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5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版高中政治第三单元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学案1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 剖析自然界与社会生活中的实例,领会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1.通过事例,理解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具有普遍性。 2.培养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能力,理解发展的实质。(重点) 3.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树立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难点) 一、发展的普遍性 1.自然界是发展的 (1)自然界总是处在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中。整个自然界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前进和上升过程。 (2)自然界的发展是由物质世界的相互作用引起的。正是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2.人类社会是发展的 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表明,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3.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12 每个人的认识都经历着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过程,对各种事物的认识也都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整个人类的认识也是不断发展的。 试判断:认识有终点,科学有顶峰。( ) 提示 错误。人的认识是发展的,认识没有终点,科学没有顶峰。 4.总之,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都是不断发展的,一成不变的事物是没有的。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温馨提示 发展是运动变化,运动变化不一定是发展,只有前进性、上升性的运动变化才是发展。 二、发展的实质 1.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唯物辩证法的发展概念揭示了万事万物运动、变化的总趋势是前进和上升的。 请思考:世界永恒发展是不是意味着任何事物在任何时候都处于发展之中? 提示 不是。世界永恒发展是指事物运动变化所包含的趋势,而并非指任何事物在任何时候都处于发展之中。 探究点一 发展的普遍性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开拓。从确立“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提出“中国梦”,从统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到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到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党中央形成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开辟了中国道路的新境界。 (1)治国理政总体方略的不断完善的哲学依据是什么? (2)试列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具体内容。 12 答案 (1)由于客观事物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因此,我们要坚持发展的观点。做事情要从客观实际出发,注意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发生变化后,解决问题的方法也要发生变化。 (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中国梦的第一个宏伟目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中国梦的第二个宏伟目标。 1.发展的普遍性 整个世界包含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都是变化发展的,一成不变的事物是没有的。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总之,发展具有普遍性。 2.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也是关于世界永恒发展的科学,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联系构成事物的变化和发展,没有联系就没有发展,运动、变化、发展本身就体现了联系,没有运动、变化、发展就没有联系。看不到联系与发展的内在联系,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例1 “冰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句,意思是,梅花片片落尽,冬天就要过去了,春风使柳树归来,也就是柳树发芽吐叶。这说明了( ) A.自然界是变化发展的 B.联系具有普遍性 C.对事物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 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正确反映物质 答案 A 解析 冰雪消融,春风归来,反映了自然界的变化发展,故A项正确;B、C两项所述不符合题意;D项错误,因为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题点 发展的普遍性 探究点二 发展的实质 从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以来,其发展异常迅速。现在是每几个月就有新产品出现,每一两年产品就更新换代一次,不久的将来还会出现量子计算机、生物芯片计算机……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在我们的生活中,手机、数码相机、液晶电视等等各式各样的高科技产品陆续走进了寻常百姓家。 (1)高科技产品的更新换代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12 (2)高科技产品给你的生活学习带来了哪些影响? 答案 (1)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高科技产品的更新换代,是科技发展和人类认识发展的标志,实质是用新技术代替旧技术。 (2)据实回答。 1.运动、变化、联系与发展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也是关于世界永恒发展的科学,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联系构成事物的变化和发展,没有联系就没有发展,运动、变化、发展本身就体现了联系,没有运动、变化、发展就没有联系。看不到联系与发展的内在联系,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2.发展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但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不一定就是发展 (1)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因此发展体现了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2)但并不是一切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都是发展,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有前进的、上升的,也有倒退的、下降的,而只有那些前进的、上升的变化才是发展。反之,则不是发展。 例2 有人利用先进信息技术搞“科学算命”,并称之为“发展”。该观点( ) A.正确,因为它肯定了先进信息技术在人们命运中所起的积极作用 B.正确,因为它正确理解了发展的实质 C.正确,因为它肯定了运动变化与发展的内在联系 D.错误,因为它没有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 答案 D 解析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科学算命”是以新的形式掩盖旧的内容,故D项符合题意要求。 题点 发展的实质 12 新能源汽车展览会 助推新能源汽车开发 2017年是我国“十三五”发展的实干之年,也是新能源汽车由政府主导培育市场模式到企业主导培育市场模式的转变的关键之年。经过前五届的积累沉淀,第六届中国国际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展览会于2017年9月1~3日在安徽国际会展中心继续举办,展会规模与影响力进一步提高,已然成为我国中部地区国内外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企业高度认可的最新科技成果展示、合作、推广应用的专业平台,以及官、产、学、研等业内人士积极参与交流、探讨、借鉴发展的权威平台。 随着矿石能源的日渐枯竭,传统汽车将逐步被淘汰,新能源汽车开发是大势所趋,“十三五”时期,中国汽车制造业将面临“由大转强”的重要命题。这将决定汽车企业在未来市场的地位。当前,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美国、德国、日本等国汽车企业均投入巨大的研发力量,并辅之以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我国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对策,在汽车产业转型中将会再次落入产业链的低端。 1.随着矿石能源的日渐枯竭,传统汽车将逐步被淘汰,新能源汽车开发是大势所趋。这是因为( ) A.事物的变化发展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B.新出现的事物总比旧事物优越 C.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D.发展的实质就是事物的运动和变化 答案 C 解析 “传统汽车将逐步被淘汰,新能源汽车开发是大势所趋”表明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C符合题意;A、B、D说法都错误。 题点 发展的普遍性与实质 2.近几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和以混合动力汽车为重点的节能汽车推广。国家支持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从哲学的角度看,这是因为( ) A.这有利于应对金融危机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冲击 B.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 C.它代表了事物的发展方向,符合事物发展规律 D.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是高科技产品,附加值高 答案 C 解析 国家支持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从哲学的角度看是因为它代表了事物的发展方向,符合事物发展规律,C符合题意;A、D不属于哲学角度;B说法错误。 12 题点 发展的实质 3.运用唯物辩证法关于发展的基本观点,谈谈对新能源汽车开发的认识。 答案 (1)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要积极促进新事物的成长,传统汽车将逐步被淘汰,新能源汽车开发是大势所趋。 (2)发展具有普遍性,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我国要加大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投入与政策支持,推动新能源汽车由政府主导培育市场模式到企业主导培育市场模式的转变,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力争我国汽车企业在未来市场占据有利地位。 1.“天上的太阳,每天都是新的。”这一说法形象地指出了( ) A.客观事物的存在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B.运动中有静止,静止中有运动 C.万事万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发展之中 D.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静止是不存在的 答案 C 解析 A、B两项与材料无关;D说法错误;C符合题意。 题点 发展的普遍性 2.一切事物都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发展之中。下列对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发展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②运动变化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过程,也就是发展 ③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着的,但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 ④发展揭示了万事万物的各种运动变化所包含的前进和上升的趋向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C 解析 运动、变化、发展三者是紧密联系的,运动引起变化,前进和上升的变化叫发展,③④正确;②错误;①表述的是规律的含义,错误。 题点 运动变化与发展的关系 3.“城市越来越大,汽车越来越多,会讲英语的人越来越多……”谈起中国这些年的变化,加拿大DPA工业有限公司总裁韦恩·麦克金农用了一连串的“越来越”。这一连串的“越来越”反映了( ) ①生活水平的提高 ②实践的发展 ③自然界的进化 ④社会的进步 12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韦恩·麦克金农所讲的一连串的“越来越”反映的是社会的变化,①③明显与题意不符,舍去。②④正确,故应选C。 题点 发展的普遍性 4.清代诗人翁格在《暮春》中写道:“莫怨春归早,花余几点红。留将根蒂在,岁岁有东风。”从哲学角度看,《暮春》这首诗主要说明了( ) A.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 B.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人与自然是协调发展的 答案 B 解析 “留将根蒂在,岁岁有东风”是说只要把根留住,等待来年的春风,花儿就会重新开放,这体现了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题点 发展的实质 5.伴随着经济持续发展,我国的立法由宏观层面走向微观层面,由速度型走向质量型,由粗线条走向精细化。这表明( ) ①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②事物呈前进、上升趋势 ③发展就是运动变化 ④性质变化的运动就是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伴随着经济持续发展。我国的立法越来越规范、具体与完善,①②符合题意;③④说法错误,舍去;故应选A。 题点 发展的实质 一、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填T,错误的填F) 1.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 答案 T。 2.人们能穷尽对事物的认识。( ) 答案 F。人的认识是发展的。认识没有终点。 3.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 12 答案 T。 4.运动变化不一定是发展。( ) 答案 T。 5.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运动和变化。( ) 答案 F。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二、选择题 6.下列既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又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是( ) ①飞矢不动 ②一箭双雕 ③吐故纳新 ④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A.①③ .③④ C.②③ .①④ 答案 B 解析 “飞矢不动”体现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舍去①;“吐故纳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既体现了发展的观点,也体现新旧事物之间的联系,③④正确;“一箭双雕”强调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舍去②。 题点 联系观与发展观 7.我国启动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2015年安排1 000万亩。到2020年,将全国具备条件的坡耕地和严重沙化耕地约4 240万亩退耕还林还草,土地沙化蔓延趋势将得到有效遏制,生态环境将明显改善。上述事实说明( ) A.自然界是变化发展的 B.人们能够根据自己的愿望改造自然物 C.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D.任何两个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 答案 A 解析 B项否认了自然界的客观性;C不符合题意,舍去;联系具有普遍性,但并不是任何两个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D说法错误。故应选A。 题点 发展的普遍性 8.下列诗句中蕴含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这一哲学道理的是( ) 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②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③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④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答案 C 题点 发展观点 12 9.当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上私家车的时候,自行车这种“落后”的交通工具却重获西方人的青睐。因为自行车占地少、投资小、节能环保,还可以减少交通拥堵,所以在制定城市交通政策时,西方一些国家特别注重鼓励自行车出行、以自行车优先为原则的政策和规划。这启示我们( ) ①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 ②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 ③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④真理对实践有促进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①说法错误,舍去;材料强调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④与材料无关,舍去;②③符合题意,故应选C。 题点 发展的普遍性 10.“原始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植物的进化历程告诉我们( ) ①发展具有永恒性 ②发展具有普遍性 ③自然界是发展的 ④发展具有客观性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 C 解析 材料反映了植物是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说明发展具有普遍性,②③符合题意;①④在材料中体现不出。 题点 发展的普遍性 11.“地球不是我们从父辈那里继承来的,而是我们从自己的后代那儿借来的。”这句话警示我们( ) A.要用发展的观点分析和处理问题 B.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无条件的 C.要发挥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D.事物的运动变化都是发展 答案 A 解析 这句话强调我们应坚持科学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A符合题意;联系是有条件的,B错误;C与题意不符;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着的,但是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D错误。 题点 发展的实质 12 12.近日,联想集团重磅推出目前全球唯一模块化可扩展的平板笔记本产品——ThinkPadX1平板笔记本。该产品不仅能满足传统平板电脑擅长的影音娱乐功能,更能作为商务人士高效办公的生产力工具,其配备的效率、演示及扫描3个模块实现了产品全面的性能。由此可见( ) A.发展是功能和外观的改变 B.发展是产生新事物的运动 C.联系构成事物的运动发展 D.发展是事物固有的变化趋势 答案 B 解析 ThinkPadX1平板笔记本相比传统平板电脑性能的提升,说明发展是产生新事物的运动,B正确;变化不一定是发展,只有前进的、上升的变化才属于发展,A、D不准确;C与题意不符。 题点 发展的实质 13.下列诗句中与“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所蕴含的哲学道理相同的是( ) 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②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③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④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答案 B 解析 材料中的诗句说的是新事物取代旧事物,可见①③符合题意;②蕴含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与题意无关;④强调的是实践的重要性,不符合题意,舍去。 题点 发展的实质 14.“在静止状态无论怎么解决公正的问题,贫困的人口总不可能摆脱拮据的状况,只有在发展和进步的状态,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们的困难。”因为( ) A.静止状态不可能发生任何变化 B.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C.发展是一种前进和上升性的运动 D.任何事物都处于变化之中 答案 C 解析 题意强调的是只有发展进步了,我们才有条件从根本上解决人们的困难,这种观点的理论根据就是发展是一种前进和上升性的运动,故应选C;静止是相对的,A观点错误;B观点正确,但与题意无关;D正确,但不如C准确,因为变化还包括后退性的运动。 题点 发展的实质 15.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表示,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新商业生态系统对传统商业生态系统将会开展一次革命性的颠覆,“就像狮子吃掉森林里的羊,这是生态的规律……”。下列诗句与“狮羊论”蕴含哲理相同的是( ) ①冬霜茅枯无情去,春风草青百花开 ②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③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④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12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事物前进的、上升的变化,是事物的发展,①②蕴含的哲理与之相同;③体现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④体现事物间的普遍联系,均与题意不符。 题点 发展的实质 16.《吕氏春秋·察今》记载: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以下选项,与荆人教训具有相同哲学寓意的是( ) A.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B.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C.九河盈溢,非一块所防;带甲百万,非一勇所抗 D.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答案 D 解析 荆人失败的原因是不懂得实际情况是变化发展的,其教训是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D项坚持了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正确;A项体现的是人的能动作用受客观条件的制约;B项体现的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C项体现的是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题点 发展的观点 17.财税是国家治理的基石,财税改革直接关系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这表明( ) ①联系具有普遍性、多样性 ②联系构成事物的运动发展 ③社会变化总是前进上升的 ④人类社会是不断发展的过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财税改革直接关系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一方面说明联系具有普遍性、多样性,另一方面也体现了联系构成事物的运动发展,①②符合题意;社会变化也有倒退的可能,③错误;④与题意不符。 题点 联系观与发展观 三、综合题 18.下面是两位同学的一组对话。 甲同学:“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就是发展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就是联系的观点,二者没有本质区别。” 乙同学:“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二者没有任何联系。” 请你就上述观点加以评析。 12 答案 (1)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甲乙两位同学都正确认识到了这一点。 (2)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而发展是指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有着严格的区别,甲同学的观点只看到了二者的联系而忽视了二者的区别,是错误的观点。 (3)世界既是普遍联系的,也是永恒发展的,二者是统一的。联系构成事物的变化和发展,没有联系就没有发展,运动、变化、发展本身就表明了联系,没有运动、变化、发展就没有联系。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有着内在联系,乙同学的观点只看到了二者的区别而忽视了二者的联系,也是错误的观点。 19.材料一 地球经历了天文演化和地质演化阶段,形成了生命起源和演化的条件。生命起源和演化又经历了从化学进化到生物学进化的上升过程,最后产生了人类。人类的出现是自然界的一次巨大飞跃。 材料二 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中华民族蒙受巨大屈辱,国家濒临灭亡边缘;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2000年,中国在社会主义基础上进入小康,大踏步走向繁荣富强;2016年,中国开始实施“十三五”规划,“美丽中国”“健康中国”建设进入新阶段。 材料三 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四川省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地震是不是永远不能预测,在科学上是一个没有定论的问题,争论虽激烈,但是并不是一个靠“少数服从多数”就可以解决的问题。不能因为地震预测难度大,就放弃努力。我国地震科学工作者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遵照中央领导的指示,“争取长期预报更加科学,中期预报水平不断提高,短期预报有新的突破,保持我国在该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 (1)三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2)三则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答案 (1)三则材料共同说明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具有普遍性。 (2)①材料一说明自然界是发展的。自然界总是处在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中。整个自然界经历了一个从无机物到有机物,从无生命物质到生命物质,从生命物质到人的漫长的前进和上升过程。②材料二说明人类社会是发展的。百年中国的沧桑变化说明中国社会的发展是巨大的。不仅中国社会是不断向前发展的,而且整个人类社会也是不断向前发展的。③材料三说明人的认识是发展的。对地震的认识会经历一个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过程。 12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