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中语文阶段质量检测(二)新人教版必修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高中语文阶段质量检测(二)新人教版必修

阶段质量检测(二) (时间:150 分钟,满分: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秦汉时期的反腐败 秦朝对官吏的约束是很严的,制定的反腐败专项法律法规包括《为吏之道》等,突出规 定了对官吏经管物资财产的法律监督,以杜绝贪污。若挪用公款,则以盗窃论罪。若通一钱 者,则黥为城旦,即行贿受贿达到一个铜钱,就要受到脸上刺字并服苦役的刑罚。《秦简·法 律答问》中还规定:令曰勿为而为之,是谓“犯令”;令曰为之,弗为,是谓“废令”。即 法律不允许做却做了或法律要求做而不做的,均属违法犯罪行为,该受惩罚。这成了后代历 朝的反腐立法的榜样。 秦朝的国家政权机关设三大部门。行政机构的首长是丞相,军事机构的首长是太尉,监 察机构的首长是御史大夫。御史大夫位列“三公”,成为制约其他两公的有力工具,负责统 率监察官员对所有政府机关及其官员的违法行为进行纠举弹劾,百官畏之为“风霜之吏”。 监察机构的一般官员为御史,一部分在朝廷内负责日常的监察工作,另一部分常驻地方郡一 级政府,实施对地方的监察,因而又称监御史、监察史。常驻地方的监御史地位也相当高, 他们常与郡守、郡尉一起,并称“守、尉、监”。 为了防止任用官吏上的徇私舞弊行为,秦朝还规定“任人而所任不善者,各以其罪罪 之”,即被推荐和任命的官吏犯罪,推荐和任命者须连坐,也即“保任连坐”罪。这一做法, 历代封建王朝均有沿用。 汉代完善了对官吏的考核,逐渐形成了以《上计律》《考功课吏法》为核心的考绩制度, 希望通过强化官吏的考核来建设一支清正廉洁务实的官吏队伍。汉律规定“吏坐受赇枉法, 皆弃市”,且子孙三世“皆禁锢不得为吏”。西汉武帝颁布的《刺史六条问事》正式把“阿 附豪强,通行货赂”列为监察的重要内容,以后历代相沿不绝。 现在大家比较熟知的官员回避制度,就是初创于汉代。当时实行“三互法”,其内容规 定:本地人不得为本地长官,婚姻之家不得相互监临,有血缘关系或婚姻亲属关系的人,不 得在同一部门或地区为官。后历代沿用并不断发展。同时,职务连坐始于商鞅变法时期,到 了汉武帝时归纳为“见知故纵之法”,即对国家官吏实行连坐,上对下、下对上均承担连坐 责任,实行责任追究。如果对自己的上级或下级官吏的违法乱政行为知而不举则坐以同罪。 汉朝的监察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完善。汉武帝时,把全国分成了 13 个监察部,每部各监 若干郡国,中央设 13 名刺史为监察官,各负责一部的监察事务,很好地发挥了监察御史的 作用,强化了监察工作。我国最早的举报箱,是西汉赵广汉发明的。汉宣帝时,赵广汉出任 颍川太守,令手下人制成可入不可出的器具,“受吏民投书”。其后,这一制度得到了推广 运用。 (选自《历数中国古代反腐败措施》,有删改) 1.下列关于秦朝反腐败措施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朝对官吏的约束很严格,专门制定了反腐败的相关法律法规,尤其重视对官员贪 腐行为的处罚,到了十分苛刻严厉的地步。 B.秦朝将监察部门设为国家三大政权机关之一,并将掌管监察机构的御史大夫的地位 与掌管行政的丞相、掌管军事的太尉并列,显示了对监察工作的高度重视。 C.秦朝建立了中央和地方两级监察体系。常驻地方郡一级政府的御史又称监御史或监 察史,地位仅次于郡守、郡尉。 D.秦朝的“保任连坐”规定“任人而所任不善者,各以其罪罪之”,即官员犯罪,其 保举者或任用者也必须承担相应的罪责。 解析:选 C 监御史与郡守、郡尉的地位关系,原文只有“并称”之说。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以《上计律》《考功课吏法》为核心的考绩制度,体现了汉代统治阶层希望通过强化 官吏考核来达到促进官员守法、建设清正廉洁务实的官吏队伍的目的。 B.汉代对受贿这种枉法行为的处罚十分严厉,除了对犯罪官员要“弃市”,还要取消 其子孙三代的为官资格。 C.“三互法”是汉代官员回避制度。“三互法”从地域、婚姻、血缘等关系上,规定 了官员任职时应当回避的因素,以防患未然。 D.汉武帝完善了汉代监察制度,他对全国进行分部监察,颁布了《刺史六条问事》,建 立了举报箱制度。 解析:选 D 举报箱制度出现在汉宣帝时。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曾被李克强总理怒批的一些官员“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的不作为行为,在秦 朝属于犯罪行为,是会受到惩罚的。 B.秦朝的监察官员被百官称为“风霜之吏”,可见他们对政府机关及其官员的违法行 为进行纠举弹劾,确实起到了震慑作用。 C.秦朝的“保任连坐”与汉朝的“见知故纵之法”在立法目的上是有区别的,前者是 为了防止官员任用上的腐败行为,后者是为了避免上下级官员之间相互推卸责任。 D.秦汉时期的许多反腐败措施具有开创性,既对当时的反腐败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也 为后世的反腐败提供了借鉴。 解析:选 C “见知故纵之法”是为了促进上下级官员之间的互相监督、举报。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19 分) 原涉,字巨先。祖父武帝时以豪桀自阳翟徙茂陵。涉父哀帝时为南阳太守。天下殷富大 郡二千石死官赋敛送葬皆千万以上妻子通共受之以定产业。时又少行三年丧者。及涉父死, 让还南阳赙①送,行丧冢庐三年,繇是显名京师。为大司徒史丹举能治剧,为谷口令,时年 二十馀。谷口闻其名,不言而治。 专以振施贫穷赴人之急为务。人尝置酒请涉,涉入里门,客有道涉所知母病避疾在里宅 者,涉即往候。叩门,家哭,涉因入吊,问以丧事。家无所有,涉曰:“但洁埽除沐浴,待 涉。”还至主人,对宾客叹息曰:“人亲卧地不收,涉何心乡此!愿彻去酒食。”宾客争问所 当得,涉乃侧席而坐,削牍为疏,具记衣被棺木,下至饭含之物,分付诸客。诸客奔走市买, 至日昳 ② 皆会。涉亲阅视已,谓主人:“愿受赐矣。”既共饮食,涉独不饱,乃载棺物,从宾 客往至丧家,为棺敛劳俫 ③ 毕葬。其周急待人如此。 遣奴至市买肉,奴乘涉气与屠争言,斫伤屠者,亡。是时,茂陵守令尹公新视事,涉未 谒也,闻之大怒。知涉名豪,欲以示众厉俗,遣两吏胁守涉。至日中,奴不出,吏欲便杀涉 去。涉迫窘不知所为。会涉所与期上冢者车数十乘到,皆诸豪也,共说尹公,尹公不听,诸 豪则曰:“原巨先奴犯法不得,使肉袒自缚,诣廷门谢罪,于君威亦足矣。”尹公许之。涉如 言谢,复服遣去。 更始西屏将军申屠建请涉与相见,大重之。故茂陵令尹公坏涉冢舍者为建主簿。涉本不 怨也。涉从建所出,尹公故遮拜涉,谓曰:“易世矣,宜勿复相怨!”涉曰:“尹君,何壹鱼 肉涉也!”涉用是怒,使客刺杀主簿。 涉欲亡去,申屠建内恨耻之,阳言:“吾欲与原巨先共镇三辅,岂以一吏易之哉!”宾客 通言,令涉自系狱谢,建许之。宾客车数十乘共送涉至狱。建遣兵道徼取涉于车上,送车分 散驰,遂斩涉,悬之长安市。 (节选自《汉书·原涉传》,有删改) ①赙(fù):送财物助人办丧事。②昳(dié):太阳偏西。③劳俫:劝勉。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但洁埽除.沐浴 除:台阶 B.涉何心乡.此 乡:面对 C.其周.急待人如此 周:周济 D.欲以示众厉.俗 厉:勉励 解析:选 D 厉:整顿、使……严肃。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天下殷富/大郡二千石死官/赋敛送葬皆千万以上/妻子通共/受之以定产业 B.天下殷富/大郡二千石死官/赋敛送葬皆千万以上/妻子通共受之/以定产业 C.天下殷富/大郡二千石/死官赋敛送葬/皆千万以上/妻子通共受之/以定产业 D.天下殷富/大郡二千石/死官赋敛送葬/皆千万以上/妻子通共/受之以定产业 解析:选 B 解答文言断句的题目,要注意考虑语句中的主语、谓语、宾语等,以此判 断语句的停顿点。如“殷富”的主语是“天下”,其后要停顿;“二千石”是修饰“死官” 的,中间不能断开;而“受”的主语是“妻子”、宾语是“之”,可以判断“妻子”前、“之” 后要停顿。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原涉重视传统,恪守孝道。他父亲去世,他退还了南阳郡人送的丧葬费用,依古礼 为父亲守丧服孝三年,当时少有守丧三年的,因此在京师有了名气。 B.原涉有同情心,能急人之难。他听说母亲生病的那一家避居在里宅,便去看望,得 知病人已去世,家贫无法安葬,便让人置办丧葬用品,使丧事妥善办理。 C.原涉因家奴惹祸,招来麻烦。他的家奴买肉时与屠夫发生争吵,砍伤屠夫,致其死 亡,茂陵守令尹公因此大为气愤,要拿他治罪,使他处境窘迫。 D.原涉因旧怨杀人,终遭杀身之祸。他与申屠建的主簿尹公有旧怨,一怒之下让人杀 了尹公,申屠建用欺骗手段同意他自首,却派兵将他逮捕并杀害。 解析:选 C 原文说的是“斫伤屠者,亡”,意思是原涉的家奴用刀砍伤屠夫并且逃跑 了,选项中的“致其死亡”错误。且根据原文,“是时,茂陵守令尹公新视事,涉未谒也, 闻之大怒”可知尹公大怒还有原涉没有拜见他的缘故。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是时,茂陵守令尹公新视事,涉未谒也,闻之大怒。(5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申屠建内恨耻之,阳言:“吾欲与原巨先共镇三辅,岂以一吏易之哉!”(5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这时茂陵的守令是刚上任的尹公,原涉没有去拜访过他,尹公听到这件 事后大为恼怒。(得分点:“视事”“谒”“闻”各 1 分,句意 2 分) (2)申屠建觉得蒙受了耻辱因而对原涉怀恨在心,他假意说:“我要和原巨先共同镇抚 三辅一带,怎么会因死了一个小吏就改变主意呢!”(得分点:“耻”“阳”“易”各 1分, 句意 2分) 参考译文: 原涉,字巨先。其祖父在汉武帝时以豪杰的身份从阳翟迁徙到茂陵。原涉的父亲在汉哀 帝时担任南阳太守。当时天下非常富裕,担任大的郡的太守死在官位上,所收到人家送来助 办丧事的钱财都在千万以上,妻子儿女全数得到这笔钱,便可以用来置办产业。当时又很少 有人能够为死者守丧三年的。等到原涉的父亲死后,原涉不仅退还了南阳郡人赠送的助丧钱 财,还住进了冢庐,为父亲守了三年丧,因此他在京城有很大的名声。由于受到大司徒史丹 的推荐,说他能处理繁难事务,原涉便当上了谷口县令,当时他才二十多岁。谷口县的百姓 早就听到过原涉的名声,他没有发什么号令,谷口就安定了。 原涉专门将赈济施舍穷人和为人排忧解难作为自己的要务。有人设宴请原涉,原涉刚到 里门,客人中就有人告诉他说,他所知道的母亲有病的那一家,现在因病避居在里宅,原涉 立即前往探望。敲开门,听到家中有哭丧声,原涉于是进去吊唁,又询问治丧的情况。这个 人家里一无所有,原涉说:“只管打扫和沐浴更衣,等着我。”回到宴会的主人那里,对宾 客叹息说:“人家母亲去世了,躺在地上不能收殓,我怎么有心思享用这些酒食啊!请撤去 酒席吧。”宾客都争着问应该买些什么,原涉于是侧着身子席地而坐,削好木简开出了一份 购物清单,详细地记下所需的衣服、寿被、棺材,甚至小到死者口中所含的物件,分交给宾 客准备。宾客们分头奔走购买,到太阳偏西时都又回来会集。原涉亲自检查完毕,对宴请的 主人说:“现在能接受您的赐宴了。”大家一起喝完了酒吃完了饭,只有原涉一人没有吃饱, 就载着棺材等物件,率领宾客前去办丧事的人家,为死者入殓,劝慰家人,把丧事全部办完 了。原涉就是这样急人之难、诚心待人的。 原涉派仆人到集市上买肉,仆人仗着原涉的气势和屠夫争吵,用刀砍伤了屠夫,然后逃 跑。这时茂陵的守令是刚上任的尹公,原涉没有去拜访过他,尹公听到这件事后大为恼怒。 他知道原涉是有名望的豪侠,想借这件事来显示威严,严肃风纪,他派了两个差役守候在原 涉的家门两侧。到了中午,仆人还没有出来,差役便想杀了原涉再离开。原涉非常困窘不知 该怎样做。恰好原涉约好一起扫墓的朋友乘着几十辆车到了,他们都是当地的豪杰,便一起 去劝说尹公,尹公不听,这些豪杰就说:“原巨先的仆人犯法,不能缉拿归案,那就让原巨 先本人脱衣自缚,到衙门前谢罪,这对维护您的威望也足够了。”尹公答应了,原涉按照豪 杰们所说的办法去谢罪,尹公让他仍穿着衣服回家去。 更始帝的西屏将军申屠建请求原涉与他相见,对原涉大为器重。曾经捣毁原涉坟墓房舍 的那个原茂陵守令尹公,现在做了申屠建的主簿。原涉本已不再怨恨尹公。当他从申屠建的 官府出来时,尹公故意迎上去拦住拜见原涉,对原涉说:“改朝换代啦,不应当再怀着怨恨 了!”原涉说:“尹君,你为何专把我当成鱼肉任意宰割啊!”原涉因此而被激怒,便派宾 客去刺杀了主簿尹公。 原涉打算逃走,申屠建觉得蒙受了耻辱因而对原涉怀恨在心, 他假意说:“我要和原 巨先共同镇抚三辅一带,怎么会因死了一个小吏就改变主意呢!”宾客把此话传给原涉,并 让他去自首投狱,向申屠建谢罪,申屠建同意这样办。于是,宾客们便乘着几十辆车一同送 原涉去监狱。申屠建派兵途中拦截,在车上将原涉拘捕,护送的车辆一时分头疾驰逃散,于 是当即就将原涉问斩,头颅被悬挂到了长安市上。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8~9 题。(11 分) 浣 溪 沙 苏 轼 软草平莎 ① 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 何时收拾耦耕②身。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 使君 ③ 元是此中人。 ①莎:指莎草,多年生草本。②耦耕:两人各持一耜(sì,古时农具)并肩而耕。③使 君:指词人自己。 8.这首词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5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上片前两句写景,写雨后清新怡人的环境,词人纵马驰骋,从“新”“轻沙”“无 尘”等可以看出此时词人内心的愉悦和惬意。从“何时收拾耦耕身”可知他对田园生活的热 爱之情,词的最后一句更是把这种情感进一步深化。 参考答案:①雨后置身于清新怡人环境之中的愉悦、惬意。一场雨后,“软草平莎”油 绿水灵,格外清新,路面上,净而无尘,词人纵马驰骋,自是十分惬意。(2 分)②对农村田 园生活的热爱和希冀归耕田园的愿望。“收拾耦耕身”,表现出词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雨 后桑麻蓬勃生长,蒿艾香气如薰,词人自然是热爱这样的景色和生活的,最后一句又将这样 的情感进一步深化。(3 分) 9.词的下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对常见的表现手法能够准确辨识,并且能够结合词句进行分 析。如本词中“光似泼”“气如薰”明显就是比喻,且下片的前两句还使用了对偶的表现手 法。另外,下片前两句主要是写景,而词人的喜悦之情正融于其中,使用了情景交融的表现 手法。 参考答案:①比喻。“光似泼”“气如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雨后天晴田野 里的蓬勃景象。②对偶。“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两句形成工整的对仗,读起 来朗朗上口。③情景交融。清新、蓬勃的田野景色蕴蓄着词人的喜悦之情。(每点 2 分,表 现手法 1 分,分析 1分。另外答夸张、视觉嗅觉结合,分析合理也可以得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的景象, 表达了自己对百姓忘却国耻,安于异族统治的沉痛之情。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运用比喻修辞描写赤壁古战场的险要形势的一句: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3)《论语》中强调要向贤者学习,看到不好的现象应该自我对照的名句是:“见贤思 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雪 夜 星新一 雪花像无数白色的小精灵,悠悠然从夜空中飞落到地球的脊背上。整个大地很快铺上了 一条银色的地毯。 在远离热闹街道的一幢旧房子里,冬夜的静谧和淡淡的温馨笼罩着这一片小小的空间。 火盆中燃烧的木炭偶尔发出的响动,更增浓了这种气氛。 “啊!外面下雪了。”坐在火盆边烤火的房间主人自言自语地嘟哝了一句。 “是啊,难怪这么静呢!”老伴儿靠他身边坐着,将一双干枯的手伸到火盆上。 “这样安静的夜晚,我们的儿子一定能多学一些东西。”房间主人说着,向楼上望了一 眼。 “孩子大概累了,我上楼给他送杯热茶去。整天闷在屋里学习,我真担心他把身体搞坏 了。” “算了,算了,别去打搅他了。他要是累了,或想喝点什么,自己会下楼来的。你就别 操这份心了。父母的过分关心,往往容易使孩子头脑负担过重,反而不好。” “也许你说得对。可我每时每刻都在想,这毕业考试不是件轻松事。我真盼望孩子能顺 利地通过这一关。”老伴儿含糊不清地嘟哝着,往火盆里加了几块木炭。 突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破了这寂静的气氛。 两人同时抬起头来,相互望着。 “有人来了。” 房间主人慢吞吞地站了起来,蹒跚地向门口走去。随着开门声,一股寒风带着雪花挤了 进来。 “谁啊?” “别问是谁。老实点,不许出声!” 门外一个陌生中年男子手里握着一把闪闪发光的匕首。声音低沉,却掷地有声。 “你要干什么?” “少啰唆,快老老实实地进去!不然……”陌生人晃了晃手中的匕首。 房间主人只好转身向屋子里走去。 老伴儿迎了上来:“谁呀?是找我儿子……”她周身一颤,后边的话咽了回去。 “对不起,我是来取钱的。如果识相的话,我也不难为你们。”陌生人手中的匕首在炭 火的映照下,更加寒光闪闪。 “啊,啊,我和老伴儿都是上了年纪的人,不中用了。你想要什么就随便拿吧。但请您 千万不要到楼上去。”房间主人哆哆嗦嗦地说。 “噢?楼上是不是有更贵重的东西?”陌生人眼睛顿时一亮,露出一股贪婪的神色。 “不,不,是我儿子在上面学习呢。”房间主人慌忙解释。 “如此说来,我更得小心点。动手之前,必须先把他捆起来。” “别,别这样。恳求您别伤害我们的儿子。” “滚开!” 陌生人三步两步蹿上楼梯。陈旧的楼梯发出吱吱呀呀的声音。 两位老人无可奈何,呆呆地站在那里。 突然,咔嚓一声,随着一声惨叫,一个沉重的物体从楼梯上滚落下来。 房间主人从呆愣中醒了过来,慌忙对老伴儿说:“一定是我们的儿子把这家伙打倒的。 快给警察挂电话……” 很快,警察们赶来了。在楼梯口,警察发现了摔伤了腿躺在那里的陌生人。 “哪有这样的人,学习也不点灯。害得我一脚踩空。真晦气。”陌生人一副懊丧的样子。 上楼搜查的警察很快下来了。 “警长,整个楼上全搜遍了,没有发现第二个人,可房间主人明明在电话中说是他儿子 打倒了强盗,是不是房间主人神经不正常?”“不是的。他们唯一在上学的儿子早在数年前 的一个冬天死了。可他们始终不愿承认这一事实。总是说,儿子在楼上学习呢。” 谁也没有再说话。屋里很静,屋外也很静。那白色的小精灵依然悠悠然地飞落下来……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 A.小说中的夫妇在儿子死后多年,深信儿子仍在身边,一家人一直幸福美满地生活在 一起。这种执着的恋子之情,感人至深。 B.陌生人“从楼梯上滚落下来”与前文“三步两步蹿上楼梯”“陈旧的楼梯发出吱吱 呀呀的声音”相呼应,揭示了主题。 C.真相大白后,陌生人没有再说话,表明他灵魂受到了震撼,人性中的某些因子在他 内心深处被激活了,这是他洗心革面的开端。 D.小说结尾再一次写到冬夜的静谧和像白色的小精灵一般悠然飘落的雪花,与开头完 美照应,使小说首尾圆合,结构严谨。 E.结局部分由警长解开悬念,由此推知警长对辖区居民家庭情况较熟悉,有较强的责 任心,这样结尾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解析:B 项,“揭示了主题”说法有误,小说主题非此。C 项,“这是他洗心革面的开 端”推断无据,只能说陌生人对此有所触动。D项,“冬夜的静谧”不妥,结尾的“静”主 要是谁都不说话的“静”,以此反衬人们内心不平静的情感波澜。 参考答案:答 E给 3分,答 A给 2分,答 B给 1分;答 C、D 不给分。 (2)这篇小说由三幅逐步推进的画面连缀而成,请用简洁的语言将这三幅画面概括出来, 并简要分析“陌生人”的行为在文中的作用。(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根据人物出场情况对全文进行划分,确定三个具体的画面。通 过分析可知陌生人出场前后各为一个画面,警察出现为一个画面,然后用简短的语言对其进 行概括即可。分析人物作用时,可从情节发展、主题表达等方面进行思考。 参考答案:三幅画面依次为:老夫妇谈论儿子、陌生人打扰、警长揭谜。(每幅 1 分, 共 3 分)作用:一是推动情节向前发展,二是与老夫妇对儿子的浓浓亲情形成对比,升华主 题。(答出一点给 1 分,答出两点给 3 分) (3)小说中的“儿子”虽然并不存在,但他的形象仍然较为鲜明,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 这个人物形象的特征。(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概括“儿子”的形象特征,可从其父母关于他的谈话中进行归纳。如从“整天闷 在屋里学习,我真担心他把身体搞坏了”里归纳出学习勤奋;从“他要是累了,或想喝点什 么,自己会下楼来的。你就别操这份心了”里归纳出孝敬父母,需要什么自己会动手;从“一 定是我们的儿子把这家伙打倒的”里归纳出身体健康,有力气等。 参考答案:①儿子学习勤奋,经常闷在屋子里读书。②儿子孝敬父母,需要什么自己动 手,不支使父母为自己干这干那。③儿子身体健康,有一身好力气,父母相信他能把凶残的 抢劫者打倒。(每点 2 分,意思相符即可,如有别的答案,必须符合文本,有所依据) (4)“儿子在楼上学习”这一悬念的设置,有人认为牵强,是作者为了引人入胜而故弄 玄虚。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说说你的理由。(8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无论选择哪一种观点作答都可以,关键是要言之有理。如果不同意,可从符合艺 术真实的角度进行思考,从极度思念容易产生幻觉、儿子是老人的精神支柱、展现人性之美 等具体方面进行阐述。如果同意,可从违背生活现实的角度进行思考。 参考答案:(示例一)不同意。小说设置的悬念自然,并不牵强,符合艺术真实。①老夫 妇由于对爱子的极度思念,往往会陷入一种虚幻的想象中,总认为儿子还活着,这样写表现 了他们对儿子刻骨铭心的爱。②儿子是老夫妇的精神支柱,“儿子还活着”是他们的坚定信 念,他们之所以能够在虚幻的幸福遐想中生活下去,就是因为他们信念不灭。作者这样设置 悬念展示了崇高的人性之美。 (示例二)同意。小说设置的悬念,有些牵强,违背了生活现实。①儿子死了多年之后, 老夫妇竟然认为儿子还活着,这样的事情不可信,在实际生活中是不可能发生的。②小说开 篇通过老夫妇的对话,煞有介事地描述儿子在楼上学习,完全是要将读者引入作者设置的迷 宫,而背离了生活的情理。③从构思来看,作者为引人入胜而设置悬念有故弄玄虚之嫌。(两 种观点都可以,言之有理即可。8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 ①从这个角度来讲,眼下轰轰烈烈的城市美化和建设生态城市的运动,至少过于短视和 急功近利,与建设可持续的、生态安全和健康的城市,往往是________________。 ②小说家的任务是通过写作故事来不断试图________________每个个体灵魂的独特性 ——生与死的故事,爱的故事,使人哭泣、使人害怕得发抖和使人捧腹大笑的故事。 ③过去的很多人认为,在我们的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后,凭借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 我们的文化腾飞就会________________。 A.南辕北辙 理清 倚马可待 B.南辕北辙 厘清 指日可待 C.背道而驰 厘清 倚马可待 D.背道而驰 理清 指日可待 解析:选 B ①“背道而驰”指朝着相反的方向走,比喻方向、目标完全相反。“南辕 北辙”指心里想往南去,却驾车往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背道而驰”是就两个事物 而言,偏重于彼此距离越来越远;“南辕北辙”是就同一事物而言,偏重于行动和目的恰恰 相反。②“厘清”的支配对象往往是“关系”“原则”“任务”等。“理清”一般用于有条 理的事物,比如“理清头绪”“理清脉络”“理清思路”等。③“倚马可待”形容文思敏捷, 写文章快。“指日可待”指(事情、希望等)不久就可以实现。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 A.12 月 13 日上午,习总书记在国家公祭日上庄严昭告国际社会:今天的中国,是世 界和平的坚决捍卫者和有力倡导者。 B.近几年,食品药品在安全方面出现的问题被媒体曝光,不同职能部门各管一段的监 管模式也因此受到了社会的质疑。 C.监管部门不但对福喜公司的食品安全疏于监管,对该公司有组织的违法生产经营行 为失察,还授予该公司荣誉称号,这显然加剧了企业公然造假。 D.侵入我国的寒潮的路径,不是每一次都一样的,这要看北极地带和西伯利亚的冷空 气哪一部分气压最高,我国哪一部分气压最低所决定的。 解析:选 B A 项,语序不当,应为“坚决倡导者和有力捍卫者”。C 项,成分残缺, “造假”缺中心词“行为”。D项,“要看……所决定的”句式杂糅,可删去“所决定的”。 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 在中国古代法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德主刑辅,礼刑并用成为法制的原则。 ①汉代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主导的政治思想 ②维护“三纲五常”成为封建法典的核心内容 ③礼既是道德规范,又是法律规范 ④礼占有重要位置 ⑤以其为基础逐步形成了以礼法合流为基本特征的封建法律体系 ⑥“为政先礼,礼其政之本与” A.④③⑥①⑤② B.③④①⑤②⑥ C.③⑥①⑤④② D.④⑥③①⑤② 解析:选 D 解答此题,要注意瞻前顾后。④总说礼的地位,承接首句;⑥③解释④, 紧随其后;①⑤阐释形成的根源;②与结尾呼应,应放在最后。 15.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在下面画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 逻辑严密,语句通顺。不得照抄材料,每句不超过 20 个字。(6 分) 2014 年 6 月 24 日 18 时许,北京警方根据群众举报,在北京朝阳区一公寓内将涉嫌吸 食毒品的宁财神抓获。被抓获后,宁财神对自己的吸毒行为表示深切的歉意和懊悔。7 月 6 日,宁财神甫一获释便在微博上发表了《道歉信》。 此微博一出,点赞者甚多。有人评价:人生是一个戴着枷锁跳舞的过程,因此每个人都 应 该 给 自 己 设 置 一 些 底 线 。 作 为 公 众 人 物 , 明 星 应 该 深 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并更加严格自律。但当其自甘堕落时,我们必须看到法律的一视同仁。不管你是谁,只 要触碰底线,一样会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样绝对平等的是生命,不管你是明星 还 是 粉 丝 , 毒 品 不 会 因 为 你 是 谁 , 就 对 你 “ 友 好 ” 一 些 , 只 要 你 敢 沾 ,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作答本题,要从整体上考虑,照顾前后语境。第一处横线所填内容是深知的宾语, 应当紧扣公众人物的身份,并且和“并更加严格自律”构成递进关系。第二处横线所填内容 应当是犯法的必然结果。第三处横线所填内容应当是毒品的危害。 参考答案:①自身形象和行为对社会的影响 ②戴该戴的手铐,坐该坐的牢 ③毒魔对 你身心的戕害都是一样的(意思答对即可,每空 2 分) 16.近来网络上流行将不同的年龄段群体称为“××后”,下表是某娱乐论坛上对“70 后”“80 后”“90 后”不同特点的总结,请你概括出该表所反映出的“90 后”这一特定群 体的特征,要求准确客观,形象合理,语言不可太偏激,60 字以内。(5 分) “70 后” “80”后 “90”后 基本都是工作狂;我们有存款; 结交有背景有地位的人;读书为 了找个好工作,赚很多钱;K 歌 的时候只会唱《2002 年的第一场 雪》,然后拼命拉着你喝酒,不让 你唱;谈论的话题除了工作就是 股票;吃饭时喜欢坐在上级旁边 拒绝加班;我们负债;结交 志趣相投的人;读书是为了 增长本领;“麦霸”一般都 是“80”后;话题更多,有 英超、魔兽;最好别坐在上 级旁边,那才无拘无束 拒绝上班;我们有老爸;结交 满身文身的帅哥靓妹;厌倦读 书;不只会唱,还会跳;话题 是 QQ、微信;我就是老板 “90 后”这一特定群体的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作答本题,需要将描述性话语转化为评述性话语,从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展开评 述。如可从“结交满身文身的帅哥靓妹”“不只会唱,还会跳”“话题是 QQ、微信”“我 就是老板”等描述性语言里归纳出“追求时尚个性”“热衷网络生活”“爱好广泛”“注 重自我”等肯定性评价;可从“拒绝上班”“我们有老爸”“厌倦读书”等描述性语言里归 纳出“经济上不够独立”“学习焦虑”“好逸恶劳”等不足。 参考答案:充分追求时尚个性,热衷于网络生活,聪慧多才,爱好广泛,比较注重自我, 同时也存在经济上不够独立、学习焦虑、好逸恶劳等不足。 五、写作表达(60 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哈佛大学教授塞缪尔·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说,冷战后, 世界格局的决定因素表现为七大或八大文明,即中华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 明、西方文明、东正教文明、拉美文明,还有可能存在的非洲文明。冷战后的世界,冲突的 基本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而是文化方面的差异,主宰全球的将是“文明的冲突”。 米歇尔访华表达了对中国民众的良好愿望,以及对中国文化的欣赏和尊重,她更多展现 的是美国在成长过程中走过的道路,而不是去指责中国。 费孝通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 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材料分三段。第一段阐述亨廷顿的观点,即冷战后世界冲突的基本根源是文化方面的 差异。第二段讲述米歇尔对中国文化的欣赏和尊重。第三段引用费孝通的话,其大意是“展 现自己的美,欣赏别人的美,各种美共存,天下才会大同”。由此观之,这则材料作文的核 心立意是欣赏与尊重不同的文化。 选材时可以从大处着眼,谈论各民族文化合作共赢,相互融合;也可以从小处着手,选 择生活中的细节,展现各种美丽的事物和谐相生,形成五彩缤纷的世界。可记叙,讲述文明 冲突之后相融共生的故事;可议论,分析文明冲突的实质,探索文明冲突的利弊,讨论文明 冲突的解决途径。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