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州市2020届高三下学期4月教学质量评估数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浙江省台州市2020届高三下学期4月教学质量评估数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1 - 台州市 2020 年 4 月高三年级教学质量评估试题数学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全集  1,2,3,4,5U  ,若集合  1,2,3A  ,  3,4B  ,则 U A B ð ( ) A.  B.  4 C.  3 D.  3,4,5 【答案】B 【解析】 【分析】 先求出  4, 5UC A  ,再求   4UC A B  ,从而得到答案. 【详解】由全集  1,2,3,4,5U  ,集合  1,2,3A  ,得  4, 5UC A  . 又  3,4B  ,则    4UC A B 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求集合的补集和交集运算,属于基础题. 2.已知复数 z 满足 3 4i iz  (其中i 为虚数单位),则 z  ( ) A. 25 B. 1 25 C. 5 D. 1 5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 3 4i iz  先求出复数 z ,再求 z . 【详解】由 3 4i iz  ,得      3 4 4 3 3 4 3 4 3 4 25 i ii iz i i i        则 2 24 3 5 1+ =25 25 25 5z           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复数的除法运算和求模长,属于基础题. 3.已知 a ,bR ,则“3 3a b ”是“ 3 3a b ”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 2 -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函数 33 ,xy y x 在 R 上是单调递增函数,则 3 33 3a b aa b b   可得答案. 【详解】由函数 33 ,xy y x 在 R 上是单调递增函数, 所以 3 33 3a b aa b b   即当 3 3a b 时, 3 3a b 成立,反之当 3 3a b 时, 3 3a b 成立 所以“3 3a b ”是“ 3 3a b ”的充要条件.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函数的单调性的应用和充要条件的判断,属于基础题. 4.若实数 x , y 满足 1 2, 3 2 5, x y x y        则3x y 的最大值为( ) A. 7 B. 8 C. 9 D. 10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条件 1 2, 3 2 5, x y x y        作出可行域,目标函数中 z 表示直线 3y x z   在 y 轴上的截距,根 据可行域可以得到直线 3y x z   在 y 轴上截距的最大值,从而得到答案. 【详解】由条件 1 2, 3 2 5, x y x y        作出可行域,如图. 由 1 3=2 x y x y     得点  2, 1A  , 由 1 5=2 x y x y     得点  4, 3B  由 2 3=2 x y x y     得点  1,1C , 由 2 5=2 x y x y     得点  3, 1D  设目标函数 z 3x y  ,则变形为 3y x z   . - 3 - 所以目标函数中 z 表示直线 3y x z   在 y 轴上的截距. 根据可行域,可得当直线 3y x z   过点  4, 3B  时,在 y 轴上的截距最大. 所以 z 的最大值为3 4 3=9 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注意目标函数的几何意义,属于中档题. 5.函数  y f x 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则( ) A.       1 1 1 2 1 2 1xf x x x     B.       1 1 1 2 1 2 1xf x x x     C.       1 1 1 2 1 2 1xf x x x     D.       1 1 1 2 1 2 1xf x x x      【答案】A 【解析】 - 4 - 【分析】 由函数图象的对称性可得,函数为奇函数,再根据当 0x  且 0x  时,   0f x  ,可得答 案. 【详解】由函数图象的对称性可得,函数  y f x 为奇函数. 在选项 C 中,       2 1 1 1 1 1 2 1 2 1 1f x x x x x x        ,    1 1 1 12 2 +2 3 2 3f f        不是奇函数,所以排除. 在选项 D 中,       2 1 1 1 1 1 2 1 2 1 1x x x xf x x         ,    1 1 1 12 + 23 2 2 3f f      不是奇函数,所以排除. 在选项 B 中.        2 2 1 1 1 1 2 1 2 1 1 1 1x x x x x x x x f x               2 1 1x x f x f x      是奇函数, 由    2 1 1x f x x   ,当 0x  且 0x  时,   0f x  ,不满足条件,所以排除.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根据函数图象选择解析式,考查函数的基本性质,注意在选择题中排除法 的应用,属于中档题. 6.已知数列 na 满足:   1 2 1 1 n n na a n     ( n N ),若 6 5a  ,则 1a  ( ) A. 26 B. 0 C. 5 D. 26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 递 推 关 系   1 2 1 1 n n na a n     得 2 1 2 2 4kka a k   ,  2 2 2 +2 12 +1 4 4 12kk k ka a k     ,将两式相减得 22 2 4 1k ka a k    ,由 6 5a  可得 4 4a  ,从而得出 2 1a  ,进一步得到答案. - 5 - 【详解】由   1 2 1 1 n n na a n     ,当 2 ,n k k Z  时,有 2 1 2 2 4kka a k   ……………① 当 2 1,n k k Z   时,有  2 2 2 +2 12 +1 4 4 12kk k ka a k     ……………② 由②-①可得 22 2 4 1k ka a k    所以当 2k  时有: 6 4 9a a  ,又 6 5a  ,则 4 4a  当 1k  时有: 4 2 5a a  ,则 2 1a  又当 1n  时, 2 1 1a a  ,所以 1 0a  .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递推数列,由递推数列的递推关系求数列中的项,属于中档题. 7.5G 技术的数学原理之一便是著名的香农公式: 2log 1 SC W N      .它表示:在受噪声干挠 的信道中,最大信息传递速率C 取决于信道带宽W 、信道内信号的平均功率 S 、信道内部的 高斯噪声功率 N 的大小,其中 S N 叫做信噪比.按照香农公式,若不改变带宽W ,而将信噪比 S N 从 1000 提升至 2000,则C 大约增加了( ) A. 10% B. 30% C. 50% D. 100%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由 C 大约增加的百分比为       2 2 2 2 2 log 1 2000 log 1 1000 1+log 11 lg2log 1 1000 lo 1000 1000g 3 W W W       ,再根 据 11 341 1lg10 lg 2 lg104 3     ,可以估算出答案. 【详解】当 1000S N  时,  2log 1 1000C W  当 2000S N  时,  2log 1 2000C W  则       2 2 2 2 2 2 2 20log 1 2000 log 1 1000 log 1+log 11 1 lg 2log 1 1000 log log 01 1000 1001 1000 3 W W W         - 6 - 又 11 341 1lg10 lg 2 lg104 3     ,根据选项分析, 1 lg 2 0.13  所以信噪比 S N 从 1000 提升至 2000,则C 大约增加了 10%.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一个量的增加的百分比的计算方法,考查估算法,属于中档题. 8.已知 1F , 2F 分别为双曲线 2 2 19 16 x y  的左右焦点,以 2F 为圆心的圆与双曲线的渐近线相 切,该圆与双曲线在第一象限的交点为 P ,则 1 2F PF 的面积为( ) A. 16 6 B. 12 6 C. 8 6 D. 4 6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条件可得 2 4PF  ,由双曲线的定义可得 1 10PF  ,又 1 2 10F F  ,所以 1 2F F P 为等 腰三角形,可求出其面积. 【详解】双曲线 2 2 19 16 x y  的渐近线方程为 4 3y x  . 则焦点  2 5,0F 到渐近线的距离为 2 2 4 5 4 3 4 d    因为以 2F 为圆心的圆与双曲线的渐近线相切,所以 4r  所以 2 4PF  ,由双曲线的定义有 1 10PF  又 1 2 10F F  - 7 - 所以 1 2F F P 为等腰三角形,则边 2PF 上的高为 2 2 2 1 100 4 4 62 PFPF         所以 1 2 1= 4 4 6 8 62F PFS   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双曲线的基本性质,求三角形的面积,属于中档题. 9.平面向量 a ,b , c , d 满足 2a b  , 3b c   , 4c d  , 5d a   ,则    a c b d      ( ) A. 14 B. 14 C. 7 D. 7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    a c b d a b c d c b a d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将 2a b  , 3b c   , 4c d  , 5d a   ,分别平方,然后结合所求可得出答案. 【详解】    a c b d a b c d c b a d                      由 2a b  可得 2 2 2 4a a b b       ……………① 3b c   可得 2 2 2 9b b c c       ……………② 4c d  可得 2 2 2 16c c d d       ……………③ 5d a   可得 2 2 2 25d d a a       ……………④ 由②+④-(①+③) 可得  2 14a b c d c b a d               所以   a c b d      7 故选: D 【点睛】本题考查数量积的运算法则,向量模的处理技巧,属于中档题. 10.已知函数   2f x x px q   ,满足 02 2 p pf       ,则( ) - 8 - A. 函数   y f f x 有 2 个极小值点和 1 个极大值点 B. 函数   y f f x 有 2 个极大值点和 1 个极小值点 C. 函数   y f f x a  有可能只有一个零点 D. 有且只有一个实数 a ,使得函数   y f f x a  有两个零点 【答案】A 【解析】 【分析】       22 2f f x x px q p x px q q       ,则     22 2 2 ph x x p x px q         , 由 02 2 p pf       ,方程 2 02 px px q    有两个不等实数根 1 2,x x ,则设 1 22 px x   , 可得出函数   f f x 的单调性,从而可判断出答案. 【详解】设         22 2h x f f x x px q p x px q q        所以         2 22 2 2 2 2 2 ph x x px q x p p x p x p x px q               设   2 2 pg x x px q    ,由 02 2 p pf       . 所以 02 2 2 p p pg f              ,因为二次函数  g x 的开口向上,对称轴方程为 2 px   . 所以方程 2 02 px px q    有两个不等实数根 1 2,x x ,则设 1 22 px x   . 则令   0h x  可得 1 2 px x   或 2x x . 令   0h x  可得 22 p x x   或 1x x . 所以函数     h x f f x 在 1,x 上单调递减,在 1 2 , px    上单调递增,在 22 ,p x    上单调递减,在 2 +,x  上单调递增. 又当 ,x   x   时,    +f f x   , - 9 - 又 2 2 1 1 2 2 02 2 p px px q x px q        ,所以 2 2 1 1 2 2 2 px px q x px q       由       22 2f f x x px q p x px q q       ,所以      1 2=f f x f f x 所以         1 2=f f x f f x f f x 根据单调性可知,函数   f f x 有 2 个极小值点和 1 个极大值点,所以选项 A 正确,B 不正 确. 根据函数的单调性,可画出函数   f f x 的大致草图如下. 当   1a f f x 时,函数   y f f x a  没有零点 当   1a f f x 时,函数   y f f x a  有两个零点 当   1 2 pf f x a f f         时,函数   y f f x a  有四个零点 当 2 pa f f        时,函数   y f f x a  有三个零点 当 2 pa f f        时,函数   y f f x a  有两个零点 由上可知选项 C,D 都不正确.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函数的极值的个数的判断和零点个数的判断,属于难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7 小题,多空题每题 6 分,单空题每题 4 分,共 36 分. 11.在二项式 61 x 的展开式中,含 3x 项的系数为______;各项系数之和为______.(用数字 作答) 【答案】 (1). 20 (2). 0 【解析】 - 10 - 【分析】 二项式 61 x 的展开式中的通项公式为  r+1 6 rrT C x  ,可得含 3x 项的系数,令 1x  可得 各项系数之和. 【详解】二项式 61 x 的展开式中的通项公式为  r+1 6 rrT C x  所以含 3x 项的系数为  33 6 1 20C    设 6 2 6 0 1 2 61 x a a x a x a x      令 1x  得 6 0 1 2 61 1 0a a a a       所以各项系数之和为 0 故答案为:(1). 20 (2). 0 【点睛】本题考查二项式定理的指定项的系数和所有项的系数之和,属于基础题. 12.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单位: cm ),则它的体积是______. 【答案】 9 3 2 【解析】 【分析】 由三视图可知,原几何体为四棱锥,根据锥体的体积公式可求出答案. 【详解】由三视图可知,原几何体为如图所示的四棱锥. 将该四棱锥补成三棱柱,则该三棱柱为正三棱柱 过点 B 作 BO AC 交 AC 于点O ,则由正三棱柱的性质可得 BO  平面 1ACC D 则 3 3 2BO  - 11 - 所以 1 1 2 4 3 3 9 3= 33 3 2 2 2V Sh      故答案为: 9 3 2 【点睛】本题考查根据三视图求原几何体的体积问题,属于中档题. 13.某同学从家中骑自行车去学校,途中共经过 6 个红绿灯路口.如果他恰好遇见 2 次红灯, 则这 2 次红灯的不同的分布情形共有______种:如果他在每个路口遇见红灯的概率均为 1 3 , 用 表示他遇到红灯的次数,则  E   ______.(用数字作答) 【答案】 (1). 15 (2). 2 【解析】 【分析】 从经过的 6 个红绿灯路口中取出 2 个,即 2 6 15C  ,他遇到红灯的次数 满足二项分布,可得 答案. 【详解】他恰好遇见 2 次红灯的不同的分布情形共有 2 6 15C  他遇到红灯的次数 值为 0,1,2,3,4,5,6. 他在每个路口遇见红灯的概率均为 1 3 ,他遇到红灯的次数 满足二项分布. 即 16 3 ,B      所以   16 23E     故答案为:(1). 15 (2). 2 【点睛】本题考查组合问题和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二项分布并求期望,属于中档题. - 12 - 14.如图,过 ( )1,0A , 10, 2B    两点的直线与单位圆 2 2 1x y  在第二象限的交点为C ,则 点C 的坐标为______; 9sin 4AOC       ______. 【答案】 (1). 3 4,5 5     (2). 7 2 10 【解析】 【分析】 过 ( )1,0A , 10, 2B    两点的直线方程为 2 1x y  ,将直线方程与圆的方程联立可求出点C 的 坐标,利用三角函数的定义有 4sin 5 yAOC r    , 3cos 5 xAOC r     ,利用诱导公式和 正弦的差角公式可得 9sin sin cos cos sin4 4 4AOC AOC AOC           ,可得出答案. 【详解】过 ( )1,0A , 10, 2B    两点的直线方程为 2 1x y  . 则由 2 2 2 1 1 x y x y      有 25 4 0y y  ,解得 4 5y  或 0y  (舍) 由 2 1x y  得 4 31 2 5 5x      所以点C 的坐标为 3 4,5 5     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有 4sin 5 yAOC r    , 3cos 5 xAOC r     所以 9sin sin sin cos cos sin4 4 4 4AOC AOC AOC AOC                     - 13 - 4 2 3 2 7 2 5 2 5 2 10          故答案为: 7 2 10 【点睛】本题考查直线与圆联立求交点,考查三角函数的定义和诱导公式、正弦函数的差角 公式,属于中档题. 15.若函数   2 lg , 0, 2 , 0, x x f x x x x     则 10 10f f           ______;不等式    1f x f x  的解 集为______. 【答案】 (1). 3 4 (2).  3 3 3, 0,2 2         【解析】 【分析】 由 10 10 1lg10 10 2f         ,则可求出 10 10f f           的值.分段将函数  1f x ,  f x 表达式代出来,然后分段打开绝对值求解. 【详解】由 10 10 1lg10 10 2f         所以 210 1 1 1 3210 2 2 2 4f f f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当 0x  时,      1 lg 1 lgf x x x f x     ,显然成立. 当 0x  时,      1 lg 0 1 0f x f x     ,显然成立. 当 1 0x   时,    1 lg 1 0f x x    ,   2 2 0f x x x   ,此时无解. 当 1x   时,   2 2 2f x x x x x     ,    21 2 1 3f x x x x x       由    1f x f x  ,即  1 3 2x x x x    . 当 3x   时,即     1 3 2x x x x      ,解得 3 2x   ,所以不成立. 当 3 2x    时,即    1 3 2x x x x     ,解得 3 3 3+ 3 2 2x    - 14 - 所以此时满足条件的 x 范围是 3 3 22 x     , 当 2 1x    时,即    1 3 2x x x x    ,解得 3 2x   , 所以此时满足条件的 x 范围是 32 2x    综上所述,不等式    1f x f x  的解集为  3 3 3, 0,2 2         . 故答案为:  3 3 3 3, , 0,4 2 2         . 【点睛】本题考查求函数值和解含绝对值的不等式,解含绝对值的不等式关键是打开绝对值 符号,本题还可以结合函数的图象求解,属于中档题. 16.在等差数列 na 中,若 2 2 1 19 10a a  ,则数列 na 的前 10 项和 10S 的最大值为______. 【答案】25 【解析】 【分析】 由 10 1 10 910 2S S a d   ,有 1 45 10 S da  ,所以 19 135 10 S da  ,代入 2 2 1 19 10a a  , 因为 na 为等差数列,则其公差 d 一定存在,即关于公差 d 的方程一定有解.根据 0  可得 到答案. 【详解】设等差数列 na 的公差为 d . 10 1 10 910 2S S a d   ,则 1 10 9 4510 2 10 S dS a    所以 19 1 13518 10 S da a d    由 2 2 1 19 10a a  ,得      2 2 2 2 2 2 2 2 1 19 2 180 45 13545 135 100 100 100 S Sd dS d S da a        即 2 2 245 10 +180 +2 1000 0d Sd S   (*) 因为 na 为等差数列,则其公差 d 一定存在,即关于公差 d 的方程(*)一定有解. 所以    2 2 2180 4 45 10 2 1000 0S S        整理即 2 625S  ,即 25S  - 15 - 所以数列 na 的前 10 项和 10S 的最大值为 25. 故答案为:25 【点睛】本题考查等差数列的性质,考查方程思想,属于中档题. 17.如下图①,在直角梯形 ABCD 中, 90ABC CDB DAB       , 30BCD   , 4BC  ,点 E 在线段 CD 上运动.如下图②,沿 BE 将 BEC△ 折至 BEC△ ,使得平面 BEC  平面 ABED ,则 AC的最小值为______. 【答案】 19 4 3 【解析】 【分析】 过点 C 作 CO BE 交 BE 于 O ,由平面 BEC  平面 ABED ,则 CO  平面 ABED .设 C BE   ,0 60   , sin 4sinC O C B     , cos 4cosBO C B    ,在三角 形 AOB 中 , 2 2 2 2 cosAO BO AB BO AB ABO     , 则 所 以 2 2 2 2 216sin 16cos 3 4 3sin2AC C O AO          ,可得出答案. 【详解】由 90ABC CDB DAB       , 30BCD   ,则 2, 1, 3B D A D A B   过点C 作CO BE 交 BE 于O ,由平面 BEC  平面 ABED ,则CO  平面 ABED . 设 C BE   , 0 60    则在直角三角形C OB 中, sin 4sinC O C B     , cos 4cosBO C B    - 16 - 在三角形 AOB 中, 2 2 2 2 cosAO BO AB BO AB ABO     216cos 3 2 4cos 3 cos 2             216cos 3 4 3sin 2    所以 2 2 2 2 216sin 16cos 3 4 3sin2AC C O AO          19 4 3sin 2  由 0 60   ,所以当 45  时, 2AC 有最小值19 4 3 所以 AC的最小值为 19 4 3 故答案为: 19 4 3 【点睛】本题考查线面垂直的应用,考查余弦定理解三角形,考查空间线段的长度的最值.属 于难题.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74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8.已知函数   2 2cos 2 3sin cos sinx x xf xx    . (1)求函数  f x 的最小正周期和最大值; (2)问方程   2 3f x  在区间 11,6 6      上有几个不同的实数根?并求这些实数根之和. 【答案】(1)T  ,最大值 2;(2)4 个不同的实数根,之和为 10 3  【解析】 【分析】 (1)将函数  f x 化简得   2sin 2 6xf x       ,再根据周期公式求最小周期,利用三角函 数的有界性求最大值. (2)作出函数  f x 在区间 11,6 6      上的大致图像,可得方程的实数根的个数,再根据对称 性可求出这些实数根之和. 【详解】(1)因为   cos2 3sin 2 2sin 2 6x x xy f x         , - 17 - 所以 2 2T    , 当 2 26 2x k     , k Z ,即 6x k   , k Z 时, 函数  y f x 取得最大值 2. (2)由 2 26 2x k     , k Z ,可得函数  f x 的对称轴为 2 6 kx    , k Z , 2 6x  0 2   3 2  2 x 12  3  7 12  5 6  13 12  y 0 -1 0 1 0 作出函数  f x 在 11,6 6      的大致图象如下, 所以方程   2 3f x  在区间 11,6 6      上共有 4 个不同的实数根, 且这些实数根关于 5 6x  对称,所以实根之和 10 3  . 【点睛】本题考查正弦函数的周期性、最值,正弦函数的图象的对称性,属于中档题. 19.如图, ABC 与等边 ABD△ 所在的平面相互垂直, //DE BC , M 为线段 AD 中点,直 线 AE 与平面CBM 交于点 N . 2 2BC BA DE   , 90ABC   . - 18 - (1)求证:平面CBMN  平面 ADE ; (2)求二面角 B CN A  的平面角的余弦值. 【答案】(1)见解析;(2) 2 4 【解析】 【分析】 (1)由条件可得 BC ⊥平面 ABD ,则 BC AD ,又 ABD△ 为等边三角形可得 BM AD , 从而可得 AD  平面CBMN ,从而得证. (2)由条件可得 DE  平面CBMN ,即得到 DE BC MN  ,所以 N 为 AE 的中点,以 AB 中点O 为坐标原点, ,OB OD 为 ,x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用向量法求二面角的余弦值. 【详解】(1)证明:因为平面 ABC  平面 ABD ,且两平面交于 AB , 90ABC   , 所以 BC ⊥平面 ABD ,则 BC AD . 又因为 ABD△ 为等边三角形, M 为线段 AD 中点, 所以 BM AD . 因为 BC BM B ,所以 AD  平面CBMN , 因为 AD 平面 ADE ,所以平面CBMN  平面 ADE (2)解:因为 DE BC‖ , DE  平面CBMN ,且 BC 平面CBMN , 所以 DE  平面CBMN ,因为平面 ADE  平面CBMN MN , 所以 DE BC MN  ,所以 N 为 AE 的中点. 以 AB 中点O 为坐标原点, ,OB OD 为 ,x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 - 19 - 根据已知可得:  1,0,0A  ,  1, 2,0C  , 1 1 3, ,2 2 2N       ,  0,0, 3D , 所以  2, 2,0AC   , 1 1 3, ,2 2 2AN        , 设平面 ACN 的法向量  1 , ,n x y z , 由 1 1 0, 0, AC n AN n          可得 2 2 0, 1 1 3 0,2 2 2 x y x y z      取 1x  ,则 1y  , 0z  , 所以平面 ACN 的一个法向量  1 1,1,0n  , 由(Ⅰ)得 AD  平面CBMN , 所以平面CBMN 的一个法向量  2 1,0, 3n AD   , 设二面角 B CN A  的大小为 , 所以 1 1 2 2 1 2cos 42 2 n n n n          , 所以二面角 B CN A  的平面角的余弦为 2 4 . 【点睛】本题考查面面垂直的证明,考查求二面角平面角的余弦值,求二面角的平面角多用 向量法,属于中档题. 20.已知数列 na , nb 的前 n 项和分别为 nS , nT ,且  1 34n nS a  , 2 2 1 1 n n n Sb S   . (1)求数列 na , nb 的通项公式; - 20 - (2)求证: 1 1 1 7 7 14nn T n   . 【答案】(1) 11 3 n na      , 2 1 2 1 11 3 17 3 n n n b      ;(2)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由 na 与 nS 的递推关系  1 34n nS a  可求出 1 1 3n na a   ,得到数列 na 是等比数列, 从二得到答案. ( 2 ) 由 2 1 2 1 11 3 17 3 n n n b      , 知 1 7nb  , 故 1 7nT n , 又   2 1 2 1 2 1 2 1 2 1 2 1 1 8 811 1 4 13 3 3 1 17 7 7 7 1 21 37 7 73 3 n n n n n n n b                   ,从而可证 1 1 7 14nT n  . 【详解】(1)解:因为  1 34n nS a  ,令 1n  得 1 1a  , 当 2n  时,由  1 34n nS a  ,  1 1 1 34n nS a   两式相减得    1 1 13 34 4n n na a a     ,即 1 1 3n na a   , 由此可知数列 na 是首项 1 为公比为 1 3  的等比数列, 故 11 3 n na      . 所以   11 3 1 134 4 4 3 n n nS a         , 2 12 2 2 1 111 3 11 7 3 nn n n n Sb S      . (2)证明:由 2 1 2 1 11 3 17 3 n n n b      ,结合不等式的性质有 2 1 2 1 2 1 11 1 13 3 1 7 77 2 3 n n n n b          知 1 7nb  ,故 1 7nT n , - 21 - 又   2 1 2 1 2 1 2 1 2 1 2 1 1 8 811 1 4 13 3 3 1 17 7 7 7 1 21 37 7 73 3 n n n n n n n b                   , 所以 1 2 3 2 1 1 1 1 4 1 1 1 7 7 7 21 3 3 3n nb b b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因为 3 2 1 1 1 1 1 1 33 113 3 3 9 81 9 n n          ,所以 1 4 3 1 7 21 8 14nT n    , 综上, 1 1 1 7 7 14nn T n   . 【点睛】本题考查求数列的通项公式,利用放缩法证明数列不等式的问题,属于中档题. 21.如图,已知椭圆 1C : 2 2 2 2 1y x a b   ( 0a b  )的离心率为 2 2 ,并以抛物线 2C : 2 8x y 的焦点 F 为上焦点.直线l : y kx m  ( 0m  )交抛物线 2C 于 A , B 两点,分别以 A , B 为切点作抛物线 2C 的切线,两切线相交于点 P ,又点 P 恰好在椭圆 1C 上. (1)求椭圆 1C 的方程; (2)求 mk 的最大值; (3)求证:点 F 恒在 AOB 的外接圆内. 【答案】(1) 2 2 18 4 y x  ;(2) 2 2 ;(3)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由条件有  0,2F ,即 2c  ,由离心率可得 2 2a  ,然后可求出b ,得到椭圆方程. - 22 - (2) 设  1 1,A x y ,  2 2,B x y ,将直线方程与抛物线方程联立,写出韦达定理, PA :求出直 线 PA 的方程 2 1 1 4 8 x xy x  ,同理可得 PB : 2 2 2 4 8 x xy x  ,可得到 1 2 1 2,2 8 x x x xP      ,根 据点 P 在椭圆,得到 2 232 8m k  ,利用均值不等式可到答案. (3) 因为过原点 O ,所以可设 AOB 的外接圆方程为 2 2 0x y Dx Ey    ,将  1 1,A x y ,  2 2,B x y 坐标代入圆的方程,求出 28 8E k m    ,将点  0,2F 代入外接圆方程可得  2 24 2 8 8 16 2 12k m k m       ,从而可证. 【详解】【详解】 (1)解:由已知得  0,2F ,所以 2c  , 又因为 2 2 ce a   ,所以 2 2a  , 所以椭圆 1C 的方程为 2 2 18 4 y x  . (2)设  1 1,A x y ,  2 2,B x y ,由直线 l : y kx m  ( 0m  )与抛物线 2C : 2 8x y 方程 联立可得 2 8 8 0x kx m   , 所以 1 2 1 2 2 8 , 8, 64 32 0, x x k x x k m          因为 4 xy  ,所以 PA :   2 1 1 18 4 x xy x x   ,即 PA : 2 1 1 4 8 x xy x  , 同理可得 PB : 2 2 2 4 8 x xy x  , 由直线 PA 的方程与直线 PB 的方程联立有 2 2 2 2 1 1 4 8 4 8 x xy x x xy x       ,可得 1 2 2 x xx  将 1 2 2 x xx  代入直线 2 1 1 4 8 x xy x  可得 1 2 8 x xy  - 23 - 所以 1 2 1 2,2 8 x x x xP      ,即  4 ,P k m , 因为点 P 在椭圆 2 2 18 4 y x  上,所以 2 216 18 4 m k  , 即 2 232 8m k  . 因为 2 232 2 32m k mk  , 所以当 2m  , 2 4k  时, mk 取得最大值 2 2 . (3)证法:因为过原点O ,所以可设 AOB 的外接圆方程为 2 2 0x y Dx Ey    , 由已知可得 2 2 1 1 1 1 2 2 2 2 2 2 0, 0 x y Dx Ey x y Dx Ey           故     4 4 2 2 1 2 2 12 2 2 2 1 2 2 11 2 1 2 2 1 2 1 2 2 1 2 2 11 2 2 1 64 8 x x x xx x x xx x y x x x y x E x x x xx y x y          3 3 1 2 2 21 2 1 2 1 2 2 1 8 8 8 8 x xx x x x x x x x        , 所以 28 8E k m    , 将点  0,2F 代入外接圆方程可得  2 24 2 8 8 16 2 12k m k m       , 因为 0m  ,所以 216 2 12 0k m    , 所以点 F 恒在 AOB 的外接圆内. 证法二:设 AOB 的外心为  ,Q QQ x y , 由已知可得OA的中垂线为 2 1 1 1 8 16 2 x xy xx        ,即 3 1 1 18 416 xx y x x   , 同理 OB 的中垂线为 3 2 2 28 416 xx y x x   , 联立可得     3 3 1 2 1 2 1 2416Q x xx x y x x    - 24 - 所以   2 2 2 22 1 2 1 2 1 2 1 1 34 4 416 16 2 4Q xy x x x x x x                 , 又因为  22 2 2Q Qx yFQ    , 22 2 2 Q QR OQ x y   , 所以 FQ OQ R  , 所以点 F 恒在 AOB 的外接圆内. 【点睛】本题考查求椭圆的方程,抛物线的切线问题和椭圆、抛物线中的最值问题,圆与点 的位置关系的证明,属于难题. 22.已知函数   2exf x x  ,  g x ax . (1)求证:存在唯一的实数 a ,使得直线  y g x 与曲线  y f x 相切; (2)若  1,2a ,  0,2x ,求证:     2e 6f x g x   . (注: e 2.71828 为自然对数的底数.) 【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 【解析】 【分析】 ( 1 ) 曲 线  y f x 在   ,t f t 处 的 切 线 为     2 2t ty e t e t x t     , 所 以    2 e 2 , e e 2 , t t t a t t t t        只需证明  21 e 0tt t   有唯一解即可. (2) 要 证     2e 6f x g x   , 即 证 2 2 26 e e e 6x x ax      , 设   2ex axF xa    ,即     2 2 2 2 6 e 1 e 6 6 e 2 e 6 F F          ,只要证明     2 2 1 e 6 2 6 e F F      ,然后构造函 数,讨论单调性,分析函数的最值,即可证明. 【 详 解 】 证 明 :( 1 ) 由   e 2xf x x   知 , 在   ,t f t 处 的 切 线 为     2 2t ty e t e t x t     , 当该直线为 y ax 时,可得    2 e 2 , e e 2 , t t t a t t t t        所以  21 e 0tt t   ,所以 1t  , - 25 - 令     21 eth t t t   ,则当 1t  时,    e 2 0th t t    , 所以  h t 在  1,t   单调递增, 而  1 1 0h    ,   22 e 4 0h    ,所以存在唯一的实数 t (  1,2t  ), 使得   0h t  ,相应的 e 2ta t  也是唯一的, 即存在唯一-的实数 a ,使得直线  y g x 与曲线  y f x 相切. (2)要证     2e 6f x g x   ,即证 2 2 26 e e e 6x x ax      , 令   2ex axF xa    ,对于确定的 x ,  F a 是一次函数,只要证明,     2 2 2 2 6 e 1 e 6, 6 e 2 e 6, F F          注意到对于同一  0,2x ,    1 2F F ,所以只要证明     2 2 1 e 6, 2 6 e , F F      ① ② 先证明①:记     21 exG x F x x    ,则   e 2 1x xG x    , 令 e 2 1xy x   ,因为 e 2xy   ,所以 ln 20 xy   , 由此可知  G x 在区间 0,ln 2 递减,在区间 ln 2,2 递增. 又因为  0 0G  ,   ln2e 2l 2l n 1 0n 2G     ,   22 e 5 0G    , 所以,在区间 ln 2,2 上存在唯一实数 0x ,使得  0 0G x  . 故在区间 00, x ,  G x 递减,在区间 0 ,2x ,  G x 递增. 于是        2max max 0 , 2 e 6G x G G   .①得证. 再证明②:记     22 e 2xH x F x x    , 当  0,1x 时,利用不等式 e 1x x  得,     2 2 22 1 1 1 11 1 6 ex x x xH x x               ; 当  1,2x 时,利用不等式 2 e 12 x x x   ( 0x  )得 - 26 -     2 1 21 e ee e e 1 12 2 2 x x x x             , 于是    2 2 2e e e e2 1 22 2 2 2x x xx xH x                  , 其中二次函数   2e e1 22 2xx x        开口向上,对称轴为 2 22x e   , 当  1,2x 时,  x 最小值为   e e 5e4 1 82 2 22 4          , 所以       22 6 eH x x     . 综上,不等式①②均成立. 所以,当  0,2x ,对任意的  1,2a ,总有     2e 6f x g x   . 【点睛】本题考查曲线的切线问题,根据单调性分析方程的解,考查不等式的证明问题,考 查构造函数解决问题,属于难题. - 27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