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4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版 苏科版
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情况调研 高二年级历史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有立子之制而君位定;有封建子弟之制而异姓之势弱,天子之位尊;异姓之国非宗法之所能统者,以婚媾甥舅之谊通之;周人一统之策实存于是。”据此可知,西周: A.推行分封制加强中央集权 B通过宗法制强化君主专制 C.利用血缘纽带巩固其统治 D.打击异姓诸侯以维护统一 2.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 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 B 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 C 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 D 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 3.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调动行省所属军队须皇帝批准,这说明元朝 A 地方拥有适度权利 B地方缺乏实际权力 C 行省权力集中专断 D 君主专制得以加强 4.关于明成祖攻陷南京后建文帝的下落,官修史书记载亦不相同。《明太祖实录》记载,燕王军队进入皇宫时,宫中已是一片火海,建文帝没了踪影。《明太宗实录》记载,成祖望见宫中烟起,急遣中使往救,至已不及,中使出建文帝尸于火中。这反映出: A.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 B.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 C.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 D.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 5.《伦敦新闻画报》报道说:英国远征军逼近大运河所带来的危险,被认为会促使大清皇帝做出个公平合理的安排。俄国正忙于唆使中国反对大英帝国的正当要求,美国和法国派出了他们的战舰来观察我们跟这个不寻常的国家之间的战争。这里的“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6.史学家对太平天国后期重要领导人洪仁玕的定位较高,评论者已不不囿于太平天国的圈子,而是从社会发展和近代化等多角度进行透视。这主要是看重他 A. 领导抗击西方列强侵略 B. 大力宣传民主共和思想 C. 最早进行“师夷”实践 D. 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7.近代四川有一首民谣:“自从光绪二十八年把路办,银子凑了万万千,也有官的商的款,最可怜的庄稼汉,一两粮也出这项钱。要办路因为哪一件?怕的是外国占路权。”与该民谣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 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B 加速清政府的垮台 C 促使五四爱国运动的发生 D 推动国民革命的兴起 8. - 7 - 1937年11月28日,《泰晤士报》社论对某一会战进行高度评价:“中方伤亡固极惨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足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这一战役 A. 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B. 是华北规模最大的一次对日作战 C. 粉碎了日本速战速决的计划 D. 标志着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的到来 9. “这个宪法巩固了我国人民革命的成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政治上、经济上的新胜利,……今后在动员和团结全国人民完成国家过渡时期总任务和反对内外敌人的斗争中,我国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将继续发挥它的作用。”“这个宪法”的制定: A.开启了社会主义改造历程 B.初步建立了政治协商制度 C.正式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为“依法治国”奠定基础 10.1988年2月,台湾当局准许国民党员、干部赴大陆探亲、旅游;7月确定在维持官方不谈判、不接触、不妥协政策的前提下,“民间、间接、单向、渐进”开放两岸关系;11月又宣布有条件地开放大陆同胞赴台探病、奔丧。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A 大陆和台湾实现了真正停战 B 两岸关系实现历史性突破 C “一国两制”得到两岸认同 D 两岸隔绝状态已经被打破 11. 1984年10月,邓小平指出:“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其他方式,如‘大家庭’方式,‘集团政治’方式,‘势力范围’方式,都会带来矛盾,激化国际局势。”邓小平得出上述论断,是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 体现了国与国一律平等的理念 B 开创了中苏两国友好的局面 C 消除了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分歧 D 推动了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 12. 1988年12月6日,第43届联合国大会一致同意中国加入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特别委员会。自1990年以来,中国先后参加18项维和行动,累计派出1.47万余人的维和军事人缘。这一行动表明我国 A 主导了联合国维和行动 B 深化拓展新型区域合作 C 推进“一带一路”战略 D 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13.《简明世界历史读本》记载:他进行了一系列有利于平民的政治改革,以旧居住区为政治分野的现象因此不复存在,民主政体的社会基础得到加强,以平民为主、包括部分贵族在内的人民主权已成定局。这里的“他”: A.建立公民陪审法庭 B.设立五百人议事会 C.废除债务奴隶制度 D.向公民开放一切官职 14.罗马法虽然是与交换还不太发达的社会状态相适应的,但是它仍能阐明在进行交换过程中法人的各种规定,因而能成为工业社会的法的先声。这表明,罗马法 A 代表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 B 脱离当时社会发展的状况 C 合乎世界各国的司法现状 D 体现商品经济的基本要求 15. 1705年大选辉格党在议会中得到多数,但安妮女王讨厌辉格党人,仍由托利党人掌握政府。财政大臣戈多尔芬规劝她,为使政府正常运转,必须接受辉格党进入政府。安妮女王权衡再三后,便任命两名温和的辉格党贵族进入政府,分别担任掌玺大臣和大法官。这一事例说明: A.内阁大臣不再对国王负责 B.国王基于个人意愿任命内阁成员 C.英国责任内阁制已经形成 D.议会与内阁之间建立起有机联系 16.1896年7月1日,德意志帝国国会通过了《德国民法典》,其中规定:“私权的享有,始于出生”“所有人在法令限制内对所有物享有自由使用、收益及处分的权利”。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联邦议会具有独立的立法权 B 注重保护容克贵族阶层的利益 C 保留了浓厚的军国主义残余 D 体现主权在民、自由平等原则 - 7 - 17.右图所示纲领性文献最早发表于1848年,文中提到,“在危机期间……仿佛是工业和商业全被毁灭了,——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社会上文明过度,生活资料太多,工业和商业太发达……资产阶级用什么办法来克服这种危机呢?一方面不得不消灭大量生产力,另一方面夺取新的市场,更加彻底地利用旧的市场”。对这一论断,认识正确的是 A 它预见到了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 B 经济危机只能通过消灭生产力来缓解 C 当时欧洲资本主义文明已经发展过度 D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会阻碍生产力进步 18.“1917年的俄国革命最重要的教训就是:当国内有数百万人处于贫困状况时,不能无限制地寻求与资本家妥协。如果你们不进行内科治疗,那么更激进的力量就会到来,他们将会采用外科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俄国人民通过“外科手术” A.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 B.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退出了帝国主义大战 D.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9.下图为冷战时期古巴发行的纪念邮票。仔细观察邮票信息,该邮票纪念的应是: A.万隆会议 B.越南战争 C.不结盟运动 D.古巴导弹危机 20.2018年4月13日,美军联合英国、法国对叙利亚军事设施进行“精准打击”,以作为对之前叙东古塔地区发生“化学武器袭击”的回应。对此,俄、叙表示谴责,称打击是非法的。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对军事行动表示支持。4月14日,联合国安理会也未能通过相关决议草案。由此说明 A 联合国主要由发达国家操纵 B 多极化格局面临着严峻挑战 C 恐怖主义严重威胁世界和平 D 霸权主义导致国际局势动荡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题,满分60分。 21. (13分)选官用人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中国古代选官用官制度蕴含了许多政治智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汉武帝元光元年“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举后直接授官,充分适应了君子贤人任官以“轨德立化”的思想。自东汉光武帝始,察举实施中“授试以职”,举主对秀才、孝廉先委以一定职务,以此检验其是否“便习官事”,合格者方举至中央。顺帝阳嘉元年考试经术笺奏,从而出现了一个新环节,构成了察举制向科举制演进的初阶。 ——摘编自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 7 - 材料二:唐代科举考生可以“怀牒自列于州县”,允许自由报考,当时的取士原则兼顾着士子的平日才学和科场表现,若仅就规则而言,尚不周严。为杜绝舞弊,自宋真宗朝始,各级考试的试卷一律“封弥”、“誊录”,由皇帝主持的殿试也实行初考、复考、详定三级评定制度。在宋代,科举入仕者逐渐增多,成为文职官僚队伍中的核心力量。赵宋统治者鼓励敞开言路,士大夫们在处理各类国家事务之际亦敢于负责而直抒己见。 ——摘编自哀行需《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唐代朝廷经常派遣监察官员或特使巡行各地,在视察地方政治的同时,监督校核官员课绩。宋代地方监司既管监察,又掌考课。宋代中央监察部门以整肃吏治为己任,也时常过问官员的善恶、能否。宋廷考察地方官吏时并不专一倚重地方监司,而经常是通过监司、御史台各自系统独立检举、相互核查。 ——摘编自邓小南《课绩·资格·考察—唐宋文官考核制度侧谈》 完成下列要求: ⑴据材料一,概括西汉察举制的选官原则,简述东汉察举制的发展表现。(3分) ⑵据材料二,归纳唐宋时期科举制的发展趋势,分析科举制的进步性。(5分) ⑶据材料三,概括唐宋时期官员考察制度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古代选官用官制度所蕴含的政治智慧。(5分) 22. (12分)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日渐自觉的理性民族主义时代的到来,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巴黎和会前后的爱国运动,遍及海内外所有中国人中间,国人对以往的外交政策及本国政府不再抱有希望。既如此,只有自己行动起来,“国民外交”成了一个响亮口号。爱国各阶层将帝国主义侵略和对中国主权领土的破坏视为外敌与内奸共同作用的结果,这表明此时中国民族主义运动发展到国民整体主动地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结合起来的新阶段。 ——摘编自卫金桂《论五四时期的中国民族主义》 材料二:20世纪20年代的国民革命,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共同目标下,工人、农民、青年学生以及商人、妇女等各个阶层的广大民众都被动员起来。当时的国共两党,一个关注上层,一个关注下层;一个重视军事,一个重视民众。北伐战争的迅猛推进,时论认为“枪与笔联合起来,所以到处如入无人之境”。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三:抗日战争部分大事摘录 时间 大事 1935年5月24日 《义勇军进行曲》借助电影《风云儿女》开始传唱大江南北 1937年9月22日 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提交的《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1938年5月26日 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指出人民战争的力量及其源泉 1940年8月20日 八路军对华北日军发起总攻,参战兵力达105个团 ——摘编自张宪文等著《中华民国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五四时期中国民族主义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这一时期中国民族主义高涨的国际政治背景。(5分) (2)据材料二,归纳国民革命运动促进中国民族主义发展与深化的集中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伐战争的迅猛推进”取得的重大成果。(3分) (3)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枢纽,请结合材料三加以分析。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复兴的基本条件有哪些?(4分) - 7 - 23. (13分)中美之间签订的书面协定反映了一段历史时期中美关系的走向。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第一条:美利坚合众国政府将继续以美国总统准予移转或供应之防卫物品、防卫服务及防卫情报,供给中华民国政府。 第二条:中华民国政府对于美利坚合众国之防卫及该防卫之加强,将继续予以协助,并将以其所能供应之物品、服务、便利或情报,供给美利坚合众国政府。 ——《中美抵抗侵略互助协定》(1942年6月2日) 材料二:为期更有效达成本条约之目的起见,缔约国将个别并联合以自助及互助之方式维持并发展其个别及集体之能力,以抵抗武装攻击及由国外指挥之危害其领土完整与政治安全之共产颠覆活动。 ——美台《共同防御条约》(1954年12月2日) 材料三: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侵犯别国、不干涉别国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美国方面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中美《联合公报》(1972年2月27日)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美两国之间的外交关系及具体表现。(4分) (2)据材料二,指出美台签订《共同防御条约》反映了中美之间怎样的外交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外交状况形成的原因。(4分) (3)据材料三,指出中美两国外交关系出现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对中国外交产生的影响。(3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中美在不同时期签订不同的书面协定反映的本质问题。(2分) 24. (11分)美国的民主制度为现代政治文明的建构提供了一定的借鉴。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民主政府的本质决定了多数对政府的统治是绝对的,因为在民主制度下,谁也无法抵抗多数。多数的不可动摇的道德优势,部分来源于这种观念:多数人的才智加起来总比一个人的高,因此,为了保证立法质量,不能单单看重立法者个体才智,而更应保证立法者的广泛多数。平等理论就这样被应用在智力领城。这一理论对人的骄傲穷追猛打,让人不得不放弃他最后的骄傲一一对自己智力水平的骄傲。 材料二:必须把专制与暴政区分开了。暴政可以通过法律实施毫不专断,而专制也可能是为了民众的福祉而毫不暴戾。暴政通常会利用专制,不过有时出于需要也会避免专制。在美国,多数无限权力造成了立法者的合法专制,同时也造成了行政官员的合法专断。多数既能主宰立法又能监督执法,既控制着政府又控制着人民,视公务员为听话的下属,乐于利用他们去满足自己的意愿。 ——以上材料摘录自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 - 7 -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民主政府”的基本特征及其理论基础(4分) (2)结合所学知识,从立法、行政两个角度解释材料二中美国的“多数无限权力”。(3分) (3)据材料一、二,归纳托克维尔对美国民主政治的担忧,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现代政治文明应如何规避这种担忧?(4分) 25.(11分)2015年,习近平主席指出:“世界上本无‘修昔底德陷阱’,但大国之间一再发生战略误判,就可能自己给自己造成‘修昔底德陷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5世纪,希腊联军在希波战争中取得胜利。其间,以雅典为首组建了提洛同盟,雅典国力进一步增强,这引起原有盟主斯巴达及其领导的伯罗奔尼撒同盟的敌视。在伯利克里时期,双方矛盾不断加剧,最终导致战争爆发。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认为,“使战争不可避免的真正原因是雅典努力的增长和因而引起斯巴达的恐惧。”后人把这一现象成为“修昔底德陷阱”。 ——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等 材料二:在可见的未来,美国政府不可能和苏联政权保持政治上的密切关系。在政治舞台上,应继续将苏联视为竞争对手而非伙伴……美国人民应该感谢上帝,他让美国人享受这种无法改变的挑战,从而使美国的安全依赖于他们的团结,以及接受历史希望他们承担的道义和政治领导责任。 ——【美】 乔治•凯南《苏联行为的根源》(1947年)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修昔底德陷阱”的基本含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雅典强大的原因。(4分) (2)指出材料二反映了美国怎样的心态,并分析其原因。(5分) (3)综上,你认为大国应如何避免落入“修昔底德陷阱”。(2分) - 7 - 2019届高二历史期末答案 CCABA DBCCD ADBDD DDBCD 21.(13分) ⑴选官原则:以德取人;(1分) 发展表现:注重官员的吏治能力;举荐与考试相结合。(2分) ⑵趋势:开放性;严密化。(2分) 进步性:扩大官吏来源;追求公平公正;加强中央集权;提高官员素质。(任三点3分) ⑶特点:将课绩与监察紧密结合;考察方式多途并进。(2分) 政治智慧:选贤任能注重德才兼备;鼓励官员积极治国理政;构建完善官员考察机制。(3分) 22.(12分) (1)基本特点:爱国阶层主动抗争;国人广泛参与爱国运动;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相结合。(3分) 国际政治背景:十月革命的推动;巴黎和会对中国主权的严重损害。(2分) (2)集中表现:反帝反封建成为人民的共同目标;国共通过大规模的社会动员推进爱国斗争。(2分) 重大成果:基本推翻北洋军阀反动统治。(1分) (3)分析:振奋了民族精神,爱国主义得到极大张扬;中华民族为民族独立与解放共同奋斗;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人民革命力量发展壮大。(任两点2分)基本条件:民族觉醒;民族团结。(2分) 23. (13分) (1)关系:友好互助(同盟)。(1分) 表现:两国在物资、情报等方面相互帮助,提高防卫能力;中国坚持抗战牵制大量日军,减轻美国(太平洋战场)负担;美国给予中国抗战军事援助;中美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任答三点3分) (2)状况:敌对。(1分) 原因:阻碍中国统一台湾;美国实行冷战政策,遏制新中国的发展;中国站在社会主义阵营。(3分) (3)变化: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分) 影响:成为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突破的关键,直接促进中日关系的改善;打破美国孤立遏制中国的外交僵局(促使中国迎来第三次建交高潮)。(2分) (4)问题:外交政策随着形势而调整,但其根本在于维护国家利益。(2分) 24.(11分) (1)特征:多数人的绝对主权(或少数服从多数)(2分)理论:民主、平等(2分) (2)解释:制定1787年宪法;总统代表选民行使行政等大权;国会议员由选民选出并拥有立法权。(3分) (3)担忧:多数人的暴政。(1分)规避:完善制度、加强法治、强化监督、发扬民主、权力制衡等(任答三点3分) 25.(11分) (1)新兴大国的崛起,引起原有霸主的恐惧,双方矛盾加剧,引发战争。(2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奴隶制工商业经济的发达;希波战争使国力进一步强盛。(任两点2分) (2)视苏联为对手,谋求领导世界。(2分)二战后,美苏同盟基础消失;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对立、国家利益冲突;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3分) (3)传统大国与新兴大国之间除了对抗,还可合作;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防止战略误判。(2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 7 -查看更多