,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是逐渐接轨而非全面接轨,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计52分) 2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北宋)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二万多户,囊括米、盐、茶等各类商品贸易。号称“正店”的大酒楼有170家,兼具饮食与商品贸易的多种功能,作为商人验看商品质量、商定商品价格、签订契约的场所。……酒楼、茶坊与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 ——樊树志《国学十六讲》 材料二 老农锄水子收禾,老妇攀机女掷梭。苗绢已成空对喜,纳官还主外无多。 ——(南宋)华岳《田家·其三》 材料三 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兴盛突出反映在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从手工工场主、包买商中转化出类似西方资 本主义劳动组合中的早期“资本家”。 ——曹大为《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陨落》 材料四 史学家戴逸指出:“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可当时中国没有人认识这一历史真相。” (1)据材料一,概括北宋城市商业发展的表现。 (2)据材料二,归纳当时手工业经济发展的特点。 (3)据材料三,概括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 (4)“18世纪的康乾盛世……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并从经济史的角度简单说明理由。 【答案】(1)表现:城市经济功能增加;服务设施完备;商业活动突破时间限制。(如答“商户多、商品种类多”酌情给分) (2)特点:手工业在家庭中进行。(如答“手工业与农业结合或家庭手工业以纺织业为主”;“男耕女织”“赋税沉重”) (3)新变化: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4)同意。理由:明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海禁政策,严重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不同意。理由:明清农耕文明高度发达,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据材料一的关键信息“(北宋)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二万多户”“大酒楼有170家,兼具饮食与商品贸易的多种功能”“酒楼、茶坊与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从中逐一概括“商业发展的表现”即可。 (2)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据材料二的关键信息“老农锄水子收禾,老妇攀机女掷梭。苗绢已成空对喜,纳官还主外无多”可见手工业的特色是男耕女织、手工业在家庭中进行,男耕女织,赋税沉重。 (3)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据材料三的关键信息“明清时期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占据了主导地位”“从手工场主、包买商中转化出类似西方资本主义劳动组合中的早期‘资本家’”可见此时手工业的新变化。 (4)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抓住时间“18世纪的康乾盛世”,联系所学知识,如果同意题意观点,就从“经济”的角度分析明清时期经济的停滞衰落的表现;如果不同意题意观点,就从“经济”的角度分析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中国的手工业和商业 26.古代东西方的丝绸之路,今天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是惠及所经国家和地区的发展之路、和平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从那里输入的新产品,特别是投入流通的大量金银(它们根本改变了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劳动者),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马克思思格斯选集》 材料二 ——人教版教材插图 材料三 1900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19%,美国12%,德国13%,法国9%。从1870年至1913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这说明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 ——马世力《世界史纲》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新航路的开辟对欧洲社会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中叶世界市场的特点,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3)相对于材料二,材料三中的世界市场发生了什么变化。 【答案】(1)出现商业革命;出现价格革命(金银贬值、物价上涨);促进资本的原始积累;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西欧早期殖民扩张;证明地圆学说正确性,震撼了教会的神学思想;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 (2)特点:英国成为世界工厂;英国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 原因:英国率先开始并完成工业革命;英国疯狂对外殖民扩张和掠夺(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英国的加紧对外商品输出 (3)英国失去“世界工厂”的垄断地位;世界贸易总量持续大幅度增长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加强;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解析】 (1)根据材料一“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劳动者”“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等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出现商业革命、价格革命、促进资本的原始积累、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西欧早期殖民扩张、证明地圆学说正确性、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等方面思考作答。 (2)根据材料二的图示信息和指向,结合所学可知可从英国成为世界工厂、英国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方面回答特点。关于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从英国率先开始并完成工业革命、英国疯狂对外殖民扩张和掠夺、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英国的加紧对外商品输出等方面思考作答。 (3)根据材料“1900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19%,美国12%,德国13%,法国9%”“这说明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等信息可从英国失去“世界工厂”的垄断地位、世界贸易总量持续大幅度增长、国际分工加强、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等方面思考作答。 27.中国现代民族工商业者的杰出代表荣毅仁先生,因病于2005年10月在北京逝世。他的父亲荣德生,伯父荣宗敬,也是近代著名的民族资本家。荣氏家族企业的变化,折射出中国近现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荣毅仁的父辈荣宗敬.荣德生1902年在无锡创办保兴面粉厂,1912年后又陆续在上海、无锡、汉口开设申新纺织厂、福新面粉厂、茂新面粉厂,至1922年,荣氏家族拥有面粉厂和纱厂已经达到16家,成为名震工商业界的“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其中面粉产量占全国民族面粉业的三分之一左右。 材料二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荣氏企业备受重创,申新一、二、八厂全部被毁,其他企业不同程度遭受损失、劫掠和强占。抗战胜利后,荣氏企业又连遭国民政府两次敲诈,损失100多万美元。 材料三 荣毅仁率先向上海市政府提出将他的产业实行公私合营……“红色资本家”的称呼由此而来。 材料四 1979年的中国百废待兴。邓小平找到荣毅仁,探讨在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的一些问题……不久,他按国际惯例建立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荣毅仁.荣智健父子,一南一北,纵横商海,叱咤风云,财富神话再次震撼世人。荣氏家族在中国.在世界各地正续写着新的辉煌和传奇。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可以判断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家投资的主要行业有哪些?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12-1922年荣氏企业迅速发展的主要条件有哪些? (3)根据材料二分析解放前荣氏企业遭受重创的主要原因。 (4)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1956年荣氏家族企业发生了什么变化?在这一变化中,中国共产党对民族工商业实行的政策有何创新? (5)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荣氏企业在国内外再度辉煌的主要原因。 【答案】(1)面粉业、纺织业 (2)国内政治方面: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发展实业法令:市场方面:群众性的提倡国货运动扩大了国货市场;国际方面,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3)国民政府的封杀和压榨(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战争的破坏(日本帝国主义的略夺)。 (4)变化: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变成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赎买或者公私合营的方式实现社会主义改造。 (5)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 【解析】 (1)本题考查短暂春天,旨在考查分析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信息“ 1912年后……开设申新纺织厂、福新面粉厂、茂新面粉厂,至1922年,荣氏家族拥有面粉厂和纱厂已经达到16家”可回答主要行业:面粉业、纺织业。 (2)本题考查1912~1922年荣氏企业迅速发展的主要条件,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所学分析条件: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发展实业的法令;群众性的提倡国货运动扩大了国货市场;国际: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3)据材料“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荣氏企业备受重创,申新一、二、八厂全部被毁,其他企业不同程度遭受损失、劫掠和强占。抗战胜利后,荣氏企业又连遭国民政府两次敲诈,损失100多万美元。”可以得出,受战争的破坏和国民政府的压榨。 (4)本题考查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旨在考查分析理解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结合所学回答变化:生产资料的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第二小问由材料“实行公私合营”并结合所学回答政策: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 (5)据材料“探讨在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的一些问题……不久,他按国际惯例建立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其原因在于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