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选修2-1练习题(含答案)辅导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中数学选修2-1练习题(含答案)辅导

2-1模块练习题 姓名: 一、非解答题 1 如果 222  kyx 表示焦点在 y 轴上的椭圆,那么实数 k 的取值范围是 2. 已知双曲线 (a>0,b>0)的右焦点为 F,若过点 F 且倾斜角为 60°的直线 l 与双曲线的右支 有且只有一个交点,则此双曲线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3.已知椭圆有这样的光学性质:从椭圆的一个焦点出发的光线,经椭圆反射后,反射光线经过椭圆的另一 个焦点.现有一水平放置的椭圆形台球盘,其长轴长为 2a,焦距为 2c,若点 A,B 是它的焦点,当静放在点 A 的小球(不计大小),从点 A 沿直线出发,经椭圆壁反弹后再回到点 A 时,小球经过的路程是 4.用一个与圆柱母线成 60 角的平面截圆柱,截口是一个椭圆,则此椭圆的离心率是 5.已知 1F 、 2F 是椭圆的两个焦点,满足 1 2 0MF MF   的点 M 总在椭圆内部,则椭圆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 6.已知直线 L 交椭圆 11620 22  yx 于 M、N 两点,椭圆于 y 轴的正半轴交于点 B,若 BMN 的重心恰好 落在椭圆的右焦点上,则直线 L 的方程是 7.设椭圆 2 2 2 2 1x y a b   和 x 轴正方向交点为 A,和 y 轴正方向的交点为 B,P为第一象限内椭圆上的点,使 四边形 OAPB 面积最大(O为原点),那么四边形 OAPB 面积最大值为( ) A. 2ab B. 2 2 ab C. 1 2 ab D. 2ab 8 椭圆 2 2 18 9 x y k   的离心率为 1 2 ,则 k 的值为______________ 9.已知 21 FF、 为椭圆 1925 22  yx 的两个焦点,过 1F 的直线交椭圆于 A、B 两点,若 1222  BFAF , 则 AB =___________。 10.椭圆 149 22  yx 的焦点 1F 、 2F ,点 P 为其上的动点,当∠ 1F P 2F 为钝角时,点 P 横坐标的取值范 围是 11.已知 ,m n 为空间中两条不同的直线, ,  为空间中两个不同的平面,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 若 , ,n n m     ,则 / /m  B. 若 ,m     ,则 / /m  C. 若 ,m n 在 内的射影互相平行,则 / /m n D. 若 ,m l l  I ,则 m  12.在四边形 ABCD 中, 2AB AD  , 3BC  , 5CD  , AB AD ,现将 ABD 沿 BD 折起,得 三棱锥 A BCD ,若三棱锥 A BCD 的四个顶点都在球O 的球面上,则球O 的体积为( ) A. 11 2 4  B. 5 2 3  C. 7 2 3  D. 8 2 3  13.如图,平面  平面  , I =直线l , ,A C 是 内不同的两点, ,B D 是  内不同的两点,且 , , ,A B C D  直线l , ,M N 分别是线段 ,AB CD 的中点.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当 2CD AB 时, ,M N 两点不可能重合 B. ,M N 两点可能重合,但此时直线 AC 与l 不可能相交 C. 当 AB 与CD 相交,直线 AC 平行于l 时,直线 BD 可以与l 相交 D. 当 ,AB CD 是异面直线时,直线 MN 可能与l 平行 14. 如图所示,在直三棱柱 1 1 1ABC A B C 中,底面是 ABC 为直角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2AC a , 1 3 ,BB a D 是 1 1AC 的中点,点 F 在线段 1AA 上,当 AF  ________时,CF  平面 1B DF . 15.已知正方体 1 1 1 1ABCD A BC D 的棱长是1,则直线 1DA 与 AC 间的距离为 。 16.如图,在三棱锥 A BCD 中, 2, 2BC DC AB AD BD     ,平面 ABD  平面 BCD ,O 为 BD 中点, ,P Q 分别为线段 ,AO BC 上的动点(不含端点),且 AP CQ ,则三棱锥 P QCO 体积的最大值为_________. 二、解答题 1.设椭圆   2 2 2 2 1, 0x y a ba b    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 1 2,F F ,离心率 2 2e  ,点 2F 到右准线为l 的距离为 2 (Ⅰ)求 ,a b 的值;(Ⅱ)设 ,M N 是l 上的两个动点, 1 2 0F M F N   , 证明:当 MN 取最小值时, 1 2 2 2 0F F F M F N      第 14 题 第 16 题 2.如图、椭圆 2 2 2 2 1( 0)x y a ba b     的一个焦点是 F(1,0),O 为坐标原点. (Ⅰ)已知椭圆短轴的两个三等分点与一个焦点构成正三角形,求椭圆的方程; (Ⅱ)设过点 F 的直线 l 交椭圆于 A、B 两点。若直线 l 绕点 F 任意 转动,都有 2 2 2OA OB AB  ,求 a 的取值范围. 3.设椭圆中心在坐标原点, (2 0) (01)A B,, , 是它的两个顶点,直线 )0(  kkxy 与 AB 相交于点 D,与椭 圆相交于 E、F 两点. (Ⅰ)若 6ED DF  ,求 k 的值; (Ⅱ)求四边形 AEBF 面积的最大值. 4.如图所示的几何体 P ABCD 中,四边形 ABCD 为菱形, 120ABC   , AB a , 3PB a , PB AB ,平面 ABCD  平面 PAB , OBDAC  , E 为 PD 的中点,G 为平面 PAB 内任一点. (Ⅰ)在平面 PAB 内,过G 点是否存在直线l 使 / /OE l ? 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如果存在,请说明作法; (Ⅱ)过 A ,C , E 三点的平面将几何体 P ABCD 截去三棱锥D AEC ,求剩余几何体 AECBP 的体积. M A B S C 5.已知四棱锥 P ABCD 的底面为直角梯形, //AB DC ,  PADAB ,90 底面 ABCD,且 1 2PA AD DC   , 1AB  , M 是 PB 的中点 (1)求 AC 与 PB 所成角的余弦值; (2)求面 AMC 与面 BMC 所成夹角的余弦值. 6.如图,在三棱锥 ABCS  中, ABC 是边长为 4 的正三角形,平面 SAC 平面 ABC , 22 SCSA , M 为 AB 的中点. (1)证明: SBAC  ;om] (2)求二面角 ACMS  的余弦值; (3)求点 B 到平面 SCM 的距离. x y O1F P 2F A B x y O P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1,0 焦点在 y 轴上,则 2 2 21, 2 0 12 2 y x kk k       2.[2,+∞) 【解析】当渐近线 与直线 l 平行,或渐近线从该位置绕原点按逆时针旋转时,直线 l 与 双曲线的右支有且只有一个交点,所以 ,即 ,所以 . 3. 4a 4. 1e 2 c a   解:设圆柱底面半径为 R,则 0 2 sin 60 3 R Ra   ,b R , ∴ 2 2 2 22( ) 3 3 R Rc a b R     ,∴ 1e 2 c a   。 5. 1(0, )2e 解:由题知,垂足的轨迹为以焦距为直径的圆,则 2 2 2 2 2 1 2c b c b a c e       又 (0,1)e , 所以 1(0, )2e 。 6. 6 5 28 0x y   解:设 M、N 的坐标分别为 1 1( , )M x y 、 2 2( , )N x y ,点 B 坐标为 (0,4)B ,椭圆右焦 点为 (2,0)F , ∵ BMN 的重心恰好落在椭圆的右焦点上, ∴ 1 2 1 2 1 21 2 0 2 63 44 03 x x x x y yy y              ,∴MN 的中点坐标为 (3, 2) , 又点 1 1( , )M x y 、 2 2( , )N x y 在椭圆 11620 22  yx 上, ∴ 2 2 1 1 120 16 x y  , 2 2 2 2 120 16 x y  ,两式相减得: 2 2 2 2 1 2 1 2 1 2 1 2 1 2 1 2( )( ) ( )( )020 16 20 16 x x y y x x x x y y y y          ∴直线 MN 的斜率 1 2 1 2 1 2 1 2 16( ) 16 6 6 20( ) 20 ( 4) 5 y y x xk x x y y            ∴直线 MN 的方程为 62 ( 3)5y x   , 即 6 5 28 0x y   。 7.B 解: OAB 的面积为 1 2 ab ,四边形 OAPB 的面积大于 OAB 的面积而小于 OAB 的面积的 2 倍,故选 B。 8. 54, 4 或 解:当 8 9k   时, 2 2 2 8 9 1 , 48 4 c ke ka k      ; 当 8 9k   时, 2 2 2 9 8 1 5,9 4 4 c ke ka       9.8 解:依题直线 AB 过椭圆的左焦点 1F ,在 2F AB 中, 2 2| | | | | | 4 20F A F B AB a    ,又 2 2| | | | 12F A F B  ,∴| | 8.AB  10. 3 5 3 5( , )5 5  可以证明 1 2, ,PF a ex PF a ex    且 2 2 2 1 2 1 2PF PF F F  而 53, 2, 5, 3a b c e    ,则 2 2 2 2 2 2 2 2( ) ( ) (2 ) ,2 2 20, 1a ex a ex c a e x e x       2 2 1 1 1, ,x xe e e     即 3 5 3 5 5 5e   11.A 12.D 13B 14. a 或 2a ; 15. 3 3 1 1(0,0,0), (1,1,0), (0,1,0), (0,0,1), (1,1,0), (0, 1,1)A C D A AC DA    设 1( , , ), , , 0, 0,MN x y z MN AC MN DA x y y z y t             令 则 ( , , )MN t t t  ,而另可设 ( , ,0), (0, , ), ( , , )M m m N a b MN m a m b   1, (0,2 , ),2 1, 3 m t a m t N t t t t t b t            , 1 1 1 1 1 1 3( , , ),3 3 3 9 9 9 3MN MN       ; 16. 2 48 二、解答题 1.解:因为 ae c  , 2F 到l 的距离 ad cc   ,所以由题设得 2 2 2 a c a cc      解得 2, 2c a  由 2 2 2 2b a c   ,得 2b  (Ⅱ)由 2, 2c a  得    1 22,0 , 2,0F F ,l 的方程为 2 2x  故可设    1 22 2, , 2 2,M y N y 由知 1 2 0F M F N   知    1 22 2 2, 2 2 2, 0y y    得 1 2 6y y   ,所以 1 2 2 1 60,y y y y    1 2 1 1 1 1 6 1 2 6MN y y y yy y        当且仅当 1 6y   时,上式取等号,此时 2 1y y  所以,      1 2 2 2 1 22 2,0 2, 2,F F F M F N y y         1 20, y y  0  2.解:(Ⅰ)设 M,N 为短轴的两个三等分点,因为△MNF 为正三角形, 所以 3 2OF MN , 3 21 , 3.2 3 b b  解得 = 2 2 1 4a b   ,因此,椭圆方程为 2 2 1.4 3 x y  (Ⅱ) 设 1 1 2 2( , ), ( , ).A x y B x y (ⅰ)当直线 AB 与 x 轴重合时, 2 2 2 2 2 22 2 22 , 4 ( 1), .OA OB a AB a a OA OB AB     因此,恒有 (ⅱ)当直线 AB 不与 x 轴重合时,设直线 AB 的方程为: 2 2 2 21 1,x yx my a b    代入 整理得 2 2 2 2 2 2 2 2( ) 2 0,a b m y b my b a b     所以 2 2 2 2 1 2 1 22 2 2 2 2 2 2 ,b m b a by y y ya b m a b m      因为恒有 2 2 2OA OB AB  ,所以  AOB 恒为钝角. 即 1 1 2 2 1 2 1 2( , ) ( , ) 0OA OB x y x y x x y y       恒成立. 2 1 2 1 2 1 2 1 2 1 2 1 2( 1)( 1) ( 1) ( ) 1x x y y my my y y m y y m y y         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 1)( ) 2 1 0.m b a b b m m a b b a b a a b m a b m a b m             又 2 2 2 0a b m  ,所以 2 2 2 2 2 2 2 0m a b b a b a     对 m R 恒成立, 即 2 2 2 2 2 2 2m a b a b a b   对 m R 恒成立,当 m R 时, 2 2 2m a b 最小值为 0, 所以 2 2 2 2 0a b a b   , 2 2 2 4( 1)a b a b   , 2 20, 0, 1a b a b a    ∵ ∴ ,即 2 1 0a a   , 解得 1 5 2a  或 1 5 2a  (舍去),即 1 5 2a  , 综合(i)(ii),a 的取值范围为 1 5( , )2   . 3.解(Ⅰ):依题设得椭圆的方程为 2 2 14 x y  , 直线 AB EF, 的方程分别为 2 2x y  , ( 0)y kx k  . 如图,设 0 0 1 1 2 2( ) ( ) ( )D x kx E x kx F x kx, , , , , ,其中 1 2x x , 且 1 2x x, 满足方程 2 2(1 4 ) 4k x  , 故 2 1 2 2 1 4 x x k     . ① 由 6ED DF  知 0 1 2 06( )x x x x   ,得 0 2 1 2 2 1 5 10(6 )7 7 7 1 4 x x x x k      ; 由 D 在 AB 上知 0 02 2x kx  ,得 0 2 1 2x k   . 所以 2 2 10 1 2 7 1 4k k   ,化简得 224 25 6 0k k   ,解得 2 3k  或 3 8k  . ( Ⅱ ) 解 法 一 : 根 据 点 到 直 线 的 距 离 公 式 和 ① 式 知 , 点 E F, 到 AB 的 距 离 分 别 为 2 1 1 1 2 2 2 2(1 2 1 4 ) 5 5(1 4 ) x kx k kh k        , 2 2 2 2 2 2 2 2(1 2 1 4 ) 5 5(1 4 ) x kx k kh k        . 又 22 1 5AB    ,所以四边形 AEBF 的面积为 D FB y xAO E 1 2 1 ( )2S AB h h  2 1 4(1 2 )52 5(1 4 ) k k     2 2(1 2 ) 1 4 k k   2 2 1 4 42 1 4 k k k    2 2≤ , 当 2 1k  ,即当 1 2k  时,上式取等号.所以 S 的最大值为 2 2 . 解法二:由题设, 1BO  , 2AO  . 设 1 1y kx , 2 2y kx ,由①得 2 0x  , 2 1 0y y   , 故四边形 AEBF 的面积为 BEF AEFS S S △ △ 2 22x y  2 2 2( 2 )x y  2 2 2 2 2 24 4x y x y   2 2 2 22( 4 )x y≤ 2 2 , 当 2 22x y 时,上式取等号.所以 S 的最大值为 2 2 . 4.【解析】(Ⅰ)过G 点存在直线l 使OE l ,理由如下: 由题可知O 为 BD 的中点,又 E 为 PD 的中点,所以在 PBD 中,有 / /OE PB . 若点G 在直线 PB 上,则直线 PB 即为所求作直线l ,所以有 / /OE l ; 若点G 不在直线 PB 上,在平面 PAB 内,过点G 作直线l ,使 / /l PB , 又 / /OE PB ,所以 / /OE l ,即过G 点存在直线l 使 / /OE l . (Ⅱ)连接 EA ,EC ,则平面 ACE 将几何体分成两部分:三棱锥 D AEC 与几何体 AECBP(如 图所示). 因为平面 ABCD  平面 PAB ,且交线为 AB , 又 PB AB ,所以 PB  平面 ABCD ,故 PB 为几何体 P ABCD 的高. 又四边形 ABCD 为菱形, 120ABC   , AB a , 3PB a , 所以 2ABCDS  四边形 2 23 3 4 2a a , 所以 1 3P ABCD ABCDV S PB   四边形 2 31 3 133 2 2a a a   . 又 1 2/ /OE PB ,所以OE  平面 ACD , 所以 D AEC E ACDV V  三棱锥 三棱锥 1 3 ACDS EO   31 1 4 8P ABCDV a  , 所以几何体 AECBP 的体积 P ABCD D EACV V V   三棱锥 3 3 31 1 3 2 8 8a a a  . 5. 21.证明:以 为坐标原点 长为单位长度,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各点坐标为 . (1)因 z y x O M A B S C (2)平面 的一个法向量设为 , 平面 的一个法向量设为 , 所求二面角的余弦值为 6.解析:(1)证明:取 AC 的中点O ,连接 OBOS, 因为 SCSA  , BCBA  ,所以 SOAC  且 BOAC  . 因为平面 SAC 平面 ABC ,平面 SAC 平面 ACABC  ,所以 SO 平面 ABC 所以 BOSO  . 如右图所示,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xyxO  则 )0,32,0(),2,0,0(),0,0,2(),0,0,2( BSCA  所以 )2,32,0(),0,0,4(  BSAC 因为 0)2,32,0()0,0,4(  BSAC 所以 SBAC  (2)由(1)得 )0,3,1(M ,所以 )2,0,2(),0,3,3(  CSCM 设 ),,( zyxn  为平面 SCM 的一个法向量,则      022 033 zxCSn yxCMn ,取 1z ,则 3,1  yx 所以 )1,3,1(n 又因为 )2,0,0(OS 为平面 ABC 的一个法向量,所以 5 5,cos  OSn OSnOSn 所以二面角 ACMS  的余弦值为 5 5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